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3月24日人民日报 第10版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经济观察

  滁州:充实完善“大包干”
陈兆钧
17年前,安徽滁州市凤阳农民冒险实行“大包干”,迈出了中国农村改革的第一步。此后,农民兄弟并没有止步,为充实和完善这项改革而苦苦探索。近两年,又把土地流转机制引入“大包干”,把土地使用权引入市场,较好地解决了承包地在新形势下遇到的矛盾和问题。
    承包地的缺憾
“大包干”最显著的特点是把土地和农民捆在一起。但缺憾也在这里:土地承包到每家每户,流动不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机制遇到了一些令人棘手的问题,而且越来越突出。
农户人口不断变动,而承包地却不能随之流动,出现了一些人有地种不完,一些人想种没地的现象。
区域化种植,机械化耕作,集约化经营,需要土地在一定范围内相对集中。而“大包干”却是“家家包地、户户种田”,一户数块,零零碎碎。
乡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二三产业的发展,一大批农民转移到非农产业,承包地却像影子一样甩不脱……
   给土地贴上“价格标签”
针对这些问题,农民们采取的办法是,在土地集体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把土地(使用权)贴上“价格标签”有序交易。主要做法有以下5种:
明码标价,公开发包。在进行第二轮承包时,各地都给土地明码标价,公开发包,实行竞争。做法是把土地分成“口粮田”和“租赁田”两种。口粮田仍按人分配,租赁田则划定等级,明码标价,按照市场经济平等、竞争的原则,公开发包,实行租赁。租赁合同详细规定了土地的租金、承租对象、租金兑现的时间和方式等内容。租金收入主要用于国家税赋、提留统筹、村级公益事业开支等。先由本村本队人员投标,无人揭标的土地向社会招标。
连片租赁,集中经营。来安县相官、水口等4个乡镇的农民有种植大蒜的习惯。近年来,县里有关部门出面协调,将这些乡镇集中连片的8万亩农田统一安排为区域性大蒜生产基地,分别交由各乡镇蒜业公司经营。蒜业公司以每亩每年150—300元的不等价格,向农田承包者租赁经营权,全部种植大蒜。
有偿转让,有序流动。滁州交通便利,离南京、合肥等大城市较近,农民务工经商历史已久。早在80年代末,许多农民就悄悄地有偿出让土地使用权,自己进城进镇务工、经商。党的十四大召开后,市里作出决定,把农民这一做法合法化,允许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有序流动。此后,每年约有60万富余劳力,部分或全部地对承包土地进行有偿转让,自己则无牵无挂地远走高飞。
折股投入,按股分红。滁州市有易涝易渍土地50多万亩。近几年来,这些地方的农民引入股份制,掘地为池,发展水产养殖。做法是先对项目进行资金测算,再对土地使用权及其它现有的生产资料进行资产评估,连同筹集的资金,累计划股,折股投入,按股分红。
拍卖“四荒”,50年不变。滁州有尚未达到很好开发的“四荒”(荒山、荒岗、荒坡、荒滩)地70多万亩,为了让“四荒”地变成“四宝”地,市委、市政府几年前制定了“拍卖‘四荒’使用权50年不变”政策,鼓励农民开发“四荒”。谁开发,谁受益,可以继承,50年不作变动。政策出台不到两年,近50万亩“四荒”地即得到初步开发。
   价格牵着土地走
流转机制确立后,先前土地承包中的有关问题迎刃而解。农民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调整土地使用权,有地种不完和想种地没地种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土地使用权通过市场流向种田能手、务农大户。弃农经商、务工和经营百亩以上土地的农户,在滁州大地上成为寻常。
土地资源在裂变中重新组合,实现了最佳配置。80多个高经济作物生产基地相继建立起来,吸纳土地30多万亩。基地高投入,高产出,亩均收入均在千元以上。土地集中连片,使用权高度统一,解决了承包地支离破碎的问题,为集中管理、技术指导、机械化耕作提供了条件。
价格牵着土地走,土地载着价格流,驱使农民精心经营土地。来安县水口、相官等乡镇的蒜业公司均有经理、会计、技术员、供销员组成的“一条龙”服务组织,对大蒜生产精心安排,周密核算,降低成本,实行企业化管理,并设立了大蒜研究机构和运销、技术服务组织。他们与东北、华北、上海、广州等地商业组织签订了长期供货合同,去年销售蒜苗、蒜头3500万公斤,亩均增收180多元。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改革发展动态

