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3月7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社会发展世界首脑会议开幕
100多个国家的政府代表将围绕消除贫困、减少失业和增强社会和睦三大主题展开讨论
本报哥本哈根3月6日电 记者黄其祥、丁刚报道:举世瞩目的联合国社会发展问题世界首脑会议今天上午10时30分在这里的贝拉会议中心拉开了序幕。100多个国家的政府代表将围绕消除贫困、减少失业和增强社会和睦三大主题展开为期7天的讨论。中国政府代表团副团长、国家计委副主任郝建秀等出席了开幕式。
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在开幕式上致词。会议选举东道主、丹麦首相保尔·尼罗普·拉斯姆森为社发首脑会议主席。
本次会议是联合国首次举行的以社会发展为主题的首脑会议,也是联合国庆祝成立50周年活动的一部分。会议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高级官员会议,各国代表将就“有利于社会发展的环境”、“消灭贫穷”、“妇女的作用”等问题进行一般性辩论。11日、12日为第二阶段,届时将举行首脑会议并协商通过最后文件。
截至记者发稿时,会议正在就“有利于社会发展的环境”的议题进行发言。


第1版(要闻)
专栏:

  人大三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大会
听取关于199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今年计划草案的报告、关于1994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和1995年中央及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
新华社北京3月6日电 八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今天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听取关于199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199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关于1994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和1995年中央及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
大会由主席团常务主席、大会执行主席陈慕华主持。2746名代表出席了会议。
上午9时,国家计委主任陈锦华受国务院委托开始向大会作关于199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199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他说,1994年,全国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指导方针,按照八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199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199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决议》,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都取得了新的成绩,人民生活继续改善,社会保持稳定。总的看,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是好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国家重点建设得到明显加强;财政金融形势保持平稳;对外开放继续保持好势头;科技、教育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城乡人民生活继续改善。
陈锦华说,经济运行中还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主要是农业基础仍然脆弱,抗灾能力降低,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部分国有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经济效益较差,相互拖欠资金比较严重,影响经济正常循环;特别突出的是通货膨胀加剧,市场零售价格上涨过猛,对部分城乡居民生活影响较大。他说,对这些问题,我们将认真总结改进,并衷心希望继续得到全国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关心、指导和监督。
陈锦华说,199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主要宏观调控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百分之八至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17000亿元,其中国有单位投资11600亿元,集体和个体投资5400亿元;财政收支差额666.8亿元,国债发行总额1537亿元;银行新增贷款规模57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500亿元;进出口总额2400亿美元,其中出口1200亿美元,进口1200亿美元;全国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上涨幅度确保比去年有明显回落,力争控制在15%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2.44‰以内。
