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3月21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

  欧盟外长非正式会议结束
一致同意恢复与俄对话争取俄同意北约东扩
新华社巴黎3月19日电(记者徐振强)欧盟15国外长18和19日在法国南部的卡尔卡松市举行非正式会议,讨论北约和俄国的关系、欧盟与地中海国家的关系、美国减少对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的财政支持及美元贬值等问题。
法国外长朱佩在19日会议结束时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宣布,15国外长一致主张恢复同俄国的对话,以谋求北约与俄国签署一项安全条约,换取俄国同意北约向东欧国家扩大。
这项安全条约的内容将主要包括建立北约和俄国间的互相磋商机制、双方承诺互不侵犯、发表一项联合声明强调北约的防御性质。15国外长就条约的签署提出了一系列条件,要点是双方签署一个保证定期进行有透明度的磋商的文件和一个确立和平伙伴关系的军事合作计划。
与会部长一致同意在15年内建立“欧洲—地中海自由贸易区”,并决定于今年11月在西班牙的巴塞罗那举行部长会议,邀请地中海沿岸的12国参加会议,讨论有关自由贸易区的政治、安全、经济、金融和社会等问题,以便欧盟各国和地中海沿岸各国建立互相信任和互相尊重的关系。
会议认为美国众议院提出的削减美国对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的财政支持的法案“不能接受”。朱佩说,目前欧盟各国提供维和行动经费的36%,美国只承担31.7%的费用。
欧盟外长还对波斯尼亚冲突迟迟得不到和平解决表示不安。
另外,15国外长在向非洲、加勒比地区和太平洋地区国家提供援助的问题上未能达成协议。由于德、英等国的反对,法国提出的在今后5年内在洛美协定的范围内欧盟各国向上述地区70个国家提供864.5亿法郎财政援助的妥协方案未获通过。德国表示不愿增加援助,英国要求减少其援助金额30%。
会议还讨论了制止美元汇率继续下跌的问题。欧盟委员会主席桑特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7国集团可以采取类似80年代的办法,协调行动,制止美元汇率进一步下跌。


第6版(国际)
专栏:

  芬社民党在大选中获胜
新华社赫尔辛基3月19日电(记者赵长春)四年一度的芬兰大选19日晚在这里揭晓。在野的社会民主党在大选中获胜,主要执政党中间党和联合党受挫。
这次共有18个政党参加竞选,争夺芬兰议会的200个席位,选举结果表明,芬兰最大的在野党社会民主党得票率最高,获得28.3%的选票,获63个议席,得票率比上次大选增加6.1%,议席增加15个。执政的中间党和联合党分别获得19.9%和17.9%的选票,得票率比上次大选分别减少5%和1.4%。中间党获得44个议席,比上次大选减少11个议席,联合党的议席也从40个减少到39个。
在小的政党中,左翼联盟获得11.2%的选票,获22个议席。瑞典人民党获得5.1%的选票,获得11个议席。在大选前新成立的青年芬兰人党获得2.8%的选票,赢得两个议席。
由于社民党在大选中获胜,成为芬兰议会中第一大党,大选后芬兰政府的结构将发生变化。社民党主席帕沃·利波宁在选举结果揭晓后立即表示,社民党将进入政府,并准备以社民党为主进行组阁谈判。


第6版(国际)
专栏:

  欧洲稳定最后会议在巴黎开幕
本报巴黎3月20日电记者杨汝生报道:为期两天的欧洲稳定最后会议今天上午在这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召开,来自50个欧洲国家和美国、加拿大政府代表团以及联合国、欧盟、北约、欧安会等一些国际组织的代表参加了会议。法国总理巴拉迪尔主持会议,他呼吁欧洲各国为解决本地区的民族冲突和边界纠纷、维护整个欧洲的和平与稳定继续作出努力。
巴拉迪尔说,1994年5月在巴黎召开的欧洲稳定会议对欧洲和平与稳定已经产生“积极的政治影响”。
召开欧洲稳定会议是巴拉迪尔1993年4月倡议提出的,旨在东中欧国家间建立睦邻友好关系。同年6月,欧盟哥本哈根首脑会议接受其提议,去年5月在巴黎召开了首次欧洲稳定会议。本次会议将要通过《欧洲稳定公约》以及上百个有关民族、边界等问题的双边或多边协定,欧盟将为这些协定的具体实施提供大约4亿法郎的资助。


