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4月19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江泽民主席会见阿迪卡里首相
宾主祝愿中尼友好关系不断取得新进展
新华社北京4月18日电(记者卢劲)国家主席江泽民今天下午在中南海会见了尼泊尔首相曼·莫汉·阿迪卡里,宾主祝愿中尼友好关系在现有基础上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江泽民说,阿迪卡里首相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长期以来为巩固和发展中尼传统友谊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我们对此表示赞赏和感谢。这次是阿迪卡里担任尼新政府首相后第一次访华,相信此次访问必将增进中尼两国人民间的了解和友谊,促进两国关系进一步发展。
阿迪卡里说,尼中两国关系是建立在相互尊重和相互支持的基础上的,尼中关系可以称得上大小国家关系的楷模。他说,发展尼中关系是尼泊尔各政党和全国人民的共识。
阿迪卡里介绍了尼泊尔新政府的对内、对外政策,并重申了“一个中国”和反对利用尼泊尔领土从事反华分裂活动的立场。江泽民对尼泊尔政府在台湾和西藏问题上的立场表示感谢,他还感谢尼泊尔在人权问题上给予中国的支持。
阿迪卡里对中国近年来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中所取得的成就表示钦佩。他说,尼泊尔重视对华关系,愿意进一步发展两国在各个领域的友好关系,特别希望加强两国的经贸合作。江泽民说,中国对发展同尼泊尔的经贸合作持积极态度,愿同尼泊尔探讨多层次、多形式的交流,拓宽合作领域。
阿迪卡里在会见中转交了比兰德拉国王致江泽民主席的信,并转达了国王对江泽民的亲切问候和良好祝愿以及访尼邀请。江泽民对此表示感谢并愉快地接受了邀请。他还请阿迪卡里首相转达他对比兰德拉国王的亲切问候和良好祝愿。(附图片)
4月18日,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北京会见尼泊尔首相曼·莫汉·阿迪卡里。
新华社记者刘宇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鹏总理同阿迪卡里首相会谈
指出中尼睦邻友好合作关系经受了时间考验
本报北京4月18日讯记者廖先旺报道:4月18日上午,李鹏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与来访的尼泊尔首相曼·莫汉·阿迪卡里会谈。两位政府首脑对中尼关系的发展表示满意,并希望共同努力将两国关系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李鹏说,中尼两国是亲密的邻邦,有着深厚的传统友谊,两国间不存在任何悬而未决的问题 。中尼睦邻友好合作关系经受了时间的考验,树立了国家关系的典范。他说,中尼两国一向互相尊重、互相支持、真诚合作。中国政府奉行睦邻友好政策,十分重视中尼关系,发展中尼关系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李鹏还对尼泊尔政府奉行对内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保持社会稳定,对外积极发展同一切国家特别是与南亚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的政策表示赞赏。
阿迪卡里说:“我是带着尼泊尔人民对中国人民的亲切问候和良好祝愿来中国访问的。尼中关系发展顺利,尼泊尔人民对中国人民多年来的支持和援助表示感谢,发展尼中关系是尼政府坚定不移的政策。”阿迪卡里重申,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西藏是中国的一个自治区,尼泊尔不允许任何人利用尼领土从事反华分裂活动。
李鹏对尼政府在台湾和西藏问题上的立场表示赞赏。
阿迪卡里首相说,尼泊尔政府希望进一步发展两国的经贸关系,包括探讨建立合资、合作企业的可能性。
李鹏总理对此表示同意。他说,中方也有同样的愿望,双方的合作也有一定的基础,希望两国有关部门从实际出发,共同研究拓宽互利合作的领域,特别是开展一些以企业和公司为主体的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
