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10月9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科技园地)
专栏:科技杂谈

  科技发展与体能低下
胡连荣
人类从远古刀耕火种、茹毛饮血的愚昧世界发展到今天无土栽培、试管婴儿的科技新时代,无疑是受益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劳动过程从简单到复杂直至机械化自动化,为人类带来了更多的舒适和安逸。
现代人在使用各种光怪陆离的机器时往往很难想象他们的祖先当初从事简单劳动时的情景。远的不说,当今大都市里的年轻人不知搓衣板为何物者恐怕不在少数,洗衣机这一科技进步的产物削弱了他们动手的能力。使用目前最先进的洗衣机只需按一次电钮,剩下的只是取出干爽的衣物。总之,如今家用电器正在不断地追求着舒适性、多功能性。而生活的全部意义如果只是舒适,那么人类很可能面临体能退化的后果,这方面已经有了许多实际教训。几年前日本广岛的台风肆虐使人记忆犹新。当时降临在日本人头上的第一大不幸是停电,电梯停驶,住高层公寓的居民徒步登楼总还可以摸回家门,可回到家里,生火做饭成了更大的麻烦。一些年轻人甚至连木柴也点不着,望米兴叹。面对每秒亿万次的计算机他们运用自如,而这类起码的生存手段他们居然如此生疏。在意外灾害面前,现代人暴露出了脆弱的一面。
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带来了生活水平的提高,这是人类理想的实现,但是这一提高决不意味着应当单纯地追求享受。科学家们的各种发明创造的本意也并不在于此,其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类从屈服于自然到改造自然的转变、舒适只能作为完成这一转变的标志,而不是最终目的。基本的求生手段与高科技同等重要,否则一旦出现大的自然灾害,我们将无法面对严酷的自然选择。
飞速发展的当代高新科技正不断推出各种出神入化的尖端设备,随之而来的种种负效应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忧虑。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这些负效应,在当今自然灾害频仍的生存环境中,是一项不可小视的新课题。


第11版(科技园地)
专栏:

  10月24日——
“太阳半遮面”
仁杰
10月24日(农历九月初一),这天如果天气晴朗,人们在中午前后将可看到“半遮面的太阳”。这是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预告的。
根据该天文台计算,这是一次日全食。全食带从伊朗北部开始,经过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缅甸、泰国、柬埔寨、越南、我国南沙群岛,在太平洋西部结束。亚洲大部(包括我国)、澳大利亚、太平洋西部可以看到日偏食。对于处于全食带北侧地区的人们来说,日偏食时将看到太阳的南半部被黑影(月球)遮住。
日食不同于月食,遮住日面的黑影实际上是月球的影子,因此处于不同经纬度的地方的见食时间、食分大小等都不同。如北京初亏11时11分,复圆13时06分;而广州初亏10时46分,复圆13时45分。


第11版(科技园地)
专栏:

  现在该用什么样的电话
黄立源
自1876年美国人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在波士顿大学成功发明了电话以来,电话机就在不断更新换代。进入信息时代,电话在人们生活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人们对电话从功能到技术性能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究竟现在什么样的电话机最实用、最可靠呢?
为了实现通话更方便,减少信息丢失,电话的发展走向有两个方向:一个是移动电话走向,此类话机接收效率高,可随身携带,但其昂贵的费用,距离范围的狭小,无线电波的稳定性不良等诸多因素大大限制了其发展;另一走向是录音电话,此类话机可保留信息,投资及费用都较小,但传统录音电话的功能单一及磁带录音失真大等缺点使之在较长一段时间不为人们所接受。人们期待着多功能无磁带录音电话的出现。
80年代末,数字录音技术的出现为无磁带录音电话提供了技术基础。1995年5月18日,由北京声迅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的946智慧型电话机通过了邮电部通信产品入网许可,这一国内首创的多功能数字电话机不但令专家们赞不绝口,且迅速为用户所接受。
946智慧型电话机具有带时间标志的无磁带录音功能,录音长度为15分钟以上,在异地使用任何有线或无线话机拨通946话机并输入密码后,都可遥控实现946话机的所有功能;设置一个电话号码,当有新留言时,946话机可自动拨通这个电话,将留言转发过去;当用户外出或到时不便拨打电话时,可设定要拨的电话号码及时间并留言,话机在到达指定时间时,自动拨打对方号码,拨通后,将播放预先的留言,同时记录对方答复留言。面对经常出现的占线问题,只需设定要拨的电话号码,该话机将自动以一分钟的间隔连续拨打15次,直到打通为止;除此之外,946智慧型电话机还有锁定功能、录音转接、电话过滤、室内监听、紧急呼叫等20余项功能,超出了通常人们对录音电话机功能的想象。


