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3月20日人民日报 第10版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来信

  土地重新承包不应毁坏林木编辑同志:
最近,中央“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不变”的政策,已经在安徽阜阳地区农村得到落实。但是,在新一轮土地承包中,由于土地承包关系的变动,与承包地相邻的路旁、沟旁的树木受到很大破坏。这些树木都是“跟着承包地走”,土地承包人换了,树木便遭厄运,有的农户砍伐树木多达上百棵。而且,结合承包地调整而进行的宅基地调整中,也出现了同样的破坏树木现象。
我们吁请各级领导,在进行新一轮土地承包的同时,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四旁”树木。砍伐破坏严重的地方,一定要在即将到来的植树黄金季节里,抓好“四旁”植树,保护环境。
              安徽省农调队 孟昭杰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杂谈

  对策安在
伊人
发展农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已为愈来愈多的人所认识。实践第一线的农民说得更直白:“有技术才挣得到钱,那些年种常规稻,下死力气,一亩只产五六百斤,现在随便种一亩都是一千多斤,翻了一番。什么原因?技术水平不一样。”
但是,眼下的农技服务体系现状却实在让人担忧,不说是摇摇欲坠,也有点“腰来腿不来”的样子。首先是队伍不稳,由于体制、经费等原因,基层农技推广队伍人心思走。有的地方少数能干的提了干,剩下的或做生意、或改了行;其次是阵地不牢,乡镇农技站房屋常被挤占,有门市的往往也挪作它用;再就是投入可怜,仅有一座“空城”,设施几近于零,甚至个别农技人员的工资都是从农民头上提。
这类情况,绝非个别。一方面,农民、农业渴求科技;一方面,直接服务于农的农技服务体系如此令人寒心。对策安在?我以为:第一,队伍要稳定,不能因为经费紧缺等原因,裁减农技干部;第二,投入要到位,除了农民自身的劳力、经费投入,国家和地方各级财政支农资金要定下规模,逐一落实;第三,要加强设施装备,光是“嘴巴唱,脚杆跑”已远远适应不了形势需要,要添置必要设备。最后,领导要重视,要落到实处,绝不能口头重视。
基层农技体系建设是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点之一,如果忽视或淡化了这一环,将直接影响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后果实在堪忧。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地方经济

