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2月27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北京科研院所大步走向产业化
上海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群
据新华社北京电(记者黄威、通讯员张贤风)目前,北京市属科研院所中已形成了以10大科研院所为龙头、27个中试基地为新生长点、226个企业为基础的科技产业化新格局。
改革力度的加大促使北京市属科研院所全方位多层次地向社会转化科技成果。据市科委初步调查,现在全市已有80%的科技人员以各种方式进入经济建设主战场。去年,科研院所向企业转让成果319项,在企业投产222项,承包技术工程119项,承担企业委托的科研开发项目276项,为企业和农村培训人才两万余人。全年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让、服务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约18亿元,院所自办企业的技工贸总收入达14.8亿元。市轻工业研究所研制的多头多针、多头普及和高档机型的缝制设备电脑控制系列产品及外围设备,已与青岛、北京、上海等10多家工厂配套生产,为企业实现效益4亿多元,产品出口创汇100多万美元。
中试基地建设为科技新产业的发展培育了新生长点,这也是北京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带来的成果。北京从1990年起投资1亿多元在科研院所内建立和完善科研中试基地,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目前,27个基地中已有9个通过全面验收。
市属科研院所还在深化改革中发展自身优势,使科研开发能力明显增强。去年,科研院所共开展科研课题2235项,当年就完成任务的有881项,其中195项获国家、部、市科技进步奖,78项获国家专利,两者均高于前年。
新华社上海2月25日电(通讯员史文军)上海今后3年内将加快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群。
列为首号工程的通信产业,到1997年将实现销售产值200亿元、利税45亿元,形成包括有线、无线、终端在内的产业布局,较大幅度地提高通信产业整机国产化率。同时,还将发展微电子、生物工程、新型材料、激光技术、机电一体化、机器人及柔性加工等新兴技术。这些产业门类将在今后3年内形成10个超亿元产值的新生长点,已确定的有0.8至1微米和1.2微米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及封装、光电子产业,家用多媒体电脑和软件及周边装置,基因药物、基因诊断和治疗新型材料及装备,工业和家用水处理膜和装置,机电一体化产品,人工晶体及器件,新型建筑材料和民用核技术等。
此外,上海还确定了六七十项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中试、开发项目,使高新技术产业不断有新的生长点。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我国广播影视工作目标确立
提高制作能力 增加有效覆盖率
强化精品意识 跻身世界第一流
本报北京2月25日讯记者卢新宁从今天结束的全国广播电影电视工作会议上获悉,到本世纪末,我国广播影视事业发展将达到以下目标:广播电视节目质量有更大改观,各级电台、电视台自制节目的能力在现有的基础上翻一番,使广播的人口覆盖率达到85%以上,电视的人口覆盖率达到90%左右,并基本实现我国广播电视台在全球的有效覆盖率;电影要提高精品意识,努力使我国广播电影电视事业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广播电影电视部部长孙家正在这次会议上指出,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提高节目质量,多出精品,仍是今后广播电影电视工作的中心和重点。文艺节目要把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趣味性结合起来,要在提高质量上下功夫,真正做到“寓教于乐”;要大力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提倡高雅艺术;对儿童题材的影视片要特别重视,同时加强对农村的宣传。
据悉,近十年来,我国广播影视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目前,已形成比较完整的广播电视节目传送网和覆盖网;建成广播电台1210座,电视台980座,有线电视台1200座;收音机和收录机社会拥有量达5亿台,电视机社会拥有量达2.4亿台;全国已有县级以上发行放映公司2600多个,各类放映点5万个。
与此同时,1995年全国电影故事片创作会议也在京结束。会议提出,今年将以多出上乘的电影精品为目标,努力提高国产影片质量,促进电影事业的繁荣。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温家宝在中国科协四届五次全会上指出
造就科技“帅才” 培养一流科学家
本报北京2月26日讯记者贾西平报道: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温家宝在今天开幕的中国科协四届五次全会上指出,为了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我们不仅要造就数以千万计的现代科学技术工作者,而且要特别重视培养重点领域、重点学科的带头人,造就一批科技界的“帅才”,培养一批世界一流的科学家。
温家宝说,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培养青年科技人才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老科技专家要把选拔和培养青年科技人才作为自己第一位的责任。要通过深化改革,逐步建立起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快出成果、多出人才的新型科技体制,为跨世纪人才的健康成长创造更为有利的环境和条件,努力造成人才辈出的新局面。
