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12月5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论坛

  强行移植不可取
贵兰
不久前,法国一位教授在接受《巴黎竞赛画报》采访时说,西方式的民主不适合非洲,因为它与非洲的社会现实和文化传统格格不入;强行将它移植于非洲,只能造成灾难。实际上,近年来西方不少有识之士陆续发表类似的看法,人们由此可以认为,随着“民主化”在非洲的碰壁,西方在出现一股反思的潮流。
对在非洲推行西方民主,法国一度显得颇为积极。1990年,前总统密特朗在法非首脑会议上曾公开宣布,法国对非洲国家的援助将与它们的“民主化”挂钩。在这种情况下,一些非洲国家不得不推行起多党制,结果搞得政局动荡,内乱迭起。众所周知,法国在非洲有着重大利益,而这种动乱形势损害了法非关系,于是法国不得不改行较为谨慎的方针。希拉克当选总统前即明确地说,多党制对非洲仍是一种“奢侈品”,“它包含了某种危险”。
大部分非洲国家的社会基础是众多的部族,部族主义和地方主义根深蒂固。如果盲目地推行多党制,自然会造成部族党派化和党派部族化。事实正是这样。据报道,4000万人口的扎伊尔竟产生了260个政党,人口不足250万的刚果有政党75个,人口为450万的贝宁政党多达35个,七八百万人的马里也有50多个政党。在竞选中,一些政党热衷于为本地区和本部族乃至本人争夺选票,引发游行示威、罢工罢市,武装冲突、军事政变甚至部族仇杀也时有发生。刚果和扎伊尔的执政派与反对派没完没了地争夺权力,卢旺达、布隆迪骇人听闻的部族大仇杀就是例证。诚如肯尼亚总统莫伊所说:“多党制导致部族主义抬头,进而导致社会的大动乱。”
事实早已证明,世界上并不存在什么通用的社会模式。非洲有其特有的社会、经济、文化传统。非洲国家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以什么样的方式发展民主,是实行一党制还是多党制,这只能由非洲人民自己决定。不顾别国国情而强行移植某种模式的做法不可取,也是行不通的。近年来,某些西方国家一味要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非洲一些国家而屡屡碰壁,根子也在这里。


第6版(国际)
专栏:

  巴勒斯坦警察进入伯利恒
巴登记选民逾百万
新华社耶路撒冷12月3日电(记者谢栋风)由12名警官组成的巴勒斯坦警察先遣组今天下午抵达约旦河西岸伯利恒的拜特贾拉村,并进驻设在那里的巴以地区协调办公室,为大约400名巴勒斯坦警察在未来两周内陆续抵达伯利恒地区作准备。
拜特贾拉村民今天早早地将街道打扮一新,并在村子四周挂上了许多巴勒斯坦旗帜及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执委会主席阿拉法特的画像。
下午4时许,巴勒斯坦警察先遣组在以色列边防警察的护送下顺利抵达拜特贾拉,受到了当地村民的热烈欢迎。巴勒斯坦警察将一面鲜艳的巴勒斯坦旗帜挂上了原为以色列军事大楼的巴以地区协调办公室的屋顶。
按计划,以色列军队将在12月18日前撤出伯利恒。根据巴以9月签署的扩大巴勒斯坦自治协议,以军还将在12月底前从约旦河西岸的其它城市撤出。11月13日,以军已完成从杰宁的撤军。
新华社耶路撒冷12月3日电 (记者怀成波)加沙和约旦河西岸(包括东耶路撒冷)的100多万巴勒斯坦人已经进行了选民登记,准备参加1996年1月20日举行的巴勒斯坦委员会选举。
这是巴勒斯坦自治领导机构地方政府和城乡事务部长兼巴中央选举委员会主席埃雷卡特今天在拉马拉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宣布的。他说,选民登记自11月12日开始,12月2日结束。
埃雷卡特说,上述100多万选民中包括7.2万名居住在东耶路撒冷的巴勒斯坦人。
根据巴以9月达成的扩大巴勒斯坦自治的协议,以色列允许东耶路撒冷的巴勒斯坦人参加选举。
巴勒斯坦自治领导机构内阁会议12月2日批准了巴勒斯坦选举法草案。此前,巴解组织执委会主席阿拉法特在加沙同包括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在内的一些政党和派别的代表进行了会晤,同他们就选举法草案的有关问题交换了意见。


