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12月11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速度与难度
——张家港拾遗录(一)
本报记者吴长生
一段时间里,张家港着实是让人捏了一把汗的:1992年以来,连续3年,这个经济起点本来已很高的县级小市,又以年增长50%以上的幅度高速迈进!
可能吗?!吃怕了“大跃进”、浮夸风苦头的人们,很自然地投射出怀疑的目光。种种议论也不胫而走,最能加重疑虑的说法是:这几年那里是“新造了一个张家港,也借了一个张家港”。言外之意是,张家港的高速度是靠高负债勉强支撑的。
当把这一疑问直截了当地提到张家港市领导面前时,记者的心里也是“虚”的。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小平同志视察南方以来,张家港的发展确实是很快的。但我可以负责地告诉大家,这个速度是实实在在的速度,是有效益的速度!”市委杨升华副书记近乎斩钉截铁的语调,令人感到一股充实的自信。
先看速度,改革开放16年来,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7.2%;1992—1994三年,年均增长68.3%,其中第一产业年增23.6%,第二产业年增66%,第三产业年增90%。再看效益,近16年,市财政收入年均增加16.5%,近3年则年增31.6%;农民和城镇职工收入,16年的年均增长为19.6%和17.1%,近3年分别为31.5%和30.8%。
“三业协调,速度与效益基本同步;总量扩大,实力增强,群众生活水平提高,这样的高速度没什么可怕的。”杨升华列举了一串数字以后,作出了第一个结论。
高速度是以大投入为前导的。仅工业,近3年张家港就投入了160亿元!如此巨额的资金从哪儿来?杨升华算了五笔帐:外资,近3年共到位了15亿美元,用于工业的是8亿多,这不是借贷,而是兴办企业的投资,风险共担,按现行汇率计算,8亿多美元约合人民币70亿;企业的提留与积累,大约60亿元;股份制改造和企业内部集资3亿多元;搞横向联合,国家有关部门、外地的一批大企业投了10多亿元;剩下的是银行贷款,只占小头。
张家港不是“借”来的,是“引”来的,“赚”来的。这是摆清资金来源后,得出的第二个结论。这几项中,“弹性”最大的可能是那60亿元的企业提留与积累。
杨升华很理解记者的疑虑,他说,张家港强调发展经济要以效益为中心已经有好多年了,并在实际中,围绕效益加紧调整结构,围绕效益快速选择项目。因为大家都明白,产值既不能拿来发工资,也不能用来交税收,而只有效益是实在的。我们也提倡比,但不是比高产值,而是比高效益,比谁赚得多,谁设备、技术水平高,谁出口创汇多;我们鼓励抢,抢机遇,抢高技术含量、有规模、效益好的项目。近几年,张家港实际已形成了一个“硬”杠杠:3年收不回投资的项目不上!而看准了的项目,就大投、快投,以规模和速度赢得投资的高回报。杨升华一气举了好几个这类准、大、快的例子:投资1亿多的精纺项目,2年多就收回投入;年产10万吨的啤酒项目,别人至少要用2年,我们10个月干成,去年投资7000万,今年就能获利3000万;浮法玻璃厂采用滚动发展的方式,8个月就新装一条生产线,速度创纪录,因为产品销路好、效益高,每平方米赚六七块钱,客户等着要,我们就用赚得的钱快投入、上规模,赚更多的钱。
怎样防止经济“水分”?杨升华说,靠制度,靠严肃执法。在张家港,大讲实事求是,反对弄虚作假已成风气。市委书记秦振华大会小会说,谁弄虚作假,就曝谁的光,就通报批谁。而且动真格的,严肃处理。对干部量化考核,过去产值得分占70%,现在只占15%。国家、省、市几级来检查,对张家港的统计工作是满意的,前不久,上级统计部门抽查了南沙镇,今年1—8月近10亿元产值,误差仅千分之一点几。“我不能担保一点水分没有,但可以说水分不多”。至于利润,这位分管经济工作的副书记笑着说:“这不必担心企业虚报,因为多报要多交所得税。”
“在市里,我主管经济,我很自信,当然不是盲目乐观。自信的是,尽管经济盘子这么大,但资金运行是正常的,健康的。”在谈话即将结束的时候,杨升华摊开刚刚出来的统计表,向我们通报了最新的情况:截至10月底,张家港全市银行存款余额74.8亿元,同比增加29.7%;其中城乡居民储蓄48.2亿,同比增加44.2%;贷款余额49.8亿,同比增加20.1%,存大于贷25亿元。最让这位书记高兴的是,工业产值同比增长虽然只有30.1%,可地方财政收入同比增幅却高达58.4%!领先于广东、上海和本省几个“富兄弟”好大一截子。仅市属企业,他就排出了利润可超3000万的一大串,最高的达1.4亿。
汽车疾驶在宽阔、笔直的张杨大道上,随着沙沙的车轮声,我蓦然想起了江泽民总书记视察这里时的评价:张家港取得的成绩是干出来的,说是说不出来的。我深切理解总书记的评价,不仅是因为听了杨升华的“说”,更是因为真真切切看到了那纵横交错的公路,那一栋栋拔地而起的崭新大厦、厂房,那飞速运转的先进设备,并访问了好几处建筑造型新颖、设施配套齐全的农民住宅小区……
“能快则快”,虽然我们在张家港停留的时间很短,但几乎从接触到的所有人嘴里都听到了这句话。小平同志1992年视察南方时提出的这一重要观点,已在张家港化为成功的实践。尽得天时地利人和的张家港,还会继续快下去,因为他们珍惜千载难逢的机遇,早已为新腾跃蓄积了力量。
编者的话
在张家港,发展的硬道理,再一次驱散笼罩在“快”字头上的疑云。
张家港现在越来越出名了。
