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 文字版 1995-10-04

1995-10-04新闻联播 文字版

祖国

第12版(副刊)<br/>专栏:<br/><br/>  祖国<br/> 第广龙<br/> 光阴飞快,黑龙江的大豆田<br/> 已是暮色四合<br/> 西藏的雪原依然被日光打得很亮<br/> 这就是祖国,最东边<br/> 或者最高处,却被我自由想象<br/> 或者用脚印到达<br/> 祖国的地名,我多数都陌生<br/> 也可能一辈子都不会亲历<br/> 但这并不减弱我对它们的热爱和向往<br/> 祖国的广大,也使我拥有广大的心灵<br/> 虽然我只是居住在一个叫庆阳的小城里<br/> 把歌唱的诗篇不断寄向外省<br/> 我很想通过旅行<br/> 让我乳香飘散的女儿认识祖国<br/> 这是我设计已久的未来<br/> 在这个浓烈的秋天<br/> 我只是说:“大声念,跟我念——祖国。”<br/> 我首先通过汉字的重量<br/> 使女儿目光明亮、庄严<br/> 祖国,古墟旁在竣工新的建筑<br/> 竹简和纸,长久的历史<br/> 穿过化不开的浓墨<br/> 文物出土,瓷的线条依然很美<br/> 就像深山的矿藏<br/> 风景区被开发,睡梦苏醒<br/> 轻快的马匹,奔过草场<br/> 我心有祖国,身子与祖国相连<br/> 听见黄河的涛声<br/> 是在兰州,灯火遍布两岸<br/> 那一天风吹不停,在六盘山上<br/> 我看见玉米地里走出了金黄的草帽<br/> 看见一列崭新的火车,<br/> 正通过隧道<br/> 大地正在收获,远方辽阔无际

连绵不断的笑声——上海地铁扫瞄

第12版(副刊)<br/>专栏:<br/><br/>  连绵不断的笑声<br/> ——上海地铁扫瞄<br/> 桂兴华<br/> 从示意图上看:是谁从空中抛下了一条有声有色的彩线?<br/> 步入历史的隧道,才知南起锦江乐园、北至新客站的16.1公里,已经被一节节乳白色的车厢来来回回串起来了。<br/> 13个车站是13个颜色不同的鲜艳的标点,组成了一篇地铁作为“上海骄子”的大文章。<br/> 说实话,身在地铁中,上海交通的历史沉重感还不时从人们的对比中透露出来。<br/> 大上海,人均占有道路面积曾经仅2平方米,上下班高峰时,公交车厢里每平方米竟紧靠着13人之多,每个成人一双脚计540平方厘米,连华罗庚也无法算出人们是怎么站立的。有时车轮滚得比步伐还慢,拥挤的交通,使上海一度成了一个蹒跚的老人。<br/> 地铁是现代化城市的第一乐章,全世界30个国家60多个城市靠地铁化解了城市紧张的交通。今天,地铁一号线的全线试运行告诉我们:上海交通的咏叹调已是尾声。<br/> 可不,第一次来乘地铁,是在一个细雨霏霏的下午。<br/> 宽敞的月台,明亮的车厢,舒服的座位,上上下下都是没有负担的笑。<br/> 屹立着的钢铁的树林,急匆匆从上行、下行两个方向驶来的钢铁的合奏。<br/> 开拓者留下的歌,可是这一辆辆列车的驶动声?<br/> 当一股人造的、逐渐强大的风扑面而来时,就传来了信号——岁月的等待正穿过被掘开的屏障,挟着太多的相思,飞快地向我们奔来……<br/> 这一张车票,背面的线路已被列入上海电视台举办的“上海十大新景观”竞选题目的车票,我们每个人为何反复地翻看?因为总觉得新奇。<br/> 这是一张纪念券。这是一张宁静而又轰隆隆的时刻表。检票口把无数建设者深情的注视印到了里面。现实与梦的距离被一位我看不见的司机操纵着,越来越近,越来越近……<br/> 这张车票,一声不吭地录下了驶动的时辰……<br/> 乘客们是不是都和我一样,没忘记头顶上正是南京路、淮海路商业最繁华的中心腹地。听!广播里的播音员正在优美地用中英文依次报出站名:常熟路、陕西南路……上海火车站……<br/> 阳光下的大街是“寸金宝地”,地底下不再黑暗的却是地铁的通道。<br/> 谁使我们坐上了地铁?我的思路比地铁跑得更快了——<br/> 要不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铺出了锃亮的轨道,哪来这地下连绵不断的笑声……

