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4月24日人民日报 第10版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杂谈

  从生猪蛋鸡起落说起
夏子
生猪价一路下跌,仍然“圈满为患”;罗曼鸡产蛋正勤,却被送进烧鸡锅,这着实让江苏赣榆和河南内黄的农民皱紧了眉头。可细细算帐,赶紧处理掉则小赔,继续养下去则大赔,两“赔”比较,他们当然选择杀猪、卖鸡,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最近一个时期,类似赣榆、内黄这种情况的地方不在少数,应该给予密切关注。这至少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信息:一年多来随着粮食价格的上升,以粮价为基础的诸种农副产品的比价正悄悄地发生着变化。粮价是一个最基本的参照。粮价涨了,棉花、大豆的价格也涨了,可生猪、鸡蛋的价格却在下落……。过去能赚钱的,现在不一定赚钱甚至赔钱,过去不赚钱的现在未必赚不了钱。农民必得重新盘算,种粮、种棉,还是养猪、养鸡更合算?即使养猪养鸡,怎样才能不赔甚至赚钱?
各种资源就这样在种养业的不同项目之间重新配置、组合,各种农副产品的供需也在波动中达到新的平衡。在这当中,价格信号的引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各个地方几乎都出现过农副产品的大起大落,这里面原因很多,有的是信息不准,见什么有钱可赚就一窝蜂地跟着干什么;有的是流通不畅,生产出来的产品不能及时运销出去;还有的则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比如有的部门不是提供可靠的信息和服务,而是用行政手段盲目指挥农民种这种那;有的分兵把口、严禁紧俏农产品出省出市,封锁、分割市场……这种干预往往造成价格信号的扭曲、失真,进而误导生产、经营、消费者的行为,加剧市场的波动,最后吃苦头的还是农民。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所大学校,需要学习、研究的东西很多。拿养猪养鸡来说,同样是饲料价格上升,为什么有的地方养猪养鸡照样赚钱获利?这就很值得研究。面对农村经济的新格局和发育中的农副产品市场,各地的领导同志重要的职责之一,是尽力疏通流通渠道,维护商品流通的正常秩序,促进开放、统一的大市场的形成。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省报传真内蒙古日报供稿

