1995年4月4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科技·教育·文化)
专栏:

  国家教委发文强调
企业应继续办好所属中小学
本报讯记者毕全忠报道:在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如何对待企业所办的中小学校?这是很多企业当前面临的一个问题。国家教委近日印发了《关于当前企业办中小学工作的几点意见》,要求企业在转换经营机制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继续办好所属中小学。
《意见》指出,坚持以政府办学为主,同时鼓励厂矿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力量办学,是我国长期以来发展各类教育事业所采取的方针。企业创办的中小学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相当大的规模,成为我国基础教育事业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发展我国教育事业,提高企业后备劳动者的素质,稳定企业职工队伍,促进企业的“两个文明”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意见》要求企业继续加强和改善对所办中小学的领导和管理,增加经费的投入,并按《教师法》的规定,保护教师的合法权益,稳定师资队伍。各地政府、企业主管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制订鼓励企业继续办好所办中小学的政策。有条件的地方和部门可以对企业中小学给予财政补助。要认真做好城市教育费附加的返还工作。各地征收用于教育的地方附加费,可根据企业办中小学的具体情况,给予办学企业优惠政策。
《意见》强调,要努力探索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企业举办中小学的新思路、新办法,未经县(市、区)一级人民政府批准,企业中小学不得停办或停止招生。国有企业投资形成的企业中小学,对于任意侵占校产的行为,要依法追究有关负责人的责任。各地破产的企业和严重亏损的企业所办的中小学,原则上应由当地政府统筹安排逐步移交给社会继续办学。经国务院批准的100家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具备条件的可以进行所办中小学移交社会办学的试点。企业中小学移交社会办学的试点,应当遵循有利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利于基础教育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稳定的原则。移交工作必须在当地政府的统筹领导下进行。


第5版(科技·教育·文化)
专栏:

  用生命铸造永恒
——北京中技克美谐波传动有限公司创业纪实
王永红
谐波传动技术诞生于本世纪50年代末,这是一种利用柔性元件可控的弹性变形来实现运动或动力传递的新型传动,由美国率先发展并应用于航天工业上。与传统的齿轮传动相比,谐波传动具有速比大、效率高、体积小、精度高、重量轻等突出优点,因而具有广泛的国防价值和民用价值,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这项技术出现后不久,我国科研人员就担负起了对它的跟踪、研制和推广工作。
去年8月,国家科委将“高精度谐波传动减速器系列产品”列为1995年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并批准北京中技克美谐波传动有限公司为这项产品的技术依托单位。没有比这条消息更振奋人心的了,公司从事谐波研究的三代科研人员几十年的呕心沥血总算得到了丰厚的报偿,往日的酸甜苦辣全部涌上心头。
   起步:命运多舛,荆棘丛生
1961年,我国即开始研究谐波技术。但在当时,国外对我实行技术封锁;国内科研力量分散,彼此信息不通,种种因素阻止了谐波传动技术在我国工业土壤中的发育和成长。而与此同时,美国国防部成立了较大规模的专门科研机构,将这一技术广泛运用于军事工业、交通、邮电通信、医疗器械等领域,使谐波传动技术显示出更加诱人的前景。
   发展:成果累累,壮志难酬
科研人员痴心不死,1978年8月北京机械工程学会成立了谐波传动技术学组,将北京地区的有关技术人员组织起来联合攻关,仅用两年时间就设计出三类四种渐开线齿廓微型谐波减速器,并成功地应用于军用产品当中。“七五”期间,这个小组成功地完成了“工业机器人高精度谐波传动系列产品”课题,并研制出世界上第一个原始齿形角为25度的渐开线齿廓谐波传动系列产品,先后获“七五”科技攻关重大成果奖、国家新产品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以及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一等奖等。
这些成果的背后是呕心沥血、埋头苦干、不计名利的科研人员。“七五”课题的第一完成者、高级工程师李克美告诉我们,为了谐波传动技术,自己几十年来没休过一次“三八”假日,只开过一次女儿的家长会。最后落了一身毛病,除了大脑和胃,几乎没有一个器官是完好无损的。还有一位课题组成员,40出头,不幸染上肝病,去世前念念不忘的是课题的完成情况。想起这些,李总热泪潸然。
一方面是成果得到权威部门的肯定,另一方面却是成果转化的步履缓慢,社会经济效益低下。我国目前大量使用的仍是早已落后的传动技术,谐波传动产品年产量不足1万台。而市场远比我国小的日本,每年生产谐波传动产品35万台以上,经济效益非常可观。中国的科研人员心急如焚,苦苦思索着对策和出路。
   开发:生逢其时,前景喜人
1993年,当年的课题组成员聚集在北京的高新技术开发区,大家决定自己集资创办北京克美谐波传动精密机械公司,开发和推广这项高新技术,了却多年的心愿。一年以后,中国机械工业技术总公司注入一笔资金,双方决定合资组建北京中技克美谐波传动有限公司,这更给谐波传动技术的推广工作添了一臂之力。
从80高龄的老教授到25岁的青年科研人员,三代人聚在克美公司的麾下,成为我国第一个专业化从事谐波传动及特种传动科技开发、设计研制、制造生产、销售服务的集科工贸于一体的高新技术实业公司。现任公司副总经理的李克美同志感慨地说:我们的产品成本低,有价格上的优势,必须抓住机遇,争取出口。
从自发办公司到自觉办产业,北京克美谐波传动有限公司面对的将是漫长的产业化道路和复杂的市场需求,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愿三代科研人员早一天梦想成真。