温家宝在谈到我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使命时指出,从现在起到本世纪末,我们要提前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使我国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综合国力登上新的台阶,在跨入21世纪的时候处于更加主动的地位。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必须有一个新的解放和更大的发展。实现这一目标,根本在人才,在于充分发挥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科技工作者是第一生产力的首要因素,也是实现现代化的希望所在。广大科技工作者要认清肩负的历史使命,努力攀登科学技术高峰,为繁荣我国科技事业,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温家宝要求中国科协各级组织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科技政策和知识分子政策,密切与科技工作者的联系,特别要加强同生产、教育、科研第一线科技工作者的联系,细心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呼声,为他们排忧解难,多办实事。要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和学术空气,发扬学术民主,贯彻“双百”方针,活跃学术合作与交流。
大会由中国科协副主席吴阶平主持,中国科协主席朱光亚作工作报告,国务委员兼国家科委主任宋健出席了大会。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四个“一体化” 科技兴南阳
本报讯近几年,河南省南阳市推动产学研、科教农、技经贸、基础建设与科技进步四个“一体化”进程,使当地经济逐步转到依靠科技进步轨道上来。“八五”前3年,科技进步在工业和农业中的贡献份额,分别达到44%和40%,经济结构得到优化。
在产学研一体化方面,全市已有300多家企业与130多所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牢固的技术依托和合作关系。近几年,他们共开发出1176种新产品,其中30%达到国内或省内先进水平。
在科教农一体化方面,统筹实施科技“星火计划”、教育“燎原计划”、农业“丰收计划”,先后推广928项农作物、畜牧、林业、水产领域的先进技术和新成果,推广普及率达30%。仅“星火计划”的257个项目,就取得经济效益18亿元。通过先进适用技术培训,他们将人才培训、技术推广、技术服务融为一体,基本实现了乡有科技示范村、村有科技示范户、户有科技明白人。
在技经贸一体化方面,各级科研、技术推广机构和各类群众性专业技术协会、学会、研究会面向市场,建立起研究开发、应用推广、经营服务一体化的实体近千家。
在基础建设工程与科技进步一体化方面,他们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使基础建设工程上等级、上台阶,更好地提高经济效益。可起降波音737飞机的机场已建成;发电容量达25万千瓦的鸭河火电厂正在建设;700多公里的公路干线正在拓宽中;市内电话已进入程控交换阶段,总容量居全省第二位。(科闻)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两千万少儿结对“手拉手”
一百个城市与联谊省市县签约
本报北京二月二十六日讯记者王娜梅报道:“手拉手”互助活动正在全国广泛开展,今年全国将有一千万对少年儿童结成“手拉手”互助好朋友。这一目标将在一百个城市落实。北京、天津等一百个城市和农村地区“手拉手”签约仪式和“手拉手”书屋赠书仪式今天在北京劳动大厦举行。
“手拉手”互助活动是由全国少工委、文化扶贫委员会、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中国少年报社等单位共同举办的。“手拉手”就是在城市和乡村、富裕地区和贫困地区、健康和有残疾的以及各个民族的少年儿童之间、互相通信往来、互助互学、奉献爱心、共受教益的一项实践教育活动。这项活动一经发动即迅速得到少年儿童的响应。一九九四年纳入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跨世纪中国少年雏鹰行动”以后,进一步成为新时期少先队工作富有特色的教育活动,成效愈加显著。据统计,全国互相通信交友的少年儿童已达百万对以上。大约有五百万封书信和一千万册以上的图书寄到广大农村和边远地区少年儿童的手中。寒暑假期间,数十万城市的孩子纷纷下乡看朋友。“手拉手”互助活动已成为社会关注、各级领导重视、少年儿童欢迎、家长教师支持的一项新时期少年儿童成长的基础工程。
在百城市“手拉手”签约仪式上,北京、天津、上海分别和西藏、新疆、江西结成手拉手联谊省区、南京与信阳结成“手拉手”联谊市县。一百个城市团队负责人分别签署了“手拉手”目标责任书。
在“手拉手”万校书屋捐赠仪式上,北京市“五一”小学发出倡议:“人人捐出一本书,为农村小伙伴建立一万所‘手拉手’书屋”。这次捐建“手拉手”书屋的活动,将由城市少先队员自己选书、自己包书皮、自己去邮局邮寄。
团中央第一书记李克强、中宣部常务副部长徐惟诚、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在会上高度赞扬了“手拉手”互助活动。李克强同志说:“‘手拉手’互助活动的意义已超出少年儿童教育本身,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支持,并产生了积极的效果。‘手拉手’活动充分利用了社会资源,非常符合现实,让孩子们了解完全真实的情况,符合当代儿童的特点。适应了对少年儿童进行意志品格培养的需要和开放式教育的需要,符合中华民族的发展和跨世纪的需要,有助于增强一代少年儿童、少先队员的社会责任感和做社会未来主人的使命感。‘手拉手’精神有助于推动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和共同奋斗,增强民族凝聚力,‘手拉手’的活动方式也为青年工作者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全团要努力推进、并借鉴‘手拉手’的方式,促进跨世纪的青年工程。”
