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3月4日人民日报 第9版

第9版(各地传真)
专栏:专题报道

  徽派建筑兴有时
本报记者刘杰
一座典雅的徽州古园林——春华园,在歌德故乡法兰克福市落成。徽派建筑正以其鲜明的个性,在地球的许多地方扎根。
即将召开的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特意选定安徽歙县棠樾牌坊群(见题图)为参观点。越来越多的人正在透过粉墙、黛瓦、马头墙这些外在的符号,审视和欣赏底蕴深厚的古代徽州文化。
   山水、文化和徽商
古徽州居“大山之所落,深谷之所穷”。封闭,使这儿成了世外桃源,只有流水玉成了明清时期称雄四方的徽商。正是这些辛苦一生、腰缠万贯的“徽骆驼”,汲取了南北文化营养,回归故里后,在青山秀水间营造宅院,光宗耀祖。
“商而兼士,贾而好儒”。在程朱理学流衍的徽州,宅第构筑淋漓尽致地反映出商人的文化心态。室内木质干栏式结构,砖雕、石雕、木雕极尽其妙,树、石盆景巧夺天工,字画条幅直抒胸臆。一方天井通风透光,四檐滴水聚于堂前,又喻意为“肥水不外流”。
村落大多依山傍水,借景抒情。每村都有风格不同的水口园林,亭台阁楼、小桥流水,配以牌坊、祠堂等聚集场所和公共绿地。
徽商也把经营之风带回桑梓,街市遍及各方,所开街道,石板拼接,纹理讲究;所造店铺,青瓦粉墙,挑檐挑坊;经营项目,多与宣纸、歙砚、徽墨有关。去过黄山的人,只知有条老街,其实,多跑些地方,还会看到一条又一条同样风格的商业古街。
徽州文化的血脉,使徽派建筑成为盛开在中国建筑园林中的“兰花”。
   商贾不振文化焉兴
遗憾的是,绵延数百年的徽派建筑,在10年浩劫中却难逃厄运。黟县西递村80多岁的胡星明老人告诉记者,解放初,村里有古民居1000多处,现仅存120多处,也多是千疮百孔了。
记者在市有关部门了解到,黄山市现有民国以前的古建筑4679处,市辖3区4县中,国家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歙县、黟县目前发现的明代建筑尚有200多处。去年在歙县召开的中国第七届传统建筑园林建筑学术研讨会上,单士元等建筑专家呼吁: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建筑文化,为了让传统建筑更好地得到保护和科学地利用,也为了促进黄山旅游业的发展,热切希望各级政府关心重视,以切实措施保护这些国之瑰宝!
然而,县、区级财力毕竟不足,眼看着大批珍贵的明清建筑倾圮在即,市文化局文物办的同志忧心忡忡地说,1987年成立的黄山市,至今尚无市级文物保护机构,尽管每年市人代会上都有提案;省建委规划处的同志也透露,去年省里拟将建立的徽州古建筑基金也不见着落;有幸栖于古居的村民,要么急于拆大房盖小房,要么无钱修缮;就连徽商的后代也底气不足:“前人造得起房,后人倒修不起了!”
   资源开发带动文物保护
1986年,西递村农民听从专家的忠告,开发古民居这一旅游资源。他们选出12座相对完好的明清建筑,定下18个参观点,由村里统一安排导游,每到一家,丢下一张参观券,年终由村里按比例分配。村里人借旅游做生意,在家门口摆摊开店,卖古董,办餐饮。当年第一个在村里作导游的胡星明老人,创作出“导游小姐之歌”。村支书、旅游服务公司总经理唐茂林说:“利用旅游赚来的钱,大部分又用于古民居保护,每年投入有10多万元呢。”
以旅游带开发,以开发促保护,已在黄山市形成共识。徽州区将散落在各处、不易保护的10多座明代建筑,整体搬迁到黄山紫霞山麓,形成潜口民宅山庄,每年接待大批境内外客人。徽州区宣传委员会主任程学东对记者说,他们下一步打算开发西溪元代古民居点、呈坎明代古村落和唐模村水口园林,筹办清代民居博物馆,使之与黄山风光形成黄金旅游圈。
记者无法看到法兰克福的春华园,但却有幸跟着它的设计者——歙县建委副主任税极悦跑了一个个古村落。走在那些残破不全的水口园林废墟上,思维倒神奇地活跃起来。许村清凉溪上的元代古桥,清代桥廊和桥头明代的大观亭,唐模村头蜿蜒的石板路,罕见的八角亭和骑路而建的同胞翰林牌坊,以及几株难得的古樟树,那宏村环环相通的“牛胃”、“牛肚”、“牛肠子”水系……这一切尽管只是碎片,却让人不由不张开想象的翅膀,去揣度古文明,并勾画新图景。
记者忽然明白了文物专家为什么那么急切地呼唤保护徽派建筑。保护历史文物是为了历史的延续,只有不割断历史,才能创造出更辉煌的历史。
正是怀着这样的心情,记者采访了获得建设金牌的合肥琥珀山庄住宅区。这是建于废岗烂沟上的现代徽派建筑,但改青瓦为红瓦,形成明快活泼的大格调。山庄水口园林巧借环城公园,中心绿地建有湖泊、曲桥、亭阁、小径,整个山庄宛若自然天成的徽州古村落。徽派建筑给设计者创造的灵感,今天成了开采不尽的金矿。山庄一落成就被抢购一空,不但收回了2亿多元的投资,还盈利1200多万元。
爱美之心,古今皆然。但美必须要以浓厚的文化去滋养。徽派建筑动人之处在文脉,求形似又求神似,是今日新徽派建筑成功的根本原因。(附图片)


