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4月28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中共中央办公厅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 全国政协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
公告
新华社北京四月二十七日电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办公厅、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厅、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中央军事委员会办公厅今天发表公告,全文如下:
公告
在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党和国家久经考验的卓越领导人陈云同志逝世后,承蒙许多国家的政府部门、党派、友好团体、各界友好人士、驻华使节以及旅居国外的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等发来唁电、唁函表示深切哀悼。中共中央办公厅、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奉命对此表示衷心的谢意。


第1版(要闻)
专栏:

  劳模,欢迎你们!
本报记者周笑浪袁建达
4月27日,北京火车站、首都机场,分别张开双臂,热烈欢迎来自全国各地的劳模和先进工作者。
北京站一号站台今天打扫得格外干净,电子屏幕打出了“热烈欢迎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字样。大会筹委会负责人张丁华、宋德福、李树文等早早来到站台,迎候劳模的到来。全国总工会机关的青年手捧花束,代表着首都职工迎接远道而来的劳模。
上午11时28分,一列红白相间的列车徐徐开进站台。车门打开后,来自陕西省的81位劳模和先进工作者胸佩红花,满面春风地走下列车。这时,在站台迎候的领导和群众围上去,同他们热情握手,表示欢迎。一位女青年把一束含苞欲放的鲜花献给了劳模代表团团长。数十名摄影记者摄下了这动人的一幕。
劳模毛凤麟对记者说:“这次进京,可以同其他劳模互相交流、共同提高,一定会有不少收获!”
女劳模王永红是一位高级工程师。她说:“劳模的称号,是党和人民给予我们的崇高荣誉,我们一定要百倍珍惜,为改革开放作出更大贡献!”
风尘仆仆的劳模们排着队迈上了大客车。来自咸阳市的曹双虎对我们说,劳模是工人阶级中的优秀分子,除了自己埋头苦干,还要带领更多的人拿先进、当模范。
今天到京的还有青海、安徽、贵州、湖南等省的劳模和先进工作者代表团。明天还有一批代表团抵京。(附图片)
来自陕西省的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走下火车,受到热烈欢迎。
 本报记者王忠家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刘华清会见美国客人
新华社北京4月27日电(记者冯秀菊)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上将今天下午在这里会见美军太平洋总部司令麦基上将一行时指出,中美两国应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关系。
刘华清说,中美建交以来,两国关系总的来说是好的,进一步加强两国关系不仅对两国,而且对亚太地区乃至世界和平与稳定都是有利的。
他说,两国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各异,双方虽在一些问题上有分歧,但在国际事务中有许多相似的看法。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两国应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关系。
麦基说,他完全同意刘华清对两国关系的评价。他说,美中两国在许多问题上有共同的看法和共同的利益。中国对这一地区不构成威胁。
他说,亚太地区所有国家的合作是十分重要的。只有保持亚太地区的稳定才能促进这一地区的经济发展。美中双方在一些地区重大问题上没有很大分歧,双方都愿意看到亚太地区继续保持稳定与发展。
刘华清强调指出,世界上的事情是复杂的。中国历来主张以和平、对话和协商的办法解决国际问题。中国从来不威胁别人。他说,中国有12亿人口,有许多事情要做,需要进一步发展经济。中国没有,也不会威胁别人,而是要全力做好自己的事情。中国坚持以经济工作为中心建设自己的国家,这一方针是不会改变的。
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徐惠滋上将等会见时在座。


第1版(要闻)
专栏:

  全国人大常委会举行委员长会议
乔石主持决定5月5日召开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
本报北京4月27日讯记者苏宁报道: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今天下午举行委员长会议。会议决定: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5月5日在京召开,会期约6天。乔石委员长主持了今天的会议。
会议首先听取了曹志秘书长关于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议程草案和日程安排意见的汇报。委员长会议建议第十三次常委会议审议商业银行法、预备役军官法、票据法、关于惩治破坏金融秩序的犯罪分子的决定等4个法律草案;审议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节约能源法(草案)的议案;审议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秘鲁共和国领事条约》的议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和阿塞拜疆共和国领事条约》的议案;听取和审议国务院关于禁毒工作情况的报告;审议乔石委员长访问日本、韩国和全国人大代表团访问泰国、马来西亚的书面报告,全国人大代表团出席各国议会联盟第九十三届大会的书面工作报告。
今天的委员长会议还听取了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主任委员薛驹关于商业银行法(草案修改稿)、预备役军官法(草案)和票据法(草案)修改情况的汇报。听取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主任顾昂然关于惩治破坏金融秩序的犯罪分子的决定草案的说明。
田纪云、王汉斌、倪志福、陈慕华、雷洁琼、李锡铭、王丙乾、王光英、程思远、布赫、铁木尔·达瓦买提、李沛瑶副委员长出席会议。


第1版(要闻)
专栏:

  国务院部署抗灾保春播夺丰收
姜春云在电视电话会上要求集中精力明确责任扎实工作
本报北京4月27日讯新华社记者钞文、本报记者夏珺报道:国务院今天召开“全国农业抗灾夺丰收电视电话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姜春云在讲话中要求各地进一步动员起来,下大力做好以抗灾为中心的春播、春管工作,夺取全年农业丰收。
姜春云说,党中央、国务院为切实加强农业、发展农业,近期连续召开了几次重要会议,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把夺取农业丰收,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确保农村稳定,作为今年农村工作的主要任务。中央召开的农村工作会议,全面部署了1995年农业和农村工作。江泽民总书记、李鹏总理、朱镕基副总理,都作了重要讲话。国务院近期又召开了全国粮食、棉花、化肥工作会议,进一步完善了以实行省长负责制为重点的粮、棉、肥购销体制改革政策。这些重大举措,对农业和农村工作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姜春云指出,今年农业生产开局不错,春耕、春管、春播工作进展比较顺利,农业生产呈现良好发展势头。一是各级领导进一步提高了对加强农业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坚持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形成了加强农业、发展农业的合力。二是尽可能增加农业投入,加大了扶持农业的力度。从全国来看,今年财政支出、基本建设、信贷资金用于农业的比例和数额都比上年有所增加。中央关于扶持农业的政策措施进一步落实。为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促进粮棉生产发展,各地还采取了不少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各行各业大力支援农业,为发展农业服务。三是农民种植粮棉、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去年以来,由于国家较大幅度地提高了粮棉收购价格,各级又采取了一些扶持粮棉生产的优惠政策,加上市场价格的拉动,有效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种粮种棉的积极性。今年粮棉油播种面积有所扩大,冬小麦和早稻分别比上年增加300多万亩,油菜籽增加1000多万亩。四是春耕生产动手早,进展比较快。南方早稻育秧工作抓得紧,秧田面积达950多万亩,比上年增加90多万亩。各地抢季节适时插秧,华南早稻插秧面积已完成70%以上。北方春麦播种已基本结束,其它作物播种也进入了高潮。夏收粮油作物管理工作也抓得比较紧,苗情长势好于上年,丰收有了一个较好的基础。五是大批干部到农业生产第一线抓落实。全国省、地(市)、县各级共有40多万名干部,在农村工作,抓基层组织建设,拓宽生产门路、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姜春云说,我国农业尽管发展势头良好,今年春耕生产开局也不错,但对当前农村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影响今年农业丰收的不利因素不可忽视,特别是自然灾害比较严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他指出,目前,北方旱情严重。截至4月中旬,全国受旱面积2.1亿亩,其中重旱面积达7000万亩。由于持续干旱,土壤墒情较差,使北方地区相当一部分冬小麦的生长受到较大影响,一些地区春播作物出苗率低,缺苗断垄。少数重旱地区,不能适时播种,夏粮减产已成定局。入春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南方出现持续阴雨天气,光照不足,对早稻秧苗生长和中稻壮秧带来不利影响。据有关部门预测,今年农作物病虫害将中等偏重发生。
姜春云强调,干旱和灾害已对夺取今年农业丰收构成严重威胁。如不下大力防灾、抗灾、减灾,一旦发生大的灾害,农业丰收将受到严重影响。对此,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各级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也务必高度重视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的指导思想。今年农业能否全面丰收,特别是粮棉产量能不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因此,一定要把防灾、抗灾、减灾作为当前农村工作的紧迫任务和农业生产的关键环节来抓,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要切实加强领导,统筹安排,认真抓好防灾抗灾减灾措施的落实。要立足于防大灾、抗大灾,不管发生什么灾害,都要力争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姜春云说,当前是农业生产的关键时期,南方水稻正值插秧大忙季节,北方小麦开始拔节抽穗,春播已经全面展开。各地都要进一步动员起来,扎扎实实做好各项抗灾、防灾工作,不失时机地把春耕生产搞好。
第一,大力开展抗旱斗争,保春管、保春播,努力夺取夏粮丰收。当前夏季粮油作物长势是好的,但北方大部分地区受到干旱威胁,各地要突出抓好以抗旱为重点的春管、春播工作。干旱地区要切实抓好肥水管理,凡是能利用的水源都要充分利用起来,适时灌溉。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蓄水,多浇多灌,尽最大可能扩大灌溉面积。长江中下游和南方地区要针对阴雨多、光照不足的气候条件,加强水稻秧田管理,继续做好田间清沟沥水,防渍、防草、防病,适时插秧。长江中上游中稻产区,要育足秧、育壮秧。要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做到有旱抗旱,有汛防汛,认真做好汛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总之,抗灾保春播、保夏粮丰收是当前农业生产的中心任务,各级党政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抓好“一抗双保”上。
第二,狠抓扶持农业政策措施的落实,保护和进一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党中央、国务院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大政方针已定,各地贯彻中央的决策,也制定了一些扶持农业的政策措施,这些都深受农民欢迎,现在的关键是狠抓落实到位,在资金投入、物资供应、收购政策等方面都不要失信于民。各有关部门要急农业之所急,想农民之所需,通力协作,尽职尽责,抓紧农用物资的生产、进口、调拨、运输、供应,主动搞好各项服务工作,保证农用物资、资金、技术及时到位。
第三,实行科技兴农,大力推广适用农业技术。今年,各地和有关部门都已确定了一批适用农业技术项目,如农业部门推出了优良品种、科学施肥、病虫防治、节水农业等20项,要抓紧组织实施,大力推广应用。要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增产增收和抗灾减灾中的重要作用。要组织更多的科技人员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开展科技培训、技术指导和技术承包。各级政府要关心科技人员的生活,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第四,要重视安排好灾民生活,确保安全度荒。针对当前一些地方春荒面比较大的状况,党政领导一定要把度春荒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对受灾缺粮情况要心中有数,积极主动安排好灾民生活。这是关系社会稳定和生产发展的大问题,绝不能掉以轻心。通过政府、集体、农民等多方面的努力,保证灾民有饭吃、有衣穿,日子过得去。
第五,要切实加强领导,转变工作作风。各级领导和各有关部门的同志,都要深入到农业生产第一线,调查研究,了解实情,现场办公,就地解决问题。要注意总结推广抗灾夺丰收的典型经验,加强对春耕生产的具体指导。要切实改进作风,真抓实干,力戒一般化的号召,力戒形式主义,杜绝浮夸作假,防止强迫命令。要发扬实事求是、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倾听群众呼声,设身处地为农民发展生产着想,为农民解决生产和救灾中的实际问题。会后,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派人到各地农村检查指导工作,为抗灾夺丰收贡献力量。
姜春云最后指出,当前我国农业面临着难得的良好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一些制约因素,特别是自然灾害的威胁。我们各级党委和政府一定要认清形势,振奋精神,动员、组织各方面的力量,明确责任,强化措施,扎实工作,把各项抗灾防灾措施落到实处,竭尽全力夺取今年的农业丰收,为稳定、发展、改革大局作出应有的贡献。
国务院有关部门领导也出席了会议,会议由国务院副秘书长徐志坚主持。河北、陕西、湖南、广西四省区分管农业的领导作了发言。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湖南落实防汛措施抓得紧
洪汛前夕,湖南省全力落实各项防汛抗灾措施。省委、省政府部署早,抓得紧,行动快,为防大汛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去冬今春,全省筹资逾二十亿元,整修各类水利工程六十二万多处,完成土石方六点二亿立方米,为十五年来最高水平。(贺广华)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陕西九百万人饮水得解决
陕西农村近几年来共建成各种形式的供水设施十六万处,解决了九百二十一万人的饮用水问题,占全省需解决人数的百分之六十六。供水条件的改善使群众摆脱了长期饮用不卫生水和污染水、高氟水的状况,减少了疾病,提高了群众的健康水平和生活水平。 (据新华社)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一汽建成最大轻型车基地
汪波李士政
一汽集团公司发挥集团优势,现已同东北地区七个主要生产轻型车整车和零部件厂实现联合,建成我国最大轻型车生产基地。联合后,一汽将按高起点、专业化、大批量生产的原则,形成整体优势,经过二至三年的努力,形成二十万辆轻型车生产能力。