  干部服务好不好记事本上见分晓
临沭县大兴镇农民考核干部
本报讯“1994年5月20日,袁镇长送来黄烟专用肥3袋……”“6月2日,烟站小马帮助建烟楼。”这是时宅子村农民时尚志对镇村干部服务情况的记录。
去年以来,山东临沭县大兴镇,农民跟干部签订合同要求干部提供服务,共同闯市场,奔小康。镇政府根据合同完成情况和农民的记帐本考核选拔干部。
大兴镇的领导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农民盲目经商办厂种“自由田”,结果赔了钱;镇政府“大呼隆”的行政手段致使有些干部和业务部门指导服务不深入,应付差事,群众很有意见。针对这一情况,1994年初,该镇经过研究,提出了“市场导向、服务保驾、合同约束、共奔小康”的工作思路,号召农民和干部签合同。共有8000户农民签了约,约占全镇总户数的80%。合同中标明干部的服务范围和措施、增收项目和目标、镇村提留统筹限额等。每户都建立了一个记帐本,详细记录干部的服务情况。考核奖惩选拔任用干部时,要看一下合同完成情况和农民的记帐本,征求农民的意见。农民根据合同向干部要求服务,对不能履行合同的干部,记入小帐本,并向镇政府亮“黄牌”。
合同签订后,干部们都有了压力和责任感,扑在农民的“市场责任田”里,直接服务到农户,参与农民生产加工的全过程。
去年,全镇人均纯收入1250元,比1993年增加144元。与干部签合同的农民95%完成了增收计划。今年年初开展的全镇基层组织民主评议整顿活动中,农民对大部分镇村干部投了满意票,有一个部门和个别镇村干部被群众和人大代表亮了黄牌。
(胡华文)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杂谈

  农民参与考核,好
王慧敏
编这篇稿子时,触发了我对一段往事的回忆。
80年代末,在江苏工作时,我曾挂职当过半年副乡长,对乡镇干部的苦辣酸甜,可以说是有所体验。
我所在的那个乡,论干部力量,可谓雄厚,仅副乡长就有5名。但大家从早到晚仍忙得不亦乐乎:首先是应酬接待忙。上级调查研究的、巡视检查的、布置工作的……谁来了都得陪着。东瞧瞧,西转转,就该吃午饭了。“酒不喝长不够气氛,人不喝醉不够感情。”一顿宴席下来,半个下午又没了。其次是繁杂琐事忙。“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一年中诸如春耕夏耘、秋收冬藏、计划生育、植树造林、环境保护、防病治虫、治安税收等数十项“中心工作”样样都得操心。干部像走马灯似的转来转去,常常忙了这头顾不上那头。正如有的干部所说,“忙忙碌碌无头绪,兢兢业业无业绩。”
后来,反思这段工作时,我认为这种工作方法的最大弊端是:职责不明。“眉毛胡子一把抓”,表面看似乎什么都干了,实际上许多事没干好。
大兴镇农民考核干部的做法,我以为很值得提倡。好就好在它明确了干部的职责:让干部和群众签订合同,标明干部的服务范围、所要达到的目标等。这样,干部便从繁琐的事务中挣脱出来,可以集中精力一心一意奔自己的目标。职责一明确,等于量化了干部的工作,使干部的工作看得见、摸得着,干部也就有了压力,当“太平官”、混日子不行了——记事本在农民手里,“服务好不好,记事本上见分晓”,逼着你去谋事业,求发展。
市场经济为农民致富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是瞬息万变的市场也令初涉市场的农民眼花缭乱步履蹒跚,这就需要我们的干部去服务保驾。干部的服务保驾体现在哪里?不是无休无止的应酬接待,也不是绵绵无穷期的会议,它应体现在与农民生产经营休戚相关、为农民解决困难的具体实在的事务中。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地方经济

