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4月1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在不少严肃艺术场所举步维艰纷纷“转向”的时候——
北京音乐厅缘何“火爆”?
本报记者杨柏青
以推崇高雅严肃音乐著称的北京音乐厅,近一年来开始“火爆”起来,据了解,仅去年7至12月份,演出场次就达165场。在连续亏损9年后,首次向主管单位上缴纯利47万元。截至今年2月20日,已订出160场,占1995年全年计划的1/2。在家具展销、时装表演纷纷“入侵”博物馆、美术馆的今天,在不少严肃的艺术场所举步维艰难以为继匆匆“转向”的时候,一个长期疏于管理的“包袱”单位缘何变得如此“火爆”?
   特色即优势
1994年初,刚刚30出头的天津美术学院八五级毕业生钱程出任北京音乐厅总经理。上任伊始,最迫切的问题是令人窒息的经济压力。
如何扭亏为盈,如何走出经济困境,一时众说纷纭。有人提出,将地下室改为商场,把部分场地改为卡拉OK厅,在顶楼上竖起商业广告牌,靠“副业”“丰衣足食”;也有人提出,音乐厅的固定资产就达9000万元人民币,用这笔“家产”,多兴办几个实体,“广种博收”;还有人提出,音乐厅应实行内部改造,以适合各种演出活动,特别是那些效益看好的通俗音乐活动的开展。
面对这些议论,钱程态度明确:“中国应当有严肃艺术的一席之地。作为中国唯一一座高档次的专业音乐厅,北京音乐厅演奏严肃音乐的宗旨不能变。也只有牢牢地保持这样一个特色或曰优势,北京音乐厅才能在众多的文艺厅堂中显出其特色。”
   寻找“契合点”
如何把北京音乐厅从单纯的演出场所变成立体的音乐机构,是一种职能上的重大变化。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北京音乐厅及时调整工作重心,多次派人深入大专院校和厂矿企业,进行多方位的社会调查和行情跟踪。他们注意了解观众心理,寻求艺术与消费之间的契合点。在“雅”与“俗”的天平上,寻找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艺术规则,组织了一系列“两个效益”皆好的演出活动:
——1994年5月他们组织了为“希望工程”募捐义演,从中央领导到普通观众,概不赠票,结果场场爆满。义演的3万元收入,已寄往西北老区,负担100个孩子10年的教育所需。
——7月份的卡拉扬逝世5周年纪念音乐会,场面别致,打破了演员与观众的座序,边演出边恳谈,专家、观众面对面交流,给人印象至深。
——8月份的全国少儿音乐夏令营活动,让作曲家同少儿交朋友。这项活动还给音乐厅带来了一批稳定观众——少儿家长。
以后相继举行的沈湘音乐会、伏尔加之声音乐会、学生免费音乐会、外国名歌200首音乐会、老三届音乐会……更是盛况喜人,场场座无虚席。
“我感谢北京音乐厅安排了如此周到的演出活动。可以说,每场演出几乎都是有针对性的,每场演出都拨动了不少人的心弦。”一位叫王攀的观众在听完老三届音乐会说出这通话时,竟泪流满面。
    “点子”与管理
一个好的“点子”,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笔可观的效益。“点子”既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管理。北京音乐厅的“点子”管理,有着自己独到的魅力。
点子之一:优化内外环境。记者步入北京音乐厅,仿佛置身于艺术的幻化世界。那金碧辉煌的装修和柔光四溢的设计,营造了一种庄重而艺术、神圣亦现代的氛围。墙上的一幅幅艺术大师的画像,使得音乐厅更添了一份肃穆和凝重。一切都显得如此协调、恰到好处。可有谁知,还在一年前,这里因年久失修,一切都处于倾颓状态。钱程他们靠集资、靠微薄的创收,对音乐厅的“外部”环境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改造。在“内部”环境优化上,他们更不手软:建立了严格的岗位责任制,使全体员工的行为规范到《北京音乐厅员工手册》上来;聘请资深音乐家李德伦等作为音乐厅的艺术指导,以把握音乐厅的总体发展方向;增加演出场次,变以往一天最多两小时的音乐会为每天早上10点至晚10点的“全天开放”式音乐欣赏。