第6版(国际)
专栏:

  老挝泰国分别庆祝国庆
据新华社河内12月2日电万象消息:老挝首都万象今天举行盛大集会,隆重庆祝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成立20周年。
老挝人民革命党主席、政府总理坎代·西潘敦在集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20年来,老挝人民在人民革命党的领导下,在各个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老挝国家主席诺哈·冯沙万、国会主席沙曼·维亚吉以及万象各界代表出席了国庆集会。
据新华社曼谷12月3日电 泰国今天下午在曼谷市中心广场举行盛大阅兵式。这是泰国今年庆祝12月5日国庆的系列活动之一。
普密蓬·阿杜德国王和诗丽吉王后检阅了身着礼服的御林军。


第6版(国际)
专栏:

  孟加拉国宣布明年1月大选
新华社达卡12月3日电(记者姜显明)孟加拉国选举委员会今晚宣布,孟将于明年1月18日举行全国大选。
首席选举专员萨迪克法官就此发表讲话,希望所有政党参加大选。他说,选举委员会将保障选举的自由和公正。他说,“我们将会看到,选举过程中法律和秩序将得到维护。”
孟总统阿卜杜勒·拉赫曼·比斯瓦斯于上月24日宣布解散第五届议会。根据宪法规定,大选必须在议会解散后的90天内,即明年2月21日之前举行。
尽管选举日期已宣布,但迄今孟主要反对党仍未表示将参加大选。此前,它们曾声称,如果政府不接受“组成中立的看守政府来主持大选”的要求,它们将抵制大选。


第6版(国际)
专栏:巴基斯坦通讯

  友谊的丰碑
——喀喇昆仑公路纪行(下)
本报记者吴迎春
汽车通过苏斯特往东北方向行驶,两个多小时后到达红其拉甫山口。
红其拉甫山口由白雪皑皑的山峰环绕,中间是一大片开阔地,喀喇昆仑公路穿行其间,一直通往中国境内。巴方在山口公路边设了最后一道哨卡,见到中国人,值勤的士兵非常客气地致意。他说,这里海拔5400米,气候寒冷,空气稀薄,他特别关照“中国朋友”高山行走时不要太剧烈。听后心中不由涌起一股暖流。
此后,我们一直沉浸在和平友好的气氛中。过了哨卡,无拘无束地前行,路边的牌子上用中英文书写的“欢迎你”、“中巴友谊万岁”的标语跃入眼帘。走了大约1公里,到了两国交界处,竖立着两座一人多高的水泥界碑。过了界碑我们踏上了祖国的土地,正遇到一群新疆喀什的修路工人在这里工作。他们说,边界上从无冲突纠纷,双方人来车往,关系融洽,喀喇昆仑公路是友谊路。
我们在山口呆了1个多小时,然后原路返回,一行4人中,3人出现了高山反应,呼吸困难、头昏、胸闷、呕吐、耳鸣。由此想到当年修筑公路的艰难,也明白了人们为何称颂喀喇昆仑公路。一名考察过该公路的西方旅行家艾素贝尔·肖在书中写道,喀喇昆仑公路经过喜马拉雅、喀喇昆仑和兴都库什世界3大山脉,建在世界上地质条件最复杂、最困难、最不稳定的地段,是当代“最伟大的奇迹”。
这项工程于1967年正式动工,历时12年完成,高峰时期有近万名中国工程技术人员和1万多名巴基斯坦人加入了筑路行列。
当时条件非常艰苦,很多中国人作了“光荣”的准备。建筑设备材料是人扛马驮运进大山的,他们风餐露宿,斗严寒、战酷暑,施工时用绳索将人吊在悬崖峭壁上打眼放炮,雪崩、泥石流、塌方是家常便饭,有数百名建筑工人献出生命。时至今日,巴基斯坦人还念念不忘当年筑路的英雄们。
在吉尔吉特市东北角,背靠高耸的雪山,面对喀喇昆仑公路,有一座遐迩闻名的陵园,里面长眠着88名为公路献身的中国工程人员。园中央5米多高的白色大理石墓碑上刻着“中国援助巴基斯坦建设公路光荣牺牲同志之墓”,碑后是一排排墓冢,其中许多只是衣冠冢。烈士的遗骨已溶入喀喇昆仑公路中,在中巴人民心中铸成一座友谊的丰碑。据介绍,不仅许多中国人前往瞻仰陵园,当地巴基斯坦人也经常前往扫墓。巴基斯坦地方政府拨专款派专人维修照看,陵园干净整洁,白色的大理石墓碑洁白如初。北部地区副专员塔利克·汗说,“我们以此来表达对中国烈士的敬意,他们永远活在巴基斯坦人民的心中。”(本报伊斯兰堡电)
(附图片)
题图为喀喇昆仑公路上靠近巴中边界的巴基斯坦苏斯特检查站,从这里开往中国的巴基斯坦车辆以及从中国开往巴基斯坦的车辆平均每天30多辆。吴迎春摄