在同阿迪卡里首相单独会谈时,李鹏总理介绍了中国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进行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主要情况。
阿迪卡里首相邀请李鹏总理在其方便时再次访问尼泊尔,李鹏总理表示感谢并愉快地接受了邀请。
参加会谈的有尼泊尔财政大臣巴拉特·莫汉·阿迪卡里、工程和交通运输国务大臣阿索克·库马尔·拉伊。中方参加会谈的有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陪同团团长、煤炭部部长王森浩,致公党中央副主席罗豪才,农业部部长刘江等。
会谈结束后,两国政府首脑出席了《中尼经济技术合作协定》、《两国政府经济贸易联合委员会第七次会议纪要》以及有关交通运输和卫生医疗等合作事项的三个换文的签字仪式。
会谈前,李鹏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东大厅举行仪式,欢迎阿迪卡里首相访华。(附图片)
上图:4月18日,李鹏总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东大厅举行仪式,欢迎尼泊尔王国首相阿迪卡里来华访问。本报记者王忠家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金泳三总统会见乔石委员长
希望两国关系得到更大更快发展
本报汉城四月十八日电记者马为民、徐宝康报道:韩国总统金泳三今天上午在总统府青瓦台会见了正在这里访问的乔石委员长。
双方愉快地回忆起去年金泳三总统访华时的情景并进行了友好的交谈。
乔石委员长说,这次应贵国议长的邀请,对韩国进行正式友好访问,一下飞机就受到了韩国议会朋友们的热情接待和盛情款待。中韩建交时间虽不长,但两国关系发展顺利,经贸合作进展迅速,我们希望这一势头能够保持下去。
金泳三总统对乔石委员长访韩表示欢迎,并赞成乔石委员长对两国关系的评价。他说,韩中两国贸易突飞猛进,人员往来与日俱增,中韩通航后两国间的距离更近了。金泳三希望韩中两国关系,特别是经贸关系能够得到更大和更快的发展。
在谈及朝鲜半岛问题时,乔石委员长强调,中方希望有关各方坚持耐心对话,通过和平方式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金泳三总统表示,韩方愿为和平解决有关问题发挥应有作用。
金泳三总统请乔石委员长转达他对江泽民主席和李鹏总理的问候。乔石委员长对此表示感谢,并向金泳三总统转达了江泽民主席和李鹏总理对他的问候。
会见后,金泳三总统设午宴款待乔石委员长及主要随行人员。
今天上午,乔石委员长夫人郁文女士同金泳三总统夫人孙命顺女士会见,双方在亲切、轻松的气氛中进行了交谈。(附图片)
右图:韩国总统金泳三在汉城青瓦台总统府会见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乔石。
新华社记者齐铁砚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浦东,璀璨的“双桥”格局
——浦东开发五周年纪事
本报记者李勤
这是一块沉睡了多年的宝地。一条黄浦江,曾隔断了浦东人做了100多年的城市梦。90年代,开发开放的巨手指向了这里。挥手之间,点土成金。“双桥”飞架,将位于中国黄金海岸和黄金水道交汇点的浦东,推向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浦东,正在创造着本世纪末的奇迹。
南浦、杨浦两座桥
——基础设施建设由小到大的跨越
仅仅5年,浦东,一个现代化国际城市的雏形渐渐显现在世人眼前。
举世瞩目的南浦和杨浦两座大桥跨越浦江,将远东90年代最富活力、最具潜力的两块土地联接在一起。
“到上海要摆渡,到农村跨一步”,一句老话概括了80年代浦东尚未开发时的景象。至1990年底,黄浦江仅有越江隧道两条,人、车在轮渡上拥塞。
1991年,由邓小平同志题写桥名的南浦大桥迎来了一批批行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登桥远眺,赞许道:上海这么大,不搞几座大桥不行。他谆谆告诫:“能早上的就集中资金早上,早上一年早得利一年,不然要拖到下个世纪去了。”仅两年之后,黄浦江上高高竖起了又一座世界名桥的丰碑,“世界第一”双塔双索面叠合梁斜拉桥——杨浦大桥诞生了!
