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4月3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论坛

  高潮与低潮
马小宁
英国首相梅杰定于今天抵美国访问两天。美英两国上月围绕北爱尔兰新芬党领袖亚当斯访美一事闹得颇不愉快,所以梅杰此行据认为是仓促安排的。西方舆论称,梅杰是在美英关系处于最低潮时赴美的。
北爱问题是近一个时期英美关系中的重要争执点。本来,1969年北爱爆发武装冲突之后,美国一向恪守这条原则:爱尔兰共和军系恐怖组织,禁止它及其政治代表新芬党的领导人踏上美国领土。然而,克林顿执政后,出于内政外交的需要,在爱裔美国人社团影响下,对北爱政策作了重大调整,直接介入了北爱问题。两年来,美两度派遣“和平代表团”访问北爱和爱尔兰,三度准许亚当斯访美。尤其是这一次,接待规格明显高于以往,并且解除了新芬党在美筹资的禁令。梅杰政府备感难堪。北爱问题是英国内政中的一个敏感点,今年2月英爱两国签署北爱框架文件,几乎酿成英国政府危机。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一些喧宾夺主的作法,无疑使英国处于尴尬境地。英国恼火似在情理之中。
不过,围绕北爱问题的争执还只是英美关系转入低潮的表现之一。近年来,两国在不少问题上的矛盾趋向表面化:在波黑问题上,英国与法国的立场较一致,有时甚至还连同俄国一道,反对美国的某些主张;在联合国改革问题上,两国也曾意见相左,美国未与英国磋商就表态支持德日争当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使英国极为被动;英国和阿根廷关于马岛主权之争悬而未决,美国却于去年向阿出售战斗机,令英国十分不快;克林顿总统去年公开提出建立美国和德国的“领导伙伴关系”,这更使一向与美有着“特殊关系”的英国产生失落感……
两年来,美英力图修补“特殊关系”,却依然龃龉不断,眼下的北爱之争就是例证。这表明,英美关系从高潮滑向低潮并非偶然。美英特殊关系形成于二战后期,延续近半个世纪。当时,美国为了对付苏联及控制西欧,在法国爱闹独立性、德国被肢解的情况下,英国是最忠实和最得力的盟国。冷战结束后,世界形势尤其是欧洲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美英关系的若干基本方面也势必随之变化。单从美国在欧洲的意图来看,如果说,它过去需要的是能够在冷战中充当排头兵的伙伴的话,那么,如今需要的则是有能力辅助它溶合中东欧、稳定俄罗斯、进而构筑有利于它的欧洲新格局的伙伴。在这方面,从地缘政治、经济实力和同俄罗斯及中东欧国家的关系诸因素讲,英国显然不及德国。再加之美国还有其它考虑,因此,美德关系的现实意义上升,传统的美英关系的重要性相对下降。
形势比人强。梅杰此次出访华盛顿,即便是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双方在北爱等具体问题上的分歧,使美英关系步出目前的低潮,但要把美英关系恢复到往日的高潮状态,恐怕就不太容易了。


