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4月24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西藏人民的好公仆
——怀念孔繁森同志
中共西藏自治区委书记陈奎元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热地西藏自治区主席 江村罗布
孔繁森同志离开我们5个月了,回忆几年来我们在西藏高原共同工作和生活的情景,我们难以抑制对他深深的思念。他那一副常带微笑的和善面孔,一口山东腔的普通话,迈着轻快的步伐匆匆来去的形象,依然在眼前浮现。
孔繁森同志两次进藏工作,历时十载,身体力行地实践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宝贵的年华献给了西藏各族人民和振兴西藏的宏伟事业,把不朽的精神留在了西藏高原,用崇高的思想品德和光辉的业绩在世界屋脊和西藏各族人民心中塑起了一座永恒的丰碑。
孔繁森同志是山东聊城人。在党的教育培养下,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铸就了他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为党的事业奋斗不息的坚强信念,对党和人民始终充满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1979年,中央决定从内地抽调一批干部支援西藏。时任山东聊城地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孔繁森同志不顾家庭困难,积极响应组织号召,欣然赴藏。本来,是将孔繁森同志作为日喀则地委宣传部副部长对口安排的。由于海拔较高、条件艰苦的岗巴县需要充实领导干部,便决定派他去那里担任县委副书记。征求他的意见时,他毫不犹豫地表示:“我是党的干部,服从组织安排。”岗巴县地处边境,平均海拔4700米以上,交通不便,工作生活条件差。到任岗巴县后,他不畏艰苦,深入基层和群众之中,认真调查研究,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推行以“两个长期不变”(土地归户,自主经营,长期不变;牲畜归户,私有私养,长期不变)为主要内容的西藏农牧区改革,研究制订脱贫致富的方案,以平易近人、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关心群众疾苦的品格,深深地赢得了岗巴县各级干部和人民群众的爱戴。
1988年,已任山东聊城地区行署副专员的孔繁森同志再次奉调进藏工作。在任拉萨市副市长的4年中,他经常深入基层调查,了解情况,积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好事、实事,对分管的文教、卫生、民政工作倾注了大量心血,为拉萨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受到各族干部和群众的赞誉。
1992年年末,在酝酿调整部分地市班子时,原阿里地委书记因为身体不适应,需要调出。我们考虑阿里地处西藏西部,环境更加艰苦,工作更多困难,更需要党性强、作风好、有较强的独立决策能力和实际工作经验的领导干部。我们认为孔繁森同志是合适的人选,可以提拔担任这一重要职务。当时,孔繁森同志进藏工作时间已接近结束,他家中母老、妻病、孩子正在读书,回到家乡去,是很自然的选择。我们找他谈话说明组织意图后,他便毅然表态:我是党的干部,既然自治区党委有这个考虑,组织上信任我,我就到阿里去,请区党委放心,一定不辜负组织的期望,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阿里地区工作搞好。就这样,繁森同志凭着强烈的为建设西藏出力的信念,放弃了尽快回乡的机会,担起了阿里地委书记的重任。
阿里地广人稀,面积30.5万平方公里,仅有6万多人口。从拉萨到阿里地委所在地,汽车要走5天,货物进出大多要通过新疆。自然条件十分严酷,有些牧民世代居住在被称作“生命禁区”的高海拔区域,生活条件不要说与沿海的山东比,就是比拉萨、日喀则、山南地区也艰苦得多。孔繁森同志面对的不仅是贫瘠和落后,还有阿里高原持续两年的干旱灾害。1994年初,特大暴风雪袭击了整个阿里高原。受灾消息传来,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立即派出由副主席次仁卓嘎代表的抗灾救灾工作组。他们与孔繁森同志一道去实地查看了受灾地区,把党和国家的关怀送到基层,送到灾民的心里。工作组向区党委、政府汇报阿里抗灾工作时,一再称赞孔繁森同志深入基层,忘我工作,一心为广大藏族同胞排难解忧。孔繁森同志带病指挥抗灾救灾,哪里灾情最重、哪里最危险就奔赴哪里,带领群众奋战月余,取得了抗灾救灾的胜利。