通过新闻传媒的大量报道,张家港的发展、变化已经为国内外瞩目。人们在赞叹、钦羡之余,也不免提出一些共同感兴趣的问题,比如:张家港的高速度究竟靠什么支撑的?张家港的“左邻右舍”对它究竟服不服气?张家港的领导班子究竟凭什么树立起自己的权威?外地同志以什么态度学习张家港的经验……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本报最近派出一支记者小分队再一次采访了张家港和它周围的几个市,写了一组《张家港拾遗录》,共四篇。之所以取这样一个栏名,为的是说明它并非过去报道的重复,“拾遗”只是为了“补缺”。每篇文章都不长,并不难读。


第1版(要闻)
专栏:社论

论农业产业化
把加强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这是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建议》提出的必须贯彻的九条重要方针之一。《建议》还指出,落实这个方针,实现农业现代化,是我国整个现代化进程中最艰巨的任务。
从今天开始,本报将连续发表山东省潍坊市实行农业产业化的系列报道。(系列述评之一《必由之路》见第二版)我们希望他们的经验能够作为各地进一步做好农村经济工作的参考。
为什么提出农业产业化问题?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还不是农业强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农业的基础地位还比较脆弱,比较现代化的工业和仍然比较落后的农业并存这种“二元结构”,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农业如果不改变传统的产业组织状态,不仅自身很难迅速发展,而且很难和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互相协调,势必影响整个经济的发展。
从我国农业的内部来看,当前存在着两大突出矛盾。一个是千家万户分散的生产经营方式和越来越连通一气的大市场之间如何衔接?一是农业的生产率比较低,农业生产的比较效益低,使农业在整个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如何保护农业和发展农业?
我国农村的改革和发展,16年来,已经有了若干举世注目的“单项突破”。例如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成功,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等等。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把各个单项改革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整体地继续向前推进?
这一切都在呼唤着一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能够整体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改革和发展的思路。农业产业化的战略,就是这样应运而生了。它同样是我国农民和农村工作者的一个伟大创造。
什么是农业产业化?
从上面的论述看,从潍坊的经验看,它是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对当地农业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把产供销、贸工农、经科教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条龙”的经营体制。实际上是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全面地、系统地、从总体上组织、改造和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战略思想和实际运作。简言之,改造传统的自给半自给的农业和农村经济,使之和市场接轨,在家庭经营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
由于各地情况不同,农业产业化的具体方式和途径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就是潍坊一个地方,也存在着各种具体的方式方法。但归纳起来,构成农业产业化,必须具备如下6个要素:一要面向国内外大市场;二要立足于当地优势;三要实行专业化分工;四要形成经济规模;五要组织贸工农、产供销一体化;六要实行企业经营。这六个要素的有机结合,才可能把我国农业改造成能够与国内外大市场相衔接的产业。这中间,核心问题是如何把“千家万户”和“广阔市场”两者结合起来。在潍坊,无论是像寿光那样建立市场也好,像诸城那样发展龙头企业也好,像寒亭那样搞“一户一品”、“一村一品”也好,都首先是为了这两者的衔接。在这个连接与衔接过程中,农业得到了改造,企业得到了发展,工业、农业、商业得到了结合,当地农村经济顺利地进入了市场经济的大循环,这样,解决农业生产率低和比较效益低的问题才有了前提。
农业产业化在农村工作中地位如何?
