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2月25日人民日报 第10版

第10版(周末)
专栏:饮食文化大观

  追求清雅向往和谐
孟西安
茶香缭绕法门寺。
1987年4月,佛教圣地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唐僖宗供奉佛祖释迦牟尼的系列金银茶具,轰动了世界茶文化界。这套绝代珍宝向世人昭示:中国是茶的发祥地,早在唐代,宫廷茶道和茶文化已经成熟和兴盛。
茶,“发乎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盛于宋,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经丝绸之路(也可说为丝茶之路)的传播,流布世界。今天,人们种茶、烹茶、品茶、颂茶的时候,都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中国,投向发现世界最早、最完整的宫廷茶具出土地法门寺。
唐代茶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94年11月3日至7日在法门寺珍宝阁举行。来自国内外的茶文化专家、学者、知名人士共278人参加了这一盛会。
讨论会征得海内外专家50余篇学术论文,会上进行了交流。这批论文围绕中国唐代茶文化及其对世界文化影响这一主题,从唐代茶道及茶道精神,唐代茶文化与佛教文化,唐代茶具、茶文化与文学艺术等6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这批论文集中反映了近年来海内外茶文化研究的最新成果和最高水平。
讨论会期间,国内第一座断代史茶文化展览——“唐代茶文化陈列厅”同时开馆,来自全国各地的名茶到会展销,别具特色的陕西紫阳富硒茶,格外受人青睐。
但会议期间最受人欢迎的还是茶道和唐代清明茶宴的表演。
11月2日,海内外茶道专家、学者以及来法门寺参加法会的佛徒高僧相继抵达法门寺。参加学术讨论会的专家、学者和海内外茶道表演者,应邀参加了法门寺院的盛大法会,观看了佛指舍利赴泰国奉养、新修大雄宝殿落成、佛像开光及澄观法师升座的盛大仪式。
法会之后,在法门寺珍宝阁前的翠竹庭院中,举行了国际茶道表演。在佛曲雅乐中,日本国际茶道丹月德宗家丹下明月一行,首先登台献艺。只见身着金黄色禅服的丹下明月先把从中国普陀山求得的千手千眼佛像供奉在竹林之中,然后双手合十,祈祷默拜,随后在助手的帮助下,整好茶具,按照程序选茶、浸茶、烹茶。她那轻盈的动作,似乎在冥冥的茶禅之中追求淡泊和静雅。不一会儿,她将沏好的热茶先奉献佛,后分献给客人。茶道源于中国唐代,开花结果于日本,她在表演后激动地流下热泪。
接着,韩国茶叶表演团上场表演了“高丽行茶法”。这是根据在中国吉林省吉安县唐代时修建的高句丽王墓出土的饮茶壁画,复原创作的茶道表演,生动地再现了1000年前朝鲜宫廷侍女用茶果接待宾客的情景。团长释云龙对记者说:“佛教和茶道,是从中国传到韩国和日本的,它说明,一个国家或民族要发展,就要善于吸取融合其它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今天,中国的改革开放,走的就是这条路,我每次到中国,就感到一次新变化!”
随着欢快的乐曲,人们从古代走进了现代。中国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的陈露云女士和伍立青小姐,身着优美的白族服装,以高雅的气质和灵巧的表演,向海内外客人展示了“白族三道茶”。当中外宾客相继品尝苦茶、糖茶和回味茶的时候,也领略到人生“先苦后甜”的生活哲理……


第10版(周末)
专栏:

  “只有一个地球”征文评选揭晓
由本报周末版和江西华隆化工有限公司合办的“只有一个地球”征文活动,业已结束。经有关专家组成的评委会审评,选出了一、二、三等奖,兹公布如下:
一等奖
《南京孔雀园见闻》(王蔚)
二等奖
《难忘的展览》(景和)
《走近赤颈鹤》(舒涵)
三等奖
《泰山,鸟去鸟又归》(张用衡王晖)
《走入环保碑林》(郝传钢)


第10版(周末)
专栏:

  中央电台推出音乐新栏目
“文化广场”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调整改革后新开设的节目,以文化信息、文化动态、文化热点、文化现象、文化发展为主要内容,从3月开始,他们又与日本“好丽声”公司和林氏创制公司联合推出“好丽声音乐之窗”节目,借助“好丽声”公司在日本流行音乐界的代表性,以及拥有的数据和资料,在“文化广场”中用最快的速度向中国听众介绍日本每周最新流行音乐的信息。
“文化广场”播出时间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收听率最高的名牌节目“新闻和报纸摘要”之后,在“全国广播歌曲榜中榜”之前,每次30分钟。“好丽声音乐之窗”节目安排在黄金时间的每周日播出。(笑非)