  嵊县:领带之乡
李香富
朋友,你也许不知道,全国每生产的10条领带中,有8条便出自浙江省嵊县。目前,嵊县已有500多家服装领带企业,1994年,生产领带8000万条,占全国领带总产量的近80%。
今年49岁的高金成,可谓嵊县领带业的带头人。1984年12月他率先创办浙江佳友领带有限公司,如今,佳友公司生产的“俊仕”牌领带已名扬大江南北。1992年6月,他又创办了浙江梦天娇服装有限公司;1994年,公司每月生产领带8万条,其中80%出口到美国、法国、意大利、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嵊县人看到领带业效益颇佳,纷纷仿效。胡士良原是一家领带厂工人。1988年底,他借来15万元钱,办起龙腾服装厂生产领带,次年即收回投资。后来他又投资90万元,同港商合资办起了好运来服装领带有限公司,公司一直产销两旺。
80年代,嵊县人闯入深圳“取经”学艺。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和技术后,不少人回到嵊县,创办起一批高水平的领带服装企业。今年47岁的张林羽,1988年3月去深圳,担任港商童贞茂创办的两家合资领带厂厂长。1993年初,她应县领导邀请回嵊县办厂,童贞茂出资350万港元,与嵊县粮食局合资创办威特领呔服装公司,总投资1000万港元。产品很快打出国门。
嵊县的领带企业,不论何种体制,都采用了灵活的销售包干政策。厂方把领带以出厂价承包给销售人员,工资费用实行包干;每家企业都面向全国建立销售点;同一个企业的销售员划地域包干;不同企业的销售员,则在同一个城市,甚至同一个商厦里,凭借公关本领以及产品的质量、款式互比高低。
1992年,为了进一步繁荣领带市场,吸引更多的客商前来投资经营,嵊县确立了“引”和“放”的策略,“引”就是引进人才,“放”就是放宽限制,简化手续,鼓励有领带经营才能的人兴办领带企业。目前,全县205家中外合资企业中,领带服装企业占60%。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民与市场

  鹧鸪声声
吴江宗
鹧鸪声声,孔雀开屏,七彩山鸡欢鸣……这是笔者3月2日在湖北省襄阳县张湾镇金发珍禽养殖有限公司的珍禽养殖场所见的热闹场景。
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张辉介绍说,公司去年3月筹建,安装了4台电脑控制的自动调温孵化器,引进美国七彩山鸡3500套,孔雀16只,鹧鸪520只,今年销售额可达3300万元。据北京有关专家提供的信息,这个养殖场目前是国内最大的珍禽生产基地之一。
谈起为什么选中张湾办珍禽养殖场,张辉说,一是条件好。公司养殖场同襄阳县肉鸡加工冷藏公司相邻,该公司拥有目前国内先进的屠宰、冷藏生产线,加工贮藏十分方便。二是环境好。张湾离襄樊市区9公里,交通方便;又是产粮大县,饲料供应不成问题。三是政策好。采取公司与农技人员联营形式,投资分担,利润分成。这样,因为利益共享,双方都有积极性。
张湾镇委副书记陈德谦说,该镇养珍禽主要是看到国内外市场需要。如山鸡,香港卖到150港元一只,国内大宾馆卖到50元一对,孔雀卖到2000多元一只,而且供不应求。据了解,去年5月公司引进第一批山鸡苗,今年已出售1000多只,今年可销售20万只,主要出口香港。鹧鸪引进400只,繁殖了100多只,已出售150多对。买回两只孔雀,繁殖到16只,今年可产蛋360枚,一只种蛋卖800元,发展前景的确可观。
谈到今后的打算,张辉说,主要发展方向是公司加农户。公司实行饲料、孵化、育种、大棚一条龙生产,对专业户实行包供种、包饲料、包技术、包防疫,协助销售、协助供应养禽大棚设备,使所有农户走上集约化饲养珍禽的高效之路,同时还可利用同样的设备,发展肉鸡生产。
目前,该公司已从北京引进3500套(3只母鸡一只公鸡为一套)“爱雏因”父母代种鸡,可提供100万只鸡苗,已在南漳、宜城、襄阳等地联合农户100多家饲养“爱雏因”肉鸡。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来信