第1版(要闻)
专栏:

  确保及时到位突出使用重点
各级财政部门增加农业投入
本报讯记者江夏报道:为了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全国各级财政部门千方百计加大支农力度,许多地方财政预算内安排的支农支出大幅增长。
据财政部有关部门介绍,1995年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为693亿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实际执行数增长11.8%,超过了财政经常性收入11.2%的增长幅度,达到了《农业法》的要求。其中,中央财政安排的支援农民生产支出和农林水气事业费支出70亿元(含农业综合开发支出23亿元),比上年增长15%,高于中央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4个百分点。
针对近年来一些地方挪用上级拨付的农业资金和资金到位率低的问题,各地财政部门把确保支农资金及时到位当成大事来抓。宁夏回族自治区明确要求市、县在农业银行开设支农资金专户;内蒙古自治区要求专项资金早拨款,4月底可将10%的资金下拨盟市,对挤占挪用支农资金的地区,在下年相应扣减其专款;四川省为保证不误农时,今年预算一成立,即专项预拨1.1亿元,用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
据悉,今年各地财政支农的重点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粮棉商品基地建设以及农业综合开发;支持农业科技推广;支持按产业化组织形式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支持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和财政收入;对定购粮、棉和农业生产资料给予补贴。


第1版(要闻)
专栏:

  中共中央任命尉健行为中共北京市委书记
批准陈希同引咎辞职
新华社北京4月27日电中共中央决定:尉健行同志任中共北京市委委员、常委、书记,批准陈希同同志引咎辞去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常委、委员的职务。
新华社北京4月27日电据悉,陈希同同志是因他对北京市发生王宝森问题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而引咎辞去中共北京市委书记职务的。
王宝森(原北京市副市长)涉嫌经济违法犯罪案件,在有关部门行将调查他的问题时,自杀身亡。这一案件有关部门正在依法进行调查。


第1版(要闻)
专栏:

  造福江南的壮举
——记太湖流域综合治理工程
本报记者乔杨
阳春三月,金黄的油菜花溢满江南大地。在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治理太湖的决定发布三年之后,我们寻访了太湖流域综合治理十大骨干工程。目前,这十大骨干工程已动工七项,累计安排投资19.28亿元,占计划总投资的56.7%;工程建设完成土石方8500万立方米,占计划总土石方的41%。流域性骨干泄洪通道太浦河、望虞河已全线贯通,杭嘉湖南排工程计划的四个口门已打开三个;环湖大堤工程已全线建成,结束了太湖南岸“有岸无堤”的历史;三项区域性工程正在积极建设中;三项边界工程亦在进行前期准备。太湖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已具雏形,汛期可承泄洪水65亿立方米,若遇1991年那样的大水将不会发生全流域性灾害。
一场大水冲出来的治太工程
素称“人间天堂”的太湖流域,方圆36500平方公里,她以自己浓浓的乳汁滋养着沿岸世代子孙。建国以来,太湖流域人民凭借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勤劳智慧,使这里经济繁荣、交通发达、文化昌盛,“富甲一方”。据统计,太湖地区仅占全国面积0.36%,人口3.3%,而工农业产值却占全国的13%,是我国最重要的经济区之一。然而,太湖之水造福亦造灾。由于她特殊的地形结构,湖西和浙北山区以及江堤、海塘包围,周边高中间低,排水通道不畅,过去常因汛期暴雨或阴雨不断多次洪涝成灾。自晋朝以来,见于文献记载的水灾达250余次,平均6.5年一次,其中受灾地区达1/3以上的大水灾80多次,平均20年一次。1954年发生流域性大洪水,太湖最高水位达4.65米,受灾面积785万亩。80年代虽未发生过大的洪水,但1983年至1990年间洪涝灾害累计损失也在30亿元左右。新中国成立初期,治太工程就曾提上议程,但因各种因素,40年争争议议、动动停停。1984年,水电部正式成立太湖流域管理局。80年代中期确定了包括十大骨干工程的太湖流域综合治理总体规划方案。1987年6月,国家计委正式批准了这个方案。然而,治太工程涉及江、浙、沪两省一市,水系纷杂,矛盾多,治理难度大。“太湖当治”,谁都心似明镜,但治太是要牺牲局部利益的,因此工程一进入实质性阶段便成了相持不下的难题。就在各地为了一个口门在哪儿开,开多少等等争论不休的时候,1991年7月间,太湖流域发生了特大洪涝灾害。太湖水位达到4.79米,创历史最高纪录。全流域工农业受灾损失110亿元,美丽的太湖成了一盆“灾难之水”,淹毁了一个“钱庄”。人们不禁想起原水电部副部长王林当年在太湖流域综合查勘时讲的话:太湖“淹不得”,“淹不起”。“切肤之痛”使人猛醒,合力治太刻不容缓。
三年奋战矗立起治水丰碑
当来到太湖南岸环湖大堤时,浙江省湖州市治太工程副总指挥周宗兴对我们说,这里准备建一座治太工程纪念碑,永远铭记这一伟大的水利工程和为其做出贡献的人民。历史作证,早在殷商末年,周王之兄泰伯首开治太先河,被奉为“至德”圣人,而今共和国的儿女又在为太湖的长治久安而呕心沥血。1991年9月,国务院召开了治理淮河太湖会议,专题研究治理太湖,这在共和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会上,李鹏总理郑重提出:“太湖流域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一旦受灾,对整个国民经济影响巨大。因此,应把太湖治理放在重要位置。”此后,国务院很快作出决策,按照国家计委1987年审定的太湖流域综合治理总体规划方案对太湖进行综合治理,使太湖成为能排、能引、能灌、能供水和通航的综合利用的宝湖。中央及地方筹资34亿元,其中国家争取了2亿美元的世界银行贷款,部署在“八五”期间基本完成治理太湖的十项骨干工程,解决太湖洪水的出路。一声令下,千帆竞发。昔日各方的龃龉已全然不见,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幅壮观的团结奋战、降伏苍龙的景象。
上海:太浦河河道疏浚工程,实行机械化作业,由上海内河航道疏浚工程公司、河南省水利第一工程局、水利部第十三工程局三个单位组成了一支27艘挖泥船的船队,间隔500米一条,排成长蛇阵,日夜施工,分班作业。他们克服了河床浅、水草密、大型疏浚船进不去等困难,使三十里的太浦河滚滚东流……
