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4月22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奉献之路
——记山西省卫生厅副厅长徐大毅
新华社记者李仁虎薄先锋本报记者艾笑
富有光荣革命传统的三晋大地,英雄辈出。
在这英雄的群体中,有位从医40多年的医学专家,他就是山西省卫生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山西医学院副院长徐大毅。
    “我是一个副厅长,更是人民的医生”
1995年元月底,春节前夕的古城太原。大部分医院除留值班大夫外都放了假。
清晨,徐大毅迎着凛冽的寒风走出家门,来到山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病房。很多个节假日,他都是在医院度过的。
徐大毅看见一位50多岁的男性患者,猫腰坐在床上,手捂腹部,一脸痛苦的表情。他关切地问:“你是刚住院的吧?咋个不舒服?”
主管大夫说:“他就是肚子痛,没有别的症状,正好这几天CT和胃镜检查都不能做,听诊也听不出个啥,一时难以确诊。”
徐大毅凑到病床前一边询问病情,一边戴上听诊器,从前胸到后背听了个遍,也没有听到什么异常,于是又给患者变换体位细听,终于在患者左肋下听到了微弱的病理性血管杂音。
这位来自太行山区的农民并不知道眼前这位一脸宁静慈祥的老大夫就是有名的专家徐大毅。
出生于山东济南一个书香门第的徐大毅,1954年毕业于山西医学院,60年代担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主任和省领导保健医,70年代开始走上领导岗位,相继担任学院副院长和卫生厅副厅长,并被评为国家级专家。
无论是作为普通医生,还是身居领导岗位,徐大毅始终坚持在第一线,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他说:“我是一个副厅长,更是人民的医生”。
    “我的生命和事业扎根在千百万患者之中”
1994年春末夏初,晋南一农民的孩子住在太原一家医院,高烧不退,病情不明,只好冒昧地找到徐大毅的家,但一连三次都未见上。
徐大毅出差回来得知这一情况后,对老伴交待:“下次那位农民兄弟再来,你让他在医院等我。”那天正好是星期日,晋南农民又一次敲开了徐大毅的家门。徐大毅二话没说,撂下饭碗,便赶往十里外的山医二院,对患儿进行了仔细检查,确诊了病情,和主管大夫共同制定了新的治疗方案,很快使患儿转危为安。那位农民带着病愈而归的儿子,激动地对乡亲们说:“我是个土里巴几的农民,没想到能请动那么大的权威”。
为了患者,徐大毅多少次吃不上一顿囫囵饭,睡不上一个囫囵觉,带病工作,甚至不顾自己的安危拯救他人。
在徐大毅漫长的医学生涯中,见过数不清的生死离别。他说:“我感到一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和渺小的,而把许许多多的患者从死亡的边缘拉回到生命的跑道上才是神圣和伟大的。作为一名医生,一个卫生战线的党员干部,我的生命和事业永远扎根在千百万患者之中。”
徐大毅给患者检查,从不放过一个疑点,很多疑难病例,就是靠他对患者极端负责的精神,通过仔细检查,综合分析,明确诊断,达到治疗目的的。他随身携带一个小本子,随时记录每一个疑难重病患者的姓名、症状、治疗进程、疗效结果等,至今已记载500多个病例。
在徐大毅眼中,每一个患者都是感情丰富的人。徐大毅用心去理解他们,用感情去体贴他们。他对患者不但治病,而且治心。他说:“治心是为了更好地治病”。
    “纵是千金也不能动摇做党员的原则”
徐大毅在卫生厅分管药政工作,省内生产新药和开办药厂等都要经过他的手。百业从药,药业利润大,因此钻空子的人也多,徐大毅想要发财很容易。但他说:“我是在为党和人民站岗,要对人民群众的健康负责。”只要是伪劣药品,无论什么人使用什么手段都过不了徐大毅这一关。
徐大毅淡泊名利。1992年在一次全国性学术会议上,外商专门赠给他个人价值8000余元的药物,他全部赠给了山西医学会。学会几次研究,把卖这批药所得的款给他一小部分,他却一分也不要。
他先后带过14个研究生,带领他们和科室的同志做实验,写论文中总是把别人的名字放在前面。
而现任卫生厅长的赵震寰则动情地说:“徐大毅是我的恩师,过去的好领导,现在的好助手,有他在任,我们工作起来很踏实。”
