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12月30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专题报道

  八闽涌动助学潮
本报记者江宝章
太阳落到山后,山下炊烟升起的时候,杨道章背着一捆树枝下山,远远望见家门口来了一群人。
双目失明的伯父告诉他,这些叔叔、伯伯是从县里、乡里来的干部。他们对他说:“道章,从下学期开始,你可以到学校上课去了。”这个平时机灵聪明的孩子一时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杨道章生活在福建寿宁县一个贫困的小山村里。几年前,父母去世,刚刚上到二年级的小道章被迫辍学,寄养在双目失明的伯父家里。杨道章多么渴望能和其他孩子一起背着书包上学!在上山砍柴路过学校的时候,他经常悄悄地躲在教室外面的窗下偷听老师讲课,下课铃声一响,又悄悄离去。他怕别人耻笑。
12岁的杨道章成了福建省“希望工程——百万爱心行动”的第一批受资助者。
    (一)
设在共青团福建省委院内的福建省“希望工程”办公室,这几年成为社会爱心汇聚的中心,电话铃声不绝,信件如雪片般飞来。
今年9月22日,“希望工程”办公室收到一封不寻常的来信:
省希望工程办公室:
今寄上400元,请代为安排资助一名失学孩子。
希望工程是一项很有意义的社会公益事业,对于扶助失学孩子,振兴贫困地区教育,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感谢你们为孩子、为社会付出的辛勤努力。
…………
贾庆林
这是省委书记贾庆林第二次资助一名失学儿童,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人民公仆对祖国未来的情和爱。
失学儿童不仅牵动着福建党政领导的心,也牵动着无数普通百姓的心。
春节过后不久,福州市卫生检疫局干部翁钦和他的新婚丈夫林升武刚刚领完结婚证书,就径直来到“希望工程”办公室。“今天是我们的结婚纪念日,我们想结对资助一名失学儿童,尽一点心意,也作为新婚的纪念。”
“希望工程”办公室的小陈对记者说,不久前,福州实验小学三年级的翁少青小朋友过生日,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给了他300元钱。在团省委办公室工作的父亲问他:“你能不能用这笔钱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呢?”“那就捐给希望工程吧。”于是当爸爸的又垫上100元,把400元钱送到了省“希望工程”办公室。
    (二)
3年前,共青团福建省委、福建省青联等4家单位响应党中央号召,联合倡议在福建全省开展“救助贫困失学少年——百万爱心行动”,此举立即得到社会各界的热烈响应。
这是发生在募捐点前的两个小镜头:
一位中年人在福州大学募捐点前详细询问了捐款的用处后,毅然从皮包中拿出100元投进募捐箱,当同学们问他姓名时,他说:“就叫无名氏吧。”
福州先施商场门口,一位少女往募捐箱里投进一个纸袋,说:“这是我父母叫我来捐的。”同学们整理箱子,见纸袋上写着:“献给希望工程——两位退休老人的心愿”。袋里有几张叠得整整齐齐的百元人民币。
1994年“六一”前夕,福建省五套班子的领导在省委书记贾庆林、省长陈明义带领下,为“希望工程”捐款,以实际行动号召社会各界投入到“1+1助学行动”中来。福州、厦门、漳州等地的党政领导也纷纷与贫困乡村的失学儿童结对子,向他们伸出友爱之手。
在今年的“千家企业建千校”活动中,福建省邮电管理局、省烟草总公司、省电力工业局、香港福建希望工程基金会、伊法达教育基金会等在福建的贫困乡村援建了一所又一所希望小学;建设银行福建省分行、泉州远太集团、福建省电力工业局、福建华兴信托投资公司等分别设立了“希望工程”专项基金;数以万计的福建省少先队员在庆祝少先队建队45周年时,以“红领巾为希望工程献爱心”的名义捐款10万元,在福建省最大的老区特困村——柘荣县黄柏乡蒲洋村捐建了福建省第一所“手拉手希望小学”。
