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12月15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
专栏:国外特写

  历史性的时刻
本报记者杨汝生
今天上午,《波黑和平协议》正式签字仪式在法国总统府隆重举行。尽管巴黎近日气温骤降,寒风彻骨,富丽堂皇的爱丽舍宫却鲜花绽放,春意盎然。签字仪式在华丽的节日厅举行,大厅一端布置着波黑、克罗地亚、南联盟和波黑问题5国联络小组成员国的国旗。摄影记者早就守候在这里,等待这一重要时刻的到来。
11时45分,波黑总统伊泽特贝戈维奇、克罗地亚总统图季曼和塞尔维亚共和国总统米洛舍维奇在希拉克、克林顿、加利等人的陪同下走到签字台一侧就座。
作为东道主法国总统希拉克首先致词。他在讲话中说,由于国际社会和前南冲突各方的共同努力,今天实现了“和解”,给医治“发生在欧洲心脏地区的创伤带来了希望”。他呼吁冲突各方结束“战争和仇恨”的历史,书写和平的新篇章。他讲完话后,签字仪式开始,伊泽特贝戈维奇、图季曼和米洛舍维奇走到签字台,在文件上签字,后面站着协议证人希拉克、梅杰、克林顿、科尔、切尔诺梅尔金和冈萨雷斯(见左图)。签字后,三人互相握手,脸上露出了笑容。大厅里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签字的三位总统发表了讲话,表达了尊重这一协议、致力维护和平和睦邻关系的共同愿望。伊泽特贝戈维奇说,在这场冲突中,“没有胜者,亦没有败者”,他希望保持一个“统一的波黑”;图季曼说,签订协议是一个“历史事件”,克罗地亚将尽力落实;米洛舍维奇说,战争造成极大的破坏,抹去心灵上的伤痕还需时日。但他相信,波黑人民将会迎来和平、安定的生活。
历史不会忘记今天这个日子。饱受多年战争之苦的波黑人民,终于摆脱了战争的阴霾,迎来了和平的曙光。自1992年内战爆发以来,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山河破碎,满目疮痍,共有20万人死亡,近200万人流离失所,35%的道路被毁,40%的桥梁被炸,1/2的学校被破坏,2/3的住房不能居住,波黑的工业产值比战前减少了95%。
饱经战乱,渴盼和平。一位来自波黑的同行对记者说:“我们珍惜今天,因为它来之不易;我们更加热爱未来,我们将加倍努力重建家园”。他道出了波黑400多万人民的心声。诚然,在执行和平协议的道路上,一定还有坎坎坷坷,但“战争与仇恨”的一页毕竟翻过去了。
(本报巴黎12月14日电)(附图片)
波黑和平协议在巴黎正式签署


第7版(国际)
专栏:

  维护来之不易的和平
古平
12月14日,波黑全面和平协议在巴黎正式签署,这标志着历时近4年的波黑战争宣告结束,波黑人民将迎来期待已久的和平。
波黑内战是二战结束后在欧洲爆发的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穆斯林、塞尔维亚、克罗地亚3个民族大动干戈。战乱中,一座座美丽的城市千疮百孔,20万人死于非命,近200万人流离失所。波黑人民深受兵燹之苦。
为结束波黑战争,国际社会进行了不懈努力,推动冲突各方达成过数十个停火协议,提出过各种各样的和平方案。然而,和平进程极为艰难。究其原因,从波黑内部看,历史上这一地区的各种矛盾本来就错综复杂。随着冷战的结束,长期以来被掩盖着的民族、领土和宗教纠纷日益表面化,多年内战又进一步加剧了这些矛盾。从外部看,一些大国在巴尔干地区的利益各不相同,有的甚至直接插手其间,在推动波黑走向和平的过程中,彼此立场很难协调,有时甚至相互拆台。有的大国居然还把自己的利益置于波黑和平之上。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尽管国际调停不断,但冲突各方长期达不成协议。波黑一直是打打谈谈,谈谈打打,战乱不已。
今年夏天,美国等国家从政治和军事各个方面加强了对波黑局势的干预,促使南联盟、克罗地亚、波黑3方于11月在美国代顿进行谈判,终于达成了协议。这是一个在波黑结束内战、实现全面和平的重要文件。然而应当看到,代顿协议还只是个框架性文件,在关系到波黑未来的一些根本性问题上缺乏明确的规定,还留有隐患。波黑塞族和克族对协议中的某些条款,至今尚未接受。妥善安置难民和重建波黑,更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因此,执行和落实协议不会一帆风顺,波黑和平目前还是脆弱的。
但是,在代顿达成而在巴黎正式签署的波黑全面和平协议,毕竟是波黑从战争走向和平的一个重要契机,对整个前南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也将产生积极影响。饱受战乱之苦的波黑人民已痛切地认识到,战争这种手段不可能解决民族、领土及宗教纠纷,反而只能使之激化,加深民族积怨;只有和平谈判、相互妥协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正确途径。与波黑局势有关的大国应当更多地考虑波黑人民的利益以及巴尔干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继续推动波黑各民族最终实现和解,而不应当利用他国的内乱谋取自己的政治利益。
波黑局势从多年战乱到签署全面和平协议,经历了一个曲折而漫长的过程。波黑各方和国际社会应当珍惜这一成果,认真落实协议,维护来之不易的波黑和平。