第6版(国际)
专栏:

  乌克兰解除克总统卫队武装
本报讯18日凌晨,乌克兰安全机关解除了克里米亚总统卫队的武装,并把总统办公室的电话切断,办公室附近已由乌安全机关设岗监护,总统的一切交通工具已被封存。
当天,乌克兰驻俄大使费奥多罗夫在莫斯科会见了俄国家杜马第一副议长米秋科夫,向他通报了乌议会的决定。费奥多罗夫说,乌议会关于废止克宪法和总统制的决定是乌内部事务,他希望俄尊重乌现有边界内的领土完整,并希望该决定不会影响俄总统即将对乌的访问。
另据报道,克里米亚议会18日举行非常会议。
克议长采科夫在会上讲话时声称,克总统是人民选举的,因此是合法的。但他也承认克议会通过与乌分权法代替分权条约是个错误。
克里米亚总统梅什科夫在讲话中强调,克里米亚和乌克兰的立法冲突应在国际法和国际公认的准则基础上解决,而不是凭借“实力优势”。
会上没有通过具体决议。
据报道,参加非常会议的议员们是通过乌克兰国家卫队的两道警卫圈进入议会大楼的。广播和电视都未转播会议实况。(宋耿)


第6版(国际)
专栏:

  巴拒绝以军分阶段撤离西岸
本报突尼斯3月19日电记者赵章云报道: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执委会成员、巴以自治协议巴方签字人马赞今天拒绝了关于以色列军队分阶段从约旦河西岸撤出的意向。
马赞指出,根据巴以自治协议,以军在约旦河西岸重新部署的原则不容更改。他强调说,在巴勒斯坦选举开始之前,驻留在约旦河西岸的以色列军队必须撤离巴勒斯坦人居住区。
昨天在突尼斯刚刚结束的巴解执委会会议上,马赞被指定为新成立的谈判监督委员会负责人。


第6版(国际)
专栏:

  克林顿与梅杰通话时表示
继续敦促爱尔兰共和军解除武装
本报华盛顿3月19日电记者刘爱成报道:美国总统克林顿今天打电话给英国首相梅杰,保证继续向爱尔兰共和军施加压力,使他们解除武装。
据报道,克林顿在电话中就亚当斯访问白宫等作了解释。最近,英国政府对克林顿总统会见亚当斯以及允许亚当斯在美国筹集资金的做法大为不快。上周克林顿总统曾两次给梅杰打电话,梅杰办公室均以首相太忙而没有回话。
白宫发表的一项声明说,克林顿总统今天在电话中重申,他支持梅杰首相推动北爱尔兰的和平进程,支持英国和爱尔兰政府为此所作的共同努力。
梅杰对亚当斯在美国集资一事再次表示担忧。克林顿说他将限制集资数额,确保这些资金不会用来购买武器。
梅杰在电话中向克林顿表示,在英国政府与新芬党举行部长级会晤前新芬党必须进一步作出放弃武装的承诺,在武器会谈取得重大进展之后才有可能举行有关北爱尔兰前途的会谈。


第6版(国际)
专栏:

  希布伦发生袭击犹太人事件
本报开罗3月20日电记者刘水明报道:巴勒斯坦被占领土昨天晚上发生一起针对犹太移民的袭击事件,两名犹太人被当场打死,5人受伤,其中两人伤势严重。
事件发生在约旦河西岸希布伦市北部通往一处定居点的交叉路口附近,犹太移民乘坐的旅行客车遭到另一辆汽车上不明身份的人突然扫射。
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双方都发表声明谴责这一事件,以色列环境部长萨里德说,这一事件不会导致以巴推迟和谈。


第6版(国际)
专栏:

  以欢迎巴任命要员监督谈判
据新华社耶路撒冷3月19日电据以色列电视台报道,以色列政府今天对巴解组织执委会指派阿布·马赞负责监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间谈判一事表示欢迎。
据报道,巴解组织执行委员会18日晚在突尼斯召开会议,决定继续同以色列谈判,同时对与以色列进行谈判的巴代表团成员进行调整。执委会任命巴解组织重要官员马赞为监督巴以谈判高级委员会的负责人。据一位巴方高级官员透露,马赞将有权挑选参加巴以谈判的巴方代表团成员。
另据来自开罗的消息,巴勒斯坦首席谈判代表沙阿斯今天否认了有关马赞将代替他担任巴方谈判代表团团长的报道。沙阿斯说,马赞只是恢复了他作为1993年成立的监督巴以谈判高级委员会负责人的职务。马赞是巴解组织执委会委员。他参加了巴以前期的重要谈判。