    (三)
一封封捐赠者、受援者写来的信件,表达了人们美好的情感。
惠安县山霞乡宜美村的陈丽环来信说:“我曾是一个失学的小女孩,现在在家务农。我的能力只能帮助一个孩子。请把这些钱转交一个失学的小女孩。以后每年的1月和7月,我会按时将款寄出。”
寿宁县南阳中学的龚锦山同学在来信中说:“亲爱的叔叔、阿姨,你们使面临辍学的我又一次回到学校。我会加倍珍惜时间,努力学习,争取考第一名,再获县级三好学生。”
正是有了千百万人美好而崇高的情感,3年来,福建省“希望工程”基金会收到社会各界及港澳、海外同胞的捐款达819万多元(不包括地、市、县的捐款),在全省贫困乡村援建了33所希望小学,39个县的27163名失学或面临失学的儿童重新回到了校园。
(附图片)
题图:由福建省邮电管理局捐资兴建的华安县云山希望小学。
下图:老医生谢永魁向福安市甘棠民族希望小学捐赠物品。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公仆谈心录

  做好效益文章
——山西晋中地区行署专员申维辰一席谈
本报记者安洋
就“如何实现粮食生产与农民收入的同步增长”这个问题,申维辰谈了如下看法——
解决这个问题,“效益农业”的路子必须走快走实。90年代以来,我们全面实施了集“米袋子”与“菜篮子”为一体、增产与增收为一体、致富与扶贫为一体的农业“双百万亩”工程,在平川建成100万亩水地高产高效农田,在山区建成100万亩旱地高产高效三保田,通过综合技术配套,立体集约种植,提高产出,增加收益。去年,有9个县农民从“双高田”中得到的人均收入为827元,占人均收入的79.2%。
一步一步引导农民走规模经济和集约经营的路子这项工作,我们列入了行署“重点工作目标责任制”,地、县、乡均出台了优惠政策,从资金、技术、销售方面倾斜服务,目前已见效果。仅养殖业全区已有40个乡、256个村、15610户达到一定的规模标准。这些带头人不仅给自己带来快富效益,更重要的是产生了辐射效益和示范效益。
在有限的耕地上既要稳定粮食生产,又要保证农民收入有较快增长,取决于科技进步。几年来,我们组织实施了科技含量较高的“星火”、“燎原”、“丰收”项目72项,推广了地膜覆盖、配方施肥、种子包衣、脱毒栽培等10项新技术和35种高产高效种植模式,每项技术的增产效果都在30%左右,全区每年从农业发展金中拿出45万元专款用于农村科技培训,现在已有3500名农民拿到了绿色证书,全区涌现出科技示范村618个,科技示范户14430户。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公仆谈心录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新疆沙湾县委书记张晓伟访谈录
本报记者祝谦
当了几年书记,我开始悟出,群众路线,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走近点,靠拢点,与群众脸对脸,心碰心。干部就得“干”事业。事业,又是群众干出来的。群众乐不乐意干,怎样去干,是以认你、信你、服你为前提的。你不为老百姓办事,不为老百姓谋利益,他们也会回敬你一个“不”。
当农民对一些积重难返的问题反映强烈时,我们雷厉风行,在全县农村进行财务全面清理,张榜公布,并形成定规。乡镇的“七站八所”利用职权占用的耕地800余亩,退耕还农。“三乱”得到治理,农村的好经验得到推广……农民都拍手称快。我对乡镇干部三令五申:谁也不准在农民身上打主意,谁也不准委屈老百姓。只有干群关系融洽,群众才会齐心,一切事情就好办了。
沙湾这样一个农业大县,工业弱县,财政穷县,一举变成大农业县,获自治区粮棉双增特等奖,财政收入超过6000万元,农牧民人均收入近2000元。我们做的全是分内事,老百姓的那种感激使我十分感动。有的农民专程进城,就是想找我们聊聊”。有时乡镇落实政策不及时,农民急了,就来找我们解决问题。许多农民,把生产出的第一个果实,送到县城,让我尝尝。我常常激动得彻夜不眠。我们的“主人”,对“公仆”何等宽容!“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我们只有加倍努力地工作,对“主人”回应得更响亮,才无愧“主人”的厚爱,才无愧“公仆”的称呼。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记者见闻录

