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4月24日人民日报 第12版

第12版(副刊)
专栏:金台随感

  弘扬什么
甲乙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精髓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弘扬传统文化,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仍有很重要的意义。然而,传统文化中也有糟粕。可是一些“弘扬”者却不管这一套,到最后,连他自己也不知弘扬了什么。以至今日神鬼泛滥,封建迷信流行,稀奇古怪,荒诞不经的事情百出屡见。
或许是我们“传统文化”的氛围特别浓厚吧,再不就是我们有些人的联想特别丰富,总而言之,热衷于此者,老是时不时地制造出一些令人激动的新闻。就说“人形雌雄何首乌”这条消息吧,不知被我们的花边新闻“炒”过多少回了。一会说这发现了,一会又说那又有人挖得,而且还配有照片,描绘得有声有色。就是最近,又有消息说,某某地又有人挖到了一株千年的人形公母何首乌,比前几次的发现更加非同小可,其实,科学家们早就戳穿了这骗人的西洋镜。何首乌似人形且分公母,不过是人在栽培时耍了一番小把戏。可这种事就是有人信,而且还信之不疑。
荒唐的事有人信,自然就有制造荒唐事的人。轰动一时的地上出双喜字,可谓又让有些人激动不已。你说平白无故的地上会显出喜字来,这岂不令人称奇?这下可了不得,“天人感应”。这家工厂算是风头大出,知名度大增,一时间参观者人满为患。可转念想来,却又漏洞百出。你说怎么就那么巧,那双喜字怎么就偏偏显灵在这家厂门口?可不管怎么说,这消息上了报上了广播上了电视,反正宣传的目的达到了,省一笔广告费倒是真的。
离奇的事一经点破,也就不离奇了。可说是这么说,我们毕竟被“传统”束缚得太紧了,只要一思维,准是老朝着某种定式直奔。也就是这两天,又有一则耸人听闻的消息见诸报端,说是蚌里生出了伟人头像,而且有照片为证。只听说过蚌里生珍珠,生出伟人的像,真是破天荒!可是有了上边的经验,便不由得使人多个心眼。社会发展到今天,人类把飞船都送上了天,基因工程把动物植物的属性都能改变,区区造假和仿伪这等雕虫小技又有何难?
可是,怎么说呢,这等把戏,我们现代却有人迷,有人信,甚至越荒诞离奇,就越狂热得发疯。不仅张扬而且还要现身说法,惟恐推波助澜不够,仿佛当今世界又回到了远古时代。由此想来,如此“弘扬传统”,且乐此不疲,实在是令人骇异!


