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12月15日人民日报 第10版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经济观察

  海城:重塑新格局
——海城市经济社会综合改革的经验与作法
万福民
1984年,辽宁省海城市被列为县级综合体制改革试点单位。自此,海城市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比较突出的有两个方面,一是通过综合改革,逐步建立了区域经济运行的新的机制;二是面向市场,构建了区域经济的新的格局。通过扩大财权、放权让利、调整结构、培育市场等一系列的综合改革,海城市成为东北三省最具活力、发展最快的一个县级单位。本报特将他们改革试点的经验介绍给大家,供各地参考。——编者
                 
1984年,辽宁省海城市迎来了大发展的春天。这一年海城被列为县级综合体制改革试点单位,揭开了海城发展历史的新纪元。经过10余年改革,海城奠定了迈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思想基础和物质基础,并使全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到1995年末,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与1983年相比,全部实现了连续翻番:社会总产值达275亿元,翻了4番多;工农业总产值达到256亿元,翻了3番多;国内生产总产值达到100亿元,翻了近4番;财政收入达到3.41亿元,翻了3番多。连续4年被评为“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先进市”,连续三届进入全国“百强县”行列。
    综合改革,建立区域经济运行新机制
1983年以来,海城市以放权、让利、开发、搞活为内容,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和加速发展这个主题,通过递次推动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及相关的配套改革,将整个经济逐步推向市场,初步形成了适合本地特点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
扩大财权,调动县、乡、村发展经济的积极性。海城市从1984年开始改革财政体制,县级财政实行以“自收自支、自求平衡”为主要特点的四轮财政包干,对乡镇实行了“核定基数,收支挂钩,大头留乡”的“藏富于乡、放水养鱼”的政策。通过财政包干,海城不仅甩掉了改革前3年依靠国家财政补贴150多万元的补贴县帽子,1987年以来还累计向国家上缴近2亿元税金。
放权让利,逐步理顺县、乡、村的关系。按照“县事县办、乡事乡办、村事村办”的原则,严格实行分级管理,使县、乡、村在组织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活动中分工包责、三级办事、各司其职、利益驱动。海城最早在乡镇设置了财政所、工商所、税务所和乡金库的“三所一库”体制,向乡镇下放了财政管理、工商管理、税收调节、机构设置和干部管理等项权力,对8个经济比较发达的乡镇赋予了部分县级管理权限,从而为乡镇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自强、自主、自立提供了重要保证。
调整结构,构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元经济的格局,并迈出多渠道发展的步伐。综合改革之初,海城市就提出“以市场为导向,全面调整产业结构,国家、集体、联合体、个体四个层次一齐上,工商建运服、农林牧副渔十个轮子齐转”的全面发展县域经济的总体思路,为县乡经济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在积极发展公有制经济的同时,十分注重发展个体私营经济,除国家限制的重要生产资料和商品外,凡国营集体企业可以经销的商品,个体私营企业都可以生产和经营,并可以承包、租赁、购买国营和集体小型企业,带动了全市个体私营经济的迅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趋突出,已成为整个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1994年海城社会总产值中,公有制经济占76.8%,个体私营经济占23.2%。
培育市场,强化市场对整体经济的拉动作用。海城市按照“一乡一集、兴一集、富一乡、带一片”的思路,坚持以商品生产基地为依托,以小城镇为载体,不断发育城乡集贸市场,现已形成“类型多样、城乡联网、功能齐备、辐射面广、凝聚力强”的城乡市场体系。目前,全市各类集贸市场已发展到90处,其中专业市场39处,1995年实现集市贸易成交额130亿元。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海城市从真正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更好地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在建行率先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试点,按照资金存量合理增加信贷资金,保证多存多贷、支持企业发展。
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近年来,海城市始终坚持“小政府大服务”、“小机构大社会”的方向,进一步规范政府行为。遵循政企职责分开的原则,把属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权,包括企业干部和管理人员的聘用任免权等项权力还给企业。遵循政事分开的原则,把属于市场调节的职能包括一般商品的价格调节、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的职能推向市场,实现了政府职能以管理型为主向以服务型为主的方向转变。
按照“精简、统一、功能”的要求,完善政府机构。1985年海城在全省率先进行了县级政府机构改革,将业务相近、职能重叠的主管部门合并成委,形成了八委九局、委虚科(局)实的机构设置。在裁减合并职能交叉、业务相近部门的同时,将涉工、涉商的经济技术主管部门成建制转变为经济实体,对一部分承担政府职能的事业单位,退出政府序列,实行企业化管理。与此同时,还稳妥进行了镇级政府机构改革,对镇级机构不强调党政分开,不搞上下对口和一事一职,在不突破市里规定的编制总额前提下,允许各镇因地制宜设置机构,并使乡镇经联委全部成建制退出政府行政序列,组建成工贸企业总公司,成为经济实体。目前,市级党政机构已由原来的74个减少到37个,各镇区按规定编制设置机构已全部到位。    面向市场,构建区域经济新格局
综合体制改革10余年里,海城市立足本地的资源条件和发展实际,以市场为导向,不断调整优化产业和产品结构,以区域经济格局的全面形成促进经济的快速、协调发展。
依据资源优势,确立“三大区域”发展战略,走布局区域化、生产专业化的路子。综合体制改革之前,海城市是一个农业大县,农村蕴藏的丰富物质资源和充足的人力资源始终没有得到充分发掘。海城市在稳定完善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基础上,稳妥推进了以实行股份合作制、“四荒”使用权拍卖为主要内容的农业产权制度改革,加速建立了土地流转机制,促进耕地、果园等基本生产资料向种田能手集中,走规模经营之路。市委、市政府纵观全局,依据地区资源优势,科学地提出了大力引导和发展东部矿产、菌果蚕,中部轻纺化机电,西部粮油土畜产的“三大区域经济”的发展战略。这一发展战略提出后,立即得到全市广大群众认可和响应,庭院经济开始向大地延伸,家庭经济向社会扩展,很快在全市出现了优质米、冬淡季菜等15大商品生产基地,创办了农业、畜牧业等各类“两高一优”农业开发区200多个,促进了全市经济的发展与繁荣。
依据市场优势,确立“五点一片”发展战略,走流通带动生产、生产促进流通的路子。为使海城独有的市场优势发挥神奇的作用,海城市在“三大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以西柳服装市场为中心,以感王鲜细菜、南台革制品、鸡蛋和牛庄粮食市场为基点,以铁西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依托,沿沈大高速公路创办经济贸易区,进一步搞活城乡商品生产流通的“五点一片”发展战略。“五点一片”发展战略实施不到一年,“五点”就已成“片”,并迅速形成了围绕市场办企业的热潮。到1994年末,全市围绕西柳服装、南台箱包等市场办起的餐饮服务业企业近1000家,工业企业2000余家。
发挥区位优势,确定“九区一带”发展战略,走外向型经济牵引区域经济发展的路子。1992年小平同志南方谈话之后,海城市按照“三个有利于”标准,把经济发展的目光瞄准了国内和国际两大市场,创办了铁西经济技术开发区、腾鳌特区和西柳、大屯等7个小区,提出了以市区为中心、以沈大高速公路和中长铁路两侧为开放带,以“九区”为前沿和“窗口”的全方位、多元化的“九区一带”经济发展战略。“九区一带”战略实施三年来,取得了明显效果,铁西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腾鳌特区已升格为省级开发区,“九区”同国内外客商签订项目310项,引进资金30亿元。“九区一带”发展战略的作用表现在:一是促进了区域经济由封闭型转向开放型。目前已引进外资项目21个,吸引外资1.72亿美元。二是实现了与国内经济大融合。“九区一带”战略实施之后,“九区”已同全国100多个大中城市的500多家大中型企业,100多所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三是带动全市经济走上快速发展轨道。全市有1个镇社会总收入40亿元;3个镇超20亿元;10个镇超10亿元;16个村超亿元,1个村超5亿元。
发挥城乡优势,走加速推进农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的路子。海城市被确定为综合改革试点县之后,提出了“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结合、共同发展”的思路,把加强小城镇建设作为推进农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的重要任务来抓,初步形成了以市区为中心,以小城镇为基点的农村城镇群体,推进了农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进程。目前全市已形成集贸、工贸、工矿等五种类型城镇。(附图片)
压题照片:正在建设中的开发区
 下图:全国第四大服装交易市场——海城西柳服装市场 侯文宽摄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调查报告