第10版(周末)
专栏:

  总后老干部迎春书画联展举行
解放军“总后勤部老干部书画联展”于2月21日在京开幕,全都出自部队离休老红军、老八路之手的180幅书画作品,气韵生动,意境清新,风格各异,展现了较高的艺术水平,受到观众的好评。联展25日结束。(项弢)


第10版(周末)
专栏:

  电视剧《与生命对话》拍成
山东菏泽地区纪委、菏泽电视台日前摄制完成电视剧《与生命对话》,并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首映活动。这部由宋平同志任总顾问的电视剧,讴歌了“全国法院模范”、“山东省优秀纪检干部”、“人民法官的楷模”的菏泽市人民法院原纪检组书记柴学进拒腐倡廉的可贵事迹。该剧由周寰执导,邱英三、蒋宝英饰演剧中主要角色。(陈庆立)


第10版(周末)
专栏:

意大利著名版画家费德丽卡·加利的《39幅威尼斯风景和伦巴第乡村》画展,2月16日至3月8日在北京云峰画苑举办。图为展出的版画作品之一。


第10版(周末)
专栏:天地一瞬

祖上的传说袁斯鹏(云南)


第10版(周末)
专栏:礼仪广场

  世界礼仪巡礼(二)
问候
印度——合掌并以“纳玛丝特”致以问候很多印度人是印度教徒,他们见面时通常都是双手合十,并以“纳玛丝特”致以问候。在印度的伊斯兰教徒则以“沙拉姆”问候,这是一种同时应将右手放置上额前的问候方式。当然,目前在印度的许多城市中,男士之间也有相互握手致以问候的方式,但男士一般不能与女士握手,更不能用手触到对方的身体。偶尔也能看到印度男人之间张开双臂相互拥抱。
印度尼西亚——握手并点头致意印度尼西亚人一般是以握手并点头致意的方式互致问候。
海湾阿拉伯各国——通用的问候是“阿沙拉姆、阿莱克姆”。边握手边称“阿沙拉姆、阿莱克姆”(祝您平安),是在海湾阿拉伯国家人们之间通用的问候方式。人们在握手时,一般只是轻轻地握着对方的手,在十分亲密的朋友之间,可以互相拥抱并亲吻,这种问候必须是长辈向晚辈首先表示。
以色列——用“夏罗姆”互致问候。“夏罗姆”是“和平”的意思,是以色列人互致问候时通用的语言,包括“您早”、“您好”、“晚安”等全部的问候之意。
土耳其——以“茄”互致问候。男士之间一般是互相握手致意。熟人之间的正式问候方式则是,晚辈主动去贴长辈的右颊并发出“茄”音表示尊敬,女士之间的问候方式与熟人之间大致相同,只是应先拥抱。男士与女士之间一般是轻轻握手,有时男士可轻吻女士的手。此外,晚辈的女士在问候男士时,应亲吻对方的双颊,顺序为:先右,后左。
埃及——与海湾阿拉伯各国用同样的问候方式。在埃及,英、法语比较普及,欧洲人握手的方式在埃及也是通用的。男士中亲密的朋友之间也可相互拥抱。
尼日利亚——晚辈用双手握住长辈的右手致以问候。男士之间握手并鞠躬致意。晚辈则要用双手握住长辈的右手致意。亲密朋友常常互相拥抱。女士之间如是亲密朋友也相互拥抱互致问候,不允许女士伸手与对方握手。人们在问候时的公用语言是英语“Howdoyoudo?”
肯尼亚——举起右手,并以微笑致意。肯尼亚人多喜欢健康、亲切、明朗的人。生活中人们非常重视融洽、平等、健康和子孙满堂。因此,日常的问候十分重要。在问候时,通常是互相看着对方的眼睛,举起右手,微笑地致以问候,有时,也握手致意。
南非——一般不相互称呼姓名。南非人通用英语,非常重视形式和体面,相互之间很少称呼对方的姓名或爱称。一般用姓加先生称呼。此外,如对方是有学位或爵位的人士,则应以其学位或爵位称呼。
(林氏创制公司供稿)