第6版(国际)
专栏:述评

  中亚各国趋向总统制
本报记者尹树广
进入1995年,相对平静的中亚政治舞台相继发生戏剧性事件。3月11日,哈萨克斯坦议会突然因“违宪”而被解散。两周后,纳扎尔巴耶夫总统宣布,4月29日将就是否将总统任期延长到2000年举行全民公决。
与此同时,乌兹别克斯坦全民公决决定,卡里莫夫总统的任期延长到2000年。在此之前,去年1月15日,土库曼斯坦率先实行全民公决,尼亚佐夫总统的任期从1997年延长5—10年,成为独联体各国中首位“跨世纪总统”。
评论家据此指出,“中亚各国在加强国家权力方面正日益趋同,而与前苏联欧洲国家拉开距离”。中亚国家正趋向总统制政体,其中哈萨克斯坦政局的最新发展尤引人注目。
哈与吉尔吉斯斯坦一道,被西方视为“民主和多党制”政体在中亚的样板。哈反对派实力较强,经常利用其几十个议席,对政府激进的经济改革路线发出不同声音,去年下半年前议会就曾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解散议会、举行全民公决的最终结果是人们始料不及的。
从议会解散到宣布全民公决,哈反对派的反应并不强烈。据一份民意测验表明,只有近52%的人准备参加下月的全民公决。促使哈步土、乌后尘的直接动因则是政治、经济和社会等一系列复杂问题。
首先,保持社会稳定和族际关系和谐已成哈国当务之急。大多数人,无论其种族如何,都不愿看到国家成为政治家进行权力斗争的场所,不希望原本艰难的生活继续受到冲击。纳扎尔巴耶夫总统在最近的一次讲话中指出,前议会“成了一些反对派议员进行政治赌博的场所”。
经济因素也很重要。目前,哈萨克斯坦经济形势正处于“最复杂形势下”。几乎1/3的工厂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通胀率居高不下,失业现象十分严重。此间分析家认为,政府实行的经改政策基本上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出的“药方”,这一方面要求人们在过渡时期承受较大的“阵痛”,另一方面则需要强化国家权力,创造过渡时期稳定的社会环境。此外,另一个外部因素也不可忽视。哈政界一直密切注视着将于明年底举行的俄罗斯总统选举,它担心俄民族主义者可能上台,这将危及哈的主权和独立。
中亚各国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政权建设的具体做法不尽相同,但前提都是“保持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哈《全景报》日前发表的一篇文章即持这种观点:中亚政治制度的共同点是,“只有那些实行强有力政权的国家才能生存下去,其领导人才会有较大的政治活动空间”。
人们同时注意到,由于中亚各国国情不同,在“强化政权结构”的做法上各有特点。比如,乌奉行的是一条渐进的、更加注重社会保护的市场改革路线,所以其民众的生活水平并未因苏联解体而明显下降。“民主之岛”吉尔吉斯斯坦虽未延长总统任期,但去年9月议会“自行解散”,而后举行的全民公决表示对总统信任,“强总统,弱议会”政体已建立起来。塔吉克斯坦由于深陷内战,早在去年11月全民公决后,便建立了有力的总统制政体。
除塔吉克斯坦外,中亚国家领导人均是苏联解体后各国的“开国之父”,他们均有较高的个人威信和广泛的社会基础。虽然各国宪法都载明建立“民主的、世俗的国家”,但在经济形势严峻、多党政体未见雏形的今天,总统制政体较易于“巩固独立成果,保持社会稳定”。
此间舆论认为,纳扎尔巴耶夫总统在4月全民公决中将稳操胜券。在一个较长的阶段内,中亚各国均将把社会稳定与民族和解看成是立国之本。
                (本报阿拉木图3月31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乌克兰总统签发命令
克里米亚政府归中央政府领导
据新华社基辅4月1日电(记者范伟国)据乌克兰国家电视台今天下午报道,乌克兰总统库奇马3月31日签发命令,将克里米亚政府置于中央政府直接领导之下。
这是继3月17日乌议会撤销克里米亚宪法和总统制后,乌为加强对克里米亚的控制而采取的又一坚决步骤。
命令说:“在克里米亚通过新宪法之前,将今年3月17日前组成的克里米亚政府划归乌克兰政府领导;乌克兰总统根据克里米亚议长提名,直接任命克里米亚政府总理,其他政府成员则由乌克兰政府根据克里米亚总理提名任命。”
根据现行的《克里米亚共和国政府法》,克里米亚政府由克里米亚议会组建并直接归克里米亚议会领导。该法律目前虽尚未被撤销,但乌克兰议会在3月17日已经明确规定,在克里米亚新宪法通过前,组建克里米亚政府的权限归中央政府所有。
此间舆论认为,库奇马发布这项命令,旨在结束克里米亚目前双重政府并存的局面,进一步稳定克里米亚半岛的局势。
据报道,在这项命令签发前,库奇马曾会见克里米亚议长采科夫并向他发出警告说:“如果克里米亚议会继续制造紧张局势,乌克兰总统有可能解散克里米亚议会。”


第6版(国际)
专栏:

  阿四党联盟拒绝联合国方案
希克马蒂亚尔被解除联盟主席职务
本报伊斯兰堡4月1日电记者吴迎春报道:阿富汗反对派4党联盟昨天拒绝了联合国的和平方案。这一决定是在阿北部城市马扎里·沙里夫召开的反对派四党联盟会议上作出的。
据悉,伊斯兰民族运动首领杜斯塔姆主持了会议,伊斯兰联盟党新的领导人卡里姆·哈利利率团出席,伊斯兰联盟党原领导人马扎里于上月13日被塔利班打死。
与此同时,联合国特使梅斯蒂里抵达马扎里·沙里夫,同杜斯塔姆等讨论了阿最新和平方案。杜斯塔姆等认为,每省两名代表组成过渡委员会接管阿总统权力“行不通”,他们还批评拉巴尼总统不想和平交权。联合国的新方案由80人组成的国民委员会接管权力,每省两名代表,30个省共60名,联合国方面任命15至20人。
新华社伊斯兰堡4月2日电 据此间《穆斯林报》今天报道,阿富汗总理、伊斯兰党领导人希克马蒂亚尔日前被解除由反政府四党组成的阿富汗伊斯兰革命协调委员会主席职务。这一决定是四党联盟在北部重镇马扎里·沙里夫召开的会议上作出的。
阿富汗伊斯兰革命协调委员会是伊斯兰党、民族解放阵线、伊斯兰联盟党和伊斯兰民族运动为了与阿富汗总统拉巴尼领导的政府军抗衡而成立的。最近,四党联盟在军事上节节失利,伊斯兰党总部查拉西亚卜被攻克,伊斯兰联盟党主席马扎里被新兴的伊斯兰学生运动武装塔利班打死。
四党联盟领导人参加马扎里的葬礼后,在马扎里·沙里夫召开会议商讨今后的对策。伊斯兰民族运动主席杜斯塔姆主持的这次会议决定,由民族解放阵线领导人西卜加图拉·穆贾迪迪接替希克马蒂亚尔任伊斯兰革命协调委员会主席职务。


第6版(国际)
专栏:

  朝呼吁北南政党社团接触
新华社平壤4月1日电朝鲜今天表示,希望韩国各政党和社会团体响应朝鲜方面关于今年8月15日在板门店举行纪念光复50周年的全民族大会的建议,并能尽早为此举行双边或多边的接触。
为举办这次朝鲜、韩国及海外朝鲜人共同参加的全民族大会而成立的北方筹备委员会负责人今天发表谈话说,朝鲜今年1月提出的这一建议,是旨在今年内打开实现统一新局面的爱国方案。为顺利举办这次大会,需要北方和南方的政党、社会团体和各界人士超越思想、政见和信仰的分歧,在热爱民族和自主的精神基础上进行接触和协商。
这位负责人还表示,该委员会将为成功举办这次大会而竭尽一切诚意和努力,同时希望南方的政党和团体积极响应北方的建议,尽快进行接触。


第6版(国际)
专栏:

  巴自治政府发放护照
本报开罗4月2日电记者刘水明报道: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今天开始在加沙和杰里科向巴居民发放新的护照。
昨天晚上,巴自治政府主席阿拉法特亲自签发了3本红皮外交护照,第一本是赠给埃及总统穆巴拉克的,以感谢穆巴拉克为促进巴以和谈作出的贡献;第二本是阿拉法特本人的;第三本是巴自治政府地方政府和城乡事务部部长埃雷卡特的。
新的巴勒斯坦护照有效期为3年,封面有“萨拉丁之鹰”图案,内有巴勒斯坦国旗。这种护照是根据1993年巴以签署的奥斯陆协议而发放的,它将得到所有支持巴以和平的国家的承认。
埃雷卡特昨天说,巴自治区内的所有巴居民都可申请领取新的护照。
据悉,不久后,巴自治区内的巴勒斯坦人即可持新的护照经埃及前往麦加朝觐。


第6版(国际)
专栏:

  海地领导人会见李肇星
新华社联合国4月1日电太子港消息:海地总统阿里斯蒂德、总理米歇尔和外长韦尔莱格3月31日分别会见了正在海地访问的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李肇星。
李肇星是以安理会轮值主席身份应海地政府邀请访问太子港的,他出席了驻海地的多国部队向联合国特派团移交维和使命的仪式。
在会见时,海地领导人感谢李肇星大使访问海地,对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国际事务中的独特地位和建设性作用表示重视,对中国在安理会一贯支持海地的和平进程表示赞赏。
李肇星转达了中国人民对海地人民的情谊。临别时阿里斯蒂德向李肇星赠送了一幅静物写生水彩画,以表达海地人民对中国人民的理解和友谊。