如果说“双桥”架出了浦东的速度和气势,那么罗山路、龙阳路、金桥这三座大型都市立交桥,则圆了上海做了一个多世纪的城市大型立交之梦。
继全长24.5公里的杨高路首开新区现代快速干道之先河,浦东人一个又一个地构筑起新一代城市道路系统。1993年“七路会战”,1994年“五路一桥”,都是当年施工、当年竣工。到1994年底,浦东已新建城市快速道路总长200多公里。
如此速度,如此气魄,让世人刮目。美国、日本和台湾、香港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者,在一次聚会中纷纷推许:“浦东的基础设施建设速度是世界最快的”,“在浦东运货不用计算时间成本,因为道路畅通无阻”。
浦东追求的不仅是速度上最快,更是技术上最精,质量上最好。
上海平均每天有200条马路在开挖,而浦东,则给城市道路装上了“拉链”。规划为“远东第一商业街”的浦东张杨路上,建起了我国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共同沟”,也是目前世界上第一条在城市主干道两侧同时建设的配线型“共同沟”。没有高压线的城市天空,更亮丽了。
在道路网络拉起城市骨架的同时,城市的动力系统也日臻完善。总装机容量500万千瓦的外高桥电厂、日产煤气200万立方米的浦东煤气厂二期工程,为浦东开发源源不断地输送光明和热量。
日供水50万吨的水厂,年吞吐能力240万吨的外高桥新港区,35万门电话交换机容量的通讯工程,140万立方米排放量的合流污水工程等,也都实现了“五年任务三年完成”的要求。
短短几年间,浦东跨越了需要几代人相继开拓的现代城市基础设施扩容之路。而这些在浦东人的眼里只不过是还历史的欠债。新一轮“十大实事建设”,将把浦东乃至长江流域推上国际化、现代化的快速跑道。
一期投资即达200亿元的浦东国际机场已进入实地勘测阶段,到2000年全部4条跑道建成,每年将有中外旅客6000万人次从浦东飞向世界,从世界飞向浦东,同时把金融贸易等经济能量的聚散空间扩展到全球范围。
深水泊位达50个的外高桥集装箱新港区,包括上海第二国际卫星地面站和浦东国际信息港在内的现代化通讯工程,地铁等新一轮的越江工程,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海陆空立体贯通,将把浦东同全国各地和世界从时空上拉近一大步。
金桥、外高桥两座桥
——城市经济功能由低到高的跨越
80年代初,中国小心翼翼地面向港澳开放了一两个渔村,凭劳动力和土地的“廉价”优势,引进了一批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企业。时隔十年,自信的中国敞开胸怀,浦东这块宝地向世界开放,凭上海特大型城市的综合实力,欲走出一条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在高起点上接轨的新路。
敢问路在何方?
问金桥。问外高桥。
金桥:“优势嫁接”,走出中国现代实业发展新路。坐落在浦东中部的金桥出口加工区,最早进入了收获季节。
浦东金桥出口加工区,不仅以其60万平方米的漂亮工厂建筑群蜚声海内外,更因它创造了好几项“全国之最”而驰名。1994年底,251个进区项目累计投资达33亿美元,大多为跨国公司和大中型企业投资,平均每个项目投资额达1300万美元,为全国各开发区之冠,是全国平均数的30倍。
同全国52个以高新技术命名的开发区相比,并未冠以“高新技术”的金桥出口加工区内,高新技术产业的占有率和规模生产能力却已遥遥领先,成为一个迅速崛起的“朝阳工业”园区。国家鼓励发展的11个高新技术领域,已有9个在金桥落户。其中通讯设备、精细化工、计算机及机电一体化、生物医学、高中档的家电等产业已形成技术进步和规模生产效应。1994年金桥出口加工区的工业产值达50亿元,其中37.5亿元为高新技术产业所创造。
金桥,何来如此辉煌?这正是“优势嫁接”产生的效应。利用中国经济中心城市的工业基础、科技人才和人口素质的优势,吸引经济发达国家、地区和跨国公司及企业集团的综合优势,让这两个优势“嫁接”,筑巢引凤,栖凤招凰,富于开拓的金桥出口加工区,跳过发展劳动密集型加工工业这一环,创造出了一条中国现代实业发展的最新途径。
投资5500万美元的上海日立电器有限公司1993年初开工,1993年底竣工,创造了“当年开工、当年竣工、当年投产”的奇迹,其后不到一年便创产值3亿元。面对如此快的速度,如此大的效益,日本投资者惊叹了:“日立在海外投资的所有公司都没有这样好的业绩!”“风景这边独好”,世界跨国公司纷至沓来。比利时贝尔,瑞士迅达,美国庄臣、福特,德国西门子,荷兰飞利浦,日本夏普等22家世界著名跨国公司踏上金桥,投下巨资,每平方米土地平均投入资金达到900美元,数十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厂房拔地而起。