  内蒙古农牧业与林业同兴同衰的历史向我们昭示——
“林”字无价
武彦敏刘红星
同衰同兴岂是巧合
吃了20多年调运粮的内蒙古自治区提前实现了粮食自给,人均粮食占有量位居全国第三。这是个了不起的成绩。逐步稳固起来的农牧业基础,使这块位于中国正北方的少数民族地区开始实现由温饱向小康的跨越。
分析内蒙古农牧业发展历史,我们发现:这里农牧业的兴衰始终与林业的兴衰密不可分。自治区粮食总产由1956年的45亿公斤首次提高到1974年的50亿公斤,经历了整整18年的徘徊,而这段时间也是林业发展比较迟缓的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内蒙古农牧业出现了几次重大转折。第一次是在1985年,粮食总产在10年间提高了10亿公斤。恰恰这十来年间,林业生产也进入了较快的发展时期:1978年至1986年,内蒙古造林保存面积超过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前28年的总和。第二次则是进入90年代之后,自治区的绿色工程以每年500万亩的速度向前推进,创造了年均造林、人均造林保存面积等10项全国之最……
农牧业与林业同兴同衰的历史向我们昭示了什么!
  “林”字打头畜旺粮丰
内蒙古虽然有8000万亩耕地、13亿亩草牧场,但真正的膏腴之地并不多,真正“风吹草低见牛羊”的优良草牧场也十分有限,而沙漠、戈壁和沙化土地却高达7.14亿亩,居全国第二位。风沙、干旱、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长期困扰着这里80%以上的地区。近几年农牧业生产进入从未有过的辉煌时期,绿色工程的迅速推进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今,在内蒙古大地上,近3000万亩农田笼罩在绿网之中,6000万亩丘陵山地的水土不再流失,20%的沙害土地覆上了林草,上千万亩基本草牧场得到荫庇……据专家们测算,近年来,内蒙古在多灾重创下每年夺得的百亿公斤粮食至少5—10%得益于生态的改善。林业作为大农业的基础功不可没。
然而,内蒙古依然面临着远不容忽视的严峻现实:这里承担着全国40%以上的沙漠治理和30%以上的“三北”防护林任务;牧区造林种草还相当落后,一些地方绿化依然追不上沙化。人均粮食占有量虽步入全国前列,但东西部发展极不均衡,相当一部分农牧民的温饱还是个问题。以生态恶劣的乌兰察布盟为例,这里人均耕地高居自治区12个盟市之首,而亩均产出率却在全区倒数第一。
荒山秃岭与文明富裕无缘。几十年来,在内蒙古大地上发生的一幕幕黄绿变迁的悲喜剧,一而再,再而三地向人们昭示了大农业中农林牧各要素之间的链条关系:粮丰畜旺,须“林”字先行。
   黄绿变迁绿主沉浮
想当年,位于内蒙古东部的赤峰市有62%的土地被滚滚黄沙逼得步步后退,成千上万的农牧民丧失了起码的立身之地。1981年5月10日,横贯赤峰市敖汉旗的重要铁路竟在一夜大风之后,被黄沙阻隔成数十段,成为当时震撼全国的铁路“沙阻事件”。如今,赤峰人已将森林覆被率不足5%的沙海变成了森林面积高达20%的绿色家园。1989年到1993年短短4年时间,粮食产量由10亿公斤提高到20亿公斤,牲畜头数达到800万头(只)以上。
位于鄂尔多斯高原上的伊克昭盟,坐落在内蒙古的西部。由于历史上大面积毁林开荒,全盟每年有130万亩农田无收成。民间戏语“一张鄂尔多斯小报可包两只羊”是历史的真实写照。经过近20年大规模治沙造林,昔日荒沙漫漫的鄂尔多斯高原已有绿洲上千处。农牧业生产奇迹般出现转机,1993年在耕地面积减少一半,同时遭到百年不遇大旱的情况下,高原粮食总产却超过5亿公斤,牲畜头数达500万头(只)。
无论是西部的鄂尔多斯人,还是东部的赤峰人,均悟出了“林”字的分量:失去林业不仅失去了稳定的农牧业,甚至会失去最起码的生存条件。绿是生命之源,希望之光。
  “林”字无价点绿成金
尽管林业的效益远不能以林木本身的价值来衡定,但是,我们仍可通过近几年来内蒙古经济林的发展以及它给广大农牧民带来的实惠,掂量出“林”字的含金量。
1985年以前,经济林在内蒙古每年造林中的比例仅占3%,到去年底已扩展到20%左右。全区除6个百万亩“三松”基地和两大速生丰产林基地外,又出现了总面积上千万亩的4大经济林基地。一些地方的经济林已成为当地财政收入的支柱之一。十几年前烧柴极度困难,甚至连制作镰刀把、筐条的木料都依靠外地的毛乌素沙区,如今沙柳茂密,出现了好几家相当规模的沙柳板厂,大批农牧民靠沙柳致富。
去年初,内蒙古计划使农牧民人均林业增收15元,到年底这个目标成倍突破,由此可见,发展林业有着不可限量的前景。不绿不富,不绿难富。只有铺出连天绿路方能叩响小康金门。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经济观察

  生猪市场怎么了
孙克龙
春节过后,江苏赣榆生猪市场价格持续下跌。每百斤生猪由春节前后400元下跌到目前的280元。最使养猪农民惶恐不安的是,当前生猪市场仍然没有回升迹象。就是280元一百斤生猪,也只有当地小刀手上门选猪收购宰杀,没有大客户批量收购,致使当前农村大批养猪户“圈满为患”。
当前生猪市场的萧条,给养猪户带来很大经济损失。以圈存两头共300公斤生猪来算,至少蒙受千元损失。因为原来苗猪价高,加上市场饲料涨幅较大,猪价节节下跌,养猪不但不赚钱,还要赔本。
当前圈存待销生猪滞销,还大大冲击苗猪市场,苗猪价格大幅度下跌,由原来每公斤11元跌到5元多,而且滞销,饲养母猪户叫苦不迭。不少地方又开始阉割处理母猪。
为此,笔者建议政府和有关部门重视当前生猪市场,采取必要对策,确定生猪收购最低保护价。此外,还要广辟生猪购销渠道,加大收购量,保护广大农民养猪的积极性。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经济观察