第7版(国际)
专栏:

  波黑战争大事记
1991年6月25日,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宣布独立,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走向解体。波黑穆斯林、塞尔维亚、克罗地亚3大民族在该共和国前途问题上立场对立。10月15日,波黑议会在塞族议员抵制的情况下通过《关于波黑主权问题的备忘录》。
1992年1月9日,波黑塞尔维亚族人聚居区宣布成立“波黑塞尔维亚共和国”。
2月29日至3月1日,波黑举行公民投票,62.8%的选民(主要是穆、克族人)赞成脱离南斯拉夫联邦。3月3日,波黑共和国宣布独立。塞族人对此采取了抵制态度。
4月7日,欧共体和美国承认波黑共和国独立,“波黑塞尔维亚共和国”同日宣布独立,波黑战争爆发。冲突一方是克罗地亚共和国支持的穆斯林和克罗地亚族,另一方是南斯拉夫人民军支持的塞尔维亚族。
5月30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757号决议,对由塞尔维亚和黑山组成的南联盟实行制裁,要求它停止支持波黑塞族。
6月10日,联合国驻前南地区维和部队首次将其使命扩大到波黑。
1993年1月2日,波黑冲突3方领导人在日内瓦举行首次直接会谈。4日,联合国特使万斯和欧共体代表欧文提出“一揽子方案”,波黑克族当日签署了该方案的有关文件。
3月25日,波黑穆族接受万斯—欧文计划。
4月下旬,波黑穆斯林和克罗地亚族在波黑中部发生激烈冲突,双方军事联盟破裂,一度形成了克、塞族联手对付穆斯林的局面。
5月6日,为保护穆斯林居民的安全,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824号决议,在波黑建立包括萨拉热窝在内的6个安全区。
5月15日至16日,“波黑塞尔维亚共和国”举行全民公决,96%的居民拒绝接受万斯—欧文计划,并赞成波黑塞族成立主权国家。
6月4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836号决议,批准维和部队使用武力保护波黑安全区,并允许北约使用空中力量支持维和部队。这为日后北约空袭波黑塞族埋下了伏笔。
8月20日,联合国调解人斯托尔滕贝格和欧共体代表欧文提出“三分波黑”和平新方案,塞、克两族支持,穆斯林拒绝接受。
1994年3月18日,波黑穆斯林和克罗地亚族签署建立穆—克联邦的协定,并与克罗地亚共和国签署建立邦联的原则宣言。波黑战场由3方混战变为两军对垒。
4月10日和11日,北约两次轰炸突破波黑东部安全区戈拉日代防线的塞军阵地。这是波黑战争爆发以来北约首次空袭塞军阵地。
7月5日,由美、俄、英、法、德5国组成的国际联络小组提出波黑版图划分新方案,穆—克联邦接受,塞尔维亚拒绝。
8月4日,南联盟因波黑塞族拒绝5国和平方案断绝同它的一切政治、经济联系。
11月11日,美国不顾西欧盟国的反对单方面停止对波黑穆斯林的武器禁运。
11月21日和23日,北约多次空袭克罗地亚塞控区的乌德比纳机场和比哈奇东部的塞族导弹基地。这是波黑战火首次蔓延到境外。
12月31日,在美国前总统卡特调解下,波黑交战各方达成停止敌对行动4个月的协议。
1995年5月25日,北约空袭帕莱附近的军事目标。26日,波黑塞族武装将数百名维和士兵扣为人质,宣布拒绝与联合国维和部队合作。波黑塞族与国际社会关系空前紧张。
6月3日,北约和欧盟决定建立具有进攻能力的快速反应部队进驻波黑,这表明西方大国对波黑塞族转向实行强硬军事政策的立场。
7月11日,波黑塞族军队不顾北约空中打击,攻入联合国安全区斯雷布雷尼察。16日,塞族又攻入另一个联合国安全区泽帕。
7月21日,波黑问题伦敦国际会议通过“大规模轰炸波黑塞族”的主张。这标志着美国从欧洲国家手中夺得波黑问题主导权,为日后对塞族采取大规模军事行动铺平了道路。
8月4日,克罗地亚共和国在美国支持下发动“风暴行动”,攻占“克拉伊纳塞尔维亚共和国”大部分地区。这大大削弱了波黑塞族的军事实力,改变了冲突各方的力量对比。
8月30日,波黑塞族对和平进程态度发生重大变化,宣布接受美国当月上旬提出的和平新方案。同日,北约以塞族炮击萨拉热窝平民为由,对其军事目标发动了持续半个月之久的空中打击。这使塞族彻底丧失了在战场上取胜的可能性。
9月中旬,波黑穆—克联邦军队在波黑中、西部夺取大片土地,使和平方案规定的领土划分比例变为战场现实。
11月12日,克罗地亚政府同克境内塞族就解决东斯拉沃尼亚问题达成协议,这为波黑全面和平的实现扫清了外部障碍。
11月21日,南联盟、克罗地亚、波黑3国领导人在美国草签波黑全面和平协议。
11月22日,联合国安理会无限期暂停对南联盟的经济制裁。
12月2日,美国总统克林顿批准向波黑派兵计划,这是美国首次向波黑派出地面部队。4日,以北约为主的多国维和部队开始进驻波黑。
12月14日,波黑全面和平协议在巴黎正式签署,波黑战争宣告结束。(山石)