孔繁森同志具有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和责任感。他以振兴阿里经济为己任,把一贯坚持的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联系群众、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带到阿里。他经常深入农牧业生产第一线,深入到农牧民群众之中。从阿里地区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探索加快阿里地区经济发展的路子,为加快阿里地区的发展尽心竭力地工作。全地区106个乡,他跑了98个乡,在万里高原留下了他深深的足迹。他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与阿里地委、行署“一班人”积极探索摆脱困境走向振兴的道路。组织制定了以外贸、旅游、资源开发为重点,优先发展能源、交通、通信的发展战略,制定了一系列扶持企业和城镇建设发展的配套政策和措施,规划了阿里经济社会发展的蓝图,并团结带领干部和群众,扎扎实实地为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而奋斗,先后建起了电厂、水泥厂、羊毛分梳厂,增强了阿里加快发展的物质基础。
阿里地区最大的苦恼是行路难。解放初期,中央下很大的决心修通了从南疆入阿里的新藏公路,这是世界上最高的公路,要经过好几座海拔6000米以上的大坂。中央交通部门为修筑和维护这条公路花费了极大的财力和精力。新疆自治区党委、政府和人民对阿里给予很大的关怀和支持。繁森同志深知保证这条公路通畅,进一步密切与毗邻地区的合作,关系到阿里的前景。他于1994年11月18日驱车2800多公里赶赴新疆,就粮食调运、成品油供应和新藏公路交通运输等问题向新疆自治区求援,在新疆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形成了援助阿里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的多项决定。正当孔繁森同志准备大展宏图的时候,却在考察边贸路上不幸以身殉职。孔繁森同志英年早逝,使我们党失去了一位好党员、好干部,我们失去了一位好同志,阿里人民失去了一位好领导、好朋友,西藏各族人民沉浸在无尽的哀思中。
孔繁森同志光辉的一生,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他在有限的生命历程中,使自己的人生闪耀出崇高理想和艰苦奋斗的光芒。他始终坚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努力学习和实践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为西藏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忠诚党的事业,为党和人民忘我工作,顾全大局,清正廉洁,艰苦朴素,克己奉公,树立了新时期共产党人的崇高形象。他善于联系群众,谦虚谨慎,团结同志,关心干部,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的尊敬。他模范地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热爱西藏的山山水水,热爱藏族人民。下基层搞调研、指导工作,总是身背小药箱,亲自为藏族群众送医送药;每到一处,都要看望藏族孤寡老人,帮助解决生活困难;他长期收养了两名藏族孤儿,像慈父般地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他关心藏族老人超过了关心自己的母亲,关心藏族孩子超过了关心自己的孩子。作为一个汉族干部,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他在西藏工作的近10年里,与藏族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为加强藏汉民族团结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是90年代领导干部的楷模,民族团结的榜样,也是西藏干部特别是进藏干部的优秀典型和杰出代表。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领导干部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理想追求和精神风貌,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坚强党性和崇高品德,汇集了在祖国边疆工作和奉献的各民族干部的美德和优秀品质。他的崇高精神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团结”的“老西藏”精神在当代条件下的具体体现。
在孔繁森同志生前,西藏新闻媒体和一些中央新闻媒体就多次报道过他的生动事迹。1994年评选全国民族团结先进集体和个人时,我们推荐并经国务院批准授予了他这一荣誉,充分地肯定他致力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崇高思想品德和出色的表现。繁森同志不幸牺牲后不久,自治区党委、政府及时作出在全区开展向孔繁森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在全区迅速掀起了宣传、学习孔繁森同志先进事迹的热潮,教育和鼓舞广大干部群众为加快西藏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加倍努力奋斗。
西藏是个艰苦的地方,也是非常美丽、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区域。西藏人民世世代代为维护祖国这块神圣的领土作出了巨大的奉献和牺牲。从1950年和平解放西藏以来,许多优秀的共产党员和人民英雄前赴后继,开发西藏、建设西藏,许多人长眠在唐古拉山顶和川藏、青藏、新藏路边。张经武、张国华、谭冠三等老一辈垂范于前,冯军、孔繁森这一代后人高扬老一代的旗帜开拓奋进,无私奉献,奏出了新时代的强音。繁森同志永久地离开了我们,他毕生的追求,他的高尚思想和情操,永远是我们的楷模。