中国风景

第12版(副刊)<br/>专栏:<br/><br/>  中国风景<br/> 周士君<br/> 黄河<br/> 流淌了五千年的乳汁,养育了一茬茬的倔强和伟岸;让一群黄皮肤的人,心海里永远腾飞着一条巨龙,生生不息,撩人心魂。   <br/> 长江<br/> 像一条美丽的丝飘带,紧束东方巨人健美的腰身,所迸发的能量,使巨人宽厚的面庞,愈加神采奕奕。<br/> 珠穆朗玛峰<br/> 版图上跷起的一支骄傲的拇指,博大而雄浑的气势,把一个民族的象征展现于世人辽阔的视野。<br/> 泰山<br/> 已成为一种写实,岁月的风雨,只能为她增添一圈圈美丽的年轮,却永难剥蚀她的伟岸和雄奇。<br/> 长城<br/> 古人绵延的悲壮和叹息,却演化成今人生动的道具,并使尊严这样一个神圣的主题,常常喧响如歌……

戈壁珍珠

第12版(副刊)<br/>专栏:<br/><br/>  戈壁珍珠<br/> 刘立文<br/> 前几天,一位过去的同事给我捎来了一包新疆的沙枣,个个都像金丝枣般大小,着一身枇杷黄金裙,蒙着一层粉红色的彩晕,晶莹明亮。嗅着那浓郁的芳香,透过那薄薄的彩裙,我禁不住捡起一颗,放进口中,果然是沙枣中的上品。但是,就在我品味它的芳香和甜蜜时,却勾起了我的一段戈壁情结。<br/> 那时,我刚刚入伍。倒了3次火车,坐了7个小时汽车,眼前的一片片翠绿从车窗边滑过去,转换为满眼土黄,终于来到了驻疆空军某部。接受完新兵训练后,我被一名身材高大、脸色黝黑的山东大汉带到了戈壁深处的一个导航台。山东大汉本是这里的唯一公民,现在又添了我。老台长在这里干了20年后,在我到来之前转业了。这里除了两间墙皮剥蚀的旧砖房,门前有3棵当时还叫不上名字的树,再就是飞行定向标志,一切都简简单单。门上的帘子,倒是十分精细别致,像是用豆粒大小的珍珠串起来似的,一粒粒晶莹如玉,上面印着幅“鹰击长空”的图案,清秀,素雅。山东大汉把我的背包扔在一个空床板上。“你就睡在这儿!”声音梆梆响。看着窗外孤寂、荒凉的一切,我不免有些伤感。在学校时,我是个业余诗人,在习作中这样写道:“等我去了荒原,再测试一遍勇敢。”也曾夸下海口:“天涯海角无所畏惧!”好吧,在这只有两个人的世界里,那就只有先学会当个“哑巴”了。山东大汉熟练地卷着烟卷,跟我打背包一样麻利。透过窗户,我看见了那3棵奇形怪状的树。“那是什么树?”“是沙枣树,老台长留下的。”“沙枣树?”我不止一次听到这名字。已是深冬,沙枣树只剩下几根枯枝,很是难看。“种这树干嘛!还不如养些花呢。”“你喜欢花,就自个养吧。”我心里只笑话山东大汉的土庄稼气。<br/> 每天清晨,山东大汉都带我去定向标志前转一圈,不外乎调呀试呀、擦呀修呀的。夜里要是刮了风,第二天总得忙乎一天,天天如此。难道这就是出息?老台长在这里干了20多个春秋,山东大汉也可以数数年头了,也真有耐性呀!一走神,山东大汉的“闸门”又开了:“你回去做饭吧!”