第9版(各地传真)
专栏:公仆谈心录

  广开言路
——河北蠡县县委书记任牧辛的心里话
本报记者陈国琦
河北蠡县县委书记任牧辛,与共和国同龄,大学毕业,曾任新城、容城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保定地区行署副秘书长、研究室主任等职。
当公仆,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善于听取群众的呼声,并把它当成自己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一次,我收到一封群众来信,反映我县潴龙河以南5个乡经济基础薄弱,影响了全县经济发展速度,请求县委予以关注。联想到县党代会上代表们也有类似的呼声,便引起我的重视。我一边责成县委研究室搞专题调查,一边抽出时间先后十几次到5个乡串穷村,访农户,求富策。在对这些乡村穷困的原因和脱贫的优势有了基本了解之后,县委几次召开会议,明确了“南北双开,分类指导”的发展战略,即潴龙河北大开放,潴龙河南大开发,南北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同上新台阶。在潴龙河南5乡,建设经济作物种植及畜牧养殖经济区,县里从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支持和扶持,很快见效,对加速全县小康建设的进程起了重要作用。
这件事使我进一步认识到,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听取群众意见以形成正确的决策,是坚持唯物论的一个重要内容。为广开言路,我们定了几条:一是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同志摆脱“文山会海”,抽出更多的时间跑基层,到田间地头体察百姓的冷暖,了解他们在想什么,干什么,有什么困难需要解决,有什么话想对领导讲。二是成立咨政委员会,聘请离退休干部、优秀农民企业家及老百姓代表参加,听取他们对县委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促进县委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三是发挥研究室、信访等部门在调查研究和联系群众方面的重要作用,及时将调查的情况及群众的反映上报县委。四是经常召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基层干部、普通百姓参加的座谈会,就一些重大决策征求他们的意见,以减少不必要的失误。(附图片)


