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12月11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创业者礼赞
——记五六十年代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大学生
本报记者陈兴贵黄振中
我们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采访的日子里,见到了一批批五六十年代赴建设兵团的大学生。
“到边疆去,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正是在那个年代,大批高等学校的毕业生和知识青年,抱着到祖国边疆建功立业的情怀,从首都北京、从上海、从天津、从武汉、从南京、从西安、从全国各地,穿过茫茫戈壁,汇聚在天山脚下,揭开了新疆建设的新篇章。和他们聊,看他们创造的业绩,仿佛在读他们为人生谱写的一首首壮丽的诗篇。
   在“死亡之海”泛生命之舟
我们来到库尔勒新疆建设兵团二师师部和五六十年代毕业的一批大学生座谈。
农二师的12名领导成员中就有9名是60年代从内地来这里的大学生。各团场的领导、各种专门人才,也都是60年代毕业的大学生。他们来到这“死亡之海”的边缘开始了艰难的创业。他们睡地窝子,吃玉米面馍馍,喝又涩又苦的盐碱水,战严寒,抗风沙,经常每天一干就是十多个小时。耙地、挑肥、开沟挖渠,什么活都干。他们都是争先恐后地志愿报名来的。他们要在这里实现自己的理想,开创自己的事业,回报国家的培养。物质匮乏,环境恶劣,生活和工作上困难不少。但这些对他们说来不算什么。创业的成果,把科学知识用于生产实际的喜悦,常常使他们兴奋不已,至今也难以忘怀。副师长刘清吾,大学毕业32年,在团场就干了28年。他从连队农业技术员到团农业参谋、农业科长、副农艺师、农艺师、团长、副师长,一步一个脚印。他领导的21团,小麦由70年代以前的亩产100公斤提高到70年代200公斤,80年代的350公斤,如今400多公斤;戴一副眼镜,看上去文质彬彬的副师长刘书林,1965年毕业于甘肃农业大学农业机械系。他当过拖拉机手,开过联合收割机,当过农机技术员,开荒翻地,土地平整,排支渠,开主渠,播种、中耕、喷药、施肥、收割,农机件的修复研制,他样样拿得起;53岁的科委主任曹钰琪,以干起活来不顾家而闻名。“领导越信任,越要把事情做好,越要对得起大家”是他的生活箴言;1963年毕业于山东纺织学院的曹登钰,是师里的总工程师。他说话不多,他的想法是只要能把所学的知识贡献出来,于生产于国家有用,哪里工作都无所谓。
听着他们一个个的讲述,看着他们两鬓的白发,充满自豪的谈吐,令人感到仿佛青春的火焰仍然在他们胸中燃烧。
   喜把新疆变江南
汽车从乌鲁木齐向兵团第六师师部所在地五家渠奔驰。陪我们前往的兵团办公室副主任黄文元同志和我们无拘无束地闲聊。他是江苏无锡人,1.80米以上的个头、身材魁梧,有些像北方汉子,但江南人的灵气时时都能让你感觉得到。他1963年从江苏农学院毕业分配到新疆。说到32年来的收获和感受,他讲出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他讲飞机播种水稻。凡插过稻秧的人都知道插稻秧的艰辛。正是他们这些秀才,采用了飞机播种而免去插秧之苦。数万亩稻田,平整好地,灌好水,施好肥,飞机从稻田上空飞过,稻种均匀地撒在稻田里,一切都是机械化操作,过瘾极了。望着眼前一望无际的金灿灿的稻田,他自豪地说,平均亩产600公斤,够水平吧!王震将军亲自布置他试验和推广地膜植棉新技术获得成功,为兵团今天的棉花高产开拓了广阔道路。
江南人,能不忆江南?把新疆变成江南,正是他的理想。70年代,他把江南的藕,移栽到了南疆。大片的荷塘,荷花盛开,白天阳光普照,使你如置身画中;夜晚荷花同天山明月相映,使你如入仙境;收获季节到了,近1米长又香又脆的鲜藕一根根地挖了出来,谁能说清这是江南还是南疆。他是学农学的,他把江南的藕、茭白、荸荠等多种蔬菜移栽到了南疆,他从事科研期间获得了7项科技成果奖。他为此感到欣慰,因为他为新疆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
在五家渠,我们见到了六师副师长于尚志。这位山东农业大学1966年的毕业生,向我们畅谈科学技术在这里发挥的作用。他们用所学知识,通过大条田改小条田,挖渠排水,种稻洗盐,秸秆还田,扩种绿肥等技术措施,改变了六师的生存和种植环境,经过连续10年不辍的苦干,解决了320万亩耕地的用水,使250万亩地变成了旱涝保收田;他们依靠科技,70年代解决了吃饭问题;80年代,经济有了迅速发展;90年代初,又跃上了一个新台阶。他们种植的啤酒花,年产4000吨,占全国的1/5,新疆的一半;种植的哈密瓜占新疆的一半,而且因质量好而成为抢手货。如今,他们又搞冬暖式蔬菜大棚研究。巧用聚光原理,充分利用阳光,解决了零下20多摄氏度大棚内不生火加温的问题。
