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4月13日人民日报 第10版

第10版(美术)
专栏:丹青传友谊

  现代的米罗
“东方的”米罗
范迪安
当近60箱米罗的作品运抵中国美术馆时,虚席以待的大厅扬动起来自地中海深湛的蓝色。米罗曾经在作品中经常使用这种标准的深蓝,以致于“米罗蓝”成为米罗艺术的标识。而今,中国观众看到了这种深蓝,也看到了一个艺术内涵像蓝色一样深蕴的米罗。
米罗的生命经历了90个春秋,使他成为几乎整个20世纪西方艺术历程的同步人。早年的米罗从西班牙初踏巴黎,便投身当时轰轰烈烈的艺术革新潮流。他早期的作品便显示出西班牙文化传统给予的明媚与奔放素质。与毕加索、马蒂斯等人结为艺术盟友后,他用鲜活的造型和自由的创意揭开笼罩在现代都市上空的混沌与沉郁。西班牙原始洞窟粗犷强劲的绘画,他家乡加泰隆尼亚地区教堂壁画和农民艺术稚朴的风仪与他喷涌不尽的想象力结合起来,幻化为具有地中海文化色彩的风格。在20年代的超现实主义艺术运动中,米罗的艺术以“心理自动化”即主要倚借源于心灵的创造性自由造型的特征被世人瞩目。当他的作品频频展出于欧洲并跨涉美国后,他对许多艺术家和后来十分汹涌的抽象绘画产生了很大影响。
米罗被誉为现代艺术大师。事实上,艺术史的筛选只将“大师”冠赠那些具有独创品质和超越意识的人类精神的探索者。米罗虽在现代艺术运动中充扮了流派代表人的角色,但他思想和感觉的锋刃超越了流派的时间性,一方面他广泛涉猎各种艺术样式,在陶艺、版画、壁挂、雕塑等媒介上执著地运用直觉,建构起一种属于他个人的恢宏的梦幻风格;另一方面,他的艺术主题几十年总是关于生命存在、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的思考。梦与诗与自然,在他的作品中犹如和谐的天籁,展现出永远不停止的生命活力与动能。这使他的艺术在流派纷呈、样式更替迅速的西方现代艺术中愈发凸现出独创性。他的图像符号难以一一解读,他的画作结构也变幻不定,但他全部的作品是一个整体,即用生命激情与不息希冀作为原料的人类积极精神世界。
现代的米罗又是“东方的米罗”,这是指他的艺术不仅超越了现代艺术流派的局限,还超越了东西方文化的界限。米罗作品60年代中期到日本展出,使他有机会访问远离地中海的另一个文化空间,在接触日本艺术即接触包括中国在内的东方艺术之后,他思想探索的锋芒和感受的触觉闪现出更富生机的光辉,艺术上透溢出“老来更成”的自由。
《米罗艺术大展》便是米罗晚期作品的整体景观。在这些作品中,让人看到的不是东方技艺的“法则”而是东方美学思想的“原则”,实体的表象转化为精神的空灵,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表现为画作中线条、点块、留白之间的互动。他一生所追求的直觉抒发由于东方“天人合一”思想的启悟变得更加宽阔,他甚至部分地用东方传统绘画的材料如毛笔、墨、宣纸作画,以使自己的造型趣味贴近类于老庄、王维与陶渊明“超以象外,得之环中”的境界。因此,他晚期的作品可以说是与东方精神对话的结晶。
现代艺术家的一生是法定经受时代风云跌宕并且难以选择生命去向的,米罗的价值之所以被持久地认肯,被新的文化研究视点所推重,与他晚期艺术包孕着更为精深博大的情怀大有关系。他生前未能实现访问中国的愿望,但是,穿越地域的界限,米罗艺术终于接近了我们,这不仅可以告慰他对东方的怀想,也使我们思考和展望东西方艺术新的融合交汇时充满乐观。
(附图片)
女人和鸟(纸上作品)
境界(色版印刷)


