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3月13日人民日报 第12版

第12版(副刊)
专栏:金台随感

  谢谢和“西西”
刘祖禹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感情和传达信息用的,是思想的一种载体。高尔基说过:“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语言真正的美,产生于言辞的准确、明晰和悦耳。”人们在电视机前,或者打开收音机,在听到那些优秀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报告新闻、朗读重要文件、文章,主持一场晚会的时候,或者听到那些优秀的话剧演员、歌唱演员、相声大师的唱词、朗诵、道白的时候,就会获得这种感受。那种庄重大方的气质和仪态,那种字正腔圆、铿锵优美的语调,不仅使人们准确领悟到语言表达的思想,而且被那种悦耳、亲切、无粉饰、不造作的音调所产生的艺术魅力而倾倒。人们感悟到这些播音和节目充分地表现了一个伟大的时代,感受到时代的脉搏在播音中跳动,大家听过著名播音员齐越的播音,就能感受到这种时代脉搏的跳动。这就是具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语言风格。但是,我们也会遇到这种情况:有的演员或“歌星”在台上怪声怪气,拿腔拿调,矫揉造作,一曲终了,总不忘说一声“西西”,有的则一句话带出一声“西西”,……其怪其嗲,使人颇不舒服。
有人把这种腔调称之为“港台腔”,可是,我们也听到过不少港台歌星庄重、悦耳、优雅的歌声,张明敏的一曲“我的中国心”,就久久留在人们的美好记忆里,即是一例。有些港台演员把“谢谢”说成“西西”的时候,本意是在努力学说普通话。从不会说普通话到学会说,本来就有一番过程,是不足怪的。怪的是我们有些演员、“歌星”,或者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某些先生、小姐,本来普通话说得很标准、很流畅,却学上了这种怪声怪气。学习普通话,推广普通话是每一个华夏子孙的天职。不说在我国南北各省市,即在港台社会,许多人学普通话都是很认真、很规范的。甚至在华人集居的外国,例如在新加坡,是作为国家的一项政策执行的。学习普通话,是社会积极倡导的,在他们那里,年年不时举办说普通话的活动。我们每一位演员、歌星作为在社会公众中有影响的人物,在学习、推广普通话方面,应该责无旁贷地率先垂范。
中国的语言是一个文化宝库,语汇极其丰富、语言生动活泼。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中国语言也在不断发展进步之中。它剔除着晦涩的、怪癖的以及那些过了时的,也不断吸收着外来的、新鲜的、符合时代气息的。例如沙发、摩托、咖啡,这些外来语早就进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和语言库。近几年来,包括托福、卡拉OK、迪斯科、金利来、皮尔·卡丹、麦当劳、肯德基、XO等前些年鲜为人知的词汇也吸收和介绍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和语言库来了。人们并不以此为怪。这种吸收和介绍同那种以沾洋光为荣,动辄用洋名来命名自己的商品以及建筑物、街区,甚至在国货的包装上找不到半个中国字的广告是有区别的。
那种怪声怪气近年来曾经一度很“时髦”,由于文艺界、音乐界、新闻界等积极弘扬主旋律,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情况有不小变化。但是还远不能说已经销声匿迹。街头巷尾、发廊美容、酒馆饭肆,还时有所闻。特别是对不少缺乏辨别力的青少年更具耳濡目染的渗透作用,对于他们无论从文化素质还是思想道德方面的影响,都是不利的。我们期望大家都来积极倡导中国人民所喜闻乐听的真正具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语言风格,为提供一个渗透着时代风格而又符合我国人民审美习惯和审美需要的优美净化的语言环境作出贡献。


第12版(副刊)
专栏:大地文学副刊

  春的辩证
易仁寰
佼佼者报春
 郁郁者惜春
 闲适者迷于赏春
 赶路人忙于争春……
 春呵,春——
 你能溶雪化冰,
 酿成一泻千里的奔腾;
 你却又造成泥泞,
 陷住那步履维艰的负重……
 你能以无声的滋润,
 染绿千万顷憧憬;
 你也能以缠绵的潮湿,
 霉变徘徊者的低吟……
 那灿灿的春晓,
 催醒远涉的驼铃;
 而沉沉的春眠,
 又困倒懈怠的光阴……
 春的犁杖,
 耕耘着壮丽的艰辛;
 春的飞絮,
 却托不起长长的雁阵……
 春雨丝丝——
 能缝合天与地,海和云,
 能缝合昼与夜,远和近……
 怎样才能缝合
 两峰之间的低谷
 战旗上面的弹孔?!
 你精于预言,却不会算命,
 你种植期盼,却疏于收成;
 你如期而至,岁岁枯荣,
 你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呵,多情的春,
 无情的春,
 莫徘徊,莫悭吝,
 请把春的钥匙
 交给我们!


