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3月4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文摘)
专栏:报海撷英

  劳动者:举起你的“尚方宝剑”
《劳动法》已于今年1月1日正式实施了。2月3日《中国妇女报》报道一项调查,在公众对特定法律的认知度的调查中,《劳动法》首屈一指,近七成公众知道《劳动法》的诞生。
2月18日《新民晚报》在《劳动者,举起你的“尚方宝剑”》一文中,分析了我国实施《劳动法》的必要性。文章说:人们一定记忆犹新,在计划经济的模式下,我们依据严密的户籍制度和粮油关系确定劳动性质和劳动权利,这就造成了“铁饭碗”、“大锅饭”等弊端。在劳动纠纷和择业上,基本排斥了法律调节作用,严重地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中国劳动报》一篇文章中也提出:我国劳动者就业早已跨过由国家统包分配的传统阶段而走向多元化。这种多元化的发展使劳动权需要保护,劳动关系需要调整,适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需要建立和维护,于是,《劳动法》应运而生。
在新年伊始的第一个工作日,上海《劳动报》投诉热线开通。开通当天,就接到投诉电话100个。投诉者既有国有企业中的职工、“三资”企业中的从业人员,也有私营企业中的打工者。他们投诉的问题有报酬不公、超时工作、无理辞退等方面。2月22日《北京青年报》报道,山东泰安来京打工的高伟刚工余时间自发组织工人学习《劳动法》,十天后被他的老板除名。最后高伟刚等八人就被开除和工资等事向北京崇文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诉。这两件事可以说劳动者已开始从学法到用法,懂得用法律的“尚方宝剑”保护自己,有关专家认为,这表明企业经营者和职工开始用“法律语言”来对话,而法律也将在企业管理中占据一个重要的位置。
那么劳动者学会了“法律语言”,他们的权益是否就不会受到侵害了呢?《工人日报》评论员文章《齐心协力推进劳动法制建设》指出:劳动法的立法宗旨首先是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这个宗旨能否实现,广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能否真正得到保护,仅靠劳动法是不够的,它还需要有一系列更具有可操作性的、配套的办法、细则、条例、规定等做保证。据《中国妇女报》报道:为保证《劳动法》1995年1月1日顺利实施,劳动部陆续制定了23个与《劳动法》配套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其中上报国务院审议的法律、法规(草案)共6个,部颁规定17个。一个部委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制定颁布如此多的法律法规,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已颁布实施的17个部颁规定,从劳动就业、劳动关系与监察、企业工资、职业技能开发、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等方面,对《劳动法》的具体执行方式和方法作了详细的规定和解释。
1—2月份,《中国劳动报》的“《劳动法》释义专栏”、《法声专刊》的“以案说法”;《工人日报》的“《劳动法》在实施中”专栏、“读者来信”、“今日工会”专刊;《新民晚报》的“焦点新闻透视”专刊;《中国妇女报》的“五彩经济圈”专栏等,对各地实施劳动法作了集中报道。其中,“《劳动法》在实施中”专栏报道了《112家特困企业职工春节前拿到了工资》、《西南航空公司不再以钱补假把公休假还给职工》等文,这些无疑为推动《劳动法》的顺利实施起到推动作用。劳动者可以知道,按法律规定节、假日加班应获得的合理报酬;可以知道月薪的最低标准;可以知道被解除劳动合同后所得的合理补偿等等。
当然,贯彻实施劳动法是一个艰巨而长期的过程。2月14日《中国劳动报》报道:中国劳动法学研究会举行研讨会,专家们认为《劳动法》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劳动法》在破产企业的实施,劳动合同制度的完善;劳动行政机关的职能转变,企业贯彻《劳动法》的难点;《劳动法》实施过程中其它配套法规制度;《破产法》实施以后社会保障问题等,这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完善。《中国妇女报》在“五彩经济圈”专栏中介绍说:1995年仍将是劳动部立法工作紧锣密鼓的一年,预计有十几个法规制定、颁布。


第11版(文摘)
专栏:

  京城“读书工程”
北京市广大市民对“康居工程”已经耳熟,而对“读书工程”恐怕还觉陌生。事实上,它们是北京市为提前3年奔小康而提出的两大并列工程,前者是物质工程,后者是精神工程。
读书工程每年侧重一个方面的内容,向全市青少年重点推荐30余部书,引导阅读,并举办一系列活动加以配合。如读书工程评先进活动、读书知识竞赛、藏书状元评比等。
发行金钥匙卡,便是该项活动的一项内容。此卡为北京市第一家图书购物优惠卡,价值25元,持卡人可在联网店(包括260多家书店)享受5%的购书优惠。从有关部门获悉,目前北京已有2000多人手中拥有此卡。它将给囊中羞涩的爱书人提供优惠购书的机会,也成为追求文化消费的高雅标志。
有关人士估算,中国大概只有1%的人是经常性读书的。也就是说,泱泱大国,只有1200万左右的人有读书习惯。
一个民族的文化素质的高下,对本民族的生存发展有重大意义。在中国经济转型期,北京市发起此次“读书工程”,表明政府在大力抓物质建设的同时,对文化建设也是重视的。
但是,读书工程从去年6月推出,已逾半年,虽在社会上产生一定反响,但也存在一定困难。原因何在?其中除了资金上的困难,活动本身也有不少有待改进的地方。比如推荐书目选题过于狭窄,太偏重政治,如能再增加一些经典文学著作和优秀的童话、科幻作品,当更能引起青少年的兴趣,也更有助于青少年开启智慧、启迪性灵。知识竞赛等活动,也可以搞得更活泼一些。作为一项精神活动,只有真正调动起青少年的兴趣,读书工程才能深入人心,取得预期的社会效果。
(2月20日《国际商报》)


第11版(文摘)
专栏:

  “四德”讨论成为人们关注热点
“四德”是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
目前,我们的社会正处于转轨变型时期。随着改革开放而出现的道德上的变化,正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有人惊呼:“现在是道德大滑坡。”更有人断言:“这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但也有人认为:“目前道德的变化是双重的,多面的,也有不少积极的因素,用不着在所谓‘滑坡’面前惊慌失措。”意见虽然不一,有一点却是共同的:即都主张首先在职业道德、社会公德方面进行规范化的工作,逐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大厦,把广大职工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实现精神文明建设这个根本的目标。为此,从1994年3月21日起,工人日报《理想与道德》副刊开辟了“热切的呼唤——关于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讨论”专栏。
讨论一出,很快在社会上引起较强反响。到目前为止,讨论共出35期。目前,收到来稿近8000件,对这次讨论表示欢迎并反映情况的来信有一二百件。江苏省总工会的负责同志说,这次讨论对他们正在全省开展的教育活动“帮了大忙”,该省还专门召开了“四德教育”现场经验交流会。
连云港市总工会反映:四德讨论,尤其是关于职业道德的讨论在企业引起强烈反响,希望工人日报能开辟一个固定的专栏,以指导和推动企业职业道德建设。
天津市机械局下属十几个单位根据讨论中刊登的北京内燃机集团公司等单位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经验文章,联系向北内集团公司等单位取经。
实践说明,根据社会热点问题,发动职工群众参加讨论是职工群众自己教育自己的好形式,比起过去的灌输式来,有无法比拟的好处。
目前,工人日报《理想与道德》副刊关于“四德”的讨论还在深入进行中。
(《工人日报》供稿)


第11版(文摘)
专栏:

  上海农村青年渴望新知识
上海市郊农村青年的业余学习,已经开始跳出单纯学习农业科技知识的圈子,一股国际财会、国际金融、对外贸易、经济管理以及外语、电脑等知识的学习热,在上海市郊的青年农民中正方兴未艾。一些专家认为,这是上海市郊农村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过程中,农村青年自我调整知识结构以适应农村发展需要而出现的新景象。
上海市郊农村发展的日益市场化、国际化,迫切需要大量的人才,尤其是能按国际惯例进行经济活动的复合型人才来给予支撑。目前,上海市郊农村对既懂外贸外语,又懂经营技巧,既懂国际金融,又懂涉外法律,既具战略头脑,又懂谈判艺术的复合型青年管理人才的需求,已经超过对经营管理型人才和专业人才的需求而位列第一。据上海市人力资源研究所预测,上海市郊的国民生产总值若要保持年均10%的高速增长态势,其专业技术人才的拥有量必须在未来5年以年增10%的速度增长,到2000年达到36万人,尤其需要一大批外语、贸易、法律、金融、电脑、乃至信息、房地产等新型跨世纪紧缺人才。可是,目前上海市郊农村所拥有的各种专业技术人才一共才21万,其中青年只占34%,且84%仅具初级技术职称。而从目前已有的30多种技术职称的系列来说,其绝大多数集中于最早的10多种系列中,目前紧缺的却寥寥无几。正是这种需求与现实的巨大差距,使上海市郊农村青年的学习热点出现了新的转移。
据了解,上海市郊农村人才需求与现实的矛盾,以及农村青年学习新热点,已经引起共青团上海市委和上海市农口党委的重视和关注。在调研、论证和规划的基础上,于去年年初制订了一个“五三二一一”上海市农口青年人才3年培养推进计划。即:在3年内培养5000名各行业的岗位能手,3000名实用紧缺人才,2000名党政发展对象,1000名生产、科技、经营管理人才,1000名复合型青年干部,并在郊区建立了10个青年育才基地。团上海市委还在农村青年中开展了以电脑、现代科技、经营管理等为主要内容的“五项技能”大赛,以及外语等20多项技术比武活动,并且组织2745人参加了县级的青年实用紧缺人才的培训活动,有325人参加了市级的培训。
(2月21日《中国青年报》于培明文)


第11版(文摘)
专栏:

  中国女市长已逾三百
据1994年统计,女市长及女副市长人数已增至300多人。
统计结果表明:中国女市长50岁以下者占83%,其中40岁以下的占21%。她们文化程度较高,大专以上的占95%。
三门峡市长王如珍(现为书记)认为:女性领导的优势一是有敏锐的直觉和观察力,能细心体察群众的情绪,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同时女性情感细腻,富有同情心,因而有较强的号召力;二是富有牺牲精神,最可贵的是,母性的天性使她们对所有担负的社会公职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三是性情温和,办事耐心,平易近人,能给下属造成良好的心理影响。
目前,在中国的300多位女市长中,9成以上是副职。
(摘自《华商时报》陶斯亮文迪康摘)


第11版(文摘)
专栏:

  讲名牌莫忘名牌服务
名牌包括名牌企业、名牌商品、名牌服务。
当今世界,服务业得到迅猛发展,与此相适应的服务贸易大幅度增长。西方发达国家,服务业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60%以上。就国际贸易来看,服务贸易蓬勃发展,出口占世界贸易出口总额的近40%。
美国《幸福》杂志1994年8月22日评出世界500家最大的服务公司。这张名单的编制,是将世界上主要服务公司按其经营范围分成八类,然后再根据其收入和资产排定名次。八大类是:多种服务公司、商业银行公司、多种经营公司、储蓄机构、生命保险公司、零售商、运输公司、公用事业公司。这八类世界最大的公司中,日本占5个席位,美国2位,英国1位。中国的化工进出口总公司,虽榜上有名,但在世界30家最大的多种服务公司中列第26位。
1994年7月1日,中国首次公布了国务院发展中心等10家部委评出的1994年我国500家最大服务企业,分为金融保险业、对外经济贸易业、流通业、交通邮电业和旅游业五大类别。评价采用的是“国际惯例”,选取反映企业当年实绩的价值指标作为主要评价标准。在人们对名牌意识及名牌效应日益加深的今天,我们对名牌的范畴认识,视野应该广阔一些,创名牌,不仅仅是开拓某某商品,只看到市场上琳琅满目“有形”的商品,还要看到在“有形”商品之外,还有更广阔的天地。就拿发展旅游业来说吧,近几年,世界旅游业的发展速度始终超过世界经济发展速度,旅游创汇为3400亿美元。预测到2000年,世界旅游业创汇将达7600亿美元,下个世纪初旅游业将成为全球最大的产业。旅游业作为服务业的支柱产业,其前景十分辉煌。
有鉴于世界服务贸易正呈不断增长之势,此处“无形”胜“有形”,我们思索、探讨创名牌的思路应该拓宽一些。创名牌,不仅仅指产品名牌,还应包括服务名牌。对那些以提供服务和劳务的非产品性企业,包括商业、餐饮、酒店、娱乐、咨询、建筑、地产、金融、保险、邮电、广告、运输、旅游等行业的企业,注册服务商标,创名牌服务,势在必行,这是世界经济大市场的需要。
(2月15日《市场报》刘宏昌文)