  蛋鸡为何成烧鸡
杨春旺
养鸡盼下蛋。然而最近河南内黄县张龙乡东石盘村一个姓邹的农民以肉鸡的价钱,把刚刚下蛋的500只罗曼鸡卖给了烧鸡贩。他养鸡不但没赚钱,还赔了2000多元。
罗曼鸡是蛋鸡中的优良品种,在我们这儿,卖掉蛋鸡的远不只这一户,除了极个别不甘心赔钱的养鸡户外,其它养鸡户也开始卖鸡或准备卖鸡,有的人谈“鸡”色变。谁也没有料到,当初的养鸡“热”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冷”了下来。
造成养鸡赔本的主要原因是饲料价格上涨幅度大,鸡蛋价格上涨幅度小,鸡蛋、饲料比价不合理。饲养户详细算了一笔帐,一只下蛋的鸡每天需要3两饲料,价值0.27元,加上饲料添加剂、防疫、照明等,平均每天投入得0.30元,每只鸡月产蛋一般25个左右,重量才3斤,每斤零卖价2.70元,一共8.10元,而一个月的投入,按30天计算就达9块,每只鸡每月净赔0.90元。
鸡蛋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食品。如果大家都把蛋鸡卖掉,上上下下普遍关注的“菜篮子”就不会有那么充实。这一问题切不可等闲视之。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经瞭望(农机)

  阎良:旧农机市场
本报讯闲置的农具还能不能成为商品?当它们走出农舍,挤进西安市阎良区旧品交易市场时,它们“返老还童”了。
大到一辆旧架子车,小到一只旧篓,一把旧镰,这些很不起眼的旧农具,如今,堂堂正正地与旧电器、旧服装一起,成为阎良旧品交易市场上的重要“成员”,而且行情看好。
据了解,阎良旧农具交易始于去年年底,交易双方基本上都是附近的农民。价格视农具的用途和新旧程度而定,有的超过原值百分之三十,有的不足百分之十。(肖鹏)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经瞭望(农机)

  诸暨:铁牛成新宠
本报讯据浙江诸暨市农调队反映,农民对春耕用的拖拉机需求量不断增加,特别是对6.5马力的小型拖拉机和12马力的方向型运输机普遍看好,此类拖拉机经常脱销。据市农机公司经理介绍:往年农民买农机具都要到2月底前后,而今年开春以来就已出售100多台。其中6.5马力的小型拖拉机很热销,库存已全部售完。今年全省拖拉机的销势都很旺,加上外省订货的增多,拖拉机已处于紧缺状态,现已派出两支采购队伍去外地组织货源。另外,发动机、耕作机具等配件的销量也很好。(哲农调)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经瞭望(农机)

  山东:七成农机属农户
本报讯近年来山东农户普遍增加了对农业机械的投入,购买农机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到去年末,农户拥有的农机占全省农机拥有量的百分之七十以上,成为山东省实现农业机械化的“主力军”。农户所有的主要农业动力机械拥有量均创出了历史最高水平。农户拥有的农机原值、农机净值占全省总量的比重已达百分之七十二点四三和百分之七十二点四九。农用拖拉机、农用汽车、农用排灌动力机械所占份额都有增加。
全省农机户纯收入达二十九点二亿元,较上年增加六点一五亿元,增幅高达百分之二十六点六八;上缴国家税费、集体提留共四点七五亿元。(单龙)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经瞭望(农机)

  湘乡:农机销售热
本报讯今春以来,湖南湘乡市农机公司、农机物资公司生意兴隆,前来购买农机的农民络绎不绝,湖12Y拖拉机、益阳滨湖牌犁田机、湘耒3型柴油机及排灌机、化肥深施器等农用机械畅销不衰,农机库存告罄,农机部门派出一批又一批采购人员上厂家催货等货,货一运回,立即被抢购一空,很多农民只得交钱预订,排队等候。
湖山乡西头村一李姓农民连续3次进城,才抢到一台拖拉机,欣喜之情溢于言表。今年1、2月份,市农机部门共售出拖拉机200多部,犁田机240多台,农机零配件200多万元,最多的一天售出拖拉机20多台。(胡湘南)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来信

  加强中药材种植管理
编辑同志:
目前,中药材生产已由过去野生采集为主,进入以引种栽培为主的新时期。随着生产的发展,中药材生产特别是种植方面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一是选择品种的随意性。一些药农偏信一些报刊上的虚假广告、满天飞的邮购信息以及少数个体药贩的欺骗性宣传,盲目选择种植品种,其中绝大多数又属市场疲软、社会库存量较大的品种。二是种植栽培缺乏科学性。许多药农不懂药材的种植技术,在选地、播种、田间管理等环节上问题很多,加之采收时间掌握不当、加工技术粗糙等,致使药材产量下降,质量较差。三是伪劣药材种子充斥市场。不少药农对药材种子的真伪一时难以鉴别,常因购买假劣药种而受骗上当。四是盲目引种,忽略地域性,盲目上马,导致一些药材品质发生变异。
为此,首先要净化信息市场,消除随意性,正确引导药农发展药材生产。其次要普及栽培技术。让药农尽快掌握药材栽培加工各个环节的重点技术,提高中药材的产出率和品质。第三要加强种子管理。第四要强化种植管理,重视地域性,确保药材的产品质量和品质。
(山西省寿阳县委通讯组石秀山)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服务台