第12版(副刊)
专栏:热点透视

  新华书店的新课题
朱悦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图书批发体系逐步由封闭式走向开放式,图书批发结构逐步由管道型向网络型发展。由此,中国出版业掀开了新的历史篇章,到1993年底,全国出版社由109家上升到543家,每年出书品种由1.7万种上升到9.7万种。我国在成为经济大国之前率先跨入出版大国。
由于经济利益的重新分割和不断驱动,出版社、新华书店、集体、个体书店之间展开了一场激烈的竞争。作为图书发行主渠道的新华书店,在这场竞争中是如何表现的呢?
仅举几例。北京市新华书店,原有100多个销售网点遍布北京城及近郊区,现在已有20多个在繁华闹区消失。幸运剩存的也多半几十年旧貌不改,在周围纷纷翻新、崛起的商业店铺面前,显得陈旧、寒伧。杭州新华书店所属的庆春路、城站、卖鱼桥三个骨干门市部,由于缺少资金无法重建,不得已消失在美丽的杭州。无锡城人口百万,经济居全国前6位,市区书店仅存3家。上海南京东路新华书店去年初春在有关领导过问下得以继续在上海最繁华的南京东路上留存,曾使读书人兴奋好一阵子,并为北京王府井书店的留存打下基础。但最近又传出消息说,有关部门通知书店,要向里退缩3米,以辟为骑楼。这样一来,南京东路新华书店就可能成为50米×12米的书廊了。
就在新华书店陷入尴尬、萎缩境地的同时,集体、个体书摊、书亭却呈红火之势。无锡城街头的书亭已增至200家。但由于书摊图书数量少、精品更少,难以满足人们高档次的文化需求。因此,当前图书市场的主要矛盾是高涨的文化需求与相对较少的文化精品的极大反差。于是,“泡沫文化”和大量低俗伪劣之作不可避免地上市了。
作为发行主渠道的新华书店,有责任、也有能力引导图书市场向“健康、繁荣、有序”的目标发展。首先,新华书店自身要走出旧体制的束缚,更新观念,树精品意识、创名牌书店。精品意味着完整,意味着各环节、各部门的精诚合作。图书、书店代表着商业文明、社会文化的良知,新华书店要在发扬几十年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警惕以巧妙挣钱为目的的“文化工业”入侵,要增加图书在文化知识、文化思想、文化精神、文化再生等方面的文化含量。越是文化含量高的图书,越有竞争力、生命力,越能冲破地域界限走向国际大市场。老子的《道德经》具有高文化含量,在华盛顿一家书店中就有17种不同的版本。新华书店还要不断增加书籍的种数,因为书籍种数是反映文化繁荣发达的重要标志,据有关资料披露,我国清代以前有图书18万种,1949年至1993年有90万种,合计共有图书120万种,而西方约有2000万种。
其次,新华书店要善于利用自身在库房、运输等方面的优势,与出版社,集体、个体书店,商场,企业等里外联合,学习引进先进的管理机制和现代化的市场观念,在竞争中合作,合作中优势互补。
今年年初,新华书店总店在北京率先走进华威、蓝岛商业大厦,开辟一块文化园地,成为京城老百姓议论的一个话题和一个好去处。它像一扇窗口,透露了新华书店总店在向现代化新华书店迈进中崭新的起色,也透露了商场经营进入了商业文化的新阶段。
再次,现代化新华书店发展的目标是建立与现代化城市、经济发展相适应、与人们多层次文化消费水平相适应的超级书店。超级书店的特点是引进百货业超级市场的意识和方法,追求大而美,连锁化、电脑化。一些发达国家已率先建起了集购物、阅读、消遣于一体的超级书店。
