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3月30日人民日报 第10版

第10版(美术专页)
专栏:画坛风景线

  画坛风景线
“第四届世界和平文化大奖”颁奖仪式于3月16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隆重举行。王学仲教授和书画家丁玉来先生获奖。
王学仲现任天津大学教授、书画家。他的画灵奇脱俗,具有简淡的风神和高远的气韵。
丁玉来现任天津市炎黄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他长期钻研中国山水画和花鸟画,情趣天然。


第10版(美术专页)
专栏:画坛人物

  卢沉的水墨画
郎绍君
卢沉是中国著名的水墨画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他年轻时从师于中国画大师叶浅予、李可染和蒋兆和,大学毕业后因成绩优异而留校任教,如今已有30多年教龄。在中国国画界,他以学养与笔墨功底深厚、教学革新意识强烈、待人诚挚热情被同行称道。
他的水墨画作品,先是承继徐悲鸿、蒋兆和一系的写实路子,从现实生活中取材,注重刻画人物的身份和情态,造形真而似,风格质朴沉厚,代表作品是《机车大夫》。大约从70年代后期开始,卢沉感到写实水墨的局限性,认为模拟自然是一种新的桎梏,于是提倡向现代艺术借鉴,提倡水墨发展的多元化,重视画家的个性和自由创造;他自己的作品,也进行了多方面的实验和探索。作于1990年的《清明》,用拓印等方法塑造人物和场面,达到了十分感人的效果,可作为他的探索成果的代表。
卢沉近两年的作品,更近于传统,画得更自如,也更能表现出他的水平和艺术气质。它们多取材于古、今人的普通生活,如出行、醉酒、休闲、对话、逗鸟、练气功;也有些取材于民间传说或文人趣事如“饮中八仙”、“米元章拜石”等,轻松有趣,洋溢着诙谐情调。
幽默是智慧和乐观精神的表现,具有幽默感的人是自信的、热爱生活的,有时还是思想犀利、目光敏锐的智者。卢沉喜欢画醉酒的人,有时是醉酒的文人,有时是醉酒的农夫;刻画他们酒后的蹒跚步履,异于常态的面容,认真而可笑的对话姿情。人们为什么觉得醉酒的人有趣?我想,大概因为醉后的人更多本真,天真。人的本真面貌能给人更多的亲近感。艺术家是以真诚面对世界的,他的艺术必须真,他只有在作品中表达真情真意,才会引起广泛的共鸣。醉态之可爱及其背后的意义,正在这里。
这批作品都以线造形,以线刻画人物形貌、表情、衣服以及相应的环境。线描是中国绘画最主要的传统之一,写意画尤强调用笔:力透纸背、一波三折、生熟感觉、节律变化和力的表现等。以书法的方法和根底作画,才能把笔线和用笔的这些特性充分传达出来。卢沉擅书,行草功夫最好,肌清神秀,朴茂遒媚,跟他淳厚、豁达、外朴内秀的个性气质颇为一致。他画人物的笔线,与这种书法风格相仿佛,浑厚、秀劲、和谐,不刻露外张,力是内敛的,适与人物的平朴善良特质契合。
卢沉描写古人诗意的作品,都把古诗写在画面上,诗意、书意、画意相得益彰。诗、书、画、印综合在一个画面上,是中国文人绘画的一大特点。近些年来,人们对这一传统多有责难,说“绘画就是绘画”,说“绘画性才是唯一重要的因素”,并认为应当排除“文学性”、“叙述性”等等。这固然可以作为一家言或一种宗旨,但不能因此而否定“不纯粹”的绘画。不论东方、西方,向来就有各种综合性的艺术和综合性的绘画;西方现代艺术甚至已经完全打破门类的界限,实行材料综合、方法综合、功能综合。诗书画印综合的水墨画,有它不够纯粹的一面,但也有它合理、有力、不可替代的一面,保留和发展这种方式,是必要和有益的。卢沉作品中的诗与画,在意义上相互释读,书与画则在视觉形式上相互补充;如果将它们拆开来,各自也可以作为独立的艺术品欣赏。(附图片)
花下独酌(中国画)卢沉


