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10月4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舞台与屏幕)
专栏:

  “较劲”才有戏
陈汉元
《她们的故事》,中央电视台不仅在第一套节目的黄金时段“讲”,而且也分别在第二套、第四套节目里“讲”,引得许多人说长论短,这情形虽非空前,也实属“盛况”了。
诚如十个手指不一般长短,这十个故事在专家和观众中所激起的反响也不大一样。但凡看过的人都充分肯定这十个故事的含金量;还从审美方面对其中的几个故事给了挺高的评价,同时也对我们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所作的工作给了真诚的鼓励。我作为这套系列电视剧的策划人之一,为之深受感动,殊觉欣慰。
今年早春,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评选出十位杰出女性。这在我们共和国还是第一次。外地一位女作家打电话给我,建议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最好能为“十大女杰”拍一套系列电视剧,力争在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期间播出。
这是一个很好的动议,我们“中心”当即为此举行策划论证会。大家认为,“十大女杰”是当今中国女性的杰出代表,她们的精神就是时代精神。正是依靠这种精神,我们中国人赖以生存的这块土地才从贫瘠走向兴旺。“中心”作为中央电视台的一个组成部分,理应对此作出积极的反应,拍出一套像样的电视剧,让世人从各个角度和层面一睹中国女性的风采。
评出“十大女杰”是一件大事,我们估计电视新闻和社教专题栏目必然会有相应的节目播出。这无疑会削弱观众对同一题材的电视剧的新鲜感。我们为此确实有点担心,不少好心的朋友也劝我们别干这种吃力不讨好的傻事。
然而,我们也从另一个方面作了分析:新闻和社教节目所提供的画面只能显现当今的人和事,无法再现过去的事和人。但任何人之所以能成为一个杰出的人物,总有一个相当长的心路历程和行为积累。而能够感动他人、说服他人、教育他人的,也正是这个“历程”和“积累”中的典型情节和细节。如何表现这个“历程”和“积累”呢?一般说来,新闻和社教类节目的主要手段,恐怕只能靠解说词和他人的“旁证”了。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电视剧就比较自由了,在本质真实的前提下,它既能表现“眼下”,又可以再现很久的从前,而且完全有可能让人物的往日情怀和所作所为“历历在目”、“栩栩如生”。只要编剧、导演、演员都很到位,以“十大女杰”为原型的这套系列剧是有可能拍成功的。就这样,我们下定了非拍好不成的决心。
我们想,从常情常理讲,既然男人比女人更了解、更理解男人,那么女人肯定比男人更了解、更理解女人。何况,女人和女人较劲往往比男人跟男人较量更有意思,更有劲。三十个女人齐较劲,本身就是一台好戏,很有劲。很有可能会产生轰动的效应。所以,我们决定从全国选择十位女作家、十位女导演、十位女演员,同时各编各的剧,各导各的戏,各演各的角。这样一种氛围,不论有心无心,不竞争也得竞争,不较劲也得较劲。
在电视界,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被人们称作“国家队”,其实在电影界,它只是一个小电影厂而已。在电视界,上下两集的戏叫单本剧,在电影界就是一部故事片。一个不大的电影厂在不到五个月的时间里,顺利地完成了十部故事片从剧本创作到前后期摄制的全部任务,实事求是说,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少见(或许是不曾有过)的事情。
这,首先要归功于“十大女杰”;其次要感谢全国妇联;第三不能不把红花戴在十位女作家、十位女导演、十位女演员的胸前。至于这30位女性在创作过程中流了多少汗,掉了多少泪,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已有拍摄散记见诸报端,恕我不赘。
《她们的故事》从无到有的过程不长,也不那么复杂,但确有一些启迪在心里回荡:
其一,现实中的真人真事,只要原型真的感人,再现生活原型的电视剧也有可能拍得吸引人、感动人。
其二,关键在于作家、导演、演员对再现现实中真人真事的创作要有真情,要有热情。
其三,要在创作过程中引进竞争机制,提倡“较劲”。要互相“较劲”,要跟自己“较劲”,才有好戏看。(附图片)
《黄河的女儿——刘志华》剧照


第11版(舞台与屏幕)
专栏:

  艺术的魅力从何而来
——谈纪实电视剧《牛玉琴的树》
王敏
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观众审美心理的需要,屏幕上出现了一系列的以真人真事为题材的纪实性电视剧。由于它们表现的是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人物与事件,使人感到分外的亲切、真实。这正是这类电视剧的天然优势。但是,纪实性电视剧的本质毕竟是艺术而非生活的实录。因此,即使是纪实性电视剧,其成功的关键仍然在于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在于从审美的把握上对于“生活美”的发现、开掘、提炼和升华。如果从这样的视角加以审视,《牛玉琴的树》(编剧:万方;导演:杨阳)无论在思想上还是艺术上都是近年来不可多得的优秀之作。
牛玉琴是荣获全国绿化奖章、全国双学双比女能手,获联合国“拉奥博士奖”,受到江泽民、李鹏等中央领导人接见的陕西省榆林地区靖边县东坑乡金鸡沟村农民。她为国家做出杰出贡献,被选入中国“十大女杰”。牛玉琴的事迹是十分丰富而生动的;牛玉琴的“性格”内蕴量也是很大的。但是,要想表现得深,表现得新,却也并非易事。编导的功力就在于没有简单、机械地照搬牛玉琴的那些先进事迹,而是深入到生活中,与牛玉琴“面对面地交谈,心对心地交流……她真的进入了我的感情世界”(摘自杨阳的导演阐述)。编导对生活经过反复咀嚼,反复审视,终于透过铺天盖地的黄沙看到了顽强的生命力;从令人尴尬无奈的贫穷后面品味到深沉博大的爱;从一串串的脚印后面感受到我们民族为了摆脱贫困,追求美好的生活,锲而不舍、奋斗不息的优良传统。尔后,他们从丰富的生活中反复筛选、反复提炼,寻找最有说服力的角度,采撷最生动、最准确的细节,将自己的激情化作诗的语汇,塑造出丰满的形象,塑造出人物内心世界。
玉琴与加旺的美好爱情在作品中举足轻重。一个小小的铃铛,那是加旺从他耍的狮子的头上摘下来送给玉琴的。这是生活中的实事。而导演却围绕着这个小小道具,用最美的台词,最美的画面,组织了一段段令人心醉的戏,表现了这不同凡响的爱情。铃声时断时续,与牛玉琴相伴相随,在加旺生前是这样,死后也是这样,成为玉琴生命的一部分,也是她种树不止的重要驱动力之一。直到结尾前,真人牛玉琴写完总结,信手拿起系在裤带上的钥匙串,那上面便有这个小铃铛。牛玉琴深情地、百感交集地抚摸着它。为这个语汇算是画上了句号。小铃铛,不仅是他们纯洁、真挚爱情的信物,而且是加旺那跃动的生命的象征,导演通过这个小道具在视觉、听觉上的成功使用,给人以瑰丽的想象和高度的审美愉悦。
“树”,在《牛玉琴的树》里,早已不是物质上的树了,它成了挖掘牛玉琴精神的载体。“树”是牛玉琴事业、追求,是她的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了。因此,对于种树本身,没有在它的过程细节上下笔。正如导演杨阳在导演阐述中所说:“治沙造林等等只是一个背景……通过这个戏我们要表现一种精神。”为了挖掘这个“精神”,导演组织了非常好的语汇:在粗犷雄浑的毛乌素大沙漠上,牛玉琴带着她的一家,拉着车,扛着树苗,挑着水,跋涉着,身后留下一串串脚印……这深深的印迹里,几多希望?几多血汗?这个画面像乐曲一样,以不同的形式变奏出现在观众面前。特别是有一个空镜头时不时地闪现,给观众留下极深印象:空阔的沙海里一棵并不高大也不漂亮的树屹立着,任肆虐的狂风吹打。每每这个空镜头出现,总引起人的联想与激动,这不正是牛玉琴的精神写照吗?她身上所具有的那种博大深沉的爱和对美好生活锲而不舍的追求,构成了她之所以为“杰”的独特美质,这也正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从结构上讲,编导从两个方面切入:主线是演员塑造的牛玉琴及其一家。他们的行动时空是此时此事,是正在进行着的;另一条附线是牛玉琴真人的讲述。她似乎是在总结自己过去的一切,又好像是对自己心爱的加旺述说着心里话,情深而平和。但从时空上来说,是彼时彼事,属于叙述体,因此有浓郁的评价色彩。在情节进展中,这条线在一定的程度上说起间离的作用,将观众从激情中拉出来,进行思索。这两条线相辅相成,有机扭结,强化了作品的纪实性魅力。


