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3月14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党的生活)
专栏:议论风生

  选拔干部要重实绩
李洪
某市改变任用干部的传统观念,对凡是没有特殊原因而工作毫无实绩的领导干部一律解职。近期,经严格考核,该市一次就免掉了四十多位工作没有实绩的乡镇和部门的领导干部,三十二位资历不深的工人、农民走上了领导岗位。该市市委书记对此的说法是:“没有政绩,就该让位!”这一有胆识、有魄力的举动,不由得让人从内心叫好!
选用干部就是要选拔德才兼备、有能力、有政绩的干部。但长期以来,考核干部的能力往往从资历、学历等方面去考察,对政绩的考核似乎成了“软标准”,使一些干部缺乏开拓进取精神,无功不犯错成了一些人的“为官之道”。在一些地方和企业,只要不犯大的错误,哪怕政绩平平,也可以一直干下去,不到退休,决不“下车”。一些地方和机关办事拖拉、推诿,以及工作中的官僚主义等等,就与这些领导干部的素质有关。领导干部经常犯错误,应该下来,但那种不办事或少办事,也不犯错误的领导干部也是应该下来的。否则,这个地区的改革事业难兴,经济发展无望!
让没有实绩的领导干部下来,这样做的关键是要有硬的考核标准,从而在干部制度上形成一种能上能下的灵活机制。这种机制能使没有实绩的领导干部当不下去,坐不稳当,使德才兼备、开拓进取的干部充分发挥聪明才智。


第11版(党的生活)
专栏:党员风采

  锻造人才
——记二炮某部防化连指导员侯希海
陈新社陈德春蒲国永
一名指导员靠什么把连队官兵的心思吸引到训练场?
   相隔的山总有相同的流
1990年初春的一天,刚上任不久的二炮某部防化连指导员侯希海怀着激动的心情去营部迎接新兵。
分兵仪式在锣鼓声、鞭炮声中进行着。轮到防化连了,领导刚把32名新兵的名字念完,队列里已传来了一片抽泣声,被分到防化连的新兵迟迟不肯出列,有两名居然爬上了兄弟连队接新兵的汽车。
原来战士不怕吃苦受累,就怕到防化连难以成材。
一周之后,侯希海把32名新战士集中在连队教室。讲课之前,他先请大家看了一下黑板上挂着的一张图表:深圳企业家中有70%是军队转业退伍军人;防化连组建14年培养出33名干部,其中9名师团职、6名营职。已退伍的298名战士中,98%被录用。
侯希海指着这张图表对大家说:“铁的事实说明一个真理,绿色军营从来就是孕育人才的沃土。的确,防化连的专业技术在地方一点也不适用,可艰苦的训练却能培养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一席话,使许多战士顿开茅塞。
随后,侯希海实施了帮助战士练兵习武成材的一系列新举措。
不久,防化连成了远近闻名的冶炼锻造人才的“熔炉”,已经入“炉”的不愿走,未能进“炉”的争着来。许多战士几次主动放弃调回父母身边的机会,铁心在防化连经受全面锻炼。
   让荣誉在军营真正“吃香”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精神奖励还灵不灵了?侯希海认为:金钱买不到荣誉,也买不到尊敬,更买不到战士的勇敢和牺牲。没有荣誉的军人,才是最贫困的军人。精神鼓励永远不会过时,军人为荣誉而战永远不会过时。
为了让荣誉发挥更大的激励作用,经侯希海提议,连队专门建立了“训练标兵库”,将训练尖子的功名载入连史,代代相传;连队坚持每半年给战士家庭和地方政府寄一张本人训练成绩汇报表,子弟荣辱,故乡父老乡亲相知与共;每当连队涌现了新的训练标兵、技术能手,连里都要给他们披红戴花、照彩照、发喜报、上光荣榜;每逢连队参加驻地政府的重大集会或观看文艺影视节目,都安排训练标兵坐前排。
训练标兵在防化连真正吃香了。
当然,荣耀不是能要得来的。要想当标兵、夺金牌,不流几身汗水,不脱几层皮不行。深谙其中道理的战士们在训练场上展开了你追我赶、比学赶帮超的竞赛。盼考试,盼比武,成了连队战士的共同心愿。战士们把每次考试看成是展示自己才干的最好机会,勇敢拚搏,奋力争先。
争第一,夺金牌,当标兵,成为防化连官兵积极投身军事训练的重要动力源。
    千把槌同敲一面鼓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和家庭像一只无形的手伸向练兵场,拽着战士的心。
侯希海与连里其他干部反复磋商,一项调动“千把槌同敲训练鼓”的工程在防化连上马了。
——与5市6县15乡的武装部及103个战士家乡签订了军事训练协议书。要求武装部及时宣扬训练标兵的事迹,落实好优抚政策,积极帮助家庭排忧解难;要求战士家长定期给连队反馈孩子的思想变化,教育孩子积极投身训练。
——在战士家乡中开展评选“支持训练好家长”活动。
——请驻地党政干部、群众和战士家长担任训练场外指导员。几年来,侯希海给5名同志发聘书,收到场外指导员寄来的教育材料、讲课提纲50多份,有3人还专程到连队作辅导报告。
——主动取得地方政府和群众对军事训练的支持。防化连主动登门求得驻地厂矿、企业和学校对连队训练的支持,并把它作为重要内容写进军民共建协议。驻地广播站开设“军营生活”节目,广泛宣传报道训练标兵的事;连队召开训练庆功表彰会,县乡两级主要领导不仅到会祝贺,还亲自给训练标兵披红戴花。
家庭封封书信鼓劲,政府设身处地解忧,官兵父母和妻子来部队加油。千把槌同敲一面训练进军鼓,防化连的兵能不闻鼓奋进吗?
3年来,这个连队接受上级11次专业技术考核次次获全优,荣立集体三等功一次、二等功两次。侯希海本人荣立一等功两次,并荣获中宣部和《半月谈》杂志颁发的全国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奖。
不久前,侯希海破格由指导员晋升为教导员。