科委主任肖家龙告诉我们,他们把小麦由单产几十公斤提高到350公斤;玉米从300公斤提高到600公斤,最高达1000公斤;甜菜从1吨提高到3.4吨,科学技术在农业中的贡献率提高到43%。目前,他们又把大棚种植业推广到饲养业。利用塑料大棚进行工厂化养猪,解决了由于寒冷猪消耗大影响长膘的问题,大大提高了猪的繁殖率和抗病力。他们研究的肉鸡饲养新技术,65天即可养一批。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在这里得到了空前的发挥。
石河子闻名遐迩。今天来这里,很难想象这里原是芦苇丛生,沼泽密布,野兽出没的苇子湖和沙丘起伏的戈壁滩。这里翻天覆地的大变化,一大批五六十年代的大学毕业生的贡献值得大书一笔:
畜牧育种专家刘守仁培养出我国第一个细毛羊新品种“军垦细毛羊”,如今已发展到数万只标准头数,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达1.5亿元,他因此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里是灌溉农业,灌溉引起的土壤盐碱化成为农业的严重危害。正是这批大学生,通过明渠排水、竖井排灌、生物排水、精量灌溉、种草培肥等一系列综合治理,很好地解决了这个令世界感到棘手的难题;他们坚持12年,对4大作物进行丰产科技攻关,取得令人鼓舞的成绩:小麦由亩产100公斤提高到300公斤;棉花从亩产30公斤提高到79公斤;玉米从亩产300多公斤提高到540多公斤;甜菜从几百公斤提高到2300公斤;新疆10个甜菜推广新品种,5个是由石河子市的邹茹清培育的;蔬菜遗传育种专家李树贤看到新疆没有干线椒,他培育出“石线一号”、“石线二号”,使这里成为干线椒出口基地;他培育的“新白一号”大白菜品种,由于早熟、丰产、优质、耐藏,至今仍受到人们的欢迎;他研究的无籽茄子,引起国际有关学术界的关注。他在国际权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被邀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到日本、到美国作访问学者……
   历史不会忘记他们
当我们结束在新疆匆匆的采访时,油然产生出一种对创业者的崇拜,对开拓者的敬重。
环境造就人,改造人;人改造环境,同时也改造了自己。在和这些五六十年代赴疆的大学生们交谈、接触、共处中,我们从他们的身上感到了一种特有的气质,一种巨大的精神的力量,一种完美人格的启迪。
被誉为新疆长绒棉之父的陈树理研究员,今年已经72岁。50年来,不论在何种境遇下,他研究棉花不辍。他培育出了“胜利一号”,又培育出更具优点的“军海一号”、“新海8号”;退休前,他又育成“H8645”新品系,他培育的棉花品种累计种植达3000多万亩。他为国家的贡献是那样卓著,可他是那样地谦逊。他和记者谈的都是周围的同志怎样帮助他,关心他。他退休了。但国家把新疆作为棉花产地,要使新疆棉花占全国1/2的部署,使他激动万分。他和老伴马环——一位植棉专家,仍然为棉花黑天白夜地操劳,他们还要为完成新疆棉花占全国1/2的新任务而贡献力量。
62岁的杨树新,这位来自贵州的知识分子朴实得像一个农民。新疆八一农学院毕业后,他就一头钻进塔里木垦区。塔里木气候干燥,土地瘠薄,风沙大,工作条件艰苦。然而他凭着自己所学的知识,认定塔里木垦区是种棉花的宝地,一干就是30年,他在这里培育了耐瘠薄、耐干旱、耐盐碱、生长势强、纤维性好、适应性强的“军棉一号”新品种,在全疆迅速推广到300万亩,年增产值亿元以上。他到米兰农场3年,使这里的棉花由亩产40多公斤提高到86公斤多,使这里的棉田由800多亩发展到了6000多亩。他是全国劳动模范,然而他总是说他做得不够。
出生在苏州的农二师政委王建臻,他从江苏农学院毕业来新疆已整整32个年头。他为新疆的发展贡献了知识、才华和青春,他的心已全部交给了新疆。“我们新疆”已成为他常用的词汇。在繁忙的公务中,他考虑最多的是如何为新疆培养、造就更多的人才。他抓教育、抓科技、抓人才……然而,他却很少照顾自己的家。
到兵团扎根的大学生、在这里做出了出色成绩的真是太多了。在这篇通讯里我们实在难以一一记述。然而,从他们的身上,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他们共同的精神、品格和情操。尽管他们来自祖国的各个地方,至今也还保留着各地方言的特色,但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奉献精神,不畏艰难困苦的战士的品格,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开拓、创业的勇气和胸怀却是那样一致,那样突出。