我们已经明确,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农村经济工作的主要目标,应该是为保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增加农民收入而努力。我们也已经明确,要实现这个目标,各方面要更加重视农业,要加大农业的投入,但基本的途径,还是把农民引进市场,靠农民自己致富。如果我们的农业还停留在原有的状态上,农民不仅难以真正进入市场,就是进入了,只是一家一户的小船,也很容易被市场海洋的风浪打翻。所以,只有靠农业产业化这只大船,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农民才能够顺利进入市场,并在市场的海洋里扬帆远航。农业产业化是农民进入市场的主要方式和主要依托。可见,农业产业化是整体推进农村经济工作的最终落实之点,最主要的实际操作之点,内容丰富,前景广阔。正是从这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产业化”。
农业产业化的内涵和意义是什么?
它体现了我国农村的改革和发展由单项突破进入到整体推进的新阶段;它体现了“生产力标准”的原则,首先着眼于农业和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下力气搞好生产力各要素的优化组合,并以此为出发点来调整其他相应的方面;它贯穿着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方针,把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这一基本经验运用于农业和农村工作;农业产业化又是和农村工业化、农村城市化相结合的“三化一体”进程,全面描绘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前景;农业产业化必然会进一步促进城乡结合、工农结合,为我国工业发展提供更大的市场和更好的宏观环境,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发展要有新思路。看来农业产业化就是这样一个具有全局性的重要思路。
如何实施农业产业化?
观念要更新,态度要积极,运作要稳妥。这是基本要求。农业产业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从潍坊的经验看,具体实施中必须把握这样几条:一、农业产业化必然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生产力发展有一个过程,各种要素组合有一个过程,人们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潍坊原来就是农业比较发达的地区,改革开放以来实际上他们已经做了不少产业化的前期工作,到1992年才明确提出产业化的战略方针。因此,要及早谋划,抓住机遇,积极而稳妥地推进。二、农业产业化是一个“大概念”,具体的方式方法,必须是从实际出发,多样化,不能“一刀切”。三、善于抓住关键。潍坊采取了“抓龙头带全面”的办法就比较好。四、在操作和管理上,要尽量采取规范化、法制化的办法。五、注意借鉴现代企业制度的体制,学习现代企业的运营方法,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农业产业化的组织方式和运行机制。
农业产业化的工作,在我国一些地区主要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实际已经有了若干年的实践,各地使用的概念不完全一样,大路子基本相同,且都有自己的创造,取得了明显的成果。实践证明,这种生产经营方式,不仅经济发达地区可以搞,欠发达地区也可以搞。当然,就全国来看,这还是一个新事物,还需要在实践中继续探索,不断总结经验,也需要在理论上深入研究。本报拟拿出相当的版面,继续报道各地农业产业化的做法和经验。潍坊的系列报道只是一个开头,希望大家关心这个问题,并参与这个有重要意义问题的讨论。


第1版(要闻)
专栏:

军中孔繁森——林正书
新华社记者解放军报记者本报记者
1995年1月,镇江郊外的一座公墓里又立起一块新碑。碑下长眠着一位平凡而伟大的共产党员——林正书。
林正书,生于江苏省响水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972年入伍,先后任班长、排长、连指导员、营教导员、某部干休所政委。在一个个平凡的岗位上,林正书都付出了过度的辛劳,创造了第一流的业绩;不论走到哪里,他都甘当公仆,情系群众;不管遇到什么诱惑,他始终廉洁奉公,一身正气。为了部队的建设,他奉献了自己的一切,年仅41岁,就倒在了岗位上。