第6版(国际)
专栏:

  英国女王访问南非
新华社约翰内斯堡3月19日电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今天抵达开普敦对南非进行为期6天的访问,以推动两国政治、文化和贸易关系的发展。
女王在机场受到了南非第一副总统姆贝基的欢迎。
英国女王明天将在南非议会发表讲话。她还将访问伊丽莎白港、约翰内斯堡、比勒陀利亚和德班等地。
1961年,实行种族隔离政策的南非在国际社会的压力下脱离了英联邦。去年4月南非举行全民大选后,重新返回了英联邦。英国女王的此次访问标志着南非与英联邦之间关系的新发展。
(附图片)


第6版(国际)
专栏:

  以军炮击黎巴嫩南部
据新华社贝鲁特3月19日电以色列军队今天继续炮击黎巴嫩南部,造成一名联合国维和士兵身亡,另外两名维和士兵受伤。
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发言人戈斯克尔说,以色列军队炮击了黎南部本特·朱贝尔地区的亚特尔村。伤亡的维和士兵均为尼泊尔人。他说,这起事件目前正在调查中。


第6版(国际)
专栏:

  金克尔说德外交重点是深化扩大欧盟
新华社波恩3月19日电(记者胡旭东)德国外长金克尔19日表示,德国今后外交重点是深化和扩大欧洲联盟。
这是金克尔19日对德新社记者谈及德国外交政策时所说的。他指出,深化和扩大欧洲联盟,是本世纪结束前德国外交政策的“最紧迫任务”。他说,波恩将努力使欧盟1996年政府间会议促进欧盟一体化,即使达不到所有的目标,至少达到下述主要目标:在欧盟理事会以多数表决制取代一致表决制,在外交和安全政策上提高共同行动能力,以及增强欧洲的经济地位。
金克尔还表示,发展欧美关系在今后德国外交中也占有优先地位。他重申,大西洋两岸关系必须进一步注入“物质和生命”,为此有必要重修一份新的条约。
金克尔在谈到与俄罗斯关系时表示,俄罗斯不久以后将签署与北约的“和平伙伴关系”文件。他说,从长远看,北约和俄罗斯“必须在有待新建的全欧安全大厦内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俄罗斯必须“被考虑在内而不能被排除在外”。


第6版(国际)
专栏:

  土进入伊境清剿反政府武装
据新华社安卡拉3月20日电(记者王强、严鸿章)土耳其今晨派兵从东南部边境进入伊拉克北部领土,清剿那里的库尔德反政府武装。
土耳其政府今天发表声明说,随着土耳其军队对东南部恐怖分子活动区域的控制,土耳其反政府武装库尔德工人党转移到了伊拉克北部边境地区,并加紧对土耳其边境地区的破坏活动。为保护该地区平民的生命安全,土耳其政府决定对伊拉克境内的反政府武装分子再次采取有限的军事打击行动。土耳其军队在达到预定目标后,将立即从伊拉克北部撤军。
据土耳其军方发言人说,大约3.5万名土耳其士兵参加了今晨的越境军事行动,其中大部分是突击队员,另有少部分装甲兵。
土耳其外交部发言人对记者说,土耳其尊重伊拉克的领土完整。此次越境军事行动只是针对国内的库尔德反政府武装,与伊拉克库尔德人无关。
在过去的10年里,约有1.4万人在土耳其政府军与库尔德反政府武装之间的冲突中丧生。这期间,土耳其曾多次派飞机轰炸伊拉克北部领土上的库尔德工人党营地。