  塘厦人圆着城市梦
邓文森林良沛
1992年初,中央一位领导同志在去往深圳视察途中,路过东莞市塘厦镇,问:“这是什么城市?”陪同人员告诉他:“这不是城市,这是东莞市塘厦镇。”“真了不起,这完全是一座城市嘛!”
其实,当时的塘厦,刚刚完成了由农业镇向工业卫星镇的转变。又是三年过去了,今日塘厦,当令人们更加惊叹——
102公里水泥路面的高标准公路,伸向全镇20个管理区的各个角落,在这条银线上,工业开发区、农业开发区,布局整齐;入夜,当你驱车在18公里长、50米宽的环镇大道上奔驰,一路华灯璀璨,恍若置身大都市。
塘厦南距香港38公里,距深圳35公里。但过去却因其地处偏远山区而成为出名的穷镇、“逃港镇”。按理说,塘厦发展已经不慢了:1979年,全镇农业与工业产值之比为75∶25,到了1986年,工业产值首次超过农业,1990年一二三产业之比为41∶44∶15,基本实现了农村工业化。但比起珠江三角洲一些发达地区,还是差一大截。面对重重压力,塘厦人坐不住了。他们认真总结了全镇工业发展所走过的路:从利用会堂、饭堂、祠堂搞来料加工开始,发展到“满天星斗”,办起了一些小企业。虽然引进了333家外资企业,壮大了集体经济实力,但这是靠廉价劳力加地皮换来的,长此下去,不会有大的发展。
新上任的镇委书记杨谭业提出:只有兴办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的大型工业区,才能引进大财团、大企业,才能发展大规模、高科技的企业,才能使塘厦经济结构向高级化发展,才能更好发挥塘厦的地理优势和土地优势。
基于这种设想,塘厦的宏业工业区应运而生。这个东莞市最大的工业区,占地200万平方米,是从34个大小山头开垦出来的,仅“三通一平”就花去了5000万元。但它却引来了30亿元的巨额投资,招来了一批高新技术项目,建起了生产高级磁盘、高级音响、录像带、录音带、电风扇、暖风机、加湿机、空气清新机等300余家企业,投资一亿港元以上的企业就有20多家,其中7家还是香港的上市公司,实际投资已高达20亿元。
宏业的成功,使塘厦的决策者看到了希望。尽管当时房地产热得令不少人头昏脑胀,但塘厦的决策者们坚信,大工业才是现代化的坚固支柱。他们利用山丘坡地,一连规划了高丽工业区、科苑城、太阳城等三个100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工业区。如今,全镇已有千余家企业,其中高新企业近200家,其产值占全镇外资企业产值的六成以上。
工业的发展,刺激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各种服务业、商业、饮食业、娱乐业、金融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信息咨询机构、物业管理公司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为外来投资者设计的美观大方的别墅区建造起来;统一规划的商业街和上层住人、下层铺面的崭新商品房,整齐划一,古色古香。1994年,第三产业产值达到3亿多元。
塘厦工业的发展,对农业提出严峻挑战。塘厦的作法是:将传统型农业转变为现代科技型农业,引导农业向集约化、基地化、企业化经营方式迈进。几年来,全镇引进国际先进的生物技术,相继兴办了20多个专业种养场,形成了粮食、蔬菜、鱼、水果四个基地和三个种养场等“三高”农业生产基地。
随着经济的发展,塘厦一二三产业之比继续变化,1994年为9∶64∶27。塘厦人开始圆自己的城市梦。3座自来水厂建起来了,日供水量达15万吨;11万伏变电站投入运行,发电厂投产;1万门程控电话开通;不仅有能够满足全镇适龄学生入学的普通中小学,还建起全市第一个镇级中专学校——东莞理工学校塘厦分校;医院、公园、环保等城市设施也逐渐配套。
塘厦轰轰烈烈的城市建设,吸引着千千万万外地人。仅有3.2万人的塘厦,竟然引来了9万外地人参与建设。原来1.5平方公里的小镇,现已初步搭起20平方公里的中等城市框架。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

  部分国家人均占有淡水资源量(1990年)
国家淡水总量人口人均水量
      (亿立方米)      (亿人)   (立方米)
 加拿大 29000 0.27 108900
 巴西 69490 1.49 46631
  瑞典 1800 0.086 21013
  前苏联 54659 2.81 19428
  澳大利亚 3430 0.17 20076
  美国 24780 2.50 9913
  日本 5470 1.23 4428
  法国 1850 0.57 3262
  德国 1999 0.79 2516
  中国 28000 11.53 2427
本专栏稿件由水利部提供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