第12版(副刊)
专栏:

  椰树
王浦安
凡是到过椰城海口的人,没有谁不被那独特的热带风光所着迷,没有谁不为街道两旁长长的,一株株挺拔的椰树而产生一种新鲜感,在中国的任何一个城市,即便是绿色再好再美的都市,都不会有这样鲜明的特色。任何一种行道树都难以和椰树相比。
在海南,椰树是一种最普遍、最平凡的树,它没有婆娑的姿容,没有华丽的装饰,甚至没有花开花落,没有飘洒的芬芳,它那宽大的叶片默默低垂,为人们遮住炎如烈火的骄阳,一个个圆圆的椰子,注满甘甜的液,夏日里饮上一口点点滴滴沁入心脾,疲劳、干渴顿时皆消。它把所有的精华,都无私奉献给了人们。
椰树是不畏强暴的勇敢的树,在盛夏的时候,台风从海洋上来,狂飙怒卷,一些不结实的房屋被掀去屋顶,一些扎根不深的树木被连根拔起,而椰树,这时是最从容的树了,无论风暴如何肆虐,它总是含笑挺立。因为椰树深深扎根在大地土壤里,每一株椰树,只要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它的根部是那么地粗,越到根底就越粗壮,几乎是一个圆台型。它的皮肤也很粗,那是风暴磨砺的。它以对大地深情的眷恋与坚定的依靠,抗拒着一次次台风的侵袭,它那苍劲的枝叶就变成一把把作战的剑戟。
也许你见过很多的树,从北方到南方,有些树你很快会淡忘,但对于椰树,你见它一次,就会永生难忘的。
椰树,海南最值得夸耀最值得骄傲的树!


第12版(副刊)
专栏:

  穷塞北也有农富镇
王永泉
沙岭子,虽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子,却是京包线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张家口市几百个乡镇中,它率先跨入“河北百强乡镇”,成为塞北农村经济腾飞的一只雄鹰!
沙岭子脱颖而出,又证实了这条真理:农村致富,关键在于基层党组织和党组织的“一把手”。千富万富,农村农业不行还是大不足。
沙岭子镇辖6个行政村,党的基层组织真正起到“战斗堡垒”作用,凝聚力和号召力特强。这个镇的党委书记张孝英,为人诚厚豪爽,办事干脆利落,上任不到两年,就以他“造福一方”的真抓实干精神,赢得了乡亲们的爱戴。
老张虽为农家子弟,但参加工作以来大多在工业战线上,当厂长曾是把好手,那么当乡镇“一把手”有把握吗?开始有人持怀疑态度。可老张说出的话掷地有声:“我这个人生来就是受累的命儿,但从没认输过!只要咱扑下身子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干事儿,我想不会干不好的。”就凭这股实在劲儿,就凭这股奉献精神,上任没几天,全镇41.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都留下他坚坚实实密密麻麻的脚印。他下村与别人不一样,总是先到地头,再上炕头,然后才进村委会;他下厂,总是先进车间,后到办公室。有人搞假汇报,第一次就被他顶回去:“你别哄我了,我早查看过了。”
乡亲们说,张书记还是那种风天一肩土、雨天两脚泥的“老八路”作风,处处为大伙着想。60年代需要焦裕禄,90年代照样需要。镇党委制订出个“富民强镇”的战略措施,全方位发展农村经济的点子,就是在书记深入调查研究、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制订出来的。
沙岭子镇前几年乡镇企业的步子迈得较大,年产值已超过4亿元。可一度忽视了农业生产,忽视了这个镇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张孝英意识到这一点:“咱们干农业的如果丢开了庄稼地,再富也没了根基。”因此十分注重对农业的投入,号召党员带头,制订鼓励机制,靠政策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他组建了农业工程领导小组。全镇投资502万元,银行贷款85万元,集体和个人再筹集一部分,投入人工69488个,动土方3.5万立方米,仅去年一年就建成占地500亩的温室大棚菜8686间。而且对大棚菜实行三通(路通、水通、电通)。今年春节这个镇的温室蔬菜就已上市。他们还在张宣公路两侧建设一个1000平方米的恒温库和一个蔬菜批发市场,为农民致富创造了优越的条件。去年农业总产值就比前年增加30.4%。
沙岭子镇土质较好,清、洪两套水,旱涝保丰收。它连结张(家口)宣(化),依托京津,信息灵通,交通方便。可这儿的乡亲祖祖辈辈没有种菜的习惯,吃菜也靠从城里买,当市场出现吃菜难的问题,也是东街买了西街买,认为种菜没有把握不保险。为了打破这种陈旧的传统观念,镇党委镇政府给农民“三年种植温室大棚菜三年不征收土地承包费,建一个温室售一根廉价檩条”等优惠政策,把大家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他们还制定了“四个一”工程,即人均一亩高产矮秆玉米,人均一分温室大棚菜,人均一口猪,人均10只鸡;集体各建一个500头猪的养猪场和500头牛的养牛场。这个镇还有一个养鸡专业村,去年养鸡14万只,光此项人均纯收入就增加300元。
“没有人办不了事儿。”这话不能说不对,不过不是靠拉关系,搞私情,而是会用人,用人准。大胆起用党员中的“能人”,充分发挥乡镇广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张孝英说得好:“我既要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我不求老百姓说我老张有多好,但走到哪儿也绝不能留下骂名。”道出了一个基层党组织领导人的胸怀气度和思想境界。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塞北风天沙地,好像就是一个“穷”字了的。殊不知关键还是事在人为。眼前虽还不能达到人力完全“超天”,却可以“改地”。你风再大,我可以叫你老实一点儿,讲道理一点;你土再黄,我可以给你铺得油油绿。你就是穷塞北,我偏要创出个富强镇。成不成,沙岭子的农业和乡镇企业都说:成!


第12版(副刊)
专栏:

劳实陕西户县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书法家协会会员。曾得黎雄才、关山月等名家指点,作品形神兼备,画材广泛,尤以墨猫见长。近年来多次到国外办展。上图为其近作《幽林琴声》。(雷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