第10版(周末)
专栏:影视星辰

  快节奏的傅丽丽
强弓
见到傅丽丽以前,我头脑中有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人的岁数越大,越精于世故,特别是在娱乐圈里。傅丽丽早已过而立之年,沉浮于娱乐圈也已十年有余,要说耳濡目染,骄娇二气早就应该在她的身上显露出来,然而,她非但没有骄娇二气,浑身上下竟充盈着纯真,真使人不可思议。
或许是幼时在军营大熔炉的熏陶,傅丽丽的真诚完全发自内心。她的父亲是位将军,军人的秉直传给了她一颗透明的心。她快人快语,说话也是军人似的快节奏,如唱快板一样干脆、连贯、俏皮,并且,常有一些连珠妙语闪烁其间。她口没遮拦,什么掏心窝子的话都敢和你说。
十八岁的时候,傅丽丽给作将军的父亲出了一道难题。父亲一心想把女儿培养成个医生,可执拗的女儿偏偏不听从父亲的安排,吵着闹着要当电影演员。父亲一百个不同意,要不是傅丽丽的母亲给父亲做工作,说上电影学院也是上大学,傅丽丽恐怕是今生今世也没有机会和影视圈结缘的。
五年的大学生活,不仅使傅丽丽学到了系统的表演知识,还遇到了生活的知音——孙淳。毕业时,难舍难分的痴男怨女发誓,即使是到新疆、西藏也要一同前往。结局没有他们想象的那样,他们被分到峨眉电影制片厂。巴山蜀水的灵性不仅使他们的演技更加成熟,更锻炼了他们吃苦耐劳的性情。毕业的第二年,傅丽丽和孙淳就以描写知青生活的电视剧《今夜有暴风雪》在全国名噪一时。此后,傅丽丽片约不断,又塑造了一大批成功的银幕荧屏形象,得到观众的认可和好评。在她的艺术档案里,有女英雄、女战士、女大学生、女企业家、女画家、女导演,还有日本女老板、美籍华人妻子、妓女、黑社会二元帅、女侦探、文成公主等等。好像社会上五行八作、三教九流的人物形象没有她不能演的。这说明,傅丽丽可以出色地完成各种角色的塑造。一九九三年,傅丽丽因为在《站直了,别趴下》一片中的精彩演技,获得了电影金鸡奖的最佳女主角提名。
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十二集电视连续剧《洋行里的中国小姐》中,傅丽丽和孙淳又连袂出演了主角。


第10版(周末)
专栏:

  心同野鹤 诗似冰壶
——词作家张士燮印象
晨枫
“麦苗儿青来菜花儿黄,毛主席来到了咱们农庄,千家万户齐欢笑呀,好像那春雷响四方……。”这首纯朴明快,热情荡漾的歌曲,从50年代至今,一直伴随着岁月的流淌,被亿万人民群众传唱了将近40个春夏秋冬,不知叩动了多少颗心灵的门扉,也不知引发过多少难忘的回忆。然而,大约不会有多少人能够知道,藏在这首旋律优美、风格清朗的歌曲后的那位创意者——那位足以触发起作曲家音乐激情的词作者究竟是谁?
《毛主席来到咱农庄》的词作者张士燮,作为空军政治部文工团专业作家,在部队文艺创作的艰辛历程中,已经跋涉了40余载的沧桑岁月。40余年里,他一直戎装在身,笔锋在手,怀着一颗普普通通的士兵之心、一片平平常常的儿女之情,去感受时代,去体味生活,不断捕捉人民群众的爱憎感情、心理思绪,并努力运用群众自己最朴实、最纯洁的生动语言,来传达他们的心声,折射时代的精神。
作为60年代空军政治部歌舞团大型歌舞《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的主创者之一,他为这部具有史诗性的表演艺术佳作成功地捧出了《秋收暴动歌》、《十送红军》、《过草地歌》等。尤其是《十送红军》一经问世,便立即产生了相当广泛的社会效应。几十年来,人们对那一往情深、委婉凄楚的歌声不仅未因历史事件的远离而有丝毫淡漠,相反却在不时吟唱,反复回味着。人们透过歌声感受到的难道不也是士燮那真挚纯净的情怀么。
他在成功之后仍然不断调整自己的创作心态,不断创作优秀的作品,60年代参加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创作时,留下的《农友歌》和他写的那首家喻户晓的《社员都是向阳花》,70年代完成的《银球飞舞花盛开》,80年代的《森林与大象》、《祝你一路顺风》、《朋友,你的心事我知道》以及为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中国革命之歌》所写的《望神州》、《观灯》、《创业者之歌》,90年代的《爱是不灭的火焰》、《金色的亚洲》、《金色的风》、《一往情深》等等,都产生了不小的社会影响。透过这些作品你能清晰地看到,张士燮付出的都是真诚,都是心血,因之,作品不仅在数量上一直呈现递增的趋势,而且显现出鲜明的个性特色:纯朴、厚重、明朗、谐趣。如果不是谱曲与演唱等原因,他肯定还可以推出更多更好的深受听众欢迎的佳作来的。
年逾花甲的张士燮,如今依然驰骋在艺术的疆场上,他新近出版了自己的歌词集《蔺草集》与盒带专辑《原谅我》,所以在中国音乐文学学会、空军政治部文化部等单位联合举办的“张士燮歌词创作研讨会”上,词、曲名家和理论家们给这位人品艺品俱佳的词作家及其作品,以高度的评价。