陈锦华指出,实现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目标和任务,要着重抓好以下工作: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保持经济适度增长;坚决抑制通货膨胀,确保价格调控目标的实现;切实加强农业,保证主要农产品稳定增长;把调整工业生产结构、提高经济效益放在突出位置;保持合理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坚持把科技、教育放到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积极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继续改善人民生活。
在谈到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确保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问题时,陈锦华说,根据当前新的情况和全年改革发展的要求,宏观调控要围绕抑制通货膨胀这个首要任务,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第二,严格控制固定资产投资和消费基金的过快增长;第三,整顿流通秩序,加强对市场价格的调控和监管;第四,努力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创造必要的宏观环境;第五,进一步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增强宏观调控的统一性和有效性。
接着,财政部部长刘仲藜受国务院委托向大会作关于1994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和1995年中央及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他说,在改革顺利推进和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上,1994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是好的。根据初步统计,国家财政收入5181.75亿元,完成预算的108.9%,比上年增长19.2%;国家财政支出5819.76亿元,完成预算的107.2%,比上年增长25.4%。收入和支出相抵,支出大于收入638.01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668.14亿元,没有突破预算确定的数额,地方财政结余30.13亿元。这些数字在国家决算编成后,还会有一些变化。
刘仲藜在报告了1994年国家财政收支按复式预算汇总的完成情况后说,1994年我们在财税改革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但这些成绩还只是阶段性的。由于在改革中采取了渐进过渡的办法,还没有对原有的利益分配格局进行较大的调整,在财政方面,我们还面临比较严峻的形势,财政状况仍未见好转。他说,今年我们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继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巩固已取得的成果。同时,着手研究和制定“九五”财政计划,提出缓解财政困难的思路和办法。
刘仲藜在报告关于1995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时说,1995年中央和地方预算安排的原则是:全面贯彻党中央确定的经济工作指导思想,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坚决抑制通货膨胀;继续完善和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积极配合国有企业改革和其他配套改革;通过加强和改善财税管理工作,努力挖掘增收潜力,使财政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水平相适应;进一步调整支出结构,在保证国家政权建设和事业发展支出适度增长的同时,加大农业投入,严格预算约束,继续抑制投资及消费需求,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关于1995年中央预算安排情况,刘仲藜说,1995年中央财政总收入安排3827.54亿元,比上年执行数增加329.78亿元,增长9.4%。中央财政总支出4494.34亿元,比上年执行数增加328.44亿元,增长7.9%。中央财政收支相抵,赤字666.8亿元。
刘仲藜在谈到继续深化改革,加强宏观管理,努力做好1995年的财税工作时说,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总体部署,今年要深入细致地做好财税改革的完善工作;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益,狠抓企业扭亏增盈工作;严格以法治税,强化税收征管;动员各方力量,确保国债发行计划的顺利完成;坚持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严格支出管理。
在主席台前排就座的是担任今天大会的执行主席,他们是:秦基伟、帕巴拉·格列朗杰、吴阶平、马万祺、王朝文、王群、叶公琦、阮崇武、李振、张克辉、张勃兴、张健民、赵东宛、贾庆林。
应全国人大常委会邀请,正在我国访问的由挪威王国议会议长格伦达尔率领的挪威议会代表团,今天也旁听了大会。