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为西藏的稳定和发展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局面。深入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是西藏各族人民面临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需要千千万万像孔繁森一样的同志前赴后继,奋斗不止。我们要在全区深入开展向孔繁森同志学习的活动,将学习孔繁森同志英雄事迹同组织广大党员学习党章,加强理想、信念、宗旨和民主集中制教育结合起来,提高广大党员努力实践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进一步增强各级干部的革命事业心和责任感,像孔繁森同志那样,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甘当公仆、服务人民,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为西藏的稳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同开展反腐败斗争,推进廉政建设结合起来,像孔繁森同志那样,立党为公,清正廉洁,不图名利,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促进党风的根本好转;同开展反分裂斗争和爱国主义教育结合起来,像孔繁森同志那样,把党和国家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坚决反对任何分裂行为,坚定维护祖国统一;同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并努力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结合起来,像孔繁森同志那样,如同爱护自己眼睛一样地爱护和珍惜民族团结,与任何破坏和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行为做坚决的斗争,进一步增进我区的民族团结;还要同继承和发扬“老西藏”精神结合起来,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推动我区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发展。
孔繁森同志虽然已离开了我们,但他的高尚品德和崇高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沿着邓小平同志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
(附图片)
孔繁森任拉萨市副市长期间深入田间。聊城地委供稿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激励官兵爱国奉献建功海防
海军开展爱舰爱岛爱海洋教育
据新华社北京4月23日电(记者黄彩虹)人民海军以深入开展爱舰爱岛爱海洋教育的活动,迎来了46周年诞生日。今天由海军政治部编写的《蓝色国土 忠诚卫士》——海军部队爱舰爱岛爱海洋教育课本正式下发部队,同时拍摄制作了10集配套电教片,推动各部队爱国主义教育扎扎实实地开展。
“爱舰爱岛爱海洋”是毛泽东同志1953年首次视察海军舰艇部队时对海军官兵的指示。40多年来,“三爱”教育一直是海军部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具体内容,成为加强部队思想政治建设的传家宝。海军部队通过开展“三爱”教育,涌现出了大批献身海防事业的英雄模范。被中央军委、国防部命名或授予荣誉称号的有45个单位和个人,各舰队、海航评选出5000多名“老高山”、“老海岛”、“老舰艇”,有效地推动海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
随着时代的发展,海军部队不断赋予“三爱”教育新的内容。地处沿海改革开放地区的部队,在“三爱”教育中,经常组织官兵参观海南、深圳、珠海、汕头、厦门、上海浦东、大连等特区和开发区,用特区、开放地区人民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教育官兵增强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用特区、开放地区人民艰苦创业、改革创新的精神激励官兵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用特区、开放地区人才密集、科技发达的优势,提高官兵的思想文化素质。当前,各部队把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提出的“四个教育”同“三爱”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使教育更具针对性。海军党委组织机关100多名师以上干部参加集训,开展以树立正确人生观、弘扬爱国奉献为主题的思想教育,使领导干部做爱舰爱岛爱海洋的带头人,为部队作表率。各部队还在“四个教育”中,紧密联系官兵的思想实际,举办理论研究会、报告会、演讲会,把抵御腐朽思想文化作为加强部队思想政治建设的突破口,进一步激发了官兵们建功海防的热情。