从巍巍太行到汾河谷地,从繁华的太原街头到偏远的山村集镇,徐大毅,人民的好医生,卫生战线的好干部,一步一个脚印,奉献自己,给千百万人一个温暖的充满生机的世界。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重听岁月的声响
——明代鎏金编钟回归小记
本报记者卢新宁
紫红色丝绒布幔被两个文明古国子孙的手轻轻揭开,丝幔下,镶着绛红色木框的玻璃柜中静静地躺着那只鎏金铜编钟。
4月21日中午,北京天坛祈年殿汉白玉塔基下,无数双热切的眼光里,漂泊海外93年的明代鎏金编钟重归故土。
中国国家文物局局长张德勤的手与印度驻华大使达斯古普塔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阳光下,雕龙琢凤的编钟金光烁烁,夺人双目。
春光中游览的人们好奇地围拢过来,他们因此听到了一个编钟的故事,听到了近一个世纪前脚下这块土地上曾经发生过的一切。
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1年)的天坛是皇帝举行祭天大典的地方,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永乐皇帝朱棣以后,历代君主就是在这些编钟清越悠扬的敲击声中,拜倒在金碧辉煌的殿内,乞求上苍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然而,几百年后,这些祈愿被八国联军的枪炮火光碎成轻尘。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英、美侵略军自永定门入城,将这块神圣的祭祀之地选作联军总司令部和总兵站。昔日皇家祭坛上燃起冲天硝烟,那些珍贵的神器、贵重的宝物被侵略者洗劫殆尽,其中包括演奏祭天神乐的那套16只编钟。
1901年,一位叫道格拉斯的英军少校将其中的一只劫走,带到了当时英国的殖民地印度,作为战利品陈放在印度一骑兵团军官俱乐部里。精美的编钟印在了在此服役的一位叫乔希的印度青年心里,他梦想有朝一日能将这珍贵的文物归还原主。数十年后,年轻的乔希成为印度陆军参谋长,一年前访华时,他郑重将这个特殊的礼物交至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张万年之手,了却了自己多年的心愿。
编钟由总参谋部外事局代为保管,并由国家文物局精心组织了专家鉴定,确定这只重17.5千克的编钟为明代所制,其形态完美,鎏金匀厚,工艺超绝,国内罕见,应为国家馆藏一级文物。
乔希上将没能参加今天盛大的编钟回归天坛移交仪式,他于不久前故去。但是他那句“印度不应该保留不属于印度的文物,应该物归原主”的朴实话语,以及他为今天所做的一切,使这个不寻常的春日灿然生辉。它让人看到了一个有着古老文明和美好传统的国家的人民金子一样闪光的品质。
腾燃的金光灼痛了听众的眼睛,刹那间,这编钟仿佛有了脉搏和呼吸,它蕴含着一个文明古国百年忧伤和叹息,也满带着另一个国度的真诚和友谊。眼前的编钟在近一个世纪的漂泊之后幸运地重返家园,它的那十五个“兄弟”又流落何方?据悉,天坛公园将制起钟架,挂其一而期其十五。期待着有那么一天,在古坛翠柏间重听那曼妙的乐章,轻轻奏响……
(附图片)
已故的印度陆军参谋长乔希与张万年总参谋长观赏明鎏金铜编钟。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中国当代科技精华》出版座谈会举行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吴阶平到会发言
本报北京4月21日讯由卢嘉锡任主编、宋健作序、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8卷本《中国当代科技精华》今日举行出版座谈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吴阶平、中宣部等单位有关领导、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部分院士出席会议,并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在去年10月出版的《中国当代科技精华》共分8卷,分别为《数学与信息科学卷》、《物理学卷》、《化学卷》等,计237万字,共收入科学家331人,均为我国各科研领域的学术带头人。它荟萃了近半个世纪以来的中国科学技术各学科领域内最前沿的研究成果,记录了丰富而翔实的资料,真实地反映出我国当代高新科技的发展状况。