第9版(各地传真)
专栏:新风物志

  春到大坞
本报记者郭伟成
二月里的风,悄悄吹绿了大坞平原。淅淅沥沥,下过了第一场雨。春姑娘,就这么迈着湿漉漉的步子,来到了微山湖畔,来到了大坞。
大坞镇里的那个水塘,叫做姬家坑。几度春风吹又绿,塘里还留着残冬的痕迹。塘边的柳树却已爆出了鹅黄的、绿绿的嫩芽,令人想起“二月春风似剪刀”的诗句。我在塘边留连,沿着大坞的小路、大道,走着,徘徊着,追寻故乡那魂牵梦萦的根。在路边一栋青砖瓦房前,我推开了虚掩的门,找到了年已七旬有九的姬老汉。他放下手中的碗筷,拉着我的手,走到那已经洋溢着春意的姬家坑,指点着淹没在高大树木与房屋中的那座矮房说:“你瞧,40多年前,那是俺凫山县委。当年,政委(县委书记)领着俺们搞土改,干社会主义。俺带着4户人家办起了第一个互助组,又领着7户人家办起了第一个合作社。这凫山县的社会主义门槛,是俺跟着老政委踩出来的。”老人眼里闪动着激动的泪花,我握着他那长满老茧,坚硬得铁铸一般的手,心头涌动着一股热流。老人告诉我,改革开放以来,农家的日子改善了,集体经济壮大了。现在,村里办起了小工业,用集体的拖拉机耕地不要钱,孩子上学不要钱,买了课本就中。村里还办了卫生室,小毛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乡,那不,老县委的院子如今是滕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了。
循着老人的指点,我走进医院,过了内科儿科病区,妇产科病区。在后院,有一座灰色的骑尖瓦房。这就是当年的老县委所在地。如今,在那旁边盖起了新的门诊部和病房,各科齐全,拥有100多张病床,不但可以治疗常见病,还可以治疗许多疑难病症。乡政府的同志说:大坞全乡都实现了合作医疗,每个村都建起了医务室。全乡28个村,有22个村办起了小工厂,有纸箱厂、水泥厂、砖窑厂。乡里的建筑队南下徐州,北上济南,承包建筑工程。如今,大多数村都有了拖拉机、播种机。有7个村置上了75马力的链轨式拖拉机,耕地、播种、收割都实现了机械化,农民耕地不花钱。大坞自然条件好,一年两季庄稼,秋种小麦,夏种玉米,两季收成亩产750公斤粮食,农民人均年收入1300元。过去,农民住草房,80年代农民盖的是骑尖房,现在盖起了平顶的预制件房;房顶上晒粮食。大坞已经没有贫困户。农家的适龄儿童都上了学,全乡办起了17所小学,3所中学。在校中学生就有3000多。去年,全乡集资120万元,教育投资占去70多万元。老乡长说:“办了教育,俺大坞才有前途。”
走出大坞镇,满目新绿。整齐的塑料棚里,培育着菜秧苗,涌动着的生机,似乎要破门而出。春风也吹皱了微山湖水。陪我参观的丰安说:“等到秋天,微山湖的万亩荷花盛开了,驾一叶小舟,到湖里采莲藕,尝尝渔民做的莲籽炖鲜鱼,那才叫美呢。”
临别,我记下了农家门上的春联,带走了农家的心愿:
“野冻随风解,
春田带雨耕。”
“金鸡一唱千门晓,
绿柳千条四海春。”


第9版(各地传真)
专栏:人生舞台

  治痔专家马寿仁的追求
本报记者赵兴林
新春伊始,河南省偃师市治痔专家马寿仁双喜临门:一是与洛阳秦岭制药厂合作生产的新药批量投产,二是诊所迁入新建成的二层楼房。
年届花甲的马寿仁大夫,出生在一个中医世家,他的祖父是河南偃师县一位颇有名气的郎中。还在孩童时代的马寿仁即耳濡目染,与中医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到20岁时,开始掌管自家药店,为乡邻服务。
俗话说:十人九痔。正当风茂年华的马寿仁,也患上了肛瘘加混合痔,便血、肿痛、坐卧不宁。起初,他也曾到洛阳市痔瘘医院求治,医生劝他早日动手术治疗。医生割痔疮,虽说只是一种小手术,病人却很痛苦。有些患者宁愿染病在身,也不愿做手术。
医治好痔疮,能否不开刀呢?马寿仁在病痛中,开始萌发用中草药治疗痔瘘的想法。
马寿仁一面继续攻读《外科集成》、《医宗金鉴》等中医典籍,一面选用对肠风、痔瘘有效的几十味中草药,煎汤自己试服。其间几经挫折,但始终未能动摇他的决心。
有志者事竟成。又经过多次反复试验,他的痔疮消失了。消息不胫而走,上门求医者接踵而来。马寿仁的一位老同学从省城郑州找上门来。原来这位同窗的爱人患痔疮多年,虽然动过三次手术,可仍未治愈。这位老同学抱着试试看的心理从这儿带回30克“化痔瘘散”。
“老哥,你那药面是啥东西配制成的?真管用。”几天之后,这位老同学再次登门取药时讲了这番话。他再次取走两个疗程药物,时隔一个月,传来病人康复的佳音。
马寿仁研究配制“化痔瘘散”获国家专利,并一举成名。他曾多次参加国际性的医学学术会议,先后受聘南阳张仲景国医大学名誉教授、胜利油田肛肠病院名誉院长,他的名字业已入编《中国名医名药大观》、《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来自海内外的一封封感谢信,充满着对马寿仁大夫的感激之情。香港、美国、日本、新加坡等洽谈购买药品的客商纷至沓来。有的愿出巨资买走他的配方生产技术,可金钱未能打动他的心。
他说:“我只希望患者从这个药物中受惠,我多年花费的心血也算获得了回报。”他们与北京、天津、广州、成都等地的医院合作,建起40多家合作医疗点,以方便患者就近取药。马寿仁大夫还对边、海防官兵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患者、军烈属、人民教师等实行优惠;对一些孤寡老人常常免费送药。
毕业于洛阳卫生学校的儿子、毕业于张仲景国医大学的女儿都在马寿仁开设的诊所里工作。医德本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个组成部分,马寿仁所遵循的医德和家风是:“医术仁爱,成就于人,拯救病人。”