  水资源危机四伏
水资源紧缺我国水资源总量不少,占世界第6位,但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量的1/4,占世界第88位。耕地平均分摊水量也只有世界平均数的3/4。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广大的北方和沿海地区水资源严重不足。据统计,我国北方缺水区总面积达58万多平方公里,包括京、津、冀、晋、豫北、鲁北、胶东和辽中南等。这些地区水资源的开发程度已高达70%。资料表明,目前北方地区除辽宁、豫北、鲁北和晋东南部分地区外,可供开发的当地水资源已极少。
农业缺水量大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每年缺水约300亿立方米,受旱面积达2—3亿亩,目前灌溉面积仅7.3亿亩,本世纪末要发展到8亿亩,如不兴建灌溉设施,每年缺水量将扩大到600—700亿立方米。此外,还有8000万农村人口饮水困难。
城市供水不足全国517座城市中,有300多座缺水,每年缺水量达58亿立方米(日缺水1600万吨)。缺水城市主要集中在华北、沿海和省会、工业型城市。按目前的经济发展速度,如不能及时兴建一批水源工程,每年缺水量将超过200亿立方米,严重制约全国经济发展和居民用水需求。
水污染日趋严重全国每年排放废污水量达360多亿吨,其中80%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泊。七大江河中,辽河、海河、淮河已经严重污染,洞庭湖、巢湖、白洋淀、南四湖、滇池等已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全国90%以上城市水环境恶化,城市河流遭严重污染。每年因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300亿元。
地下水严重超采华北地区和沿海城市最为严重。华北地区地下水位每年下降0.5—3米,河北省浅层地下水开采量已达到允许开采量的90%,河南省已达到70%。目前,这些地区有些地方的农业生产和城市供水,在一定程度上是以超采地下水的代价来维持的。据调查,目前北方地区已形成8个总面积为1.5万平方公里的超采区。由于地下水严重超采,造成沿海地区的海水入侵。山东莱州湾海水入侵面积达400多平方公里,海水入侵每年以400米的速度向内陆推进,渤海湾地区海水入侵面积已达1433平方公里,造成耕地盐化,居民饮水困难。大连、青岛、烟台、盘锦、海口等城市都有类似问题。
水资源浪费严重目前北方地区农业灌溉渠系大部分是土渠,防渗性能差,水的利用系数仅为0.3左右。此外,由于设备陈旧,工艺落后,不少工业企业耗水量大,水的重复利用率均在50%左右,水的浪费更加剧了水资源危机。
本专栏稿件由水利部提供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

  2000年:水够“吃”吗?
1996—2000年是我国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中国能否在本世纪末实现水资源大体平衡,上上下下各方面都十分关注。根据水利“九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到2000年我国需水总量约为6000亿立方米,而截至1993年全国供水能力达5400亿立方米,尚有600亿立方米缺口,主要缺水地区分布在黄河、淮河、海河流域、西北内陆、东南沿海及辽河中下游地区。
要解决这么大的缺口,要求我们必须节流、开源与保护并举。当前我国将节约用水、建立节水型社会作为解决2000年水资源危机的重要战略措施之一,投入大量的资金,在工业、农业和居民生活用水上,采用先进的节水技术来压缩水的需求量。据1983年至1993年10年间的统计,我国城市节水达102亿立方米,平均每年节水10亿立方米左右。可以相信,随着我国新建企业采用先进用水工艺和老企业节水技术改造,预计2000年城市节水每年可达20亿立方米。
农业是用水大户,今后几年要下大力气,加强农业节水研究与推广。近年来,我国农业节水工作取得很大成绩,节水灌溉面积发展较快,按照水利“九五”计划,到2000年我国节水灌溉面积将发展到1亿亩。从节水效益来看,节水灌溉用水量比一般灌溉技术用水量省30%左右,我国一般灌溉技术亩均用水定额在660立方米左右,那么单此一项就可节水198亿立方米,再加上渠系配套和推广节水高产的农作物,这样到2000年农业节水可望达到280亿立方米;也就是说2000年600亿立方米缺水中一半需要通过节约用水来解决,而节水又以农业节水为主要内容。
另外的300亿立方米缺水量就需要积极开发当地水资源和兴建一些骨干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来加以解决。根据规划在“九五”期间我国将建设为工农业用水提供水源的万家寨、大柳树、桃林口、迈湾、乌鲁瓦提(新疆)、白溪(宁波)、黑河(西安)等水库,可增加供水量约54亿立方米,为缓解北方水资源不足而兴建的南水北调、北水南调、引额济乌、引松入长以及引黄工程等跨流域调水工程,可增加供水量约260亿立方米。二者共可增加供水能力314亿立方米。靠开源与节流并举,增加的供水能力基本可补足需水量的缺口。
本专栏稿件由水利部提供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