与会的领导和专家都高度评价了这套书的学术价值、实用价值和史料价值,是一部生动的爱国主义教材。一位专家在发言时指出,现代社会中,科学的新生长点往往在学科边界上,这就要求年青的科研人员不囿于自身的科研领域,努力扩大知识面,这套书在思想方法、科研方法和献身精神上都能启迪年轻人。
另一位专家则指出这是一套精编精印的好书,可以是畅销书,可以成为父母送给孩子的礼物。
作为医学专家入选此书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吴阶平发言时告诫年轻人,从一本书中学到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增加本领。一本好书往往会包含很多好的思路,年轻人要善于学习、善于思考,成长为跨世纪的一代。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今天还向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捐赠了10套《中国当代科技精华》。(王永红)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文物考古

  河南发现春秋古墓
新华社郑州4月21日电(记者李海甫、邱红杰)河南省登封市日前发现一座古墓和一批文物。考古学者初步认定这座古墓属于2300年前周朝的春秋时代。
这座古墓是在一个工厂的建设工地挖土时发现的。工人从里面挖出了一批青铜器,有大方壶、小方壶、鼎、车马饰、玉器等150多件。
墓址位于登封市东南告成镇的山坡上。告成镇是古代阳城的旧址。阳城在我国最早的三个朝代夏、商、周时期都是政治、军事要地。考古学者过去曾认为这里应该有周朝墓地,这次是第一次发现,为研究这个地区的历史增加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河南省文物研究所的两位专家安金槐和李京华考察了墓地和文物后,根据周朝的礼法和出土的七件铜鼎认为,这座墓主人的身份可能相当于诸侯一级。出土的一对大铜方壶高度为57.8厘米,和同时出土的其它大多数铜器一样,上面都饰有云雷纹和回形纹。更让人惊奇的是,一个大方壶里还有半壶液体。据介绍,这个大方壶是一种酒器,里面的液体成分还有待于化验。另外,考古学者从出土的车马饰推测,此墓还应有殉葬的车马坑。
目前,这座古墓还在挖掘中。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文物考古

  考古新发现:大桥架在枕木上
据新华社成都电(记者余斌、通讯员蒋光耘)我国考古学家日前在发掘成都南河上的古万里桥时惊奇地发现:这座跨度81米、宽18米的大型古桥居然如铁轨般整体建筑在数百根10米长的枕木上。专家说,这种独特的建桥技术以前仅见诸一些古代文献。
古万里桥始建于秦汉,因蜀汉丞相诸葛亮曾在此为费祎出使东吴饯行而闻名。考古学家正在发掘的是改建于明代,距今400多年的古石桥。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科技兴厂市场旺
 浙江开关厂三峡工程中屡中标
本报讯中国三峡工程开发公司日前打电话给浙江开关厂,恭贺他们连续三次在三峡工程中标。这是该厂重视新产品开发,狠抓产品质量,走科技兴厂道路的结果。
今年年初,在15家大中型企业参与投标的三峡工程设备招标中,该厂力挫群雄,一举中标,为三峡工程制造34台价值近200万元的JYN—35千伏高压开关柜。其后,又在三峡工程招标中连连夺魁,先后为三峡工程船闸,浸水湾、瓦窑堡等变电所提供了81套、价值达492万元的高压开关柜。成为同行业中进军三峡工程最早、提供设备最多的厂家。
该厂屡屡夺魁的原因是依靠科技。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该厂走科技兴厂道路,利用本厂规模优势和技术优势,开发高精尖产品,拓宽国内与国际市场。
该厂将两个研究所与模具分厂合并,成立了科研开发处,解决了科研无实验基地和试制基地这一老大难问题。全厂220多名科技人员放开手脚干起了项目攻关。近两年,共开发了30多个新产品。其中,零部件全部国产化的220千伏六氟化硫全封闭组合电器居国内领先地位;35千伏移动式变电站达到了80年代末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为提高产品质量,他们投入技术改造的总投资达2750万元。