  劲风吹过“窗口”新
本报记者肖荻
到天津市电话局部分营业厅去办事,记者发现过去那柜台高筑、居高临下、官气逼人的阵势不见了,代之以一间间接待室,摆放着沙发茶几,主客近在咫尺,当面交谈,办事比过去亲切、麻利。天津市邮电服务质量监督站是反映用户意见的晴雨表,记者在那里坐了两个多小时,只打来一两个咨询电话,而前些年这个公之于众的申告电话天天铃声不断。装机还难吗?质监站不久前抽查811局100个单子,从用户申请到15天以内装好的达88%,早于时限3个月。世乒赛期间,中外宾客上万笔邮电业务不仅未出差错,而且做了好事:广东有人汇来一笔巨款,地址不清,体院北邮局一位营业员硬是通过爱人遍访各团,找到了收款人、美籍华人运动员庄永祥。更让群众刮目相看的是,民园邮局营业员胡瑛制止顾客加塞遭到辱骂,仍然以礼相待。
过去,邮电职工行业作风中多年养成的一些积弊,曾使用户怨声不绝。面对种种挑战,邮电局领导认识到:改善服务质量,工作必须有强大的力度。力度的体现不能只是三令五申,而必须真刀实砍。
去年,他们进一步制定和完善《邮电服务质量社会监督标准》及有关奖罚规定,公之于众,并首先组织党员、各层领导骨干认真学习,带头执行,同时组织包括千名退休职工在内的四级监督网,广泛、持久并不事声张地进行检查。在曲江路邮电所,一位女营业员办存款时明明嫌少却骗用户说没有存单,微服私访的检视员当场核实后,经邮局领导研究立即通报全局,并处罚该营业员5000元,同时按规定扣罚有关上级奖金共达2万元。在河北路地区一市话局,职工打公用电话不付费,并给提意见者掐了电话,邮电局领导照章办事,将责任者开除。与此同时,热心为世乒赛作出“超常服务”的中山路邮局,环境整洁的武清县邮电局则受到重奖。这些,加上对失职者相应扣罚工资总额和给予黄牌警告等措施,果然是罚得心疼,奖得眼红!
各单位在分配机制上因地制宜实行百元业务工资含量,并逐步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奖勤罚懒。与此同时,经常组织有局长参加并当场录像的大检查。不久前在检查中随机录下30多个“镜头”(不规范行为),召集各局、所领导来,“谁的孩子谁带走!”
市邮电局投入30万元“花钱买意见”,回收66977户来信,对13项业务满意率为91.2%。但他们更重视的是那8.8%的不满意或很不满意的意见。他们认为:加强职业道德的建设,不能刮一阵风,必须有足够力度的长流水去荡涤积习弊端。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人生舞台

  李树林拓荒
本报记者刘亮明
说起拓荒种粮,40岁的李树林神采飞扬:
“每天一睁眼,望着大片油绿的庄稼,心情就好,心里也很踏实。”
李树林是内蒙古大杨树镇新华村家庭农场主,拥有500多亩新垦的土地,是地道的种粮大户。
1991年,新华村还处在温饱线上,李树林一家4口仅耕种集体分给的一点地。因高寒产量低,年收入只有千元左右。当时,政府号召拓荒种粮,但投入不小,手中无钱的农民不敢冒险。李树林是党员,“这种时候,咱就得带头了。”他怀着这朴素的责任感开始拓荒。
李树林贷款3万元,买了拖拉机和农具。想着那么大投资,他“捏了一把汗”,但豁出去了——“干成了趟条路,干砸了重打锣鼓重唱戏。”他记着一个理儿:馅饼不会自个儿掉嘴里。
荒山上长满荆棘灌木,拖拉机进去像蜗牛爬。一天下来,把犁的手总被划出道道血口子。但李树林和他的伙伴儿一点不敢怠慢,每天在帐篷里打个盹儿,凌晨3点就出工,一干就是十五六个小时,午饭都在地里吃。“那阵子可真辛苦。不过辛苦过去也就忘了。”李树林感慨地说。
这一年,李树林开垦荒地300多亩。种了白沙克沙豆和油豆,收入2万元;1993年,种了黄豆,收入5万多元。还清贷款后还剩3万多元。