第6版(国际)
专栏:新闻分析

  克林顿西欧之行
新华社记者周锡生
美国总统克林顿在结束对西欧4国的闪电式访问后,于3日返回华盛顿,这次访问来去匆匆,但对修补和调整美国同西欧盟国的传统关系,却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美国官员称,这是克林顿入主白宫后4次西欧之行中最具有实质意义的一次访问。
克林顿此次出访西欧,既有紧迫的现实需要,又有长远的战略考虑。伦敦是克林顿西欧之行的第一站,克林顿以此充分显示了美国在世界新格局中决心修补并加强同西欧盟国传统关系的强烈意愿。在美欧关系普遍趋冷的现实中,美英关系颇具典型性。近年来,特别是克林顿上台后,由于美英双方在北爱尔兰和波黑冲突等问题上龃龉不断,加上英国在欧洲地位的下降,传统的美英“特殊关系”降到了“半个世纪来的最低点”。今年5月,克林顿甚至拒绝梅杰邀请,不参加伦敦纪念二战胜利50周年的重大活动,使英国颇感心寒。在这次访问中,克林顿同梅杰就广泛的国际和双边问题进行了会谈,并在敏感的北爱尔兰问题上尽量作出让伦敦感到满意的姿态,消除了美英关系中的不少疙瘩。双方都强调,在迎接21世纪到来的新挑战中,美英两国应继续保持传统的伙伴关系。
作为爱尔兰后裔,克林顿在北爱首府贝尔法斯特和爱尔兰首都都柏林访问时受到了格外隆重的欢迎。克林顿在一年多前排除阻力,促成了北爱和平进程。此次他又利用访问,促使英爱两国领导人达成了通过“双轨制谈判”解决北爱前途的协议。此外,克林顿还积极鼓动美国企业前去北爱投资,以巩固北爱和平进程。这些举措抓住了北爱人民普遍渴望和平发展的心理,赢得了普遍的赞同。显然,克林顿力图把自己塑造成“北爱和平的英雄”,以便他在明年的连任竞选中获得美国众多爱尔兰裔选民的支持。
目前,波黑和平进程正处在关键时刻。克林顿决意向波黑派兵,以确保美国促成的和平协议得以履行。但此次行动风险甚大,克林顿不无担忧。为使波黑行动获得预期成功,克林顿利用这次访问之机,亲赴德国南部的美军基地,为受命担任波黑行动主力的美军第一装甲师壮行,并在那里正式批准了以美国为主导的北约波黑行动计划。克林顿也想以此表明美国决心履行对西欧盟国的诺言,在波黑和平进程中发挥领导作用。
马德里是克林顿西欧之行的最后一站,也是最重要的一站。冷战结束后,随着共同敌人的消失和西方综合国力竞争的加剧,美国与欧盟的矛盾、特别是经济利益的冲撞日益突出。西欧国家普遍担心美国陷入孤立主义或将外交、经济的重心转向亚太等地区。美国既想让西欧独立承担更多责任,又害怕欧盟各国离心倾向日甚一日。双方的不断纷争和不同的战略考虑已使美欧关系在一定程度上陷入危机。克林顿此次在马德里同欧盟轮值主席、西班牙首相冈萨雷斯和欧盟委员会主席桑特举行了美—欧盟首脑会晤。会晤有助于制止美国与西欧关系的进一步滑坡,并且为大西洋两岸在国际新形势下加强全面协调和合作制定了蓝图——《跨大西洋新纲要》。
克林顿在《纲要》签署时明确宣布:在世界摆脱冷战走向“环球村”的新征途中,美国与欧盟面临着共同的新机会、新挑战、新威胁,依然有着不可分割的共同利益和需求,美国的命运“仍然同欧洲相连”。他表示,美国将同欧盟保持传统的合作关系,共同走向21世纪。冈萨雷斯和桑特都认为,《纲要》的签署修补了因贸易争端和波黑问题而受到损害的美欧关系,为双方的继续合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但此间观察家认为,《纲要》不过是一个原则宣言,要付诸实施还会遇到各种具体问题。克林顿的西欧之行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与西欧的矛盾,但并没有也不可能真正消除双方分歧。
(新华社华盛顿12月3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法国工潮继续蔓延
本报巴黎12月4日电记者王芳报道:持续已11天的罢工风潮在法国继续蔓延。巴黎奥利机场的跑道曾一度被示威的群众占领,波尔多等地的罢工者开始用数百辆卡车堵塞公路交通,一些地方的供电被切断。继公交、邮电、电力和煤气等部门之后,医疗、电信、航空、出租汽车、港口、消防等系统本周内都将卷入罢工。
法国总工会已决定在5日组织更大规模的全国行动日,工人力量总工会也号召进一步扩大抗议声势,要求政府撤回社会保险改革方案。正在贝宁参加法语国家首脑会议的希拉克总统昨天就国内形势讲话,表示政府将不会让步,吁请法国人信任政府。法国总理朱佩周日召开了紧急部际会议,要求有关各部加强与工会组织的对话。
法国工商界对动荡的社会局势深表不安。据调查,法国的冶金、化学、汽车等工业以及谷物生产都受到了严重影响。本来就因今年的恐怖主义浪潮遭受重大损失的商业和旅游业更是叫苦连天,圣诞节即将来临,巴黎各大商业网点使尽浑身解数吸引顾客,平均营业额还是下降了50%以上,市政府不得不打破常规,允许商店星期日开业。