当人们含着悲痛的泪水送别林正书的时候,都还清楚地记得他生前说过的一句话:“为官一任,总要留下点东西,不是物质的,就是精神的!”现在,可以无愧地说,林正书忠实地实践了自己的诺言,在短暂而光辉的一生中,他为官几任,造福几方。生前,他和父母妻儿一直过着十分清贫的生活,却为国家和集体创造了可观的物质财富;他过早地告别了人生,却为亲人和战友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六枚军功章凝结着这位普通共产党员崇高的人生。
红军长征“二万五”是前人干的,现在的关键是咱们怎么做
林正书一入伍就来到某部架线连。这是一个有着光荣历史的连队。在千里边防线上,架线连多次执行国防通信施工任务,1964年,曾被沈阳军区授予“吃大苦耐大劳的有线电连”荣誉称号,是军区闻名的艰苦奋斗“十面红旗”之一。
1983年8月,林正书带领连队进入完达山区施工。在一个名叫火石山的地方,他们遇到了“拦路虎”——一个直径200多米的水洼横在面前。前边的战士正要下水试探。林正书一把拉住他们,大声说:“大家留下,党员跟我来。”4名党员应声站出来。
林正书拄着一根树棍走进水塘,向水中的电杆一步步摸去。岸上的战友们眼看水没过他的腰,心情十分紧张。可是林正书却不顾眼前的危险,终于攀上了电线杆。两个多小时以后,这段电话线路架好了,而林正书他们却一个个都成了落汤鸡。
1984年夏季,林正书带领全连前往滚马岭施工。这里斜坡最陡的地方五六十度,4个人抬一根100公斤重的电线杆,半天才能运到岭上,个个累得浑身疼痛。照这个速度,工期得延长3倍。
怎么办?林正书向附近的林场求援,借来了专运木头的机械——“爬山虎”,工效大大提高了。可是,就是这个“爬山虎”,差点要了林正书的命。7月28日下午,黑云压山,“爬山虎”像往常一样“突突”吐着黑烟。忽然,右轱辘被一个树桩垫了起来,车身急速向左倾斜。“不好,快跳车!”林正书把司机蹬了下去,他自己却来不及跳了。车身带着他顺山坡滚了下去,林正书醒来时抬了抬右臂,右臂不听使唤了,小臂粉碎性骨折。
林正书在附近林场医院手术后的第5天,怎么也躺不住了,他想到连长跑材料去了,自己在这里养病,军无主帅咋行?于是,他又出现在战士们的眼前:头发掉得一块一块的,像“鬼剃头”;脸上涂了一层黄乎乎的药膏;胸前吊着右臂……
滚马岭被征服了,100多根电线杆矗立在岭上,战士们把衣服扔在树顶上,跳啊笑啊!
可是林正书这时候却经受着一场新的痛苦。为了不误工期,他右臂的粉碎性骨折是在附近一个林管区卫生院治疗的。当时因带伤施工,长错了位,返回营区,他的手臂弯曲着,影响工作,只好到部队医院把断骨拽开,再用一块钢板把碎骨头固定好。这块钢板一直伴随他走完人生之路。
刚刚驯服了滚马岭,又传来三排被洪水围困的消息。当时在黄花岭施工的三排,只剩下50来斤大米,20多人每人每天只能分到一碗大米稀粥。林正书带领司务长和给养员去送粮食、蔬菜。路已经被大水吞没,他们就雇群众的一只小船,冒着危险,闯过额木尔河的激流,把粮和菜送上了黄花岭。
林正书常对干部们说:“我们总用红军长征‘二万五’教育战士,可那是前人干的,关键是现在咱们怎么做!”
林正书在架线连当了几年指导员,连队迎来了建连史上的第二次辉煌:沈阳军区司令员、政治委员签署命令:给予架线连记集体一等功。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通报表彰了全军6个基层单位,架线连是其中之一。
当一名合格的干部,应该一半是“官”一半是兵
1986年2月5日,林正书到刚刚组建三个月的高炮团二营任教导员。
林正书认为,当一名合格的干部,应该一半是“官”,一半是兵。是“官”,就要起到带头作用。是兵,就要和战士同甘共苦。
连队到大兴安岭施工,那里条件异常艰苦。一个曾经采访过林正书的记者再次到连队拍片,顺便带来一个西瓜。林正书想到战士们整个夏天都没有闻到水果香味,就把西瓜均匀地切成27块,让通信员去叫在附近施工的二排战士。面对一块块二指宽的西瓜,战士们谁也不动,林正书把瓜送到战士的手上,战士们又放到原处。几个战士嚷嚷道:“西瓜我们不吃了,不吃心里也甜啦!”最后,还是排长潘汝伟下了命令:“一人一块,品尝品尝……”
此情此景,记者深受感动,连忙录下了这动人的一幕。
战士小邹连续接到家中两封电报,说母亲病危。考虑到连队训练紧张,他把事情埋在心里。林正书察颜观色,了解到真情,给小邹请了两周假。小邹回家见了母亲最后一面,办完丧事,提前一个星期归了队。林正书组织全连官兵为小邹的母亲开了追悼会。
战士王学舟患有头疼症,一次训练时,突然一头栽倒在地上,口吐白沫,抽搐不止。林正书连忙背起小王赶到医院。经过治疗,小王的病情得到了控制。
林正书自己身体一直很弱。妻子张晓玲来队时,看到丈夫又黑又瘦,常常心疼得落泪。一天,林正书一进家门,妻子就将一盆肉汤端上来:“这东西补身子,趁热吃了吧!”老林闻了闻,说:“小王病得很厉害,啥也吃不下,给他送去吧!”妻子不解地说:“你成天就是兵兵兵,也不看看你自己都成啥样子啦!”