(毛朝阳)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炎黄文化漫游》出版
本报讯一套适应爱国主义教育需要,系统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普及读物——《炎黄文化漫游》丛书,最近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
该丛书从大文化视角,全景式地勾勒出中华炎黄文化的整体构架。丛书分20分册,一册一题,分别介绍了中华民族在5000年历史长河中创造的精神文明成果和物质文明成就,内容包括炎黄始祖、远古文化和中国古代哲学、文学、史学、艺术、宗教、军事、教育、农业、建筑、名都、陵寝、水利、医学、天文、地理、数学、科技、少数民族、对外交流等。
该丛书编写中注意通俗、精要、准确和生动,努力把严肃的学术知识与活泼的表现形式统一起来。在叙述方式和语言运用上追求平实的散文风格,简明而流畅;版式、开本、封面及装帧设计也别具一格。
该丛书由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组织编写,共计200万字,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程思远题写书名,著名历史学家戴逸作序。
(陈伟光)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医疗与健康

  来自台湾的统计表明
 肝癌有遗传性
新华社香港电台北消息:台湾“卫生署”统计表明,肝癌患者家族成员的发病率比一般人高近30倍,显示肝癌具有极高的遗传性。
据报道,在台湾,肝癌是主要死因之一。台湾“卫生署”1992年起对肝癌患者的父母、子女、兄弟、姊妹提供免费体检,3年来共有2万多人次接受了检查,结果证实比一般人的肝癌发病率高出29.25倍。在接受检查的的肝癌患者亲属中,乙肝带原者达37%,比一般人高出许多,而这些带原者中已有13%患了慢性肝炎,2%的人患有肝硬化。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医疗与健康

  中自公司推出汉王手写板
本报讯汉王联机手写汉字识别系统(简称汉王手写板),最近由中自智能系统公司研制成功,并投入批量生产。
电脑汉字输入的难题一直是中文信息处理的“瓶颈”之一。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文字识别试验室主任刘迎建博士和他的同伴们,研制成功的汉王手写板由一支笔、一块与电脑相联的手写板和识别软件构成。使用时,用笔在手写板上写汉字,电脑实时记录书写过程,由识别软件将手迹识别为电脑内码汉字,使人们能够以最自然的手写方式输入汉字。汉王手写板5.0版本能够识别包括简体、繁体、异体字在内的1.3万多个汉字与字符,基本上能够满足日常汉字使用的需要;对楷书的识别率达到98%以上,对行书的识别率达到90%以上;对连笔字和笔顺不符的汉字同样能够识别。(刘力群)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医疗与健康

  大骨节病病因被破译T—2毒素是祸首
据新华社哈尔滨4月20日电(通讯员衣海源、记者高广志)困扰国内外专家长达150年之久的大骨节病病因终于得到破译。我国著名地方病学专家、哈医大教授杨建伯领导的大骨节病重点实验室发现并证实,小麦、玉米中T—2毒素的超常聚集是导致大骨节病的真正原因。中外医学专家称这项研究在地方病的研究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经过整整30年的研究,杨建伯等证明了病区的小麦和玉米受镰刀菌污染严重,而镰刀菌在粮食里代谢出大量的T—2毒素,这种毒素毒性极强,能抑制蛋白质和DNA的合成,破坏人体软骨细胞的正常生长发育,致使关节软骨组织变性坏死,最终引发大骨节病的发生。
大骨节病是危害极大的地方病之一。全球病区人口3亿多,目前我国患者达200多万,重病区儿童患病率高达90%,轻者四肢关节增粗、变形,出现运动障碍和疼痛;重者短指(趾)、短肢畸形、肌肉萎缩、身材短小,患者部分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而大骨节病因的发现,使防治变得十分明了,即采取改换外地粮食、改种水田或将粮食及时烘干等方法,可以有效地切断T—2毒素的传播途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