  当务之急:更新水观念
早在1972年,联合国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和1977年召开的“水”的大会就向全世界发出警告:“水不久将成为一项严重的社会危机,石油危机之后下一个危机便是水”。1991年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召开的“世界环境与水资源保护会议”也提出:“节约用水和净化水资源”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水的问题已越来越多地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1990年江泽民总书记曾批示:“在考虑‘八五’计划时得认真研究一下水的问题。”我们以为,当务之急是提高全民的水意识。
   树立水资源有限和水危机的意识
对“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这一错误概念必须进行更新。水是有限的宝贵资源,我国水资源总量在世界各国中排在第六位,而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水资源量的1/4。水资源总量不少,但人均占有量低,时空分布不均匀,开发难度大,这就是中国的水情。随着我国人口的增加,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用水量迅速增长,水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加剧了水的供需矛盾。我国面临着比世界其他地区更为严峻的挑战。
   树立水是不可替代的生存资源意识
水资源是不可替代的,水资源的短缺不仅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将影响人类的生存。当前地球上出现的世界性水危机和水污染,严重损害了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威胁着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根据中国的水情,为了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必须特别珍惜水资源,保护水环境。
   树立水资源有偿使用的意识
过去由于水资源长期无偿使用,在人们头脑中形成了资源无价,可以无偿使用的观念,竞相开发、浪费水、污染水的现象比较普遍,加剧了水资源相对不足的矛盾。因此必须在全社会和全体国民中树立水资源有价和有偿使用的意识。我国《宪法》和《水法》都明确规定了水资源属于国家所有。《水法》第34条对征收水资源费也作出了规定。国家应从水资源利用中获得收益,以维护国家对水资源的财产收益。同时通过征收水资源费这一经济杠杆,促使全社会和全体人民节约和合理利用水资源。
   增强全民的节水意识
要使我国水资源危机得到缓解,其中一个方面就是大力提倡节约用水。而目前在农业灌溉上大水漫灌屡见不鲜,工业城市生活用水“跑、冒、滴、漏”随处可见。提高全民的节水意识势在必行,要把节约用水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政策,把我国建成节水型农业、节水型工业和节水型社会。
   增强全民的水法律意识
开发利用水资源和防治水害,关系国脉民运,必须坚持依法治水、管水和用水。1988年《水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开发利用水资源和防治水害走上了法制轨道。目前,除已颁布的《水法》、《水土保持法》、《水污染防治法》和《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河道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外,各地也先后颁布了大量的地方性法规,在我国历史上首次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具有我国特点的比较科学、配套的水法规体系。但目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仍普遍存在,必须增强全民的水法律意识和水法制观念,自觉地用法律手段规范各种水事活动。
本专栏稿件由水利部提供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

  水是商品吗?
根据马克思的经济理论,水按其经济性质存在着三种不同的属性:(1)自然水或称天然状态下的原水。这类水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天然物质,没有人类活动的作用和影响,因而不是商品;(2)自给水,即人类通过打井、开渠、挖塘等活动而获得的可以控制和利用的天然水。这类水虽然凝结了劳动者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是劳动的产品,但这类水只具有使用价值而不具备交换价值,所以不具有商品属性;(3)商品水,即通过运用堤、坝、水库、闸等水工程进行控制、拦蓄、调节和提引而获得的水。这类水经过人类的开发利用,已改变了其自然的时空分布特性,作为十分有用的生产和生活资料,与自然水和自给水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这类由水工程提供的水是一种商品。
既然由水工程提供的水是一种商品,其供水水价的制定和水费政策就成为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中一项重要的经济政策。在我国水利发展史上,都实行按亩计收水费或按实物折收水费的制度,其水费收入均作为灌区的维修和管理费用。新中国成立后,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建成了一大批以供水为主的水工程。但由于水工程具有公益或半公益与经营性的双重性质,因而其供水水价的制定也就比较复杂,不能简单地按一般商品的原则来定价。尽管如此,国务院先后批准发布了《水利工程水费征收使用和管理试行办法》(1965年)和《水利工程水费核订、计收和管理办法》(1985年),对确定水利工程供水收费制度和推进水费制度的改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原有的水工程供水水费标准核定和计收的原则有许多地方已不相适应,国务院正在制定《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这将使水利工程供水水价的运行和管理步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本专栏稿件由水利部提供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