徐惟诚同志说:“‘手拉手’互助活动是培养跨世纪‘雏鹰’的好形式,二十一世纪‘雏鹰’如何培养关系到党和国家未来的命运,因此需要学校、家长、舆论界支持,更希望全社会支持,共同为一千万对少年儿童‘手拉手’在一百个城市的落实创造条件。”
柳斌同志说:“‘手拉手’互助活动非常切合小朋友实际,简便、可行、有效,是新形势下对小朋友进行‘五爱’教育的好形式,可以更好地教育年轻的一代。城市小朋友通过这个窗口了解农村、了解他人、了解社会,增强了爱国主义情感,培养了艰苦奋斗精神。”他希望“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长、老师都来关心重视‘手拉手’互助活动,从各个侧面帮助支持小朋友搞好‘手拉手’这项活动,但不要包办代替。”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百名学者获中国青年科技奖
本报北京2月26日讯记者贾西平报道:第四届中国青年科技奖今天在京颁奖,100名优秀科研人员获得证书和奖杯。100名获奖者中,53%的研究成果达到了国际水平,最小年龄仅27岁,最大为37岁,26人拥有教授级职称,55人拥有副教授级职称。他们有的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有的在应用技术的开发与研究方面大胆创新,获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还有的在传播和推广新技术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是我国教学和科研领域优秀青年的代表。
由中共中央组织部、国家人事部和中国科协共同设立的中国青年科技奖此次为第四次颁奖,前三届已有291人获奖。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新书比例大量增加 文学名著佳作迭出
首都图书交易会盛况空前
据新华社北京2月26日电近日落下帷幕的第八届首都图书交易会,图书订货交易总额突破4.6亿元,参加的出版社、书店数量及订货数量均是空前的,呈现出图书市场清理整治之后的繁荣景象。
几年来,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出版经营管理委员会坚持把首都图书交易会,办成看样订货、研讨改革、交流信息相结合的综合性业务活动。出版社已把它当作调整出书结构,促进生产流通,合理配置资源和掌握综合信息的一个重要契机。许多社长、总编辑率编辑人员到会场,了解出版选题、市场信息,探索出版发行改革的新思路。
本届交易会一个显著特点是新书比例大幅度增加。出版社早在数月前就着手准备,优化推出各自的“出版工程”和“拳头产品”,力争把重点新书抢赶到会上参订。以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为背景的图书选题竞相出版,形成热点;文学名著、散文小品系列精品迭出,品种繁多;追求图书高品位、高质量的趋势已经显露。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海峡两岸地震研讨会碰上“活教材”
新华社香港电(记者万红强)正当“海峡两岸地震研讨会”在台北举行之际,23日中午岛内发生的震感明显的地震,给两岸地震专家送来了一个“活教材”。
据报道,23日中午,国家地震局局长方樟顺率领多位地震专家正在台湾“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学所参观各种地震观察与研究设备时,突然感到地震的撼动。这时,两岸专家的反应相当一致,都快步走向各种仪器,希望及时了解这次地震的测试结果。这次地震,成了23日下午研讨会最后半天议程中最热门的话题。两岸专家一致建议,应该有计划地加强合作,结合双方在地震研究上积累的成果和专长,以加速提高地震研究水平,强化防灾能力。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四军医大获出血热病毒抗体基因
本报讯第四军医大学29岁的青年博士高磊经过多年研究,成功地获得了两株4个人源性抗出血热病毒抗体可变区基因。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首次获得的抗出血热人抗体可变区基因。这一新基因资料现已被世界上具有国际权威的4家基因数据库同时认可,并正式编号接纳,标志着我国基因工程抗体研究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百位名人签名售画支援失学儿童
据新华社电王首道、马文瑞、臧克家、启功等70位首都各界的名人,2月25日在中年画家田雨霖创作的《中国魂》巨幅国画上签名,献上他们对贫困地区孩子们的一份爱心。
据悉,这幅《中国魂》巨画不久将被运抵深圳,再征集30位名人签名。然后,这幅画将由深圳企业界人士认购,所得款项用来在贫困老区建设十余所学校。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百例》《影视与课文》出版
据新华社北京2月26日电由中宣部宣教局等单位联合编写的《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百例》和《影视与课文》两本书,日前已经分别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和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女外交官》在京首发
本报讯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女外交官》一书2月25日在京举行了隆重的首发式。《女外交官》以反映我党外交战线的历史和女外交官事迹为主要内容,全书40多万字,收录文章28篇。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近日,东北农业大学陈友教授(左一)等几位农业专家组成了一支“教授志愿服务队”,来到黑龙江省肇州县永胜乡,为农民义务讲授农业新技术并出谋划策。这是解放村的农民王凤明(右一)向陈教授请教早熟西瓜种植技术。新华社记者陈凯星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