  农技推广举步维艰
——来自浙江台州市黄岩区的调查
浙江省农调队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是科教兴农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几年来,浙江台州市黄岩区在农业技术推广方面做了不少工作,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但是,据黄岩区有关部门的调查,该区在农技推广、特别是农技队伍方面还存在如下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到位。部分乡镇领导干部认为农技推广工作无关紧要,只要有几个农技人员装装门面就行了。因此,经常将农技人员抽调去搞其他工作。据调查,全区乡镇一级农技人员定编92人,有18人在编不在岗,占20%;区一级农技人员定编22人,真正在岗的只有14人。
二、农技人员的思想和业务素质不高。部分农技人员觉得干农业没奔头,无实惠,积极性不高,缺乏敬业奉献精神,人心思走。农科部门和乡镇因经费缺乏而放松对农科人员的教育和业务培训。一些年老的面临退休,农校招生又缺乏生源,农技人才出现青黄不接。
三、对农业技术推广的投入在财政支出中比重逐年下降。近些年来,该区对农业的投入总量虽在逐年增加,但在财政中比重却从1993年的7.38%、1994年的7.30%、下降到1995年占财政预算支出的6.23%。而在农业投入中,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占大头,用于农技推广的经费十分有限,有的乡镇连参加技术培训的差旅费也难以报销。
四、农技推广工作存在网络不健全、方法不多、途径单一。经过多年建立起来的区农技推广中心——乡镇农技推广站——村农技员——农户这一农技推广网络,现在出现了严重障碍。首先是区农技推广中心由于经费紧张,人手不足,尽量不开会、不培训;其次是村级农技员这一层次由于人员报酬不落实等多方面原因而出现断层。
我们认为,黄岩区反映的情况在其他许多地方也存在,具有代表性,值得引起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重视。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地方经济