第11版(舞台与屏幕)
专栏:

  一次突破性的艺术系统工程试验
路海波
20集电视系列剧《她们的故事》,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十大女杰”由于在我国各行各业为国为民所做的杰出贡献而赢得了社会的无比尊敬,但她们同时又是和我们一样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母亲、妻子、儿媳、女儿和姐妹。所以她们既是令人骄傲和钦慕的英雄,也是我们人人觉得亲近、感到可以学习和仿效的普通人。可以说,平常性,是这些英雄人物的重要时代特色。也应该是表现这些英雄人物的艺术作品的美学特色,后者是使这些英雄人物借作品走向观众的最具有效的途径。《她们的故事》利用电视剧艺术形式,第一次这样集中地同时将一批英雄人物的形象屏幕化,客观上似乎具有一种系统工程的试验性质,其中的得失对今后的同类创作具有特别重要的借鉴作用,所以就格外应该值得我们注意。
电视传媒的经济、快捷、贴近生活和观众面广的特点,使它在利用电视剧这种艺术形式担当起反映和表现现实英雄人物这一特殊时代任务的时候,要比电影、戏剧和小说等媒介具有独特的本体性优势,在此过程中其所表现出来的独有的时效性、新闻真实的形象感染力乃至社会冲击力,都是其它艺术形式所无法代替的。但遗憾的是,无论是以往还是现在,大多数以英雄人物为原型的真人真事电视剧创作却很难避免走入这样的误区:要么忽视了平常性,将英雄塑造成不食人间烟火而缺情寡欲的“神”;要么虽有平常性却缺乏戏剧性,弄得人物平白如水,作品淡得寡味而无人愿看,甚至弄得英雄本身也惹人厌烦。另一方面,某些作品又以太强的戏剧性冲掉了日常生活的平常性,使英雄的生活太像戏而趋于失真,无形中拉大了英雄人物与观众的感情距离。无疑,这类本身带有一定新闻性的剧作题材,其创作的至高境界,应该是以平常性为根基,做到平常性与戏剧性的水乳交融的结合。不言而喻,在此过程中,为使作品达到戏剧性要求的必要艺术虚构,应以不违背现实人物性格的发展可能性为根据和限度。
人们注意到,此次围绕“十大女杰”并总题为《她们的故事》的创作,正是以其在这方面的探索和所取得的宝贵经验,而引起了全社会的重视。我们综观所有的10部20集作品,可以说,其中较好地贯彻了上述创作原则的,所塑造的人物就比较成功,如《牛玉琴的树》、《母亲桥》、《女飞行师长》、《阿妈啦的雪莲》、《给你一把伞》和《黄河的女儿——刘志华》等。而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作品,当首推《牛玉琴的树》。这部戏最值得称道的地方,就在于导演杨阳和编剧万方在创作该剧时并未急功近利地直奔主题,而是处心积虑地在艺术上走了个迂回。在两集篇幅中的上集,重点以刻画人物性格为主,种树只作为一个背景。而且根据该题材的具体特点,准确采取了运用陕西方言进行第一人称自述的强烈纪实风格,近乎纪录般地通过种种富有戏剧性的日常生活细节,一点一滴又令人兴趣盎然地展现了牛玉琴作为普通人又异于普通人的特殊人性美,她的一系列精神上和人格上的闪光点,和由此所组成的她丰富的精神世界与独特个性。这种以平常心写平常人,将英雄还原为平常人的艺术切入视角,反而为牛玉琴这个特殊英雄人物的性格塑造,也为这部作品的独有艺术魅力,奠定了根本的基础。
《牛玉琴的树》虽然仅是此次“十大女杰”艺术系统工程创作试验中的一个代表,但它的成功经验,却反映了上述我们总结的真人真事电视剧创作的共同规律,它的某些基本经验,如因材定格(风格),在平常性和戏剧性的有机融合中注重人物性格刻画,不违背人物性格发展可能性的适度虚构,等等,都可为我们在今后进行同类题材创作时提供宝贵借鉴。(附图片)
《女飞行师长》剧照


第11版(舞台与屏幕)
专栏:

  贵在迅疾
仲呈祥
今年三月八日,由全国妇联等单位组织评选的“中国十大女杰”揭晓;才不到半年,二十集系列电视剧《中国十大女杰》,便在中央电视台荧屏上与广大观众见面了。
兵贵神速。艺术反映生活,当然不能一味强调以迅疾为贵。但对于覆盖面广、影响力大的电视剧艺术来说,尽可能迅疾地反映日新月异的现实变革生活,塑造丰姿多彩的当代社会主义新人形象,确是荧屏弘扬时代主旋律的题中应有之义。因为与姊妹艺术的电影相较,电视剧艺术投资较少、周期较短,加之又与新闻宣传有着一种天然的血缘联系,所以迅疾地为现实改革大潮中涌现出来的当代英雄人物传神写貌,应视为电视剧艺术的一种独特优势和神圣职能。唯其如此,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才认准这种优势和职能,调集十名女作家、十名女导演和十名女主演,学女杰,写女杰,演女杰,分别为“中国十大女杰”各创作拍摄出二集短篇电视剧立传。适逢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京召开,二十集系列电视剧《中国十大女杰》通过荧屏,向世界生动形象地展示出中国当代杰出的妇女代表的英姿风貌。
也许有人担心,像《中国十大女杰》这样的急就章作品,恐怕很容易仅仅停留在宣传品的层次。这种担心不无道理。因为并非所有的生活都适合于审美表现。十大女杰中,有的进行审美创造较为容易,而有的则难度颇大。正如十个指头都有差异一样,这十部短篇电视剧,其审美化程度的高低也有差异。像《牛玉琴的树》、《黄河的女儿——刘志华》、《女飞行师长》等,就在审美创造上取得了相当可喜的成就。尤其是《牛玉琴的树》,以颇具特色的镜头语言刻画出这位普通中国陕北农民在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吃苦耐劳,坚忍不拔。人们从荧屏上,看见的不仅仅是她率领全家奋战于沙漠荒滩,植树造林两万余亩的惊人奇迹,更重要的是,感受到了东方女性的人格美、人性美和人情美的巨大的艺术魅力,真正得到了难得的审美享受。这部作品的成功经验证明:只要认真遵循艺术规律,努力实现创作资源的最佳配置和编、导、演、摄、录、美诸方面的优化组合,迅疾反映现实变革生活和塑造新人形象的急就章,也完全可能创作出具有艺术魅力的弘扬主旋律的优秀之作。
编后:电视系列剧《她们的故事》播出后,获得普遍的好评和欢迎。本版刊登部分专家学者的文章,就该剧的得失展开讨论。


第11版(舞台与屏幕)
专栏:

  再现历史的呼唤
——谈戏曲电视剧《南诏奉圣乐》
薛若邻
1992年春在昆明举办的第三届中国艺术节期间,我有机会观摩了由昆明市副市长马力同志(与人合作)创作的、市滇剧团演出的滇剧《南诏奉圣乐》。事过三年,原作者又将它改编为戏曲电视剧(导演梁汉森),说明这个题材的思想蕴涵和艺术魅力是很持久的。
南诏在唐代中期,皮罗阁和阁罗凤父子当政,是颇有作为的。皮罗阁的功绩是统一了南诏,结束了南诏的长期割据和分裂。到了阁罗凤时代,情况变得更复杂,当时南诏政权处于唐朝政权与吐蕃政权之间,双方都在争取南诏。《南诏奉圣乐》省略了南诏与吐蕃之间的关系,集中笔墨描写作为边疆地方政权与唐王朝中央政权的关系,两者从矛盾斗争走向团结和睦。剧作家对这一历史题材的选择,是有深刻的现实意义的。
阁罗凤作为南诏的君主,他既有雄才大略之处,又有莽撞之时。唐姚州太守张虔陀贪利好色,凌辱其女,他盛怒之下杀了张虔陀,事后自知惹下麻烦,为挽救事态,阁罗凤立即招唐西泸县令郑回为驸马,这是一种政治需要。然而,唐、诏终于交战,唐军惨败。但是,在南诏取得军事胜利的形势下,阁罗凤一反中国历史上一般的地方政权君主的骄横傲慢,却冷静思考,权衡利弊,下令立德化碑,把“世世事唐”作为南诏的立足根本,表现了政治家的远见卓识和宽广胸襟。
郑回也是一位很有光彩的人物,他为了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经风雨,历磨难,生命有时危在旦夕,有时又绝路逢生,甚至扶摇直上。阁罗凤杀了张虔陀,其部下又拘捕唐官郑回,凶多吉少,不料阁罗凤却释放郑回,并招为东床快婿。当唐、诏开战之际,唐军全军覆灭,好友唐将张义误认郑回向南诏告密,骂他是“叛贼”,与之绝交;阁罗凤之子凤伽异在这场战争中被安禄山派去离间唐、诏关系的使者麻秋杀害,南诏将士误认郑回向唐军告密而凤伽异遇难,也斥他是“叛贼”,欲斧钺相加,郑回两面不讨好,左右受责。正在这时,阁罗凤却明察秋毫,高度评价郑回为“和大唐计,含冤受屈”,不但免于处死,还被封为国师。郑回既是唐朝官员,又是南诏驸马,双方安定时期,几乎占尽风流,而一旦双方交恶,则险象环生。郑回在戏中始终处于矛盾冲突的漩涡,际遇坎坷,命运多艰,处境大起大落,然而,历史的风云把他从七品的地方官锤炼成一位政治家,担任南诏国师,他和阁罗凤共同推动着民族和睦、国家统一的进程。
《南诏奉圣乐》的笔墨,主要集中在郑回和阁罗凤的身上,唐、诏两个政权的和睦和冲突,往往决定郑回命运的顺逆,他是这部历史题材电视剧中特殊的角色,富于传奇色彩的人物。而阁罗凤对唐取得军事胜利之后,高瞻远瞩地决断立德化碑,献奉圣乐;唐王朝经过安史之乱以后,需要社会安定,发展生产,于是,中央王朝与边疆地方政权都有和好的要求,反映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在这个问题上,具有远见和天才的政治家是阁罗凤和郑回,这部电视剧以历史主义的观点说明,边疆地方政权只有凝聚在中央政权之下,中央政权只要高瞻远瞩、宽怀大度,就能达到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目的。
一部好的电视剧,总要给人以教益,给社会以启迪。所以,《南诏奉圣乐》以其思想深刻、艺术凝练博得了专家和观众的好评。


第11版(舞台与屏幕)
专栏:艺文短波

  北京举办多位京剧名家纪念演出
金秋季节,北京举办多位京剧艺术名家纪念活动,组织艺术座谈会,演出流派戏的专场。这些活动有:纪念李万春诞生八十五周年活动,纪念尚小云、荀慧生、筱翠花(于连泉)诞生九十五周年活动,纪念赵燕侠舞台生活六十年活动。(周桓)


第11版(舞台与屏幕)
专栏:艺文短波

  电视剧《依然香如故》关镜
反映我国克拉玛依油田在大跃进时诞生的全国第一支女子采油队故事的八集电视剧《依然香如故》,近日关镜。该剧通过这支女子采油队的真实经历,塑造了中国妇女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该剧总监制为陈慕华、孔令华,导演为水天达。(雅文)


第11版(舞台与屏幕)
专栏:艺文短波

  电视剧《破产》引起关注
一部由北京科伦经济文化发展公司策划并组织拍摄的电视连续剧《破产》,已引起社会普遍关注。该剧以大量真实事件为背景,将“破产”这一社会新问题搬上了荧屏。该剧由著名经济学家曹思源任总顾问,苏叔阳、谢逢松、张雅文编剧,王学新执导。刘在平、王鑫任总策划。
(雅力)


第11版(舞台与屏幕)
专栏:艺文短波

  翰海秋季拍卖会在京举行
由翰海艺术品拍卖公司举办的翰海一九九五年秋季拍卖会近日在京举行艺术品预展,并将于明日起在京广中心开拍。此次拍卖分绘画、书法、扇画、古董珍玩等专场。(晓季)


第11版(舞台与屏幕)
专栏:

  《九香》:沉重的母爱颂歌
关东大地白雪皑皑,遥遥地平线上一个女人的身影蠕动着,她带着一个以母亲质朴而伟大的情怀酿就的真实而辛酸的故事,从茫茫雪原上缓缓向我们走来。她的名字叫九香。
因一场突然而至的雪暴夺走了丈夫的生命,拖着5个儿女的农家女子九香成了生活中的不幸者。倔强的九香起早贪黑、忍饥挨饿,含辛茹苦将儿女抚养长大。矿工老关由同情而生爱意,愿与九香分担艰辛,但儿女们却执拗地不肯接纳,九香不得不痛断情丝,终使老关含恨而去。村口老榆树下,日显苍老的九香送走了一个又一个怀揣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孩子,也送走了自己的青春和对情爱的渴望……
由长影洗印分厂300职工自己出资160万元拍成的新片《九香》,并非只是一曲献给伟大母爱的凄婉的颂歌;它在让人肝肠寸断时,不得不思索:难道母亲的人生就只能是牺牲?
该片导演为孙沙。宋春丽对九香的成功刻画,使其演技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附图片)
剧照说明:丈夫的突然故去,使九香(宋春丽饰)和她的五个孩子悲痛欲绝。


第11版(舞台与屏幕)
专栏:新歌赏析

  唱出亿万妇女的心声
——谈世妇会主题歌《姐妹们手拉手》
=陈辽
在四万多人参加的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和非政府论坛(NGO)上最受欢迎、人们唱得也最多的歌曲是哪一首?那就是欢迎大会的主题歌《姐妹们手拉手》。这支由胡子林作词、孟庆云作曲的歌曲,唱出了亿万妇女的心声!
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的主题是“平等、发展、和平”。在一支歌曲里,艺术地表现这一重大而又有普遍意义的主题,应该说是十分困难的。但是,《姐妹们手拉手》出色地完成了这一创作任务。“我们来自五大洲,姐妹们手拉手,地球是我们的故乡,日月是我们的朋友”。三段歌曲都有这四句歌词。这四句歌词,寓意深远而又画龙点睛地、形象鲜明而又通俗易懂地表现了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的主题:“我们来自五大洲,姐妹们手拉手”,五大洲的妇女是平等的,团结的,她们为男女的真正平等进行不懈的追求。“地球是我们的故乡,日月是我们的朋友”。我们生于地球,长于地球,我们要生存,要发展;为了生存,为了发展,我们必须争取和平,反对不义战争。歌词化为雄浑的旋律,舒缓的曲调,一下子抓住了参加中国政府于9月4日举行的欢迎仪式的一万多人的心灵,又经过56个国家和地区的现场直播,78个国家和地区的当晚录像播放,歌声更进入了五大洲的亿万家庭。
接着,《姐妹们手拉手》又以诗的语言,画的形象,中国人的激情,大时代的强音,歌颂了平等:“我们相聚在长城脚下,正把龙的脉搏感受。不同肤色调配五彩人生,平等是我们的共同追求。”歌颂了发展:“我们吟咏着黄河长江,正把历史的乐章高奏。昨日的甘苦已经过去,发展的前程辉煌锦绣”。歌颂了和平:“我们环顾这苍茫世界,正把人类的幸福运筹。亿万母亲放飞漫天白鸽,和平的旗帜飘扬宇宙。”随着解晓东、林萍用中英文演唱的《姐妹们手拉手》的激越而又悠扬、热情而又深沉的歌声,100多名中国各族舞蹈演员,穿着美丽缤纷的服装,手里举着本民族的乐器和吉祥物,从会场的四面八方边歌边舞,汇入人海。台上台下,姐妹们,男女们,手拉手,全身心地投入欢歌曼舞……欢迎仪式至此推向了高潮,取得了圆满成功。《姐妹们手拉手》艺术地表现了世妇会的主题,确实唱出了亿万妇女的心声!胡子林在写歌词时,眼前浮现的是当代妇女尚未完全拥有“平等、发展、和平”的景况,思考的是当代妇女面临的问题,他是在对亿万妇女命运的反思中写下了《姐妹们手拉手》的歌词的。而曲作者孟庆云在作曲时更融入了他对世界妇女的全部感情和挚爱。
“胡词孟曲”的歌曲,已有《故乡恋情》、《静夜思》、《青春歌声》、《路》、《月光》、《家乡水》等获得全国性的奖项。《爱的港湾》的音带和激光唱片,受到广大音乐爱好者的欢迎。同时,由胡子林作词的《来来来》已被全国第三届城市运动会选为迎宾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