国有大中型企业依托原有基础,借助跨国公司雄厚的实力,在机制、产品、技术、设备诸方面跃上一个新层面,收到了投资省、见效快、效益高的成效,国有资产迅速增值。据统计,金桥的工业总产值90%以上是大中型企业创造的。
与金桥交相辉映的,是张江高科技园区,这是浦东正在升起的一颗新星。两年前的上海地图,根本找不到这个地方,而今,已有20多个中外高科技项目在此签约,瑞士的罗氏制药、日本的松下磁控管、微波炉等8个项目已进区建设。“生物医药谷”正在这里造就,上海市重点发展的11项生物基因工程药品,已有8项在园区落户。
高科技孵化基地正在崛起,1994年引进大项目20个,平均每个项目投资近1亿元,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已进入开发研究、设计中试和生产经营的轨道。
1995年前看金桥,1995年后看外高桥。
外高桥保税区,有人称为浦东的眼睛。眼睛一活,五官皆活;外高桥一活,活的不仅是浦东,还有上海、长江三角洲,乃至长江流域。
1990年9月,我国第一个“境内关外”的保税区,在长江入海口的外高桥一座简陋的两层小楼上宣告成立,参加典礼的人远远地从车上下来,于野草丛生的乡间阡陌中穿行。谁又能料到,几年之内这里会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
1993年首期封关面积2平方公里通过海关总署验收;1994年11月,封关面积迅速扩展到5.5平方公里。如今区内竣工、在建、将建的建筑总面积达700多万平方米。到1995年3月,累计进区项目已达1552个,总投资额25.94亿美元,其中外资项目998个,投资额18.13亿美元,占总投资额的70%。
1993年10月30日,国家“八五”期间重点建设项目——外高桥新港区正式建成开港。运作几个月后,又迎来一艘装载集装箱的日本巨轮,浦东从此结束了没有远洋集装箱船舶装卸的历史。
明眸善睐,从基础开发向功能开发转移,长江龙头的眼睛开始睁开了。1993年11月,上海保税生产资料交易市场开始试运转,建筑、装潢、现代办公用品、汽车等十大类几千种商品进进出出,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900多家企业长袖善舞。1994年保税生产资料市场进出口货物总值达6.47亿美元。上海和外地的贸易公司经理们高兴地说,国际市场搬到家门口来了。
回眸一笑,百媚横生。外高桥的功能开发牵扯着6300多公里的长江视线。长江流域的经济界人士指出,港区合一,集装箱深水港的建设自由贸易政策的进一步完善,将促成自由贸易功能和自由航运功能相辅相成的联动,从而数十倍、数百倍地提高进出口和转口贸易的能力。
这就是外高桥的“通感效应”,也就是各种经济能量和区域功能联通和联动的效应。
与外高桥保税区联动的陆家嘴金融贸易区,被称为浦东的另一只眼睛。
浦东的地图像一个美女的侧影,陆家嘴正在眼睛部位,望着隔江的外滩旧金融区那一幢幢古典欧式建筑。而这里的浦东新外滩,以东方明珠电视塔为象征,正在构筑现代金融中心的轮廓。如今外商已在此投入20多亿美元的巨资,国内项目也旗鼓相当地投入了210多亿元人民币。
440多万平方米的建筑,80多幢金融贸易大楼正在爬高和封顶,2000年将有100幢交付使用,几百家银行、证券公司、贸易集团、跨国公司将在此云集。
金桥、外高桥“双桥”崛起,预示着浦东正在实现现代经济在高起点上的跨越——跨越了低水平重复引进,跨越了凭传统产业支撑的经济开发,踏上了城市经济功能升级换代的新台阶。
到1995年3月,浦东各银行存贷款余额已增至930多亿元,是1990年的10多倍,各类险种承保金额达5660多亿元,也是1990年的10多倍。金融产生了“通感效应”,推进了内外贸和现代工业的发展,4万多家工贸企业蓬勃发展,国内生产总值每年以30%左右的速度突飞猛进。
外高桥和陆家嘴是世界进入中国、中国融入世界的“金融和贸易桥梁”,金桥和张江是中外接轨的“技术和产业桥梁”,这“两座桥”推进了生产、贸易和金融的相互渗透、融会贯通,以及长江流域经济和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体化进程。
改革、开放两座桥
——城市开发机制由旧到新的跨越
放眼海外,回眸域内,中国选择了浦东作为改革的龙头,世界也开始认识到了浦东开发开放的价值。
1993年1月1日,打桩机轰鸣的浦东大道,上海市领导揭开了浦东新区管委会挂牌上的红绸。同年春季的上海人代会上,上海市副市长、新区管委会主任赵启正就政府职能的改革说了三句话:该管的大事一定要管好,可管可不管的由中介机构去管,不该管的坚决不管。