第5版(科技·教育·文化)
专栏:新语丝

  轿车与粉笔
陈祖甲
有位教育专家到一所农村小学蹲点考察,发现学校无钱购买粉笔,而当地的乡村干部却出入乘坐高级轿车。鲜明的对比,令专家们惊讶、震撼。
毫无疑问,连小学生都明白轿车与粉笔的价格差距。只需轿车少花1升汽油费,就可买多少支粉笔,让教师上课有必备的工具。算式如此简单,那些乡村干部肯定不会不清楚。看来是他们头脑里的教育意识淡薄,把教育的投入忘了。
自从市场经济在神州大地兴起之后,一些基层干部的经济意识增长了,知道讲究投入产出的比率,或者说叫作抓好经济效益。这无疑是可喜的现象。然而与此同时,有一些干部对投入产出采用近视的眼光。当需要他们采取投入决策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近期(或叫任期内)能否多产出。为了多产出便多投入,不仅是资金投入,而且有精力投入、手法投入。因为产值高了,收入多了,才显出自己的政绩和才能。他们的眼光落在经济建设的立竿见影上。在他们眼里,教育是消费性事业,近期看不到效果还是来点节约,省些投入吧。于是,办学经费少,拖欠教师工资,教学用房减少等现象应运而生。
眼光远大的人懂得,教育是基础性的社会公益事业。教育的产出是培养人才,尤其是如今的中小学,是为21世纪培养人才,不可能立马创出什么经济效益。不能忽略的是,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把人才竞争、提高国民科学文化素质看作是21世纪国际竞争成败的关键。从这个大局出发,增加教育投入是当前迫在眉睫的事。
1988年,邓小平同志在谈到教育投入时说过:“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
今年,中央的教育投入比去年增加13%。但从教育事业对资金的需求看,中央财政的这笔投入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各地政府相应增一些投资,其中包括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开支,少买一点豪华汽车。这样,学校的领导和教师才能够多在教学业务研究上下功夫,学生才会有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第5版(科技·教育·文化)
专栏:故乡风土故乡人