第7版(国际)
专栏:新闻分析

  落实协议面临挑战
本报记者胡锡进
在巴黎正式签署的波黑全面和平协议,顺应了波黑广大人民渴望实现和平的心愿。但由于协议具有较浓厚的外部强加色彩,波黑各方的态度显得十分复杂,甚至同一民族在不同地区的居民对协议的态度也不尽一致。
波黑塞族领导人多次要求修改和平协议中有关萨拉热窝的条款,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萨市塞族居民甚至还举行了公民投票。波黑克族人也对波萨维纳走廊问题持有异议。
落实波黑和平协议将面临一系列严峻的挑战。首先,根据协议,冲突各方应落实版图划分,将军队撤离交火线,彻底休战。监督实施协议的这部分内容也正是以北约为首的多国部队的主要使命。舆论认为,多国部队可能在以下两方面遇到麻烦:一是如何解决萨拉热窝地区塞族人的抵制,多国部队是否会与当地塞族武装发生冲突,进而引出政治风波;二是多国部队虽以北约国家为主,但其组成十分复杂,且各国对波黑冲突各方态度不一,多国部队能否真正统一行动值得怀疑。
落实和平协议的第二个挑战是建立波黑中央政权并使其正常运转,解决各种战争遗留问题。这是实现波黑长期稳定的关键,也是落实和平协议最艰巨的工作。未来的波黑将是一个国家,两个实体,三支军队,实权都在三个民族当局。在中央议会中三方都有实际否决权,而且两个实体都可与周边国家建立“特殊关系”。波黑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明显缺少内部凝聚力。更重要的是,波黑塞、克两族仍把同母国的关系看成自己生存的支柱。占波黑人口近一半的难民安置问题关系到各方居民对落实和平协议的信心以及战后波黑的社会稳定。波黑各方出于政治考虑都不愿意让他族难民回归故里,因为这将重新形成本族控制区的民族多元化。
波黑和平面临的第三大挑战是恢复经济。重建计划虽没有作为专门文件写入和平协议,但却是落实和平协议至关重要的一环。在波黑政治上缺乏凝聚力、和平十分脆弱的情况下,一个庞大的复兴工程有可能从经济上把各方的利益重新联系到一起,从而促进波黑政局的稳定。然而,经济重建需要巨额资金。据欧盟估算,重建波黑今后四年内需要六十亿美元。波黑穆斯林政府则认为所需资金远不止于此。目前,欧盟只同意提供十亿美元,美国的许诺只有欧盟的一半。欧盟和世界银行计划召开一个有关援助波黑的国际会议,美国已表示不肯与会。因此,波黑战后经济的恢复绝非易事。
综上所述,波黑和平协议虽已签署,但落实协议、实现波黑乃至整个前南地区的持久和平与稳定,仍然面临着艰巨的任务,需要有关各方共同努力,也需要国际社会的关心和支持。
(本报贝尔格莱德电)