网络化、信息化是现代化新华书店的突出特征。最近,由新闻出版署信息中心、新华书店总店、北京国联科技实业有限公司联合推出的全国出版物电子连销网,是一条覆盖全国城乡的现代化的图书“信息高速公路”。“九五”期间,争取达到出版、发行全行业电子交易,形成名副其实的“电子新华书店”。那时,坐在家里,查自己想看、想买的书将不再是读者的梦想。


第12版(副刊)
专栏:巾帼风采散文征文

  兰花,开在天柱山麓
葛崇岳
兰花,翠色可欣,幽香远播。你的名字和你的性格是如此和谐一致。
当你得知我慕名而来采访时,你显得那么腼腆,可当话题引到你所熟悉并深深热爱的烹饪技术时,你却又变得十分活跃和健谈。
虽然你没有诉说你生命之旅的坎坷崎岖,但我能想象得出:出身于平民家庭,15岁开始学习烹饪,从一个仅有小学文化、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姑娘,成为今天闻名安庆市、享誉省内饮食服务系统的特级女厨师,该历尽多少艰辛、磨难,付出多少泪水、汗水和心血啊!那鼓鼓一大包由中央、省、市、县颁发的五一劳动奖章、三八红旗手等各种称号的荣誉证书和奖状,便是你30年来刻苦钻研、奋力攀登的真实写照!
你常以上中学的儿子和录音机为师,勤奋刻苦、锲而不舍地自学,一步一个脚印,一点一滴地将烹调专家们的理论知识变成自己手中的技能,由三级跃升到一级。你告诉我,在铜陵市参加一级厨师考评时,由于劳累过度,头晕目眩,以致在雨夜一条腿摔成粉碎性骨折,住进医院4个多月。因此只通过了理论知识的测试,而没能参加实际操作的考核。省考评领导小组为你的精神所感动,待你伤愈之后,专程赴潜山为你补考。
规定要做的80多道不同菜系、不同风味的菜肴你都做了,临场又决定要你在5分钟内将一只活鸡做成“鸡球食鸡”这道名菜,并规定每超过一分钟要扣10分。结果,你以娴熟的技巧博得了专家们的一致好评,在这道满分50分的菜中你得了40分。
你还向专家们展示了自己独创的富有天柱山特色的菜肴,再次赢得了称赞。这一次你以雄厚的技术实力,当之无愧地拿到了一级证书,成为安庆市唯一的一级女厨师。
此时,你完全可以歇下来,充分享受成名后的愉悦,完全可以满足你在烹饪上已达到的高度,然而你偏偏又树立了新的更高的目标——特级厨师,并开始了新的攀登。
你深知,特级就意味着独创,意味着创新。于是你刻苦钻研,不断探索,从雄奇灵秀的天柱山汲取灵感,针对人体健康所需的营养成分,将别人弃之不用的下脚料、废料,如虾须蟹足、鳝骨鱼鳍等,玩魔术般地做出一道道既有营养价值、又别具风味和特色的佳肴,从而又以让人惊羡的技艺征服了专家评委,荣获了烹饪领域里的最高称号——特级厨师。
你有一手烹调绝技的消息一经传开,高薪聘书像雪片般飞来,但都被你婉言谢绝。也有朋友劝你干个体成为腰缠万贯的大款,你却丝毫不为所动。就连你分内应得的承包奖你也不拿,而是将其分发给离退休人员和在职职工,或留给企业作积累。30多年来,你以饭店为家,将自己全部精力奉献给了企业。为此,你牺牲了个人的健康和应享的天伦之乐,将接手时的烂摊子,从客房、餐厅、职工宿舍乃至厕所,都来了一个彻底改造,使这个建于1958年濒于绝境的老企业面貌焕然一新,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每年上交国家的税收成倍增加。而作为经理的你,仍住在一间低矮、阴暗、狭窄的平房内,既作卧室又作办公和会客的场所。你说,你从不断追求中,从当初职工、家庭和社会的冷眼和不理解到如今的支持、拥护、赞美中,从南来北往的旅客乘兴而来满意而归中,从饭店的巨变中,从各级领导给予的肯定和奖励中,得到了快乐与幸福。
王兰翠,呵!天柱山麓一朵幽香四溢的兰花!(作者单位:安徽日报社)