林正书端着小盆来到连队。看到还冒着热气的肉汤,小王鼻子一酸,眼里涌出晶莹的泪花。
春华秋实。经过林正书和全营官兵的共同努力,1987年底,二营甩掉了落后的帽子,被军区评为军事训练先进单位,营党委被集团军评为先进营党委。五连的喜事也成了堆儿,荣立集体二等功,指导员在集团军巡回作报告……师政委评价说:“五连是全师的一面红旗!”现已提升为团长的原二营营长张成金说:五连年年有新发展,林正书功不可没啊!
“人格是做人之本,也是为‘官’之道”
1987年底,林正书由高炮团二营调到汽车营当教导员。一下车,他就房前房后转悠开了:营房年久失修,墙皮稀里哗啦往下掉;食堂的地是土的,战士们踹着泥吃饭;院子里的排水沟被土填平了,下雨天趟着水进出;猪圈的土墙不到半米高,猪跳出来满院子乱跑……林正书清楚,汽车营组建时间不长,困难确实不少。他和营长陈华研究确定了改变汽车营落后面貌的措施。
可是没想到,第一脚就撞到了石头上。一天,林正书在全营军人大会上作动员,他看见二连一位排长附近有人在说话,就批评了那位排长。第二天开全营干部会,林正书又点名批评了二连连长于同江。于同江是个“炮筒子”,没等林正书说完,腾地一下站了起来,大声反驳,说“开小会”的不是二连的,凭啥点我们的名?林正书没有吭声,会议照常开了下去。晚上,于同江刚躺下,林正书来了,开口就说:“于连长,我是来向你检讨的。白天批评错了人,希望原谅。”于同江心里一热:我当众“打”了他的脸,他不但不恼,反而登门认错,真有容人之量啊!于是也诚恳作了自我批评。说着说着,俩人谈起汽车连的工作,直唠到半夜。
打这以后,于同江放下包袱拚命工作。一年下来,二连打了个翻身仗,也带动汽车营面貌大变样,不仅年年受师通报嘉奖,被军区评为运输工作先进单位,还连续4年被哈尔滨市评为安全行车先进单位。
林正书的爱人张晓玲在老家时是县水产局技术员。1986年初随军后,一直没有工作。为了这个,晓玲没少叨叨,也抹过眼泪。终于盼到头了,上级给营里一个幼师指标。考虑到晓玲是高中毕业,组织打算叫她到幼儿园工作。没成想,林正书把这个指标又让了出去。他对晓玲说:“叫副营长老谭的妻子上班吧。老谭不容易,家里负担重。再说,老谭妻子是农村的,从来没尝过上班的滋味,你就让她尝尝!”
战士陈庚库家里连遭变故。母亲和岳母相继去世。1990年2月,小陈回大庆家里过年,妻子先天性心脏病突然发作,住院不但花了仅有的一点积蓄,还到处借钱。林正书知道了小陈的苦处,带头捐款100元。全营干部人人伸出援助之手,共拿出1350元。
架线连司务长迟万刚永远不会忘记:架线连在大兴安岭施工时,老林曾两次冒着生命危险救他的命。更让他难忘的是,林正书举家南迁,他从连队仓库里拿了两捆铁丝,找了几个战士帮助包装。当大家将捆扎好的东西搬上车后,林正书掏出150元钱交给迟万刚,说:“这是付给连队的铁丝钱。”小迟连忙摆手:“你是咱连老指导员,用两捆铁丝怎能要钱呢?”林正书说:“咱们连队的穷家底我是知道的。我怎么能白用铁丝呢?”见林正书说得毫无余地,小迟只好把钱收下。“一个人生命的长短,取决于对时间的利用”