第6版(国际)
专栏:

  首批北约军队进入波黑
波黑塞族希望和平协议更加完善
本报贝尔格莱德12月4日电记者胡锡进报道:首批北约先遣部队今天抵达萨拉热窝机场,标志着北约军队开始执行波黑和平协议。
今天中午1时,56名英国军人乘C—130飞机在萨拉热窝机场降落,他们的任务是为北约军队设在萨拉热窝的总部建立通信系统。根据波黑和平协议进驻前南地区的北约部队将达6万人。另据北约方面的消息,数百名驻德美军将于今天晚些时候乘火车起程,经匈牙利前往波黑。
根据北约理事会上周的决定,北约派驻波黑和克罗地亚的先遣部队共达2600人。北约部队的主力将于本月14日和平协议在巴黎正式签署后进入波黑。
据新华社贝尔格莱德12月3日电 波黑塞族外长布哈今天在萨拉热窝同意大利外长苏珊娜·阿涅利进行会晤时表示,波黑塞族并不要求更改在美国代顿草签的波黑和平协议,但塞族希望这一协议更加完善,以便这一协议能够在萨拉热窝加以实施。
据波黑塞族通讯社报道,布哈在会晤时强调指出,要在萨拉热窝塞族区实施代顿和平协议是“十分困难的”。


第6版(国际)
专栏:

  监督北爱解除武装
国际委员会成立
据新华社伦敦12月3日电(记者李文诰)据《爱尔兰时报》今天报道,经英国和爱尔兰政府同意,负责监督北爱尔兰对立武装组织解除武装的国际委员会已经正式成立。
这个国际委员会由3名成员组成。美国前参议员、美国驻爱尔兰特别经济顾问乔治·米切尔担任委员会主席。另外两名成员是芬兰前总理哈里·霍尔克里和加拿大的约翰·德沙特兰将军。
该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就北爱对立武装组织的缴械进程安排向英国和爱尔兰政府提出建议,向两国政府报告对立武装组织是否明确承诺交出其非法武器,提出切实可行的缴械办法。这个国际委员会是根据英国首相梅杰和爱尔兰总理布鲁顿11月28日在伦敦就北爱和平进程达成的“双轨制”协议而成立的。


第6版(国际)
专栏:

  洛博夫说俄将给车臣特殊地位
格罗兹尼发生汽车爆炸事件
据新华社莫斯科12月3日电俄罗斯总统驻车臣全权代表洛博夫3日说,俄准备给车臣共和国以“特殊地位”。
这是洛博夫3日在对俄罗斯公共电视台发表谈话时透露的。他说,俄联邦政府正在制定与车臣共和国关系协议草案。该协议草案的第一条规定,俄罗斯承认车臣具有“特殊地位”。这意味着俄将在很大程度上把共和国的行政管理权直接转交给车臣共和国。
本报莫斯科12月4日电 记者许恒声报道:俄联邦车臣共和国首府格罗兹尼今天中午发生一起严重的汽车爆炸事件,造成至少11人死亡,60多人受伤。
据报道,一辆装有炸药的汽车是在离联邦执行权力机构地方局仅10米的地方爆炸的。爆炸现场半径约100米以内的房屋玻璃被震碎。停放在爆炸现场附近的10多辆汽车也遭到破坏。


第6版(国际)
专栏:

  涉嫌贩毒洗钱非法致富
墨前总统萨利纳斯被开除出党
本报墨西哥城12月3日电记者张金江报道:墨西哥执政的革命制度党昨天决定,将把前总统卡洛斯·萨利纳斯及其哥哥劳尔·萨利纳斯清除出党。
上月15日,劳尔的妻子保林娜及其兄弟安东尼奥因企图在日内瓦用假证件从银行提取8300多万美元存款而被瑞士警方逮捕。据报道,这笔巨款可能与贩毒和洗钱有关,或是在劳尔1982年至1992年任政府官员期间贪污的公款。据查,劳尔在国内外还有多笔存款和多处房产。他的这些财产与他的收入不符,涉嫌非法致富,而这都与当时任总统的萨利纳斯有牵连。
现在萨利纳斯正在国外,而其兄劳尔则因涉嫌策划暗杀革命制度党前总书记马谢乌而于今年2月被捕入狱。


第6版(国际)
专栏:

  捷民主党和自由民族社会党合并
据新华社布拉格12月3日电(记者孙希有)捷克民主党和自由民族社会党3日宣布两党合并成为一个新的政党,党的名称为民主党—自由民族社会党。
两党在12月2日至3日分别召开代表大会,决定合并为一个党,以直接参加明年6月将举行的全国大选。


第6版(国际)
专栏:

  阿尔及利亚一记者被杀害
据新华社阿尔及尔12月3日电阿尔及利亚安全部门今天宣布,阿尔及利亚法语报纸《自由报》的一名记者和他的司机2日晚惨遭杀害。这名记者是1993年5月以来被杀害的第46位阿尔及利亚新闻工作者。


第6版(国际)
专栏:

  埃及拘捕95名穆斯林兄弟会成员
据新华社开罗12月3日电据此间报纸今天报道,埃及国家安全调查局2日拘捕了95名穆斯林兄弟会成员,指控他们企图破坏人民议会的选举进程。
埃及国家安全调查局是在挫败了穆斯林兄弟会在开罗和其它8个省制造骚乱和进行示威活动的阴谋后拘捕该组织成员的。


第6版(国际)
专栏:

12月3日,两名瑞典维和部队士兵正在拆除联合国维和部队驻图兹拉空军基地入口处的铁丝网。美国已宣布派遣第一批维和部队前往波黑,其中大部分人马将驻扎在图兹拉。
新华社发(美联社照片)


第6版(国际)
专栏:

12月3日,被指控刺杀以色列总理拉宾的凶手阿米尔(前)在保安人员的监视下走进特拉维夫地方法庭受审。
新华社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