  测定仪
你在何方
土壤肥力测定仪。目前,有不少农民因盲目施肥下药,致使承包田肥力逐年下降;有的则对承包田肥力不能准确把握,因而无法及时、正确地调整土壤肥力。他们希望有关部门尽快研制生产出一种方便、经济的土壤肥力测定仪。
真假化肥、农药测定仪。近年来,社会上制售伪劣生产资料现象屡禁不止。农民兄弟反映,如果有了这种真假测定仪,在选购化肥、农药时,将不致于上当受骗。
有毒有害气体测定仪。不少农民在从事种养业生产中,经常遇到些难题,例如:饲养室里、菜棚里有害气体增多危害牲畜安全,不利于菜果生长;地窖里的有害气体危及人的生命等。因此,有毒、有害气体测定仪也成了当前农村的急需品。
验粮和水分测定仪。在农民出售粮食时,有些收粮部门常有压等级和多扣水分的现象。农民们呼吁为他们研制能检验粮食水分和等级的测定仪。
(吉林梅河口市双泉乡 郭连凯)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村里人·村中事

  竹溪山花
刘安西
阳春丽日,笔者在湖北竹溪县蒋家堰镇蒋家堰村采访,采撷了几朵盛开的“山花”:
    摘神像挂地图
第一件新鲜事是全村大部分农民家里取下了千百年流传下来的“列祖列宗”的祭奠神像,挂上崭新的《中国地图》,问其究竟,村文书刘克礼说:村里70%的农户临近陕川鄂三省接界的“露水集”,市场活跃,经济发达,全国各地商贾云集,村里300多农民走南闯北,靠地图引路,把本地默默无闻的魔芋角、竹制品等产品推销到全国20多个省市,过去年年求神发财,但仍然受穷,如今靠地图引路,家家发财,去年全村总收入320万元,人均纯收入1150元。
   持名片走南北
这个村里最早使用名片经商的农民当属梁义成和王超,用他们的话说:山里人出门在外做生意,“土话”重,南来北往的人难以听懂,还是名片这东西好,见人递上一张,人家就知道你是搞么事的,联系业务就顺当。1990年,他俩合伙投资入股,在“露水集”上率先组建全县首家农副产品贩运集团,先后在全国12个省37个县建立了购销点,将魔芋、蚕茧、杜仲、菜饼、废铁等收购起来外销,又将外地的海鲜、水果等土特产品购回来就地销售,既活跃了市场,又挣得了一笔可观的收入。最近,他们不仅在上面印上姓名、地址,还在名片的背面印上本地各类农副产品的名称和自己所开展的业务范围,使业务联系人一目了然。
    祝寿送化肥
最近,这个村接二连三出现了化肥祝寿、种子祝寿、花木盆景祝寿等一连串新鲜事,使传统礼品糖酒烟在这里失宠。这事最早发生在农民柯玉宽家里。去年的一个农历初五,他的姐夫汤守泽送来的祝寿礼物与众不同,是一包化肥,这事不胫而走,传遍村里村外。
后来,许多农户纷纷效仿,花样时时翻新。农妇郭玉兰60大寿这天,侄儿郭茂林,将5公斤杂交稻种和10多公斤的仔猪作寿礼。陈涛生孩子,仅“独生子女备用金保险单”就收到6张,村主任王方春估计了一下,目前全村出现化肥、种子、保险单等作贺礼祝寿大概有上百次了。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

包荒山,耕野滩,芜杂草莽变锦绣,点点汗珠播洒万紫千红满人间
侍金桔,弄盆景,遐迩西东闯市场,分分辛劳挣得金山银山富农民
贵州龙里谷脚镇湾坡村民陈开宗培育盆景,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图为他正在给盆景整形。 罗盛奇摄
辽宁兴城四家乡农民李凤德,承包荒滩创建园艺场。向市场提供苗木20多万株。 马恩国摄
广东佛山大沥镇青年农民关湛辉,刻苦钻研盆桔栽培技术,成为远近闻名的盆桔大王。 温淼森摄
福州闽江道麦浦村的园艺公司仙人掌品种达200多种,远销世界各地。 王东伟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