第6版(国际)
专栏:新闻分析

  芬兰大选结果初析
本报记者丁刚
芬兰议会大选昨晚揭晓,最大的在野党社会民主党获胜,取得组阁权。据初步统计结果,社民党得票率达百分之二十八点三,获议会席位六十三个,创战后最高纪录。执政的中间党比上届席位减少十一个,转而成为议会中的第二大党。至此,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北欧四国(丹、挪、瑞、芬)社民党均在大选中获胜,此间舆论称之为“左翼风席卷北欧”。
本次大选结果虽已在预料之中,但社民党所获选票之多颇使舆论感到意外。导致以中间党为首的三党联合“中—右翼”政府下台的主要原因是国内经济问题。此间报纸说,四年前,社民党下台,人们希望换个政府能使经济改观,没想到,裤腰带越勒越紧,福利也越减越少。于是,在度过了四年紧缩经济的苦日子之后,人们终于又选择了社民党。
四年来,阿霍内阁为扭转经济萧条可谓竭尽全力。从推行紧缩经济政策,调整以往过于依赖前苏联的出口结构,到借助加入欧盟,力图使经济出现活力。今年初,芬兰经济开始显露出转机。但是,伴随着紧缩经济出现的是失业者队伍不断扩大,失业率已逼近百分之二十,比四年前增加了约十四个百分点。社会两极分化日趋严重,政府负债额急剧增加。与此同时,政府又不得不削减福利,停止增加工资。这就使越来越多的芬兰人对政府失去了信心。大选前,芬兰全国消防队员和八万多护士举行大罢工,要求增加工资,颇能反映出人们的意愿。
社民党针对中间党政府的政策弱点,在此次竞选中侧重提出解决就业问题的办法,提出了十七条就业计划,主要内容有,到本世纪末节省开支二百六十亿芬兰马克,同时减少失业补贴、儿童补贴、农业补贴和中央政府给地方政府的拨款等,以增加就业,并保证最基本的社会福利。这一竞选政策和社民党一贯注重社会保障的传统相符合,在目前的形势下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但是,社民党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实现诺言呢?面对失业增加,政府负债累累,即使社民党上台也不得不削减福利。更何况社民党仍是少数党,不得不与保守的民族联合党或中间党一道联合组阁,难免使政策向右倾斜。对于这一点,不少选民早有预感。一位芬兰同行对记者说:“人们并不指望社民党能带来巨变,谁上台都要把裤腰带再勒紧一圈。但是,经济不景气时,人们更愿意依赖社民党。”
本次大选反映出的选民情绪在北欧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人们在经济困难时对社民党的依赖心理无疑增加了社民党执政的难度。分析家认为,高福利给人们带来的依赖心理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在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及高福利的矛盾中,经济发展当然是首要的。但是怎样才能在保证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尽可能妥善解决就业和福利问题,目前还没有现成的答案。况且福利又像是一根最敏感的神经,谁也不敢触动,动得多了就会下台。即将上任的芬兰社民党政府能否在这个问题上有所作为,目前还很难预料。
(本报斯德哥尔摩三月二十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国外特写

  东京地铁毒气事件
本报记者张国成
早上8时左右,正是东京地铁的高峰时期。今天,同往常一样,上班、上学的人们潮水般涌向地铁。
8时20分,日比谷地铁线的筑地车站拨通了“110”报警台:地铁站内出现了异常气味,已经有人中毒!紧接着,霞关、神谷町、惠比寿等14个车站相继发出同样警报。日本历史上罕见的地铁毒气事件发生了。
一位名叫久米美由纪的女职员在医院讲述了她可怕的经历。她从北千住上了日比谷线地铁,车过人形町站时,忽然嗅到一股异味,接着便感到呼吸困难,视线也逐渐模糊起来。她看到站台上已有人先她倒下,不久,自己也支持不住,倒在车内,不省人事。霞关站的站长助理高桥一正听乘客说,车内有一大塑料袋可疑的东西,便去清理。他提着这个袋子从车上走到车站办公室后,便中毒倒下,再也没有苏醒。中毒的人们相继被人分别从东京的十多个地铁站口抬出,只见有人大口喘气,有人口吐白沫,有人神志已经不清。这时的东京,已成了急救车的世界,各种急救车警铃尖啸,风驰电掣般地来往于各地铁站出口和医院之间。交通为之堵塞。到记者发稿时为止,已有6人中毒死亡,有3900多人被送入东京都的40多家医院救治,其中有人正处于危险状态。事件发生后,日比谷线全部关闭。另有两条地铁线也被部分关闭。
根据地铁工作人员的回忆,已找到了一些作案人的蛛丝马迹。早上8时刚过,日比谷线地铁列车经过惠比寿站时,有人见到一中年男子把一个报纸包丢在车上。车行至神谷町站时这个纸包有液体渗出,造成乘客中毒。事后经日本自卫队化学处理班检验,发现其中含有“沙林”剧毒物质。“沙林”是破坏神经中枢,引起痉挛,造成窒息死亡的神经性毒气。据说,用平均每公斤体重0.01毫克的剂量,就可置人于死地,毒性超过氰化钾500倍!乘客何辜,投毒者竟用如此凶残之手段!东京百姓无不谴责这种犯罪行为。
今天,日本首相村山富市就此事紧急会见了运输大臣龟井静香和国家公安委员会委员长野中广务,指示要尽快查明此事,严防再次发生。日本警视厅已成立了“东京都地铁毒气事件对策室”,对此案进行侦破。东日本铁路公司今天已对所属的100多个车站进行了检查,并将进一步严密监视任何可能的犯罪行为。
近些年来,日本枪击、放火等恶性案件不断发生。3月5日,与东京为邻的横滨市也发生过在电车上投放毒气事件,造成11人住院治疗。
(本报东京3月20日电)(附图片)
医护人员在抢救中毒的乘客。(本报电视照片)