第11版(党的生活)
专栏:在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

  贵在抓紧
朱保忠
大胆选拔德才兼备的年轻干部,是确保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战略措施。各级领导都要把这项任务切实抓紧抓好。
解放思想,创造有利于青年干部脱颖而出的氛围和环境。要做好选拔年轻干部工作,首先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认清当前形势,增强选拔青年干部的紧迫感和使命感,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平衡照顾、怕担风险等旧的选人观念,树立早压担子早成材、早出成果的新思想,大胆选拔那些德才兼备,有胆识、有魄力、有改革开放和开拓创新意识,敢于负责、真抓实干、政绩突出的年轻干部,积极探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下选拔年轻干部的新路子。
拓宽视野,广开选拔年轻干部的渠道。我们要坚持打破部门、行业界限,在选拔渠道上,坚持下选上派相结合,既注意从同级和下一级党政班子中悉心挑选,又舍得把部门、企业中那些德才素质好、有开拓精神、政绩突出的年轻同志派下去,让他们到基层担任主要领导职务。
注重政绩,把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推向领导岗位。一个干部是否德才兼备,只能在实践中检验,而实绩是干部德才在实践中的集中体现和综合反映。能够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斗,就是德;能够为两个文明建设做出贡献,尤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就是才。只要德才兼备,政绩突出,就不论资历、学历,都应大胆地提,大胆地用。
不拘一格,大胆选拔年轻干部。要选好选准优秀的年轻干部,就要突破不合时宜的旧框框,唯德才是举,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特别是对那些资历虽浅,但德才条件好、思想敏锐、有潜力、有改革胆识、进取心强的优秀年轻干部,要大胆使用,破格提拔;大胆引入竞争机制,变“闭门相马”为“公开赛马”,变静态观察为动态选拔,在竞争中发现人才、识别人才、使用人才,让大批人才脱颖而出。
(作者为山东省曹县县委书记)


第11版(党的生活)
专栏:经验交流

  深圳:年轻干部茁壮成长
中共深圳市委在建设经济特区的过程中,始终重视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工作,逐步形成了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使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年轻干部陆续走上各级领导岗位。
据统计,1992年以来市区两级提拔使用的处以上干部中,70%是45岁以下的中青年干部。目前,深圳市局级党政领导班子已基本形成由50岁左右、45岁和40岁左右的中青年干部组成的比较合理的梯次结构,大多数班子都有一至二名40岁左右的年轻干部。
从1984年到1994年10年间,深圳市委先后4次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公开推荐优秀年轻干部,为年轻干部的成长大开绿灯,使大批年轻干部显露头角,培养年轻干部在特区蔚成风气。
为加快提高年轻干部的政治业务素质,近年来采取了送党校、大专院校或国外进行短期培训、到基层挂职锻炼、当助理提前“进入角色”,以及岗位轮换、交任务压担子、“以副顶正”、“小步快跑”等措施,促进年轻干部成长,在实践中造就新人。
为抓好年轻干部的培养工作,深圳市逐步制定完善了一套系统的工作制度,健全了目标责任、民主推荐、民主评议、民主测评、跟踪考察、动态管理、备用结合等制度。