第10版(周末)
专栏:经典唱片

  门德尔松《双协奏曲》
耿纯
门德尔松1809年出生于德国汉堡一个非常富有的家庭,自幼极具音乐天份,9岁时,就进行公开演奏,被誉为钢琴神童。17岁时,门德尔松完成了《仲夏夜之梦》的序曲。他终年仅38岁,但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歌剧、管弦乐、协奏曲等音乐作品。
门德尔松的作品风格明朗、优雅、舒适、恬静,乐曲中富于诗意与幻想。
门德尔松的《小提琴、钢琴与管弦乐队双协奏曲》保持了他一贯优美、华丽的风格,听后使人感到轻松舒畅。
这张CD片由德国DGG唱片公司录制出版,录音效果非常好,小提琴亮而不噪,钢琴声透而不干,整个乐队既有场面,又有清晰的定位与层次感,在DGG公司的录音制品中,属上乘的精品制作。
小提琴家克莱默的琴声清新秀丽,钢琴家阿格里希的演奏大气、奔放。两人的合作天衣无缝,录制极为成功。
由于录音的技术水平相当出色,你在聆听时,不但能体会到乐曲的意境,还能领略演奏者当时的心态。
在乐曲中,你能充分感受到阿格里希的成熟、老练,琴声干净利落、激昂奔放。相比之下,感觉克莱默在个别地方却表现得有些不自信与犹豫。
这张《双协奏曲》的旋律优美,录制精良,既能作为艺术品珍藏,又可收入试机片的行列。
该片的第一段,钢琴刚进入时的凌厉爆发音,就可以考验你所用的音响器材的瞬态特性。克莱默在第一乐章中间,由于小提琴进入时的犹豫,琴弓在琴弦上刚刚拉动时,产生了轻微的吱吱声。如果这个微小的细节你也听得清清楚楚,那你的音响器材对微小信号的表现也过关了。
DGG公司1989年录制,出版。
片号:427338—2


第10版(周末)
专栏:周末谈

  服装设计师的困惑
裘海索
近年来,中国服装设计师队伍发展很快。有高等院校培养出来的,有自学成材的。无以计数的人在向着一个既定的目标奔跑——让自己的设计走向市场、走向世界。
在与不少学生和年轻的设计师朋友的交谈中,我感到了他们内心深处的困惑。原因在于设计师往往不可避免地会面临着两种选择,一是献身艺术,二是服从市场。这是一对不可避免、又相辅相成的矛盾。很少有人能幸运地在一只金手掌的扶持下,尽情地献身于对艺术时装的追求。即便是有,也一定不会被扶持的太长久。所以,年轻的设计师要勇敢地面对商业时装。也许这才是他们真正面对的人生。
“献身艺术”是每一个具有艺术家素质的设计师的天职。他们都善于观察、发现、捕捉生活中的美,心甘情愿地做超脱于功利之外的事业,投入时间、精力与资金以求得一个理想、完美的作品,以达到奉献给人类多一点美的心愿,从而获取实现理想的人生价值的自我肯定。这种价值体现常常是不能以金钱来衡量的。因为,有时它像美丽的一弯彩虹,给人的只是无数美丽的童话般的遐想,而没有实际的价值标码。“服从市场”则决定了设计师须面对这样一种现实:以企业的盈亏为首要责任,以自负盈亏为设计、产销的制约手段,以赢利为目的等一系列实实在在的经济压力。
面对这一对矛盾,有的人将“艺术”性的设计暂时或永远地放弃了,只去近距离地、片面地注视市场的需求,做起了小抄袭家,将自己的个性、可贵的创造性收藏了起来。这不得不让人感到惋惜。其实,中国的市场非常大,你不妨实事求是地去摸索一下市场经济的规律,去搞清楚需求与带起需求的一些关系,这样,你会发现,你完全可以保留一个个性的你,去开辟一条属于你自己的路。在“照顾市场”的同时也完全可以保留“艺术”性的设计,如果每一个有抱负的设计师都可以认识自己,发挥自己,困惑也就会被充满激情的工作所取代。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设计师是纵身跳入流行浪潮中,运用流行面料作变体设计,还是“山不转水转”地做一些引导消费者有个性的、前卫性的设计。我看两者缺一不可。只是比例与时空的安排可以适时机而定。因为我们知道,在消费者这一庞大的队伍中,人们的修养、经济能力、个性、体态的差异甚大,对服装的喜好、对着装的目的,也自然有着极大的差异。流行的服装通过种种促销手段确实会有一个较大的市场,然而,也因此失去了一些有个性人士的青睐。有的人对有民族特色的服饰情有独钟,而有些人又喜欢以不变应万变。总之,心愿都是一个——美化自己。所以,设计师可以选择你的消费对象,来确定你的设计点,有比例地安排好你的设计内容,使你独特的个性有从事创造的天地。再如,不少人对妈妈的服装,甚至是奶奶的服装,会像系着情结般地愿意接近,改良式的再现,会被热情地接受。这是在文化中的怀旧现象,也是民族情的作用。然而,每个时期都有一小部分无畏的敢穿者,他们对前卫性的设计有接受的胆魄。由此,在不久的将来,这种新异的服装也就成了妈妈、奶奶曾穿过的服装,而又赋有了感情色彩,成了传统服装文化中的一部分,有被再度接受的可能。可见,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因素可以拿来用,这也是寻找设计点的方法之一。
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消费者的穿着目的分化越来越细,新异的设计也就有了更多的市场。所以面对经济责任压力的设计师是可以找到属于某一种消费者需求的设计点的。当你在设计、产销上获得了成功,也就证明了你已是一个敢于面对市场的精神上的巨人。在这个时刻,你便有经济能力来做更多的“艺术”性的设计。设计师的形象——你喜欢的你也就被树立了,销售活动也会因此而扩大。更有意义的是,在服装文化史上你留下了属于你的闪光的足迹。年轻的设计师们要勇敢地面临市场经济的挑战,培养起坚韧的创业精神,把握好“艺术”与“市场”的关系,这会使你的事业变得生机勃勃。世界上原本没有路,路是人走出来的。