第6版(国际)
专栏:通讯

  “培养新一代罗蒙诺索夫”
——访比什凯克斯拉夫大学
本报记者尹树广
在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市中心,有座漂亮的大理石建筑物,这就是在中亚颇有名气的斯拉夫大学。记者日前访问了该校校长尼法季耶夫博士。刚一见面,他便快人快语道:“斯拉夫大学的办学宗旨是培养新一代的罗蒙诺索夫。”
罗蒙诺索夫是俄国18世纪著名的学者,尼法季耶夫校长则可以说是罗蒙诺索夫的同乡,因为他也是俄北方阿尔汉格尔斯克人,所以言必称罗蒙诺索夫也就不足为奇了。尼法季耶夫校长首先介绍说,斯拉夫大学的全称是“吉尔吉斯—俄罗斯斯拉夫大学”,是根据吉尔吉斯斯坦与俄罗斯1992年签订的友好合作条约中的有关规定建立的,经费由两国平分。
该校为5年制综合大学,共设有5个系:经济法律系、工程系、人文系、国际关系系和医学系。在校生有500名,两年后将增至2000人。在编教师37名,其余均为临时聘请的“合同教授”。这个大学可以说是苏联解体催生的“婴儿”。因为统一的教育体系不复存在,各独立国家纷纷发展本民族的文化和教育,俄语居民的子女教育问题成为他们大量从吉移居的一个重要原因。该校建立的初衷就是“挽留”俄语居民。
与独联体其他国家的高等院校相比,斯拉夫大学有它的“王牌”。校长自豪地说:“斯大的优势是年轻,建校虽只有两年,但竞争力却是吉各高校中最强的。学校可以从吉、俄等前苏联各国招生,而且斯大文凭为俄罗斯高教部所承认,今后还要争取为欧洲其它国家承认。”
尼法季耶夫校长称,外语、电脑和美育是斯大的“三大绝活”。不论学生专业如何,其每周的外语课时不低于10小时,30%的学生入校前掌握英语,学校现在向他们提供掌握德、法、中等外语的机会。他们毕业后将能胜任翻译工作。学生们还必须使用电脑做作业。
听过校长介绍后,记者在奥鲁斯巴耶夫教授陪同下参观学校。
图书馆算不上富丽堂皇,学术氛围却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四面墙上挂着世界著名科学家的肖像,阅览室墙角陈列着吉境内出土的陶罐等实物。这显然是最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堂。
奥鲁斯巴耶夫教授对中国人民怀有真挚的感情。他兴奋地告诉我,不久前,他访问了北京大学等中国院校,中国教授将来斯大执教。吉驻华大使伊马纳利耶夫回国休假时,曾专门应邀到学校做中国情况的讲演。
斯拉夫大学是幸运的。学者出身的吉尔吉斯斯坦总统阿卡耶夫经常来学校讲课,并帮助解决具体困难。愿斯大明天能培养出罗蒙诺索夫式的科学巨人。
                    (本报阿拉木图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