  盼为农民打假
胡贤爱胡献廷
编辑同志:
在安徽省当涂县大公圩,经常听到农民反映,农村市场假化肥、假农药、假种子太多,难辨真假,很多人因为买了假货,农田减产,投诉无门,希望有关部门下大力气管一管,为农民排忧解难。
塘南乡金家涵村一位农民去年夏季种了3.6亩单季晚稻,秋天发生虫害,到镇上买来“杀虫双”连喷三次无效,结果3亩多田只收250多公斤稻谷,损失2000多元。去年全乡6000多亩单季晚稻80%减产,去找卖农药的商店,有的概不认帐,有的则一推了事。农民们只好找乡村干部讨公道,干部们则回答说,他们也无权要经营者赔偿。唯一的办法是,去找工商所,或到法院告状。但找工商、法院,既花工夫又费钱,弄得不好,损失更大。他们思来想去,只好自认倒霉。农民们十分焦虑地说,春耕已经开始了,真害怕今年又买了假货,迫切希望有关部门,组织专门班子下乡,清查农资假货。
马鞍山日报社汪贤爱胡献廷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20项农业重点推广技术①

  玉米综合增产技术
本世纪末我国粮食需增产500亿公斤,其中玉米增产任务为165亿公斤,总产将达到1192亿公斤,为了完成这一战略任务,重点推广玉米综合增产技术如下:
1.推广掖单2、4号、丹玉13、中单2号、掖单13、12号及沈单7号等高产抗病新品种(组合)杂交种,到2000年杂交种种植面积达到2.8亿亩;推广紧凑型玉米,到2000年达到2亿亩。
2.推广玉米地膜覆盖(育苗移栽)、秸秆覆盖、机耕、精(少)量播种技术以及不同地区、不同栽培水平,包括品种、农膜、播期、密度、肥水管理等配套模式化栽培技术。
3.增加玉米种植密度。紧凑型玉米每亩增加500—800株密度,平展型玉米每亩增加300—500株密度。
4.推广种子药肥包衣、氮磷钾等优化配方施肥技术;推广秸秆过腹还田、间套增种绿肥,积土杂肥,增加有机肥使用量。
5.积极开展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特别是推广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等生物防治措施。
6.在南方12个省特别是东南8省,推广旱地玉米间套种、水田改制和冬玉米开发技术,增加玉米种植面积2000万亩左右。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20项农业重点推广技术①