去年,李树林又垦荒200多亩。500多亩地全部种上了黄豆、土豆,分别产了13万斤和10万斤,收入12万多元。
李树林在村里镇上出了名。这两年,邻居们学他的样,也纷纷大胆投入,开荒种地。现在,全村300多户,每户开荒都在100亩以上。日子眼看就好起来了。
谈到种好地、多打粮,李树林说,主要就是两条:一是要注重科学,特别是要选好良种;二是机械化。这样种地多,每个季节才不耽误。
尝到甜头的李树林如今“野心”更大:再开垦500多亩荒地,种粮食、果树,建苗圃,植松树和杨树防风林带,同时要把养殖搞起来。
李树林家致富全靠了垦荒种地。他说,只要政策不变,种地就合算,农民的好日子还在后头!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神州一县

  寻路苍山翠溪间
新华社记者李烽本报记者余继军
在就要跨入21世纪门槛的今天,中国590个贫困县、7000万人口如何走出贫困,是一个极沉重又极富魅力的话题,于是“贫困县”三字,吸引我们走进苍溪这个古朴、宁静的川北小县。
这是一块曾经“光荣”的土地,这是一块曾经“富足”的土地,然而历史的匆匆脚步却将这块沃土抛在了秦岭—大巴山脉的崇山峻岭之中……
发源于秦岭南麓的嘉陵江由北而南纵贯苍溪县境,这使得当年的川陕革命苏区有了与国民党军阀隔江而治的天然屏障,而苏区的首府也在后期一度迁到了苍溪。这个当时只有29万人口的小县有3万人参加了红军,20年后又出了8位将军和12位中央委员。
本已成汹涌之势的嘉陵江,在距县城不到5公里的一片开阔地段突然拐了一个奇妙的大弯,江水骤然舒缓了许多,还冲积出了一块百米宽的平坦沙滩。利用这种地势,红四方面军一举突破敌人防线西去,策应中央红军的长征,留下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红军渡”。
与许多的革命老区不同,苍溪并非一个自然环境极端恶劣的不毛之地。它躲藏在大山深处,气温高,降水量充足,日照时间长,不愧为一块“种啥长啥、养啥出啥”的天府沃土。但凡苍溪人,便能滔滔不绝地向你介绍那汁水欲滴的苍溪雪梨,饱满如卵石的中华猕猴桃和口感甜爽的脆香甜柚,临了还不忘提及九龙山里储藏着的30亿立方米天然气。
当然,最使苍溪人得意的还是他们长年盛产的大米和生猪。据县长莫异矩介绍,从1955年至今,苍溪一共调出商品粮30亿公斤,这一数字听来令人咋舌。而更让人吃惊的,是苍溪的生猪产量在四川排第六位,按人均则是第一位,去年共出栏生猪101万头。
然而,近30年来“按计划种植,按定价交售”的传统粮猪型经济结构,使这个资源丰富的山区小县日益成为一个高产穷县。到1985年,全县人均纯收入仅180元。1986年,苍溪被列为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山区县,1994年继续被国家核定为重点扶持的贫困县。今年电子工业部把苍溪作为定点帮扶联系县。
守着资源过穷日子,这是苍溪的干部群众最感羞愧的事,他们正思考着如今该走的路。
  苍山耸峙,翠溪奔流,置身其间你会发现山里山外其实同属一个精彩的世界
“单纯地靠救济式的扶贫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最关键的是要克服盆地意识,走出大山到市场中去闯荡,以拳头产品、龙头企业和支柱产业带动资源开发,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县委书记李文元的一席话凝聚了全县干部的理性思索。
县冻兔厂便是一家县里重点扶持的龙头企业。厂长雍景富介绍说,该厂属国家定点出口生产厂,有肉兔、生猪、禽类三条自动宰杀生产线和一条“层层脆”系列热食产品生产线,年生产经营各类冻肉及制品1.8万吨,创税利700万元,经济实力列四川省前十名。
与冻兔厂相距不过一华里的县猕猴桃饮料厂,目前已是我国最大的猕猴桃饮料生产厂。徐林副厂长带领我们参观时说,该厂现在能生产纯天然猕猴桃原汁、浓缩汁、沙律等11个系列18个品种,产量近7000万吨,产值近5000万元。