第10版(美术)
专栏:画坛人物

  写来琼果供君尝
钟和
当代中年画家崔培鲁先生致力于花鸟画创作卓有成就。他的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引人瞩目。
崔培鲁生长在鲁南山乡,以画葡萄和牡丹见长。他的墨葡萄,笔墨生动有韵,墨色丰富多彩,轻重得宜,浓淡适中,果实饱满圆润,晶莹透剔。当代丹青高手谢稚柳赞崔氏葡萄“大有琼浆玉液之感”。
崔氏绘画之成功,经过“熟其性、取其形、得其神”的三部曲,即在长期观察自然,掌握植物生长的本质和规律,为之传神写照。
崔培鲁不但以画葡萄得名于世,而且以画牡丹驰誉中外。其笔下花王有“神存富贵,韵求传奇”之趣。他的牡丹与画葡萄一样,是其“踏遍曹州三百亩”的成果。正如他在一幅牡丹图上题诗道:“年年谷雨正春风,常为花王写玉容。我与牡丹缘不浅,此身似觉是秋翁。”崔氏画牡丹,工笔与写意兼长,彩色与墨笔并美。观其工笔牡丹,品貌各异,色调鲜明,浓淡相间,错落有致,蝶戏其间,香气氤氲,令人进入“不知花香是墨香”的境界。他的写意牡丹,落笔成形,着手成春,意态自若。
在画艺不断精进的同时,崔培鲁又开始对文化事业进行开拓。三年前,他调到深圳工作,正在书写南国之“南山”的文化艺术新风采。如今的崔培鲁虽已愈“知天命”的年龄,然而对画家来说却正值春秋鼎盛之年。他题诗自勉:“心存事业鬓添霜,西抹东涂并日忙;识得苦酸甜三味,写来琼果供君尝。”
(附图片)
国色天香(中国画)


第10版(美术)
专栏:书边絮语

  尺幅之地
大有可为
——读《章桂征插图集》有感
柯文辉
书籍艺术本是一种整体艺术,除了惹读者注目的封面画之外,还应包括造型、版式、插图、题头、尾花、标题、字体字号、环衬、扉页、照片编排等方面。其中有一点疏忽,必然造成设计家与读者莫大遗憾。
鲁迅先生深刻认识到书籍的美化,是一个民族文化形象的具体写照,大力倡导木刻为革命服务,使在西方已失去顶峰期青春活力的木刻艺术于三四十年代的中国大放异彩。好多木刻,便是书籍插图,引起过国际艺苑的珍视,反映了一个民族挣扎的吼声。
如果我们不抱偏见,可以预料,各种绘画都能出现震惊当世的大手笔。鲁迅先生预告连环画领域可以出现托尔斯泰、福楼拜,我想,在插图艺术中一样能诞生。插图,本来就是一流的艺术家有所作为的广阔天地。西方的毕加索、马约尔、马蒂斯都绘过广为流传的插图,丝毫不损害大师的地位,而且雄辩地证明:此道非雕虫小技,志士会大有作为!
章桂征在东北是书籍装帧界代表人物之一。他把宝贵的青春与勤奋的中年,都投入在东北地区属于拓荒性的装帧事业。他对20年代的钱君匋,40年代的曹辛之,50年代的叶然、任意、张慈中,同辈的张守义、陶雪华……或执弟子礼,或怡之兄弟情,时时处处不忘研习他人之长。
他继装帧集和有关论著问世后,今年初又出版了《章桂征插图集》。这是我国为数不多的个人插图作品选集之一,其中主要是为诗歌作的插图。他的作品有如下特色:
一、题材广泛,上及星空,下及雄山丽水,花草树木,城池房舍,村野院落,源于生活,摄神简形,为己所用。
二、通过布局,刻画七情六欲所役使的物像形态,归纳概括,使读者从氛围进入心灵,增强对文字的理解。
三、将版画、图案、剪纸、装饰画、皮影甚至窗花等艺术样式之长,融为一体,有鲜明的现代感。有时把物象几何图形化,避开了板塞凝滞,留白多,有较大活动空间。此类手法,圆熟流畅,抓住主题的骨骼突进,不在细节上作琐碎描摹。
四、插图画面多用黑白构成,皎洁清晰,以少胜多。
五、不依附文字,当做小版画或装饰画欣赏,也有审美价值。
我细读桂征600多幅插图作品,深为他那义无反顾、从不后悔、为书籍艺术献身的精神所感动。我衷心祝愿插图这片艺术园地出大师,出新苗,迎着希望和阻力,跨过20世纪,进入更为广阔的新世界。
(附图片)
(题图为《新时期流派小说》插图之一)


第10版(美术)
专栏:

惊心岁月诗千首 过眼云烟画一叉(书法)
施子清
作者是香港实业家,又是一位有成就的书法家,“亦商亦儒”。


第10版(美术)
专栏:

三峡之旅(套色版画)
李树勤
作者为南京中年版画家。其创作多以江南水乡及一些名山胜迹为题,借景抒情,尚意重韵。


第10版(美术)
专栏:

春晓(中国画)
李巍巍
作者为北京青年国画家。在继承传统花鸟画技法同时,努力出新,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


第10版(美术)
专栏:

雨濛濛(中国画)
吴永康
作者潜心花鸟画创作三十余载,尤长画鱼。生于斯长于斯的秀美江南使其作品情趣盎然,清新悦目。


第10版(美术)
专栏:

春到江南(油画)
田克盛
作者是深圳画院专业画家。
心弦拨动的笔触写不尽水乡的风韵,情感调合的油彩唱不完春晓的清音,“能不忆江南!?”


第10版(美术)
专栏:速写来稿一组

川道风光(速写)李兴武
轻舟(速写)成中汉
建设中的北京西客站(速写)温秀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