  杨大妈留女婿
解放军长沙政治学院一队陈作福
寒假,我一到家,村里的杨大妈就请我去她家吃中午饭。我因事再三辞谢。她焦急地说:“实在不瞒你!大妈是想请你去劝我的二女婿,莫再去广东打工了。他会听你的!”我觉得很有趣——这位大妈一直挺开放的,早些年动员孩子外出打工挣钱,如今为何要请我去帮她留女婿呢?
我们攀谈起来才知道,原来,这两年,杨大妈见在本地同样能挣到钱,可以致上富,不必千里迢迢外出找生路。而女儿女婿在外面干了几年之后,却有点不想在这山沟沟里呆了。
为了留女婿,杨大妈做了许多准备工作。去年秋收后,她就替女婿留足了口粮。春节,她又特意给他们杀猪,熏腊肉,还熬了两缸猪油。今天,杨大妈备上丰盛的酒菜,把亲家和有威望的亲友都邀请来,要说服女婿别再去打工了。
吃完中午饭,杨大妈把两张饭桌往客厅中一摆,便请大家上座。接着就提出了女婿走留的中心议题,让大家讨论。
亲家看了看儿子,首先讲:“这两年,政府提供种子,保障化肥,国家的粮食收购价高,集资少,没白条。单算种粮食的收入,人均一年也要弄个2000多块钱。我看就莫出去打工了!”
亲家母嘴快,接着说:“就是嘛!我只算喂猪卖的钱,就赚1500多块。要是把粮食和水果都算上,去年光我们老两口就挣了6500多块钱。”
这时,几个亲戚又插嘴了:“嘿!加上种菜的,我也弄8000多块钱。”“我算上养鱼,弄得个一万来块钱。”“去年我光是磨豆腐,就弄得15000块钱。”他们一致认为在家科学种田,不仅能致富,而且还可照顾一家老小。
二女婿原以为打工挣了点钱,可以回来显示一下子,可万万没想到,在家种地的农民比自己还富裕。再回想起自己打工的艰辛,心里非常难过。这时,我也劝道:“二哥!外出打工虽然能挣到钱,但毕竟不是长远之计。现在党的政策好,注重对农业的投入,保护农民的利益,你应该立足家乡搞事业。一辈子给别人打工,替别人赚钱,没啥出息。”他听了我的话,盯着桌面,想了许久,信服地点了点头。
女婿留住了,杨大妈脸上露出了笑容。我则透过杨大妈留女婿这一件事,看到了飞速发展的家乡,听到了土地——母亲的召唤!


第5版(科技·教育·文化)
专栏:

  “中国信息共同体”
数据库联机检索网络问世
本报讯记者杨健报道:人民日报社新闻信息中心、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总队和香港中国经济信息中心日前在京联合推出“中国信息共同体”数据库联机检索网络系统。有关专家认为,这一集报刊专题资料辑录,国内经济、政策、法律和海外经济参考于一体的综合信息检索系统,是我国目前内容最丰富、信息最权威的数据库网络之一。
“中国信息共同体”致力于打破国内信息业各守门户的陋习,集中利用三个单位丰富、权威的信息资源优势,首批推出的20个数据库积累了数十万篇国内外时事、政策、经济、科技、金融、市场、商情方面的信息资料及大量调查统计数据,并不断及时更新补充,每天增加的数据量可达100万汉字以上。其信息来源于国内各地区、各行业及港、台、新、澳、马(来西亚)、泰等国家和地区,经资料专家分类、整理后入库。目前已为上海、南京、温州、大连、香港等地客户提供联机检索、专题查寻、数据供给、电话咨询、资料简报等多种服务。


第5版(科技·教育·文化)
专栏:

  秦岭草药治精神病
本报讯记者李仲春报道:去年初,西安一所大学里一位美国留学生因失恋诱发躁狂性精神病。家长接她回美两次住院治疗花去6万美元没治愈,关心她的校领导建议用中国传统医药治疗。于是,她成了西安市红庙坡医院精神病科医师文萍的病人。文萍用秦岭主峰太白山的地产中草,复方成“开窍丸”、“消狂汤”等交替为其医治。3个月后,这位美国青年恢复了常态。
文萍近10年来用秦岭太白草药结合心理疗法治疗万余例精神病,效果良好。


第5版(科技·教育·文化)
专栏:

  中医治疗咽疾疗效显著
本报讯北京丰台区南苑卫生所中医专家周崇文,利用中医医术治疗咽疾,取得良好效果,仅4个月即为近千名患者解除了痛苦。周崇文运用6代祖传中医医方治疗14种咽喉疾病,对医治急慢性扁桃体炎、慢性咽喉炎、梅核气、口腔溃烂等尤为擅长。(刘纯德)