江苏:望虞河34.2公里河段采用国际竞争性招标方式选择施工单位,共有国内外7家公司竞争,终由第十三工程局联营体和山东省第二水利工程局疏浚处中标承建。他们集中组织十省市的58艘疏浚船舶投入施工,职工们把工地当家乡,在望虞河上度过了一个个春夏秋冬。
浙江:采取大兵团作战,1991年以来连续组织50万军民展开4次治太骨干工程大会战,群众投工810万个工日。长兜港工程要穿越三个乡、七个村,需要征借用土地1600多亩,动迁农户182户,拆除民房和其他建筑物3万多平方米。当地农民顾全大局,主动拆迁让道。环渚乡井安村俞家墩16户农户要拆迁,且都是新建的房屋,村民小组长嵇玉成带头掀掉了自家新建的五楼五底房顶,其余12家农户也纷纷揭顶推墙,如期搬迁。村民们说:“国家为我们兴修水利,我们无条件服从。”
而今治太工程建设者的辛勤汗水已浇灌出累累硕果,治太工程已发挥出明显的效益。1993年太湖流域出现较大洪水,太浦河泄洪4.27亿立方米,望虞河泄洪3.46亿立方米,汛期两河的投入运用,使太湖4.2米以上高水位持续时间缩短5天,4米以上水位持续时间缩短20多天,极大地缓解了太湖两岸的洪涝压力。杭嘉湖南排汛期泄洪7.2亿立方米,减轻了太浦河的泄洪压力。环湖大堤的建成,有效地保障了无锡、湖州1995年的防洪安全,其中湖州直接受益农田近10万亩……
走上水利产业之路
浩大的治太工程已完成近半,一个非常严峻的现实问题摆在人们面前,治太工程投资大,涉及面广,建成后如何管理?长期以来,传统观念一直把水利看成是单纯的社会公益型事业,忽视水利资产的经营和管理。水利工程建成一个,国家就背上一个沉重的包袱,往往是工程建成之日就是水利职工发不出工资之时。这样不仅使水利在国民经济中基础产业、基础设施的作用无法正常发挥,而且水利资产也无法实现保值增值。为此,浙江省湖州市率先从多年的困惑中走了出来,他们充分利用业已形成的64公里环湖大堤等太湖治理水利骨干工程,发挥沿岸自然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把兴修水利与农业综合开发、旅游业发展结合起来,建立环太湖经济带,“以堤养堤、以堤兴堤”,形成水利工程自我维持、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把水利真正办成产业。1994年4月,浙江省政府正式批准湖州市在环湖大堤沿8个乡镇、总面积26.5平方公里范围内建立环太湖农业对外综合开发区。
一个湖风习习的下午,我们站在小梅口高高的山岗上,湖州市太湖水利工程局的同志为我们指点着开发区的未来:这里将建成“一线三点、六大基地、九条龙”。“一线三点”即沿太湖大堤一线开发3个旅游区:小梅口风景点、父子岭至香山一带度假村、太湖幻娄观光农业旅游点。“六大基地”即粮菜基地、水产品基地、蚕桑基地、林木基地、果茶笋基地、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基地。“九条龙”即九个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服务体系。一年多来,区域内开发农业总投入达2000余万元,许多项目已显示出良好的前景。浙江省红十字会与湖州市太湖管理局、漾西乡政府三方共同投资400多万元,创办了红十字湖州食品有限公司,致力于传统特产太湖百合的深度加工。企业投产一年来已加工鲜百合40万公斤,相继开发生产出八珍百合易拉罐营养食品和百合干、百合粉、百合羹等系列产品,畅销大半个中国。在龙头企业的牵动下,这一传统特产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到近万亩,在太湖南岸形成了颇具特色的产业群。太湖南岸的农业综合开发,不仅成为省、市有关部门和企业争相投资的热点,国外一些专家学者和外商也纷纷前来考察,洽谈投资意向。近年通过合作引进的20多个国外蔬菜新品种,大都获得成功,成了城乡居民餐桌上的“特色洋菜”。1994年4月,水利部部长钮茂生在视察这里的开发区时肯定:“湖州道路是中国水利的发展方向。”
短短的三年多,治太工程跨越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历史时空,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水利不仅是农业的命脉,也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当我们离开江南水乡的时候,春风又掀起涟漪,太湖变得更加美丽。
示意图为刘小青绘(附图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