嘿嘿,这可是美差呢!尤其是买了肉后,总是我回去做饭。开了春,为了解闷,我自己摆弄了些花儿,有十几盆。可是,过了不长时间,由于不适应这里的强烈光照、干燥气候,六七盆花不幸夭折了。从此我更尽心地侍弄它们。春风轻拂,花儿开了。可那沙枣树还是秃秃的几根干枝条,像个干瘪瘪的老头儿。<br/> 月夜,山东大汉正在创造他的杰作——用沙枣核穿门帘。他说老台长就是这么穿的。真想不到,像他这般粗壮的汉子,竟有这番细心。<br/> 等我的花儿都开盛了,那沙枣树才醒来。叶子一天天展开,只一树绿,那花骨朵儿跟绿豆粒一般大,趴在叶柄的胳肢窝里藏着。是害羞了呢!太丑了,还算有自知之明。又是一个月色溶溶之夜,我又在门前品味我的花香。什么花这么香?啊,是沙枣花,这么浓呵,门前清一色的沙枣花香。我的那些花怎么都没了香气呢?不争气!白天沙枣树上嗡嗡地闹起了蜜蜂。蜜蜂们争着跟沙枣花亲热,而我的那些花儿却被晾在了一边。唉,这些不起眼的沙枣花竟有这么大的魅力?月儿圆了缺,缺了圆,秋风来了。一天,我端详了我那一盆盆的花儿,又扫了一眼沙枣树。啊,万绿丛中点点红!沙枣熟了。我揪下一颗扔到嘴里,又脆又甜,我醉了。<br/> 终于,我的花儿败落了。它们一生用花美、花香诱人,却没有结一点果。沙枣花谦逊、朴实,只要叶不忽略阳光,只要根不忽略沙石,就能繁茂地生长。紧紧咬住石缝的艰辛,吸吮石头上的露珠,有被忽略的痛苦,也有被忽略的幸福。在别人不愿光顾的地方,有一条别人忽略了的属于自己的道路。我从沙枣树上找回了失落的理想。<br/> 山东大汉依旧不紧不慢地穿着门帘。我搬个马扎坐过去。“我们一起穿!”他深情地望着我。然后,递来针线。我接过,学着他的样子。“明年再种一些沙枣树好吗?”我说。他的嘴角上现出了一丝笑容。我心里在默默地想:沙枣树,你是戈壁滩的精灵,是我人生航线上的导航台。<br/> 一年后,我到北京上军校,离开了那里。在火车上,我发现在我的背包里多了一个沙枣核门帘。啊,这戈壁珍珠!

《邓小平文选》线装本全三卷编辑出版感赋

第12版(副刊)<br/>专栏:<br/><br/>  《邓小平文选》线装本全三卷编辑出版感赋<br/> 谢云<br/> 一<br/> 五载京华梦<br/> 文粹着意编<br/> 离踪追胜迹<br/> 翰海经纶笺<br/> 焕然成一帙<br/> 字字珠玑传<br/> 二<br/> 行年甲子称<br/> 补遗续征程<br/> 水墨看新本<br/> 馨香神纸萦<br/> 聊以慰余衷<br/> 悠悠书路行<br/> 三<br/> 论书若论兵<br/> 百战步鹏程<br/> 轮蹄趋逐逐<br/> 揽辔驰纵横<br/> 幽壑书为桥<br/> 问鼎自峥嵘

江山胜景(图片)

第12版(副刊)<br/>专栏:<br/><br/> 江山胜景(中国画)穆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