第6版(国际)
专栏:

  美为乌销毁核武器追加拨款
新华社基辅4月1日电(记者张道庆)乌克兰副总理兼国防部长什马罗夫和美国国防部长佩里1日在五一城签署了关于销毁战略导弹和核武器协定的修正案。
根据这个修正案,美国为拆卸和销毁部署在乌克兰境内的战略导弹和核武器增加拨款2000万美元。
美国国防部长佩里率领由美国10家公司组成的政府代表团于3月31日抵达基辅进行为期两天的正式访问。佩里说,他这次访乌的目的是探索两国共同利用乌克兰生产能力的可能性,并考察外国对原苏联国防工厂转产进行投资的可能性。
乌克兰总统库奇马在会见佩里时表示,乌克兰今后将积极参加“和平伙伴关系计划”的活动。
佩里1日结束访问乌克兰后将前往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访问。


第6版(国际)
专栏:

  克罗地亚欢迎安理会决议
克拉伊纳塞族未明确表态
本报贝尔格莱德4月2日电记者胡锡进报道:克罗地亚舆论普遍对安理会关于延长联合国部队驻克期限的981号决议表示欢迎,克外长格拉尼奇1日发表谈话说,这一决议“重新确认了克罗地亚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格拉尼奇说,安理会的新决议是联合国迄今通过的“对克罗地亚最为有利的决议”。他认为,决议本身就是解决克拉伊纳的政治决定,其实质是要求克拉伊纳和平回归克罗地亚。
另据报道,“塞尔维亚克拉伊纳共和国”新闻发言人今天拒绝对安理会981号决议发表任何评论。但在安理会表决981号决议前夕,克拉伊纳塞族总统马尔蒂奇曾在致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信中指出,安理会关于联合国维和部队使命问题的决议草案完全违背万斯计划,“塞尔维亚克拉伊纳共和国”不能接受该项决议草案。马尔蒂奇警告说,如安理会无视克拉伊纳塞族的立场,将使联合国部队能否继续留在克拉伊纳成为问题,从而对该地区和平前景产生严重后果。


第6版(国际)
专栏:

  利比亚将派飞机运送朝觐者
新华社开罗4月1日电据埃及中东通讯社报道,利比亚总人民委员会(内阁)联合阿拉伯秘书朱可·法扎尼今天在的黎波里宣布,利比亚已决定将准备前往伊斯兰圣城麦加朝觐的国内穆斯林直接空运到沙特阿拉伯的吉达市。
法扎尼是在会见沙特驻利比亚大使馆临时代办时作出上述宣布的。他还向沙特使馆负责人递交了一份利比亚客机飞抵沙特的时间表,要求沙特政府为利比亚飞机的起降提供方便。
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早些时候说,利比亚将无视联合国对它的航空禁令,于5月份派飞机把国内穆斯林运往沙特的麦加圣城参加今年的朝觐活动。
多年来,美国和英国一直指控两名利比亚情报官员制造了1988年的洛克比空难事件,要求将他们引渡到美国或英国受审。可是利比亚政府一直否认与这起事件有任何牵连,并拒绝了西方国家关于引渡两名嫌疑犯的要求。根据美英的指控,联合国安理会于1992年4月决定对利比亚实行包括禁止它同其他国家进行航空往来在内的经济制裁。


第6版(国际)
专栏:

  科尔过生日 收礼有新法
本报波恩4月2日电记者徐步青、刘华新报道:4月2日是德国总理科尔65岁寿辰。前一天科尔总理宣布,他不希望接收生日礼物,但人们可以向以其夫人哈内洛雷·科尔名义设立的一项基金会捐款,用于救助在意外事故中大脑受伤者。科尔夫人为此在“德国科学捐款人协议”开设了一个特别帐户。总理府说,已有许多人向科尔祝贺生日。
今天的德国《星期日世界报》以《总理的生日——一个普通工作日》为题,报道了科尔总理生日一天的日程表。上午9点前往汉诺威,与印尼总统苏哈托一起参观一个工业博览会,印尼是这届博览会的“伙伴国”;下午返回波恩,与苏哈托总统举行政治会谈;晚上与家人和朋友举行小型自助冷餐生日晚会。
科尔已经执政逾12年,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威望。