1990年底,林正书由汽车营教导员提升到集团军驻镇江干休所任政委。
多年来,这个干休所困难重重,几台破车,跑起来稀里哗啦,老干部用车困难;社会上的通信日益发达,可老干部家的电话不是挂不通,就是嗡嗡响;老干部看病吃药用费有时也令人大伤脑筋。林正书上任后,挨家挨户征求意见,寻求解决的办法。经过调查研究,干休所党委定下了方针,一切不等不靠,艰苦奋斗,靠自己的双手改变面貌。
很快,林正书便带着借钱买来的3台旧翻斗车和6个人组成的施工队,投身社会上火热的工程建设中。他们的足迹遍及北国江南。住过工棚,住过渔船,住过街亭,住过仓库。酷暑,他与大家挤在一起流汗;严冬,他经常睡在门口靠风的地方,为同志们遮挡风寒。
在施工队中,林正书与大家一样吃大锅饭菜,有时,一锅面疙瘩也是一顿饭。施工紧张的时候,他们经常干到夜里十一二点钟,没有文化娱乐,没有条件洗澡。他们到远处施工,一走就是大半年。在近处施工,十天半月家里见不着个影儿,回来一次瘦一圈。张晓玲对人说,我不仅看人家两口子一起看电影嫉妒,连人家吵架都嫉妒。这次,老林带人在镇江修路,离家不到10公里,可有6天没回来了。
一天,林正书出乎意料地回到家中,但浑身上下全是泥土,汗水把脸冲得一道一道的,一股汗酸味扑鼻而来。
张晓玲放好了洗澡水,林正书却坐在椅子上睡着了。她轻轻叫醒他,林正书微微一笑:“太困了。”说着进了浴室。张晓玲为他准备好内衣,等了好大一会儿不见他出来。进浴室一看,愣了,林正书泡在澡盆里睡得正香……张晓玲流泪了,老林呀老林,你还有完没完?在架线连你拚,在高炮团你拚,在汽车营你拚,到干休所你还拚,你看你拚成啥样了?刚认识你时,棒小伙子140多斤,现在不到100斤了……
林正书就是这样的个性,干啥就要干得最好。他常常对工作人员讲:“想干的事,是正道,不要怕困难多。没有困难,就没有成绩。困难越大,成绩越大。”一天晚上,月亮躲到山后去了,夜静得出奇。“咚咚咚……”一阵急促的砸门声,张晓玲拖着鞋跑出去开门。一看,心里“咯噔”一下:只见林正书戴着墨镜,脸上和右手缠满了绷带,浑身散发着一股难闻的肉皮烧焦的气味。扶他回来的战士讲,他们在工地夜战停电了,政委接保险丝被电打了,眉毛烧光了,眼睛肿得像血桃一样,看啥模模糊糊,手背也掉了皮。
第二天一早,林正书像往常一样,四点半就起了床。
张晓玲最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林正书的病情一天天加重了。1994年6月8日,他倒在了工地上。张晓玲和战友们把林正书送进医院。检查之后,医生偷偷告诉张晓玲,正书患的是肝癌,晚期。
张晓玲哪里经得住这重重的一击,整天以泪洗面;干休所多次研究救治事宜,只要能治好他的病,不惜代价;老干部们情绪激动,就像战争年代抢救受伤的英雄一样,他们说:“只要能治好林政委的病,我们不吃药也行”……
可是,林正书偶然间知道了自己真实的病情,却冷静地说出了与众不同的意见。他找来干休所所长,提出了不容置疑的要求:“我这个病,就是神仙来了也没招了。现在,干休所还很穷,那点钱还是用在所里的建设上,用在老干部身上!”