第7版(国际)
专栏:

  波黑维和部队兵力构成
北约参加国非北约参加国
  国家  人数         国家 人数
  美国 2万     俄罗斯 2000
  法国 1万     捷克 800
  英国 1.4万     瑞典 1000
  加拿大1200—1500 孟加拉国1250
  意大利2100    波兰 800
荷兰 2000     芬兰 850
德国 4000 巴基斯坦1000
西班牙1000—1500 澳大利亚300
比利时1000   马来西亚、埃及、
丹麦  1000 爱沙尼亚、斯洛伐克、
 土耳其1000 乌克兰、立陶宛、拉脱
土耳其1000 维亚、新西兰等国可能
葡萄牙300—900 派兵参加
挪威 750
卢森堡300


第7版(国际)
专栏:资料

  波黑和平协议要点
由波黑、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三国总统12月14日在巴黎签署的《波黑和平协议》主要内容有:
——波黑仍作为主权国家保持统一,由占51%领土的穆克联邦和占49%领土的塞尔维亚共和国两个实体组成。
——建立中央执行主席团,由穆克联邦推选两人和塞尔维亚共和国推选一人组成,三人轮流主持主席团工作;成立两院制的波黑议会;设立中央政府、宪法法院和中央银行;中央政府负责外交、外贸、关税、移民、金融政策、通讯、运输和航空管制等;6至9个月内举行中央政府和各实体选举。
——萨拉热窝作为首都保持统一和完整,目前的各族控制区统一归穆克联邦管辖。
——穆斯林飞地戈拉日代通往萨拉热窝的走廊由目前的3.5公里拓宽至5公里;波黑东北部联结东部和西部塞族控制区的通道维持原状,位于通道上的布尔奇科市的地位一年之内由国际仲裁决定;沿萨瓦河的波萨维纳走廊的大部分地区和重要城镇仍归塞族控制,穆克联邦控制区由一个增至两个,波黑穆斯林拥有萨瓦河的使用权;现为波黑克族占领的姆尔科尼奇格勒镇及其周围山区划归塞族。
——两个实体均可保留自己的军队。双方军队一个月内撤至停火线己方一侧,重武器120天内撤回军营。两个实体边界线两侧各设立两公里宽的隔离区。
——难民有返回家园和在波黑全境自由迁徙的权利,并有权参加选举。
——被海牙国际法庭定为犯有战争罪的人不准担任政府公职或参军。
——部署由北约指挥的6万名维和部队。维和部队有权使用武力阻止破坏和平的活动,有权逮捕被指控为战犯的人。(松涛)


第7版(国际)
专栏:

波黑和平协议版图暨维和部队部署示意图孙伟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