人民不会忘记他们,历史不会忘记他们,新疆的发展史上,他们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回国服务开辟新途径
留学人员在上海办企业百余家
本报讯记者毕全忠报道: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留学回国人员到上海自办企业。已有168家留学人员创办的企业领取了工商营业执照相继开业,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开创了留学效益回收的新途径。
最近几年来,我国出国留学人员回国服务的逐年增多。他们更注重于为祖国现代化建设直接发挥作用,越来越多的人到国有企业工作或自办企业。加大了改革开放步伐的上海市,成了吸引留学人员创办企业的投资场所。1993年,上海市制订了《关于出国留学人员来上海投资兴办企业的有关规定》,实施优惠政策,对海外留学人员来沪投资创业起了积极的作用。到今年11月止,留学人员共有3000多人次到上海市回国留学人员服务中心,就来沪申办企业事宜进行咨询,有230家申办企业获上海市人事局核发的《出国留学人员来沪投资享受优惠资格认定证书》,168家已领到工商营业执照,注册资金合计1257.2万美元。
留学人员利用他们既了解国内情况又与国外有广泛联系的优势,通过高技术产品开发和科技咨询中介服务,把国外先进技术推广到国内。留美博士冯进安创办的上海爱福斯分析仪器公司才一年多,就研制和生产了广泛应用于化工、煤矿、油田、医疗等几十个行业的8类、18个品种的测气分析仪器,性能优于国外同类产品,而成本较低,很快受到用户的欢迎,有的品种还填补了国内的空白。
留学人员利用他们在海内外有广泛联系的优势,开展了国内投资咨询和国外市场中介的业务,成功地帮助国内企业引进外资和走出国门开拓国际市场。留澳硕士姚柯敏创办的新澳投资咨询公司,开办一年多,便成交了100多笔中介业务,其中有投资额高达数亿元的上海陆家嘴一期开发工程和金桥、虹桥两块地的开发工程。留美博士姜庆国创办的上海洛亚特国际咨询有限公司,已为上海奉贤一家乡镇企业在美国注册设立了贸易机构,为宁波7家乡镇企业在美国设立了办事机构。
留学人员开办的律师事务所,也发挥了独特的作用。由留美人员段其华、周祺律师创办的“段和段律师事务所”,代理了两起国际诉讼,均胜诉,一起使美国一法院撤销了5年前作出的对我国一公司的判决,为国家挽回200万美元的损失;另一起迫使败诉的美国公司支付了我国劳务人员1000多万美元的工资和赔偿金。
据了解,已开业的这168家企业,除两家经营不善外,其余均运作良好,在上海市的改革开放中起了良好的作用。为鼓励支持留学人员到上海投资创业,上海市将继续完善有关政策,以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简讯

  简讯
全国妇联、国家教委日前在北京举行第三届“巾帼扫盲奖”颁奖会,授予沈可心等102名先进个人和湖北省妇联等30个先进集体“巾帼扫盲奖”荣誉称号。陈慕华出席颁奖会。           
   (据新华社)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主任许嘉璐在7日结束的“计算机时代的汉语汉字研究”学术讨论会发言中指出,应尽早结束汉字键盘输入方法庞杂的“百码相争”局面,进一步实现中文信息处理的科学化、标准化和规模化。 (据新华社)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北京海淀区教育委员会日前在北京海淀剧院联合举办了“人与自然”大型科普报告会。中国科学院李启斌、董枝明和秦大河3位研究员,向来自海淀区40多所中学的1300名高中学生分别作了科普报告。  (姬金)
由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联合撰写的《学科思想史文库》,已纳入湖南教育出版社“九五”出版计划,已正式开始撰写,社科院副院长汝信和中科院副院长路甬祥分别担任《文库》主编。      
  (谢联辉)
由冯其庸、周汝昌、端木蕻良及黄宗汉先生担任顾问的5集电视专题片《红楼寻踪》完成了东北和北京段的拍摄,并将继续循着曹雪芹及其家族发迹、兴盛、衰败的踪迹,深入上海、南京、苏州、扬州等地拍摄。
    (周颖)
我国宝玉石开采和加工水平大幅度提高。如今形成了一支精湛的产业队伍,全国珠宝加工企业发展至2万家。          
     (彭觥)
北大方正集团推出“工商企业信息工程”,以图书、电子出版物、计算机网络等多种方式传播工商企业信息。            
 (谢远雁)
浙江慈溪市徐福研究会日前成立,有研究表明,公元前210年徐福自慈溪达蓬山东渡日本,慈溪现存“秦渡庵”遗迹。      