  取水要许可
——我国水管理的基本制度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是“多龙管水”。这种由各部门分割管理的水资源管理体制有许多弊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一些部门、地区各自为政,竞相开发水资源,城乡之间、工农业之间的争水矛盾不断增加;地下水超采产生了一些地区地面沉降和海水入侵的恶果;水质退化和水污染程度也日趋严重。
为改变这种状况,适应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国务院颁布的《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中明确规定,除家庭生活、畜禽饮用等少量取水和为确保地下工程施工、生产安全以及为防御、消除对公共安全的危害必须取水的以外,凡直接从江河、湖泊或地下取水的单位和个人,均应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由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授权的流域机构提出申请,经批准、发给取水许可证后方能取水。
实践证明,由水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发放取水许可证以来,我国平均每年以1%的取水增长率,维持了1.4‰的人口增长和7%-8%的经济增长。同时,对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起到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作用:一是可以统筹兼顾人民生活和国民经济各部门不同的取水要求,使有限的水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克服了“多龙管水”、“政出多门”的弊端;二是有利于协调城乡之间、工农业之间的取水矛盾,防止部门间、地区间的取水纠纷,促进社会稳定;三是有利于将全社会的取水、用水纳入计划用水轨道,促进节约用水,使水资源宏观调控与年度计划结合,保持供需平衡;四是使经批准取水单位和个人的合法权益得到法律保护,控制乱开滥采和破坏水资源及水环境的事件发生;五是有利于水资源统一规划和统一调配的实施,也为水质水量的统一管理和水资源费的统一征收管理奠定了基础。
本专栏稿件由水利部提供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

  双石铺二百农户当上“山场主”
本报讯位于太行深处的河北省临城县双石铺乡,去春以来兴起“四荒”拍卖潮,祖祖辈辈靠山吃山的乡亲们,格外青睐多年荒芜的“四荒”地,而今已有200农户通过竞标买到了总面积为4300多亩的“四荒”使用权,50年内他们是响噹噹的山场主。
双石铺乡是个仅有680户人家的小乡,2600口人分散居住在40个小山村。全乡土地面积6万余亩,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亩,而人均山场却有20多亩,其中75%是有林地。丰富的林木资源和果品收入是该乡农民重要的收入来源。因此,乡亲们对山场十分钟情。当上了山场主的农民们,治山积极性十分高涨,80%以上都在山场上投工或投资。1年来,共栽各种果树4.51万株,育林510亩。
(王世栋侯胜杰)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

  迭部实行“四荒”继承使用
本报讯甘肃迭部县对新开“四荒”地实行继承使用权办法,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迭部县是一个偏僻穷困的少数民族地区,不论是县财政和农民都拿不出多少钱来购买“荒地”。为此,县里制定了优惠政策。对农户开发的耕地,允许长期使用和继承,对集体开发个人承包的耕地承包人可优先继承;农民新开发荒地每亩可享受30元开发补助费;大规模改造中低产田的村庄,给予一般农业贷款支持,乡上开发的承包费为乡(村)正当收入。一年多来,全县已开发荒地1550亩,改造中低产田1560亩,增产粮食15万公斤。
(康学功)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

  宿州农民竞买“四荒”使用权
本报讯安徽省宿州市引入竞争机制,对“四荒”使用权进行拍卖,调动了农民开发“四荒”的积极性。去年11月份以来,全市上下鼓槌频响,已拍卖出“四荒”使用权11万亩。
这个市有“四荒”面积20万亩,长期闲置,制约和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宿州市委、市政府本着保留重要资源的开发权、监督调控权,搞活放宽经营使用权、继承权、转让权的原则,拍卖“四荒”使用权,使得农户与土地的关系更加明确,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中标者已投入资金1200万元。
(宋建国)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

三十年不变,好!
山西省太谷县全面铺开土地延长承包期确权发证工作。图为虞城乡东咸阳村六十三岁的陈学义老汉高兴地对乡长说:“土地三十年不变,好!” 赵承斌马永旺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