海军还着眼军营特点,建立“三爱”教育基地,努力营造激励官兵献身海防的良好思想文化环境。海军有关部门在北京、旅顺、青岛、上海、西沙等地建立的海洋知识、海洋历史和海军兵器博物馆、展览馆以及近百个以海军历史古迹为依托的国防教育基地,成为部队开展经常性“三爱”教育的生动课堂。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画册挂图出版
新华社济南电(通讯员扈志吉、记者张鲁成)由中共中央组织部研究室和山东《党员干部之友》杂志社、《山东画报》编辑部联合编辑出版的大型画册及挂图《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已于近日正式出版并开始发行。
中央组织部部长张全景为画册作了序。
画册由齐鲁之子、汗洒雪域、情系高原、英名长存和净土之恋——孔繁森镜头里的西藏五部分共计80余张照片组成,真实、形象、生动地记录和介绍了孔繁森同志的感人事迹。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团中央等开展中国大地“走红”活动
本报讯由共青团中央宣传部主办、中国青少年音像出版社和北京半球文化艺术中心联合承办的“’95中国大地‘走红’活动”4月23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拉开帷幕。
大地“走红”是我国艺术家邸乃壮创作的大地艺术作品。他以万把红伞铺在大地上的艺术形式表达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热爱。
团中央在全国各大城市开展这项活动,目的是激发青少年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同时也活跃青少年的文化生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据悉,“走红”艺术已获得北京版权保护协会的认定,其中布景技术已获得国家专利,并申请了服务商标注册。(达文)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特快专递

  “我宣誓”
拜洪祥杜维业马闯
4月22日上午8点半,河南省沁阳市公安局会议室呈现一片不平常气氛。主席台正中警徽闪耀,大厅里国歌回荡。400余名干警警容整齐,目光炯炯,“刷”地举起右手,握拳宣誓——
“我是人民警察,肩负着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的神圣职责……”
“我宣誓: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忠于社会主义法律……”
誓言铿锵有力,表达了人民警察誓为祖国和人民无私奉献的决心和意志。
据悉,开展人民警察宣誓活动,这在全国尚属首次。这是连续3年被公安部评为“全国优秀公安局”的河南省沁阳市公安局的又一项新举措。该局局长陈沛林表示,开展人民警察宣誓活动,目的就是教育干警模范遵守不久前颁布的《人民警察法》,从严治警,为维护社会治安作出应有的贡献。
沁阳市公安局今年以来已破获各类重特大刑事案件161起,抓获犯罪分子147人,为国家和人民挽回经济损失82万余元。
宣誓活动历时一小时。一批刚刚加入警察队伍的年轻人心情尤其激动。女刑警郑凤琴说:“宣誓活动终身难忘。我要牢牢记住这一天,努力学习,努力工作,不辱神圣使命!”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改变指令分配引入竞争机制
十七省市建立军转干部人才市场
本报北京四月二十三日讯新华社记者徐京跃、本报记者郭嘉报道:去年以来,辽宁、北京、天津等十七个省、市改变军转安置工作单一指令性分配的办法,通过引入竞争机制,扩大了“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范围,引导更多的军队转业干部进入人才市场,更好地发挥了他们的才智和作用。
辽宁省借鉴地方人才市场的做法,建立了军队转业干部人才市场,将全部转业干部按党务、宣传、保卫、外语、医务等二十七个专业分类,张榜公布每人的情况,供用人单位选择;同时请用人单位公布人才需求信息,为转业干部自荐牵线搭桥。在去年分配中,通过人才市场,达成意向性协议的占参选转业干部的百分之五十五点九。
云南省去年召开推荐选用会,组织五百四十名在昆明安置的转业干部与二百多个用人单位直接洽谈。其中,一百九十九个单位选中了二百一十八名转业干部。
天津市根据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的需要,对自愿进入党政机关任主任科员以下非领导职务的转业干部试行了考试录用。去年一百七十八名营以下军转干部参加考试,一百六十一人取得了资格证书,一百零八人被分配到国家机关工作,既保证了国家公务员队伍的质量,又体现了公平竞争、择优录用的分配原则。
国务院军转安置工作小组负责人介绍,今年的军转安置工作,要继续抓紧培育和建立适应转业干部特点的人才市场,同时加强宏观管理,保证按时按要求地完成安置任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