点子之二:研究生当领位员。1994年5月1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多所大学的宣传栏上,北京音乐厅的招聘启事赫然引人。以5月9日晚北京科技大学11名研究生在北京音乐厅按服务规范上岗服务为发端,北京音乐厅的大学生、研究生领位员制度逐渐形成了传统。
“我们来这里做服务员,除了增加点收入,更重要的是争取欣赏音乐、接触社会的机会。”一位名叫吴晶的首都医科大学学生告诉记者。
点子之三:开放“走台”。为了让更多的人欣赏到高雅的音乐,让那些收入微薄的人也可以走进音乐厅,北京音乐厅在国内首家实行了开放“走台”:允许观众白天买票入场观摩演出团体在正式演出之前的走台排练。观众只需花10元钱便可欣赏到音乐会,同时还可以看到指挥、乐队、歌唱家们是如何切磋技艺的。这对广大的音乐迷来说,无疑是一种福音。
点子之四:服务品种多样化。1995年,新年伊始,位于音乐厅门厅西北角的“提琴屋”悄然开业了。该“提琴屋”集中了16种不同规格、不同档次的小提琴,价格从百十元到近万元应有尽有。
与此同时,音乐厅的“CD角”亦在筹划之中。据介绍,北京音乐厅的“CD角”不同于一般的音像商店,它将利用电脑控制网络将CD经典推荐给入网的顾客。此外,北京音乐厅的“音乐书店”、“花房”等设施也在运筹之中。
   “托江总书记的福”
“北京音乐厅能有今天这样一个局面,是托江总书记的福啊!”一提起北京音乐厅现在的兴旺状况,钱程就情不自禁。
演出部经理王玲更是一语道破:“没有中央领导的支持,没有一个良好的发展严肃音乐的舆论环境,北京音乐厅的‘火爆’是绝对不可能的。”
北京音乐厅自1985年开张营业以来,几起几落,几喜几悲。特别是1987年以后,经营连年滑坡,完全靠国家补贴为生。一座富丽堂皇的艺术殿堂成了一个被人遗忘的角落。这中间的酸楚,用著名音乐指挥家李德伦的话说,是“一言难尽”。严肃音乐的全国性滑坡,港台通俗音乐的严重冲击,成了这“难尽”之言中的核心。但自江泽民同志出席1994年新春音乐会,号召全社会来支持高雅艺术的发展以后,全国的舆论环境为之一变。从中央到地方,领导重视,文艺部门响应,为严肃音乐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氛围。
    “火爆”能否持久
北京音乐厅“火爆”了,在全国的文化界引起了不小的冲击。现在的问题是,这种“火爆”能持续多久。
记者了解到,音乐厅的观众大部分是以工资为主要收入的人,还有不少是学生甚至是外地出差人员。他们的囊中是否“羞涩”,直接影响着音乐厅的“火爆”前景。
首都师范大学的吴思敬教授认为,北京音乐厅偶然“火爆”的背后,存在着一种必然的趋势,那就是长安街上不能没有文化,文明古国不能没有高雅艺术。随着全体国民素质的提高,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消费上档次就是时间问题了。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研所的刘福春认为,从短期上看,“火爆”也会潮涨潮落,“火爆”会受消费者收入、心理、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但从长远看,一旦观众的素质上去了,一旦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高雅艺术的发展氛围,这种“火爆”就能天长地久。
中国合唱协会的孟昭林认为,北京音乐厅的“火爆”,最关键的一点是得益于中央领导的支持。中国的严肃艺术尚在幼嫩阶段,还需要更多的人浇水培土。