  (应丙寅)
由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总公司出资20万元建设的“西安阳中粮希望小学”,日前在河北省顺平县安阳乡西安阳村正式落成,325名失学儿童重返课堂。            (云峰)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河北推广天牛防治新成果
本报讯河北省日前决定在全省10个市(地)天牛危害区,大规模推广河北农大林学院研究的“树种合作防御天牛危害的宏观模式和微观治理技术”。
从80年代中期以来,天牛在我国将近一半的国土上造成危害,有468万亩林木被天牛摧残得蛀洞累累,梢干叶黄。由于缺乏有效的防治技术,不少地方只得忍痛把被天牛危害的林木砍掉。
河北农大林学院的专家在研究中发现,不同种的天牛对不同树种有不同的敏感性。光肩星天牛危害欧美杨,不危害毛白杨;桑天牛危害毛白杨,却不危害欧美杨。他们利用这一新发现,对林场树种进行合理搭配,再加上有效的微观防治技术,天牛防治取得明显效果。过去常用的方法是砍掉被天牛危害的林木,刨出伐根,再造新林。新采取的伐根嫁接技术则不刨伐根,在上边嫁接对天牛有抗性的树种,一个伐根接上3—4个接穗,当年都能长成3至5米的树苗,然后留下1株使其长成大树,其余的扒出来可以用来造林。(沙琢)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全国优秀青年读物评选颁奖
本报讯“中大杯第五届全国优秀青年读物评选”颁奖会十二月八日在北京举行。《一代巨人毛泽东》、《我看人生》、《面对金钱的沉思》等十部作品荣获一等奖,《走向辉煌》、《新世纪对农村青年的呼唤》、《人生十大规律》等二十九种书籍获二等奖。
据介绍,这些获奖作品都切合青年读者需求,内容丰富多彩,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中宣部常务副部长徐惟诚在会上说,今天的青年是下个世纪的主力,他们迫切需要充实自己。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是我们出版界的历史责任。(吴书杰)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防治稻瘟病新农药问世
本报讯一种防治稻瘟病的新农药瘟立克日前通过贵州省科委鉴定。稻瘟病是我国粮食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每年造成大面积水稻减产。今年初农业部要求科研部门重点研制攻克稻瘟病的新型农用杀菌剂。贵州省农科院经过对蜜蜂试验表明,瘟立克无毒性,是一种安全的农用杀菌剂,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陈志强)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第31届国际军事医学大会将在北京举行
本报讯新华社记者张东波、本报记者张羽报道:记者日前在解放军总后勤部获悉,第31届国际军事医学大会将于明年10月在北京举行。目前,大会组委会已向国际军事医学委员会成员国和与我国建交的非成员国以及有关国际卫生组织发出邀请。
这次大会是我国首次承办的大型国际军事医学会议。
国际军事医学委员会是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确认的军事医学领域国际性的政府间组织。国际军事医学委员会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成立以来,每两年召开一次全体委员会,同时召开国际军事医学学术大会。1990年起我国参加这一组织的活动。在去年举行的第30届国际军事医学大会上,我国成为第31届国际军事医学大会的承办国。
总后勤部有关领导认为,承办第31届国际军事医学大会,是我国军事医学走向世界的重大举措,将有助于展示我国军队的良好风貌和我军军事医学成就。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上地杯”教科文卫新闻摄影竞赛

湖南省凤凰县职业中专学校是省级重点职业中学,已毕业的1085名学生,有570名发挥专长从事技术工作,有260名在农村致富。
左图:苗族女学生在学习苗家传统的织锦技艺。目前该校学生织出的工艺品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各地很受欢迎。
上图:工艺美术专业的学生在学画广告画。该专业的毕业生有的已受聘走出凤凰县、走出湘西。
本报记者周庆摄影报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