第11版(文摘)
专栏:

  咨询信息业需要什么?
我国咨询信息服务业的迅速发展是大势所趋。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目前咨询信息服务业只能算是迈出了稚嫩的一步。那么,要发展我国的咨询信息业最需要什么?
第一,我们需要一大批受过专门训练、有经验的专门人才入主咨询信息服务业。
目前,从业人员多来自学者、教师、工程师、记者等知识分子行列,但由于受到各自专业局限,没有机会接受专门的培训,故不能产生集合效益。从业人员的素质直接决定着我国咨询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培训大批专门人才,已成为当务之急。
第二,咨询信息服务业必须形成产业规模。我国的一些咨询公司无论从企业规模、服务广度、深度上都无法与国外咨询信息公司相比拟。无疑,我国咨询信息业已遇到市场挑战。若不能尽快形成产业规模,服务上档次,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将会处于不利地位。
第三,咨询信息业呼唤立法。
如何取得信息、如何传递信息等等都需要法律规范。
有专家指出,制定法规重要的是让人们知道,哪些信息可以公开,哪些不应该公开,哪些信息应该是政府部门义务向社会提供的,哪些信息是需要有偿提供的以及收费标准。此外,有关数据和软件的保护、信息交流和发布的规定、对信息出版物的限制等等,都亟待国家有关部门作出规定。
(2月13日《工人日报》丁军杰文)


第11版(文摘)
专栏:

  国外兴起“动像博物馆”
读光盘可以代替去博物馆吗?
一个人想要欣赏一下全世界的优秀艺术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你必须兴师动众地到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去。如果想要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进行这种欣赏活动,那将是件不可想象的事。更何况有些人不习惯艺术博物馆那高不可攀、犹如奉艺术为贵族专享的心态。那么,考虑拥有一盘达·芬奇或毕加索或马蒂斯的只读光盘,安坐家中静心欣赏又如何?
美国38岁的微软创始人盖茨前不久在西雅图附近的湖边兴建了新公司,准备展示提香、伦勃朗、部分后印象派画家闻名于世的绘画作品,以及20世纪重要的历史图片。不过,这些作品都是经电脑数码化,并在高解像屏幕上显现出来的影像。
目前,盖茨已从许多举世知名的艺术馆、包括伦敦国家画廊、美国巴恩斯珍藏艺术馆和俄罗斯国家博物馆等,购入成千上万幅作品的影像版权。将来,只要出版了这些只读光盘,不管是学校、报社、杂志或个人,都可接收这些令人惊奇的逼真绘画影像。
通过电脑收藏艺术珍品的这座“动像博物馆”,不只是传送影像,还附加盖茨同样取得版权的其他背景资料。
(2月22日《光明日报》仲弢文)


第11版(文摘)
专栏:

  新世纪饮料:茶的世界
由于茶有健身价值,所以最近许多世界饮料专家断言:21世纪将是茶的世界。
目前,茶文化在世界一些国家已发生了“革命”,冰茶(即冷茶)正在兴起。美国现在80%以上的茶叶消费是冰茶,近80%的美国家庭饮用冰茶,冰茶正成为新一代美国人一种特选的饮料。美国的“冰茶热”正在向其它国家和地区辐射,冷茶走俏日本、印尼、韩国市场。日本从80年代起,成功开发了茶叶液体饮料,1993年销出1.56亿罐,相当于80年代的10倍多,升幅之大,超过其它饮料。我国的台湾,80年代中期开发了各种冷饮茶、即饮茶,特别是泡沫茶系列冷茶。1993年台湾茶饮料销售额达5亿美元,是各类饮料中增幅最快的产品。
广东近些年来已开发了减肥茶、菊普茶、矿泉水乌龙茶、苦丁茶等茶饮料。一些大学的科技人员正研制开发具国际品味的茶饼干系列产品,还有用茶掺食做成茶菜肴,茶食品的茶叶烹调技术研究也取得进展。
(2月7日《羊城晚报》丁俊之文)


第11版(文摘)
专栏:

  电视收视率是怎样调查出来的
收视率调查不可能对全国所有电视家庭跟踪调查,只能对极少数家庭跟踪调查。这一部分数量极少的家庭是如何被选中的呢?国际国内各调查机构通常都是用一种科学选取的方法——概率随机抽样方法。
以少数电视家庭的收看行为,判断全体电视家庭的收看行为,这就是收视率调查的基本方法和原则。
收视率调查与其他调查不同,需要投入较大的资金和调查人员,动态地、连续不断地监测被调查家庭的收视情况,一旦被抽中成为调查户,即需要在一段时间内配合做收看记录。目前国际国内的采样方式分为两大类:一是由调查户记录自己家庭中每个成员一天中的所有收看行为(用一种特制的表格完成此项工作)。二是用仪器记录调查户家庭的收看情况(该仪器被安装到每一个调查户家中)。
收视率的统计分析,绝非像我们想象的,只是一个单纯的、对原始数据简单处理的过程。要最后得出与事实更为接近的统计分析结果,需要采用一系列复杂的科学的算法加以保证。中电公司信息调查中心为此设计的数学模型,保证了收视率调查统计分析工作的客观、真实、科学和严谨。
不少人对收视率调查持怀疑态度,其中最大的疑虑就是“调查户能不能真实地记录”。这个问题也是国际国内所有从事收视率调查的机构所面临的最大管理难点。
如何在不干扰和不影响被调查家庭正常收看行为的情况下,督促他们真实、客观地记录下每个人的收看时间和频道?需要一支庞大的调查员队伍和一套严格的工作规范。
中电信息调查中心聘用上千名调查员进行长期、大量的样本维护工作。他们经过专业训练,按照工作规范入户访问,督促指导,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用各种检查措施来保证得到样本调查户的支持,保证原始记录的真实可靠。此外,各级调查站制定了一系列的检查考核制度,以保证调查员的工作质量。
从我国8年收视调查工作的实践结果来看,采用大致相同的方法组织的调查,其结果数据相同部分要大大高于不同部分。尤其是由中央电视台花费8年时间,投入巨额资金建成的收视率调查系统,凭借其积累的各方面经验,在有效地克服抽样误差和采样误差方面,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经验。
(2月20日《中国电视报》陈若愚文)


第11版(文摘)
专栏:

  农技推广人员缘何跳“农门”
记者从农业部门获得的一组数字表明,建国45年来,我国共培养了150多万名农技推广人员,可现在,有一半左右的人跳出“农门”,另谋职业。
农技推广人员的这种流失现象,究竟是缘于何故?据调查,国家给农业第一线的农技推广人员制定了很多优惠政策,但许多地方在执行中却走了样。有的大中专毕业生工作了一年后还拿不到工资;有的农技推广人员看病的医疗费长期不能报销……尽管农业生产年年增产,可农技推广人员的待遇改善缓慢,致使在基层工作的农技推广骨干大量流失,一大批多年从事农技推广工作的老同志提前退休,一些中青年骨干弃农经商,一些刚毕业的农技人员千方百计跳出“农门”。
究其原因,一是认识问题,误认为把农技推广体系推向市场就能解决多年没有解决的问题;二是经费问题。农业部有关人士也认为,解决经费问题现已成为解决农技推广体系问题的关键所在。
农业部有关部门算了一笔经济帐,在全国2200多个县级农技推广机构中,目前“断奶”或部分“断奶”的有960个县,占全国县数的44%,这些县的农技推广系统每年所需经费统统加起来也只不过几千万元。可由于这支队伍不稳定,这两年来直接或间接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却高达几百亿元。在这芝麻与西瓜得失之间,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从长远的利益来考虑、来衡量。
      (2月17日《经济参考报》范平文于一章摘)


第11版(文摘)
专栏:

  百分点不同于百分率
在读报或看电视时,常看到“百分点”与“百分率”,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百分率也叫百分数(或百分比),它“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这说明百分率也是数,只是它通常不写成分数的形式,而采用百分号“%”来表示。如百分之九十就写作90%。
百分点是不同于百分率的另一概念。它作为显示经济指标时常用的术语,专门用来表示不同时期相关的同类量之间百分率的增加或减少情况,使用起来十分方便。求百分点在计算上只要把相关的两个百分率相减,所得到的“差”就是相应的百分点。
(一月二十八日《少年百科知识报》张?觉文蔡梗民摘)


第11版(文摘)
专栏:

四面楚歌(2月21日《新民晚报》蔡一鸣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