第1版(要闻)
专栏:今日谈征文

  先“添柴”慢“烧火”
周金平
近日,笔者下乡听到一位新任农村党支部书记对大家说,新班子上任不急于烧“三把火”,首先要使劲“添柴”,把前届班子点的“火”烧旺。一番话,大家的心里踏实了。村民也都觉得新官上任先“添柴”好。
冬春之际,不少地方的农村大都调整了新的党支部、村委班子。以往换届后,有的新班子上任为开创新局面,往往是推翻原班子确立的发展规划,“另起炉灶”。上任没几天,对各项工作还不摸深浅,就烧起“三把火”来,似乎只有这样,才有“魄力”。难怪有些群众抱怨:“张三定,李四变,王五上任改方案。”
笔者认为,干啥事都需要讲个连续性。倘若前任班子定下来的规划、方案符合本地实际,就应沿着一个思路、照着一个目标,一届连着一届地干下去。不能为了少数领导的“政绩”,就搞一个将军一道令。


第1版(要闻)
专栏:特写

  法文《人民日报》摆上巴黎报亭
本报记者杨汝生
3月31日,遍布巴黎大街小巷的各家报亭,普遍在醒目位置摆上了法文《人民日报》,引起读者的极大兴趣。在塞纳河畔的一个报摊前,记者观看了半个小时,有10余人买走《人民日报》。
这家报亭的老板奥格罗高兴地对记者说,他一共进了50份,估计到不了中午就能售完。尽管每份卖10法郎,较其他报纸贵得多,许多人还是乐意掏腰包。
一位官员对记者说,“中国了不起,在宇宙飞船上能看到的地球上的唯一建筑是长城”;有位年逾花甲的退休女士买了两份《人民日报》,问她为啥,她笑了笑说,一份自己回家看,另一份是给她5岁的外孙女买的,今天是小宝宝的生日。每年这天,她都买一份当日的报纸给她攒着,装在一个精致的盒子里,到外孙女20岁那天,再把这个礼物送给她,让她了解世界的变化,“今年就给她存《人民日报》了”。
当有些读者知道我就是《人民日报》记者时,便围了上来,问上面有无我写的有关法国的文章。
被翻译出版的是1月29日的《人民日报》,这天的报纸原有8个版,翻译出版时挑选重要消息和文章压缩为4个版。报头上面是一行套红大字:“十亿人阅读的报纸第一次用法文出版”。下面是《人民日报》四个中文大字。头版的消息和照片基本保持了原貌,登有江泽民、李鹏等中央政治局常委春节前看望邓小平、陈云、彭真、万里等老同志的消息,还有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共中央举行的党外人士迎春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国际版上刊登了朱镕基副总理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介绍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情况的演讲。除政治新闻外,还选择了一些社会新闻,并有部分广告和“人民币市场汇价”等,总之,较好地反映了《人民日报》的内容。
这期《人民日报》是法国的《世界大日报》翻译出版的,它是一家特殊的报纸,自己不编报纸,而是重印过去具有历史意义的法国报纸和翻译出版在世界具有影响的外国报刊。这次共印刷6万份。这是它第二次介绍一家外国报纸,上次介绍的是1993年10月2日遭禁的最后一期《真理报》。
这家报纸的负责人斯皮纳利对记者说:“中国是个大国,人民日报是家大报,法国人渴望了解中国,我们认为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
(本报巴黎3月31日电)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罗牛山二十万只蛋鸡场投产
海口市罗牛山二十万只现代化蛋鸡场三十日正式投产,这座蛋鸡场实行高密度饲养,二十万只蛋鸡集中在三栋鸡房里,总投资二千多万元。
(=鲍洪俊)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金乡二十五万亩大蒜丰收在望
我国著名的大蒜之乡山东省金乡县,今年二十五万亩大蒜长势喜人,丰收在望。四月起这个县将有五万吨蒜薹、二十五万吨蒜头陆续上市。目前城乡各处正在抓紧组织上市为外地客户服务。
(薛宝英朱文明邵有才)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京九线开通超短波铺架通信网
由铁五局电务处承建的京九线阜九段超短波无线通信网日前开通。该通信网全长二百零四千米,网内有十三个车站,值班调度通过四百兆赫高段超短波电台,可随时与各车站和运行中的铺轨架桥机作业人员、指挥人员进行联系。(陈如柏)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五百千伏合成绝缘子挂网运行
三月十三日,我国目前最高电压等级的正负五百千伏直流合成绝缘子,在葛洲坝—上海正负五百千伏直流输电线路的首端宜昌和武汉两地同时挂网试运行。该网的运行在国内尚属首次,它填补了我国直流合成绝缘子应用的空白。(仲文)


第1版(要闻)
专栏:

  农大师生坝上扶贫
河北农大师生在坝上张北县小二台乡进行适合高寒地区的农作物试验。这项试验已列入国家重点农业科研项目。
新华社记者范德元摄


第1版(要闻)
专栏:周凤仪

军事经济学院九四级财务系学员黄靖,八门功课考试全优,被评为优秀学员,同学们祝贺她五连冠(考试全优评为优秀学员、荣获教学基金奖、荣立三等功、入党、升入本科学习),可她还腼腆哩。周凤仪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一年投入40亿工程竣工20项
大西北通讯实现历史性跨越
拿起电话可直拨全国各地和100多个国家地区
新华社乌鲁木齐3月31日电(记者徐军峰、郭小兰)陕、甘、宁、青、新大西北五省区去年投资40亿元,有20项大型骨干通讯工程竣工,使通讯业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去年还被国内外人士称为打电话“难于上青天”的大西北,现在无论你是在帕米尔高原,还是在柴达木盆地,拿起电话就能直拨全国各地和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通讯滞后,打电话难,一直是制约西北经济发展和影响对外开放的一大障碍,陕、甘、宁、青、新西北五省区下决心解决这一难题,他们采用争取国家投资,自己集资,向外国政府贷款等多种形式筹措资金。去年一年投入通讯业40亿元资金,有的省一年投资就超过前40年的总和。
大西北各族人民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投入了通讯业建设。西安—兰州—乌鲁木齐光缆工程,是目前国内容量最大的全程30芯光缆通信干线。工期一再提前,最后提前一年半全线开通。
目前,西安至成都、西安至郑州、兰州至西宁光缆、一批地面卫星接收站等20多项骨干工程已全部竣工投产。北京—呼和浩特—银川—兰州光缆、乌鲁木齐连接亚欧14国的光缆工程正在紧张的建设中。
起步较晚的大西北五省区通讯业,瞄准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通信技术,进行了大规模的引进。数字微波、光缆、卫星地面接收等现代化通信技术的应用,使西北五省区的通信能力成倍增长,而且与世界最先进的通信技术保持同步。据介绍,现在西北五省区130多万门市话中,程控电话已占80%,个别省区超过90%。一些省区还把国际、国内直拨网由县市继续向下延伸。近几年国际上流行的移动电话,无线寻呼,数字传真等,已在西北五省区的大中城市中广为使用。
通讯条件的改善,缩短了昔日边远,封闭的大西北与外界的距离。大西北对外交流日趋活跃。到去年,外商在大西北开办的三资企业已接近5000家,实际投资额60多亿美元。现在每年来大西北五省区从事商务活动和观光旅游的外国人超过100万人次,国内人员上千万。


第1版(要闻)
专栏:

  切实保护耕地巩固农业根基
我国全面清理非农建设闲置土地
本报北京3月31日讯记者蒋亚平报道:我国今年的土地管理工作将有重大举措。据国家土地管理局副局长刘文甲介绍,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清理非农业建设闲置土地的工作已经部署完毕,近日陆续在全国展开。这是我国又一次全国性的土地清理活动。
这次清理的范围是1992年以来新增非农业建设用地中的闲置土地,特别是征、占未用的耕地。清理的重点是各类开发区和工商业小区、城镇郊区、成片土地开发、房地产开发以及高档娱乐设施建设等用地。在清理闲置土地的同时,对1992年以来的建设用地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弄清年度用地的数量和配置结构、耕地减少、土地审批和使用等情况,摸清底数、找出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对策,加强管理。
为搞好这次非农业用地的清理工作,国家土地管理局已于近日向全国发出通知。对清理中查出的问题,主要采取如下措施:
对闲置土地,凡能复耕的,要限期耕种,不误农时;对闲置一年以上的土地,征收土地闲置费,并限期动工开发建设。若近期难以开发,应与用地单位协商,复耕或调整使用;凡土地闲置满二年的,要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因原批准面积过大造成闲置的,按有关规定予以核减;对无权批地、越权批地和擅自占用导致土地闲置的,严格按照法律、法规严肃处理。


第1版(要闻)
专栏:

  《小平您好》大型摄影画册出版
收入新中国成立以来邓小平同志的照片一百一十多幅
本报北京三月三十一日讯记者郑宏范报道:外文出版社出版的《小平您好》大型摄影画册(汉英文版)今天出版发行,下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该画册发行仪式。
《小平您好》摄影画册收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邓小平同志的照片一百一十多幅,共分《伟人风采》、《为了明天》、《三军统帅》、《战友之间》、《友好往来》、《国务之余》六个部分。这些珍贵的照片,生动地展现了小平同志的光辉形象,从一个侧面记录了小平同志在党所领导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中作出的重大贡献。这本画册的出版发行,有助于增进人们对小平同志伟大实践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和理解。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光英、布赫、李沛瑶,国务委员迟浩田、彭云,全国政协副主席阿沛·阿旺晋美、钱正英,中央、国家机关有关部门的负责人,新闻出版等各界人士出席了发行仪式。
画册顾问迟浩田、中国外文局局长杨正泉等在仪式上讲了话。


第1版(要闻)
专栏:

  坚持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无锡县10年上交国家财政34亿
本报讯曾两度荣登中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榜首的江苏无锡县,坚持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增强全局观念,1994年全县完成财政收入9.01亿元,净上交国家财政5.77亿元,创历史最高纪录;近10年累计,共完成财政收入46.46亿元,其中净上交国家财政34.1亿元,对国家的贡献份额位居全国2000多个县(市)前列。
无锡县始终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集体经济的主体地位得到不断巩固,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实力得到不断增强。
去年,他们在各种矛盾和困难较多的情况下,着眼于总揽全局,立足于真抓实干,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再创辉煌。全县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75亿元,人均1.6万元,工农业总产值650亿元,农村人均收入3389元,均比上年增长30%以上,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围绕贯彻新税制和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建立,全县财政税务部门加强税收征管,抓住难点,重点突破。在去年全县粮食收购价提高、农业税收任务加重的情况下,有关部门通力合作,协同作战,改进征收办法,大大加快了税收进程,使无锡县成为全省第一个完成农业税征收任务的县。(陆兴鹤)


第1版(要闻)
专栏:

  蒙城靠粮棉牛富民强县
粮棉进入“全国百强”,黄牛饲养量全国第一
本报合肥3月31日电记者刘杰报道:靠农业能否富民强县,安徽省蒙城县作出肯定回答。日前,记者在这里采访,但见处处植棉忙,村村闻牛歌,一派繁荣兴旺景象。粮棉产量前年进入“全国百强县”,黄牛饲养量去年为“全国第一大县”。去年全县财政收入1亿多元,有60%多来自农业。
蒙城县是阜阳地区的农业大县,为了走出粮棉大县、经济穷县的怪圈,1984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大抓土壤综合治理,确立“稳定粮棉上蚕桑,发展畜牧攻强项,乡镇企业挑大梁”思路,全力做好农业大文章。
科技兴农是蒙城始终不渝的主修课。种植上推广良种良法,粮棉产量逐年增长,去年粮食总产64万吨,棉花1万多吨,是历史上少有的丰收年。黄牛养殖以秦川良种和西门塔尔冷配牛为主,随之推广青贮饲料和秸秆氨化饲料,饲养量由十六七万头发展到70多万头,农民养牛收入达人均300多元。牛多肥多,土壤有机质也大大增加,形成良性循环。


第1版(要闻)
专栏:

  开放开发五周年举世瞩目有评说
浦东,最值得纪念的是什么?
本报华东版今天刊登采访48位中外人士实录
本报讯5年前的4月,党中央、国务院宣布了开放开发浦东的重大决策。5年后的今天,浦东开放开发给世人留下怎样的印象?本报记者采访48位中国人、外国人,上海人、外地人,浦东人、浦西人,请他们谈对浦东开放开发的印象和感受。本报华东版第12版今天以《浦东,最值得纪念的是什么?》为题,刊登了这篇采访实录。
这些被采访者有投资浦东的外国人,寻找机会的外地人和观光游客;有回国探亲留学生,大学老师和学生,出租车司机和轮渡驾驶员,还有当地新闻界的记者编辑和旅行社导游。尽管他们国籍、省籍、职业不同,对浦东的感受也不一样,但他们表达的感受证明了一点:浦东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