第10版(美术专页)
专栏:艺坛纵横

  主动造型意识的培养
吴纯玉
我们知道,把自然母题改变成艺术的主题,并不是依据简单地模拟自然为能事。现代造型能力的培养,不光要学会依样造型,更主要的还体现在“创造”造型,艺术家创造能力和创造性的高低,主要体现在这一方面。我们以往的基础训练,往往只停留在客观摹仿这一步,而对于怎样训练学生先概括、简化对象,再组合创造对象方面,既缺乏实际的研究,也缺少理论上的探讨。
塞尚指出:艺术作品不是“直接的”,它是“我心灵的作品”,必须具有一种持久的特色和内容,这点只有在表现的问题上作长时间的沉默观察才能达到。实际上,我国古代的绘画大师早就有了这方面的感受,为了取得造型的主动性,他们不直接面对自然写生,而是体悟自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摆脱了自然对人的束缚。他们按照画面的需要,改变和概括了自然形态,使得画面的形式感更加强烈,尤其是线条的使用所取得的成就,更加令人惊叹,他们不仅把线条当作表现对象的媒介,而且赋予线条本身以独特的审美价值。我认为,以线为主的艺术表现形式,是引导学生由摹仿再现到艺术表现的最好途径。在我们的先辈们创造的以线建造结构的艺术形式里,虽然直观的明暗梯度不如光影素描多,但由于线条所表现的强烈的视觉力量,肯定而明确的黑白梯度所引起的视觉刺激却比光影素描更强烈而又有深度。线条这一表现形式,应该是我们中国精神的象征。线条的使用,需要画家从客观母题上根据自己对结构的理解而概括出来,这也是一个由被动造型而转变为主动造型的过程。它的表现形式,虽有一定的规范性,但线的使用却有很大的伸缩性和随意性,每一类线条的组合构成,除了长短、粗细、轻重、疏密等矛盾外,由于具体人的性格、感受不同和手法的运用习惯,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同一物体的结构转折,可以用多种形式的线条去表现,常常会使初学者不知所措。进行这样的训练,必须使学生想到整体画面的构成效果,不动脑子的机械摹仿是达不到目的的。通过对体积结构的认识,整体形的概括,对形式美感的研究,从而进入到较高层次的绘画创作中去。也只有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才能进行记忆画和想象画的练习,才能由被动造型阶段而进入到主动造型阶段。
从被动摹仿到主动的训练,画者的感受如果只停留在观察的第一印象,而不能把最初的感受向认识的深层领域深入研究,那就既不能引起感情的冲动,也就谈不上主动造型。要把学生培养成艺术家,还必须使学生学会运用艺术的手段去表现对象。要发掘对象的内在美,这种发掘是沿着形式和内在精神两个方面进行的。在形式上,通过对其内在结构的理性分析和判断,打破物象的表面自然形态,使我们最初的感受得到充实。在进行形式分析的同时,更重要的还是进行精神方面的深入分析,对内在精神的理解而产生的强烈的表现意识,是艺术创作的基本动力。敏锐的审美知觉又是艺术家发现美的直接能力,这种审美知觉决不是一般人所能感知的,它既不属于知识的判断,也不是科学的归类,而是透过事物的形式,达到对感觉情感表现性的把握。人的知识、情感、想象力越丰富,对景物意会理解就愈深刻,审美知觉就愈敏锐,表达欲望和主动造型的观念也就愈强。


第10版(美术专页)
专栏:

深圳画家画深圳
“我国画家能不能开创一种以中国社会主义城市建筑为题材的‘城市山水’画?艺术家的‘城市山水’也能促进现代中国的‘山水城市’建设?美术家和绘画家不该讴歌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吗?”一位老画家对深圳同仁提出这个问题,深圳画院的画家作出了回答。
春天(油画)陈宏新
(上)辉煌(中国画)董小明
(右下)“初升的太阳”(中国画)郭西元
(左下)深圳美——石岩湖情人岛(中国画)郭炳安
深圳(中国画)宋玉明


第10版(美术专页)
专栏:

作者广东高州市人。自学成材。现在广州师范学院工作,致力于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卓有成就。
(选自“陈放书画新作选”)
苍涯霞光(中国画)陈放


第10版(美术专页)
专栏:

书法曾印泉
(选自“曾印泉书法展”)
作者为江西南丰县人,小说家兼书法家。书法直追魏碑、黄庭坚,糅合明人狂草中某些恣纵的成分,注入现代意识,因此运动节奏和笔法,都复活了传统中重要的形式美感。


第10版(美术专页)
专栏:

冬日永定河(油画)鲁若曾
(选自“鲁若曾油画展”)
作者1960年毕业于北京艺术师范学院,现在北京市教育局工作。他的作品纯朴,清新、充满浓重的生活气息。


第10版(美术专页)
专栏:

作者为新疆乌鲁木齐人,著名的澳籍华人画家。曾作巨幅画作《二百袋鼠图》,在世界各地展出四十余次。擅长画马,神采飞扬,立而生风,代表作有《百马图》等。现为澳华土著艺术研究会主席,国际华人艺术家协会终身顾问。
土著采蜜舞(素描)姚迪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