猕猴桃食品饮料厂的崛起带动了农村规模经济的发展,并使资源的优势在逐步变成商品优势。如今,全县已有24个猕猴桃基地乡镇,有近29万人栽种猕猴桃,面积8万亩,预计今年产量将达5000吨。据统计,仅种植猕猴桃一项,农户年人均收入就可增加500元。
越来越多的农户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发展成片成规模的庭院经济。在六槐乡玉女村农民张学选家的房前屋后,记者看到沉甸甸、金灿灿的柑桔挂满枝头,一垄垄的室外蘑菇惹人喜爱,成片的雪梨树枝叶繁茂……和58岁的老张拉起家常,他喜滋滋地说,今年雪梨卖了3000公斤,柑桔500公斤,还种养了粮食、家禽及一些经济作物,一年纯收入不下1万元。听乡党委书记张开文介绍说,这个乡已有2600多户农民家有合格的庭院经济模式,初步形成“户成园、组成片、村成带、乡成规模”的格局。站在六槐乡海拔700余米的山上,看着满山的绿叶红果,张开文情不自禁地用四川话吟了几句顺口溜:“山戴绿帽子,腰拴钱袋子,脚踩粮囤子,文明富裕过日子。”
熟谙县情的县委宣传部长陈力告诉记者,通过几年的调整,以往零乱放任的农副产品生产日益走向专业化、规模化。西部山区建起了7万亩猕猴桃生产基地,中部和南部地区建成了苍溪雪梨基地13万亩,东部地区形成了8万亩中药材生产基地,畜牧业和蚕桑业则覆盖了全县各乡镇。
贫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战胜贫困的勇气和信心。苍溪几天走访,所见所闻,我们看到了她的希望。
(附图片)
题图:苍溪县城鸟瞰。
安晓远摄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边地一瞥

  东海岛掠影
任民郑魁
当和煦的海风把我们送上东海岛时,我们立刻被这南海边的美丽岛屿迷住了。
大路两边成片的农田和繁茂的林木给人一股扑面而来的清新。而在这安详与宁静中,我们又明显地感到一种正在迫近的工业文明。驱车所过,一幢幢新的大厦、新的厂房已露出雄浑的筋骨,正待穿衣着装,笑迎四方来客。
这里的海岸线长九十七公里,几乎全部被宽阔的沙滩环绕。海岛的东部有一道低岭,叫龙水岭,现在已经成为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龙海天。立足岭上,眼前是碧波浩荡,水天相连,身边一幢幢别致的建筑错落相连,背后则是马尾松林和桉树林一望无际的绿色。
东海岛经济开发试验区管委会主任罗隆基说起东海岛如数家珍:这里是仅次于台湾、海南、崇明、舟山的全国第五大岛,其内海面积达二百六十平方公里,比世界第一大港——荷兰的鹿特丹港还大一百平方公里,水深十九至二十二米,可以建造一点五亿吨国际深水码头。东部的龙腾至蔚律一线,海岸长六点五公里,水深二十六至四十米,天然航道宽达二千米,稍加疏理,三十万吨至五十万吨级的货油轮可直驶岸边。
近几年,全国掀起了一股“开发区热”,而随着宏观政策的调整,不少开发区由热变冷,而东海岛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依然受到青睐,东海岛开发区的低门槛政策更增加了投资者对东海岛的兴趣,管委会办公室终日客人络绎不绝。现在这里已与投资者签订合同二百五十多项,合同投资额二百亿元人民币,落实投资项目七十三个,动工兴建五十多个。
饱览东海岛的美景,我们不由担心:“这里的开发会不会污染海岛,破坏自然景观?”
罗主任胸有成竹:这个我们早有考虑。我们引资所关注的是项目,而不仅仅是资金。不久前,一个年设计生产能力五十万吨的造纸厂项目被拒之岛外,原因就是这个项目有可能破坏岛上的自然环境。他说:“现在岛上砍一棵树也要经过管委会批准,竭泽而渔、贻误子孙的事我们永远不能干。”
傍晚时分,我们登上一百年前由法国人建造的古灯塔,放眼望去,一面是葳蕤的绿色,一面是波光粼粼的海面。指点江山,罗主任告诉我们,一大批项目将在明年春天开工。看着眼前的这一片宁静,我们分明听到远处已经“春雷”滚滚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