第11版(党的生活)
专栏:经验交流

  山西:干部交流多种途径
实行领导干部交流是党的干部管理工作的一项基本制度,也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培养选拔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的一项重要措施。山西省在实行领导干部交流方面,迈出了较大的步伐。
对全省纪检、监察系统的领导干部实行多形式、多层次的干部交流。自1987年以来,全省共有6331名纪检、监察部门的领导干部进行了交流。其中地厅级领导干部71人,县处级领导干部607人。交流主要采取了异地交流、上下交流、内外交流和岗位交流等几种形式。
分批选派干部到省外发达地区进行挂职交流。自1991年以来,山西省先后派出10批、共355名党政领导干部分别赴上海、山东、天津、大连等地进行挂职学习。挂职时间多则一年,少则几个月。
对经济较发达县与贫困县的领导干部实行“对子县”干部交流。山西省分别选择了20个经济较发达县和20个比较贫困的县,结成“对子县”,各确定一名县级领导干部和四名乡镇或县直经济综合部门领导干部,实行以扶贫为主要内容的干部交流。
结合机构改革,推进干部交流。今年以来,省委在机构改革中,结合对各地、各部门领导班子的调整充实进行干部交流。先后交流200余名,有的是从省直部门交流到基层任职的,有的是从党务部门交流到经济部门任职的,也有的是从县(市、区)交流到省直机关任职的。


第11版(党的生活)
专栏:经验交流

  合肥:深化干部制度改革
近年来,中共安徽省合肥市委从本市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领导班子建设的实际出发,积极推进干部制度改革,大力选拔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在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日常管理和领导职务能上能下方面取得了新突破。
在干部的选拔任用上引入了竞争择优机制。
近年来,该市面向社会招聘了一批县处级领导干部。招聘中,实行“岗位、条件、考试、考核、结果”五公开,按照“报名、初审、知识面测试、论文答辩、工作模拟、组织考核”六个程序,从707名应聘者中聘任15名,并规定试用期一年,一年后经考核合格者,履行正式聘任手续。在此期间,组织部门实施跟踪考核。期满前,又进行了全面考核。在考核的基础上,正式聘任10人,其中1人提拔,1人重用,另5人解聘。
在干部日常管理上建立了激励制约机制。
1993年底1994年初,为落实领导班子民主评议,加强群众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在市委领导下,由组织部具体实施,对10个不同类型的县处级领导班子进行了认真的民主评议,民主评议按“动员、述职、评议、反馈、整改”五个步骤进行,收到较好的效果。群众反映,这是一次对领导干部的有效监督;班子成员感到收获很大,画了“像”,洗了“脸”,鼓了“劲”,受到深刻教育。
在干部职务调整上努力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机制。
市委下发了《关于干部交流和能上能下制度的实施意见》,明确规定了不称职干部调整的原则、标准和具体措施,为各地、各部门调整不称职干部提供了客观依据。
此外,该市还把干部交流与改善领导班子结构、培养年轻干部、落实干部能上能下和任职回避结合起来。交流的对象主要是年轻干部,流向主要是面向基层和经济建设的主战场。这几年,全市结合换届和领导班子调整,共交流142人次,占市管干部24.4%。     
     (本栏为中组部供稿)


第11版(党的生活)
专栏:

  王村矿青工积极申请入党
山西省大同矿务局王村矿党委大力发展和壮大青年党员队伍,“早播种、早选苗、早培养”。青工入矿的第一课,就对他们进行理想、纪律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他们热爱矿山、甘于吃苦、乐于奉献的精神。该矿党组织把写了入党申请书的青工,放在一个以工作学习和思想为主要考察内容的动态过程中进行“选苗”,及时从中筛选出“苗子”,对重点培养对象,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
目前,该矿已有486名青工加入了党组织,青年入党积极分子占全矿非党员职工总数的34.2%。
张舜


第11版(党的生活)
专栏:

河南省临颍县南街村的全体村民掀起了学习《邓小平文选》的热潮。图为两位退休老人在老干部活动中心,交流学习的体会。本报记者张雅心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