浦东新区管委会从一成立就是“小政府大社会”的模式。拆庙搬菩萨,几十个条线的政府机构合并为十个综合部门。浦东520平方公里,可政府机关人员只有800人;而浦西一个仅几平方公里的区就有1200多名机关干部。新区政府不再是“保姆”,浦东的企业一出生就是无主管的,企业享受了高度自主的经营权。政府管什么?在经济上,管规划、财税等间接调控,在社会发展上,管公共投资行为和协调各方利益。
国有资产的改革也走出了新路。浦东国有资产管理公司新招迭出,参股新锦江、王桥开发公司、华夏开发公司;操作金桥开发公司和星火公司的互相持股;以土地入股的方式投资水利航运公司,不花国家一分钱就建成了被称为浦东“清水长廊”的浦东外环运河一期工程……国有资产在流动中迅速增值。陆家嘴、金桥、张江、土地控股、外高桥等8家国有公司汇总表明,仅去年一年,国有资产即增值10亿元。多方引资,广辟财源,浦东形成了多元化筹资的机制,包括银行贷款、发行债券股票、收取地价、BOT和基金会等方式海外融资、财政投入、内联资金、外资企业直接投资等。
南方一些省市的政策研究室主任来到浦东,意外地发现,理论界还在探讨的一些改革思路,在浦东已经成为现实,特别是建立了政府间接调控机制、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机制、土地滚动开发机制、多元化筹资投资机制,跨越了80年代的开发模式,对90年代全国的城市开发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培育都有示范意义。
改革的“龙头”,已是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增速器。1992年以来,沿江各省以上海为龙头,以南京、武汉、重庆和长江三角洲为纽带,已形成了五大经济协作区,进行了金融、贸易、科技、交通、产业配制等十大领域的全面合作,合作的项目已达5000余个,各省呼应浦东已在上海浦东办企业3000余家。
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1994年浦东新区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91.2亿元,比上年增长28.6%(按同口径比较),比全上海市平均增高14.3个百分点;与开发初期1990年相比增长1.57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达2万元,比上海市平均水平高4000余元。
大量外商、外资进入浦东,一批著名跨国公司落户浦东,国外智力的引进,使浦东的经济结构、产业和经济关系正在全面与世界对接。
改革开放的动力之桥,市政建设的基础之桥,金融贸易和高新技术的经济之桥,使浦东成为一座联接中国和世界的璀璨的世纪之桥。
1995年3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与全国人大上海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充分肯定了浦东5年来的开发成果。他还强调,“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发浦东的基本政策不变,把浦东办成沿江开发的‘龙头’的目标和决心不变。”
这是中国政府的庄重宣言,是中国人民的决心和意志。
春风浩荡,浦东站在新的历史起跑点上。
中国期待浦东,世界瞩目浦东。(附图片)
压题照片为杨浦大桥。欧阳鹤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朱镕基会见欧盟副主席布里坦
新华社北京4月18日电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今天下午在中南海紫光阁会见了来访的欧洲联盟委员会副主席利昂·布里坦爵士一行。
朱镕基说,中国非常重视同欧盟的关系,希望双方的合作能够得到进一步发展。
一年来已3次访问中国的布里坦爵士说,欧盟注重对华合作,愿意与中国建立起一种新的强有力的关系。
布里坦爵士应外经贸部邀请今天抵京开始访华。除北京外,他还将赴重庆和武汉等地访问。
晚上,外经贸部副部长孙振宇会见了布里坦爵士一行。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瑞环考察辽宁国有大中型企业
强调从实际出发加快内部经营机制转换