第10版(周末)
专栏:

  《中英联合声明》签署十周年特种纪念封
1984年12月中英两国政府首脑在北京正式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中国集邮总公司近期发行特种纪念封一套二枚,一枚由北京寄往新华社香港分社,另一枚由香港寄北京中国集邮总公司,以纪念联合声明签署10周年。(游总)


第10版(周末)
专栏:

  “天然去雕饰”
王蕴明
近日偶然观看了烟台艺术学校演出的吕剧《楝树坡》,顿生一种如春风拂面般的清新感,那熟悉的生活,朴实的人物,鲜明的性格,令人深感妥贴、亲切。
该剧情节简洁,描述了一个小山村80年代在改革开放春风的吹拂下所发生的新气象。剧中的人物都是常见的平凡人:一个在战斗中致残的复员军人丁牛娃,立志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自然会遇到许多困难和矛盾。这矛盾不是来自外人,而是他的恋人罗慧慧和她的父亲罗振宝。这里没有袭用父女贪图富贵、鄙薄回乡务农的套路,而是发生在两种价值观与婚姻观的冲突上。罗振宝这个当了多年村干部的老党员,只顾自己致富,却忘记了带领大家共同致富。他爱女儿,却不尊重女儿自己的选择。他的根深蒂固的观念已经造成了他的妹妹罗小花的爱情悲剧。罗慧慧是一个朴实无华、情真意笃的好姑娘。然而,为了爱,残废了的丁牛娃却拒绝了她。在这种父、女、恋人三者之间矛盾的同时,又胶结着丁牛娃的父亲、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与罗振宝和他的妹妹罗小花的矛盾与情感纠葛。两组矛盾,两种人生观、道德观、婚姻观的冲突,交织成一幅新时期农村生活的生动画卷:清新、流畅、朴实、自然。这里既反映了几十年不正常政治生活给人们造成的偏见和几千年传统观念对人们思想的禁锢与行为的羁绊,更表现了在新时期阳光雨露下一代新人的成长。这里的人物,各有自己的音容笑貌、性格特点,且蕴藉着社会内涵。
《楝树坡》的成功,还有赖于二度创作的努力。演员个个称职,朴实、自然,毫无做作之感。有一个人物饶有风味,就是罗小花的女儿艳艳,这是一个颇为典型的追逐时髦的青年,不论从角色到演员都十分可爱,虽着墨不多,却为戏剧增色不少。音乐上也下了功夫,唱腔、伴奏、气氛音乐都较传统吕剧丰富多了,对于吕剧的老观众可能感到“味道”不那么浓了,但抒情、好听。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这是一种艺术学院教学的实践剧目,不仅师承传统,而且从事艺术创作,既有助于教、学相长,在实践中共同提高,又为艺苑培育了新艳的花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