  闯三关步新天
——山东邹平县西王村脱贫致富纪实
李玉会孙伯悟
山东邹平县西王村坚持科技兴村,探索出了一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三统一的发展道路。1994年,西王村实现产值6500万元,利税750万元,人均纯收入2000元,农民住房明年将全部实现别墅化。
在发展农村经济中,西王人连闯了三关:市场关、效益关、人才关。
    市场关
西王村在1986年以前,单靠种植粮棉,人均纯收入在300元左右。1986年,村党支部书记王勇带人外出考察,决定充分利用地处棉粮产区的优势,兴办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建一座小型油棉加工厂。油棉厂1986年底动工,第二年投产,当年实现利税23万元。两年后即成为年产值过千万元、利税超百万元的企业。
根据当地玉米资源丰富的优势,1989年西王村建起了一座小型玉米淀粉厂,成为全国技术设备最先进的淀粉生产厂家之一,利税1200万元。
1994年初,他们根据国际国内市场甘油缺口较大,国内依赖进口的实际,以52万元的价格购买了无锡轻工学院的发酵法生产甘油专利技术,又引进了“双酶制糖法”专利技术,使发酵法生产甘油在全国第一家投入工厂化生产,今年底即可投产,年甘油生产能力可达5000吨,年产值1.2亿元,利税3000多万元。
    效益关
1991年,西王村将全村1000余亩土地,划分为粮食种植区、经济承包田、工业小区和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形成了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新格局。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占地256亩,分种植、养殖、加工和科技服务四个小区,种养加一体化,形成了有机结合的“生物链”,实现了农业、畜牧业、工业产品多次加工增值,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的良性循环。
如何使村办企业充分发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也是西王村探索的一个问题。
一个偶然的机会,王勇了解到玉米淀粉发酵生产甘油的技术是国家“七五”攻关项目,获得国家专利。1994年3月,西王村购买了这一技术,筹建1000吨甘油生产线。有关领导在听取了他们的汇报之后,破例将这一项目列入省重点项目,省财政支持100万元,银行贷款300万元,保证了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近年来,西王村的产值利税率逐年提高,从1993年的5%,提高到1994年的11%。今年,全村可实现工业产值1亿元,利税1500万元,产值利税率达15%。
   人才关
村里办起了职工夜校,聘请工程师、技术工人前来授课,村办企业的干部职工一起参加学习。经过七八年坚持不懈的培训,一大批管理人才、技术人才迅速成长起来,成了企业的“顶梁柱”。全村9个村办企业的18名厂长、经理中,有12名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出来的。
招聘人才,不看学历看能力。不管学历高低,只要有能力,村里就委以重任。邻村有个崔允宏,高中毕业,自学成材,是机械、化工等多方面的行家里手。王勇聘他为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全面负责技术工作。除了这些“土专家”,王勇还从北京、济南、淄博等地的大专院校、科研单位聘请了20多名专家教授,定期来村指导生产经营。仅中科院,他就聘请了5位专家担任常年顾问。
这些土洋专家,对西王村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白城靠综合开发改变生态
本报讯素有“八百里瀚海”之称的吉林省白城市长期受旱涝风沙的威胁,生态环境恶劣,粮食产量很低。1988年,白城市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工程,采取以稻治涝,以稻治碱,以稻致富的措施,成为吉林省重要稻米生产基地。过去这里的人们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吃到国家调拨的大米,如今人均占有水稻200公斤,昔日是白花花的盐碱地,灰蒙蒙的风沙天,如今山水田林综合治理,成为风景秀丽的北国江南,当地群众称赞农业综合开发是“德政工程”、“富民工程”。(秀才)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杂谈