第1版(要闻)
专栏:两会述评

  “十六个字”是保证
“二十个字是大局,十六个字是保证”。——审议李鹏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伊始,代表们说出了这样的归纳性语言
本报记者 艾丰 杨振武 张平力 王清宪
认真,活跃,尤为求实。在这样的气氛下,人大各代表团审议李鹏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
代表们普遍感觉,今年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最突出的特点是实在:讲成绩实在,讲问题实在,讲任务也实在。大家的思考角度多样、层次各异,但“主攻方向”也是实在——对报告的完善和落实。
于是,“统一思想,总揽全局,加强协调,扎实工作”,党中央提出的做好今年工作的十六字指导思想,就成为代表们思考和议论的一个凝聚点。
   十六个字的目的是保证落实
中央提出的“二十字”方针,取得成效,深入人心,增添了经验,要长期坚持。新的一年党中央为什么又提出了“十六字”的指导思想呢?
河北省代表叶连松说,我们体会,提出十六字方针的目的就在于保证落实。不久前,江泽民总书记到张家口视察的时候,就对我和程维高同志说,现在大政方针已定,关键是抓落实。根据这个精神,我们把1995年作为“真抓实干落实年”。落实则成,不落实则空。省政府还专门为此做了一个决定。
云南省代表郭濬清则从历史发展的角度作了这样的分析:改革进行了15年,与改革初期许多问题需要从无到有地探索不同,今天,我们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理论,比较完整的框架,比较清晰的部署。当前最要紧的就是贯彻落实,而且是协调一致地落实。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提出十六字方针就是非常及时的了。
代表们谈到,去年年底以来,中央连续召开了经济工作会议等一系列重要会议,总结去年工作,分析当前形势,提出今年任务。而李鹏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则更条理、更实在地以政府文件的形式对这些作了清楚的阐述。我们一定要明确,“二十个字”是大局,“十六个字”是保证。
    十六个字的灵魂是统一思想
代表们认为,要主动地、创造性地、协调一致地落实,就要把自己的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十六个字,“统一思想”是灵魂。
一些代表谈到,统一思想包括三个要点和一个关键:
要点之一,必须把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统一思想的理论武器。要点之二,必须正确认识当前形势特别是经济新形势。要点之三,必须遵从中央的部署,完成中央提出的任务。一个关键是把“统一思想”和“总揽全局”结合起来。
山东省代表李振说:“统一思想,上下一心,历来是我们党和政府领导一切事业取得成功的一大政治优势。改革越是深入,越要发挥这个优势。”
青海代表王汉民认为,加深对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要加强这样三个共识:一是中国改革要有领导地进行;二是必须毫不动摇地维护中央的权威;三是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自觉关心、维护和服从大局。
“总揽全局”和“统一思想”密不可分。这不仅是因为如今改革已经进入到了整体推进阶段,而且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身就应该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时代要求我们调整和转换思维方位,总揽全局才能认清形势和找准发展方向。”山东省代表赵志浩的这句话,说出了许多同志的思考。
广西省代表刘嘉森说,中国改革推进到这一步,任何一个地区、部门和单位都遇到了谁也回避不了、谁也单独解决不了的一些重大问题。这就要求我们立足全局识大势,来谋求局部发展的最佳进取之路。
安徽省代表汪洋指出,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提出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比计划经济条件下有更多的新的内涵和现实意义。
山东省代表林书香等都认为,市场经济要求统一的市场,统一的规则,统一的法制,有效的宏观调控,不然,马走象步,卒按车行,就乱套了。所以市场经济实际上对“一盘棋”的要求更高了。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也许是今天的领导者更需要领略的境界。
    十六个字的方法是加强协调
一些代表谈了这样的体会,“加强协调”的提出,是我们在领导经济工作的方法方面一个重要进展。它的内涵值得深入思考。
黑龙江省代表岳岐峰说:“加强协调意义重大,这表明我们党和政府领导经济工作上的清醒和成熟。”他认为,多少年来,在计划经济的条件下,我们较多地用行政的方法去领导经济工作,走了不少弯路。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领域出现了利益主体多元化的格局,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提出加强协调,实际是要求更多地用经济手段来领导经济。这样,就更能够实现国家、地方、企业、个人四者利益的一致,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
河北省代表白润璋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协调的本领,体现着我们领导经济工作的水平。我们现在工作千头万绪,但重要的是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
一些代表对此也深有同感,他们指出,我们工作的核心问题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其实质也是协调三者的关系。我们要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其实质也是要协调生产和消费、积累和分配,以及各个产业、各个行业以至各类企业之间的关系。
“声律相协而八音生。”代表们相信,加强协调,上下一心,团结奋进,一定会奏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更美妙的乐章。
    十六个字的作风是扎实工作
代表们认为,所谓“扎实工作”,就是要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
讲实话,就要反对虚报浮夸。办实事,就要反对形式主义,少应酬,多深入。求实效,就要总揽全局,抓大事;就要在工作中的难点问题上,在群众关心的问题上多下功夫,真正抓出成效。三者递进,一贯到底,才可谓“扎实”。
在这方面,代表们既有批评,又有表扬;既有苦恼,又有建议。
许多来自基层的代表反映,一个时期以来,一些地方和单位弄虚作假和浮夸作风严重,危害很大,必须坚决刹住。代表们希望属于上级不切实际过高要求引起的,上级要主动承担责任;属于下级的问题,上级要坚决纠正。
一些代表建议,要鼓励务实的干部,就要建立能由群众参与的监督、评议、考核干部的制度。如沈阳市为此专门制定一个《18条》,效果不错,今年他们要继续完善。
对政府工作报告的审议还在继续。代表们相信,按照“十六字”指导思想办,报告中的“实在”,一定会顺利地变成生活中的“实在”。这也是全国人民的愿望。


第1版(要闻)
专栏:

  把为农服务放在首位
——认真搞好供销合作社的改革
  本报评论员
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的决定》(见3月5日本报第三版),对于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密切党和政府与农民群众的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供销合作社坚持为农服务的宗旨,为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搞活城乡商品流通做出了重要贡献,其自身也发展成为一个拥有580万干部职工,近100万个经营网点,网络遍及全国,年经营额达9000亿元,具有相当实力的经营服务体系。但是,也应该承认,前一个时期,由于种种原因,供销合作社体制不顺,缺乏经营活力,为农服务工作削弱,没有很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这种状况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与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群众的要求很不适应,迫切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加以改变。
农村经济的发展与繁荣,是供销合作社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随着农村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农村面临着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艰巨任务。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农民生产主体的基础上,亿万分散生产、经营的农户迫切需要把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起来,以减少他们进行商品生产和经营所面临的市场风险。这就要求供销合作社作为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为农民提供各种经济、技术、信息服务,成为广大农民进入市场的依托力量。另一方面,国家需要有供销合作社这样一个经济组织,在接受国家委托,承担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农产品收购、储备和供销任务的同时,将国家的各项政策和调控措施比较顺畅地传递到农民中间,带领和组织农民按国家和社会的需要发展农业生产,这对于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引导农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无疑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因此,应该从农业、农村、农民这一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的高度来认识和看待供销合作社的改革和发展问题。
党中央和国务院对供销合作社改革非常重视。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各级供销社要继续深化改革,真正办成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积极探索向综合性服务组织发展的新路子。”明确了供销合作社的性质,指明了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的方向。这次,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供销合作社在农村经济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和应起的作用,并制订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有效地指导供销合作社深化改革。同时,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成立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这无疑有利加强对全国供销合作社工作和改革的协调和指导,促进供销合作事业的发展。
供销合作社的改革不是单纯的流通领域改革,也不单是供销合作社自身的机构改革,而是整个经济体制特别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城市与乡村、工业与农业、生产与流通各方面的关系,影响面广,政策性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按照决定的要求,加强对供销合作社改革的领导,加强对供销合作社的保护和扶持。各级供销合作社要坚决、切实地贯彻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决定,努力搞好供销合作社改革,把供销合作社真正办成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坚持为农业、农村、农民提供综合服务的宗旨,更好地满足农民在生产生活中多方面的需要。


第1版(要闻)
专栏:两会漫议

  坦诚出理解
  卫晋
3月5日,李鹏总理作完政府工作报告后,接受中央电视台记者的采访,进行了这样一段交谈:
记者:李总理,在您刚才的报告中,我注意到一点:对去年的工作谈到问题时,您讲得非常多,而且分析得很透彻。您是出于什么考虑?
总理:在去年一年的工作中,由于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确实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在工作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人民群众对这些问题是非常关心的。我想我作为政府的领导人,有责任向人民把这些问题讲清楚,以表示对人民负责,并且要努力克服这些缺点,来改进我们的工作。
这段一分来钟的对话在当晚《新闻联播》中播出后,打动了许多观众的心。我也是其中之一。由于当时来不及记录,只好托一位同事在晚间重播这条新闻时替我录了音。
中央电视台记者提的问题,是有代表性的。在那天下午,“两会”代表、委员审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不少人提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有两大特点:一是简短,只有34页,仅及往常报告的2/3;二是坦诚,对去年工作中的缺点问题毫不回避,而且作了实事求是的自我批评,这部分足足用了将近900字,在过去是很少见的。有的同志说:原来对物价、农业、国有企业、社会治安等问题憋了一肚子意见,想到会上“放”一“放”。现在看到政府如此正视工作中的缺点问题,并且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就觉得当务之急应该是积极帮助政府出主意、想办法,共渡难关了。
为什么坦诚地讲了缺点和问题反而产生这样积极的效果?我想无非是人民群众从中看到了这样几点:
——看到了人民政府确实是对人民负责的。它不仅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也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
——看到了人民政府确实是相信人民群众的。只有相信人民群众,和人民群众同命运,共呼吸,才会有勇气坦言缺点;
——看到了人民政府确实是认真听取意见的。据了解,这个政府工作报告在起草过程中,征求了各方面的意见,把大家的意见尽可能吸收了,估计也包括怎样正确看待成绩和不足;
——看到了人民政府确实是有信心有能力解决困难的,因为人只有在缺乏自信的时候才文过饰非。
总之,坦诚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以坦诚对待人民群众,得到的回报必然是:更多的理解、谅解和信赖。


第1版(要闻)
专栏:

3月6日,八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召开第二次大会。图为代表们在听取关于199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今年计划草案的报告等。 本报记者 李舸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