  国家六部委联袂推出
20项农业重点推广技术
本报讯记者潘承凡报道:最近,由农业部、科委、水利部、林业部、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和人事部联袂推出20项农业重点推广技术,旨在普遍提高科技在农业中的含量,为全面完成本世纪末的农业生产任务提供科技“保险”。
这20项技术是从大量的、成熟的农业科学技术中,针对本世纪末的农业生产目标优选出来的,涉及农业生产各个领域:如玉米综合增产技术、水稻综合增产技术、南北方多熟制及间套作技术、棉花综合增产技术、小麦综合增产技术、经济作物增产技术、推广新型农膜生物农药及生物肥料、畜禽肉综合增产配套技术推广、水产增产增效技术、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工程技术、灌溉节水技术、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开发技术、以排水措施为主的治理洼涝渍害盐碱耕地技术、排灌泵站和农用机井节能测试改造技术、灌溉工程施工及建筑物改造技术、杉木优良地理种源、竹林丰产定向培育竹林胶合板生产技术、核桃良种及增产技术、油茶优良家系及优良无性系、氢化松香酯类系列品生产技术。这20项技术的全面推广,必将大大推动我国本世纪末“500亿公斤粮食、1000亿担棉花、1000万吨肉产品、1000万吨水产品”和其它农业生产指标的完成。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

  《山乡巨变》新篇
湖南益阳市资阳区金银山村,是已故著名作家周立波深深眷恋着的一方热土。60年代初,周立波在此深入生活,写出了风靡全国的农村题材小说《山乡巨变》。
30年过去了,金银山人没有沉湎于昔日的声名,而是用他们自己的辛勤劳动为《山乡巨变》再谱新篇。该村近10年利用近郊优势“兴工促农”,发展集体经济,先后创办村办企业32家,目前全村每年工农业总产值超亿元,人均纯收入在1800元以上,成为全省有名的“亿元村”。90%的村民住进了自己建的小洋楼,汽车、电话在这里不再是新鲜事。
蔡国胜摄影并撰文(附图片)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监利:大力发展饲料工业
本报讯湖北省监利县通过抓粮食的加工转化,开发优质饲料,大力发展生猪。1994年饲养量达140万头,出栏80万头,分别比上年增长23.2%和29.9%。
这个县每年可供转化加工的粮食1.5亿公斤。两年来,先后引进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专利技术8项和先进饲料生产设备15台(套),兴建了以“科利氨”、“天神”、“神龙”、“富康”、“新兴”等饲料厂为龙头的骨干企业,猪饲料年生产能力10万吨。
这个县在开发新型猪饲料的同时,注重推广和普及科学饲养技术。科利氨饲料厂去年共建立生猪喂养点52个,联系农村饲养户770个,实行跟踪指导和服务。
(袁呈彦)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东关:农民自办购销公司
本报讯山西省阳高县城关镇东关村15户农民联合办起“云东农副产品购销有限公司”,去年为村民推销蔬菜和其它农副产品500万公斤,产品销往国内10多个省市,并出口韩国、香港等地。
东关村地处城郊,蔬菜生产是支柱产业。去年,村民任志刚联合村里14户菜农,每户出资5000元,组建了一个以推销蔬菜为主的农副产品购销公司。他们直接同大中城市的蔬菜市场挂钩,及时为菜农推销自产蔬菜和其它农副产品,每推销一公斤蔬菜,只收2分钱。菜收季节,每天来自北京、天津、山东等地的客商达100多人,各种车辆100多台。去年,该公司共实现销售收入300多万元,获利4万多元。
(刘富)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衡南:信息成为一大产业
本报讯在湖南省衡南县,目前已有5000农民从事经贸、科技、劳务等各方面的信息买卖。三年来,共为全县12万农户、800多家乡镇企业提供各类信息20余万条,促成贸易成交额10亿多元。
改革开放后,许多农民一方面迫切需要外界的经贸和科技信息;另一方面,又想推销自己的农产品和转让种养实用技术。一些精明的农民,看到了信息的“含金量”,便当起了从事搜集信息、传播信息和买卖信息的信息专业户,这些人不仅为农民架起进入市场的桥梁,自己也因此发家致富,每人每年靠买卖信息收入在1至5万元之间。
摒弃散兵游勇式的跑单干,组建规范化、组织化和程序化的信息“大本营”,又是该县信息形成一大产业的新特点。目前,全县已登记发证的农民信息公司有23家。据统计,全县5000名信息员网络的商业成交额3亿元。
(张文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