第5版(科技·教育·文化)
专栏:

  彭城铁人
中国新闻学院九四级张伟
韩玉亭是个传奇式的人物。
在我读高中的时候,徐州彭城五交化公司总经理韩玉亭与癌魔抗争、动过14次手术但仍顽强地创造生命辉煌的事迹已誉满彭城。
今年寒假回家,在《徐州日报》经济部实习,获悉韩玉亭领导的彭城五交化公司去年创利税200多万元,还积极开展横向联合,加入全国大中型五交化商场销售服务集团,成为全国20多省市的数百家企业产品在徐州总经销和特约经销点。“我应该再去看看她。”带着对这位全国劳模、“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和全国“三八”红旗手特殊的崇敬之情,我敲响了韩玉亭办公室的门。
“是小张,什么时候回来的?快坐快坐。”
眼前的韩玉亭依旧结实健壮,神采奕奕,没有一丝病态。“我经常参加青年人的聚会、文体比赛、跳舞,一颗‘童心’使我浑身充满朝气。今年我参加全市商业系统的交谊舞大赛,每天早上5点钟就起来练,结果获得个人第三名。”说着说着,韩玉亭又爽朗地笑了。
“说实话,实在太苦了。”谈到她20多年来同疾病斗争的经历,韩玉亭眼里饱含着泪水。“一个30来岁的女人,先是患了乳腺癌;后来是子宫癌,子宫被切掉了;再后来又被截断肋骨,去掉半叶肺……就好像半死不活的状态。”那么她是靠什么力量战胜疾病的呢?我问她。
“靠信心,我每次动手术前都坚信我不会死,这种自信就会产生强大的精神力量。我多次手术,放疗、化疗,样样苦不堪言,心烦时就安慰自己,遇事要乐观,心中永远是春天。”
我同她从办公室走到营业大厅,沿途的人见了她都亲热地打招呼:“韩奶奶”、“韩阿姨”、“韩姐”……言语之间充满了对她的关切和钦敬。这就是我的故乡铁人,一个故黄河道边长大的女儿。


第5版(科技·教育·文化)
专栏:

  堂伯的心愿
山东师大中文系九二级刘悦坦
盼来盼去,终于盼到放寒假了。交上最后一份试卷,我便迫不及待地挤上回家的火车。火车上我已计划好回家后的活动安排:走亲访友,社会调查,当然更少不了和堂伯聊一聊。
堂伯是几年前由台北回来定居的,在台湾住了三十年,如今叶落归根,回故乡安享晚年。他很喜欢给晚辈们讲当年的一些旧事,向我这个大学生侄子打听有关两岸关系的新消息。
可是,刚下火车的兴奋劲儿还没过,便听到一个不幸消息:堂伯几个月前中风了,现已瘫痪在床。
余下的几天里,我经常守在堂伯身边,想着如何能使他老人家快乐一点。
就在大年三十,江泽民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座谈会上发表了题为《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提出了就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看法和主张。得知这一消息,我惊喜万分,马上找来报纸,心想一定要以最快的速度把这一大好消息告诉堂伯,好让他高兴高兴。
我一路挥舞着报纸跑进堂伯家的门,把江总书记的讲话一字不漏地念给他听。堂伯紧抓住我的手,脸上露出已很久没有出现过的兴奋表情。等我念完,他才艰难地抬起枯瘦的左臂,向我伸出一个手指。“大伯,我知道,您是说祖国一定能和平统一,是吗?”由于几天的照顾,我已能猜出他手势的含义。堂伯果然点点头,又慢慢伸出两个手指。“一国两制?”我问道。堂伯微笑着又点了点头,然后颤抖着伸开手掌,久病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第5版(科技·教育·文化)
专栏:

近年来,郑州市的民间收藏热长兴不衰。据统计,该市目前民间收藏者的人数已达数万人。作为建国后中国第一个正式的收藏组织,郑州职工收藏协会每月都要推出数项个人藏品展览。这是“收藏迷”在省工人文化宫的“收藏角”交流各自的藏品。 新华社记者王颂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