第11版(科技园地)
专栏:

  我国试制成功“洋底探测系统”
国家重大高技术研究发展项目“洋底探测系统”试验任务近日完成。
据介绍,这一试验提前五年完成预定计划,并超过原定指标十多倍。这个系统的试验成功,使我国具有对除海沟以外的占全世界海洋百分之九十七面积的海域进行详细探测的能力。
洋底探测系统需要解决水中通讯、高压密封、各种信号采集、自主航行控制、动力系统以及各种特种材料等问题。这次试验不仅圆满完成任务,还为联合国批准我国进行的十五万平方公里专属开辟区洋底多金属结核探测提供了先进技术手段,采集了部分信息。
这次试验成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具有研制这种设备能力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为我国开发海洋资源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手段。(杨宁)


第11版(科技园地)
专栏:

  安顺纸杆铅笔节材又耐用
三百年来,人们一直用木材制作铅笔,也有塑料杆和金属杆的自动铅笔。新近由贵州安顺市铅笔厂生产的纸杆铅笔,为铅笔家族增添了新成员。
纸杆铅笔是传统铅笔的换代产品,它不消耗木材,而是用废旧报纸卷制而成。这种铅笔不仅克服了木杆铅笔偏芯、阴阳面等缺点,而且比木杆铅笔更耐水、易卷削,其使用寿命超过普通木杆铅笔。该产品被评为国家级新产品。(安舒)


第11版(科技园地)
专栏:

  我首条电子异地出版系统开通
我国第一条电子异地出版印刷系统日前在大连开通。有关专家认为,这条系统的开通将给我国出版印刷行业带来一场新的革命。
由大连新世纪印刷信息产业有限公司研制的这套系统是利用信息高速公路与客户进行联网,双方无须见面,客户只需将所要印刷的内容编排设计好,传给这家印刷公司,很快即可投入印刷,有利于消灭出版印刷上的地域差和时空差。(阎平)


第11版(科技园地)
专栏:

  科技,为天安门广场增辉
张继民
环顾雄伟宽阔的天安门广场,你就会发现新姿新貌无不显示着科技的功效。
天安门广场每日的五星红旗升、降仪式,吸引着数不尽的观众,现已成为群众自觉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阵地。从1993年10月起,在旗杆两侧建起了两座体积均等的电子显示台。画面上,红色的字迹向游人显示着每日升、降国旗的具体时间。这两座宽1.2米、高0.8米的显示台,可谓是电子技术的结晶。据了解,它是由近6万只发光管、2.5万个电子器件、28万个焊点和插接点组成。
电子显示屏显示的时间,是科技工作者将北京天文台计算出的2000年以前每天日出日落的时间,编入程序输入计算机完成的,并按升、降旗的时间自动切换显示内容。电子显示台体积小,显示的字数多,同时还要在阳光下达到显示效果,在各种电磁干扰下保证正常运行。这就给从事这一研制工作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工程系的有关研究人员带来了难题。白闪闪的阳光下,为提高显示管的亮度,他们采用高速度和大功率驱动电流等综合技术,不但使电子显示台运转正常,而且相距50米外也能看清显示的内容。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天安门广场更是被新技术打扮得流光溢彩,明亮无比。这要归功于北京供电局路灯处对广场上64基九火莲花灯的技术改造。多年来,天安门广场上的夜间光照来自64基九火莲花灯,每一次改造由于赋予了新的技术,广场的平均照度都出现明显的提高。1984年9月进行技术改造以前,广场的平均照度为1.1勒克斯;技术改造以后,广场的平均照度提高到36.08勒克斯;1994年又进行新的技术改造,广场的平均照度已升至73.5勒克斯。北京路灯处主任袁增义说,他们对广场灯光的改进,主要体现在灯具和光源的更新。
现在的九火莲花灯上,装备有高压钠灯、高压汞灯、白炽灯和金属卤素灯四种。其中起增强照明作用的金属卤素灯、起泛光作用的高压钠灯,是现代最新式的照明灯具。同时也调整了光照的方向,多照地少照天。而在20多年前,安装在九火莲花灯上的光源,仅有自镇汞灯、白炽灯两种。光效高、耗能低,是新光源新灯具最集中的技术特点。
今日的金水河也不再默默地流淌。在科技人员的操纵下,它翩翩起舞,唱起欢乐的歌。这就是以高级工程师张志杰为首的中国人民大学音乐喷泉研究室的科技人员,在天安门前金水河承建的造型喷泉。
谁要听了张志杰谈起金水河造型喷泉,都会感到这喷泉的不凡。他们在长450余米、水面8000平方米的金水河下,汇集了388台水泵、2198盏高光水下灯。一旦按动电钮,让这水哗哗升腾跃动起来,其能量大得惊人。由2880个喷头构成的金水河喷泉循环水流量每小时居然高达28040吨,出水速度达每秒50米。夜色下,冲天而上的水柱在各色高光水下灯的映照下,形成了粉、绿、黄、蓝等多彩的区域,看上去晶莹、耀人眼目,可谓天上仙境现于人间。这喷泉也不是水的简单喷涌和腾跃,还含有各种高雅的意境。由28个环形喷头喷出的水柱,被称为“万众一心”泉;由88个喷头喷水构成的一组水柱,名为“团结向上”泉;由十组对喷喷头喷出的水柱,叫做“遥遥相望”泉。
不难想象,喷泉扬起的水帘必须通过电脑联网控制,才能迅捷有效地获得满意的造型。由重庆灯泡工业公司提供的水下高光灯,其光效要有很强的对水的穿透能力,一般的光亮难以企及。各种水下用电设备极易发生漏电,所以要有相当强的高防水性能。可见,让金水河跳起舞、唱起歌,是高新技术直观而又诱人的展示。


第11版(科技园地)
专栏:

中国矿业大学研究生部型煤研究设计所所长黄钟成教授(右)与合肥煤气公司的技术人员共同研究,指导生产。这是他们在合肥型煤厂检查煤球质量。黄连广王聿法摄


第11版(科技园地)
专栏:

在政界,她是一位干练持重的杰出女性;在科技界,她又是一位严谨求实的女科学家。刘淑莹教授(中),吉林省副省长、原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她在我国气相离子化学领域,作出突出贡献。图为刘淑莹在指导研究生做实验。吴影摄


第11版(科技园地)
专栏:

  清洁型煤——
还世界一片蓝天
阎新华刘晓婷
在人类生产与生活中,煤炭的确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然而在这功勋的背后,隐藏着无法躲避的灾难——污染。
1952年震惊世界的8大公害事件之一的“伦敦烟雾事件”,便是煤烟污染形成酸雾的结果。
我国是世界第一大产煤国,也是第一大燃煤国,并将长期保持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构成。每年排入大气的污染物中,有87%的二氧化硫,79%的粉尘和67%的氮化物,均源于燃煤,造成了严重的“煤烟型大气污染”,这已是我国亟待解决的主要环境问题。
为改变这种情况,科学家们试图寻求一条能使煤炭清洁燃烧的途径。
型煤专家、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型煤研究设计所所长黄钟成教授便是成就突出的一位。
煤质可以改变
社会上有一种说法:“煤炭是肮脏的能源。”而黄钟成教授对于型煤的研究彻底地改变了这种认识,打破了国际上那种“煤炭的性能不可改变”的观点。他提出的理论和工艺可以全面调整型煤的物理化学性能,使型煤的反应活性提高1.2—3.6倍,通过一种特殊的无烟化工艺控制制成的型煤在挥发分解过程中,可以让烟煤无烟燃烧,让型煤在燃烧时“定向、定温、定时”开花,比燃烧原煤节能20—27%。
黄教授发明的“清洁型煤工艺”,使煤烟中的致癌物二氧化硫等5种污染物得以控制。
他研究的型煤成套技术为世界治理大气煤烟污染找到了最有效、最经济、最有市场前景的途径。
创下7个“中国第一”
伴随着对型煤技术多样化、系列化的深入研究,黄教授先后取得了十几项科研成果。他研究开发的“工业型煤成套技术”获得了国家计委、科委、财政部联合授予的“七五”国家科技攻关重要成果奖,并被列入“中国技术政策”、“中国大气法”和国务院环委会有关政策中,成为治理我国能源燃煤面源污染的主要技术。利用这一技术,1988年7月在邯郸建成的一个年产10万吨的工业型煤示范厂,成为中国第一个工业型煤厂。
黄教授研制成功的可用火柴点燃的“烟煤直接无烟燃烧上点火蜂窝煤”,结束了烟煤不能做蜂窝煤的历史。由煤炭部拨款在北京矿务局门头沟煤矿建成我国第一个“烟煤无烟燃烧上点火蜂窝煤”厂。国家计委、经委、科委、财政部、国家环保局、物资部等6个部委联合决定在全国推广此项技术,作为治理民用燃煤污染的主要途径。这一成果同时也得到了联合国能源组织和环境组织的关注。
与此同时,应用黄教授的成果建起的暖盒型煤厂、城市煤气用型煤厂、机车型煤中试线,均为中国第一。它不仅提高了煤炭的经济价值,而且在促进城市燃气化,保护大气环境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992年9月21日对中国矿业大学和黄教授来说,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中国向哥伦比亚转让烟煤上点火蜂窝煤专有技术许可合同》和配套设备销售合同签订了。它创下了中国第一次出口型煤成套技术的先例。
清洁、高级烧烤型煤被美国第二大型煤公司总裁称为“技术水平已在美国各家公司之上,也就是世界之上了”。它在英国“园艺闲暇协会”1990年新产品大赛上获得一等奖,这也是我国型煤界首次在国外获奖。
与世界分享成功
黄钟成教授的研究工作,使我国型煤技术领先世界,这项技术广阔的环保和商业价值,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许多国家高薪聘请他出国工作,但为了把自己的才智贡献给亲爱的祖国,他义无返顾地舍弃了可以属于他的荣华富贵。
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与支持下,黄教授领导的型煤研究所建起了自己的办公实验楼,拥有了完备的型煤实验仪器、多功能型煤工业试验线、微机控制的全自动型煤燃烧试验台以及微机型煤厂辅助设计系统,成为全国最完善的型煤研究基地。
“工业型煤成套技术”在“七五”、“八五”国家科技攻关中成效显著。作为“七五”成果的邯郸型煤厂,开创工业型煤出口先例后,第二年又开创了价格更高的炼钢加炭“型煤”出口日本,目前已实现年创汇300多万美元,为建厂投资的3倍。
在用这一先进的工业型煤技术对安徽当地煤进行改性方面,也取得重大突破。1993年8月29日,合肥市煤气公司的两段炉城市煤气用型煤生产线一次试车成功。意大利专家罗素向黄钟成竖起大拇指,他说他还是第一次看见两段炉不吃块煤吃型煤。
这些成绩令黄钟成欣慰,但他并不满足。
他最大的心愿是让世界分享型煤技术带来的巨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还世界一片蓝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