第9版(各地传真)
专栏:记者见闻录

  小企业,大作为
本报记者梁兆明
一部中英文、数字、符号手写识别/声控电子笔记本在中山市沙朗镇的一家企业诞生,这新一代电子笔记本,以直接的手写输入法突破了常规的按键输入方式,只要会写字就可以运用自如。
日前,记者来到镇办的中山“名人”电脑开发有限公司,看到已经批量生产并源源推向国内外市场的这个高科技产品,外观似薄薄的黑色名片簿,体积则小到可以放在衣袋里。
记者随手捡起一部,打开仔细端详,上部的左边是显示荧屏,右边是小如火柴盒的手写板;下部有八十三个不同功能的按键。轻轻按一下手写键,用火柴杆在手写板上轻轻书写“人民日报”,左边荧屏立即显示出这四个字。再连接电脑,输入的文字和资料就能打印在普通稿纸上。
有了它,写稿不用纸笔,也可免除既要牢记代码又要思考写作内容的麻烦了。公司总经理佘德发乐呵呵地说:别看它的体积小,重量只有二百二十克,功能可多了,操作也比较简单,只要看清按键的功能就行。
电子笔记本既能直接在手写板上书写中英文、数字符号,可识别繁简体汉字一点三万个,准确率达百分之九十九以上,也可以选用五笔字形、仓吉简易、总笔划、汉语拼音、注音等输入法。它还有声控功能,可用任何语言在一秒钟内查到所需电话号码、名片等资料,准确率也在百分之九十九以上。辞典内置英文词组七万个,中文词组六千个,还包括秘书、万用会计、心理测验、工程管理、工程计算和十九种货币汇率显示、换算、社交档案、文字编辑等功能。
一家乡镇企业向电脑科技高峰的成功攀登,使电脑产品在这里升级换代,记者不由从心底里叹服。


第9版(各地传真)
专栏:

  高科技落户西三庄
陈根才许春溪
石家庄市郊有个西三庄,名不见经传。修了一辈子地球的村民们,做梦也没有想到,他们能同赫赫有名的高等学府——清华大学攀上“亲家”。
满腹学问的清华大学教授,同样没有想到,他们的高科技科研成果会“嫁”到这个普普通通的村庄。
然而,这一切都是现实。矗立的石家庄清华液晶材料厂,便是两家“联姻”的见证。
时过7载,这个厂固定资产增加10倍多,液晶产品由几种发展到40余种,生产能力由200公斤增加到5000公斤。这一高新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70%以上。如今,联姻的两家都说:“这个对象找对了。”
相见恨晚一见钟情
7年前,西三庄的土地被扩展的城区征用,成为“都市里的村庄”。随之而来的,是土地征用费派什么用场,成了全村4000多口人的议论中心。见仁见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打算,当时任村开发公司经理的傅虎林,却把眼光投向了高科技。
恰巧,清华大学研制成功的液晶材料正“待字闺中”。液晶是一种特别的有机化合物。电子表、计算器、BP机等显示器中跳跃的各种数据,大屏幕、超薄型、高清晰度的液晶电视显示图像的变化等,均为神秘的“液晶”所左右。
当时,国内液晶显示器生产厂家所用的材料,全部依赖进口。清华大学用了近20年的时间,攻克这一难题。但从实验室的课题研究到形成工业化生产,也是一个高难度的过程。在一些生产厂家举棋不定时,傅虎林却一见钟情,干脆利索地拍了板:“我们干!”
项目虽好,但近百万元的投入,不是个小数目。消息在村里一传开,就像炸了锅似的。反对声、怀疑声、劝阻声不绝于耳:“咱这双泥手能玩高科技?”但傅虎林认准的事,是谁也扭不过的。在议论声中,石家庄清华液晶材料厂上马了。
头一年的成果是70公斤液晶材料。当这些产品成为全国独一份的“抢手货”时,很多人惊愕了:“乖乖,这玩意儿真厉害!”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西三庄农民和清华大学教授们的合作,使我国液晶材料生产在一个普通村庄实现了“零的突破”。
在液晶材料厂成品库里,我们看到,准备外运的液晶材料,一排排整齐地摆放在货架上,均为半公斤瓶装。傅虎林拿起一瓶介绍,这是单体液晶,还要根据用户需要进一步配制,现在每公斤售价2000美元,可以装配70万块电子手表数字显示器。
谈起项目的低投入、高产出,傅虎林的话题自然转向清华大学师生们的辛劳。他说,自开工之日起,清华大学陆续派出以姚乃燕为首的几位教授、硕士研究生常驻西三庄村,从加药、回流、分液、重结晶、减压、蒸馏等,一道道工序、流程,进行加量配比实验。没有他们,就没有企业的今天。
液晶材料走出实验室,形成了批量和规模生产。但傅虎林和清华大学的学者们并不满足,他们着手在质量上下功夫,在降低成本上做文章,使液晶材料质量达到了80年代末国际水平,价格以低于进口产品20%进行销售,启动牵引了国内市场。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高科技带来高效益。去年全厂工业产值达到3200多万元,实现利税1100万元,投入产出比为1∶10,人均年创利税10万元。
然而,最令傅虎林自豪的是,液晶材料厂已成为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实习基地。他乐呵呵地说:“没想到清华的研究生能来咱一个小村实习。”  “土脑瓜”装进“洋码子”
西三庄与清华大学的合作,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更带动了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
我们走进液晶材料厂实验室,见两个20多岁的年轻人拿着试管、烧杯在做实验,一个耐心讲,一个认真听,还一口一个师傅地叫着。厂长傅虎林告诉我们,被称做“师傅”的年轻人叫张建兵,本村人。他经过清华大学的培训和几年的实践,岁数不大,却是厂里的“老师傅”了。与他交谈,什么苯呀、酸呀,还有化学反应、方程式,偶尔来几句英语。真看不出,他就是西三庄土生土长的高中毕业生。
“高精尖的产品,需要高精尖的知识和技术,要在咱这‘土脑瓜’里装上‘洋码子’,这是逼出来的!”傅虎林感慨地说。他们从招收第一批工人开始,就着手培养训练高素质的职工队伍,规定:进厂者必须有高中以上学历,由清华的老师择优录取,到清华大学培训半年后方可上岗。
今年30岁的女工崔秀雪,已是孩子妈妈了,她说:“液晶材料生产,这里学问大着哩,有学不完的知识。”在清华学习半年后,她一直坚持业余时间看书。她已熟练掌握了液晶提纯岗位的所有技术,使产品纯度由最初的85%提高到现在的99.5%。
憨厚的傅虎林也是高中毕业生,自打当了厂长,他每天忙完工作后,晚上总要抽出一点时间,与同在厂工作的爱人一起学习探讨。他说:“当厂长的,要比工人懂得多一点才行!”
采访结束时,我们深深感到,不可小看今日的农民。正是这些用高科技武装起来的新农民,与教授专家密切合作,把我国的液晶材料生产推向了一个新境界。(附图片)


第9版(各地传真)
专栏:

美院学生在歙县老街写生。张振国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