林正书的心血没有白费。他来干休所三年,生产收益年年翻番。老干部们吃药难、用车难、修房难等难题一个一个地得到缓解……
1994年9月的一天,林正书觉得自己的精神很好,提出要到工地上去看看。医生相信他的毅力,同意了;干休所领导理解他的心情,默许了;妻子暗暗地说,“要是有气力,也该回家看看,正书已经半年没进家门了,以后怕是没有机会了……。”
在工地上,他靠别人搀扶,一步一步挪动着,这里走走,那里看看,和大家聊聊工程,他问得很细很细……几名小战士一边听他说话,一边止不住流泪。
12月29日下午5时,林正书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1995年1月2日,林正书的遗体要火化了。按照他的遗嘱,除了本机关工作人员和他的亲属,没有通知任何人。然而消息不胫而走,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为他送行。栗子山殡仪馆里里外外站满了人。凡是能行动的老干部都来了。一位患严重心脏病、从不参加这类活动的老婆婆第一次走进灵堂,缓缓走到林正书的遗体旁,哽咽着说:“林政委是为我们大家累死的呀!”顿时,灵堂里一片悲泣。
林正书从容地走了。人们以不同的方式怀念着他,理解着他的人生。林正书13岁的儿子林晨,在今年“八一”建军节那天,给爸爸写了一封信。他写道:亲爱的爸爸,您常说,一个人生命的长短,取决于对时间的利用。您才41岁,走得太早了。不过,按照您的工作时间来计算,您已经提前跨进二十一世纪了……(附图片)
沈阳军区某部镇江干休所原政治委员林正书(左),热爱本职,埋头工作,廉洁自律,甘当公仆,用一腔热血谱写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敬业之歌。1984年3月,担任某部有线连指导员的林正书与战士们一起在野外架线。 毕强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立陶宛总理抵京
新华社北京12月10日电应李鹏总理的邀请,立陶宛共和国总理阿道法斯·什莱扎维丘斯今晚乘专机抵达北京,开始对中国进行为期5天的正式访问。
随同来访的有什莱扎维丘斯的夫人什莱扎维切涅以及立陶宛内务部长瓦伊捷库纳斯、财政部长沙尔吉纳斯和司法部长普拉佩斯蒂斯等。
中国政府陪同团团长、铁道部副部长国林和外交部副部长张德广等到机场迎接什莱扎维丘斯一行。


第1版(要闻)
专栏:

上海南北高架路建成通车
本报上海12月10日电新华社记者季进成、本报记者吕网大报道:上海市中心区的一条交通大动脉——南北高架路今天建成通车,它是继去年上海完成内环高架道路后的又一项重大市政基础设施。
上海南北高架路南起中山南路鲁班路,穿越市中心的淮海路、延安路、南京路、北京路等繁华道路,北至中山北路共和新路,全长8.45公里。南北高架路由高架道路和地面道路两部分组成。高架道路路宽为25.5米,设6条机动车道,设计时速为80公里,每小时可通行1500辆机动车。沿线设有7对匝道与地面道路相接,并建造4座大型城市道路立交桥,其中5层的延安路立交桥以31米的高度居亚洲之最。地面道路宽度为50米至70米,设8条机动车道。


第1版(要闻)
专栏:

宁夏实现村村通电
本报固原12月10日电记者黄翊明报道:12月7日,宁夏南部最贫瘠的山区彭阳县大寺村电闸合闸,标志着宁夏农民永远摆脱了用油灯的历史;宣告全区2565个行政村村村都通电。这在全国五个民族自治区和整个大西北是第一家。“八五”期间,宁夏电力装机容量由1990年的90.2万千瓦时,增加到目前的163.2万千瓦时,年增长率为12.6%。


第1版(要闻)
专栏:

宁波港接卸特大货轮
本报宁波12月10日电记者陆振华、范伟国报道:今天中午1时30分,30万吨级的巴拿马籍大凤凰号散装货轮在靠泊96小时,提前卸下26万多吨铁矿砂以后,安全离开宁波北仑港。这次顺利接卸表明宁波港已有接卸特大货轮的能力,并进入世界级港口的行列。
国务院办公厅、交通部分别发来贺电,表示热烈祝贺。


第1版(要闻)
专栏:

吴邦国在全国经贸工作会议上强调
积极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本报北京十二月十日讯新华社记者焦然、本报记者莫新元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在今天闭幕的全国经贸工作会议上指出,一九九六年的经贸工作,要充分看到今年取得的重大成就和明年的有利条件,增强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信心。同时,要高度重视企业面临的新形势和经济生活中目前存在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审时度势,振奋精神,开拓进取,积极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大企业改革力度,加强经济运行综合协调,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吴邦国说,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基本方针,认真落实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指导方针,加强宏观调控和经济运行综合协调,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势头,整个经济朝着宏观调控的目标发展。工业经济形势总起来看也是好的,工交生产在平稳回落中保持稳定增长。今年前十个月全国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增加值一万四千三百二十五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百分之十三点三。国有企业改革取得新的进展。一是改革的思路进一步统一,基本形成了共识;二是国有企业改革试点工作全面展开;三是企业兼并破产有所突破。吴邦国指出,工业经济效益总体水平不高是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表现在企业增产不增收。一至十月全国预算内工业企业产值增长百分之七点九,而实现利润下降百分之二十二点六。企业亏损面、亏损额增加;原材料、燃料价格上涨,尤其是纺织行业比较突出;财务费用大量增加,引起成本上升。