  “盼”到何时休
鸣镝
每到农忙季节,各新闻媒介上或多或少地要为农民呐喊几声:春播农民有×盼,“三夏”农民有×盼,秋播农民有×盼……然而,年年岁岁“话”相似,岁岁年年“盼”相同,发人深思。
其实,农民有“三大盼”:减轻经济和劳务负担;能够买到货真价廉的化肥、种子、农药等生产资料;缩小农副产品的“剪刀差”。
为解决农民“盼”的问题,从中央到地方着实做了不少工作。如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稳定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减轻农民负担等一系列英明决策,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但是,现实生活中确实还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甚至出现了与农民所盼相悖的现象。在农民盼减轻负担的过程中,却出现负担“反弹”。不久前,一项调查表明,1994年农民的社会负担比上年增长38.2%。能够买到货真价实的生产资料,称得上是农民每年几“盼”中的“保留节目”了,但价格还是翻跟头似的往上窜,坑农事件时有发生。缩小“剪刀差”的盼声,多年不绝于耳,事实又是如何呢?农民说:我们处在市场和计划的夹缝中,卖的(指定购农产品)是“计划”价,买的却是“市场”价。
事实的反差耐人寻味。农民说,我们的“盼”声,上级都清楚,中央的政策也很对我们的心思,但就是落实得不好。农民得到的承诺“含金量”不高,必定有人在“截留”。上有政策,中有梗阻,下有对策,这大概是农民年复一年的“盼”不能如愿的主要原因。
农民盼的,正是我们要落实的、要干的。“九五”期间实现“粮棉油等基本农产品稳定增长,粮食生产能力达到一个新水平;保证农民收入有较快的增加,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的农业和农村经济两大任务,说到底,就是要认真地、扎扎实实地落实好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永修农民办旅游
本报讯江西鄱阳湖候鸟保护区,十一月中旬又迎来了一千多只珍禽白鹤,使来鄱阳湖越冬的珍禽达二万多只,各类越冬候鸟达一百多万只。永修农民今年兴办了多种形式的观鸟旅游。该县今年筹资五百多万元修建县城至保护区中心地吴城镇的公路、增辟旅游景点,增加通讯旅馆等服务设施。今年十月以来,保护区永修农民共接待游客二十多万人次,农民旅游业收入一千六百多万元。(徐志坚)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

  夫妻创业十二载绿染荒山八百亩
本报讯北京密云水库内湖东侧的群山之中镂刻着杨凤军和彭金兰的创业足迹。1984年,十里堡镇水泉村青年农民杨凤军和妻子彭金兰,来到荒无人烟的深山“安家落户”,开始了艰难的创业。
他们承包的800亩荒山,离家35公里,夫妻俩住牛棚、喝生水、点油灯、睡冷炕,过上了现代人的原始生活。1986年寒冬的一天,他们带着一身疲劳回到住处,一口饭没吃便倒下睡去,第二天清早,金兰吓呆了:凤军变得嘴斜眼歪口语不清,摸着他的脸彭金兰失声痛哭,只有她知道,丈夫是累倒的。
12年后的今天,800亩荒山已是绿树成荫、果鲜花艳,靠一锹一镐栽植的16万棵杨、槐树,修剪、嫁接的1600余株板栗树已经结果。(郑晓君)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民与市场

  小玩艺大产业
黑龙江省桦南县靠小小的南瓜兴县富民,下大力气建设南瓜生产基地,今年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并以此为原料组建白瓜籽集团公司和呱呱叫食品饮料有限责任公司两家龙头企业,集科研、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形成南瓜产业化发展格局,去年实现产值1.1亿元,实现利税900万元,农民收入4500万元;今年南瓜籽总产可达1万吨,农民可收入8000万元,实现利税2385万元。
桦南县种植南瓜历史久远,但过去仅满足于吃瓜嗑籽,作为不大。近年来这个县培育成功一种无杈南瓜新品种,早熟、产籽率高,籽粒大而饱满,色泽圆润,营养丰富,是极具市场开发潜力的优质保健食品原料。为尽快把这一成果转化为新的产业,该县经过五年的高倍繁殖和推广,形成了桦南特有的白瓜籽品质和资源优势。除桦南县白瓜籽集团公司和呱呱娇食品饮料有限责任公司两家具有实力的龙头企业集团外,还建立了神龙食品厂、出口产品加工厂、原种场等40多家企业,生产出口白瓜籽、妙龙瓜籽、呱呱娇天然南瓜子乳等市场抢手产品。目前正组织力量开发南瓜粉、食品添加剂、酒精、果糖等系列精深加工产品。
(张兴国)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

山东胶州市二里河四洲锅炉设备有限公司,注重科技投入,发展乡镇企业。图为工人在这里运用微机绘图。鲍振良王玉明摄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

昔日栖身土窑山洞今朝住上欧式洋楼
河北省峰峰矿区一社村位于太行深山区,祖祖辈辈蛰居山洞。改革开放以来,村民们在党支部书记靳士忠带领下,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富裕了的农民合理规划住宅,利用荒坡山地搞住宅建设,200多户农民喜迁新居。 柴德杰 李刘郝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