第6版(国际)
专栏:

  加沙发生爆炸事件
新华社耶路撒冷4月2日电(记者怀成波、谢栋风)据以色列电台广播,加沙城居民区今天下午发生爆炸事件。据初步统计,至少8人被炸死,30人被炸伤。
以色列电台引用巴勒斯坦警方人士的话说,爆炸是在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成员装配炸弹时发生的。巴勒斯坦警察在爆炸现场还发现了自动步枪。
爆炸发生在一幢三层楼的第二层。事后,巴勒斯坦警察封锁了出事地点。
报道说,死者中的卡希尔是以色列通缉的哈马斯武装组织“首要犯罪分子”。他曾多次组织袭击以色列人的“恐怖行动”。
这是1994年5月巴勒斯坦在加沙和杰里科实行自治以来该地区发生的首次炸弹爆炸事件。


第6版(国际)
专栏:

  俄军1436人在车臣阵亡
本报讯自去年12月俄罗斯联邦部队进入车臣以来,俄军已有1436人阵亡。这一数字是俄罗斯副总理、民族事务及地区政策部部长叶果罗夫4月1日宣布的。叶果罗夫说,联邦部队受伤人员约有4500多人,另有281人失踪,81人被俘。
关于杜达耶夫武装的损失,叶果罗夫估计为7000—7600人。
(宋耿)


第6版(国际)
专栏:

  阿富汗山体滑坡山下村庄毁灭
本报讯据喀布尔电台4月1日晚广播,阿富汗东北部巴达赫尚省帕米尔山区3月27日发生大规模山体滑坡,造成354人死亡,64人受伤。
广播说,该地区一个叫卡拉克的村子连同全体村民被塌下的山体泥石掩埋。整个村庄毁灭。附近村子的居民已转移。
联合国有关机构已开始救援行动,但由于该地区交通不便,再加上大雪封山,给救援工作造成了很大困难。据报道,3月27日这一地区曾发生过地震,可能是由于地震,山体松动造成了这场灾难。(李缘山)


第6版(国际)
专栏:

一周国际要闻回顾
朝日执政党达成协议
朝鲜劳动党代表团与日本联合执政3党代表团经过3天的会商后,于3月30日在平壤就重开两国政府间邦交正常化会谈问题达成协议。日本联合执政3党代表团3月28日至30日访朝。朝、日4党签署了《争取重开朝日会谈协议书》。1991年1月至1992年11月,两国曾就邦交正常化问题举行过8次会谈,但未取得实质性进展。
布隆迪局势又趋紧张
布隆迪图西族和胡图族最近再次爆发大规模武装冲突,已造成数百人死亡,致使3.5万余人成为难民,逃往邻国扎伊尔。
3月24日,属图西族的政府军和胡图族武装在首都布琼布拉展开激战,布隆迪总统25日晚呼吁全民为恢复国家稳定而努力,比利时、法国随后决定从布隆迪撤出其侨民。
德行降息难阻美元下滑
德意志联邦银行3月30日终于作出降息决定,贴现率由4.5%降至4%,有价证券回购利率由4.85%降至4.5%,抵押贷款利率仍为6%。美元比价在此后仅回升一天,3月31日再次跌破历史纪录,欧洲外汇市场上,31日美元对日元和马克的比价分别由1∶89.50和1∶1.411剧跌至1∶86.50和1∶1.3703。
联合国特派团接管海地
以美国为首的驻海地多国部队3月31日在海地首都太子港举行向由6000人组成的联合国特派团移交维和使命的仪式。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安理会轮值主席、中国驻联合国代表李肇星和美国总统克林顿等出席了仪式。特派团将于1996年2月下届海地总统就任后撤离。多国部队是去年9月进驻海地的。(本栏均为本报电视照片)
(附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