新华社沈阳4月18日电(新华社记者傅兴宇、《辽宁日报》记者陶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在我国老工业基地辽宁省考察工作时强调指出,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当前我国改革、发展、稳定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必须从实际出发,加快企业内部经营机制转换,同时国家要从宏观上采取综合配套措施予以支持。
4月10日至16日,李瑞环在中共辽宁省委书记顾金池、省长闻世震、省政协主席孙奇等同志陪同下,先后对沈阳、鞍山、大连等地的沈阳变压器厂、鞍山钢铁公司、大连冷冻集团等十余家企业和沈阳、大连两个开发区进行了深入考察。所到之处,他认真听取地方和企业负责人的汇报并同他们广泛交换意见,同生产第一线工人亲切交谈,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征求他们对党和政府工作的意见与要求。在沈阳市,李瑞环同十几位企业负责人就如何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了专题座谈。16日,李瑞环听取了省委、省政府的工作汇报并作了重要讲话。
李瑞环对辽宁在近半个世纪中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所作的巨大贡献给予高度评价。他指出,辽宁作为我国著名重工业基地,为全国工业建设提供了大量原材料和技术装备,为国家财政提供了重要支持,为经济工作培养和输出了大批干部和技术人才,同时也提供了如“鞍钢宪法”、“孟泰精神”这样的重要经验和精神财富。改革开放以来,辽宁各项工作取得很大成就,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⑴⑷)
他对省委、省政府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希望全省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团结一致,艰苦奋斗,为辽宁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发挥更大作用而努力。
在谈到国有大中型企业问题时,李瑞环指出,国有大中型企业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当前部分企业遇到的困难,如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债务负担较重、生产设备老化、富余人员过多等,是在较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沉积下来的,也是在经济体制转换中不可避免会发生的。因此,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有一个过程,需要采取综合配套措施。我们既要看到国有大中型企业目前的困难,也要看到它们的固有优势和巨大潜力。要把中央的一般性原则同各地各行业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使优势和潜力得到发挥,使包袱变成财富。这样,国有大中型企业一定能够闯过难关,焕发新的活力。李瑞环说,在克服困难的整个过程中,需要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的努力。国家要尽可能充分利用国有大中型企业现有存量资产和资源优势,把它们列入经济总体布局的重点。通过对现有企业注入资金、更新改造,既可较快形成新的生产能力,节省大量配套资金,又可帮助企业较快克服当前困难,企业自身要主动更新观念,转换机制,不能停留在一切依赖国家的老框框内不动,更不能一遇困难就希望国家再改回去。要把克服当前困难当成一种机遇,尽快适应新的经济体制,形成与国内国际市场相衔接的现代企业制度。
李瑞环指出,关心群众生活,是我们在任何时候都必须认真做好的一项重要任务。在经济体制转换过程中,一些企业职工生活遇到困难。这些职工过去曾为国家建设作出许多贡献,现在遇到困难并非他们自己工作不努力。党和政府应当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照顾,努力为他们排忧解难。
在沈阳,李瑞环还同辽宁省政协和各民主党派负责人亲切会面、座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