吴邦国强调,做好明年经贸工作,必须积极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经过40多年的建设,我国国民经济已有相当大的规模。但是,由于历史、经济体制和其它方面的原因,总的来说,我国经济增长基本沿袭着粗放型的增长方式。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就是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质量的经济增长方式。这种经济增长方式主要是扩大建设规模,大量增加生产要素投入,不注重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不重视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和经济运行质量。“九五”期间和明年要把调整结构作为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抓紧抓好。一是要充分发挥地区优势,扬长避短,坚持量力而行和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制订符合本地区实际的调整规划。二是要把调整结构落实到优势企业和优势行业上。三是要集中资金保证重点,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吴邦国强调,18个“优化资本结构”城市试点尤其是6个老工业基地,要把企业改革和结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存量资产优化,推动经济结构合理化、集约化和外向化,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从整体上提高工业城市的市场竞争能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明年的企业技术进步工作要突出抓好产品档次的升级,先进工艺的应用,以及企业效益的提高。要提高企业技术改造资金使用效益,集中资金投向优势产业、优势企业,促进重点行业、重点企业上品种、上规模、上水平。
吴邦国指出,中央确定的搞好大的,放活小的,加快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经贸委选定的1000户企业,要分类指导,明年重点抓好300户。如何抓好这300户大企业,一是要认真做好企业“分离分流”工作;二是要逐步解决企业积累和发展问题,逐步完善企业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机制,探索企业融资的渠道;三是要鼓励大型企业建立技术开发中心。加强产学研联合,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消化、吸收能力;四是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深化改革,加强内部管理。建立适应市场机制的企业内部的各项管理制度,搞好劳动、分配、人事制度等改革。有条件的组建企业集团。关于放活小企业,吴邦国强调必须加强领导。小企业的情况千差万别,情况各异,一定要分类指导,决不是一放了之,放开放活小企业的目的,是为了把小企业搞得更好;必须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放开小企业也决不是一卖了之,要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必须进行资产评估,资产存量不能量化给个人,甚至分掉吃掉;必须在调整过程中注意安排好职工生活和工作。
吴邦国说,做好明年经贸工作,必须努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大力降低亏损。目前我国企业亏损面过大,亏损额逐年增加,已经严重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成为经济运行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如果不认真加以解决,就会造成被动局面,影响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明年要花大力量抓亏损问题,这是一项很艰巨的任务。企业亏损的原因很多,但从总体上说,管理不善是第一位的。亏损企业中,绝大多数是小企业。扭亏增盈、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当前要特别强调的,一是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挖掘企业内部潜力;二是运用优胜劣汰机制,加大兼并破产力度。根本的出路在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吴邦国最后强调,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关心困难企业职工生活,多为困难职工办些实事。解决困难企业问题不能仅仅着眼于补助、救济,而应着眼于发展生产力、解决生产力;要通过深化企业改革,加强企业管理来解决困难;国家的帮助是必要的,但最终要立足于企业自身的努力。吴邦国要求各地加强对明年工交工作的领导,加强学习,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树立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思想,改进工作方法,转变工作作风。要明确责任,各地要像省长抓米袋子,市长抓菜篮子一样,认真抓好国有企业改革和工交生产,力争在明年有一个好的起步。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瑞环继续在缅甸访问
本报曼德勒(缅甸)12月10日电记者严正报道:在缅甸总理府部长吴丹瑞、副外长吴纽瑞陪同下,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9日至10日赴缅甸中部的蒲甘、曼德勒访问,参观了当地的历史博物馆、漆器工场、丝绣织品工场和木材加工厂。主人向中国贵宾展示了缅甸多姿多彩的佛教文化遗产、精湛的传统手工艺术和现代化的工业技术;介绍了他们保护历史文物和传统文化、发展经济、加强社会管理的情况,引起了李瑞环浓厚的兴趣。他在历史博物馆欣然题词:“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伟大的人民”。李瑞环抵达蒲甘和曼德勒时,受到当地官员和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一群身着古代民族服装的少女向中国贵宾献上一束束鲜花。9日晚上,缅中军区司令、曼德勒省恢复法律和秩序委员会主席耶敏举行宴会,欢迎李瑞环访问。席间宾主亲切交谈,共叙“胞波”情谊。李瑞环赞扬曼德勒市管理得好,环境、秩序好。主人希望进一步加强缅中两国地方省市之间的联系与合作。
李瑞环在曼德勒还看望了中国总领事馆全体人员,并一起照相留念。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摄影比赛

河南郑州市郑上路小学教师海琴1988年退休以来,仍投身于学前教育。图为她在课余时间辅导学生。朱民俊伟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