第12版(副刊)
专栏:艺文短波

  艺文短波
△《啄木鸟》1995年第3期发表的张策的《大庆涅槃》,是献给为保卫首都人民安宁而英勇牺牲的崔大庆烈士的一篇祭文。它从战友的独特视角,展示了英雄崔大庆的崇高精神境界,描绘了好人崔大庆的非凡人格魅力,抒发了对警察这一悲壮职业的无限深情和眷恋。(闵闻)
△尤小刚等联合一批影视制作人才,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成立了中北电视艺术中心。中心今年重点推出的《都市放牛》、《布尔什维克兄弟》、《悲情四季》3部100集电视连续剧不久将与观众见面。(景平)


第12版(副刊)
专栏:

  我的“文学大师”观
吴奔星
我国现当代文学界,自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出现了一些前所未闻的热门话题:如在小说的概念上,有令人难于分辨的新纪实小说、新状态小说、新体验小说;在作家的称号上,则有对不同文体的作家分别授予“文学大师”的桂冠,而且编排座次,对号入座,“炒”得沸沸扬扬。其实,寻根究底,不过是个别出版社约请几个编辑,搞了一部《20世纪中国文学大师文库》,按传统的小说、诗歌、散文和戏剧四大块,分为四卷。骇人听闻的是小说卷的编者,挑选了九位20世纪的小说大师,排了座次,淘汰了不少20世纪有代表性的小说家。据说编者的标准是“打破以往的偏见,改以审美标准为本世纪中国小说、诗歌、散文和戏剧的大师级人物重排座次。”假如其它3大块也是每块9位,该有36位大师。但根据已出版的《文库》看,其它3块每块不止9人,各加了若干共有47人。这47人若果真能代表20世纪100年之久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生、发展的历史进程,也不失为一件盛事。无奈百年之久的历史,仅凭个别人的“审美标准”挑选“大师”级人物,能否准确呢?这导致不少人疑虑重重,议论纷纷,倒也不足为怪。
我是一位普通的教师,60年来,在高等院校一直主讲“中国现代文学史”。由于有这么一点经历,便有一些朋友误认我为识途老马,试探我的“文学大师”观。而我对待这类“炒”得烫嘴的文学现象,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争鸣既是由个别出版社约请个别编辑,为了《文库》的销路授予入选作家的称号而引起的,就任它“花开花落”吧。好在我们的国家实行“双百”方针,在文学艺术方面,谁都可以发表己见,求同存异,并不强求一致。现在的问题是要弄清楚:是单纯从审美标准出发,编辑一套鉴赏性《文库》呢?还是同时兼顾总结20世纪中国新文学的历史经验呢?如系前者,所选作家水平参差不齐,一律授予文学大师称号,等于廉价拍卖,似无必要;如系后者,长达百年,所选作家与所授称号,就未必确切。从《20世纪文学大师文库》的书名看,编者既想提供一套鉴赏《文库》,又想兼顾探索中国现当代文学发生、发展的轨迹,但又不顾历史标准,这引起非议,无怪其然了。
窃以为:凡爬格子者,爬上“作家”的地位,已足引以自豪了。作家,作家,“作”而成“家”,本身就是最光荣的称号,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嘛!尽管“作家”的知名度有高低之分,影响有广狭之别,读者心中有数,根本没有必要再在“作家”头上冠以“大家”、“大师”乃至“泰斗”之类的称号,我们只要大致扫描一下古今中外的文学界,凡是“作家”头上冠以等级性的形容词或定语的,都是他们凭自己的创作贡献和文学活动在历史过程中形成的;而由某些个人取代历史,仅凭感觉、感情乃至意气,授予入选作家以“文学大师”称号,并且分等级、排座次,是绝无仅有、闻所未闻的。在我国当代,以“大师”作称号,大概始于80年代至90年代之交,并且多限于艺术界。至于把文学界的小说家称为“小说大师”在20世纪是未曾见过的。我说这番话,决不是说古今中外对文学界的作家,不能用“大师”的称号。语言是发展的,言论是自由的。我只是指出现在“大师”一词的内涵与外延都过于广泛,而且涉及人际间的师徒关系:既有“大师”,必有“门徒”;这样,被授与称号者,推己及人,联想许多前辈、平辈和有杰出贡献的后辈作家,权衡轻重,未必有益。况且一家出版社赠出如此众多的“文学大师”称号,是真的尊重作家吗?再说,文学大师如此之多,也违反中国人“物以稀为贵”的传统审美标准。春秋时代的老子尚且知道:“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在改革开放中,中国的社会面貌大大改观,反映社会变革的创作,虽有成绩,但是人们仍在期待深刻讴歌现实的力作。值此世纪之交,如要写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一要让历史说话,把历史观点和审美观点辩证地结合起来,慎重审视作家的风格与流派,看其对新文学是否有所发展,有所创新;二要力避感情用事和浮夸习气,真正做到实事求是,客观公正。


第12版(副刊)
专栏:

  讷河水流歌一曲
郑爱泉马晓冬
随着悠悠岁月流淌的讷谟尔河从这片生机盎然的沃土上穿过,甘甜的河水辉映着一幢幢风格各异的楼房,一条条繁华的商业街道,一个个工业、商贸、生活服务小区……
在昔日荒原上崛起的这座城市,如今已成为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农业连续12年获得丰收,经济发展跨入黑龙江省“十强”,提前6年实现主要经济指标翻番,并荣获全国粮食交售、农业标准化、农业机械化、文化、群众体育、民政先进市,全省文明城、卫生先进市,综治工作先进市等殊荣。
淳朴的人们叙说这些变化时,脸上洋溢着笑意,说政策对路,说河水养人,说的更多的是造福一方的领导者们求真务实的作风。4年前,市委书记李忠奎、市长王荣生走马上任时,他们没有轰轰烈烈的就职演说,倒有一次让人难忘的常委会。会议室里,由于大调查过度劳累而面容憔悴的常委们正倾听书记、市长的意见。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常委们经过调查后的想法像竹筒倒豆子一样倾泻出来。从朝阳临窗讨论到晚霞生辉,“三大战略转移”、“五大产品系列开发”等“富民升位”的工作思路诞生了。
晨曦再次初露,李忠奎却带领一班人走向了田野。
农业是命脉。刚刚从田野上挺起了腰杆的人们十分珍惜并牢牢把住这个命脉不放。他们一改过去农村经济单一、效益低下的局面,使单一的种植业向畜牧业、林业、渔业扩展,形成了农科教结合、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大农业格局。于是,粮豆总产量以每年3000万公斤的速度递增,农民人均收入也每年增长20%以上。人们由此尝到了甜头,走向富裕。
凡是到过讷河的人,都为这里的整洁、秀美而感叹。为使农村迈向城市化,李忠奎和他的同事们恨不能挽日不落,点月当灯。如今他带头捐款修复的雨亭公园游人如织;北方市场规模宏大;电影院、月宫娱乐城、体育场、文化馆、图书馆建筑风格多姿多彩;万门程控电话、318公里光缆通信及移动通讯业务均已开通;平整如镜的宽阔马路在绿树鲜花中延伸;每年为群众办10件实事年年兑现。当初曾有人用揶揄的口吻问李忠奎:“李书记,咱又不是大城市,谁去逛公园?谁去歌舞厅啊?”李忠奎笑而不答。现在每当清晨来临时,人们感受到了如诗如画的雨亭公园的确能给人以温馨,给人以快乐;而每当夜幕落下时,歌舞厅乐曲袅袅,图书馆座无虚席。精神食粮结出文明之果,人们的心灵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陶冶,在寓教于乐中升华,送温暖、献爱心蔚然成风,中外客商来这里建厂,人们这才体会到市委一班人的良苦用心。
把党的温暖送入千家,是一班人刻在心里的大事。1991年,拉哈砂厂2万多立方米砂子被洪水冲走、职工开不出工资的消息传来,当时积劳成疾躺在床上的李忠奎再也躺不住了,他强撑着虚弱的身体和市长王荣生马上前往,当即决定拨款6万元给职工开工资,并对恢复生产进行了周密的安排。工人们看到书记步履蹒跚的样子感动得热泪直流。那次学田乡遭水灾,李忠奎带领一班人冒雨来到灾区,在一个偏远的村庄,他走进一个低矮的柴门,这里住的是受灾最重的一对老人,老大娘急出了病躺在床上。李忠奎一进屋就坐在老人的床前询问有什么困难,并把救济款送到大娘手里,这位老大娘用颤抖的双手接过钱,感动得不知说啥好……
李忠奎和他的一班人真抓实干,无私奉献,带领讷河70万人民走出了一条致富路。他们关心群众、精诚团结、艰苦奋斗,作为班长的李忠奎成功地弹奏了一曲“大合唱”。
《韩非子·用人》中曰:“不塞隙穴,而劳力于赭垩,暴雨疾风必坏”。意思是不管什么东西,出现裂隙倘不弥补,而去粉饰它,其结果只能坏掉。此道理喻党群关系亦然,讷河市委一班人深悟其理。于是,党风廉政建设机制在调查中形成,又在每年一次的6000份群众问卷中完善。前年夏天,李忠奎的儿子结婚,连在他身边工作的市委办领导都不知道消息;市长王荣生的女儿也是旅行结婚;市委副书记张建文搬家,赶在大礼拜悄悄地雇几辆三轮车自己动手,没动用一辆公车,没惊动任何人。市委一班人坐的车是普通的,办公室是普通的,家更是普通的。市委、市政府十几位领导干部中,多数人曾久居简陋的平房,而一些老干部和知识分子却优先住进了楼房。也许就是这因果关系,讷河才保持了这一方净土,才被黑龙江省评为县、市中唯一的党风建设先进集体标兵,市委书记李忠奎被评为全国百名好公仆。
今天的讷河,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百业俱兴。市委一班人正用一颗颗赤诚的心、一腔腔沸腾的血、一片片诚挚的情带领讷河人民奔向更美好的明天。


第12版(副刊)
专栏:

  登开封龙亭揽胜
李殿仁
龙亭恃傲气, 一跃踞中天。
清水本无辜, 两湖扮忠奸。
 嵩呼震涛涌, 菊盛聚群仙。
 兵刃耀寒光, 蜡像标贤班。
 古都重抖擞, 御街升紫烟。
 国正人心顺, 豪气壮河山。


第12版(副刊)
专栏:

  水调歌头·孔繁森颂
刘巉
党的好儿女,今有孔繁森。始终牢记宗旨,肝胆见忠诚。心系人民大众,奉献全心全意,公仆本公心。高原埋忠骨,雪域映精神。
焦裕禄,又再现,最感人。收孤助寡,踏遍阿里历艰辛。件件平凡小事,点点辉光闪耀,暖人似朝暾。壮谱丹心曲,时代铸忠魂。


第12版(副刊)
专栏:

蝶舞(中国画)
孟凡玉


第12版(副刊)
专栏:

沈阳东陵(速写)
高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