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10月25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要闻)
专栏:

  “一把手”两手抓出精品创一流
天津“五个一工程”再获“满堂红”
本报天津10月24日电记者陈杰报道:继1993年之后,1994年“五个一工程”评选天津五部作品全部登榜,再获“满堂红”。这是天津市坚持两手抓,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共同进步,以“五个一工程”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和精神产品生产的龙头,取得的硕果。
天津市委书记高德占、市长张立昌直接关心“五个一工程”的建设,鲜明地提出:天津的经济建设要上新台阶,精神文明建设也要上新台阶,要创造出与迈向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精品力作。“五个一工程”是精神产品生产的导向性工程,天津市委要求,其项目要以体现时代精神,高扬主旋律,弘扬民族优秀文化,表现地域特色为基准。市委常委会专门听取宣传部组织“五个一工程”的情况汇报。电影厂、新闻出版局、文化局、社科院、广播电视局把“五个一工程”定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摆上议事日程,主要领导亲自抓。对确定的重点项目,市委领导和宣传部的负责同志直接指导,工作到现场,服务到基层。
在实施“五个一工程”中,天津市从选题论证到组织力量,从前期筹备、创作到后期加工、修改,都向一流水平看齐。再现新中国钢铁工人奋斗历程的电视连续剧《苍茫》的编创人员走访几代钢铁工人,掌握了丰富的第一手素材,历时三年完成剧本,全剧摄制完成后,编导们又认真听取各方意见,精编细剪,从36集修改至33集,进而又压缩为26集,使全剧更凝练和精致。表现少年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求学的话剧《周恩来在南开》首演于1991年,确定为1994年重点剧目后,由戏剧、艺术理论界的专家学者前后召开十余次研讨会进行修改,使剧本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显著提高。天津教育出版社“精选、精编、精制”爱国主义教育丛书《百年风云》,遴选一流的作者群,编、校、美、印各环节全过程精益求精。目前,该书已畅销23万余册。


第4版(要闻)
专栏:

  李瑞环会见印尼客人
新华社北京10月24日电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今晚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了印尼专业集团中央领导委员会主席哈尔莫科一行。
李瑞环说,中国同印尼是近邻,两国关系源远流长。近年来,两国间各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发展,高层互访频繁,我们对此感到满意。
李瑞环说,历史经验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发展中国家必须集中精力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才能改变自己的落后状况。为此,我们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需要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他说,中国十分重视同包括印尼在内的东盟国家的关系,这是中国经济建设和发展所需要的。李瑞环表示相信哈尔莫科主席的这次访问必将对进一步发展两国间业已存在的友好合作关系起到积极作用。
哈尔莫科说,印尼也认为,进行经济建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都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印尼同中国关系的发展对两国都是有利的。他希望两国在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加强合作,共同迎接即将到来的二十一世纪。
哈尔莫科应李瑞环邀请于23日抵京,对中国进行为期一周的访问。


第4版(要闻)
专栏:人民论坛

  在国外有感天安门升旗仪式
易之
在国外看到国内寄来的报纸,始知十月一日清晨的天安门广场竟汇聚二十七万人,共睹五星红旗在黎明中升起的风采,心中为之一振。或许是因为离祖国远了,在国外独沐晚风残月,生了思乡思国之情吧。
凡一国之民,真不爱国者,普天之下,称不上多。欧美之人,常有将国旗穿于身、戴于头者,看似滑稽,实亦出于对祖国的真挚情愫。人们都有这样的印象,凡遇国际体育大赛,体育场内总能看到国旗的舞动。然而,一个夜尽之后的朦胧之晨,升国旗仪式能引来数十万之众,该是北京的绝世之景。在欧洲,王宫前、纪念碑下,传统悠久、并颇具观赏价值的换岗仪式,往往最吸引人,但为观景付出披星戴月、站上小半夜的代价,则从未听说过。因此,天安门这一现象本身带有“中国特色”。
天安门广场升国旗的“观赏效应”,是近年来迅速形成的,影响越来越大。以笔者之管见,它反映目前中国社会总体上积极向上的心态,即对国家的未来抱有信心。从国外反观国内,可以发现,尽管在我们的工作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和不足,但是,中国人回首过去的十几年,大多满意。关于未来,人们则普遍相信明天的生活会比今天的生活更好,对收入、住房、交通工具、城市面貌都有许多乐观的期待,并且普遍相信我们党和政府对经济远景所作的规划和努力。在国内常能听到这样的话:再过五年之后、再过十年之后……这种强烈期待型的社会心态,从世界范围看,为一个国家经济迅速上升时所特有。在欧洲,政党竞选时经常“浮夸”,招来许多嘲笑;而在中国,有过许多浮夸的教训,社会心理“千锤百炼”,但百姓却深信党和政府的远景规划是严肃的,整个社会面对希望。
天安门广场和五星红旗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及国家统一的象征,人们对天安门广场升国旗仪式的高度热情,亦反映出社会心理与国家政治制度的契合。它表明,中国人不仅渴望经济发展,而且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各民族、各地区的人民愿意在祖国的大家庭中荣辱与共。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进一步增强了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我们的华夏文明从远古就形成炎黄文化与其他各民族文化不断融合的历史指向,国家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的主流。中国目前的民族大家庭无疑是世界上最和谐的之一。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各民族和睦相处,亲如一家,谁也离不开谁。包容中国各民族的“中华民族”这一称谓极具感召力。这一现象在欧洲多民族国家中是极少有的。现在,有的海外学者提出,要研究中国民族大家庭的团结,认为它具有“世界意义”,这种评价毫不过分。
在国外常有这样的感觉:中国虽然还不发达,但中国发展的脚步咚咚作响,尽管目前的国际环境仍很复杂,一些西方大国不愿意看到中国强大,但历史的书卷是这样摊开的:中国现代化的机器已经运转起来,并且没有任何一股外部力量能够阻止它,中国人的命运自近代以来终于第一次牢牢掌握在中国人自己的手中!这是一个民族难得的伟大机遇,让我们共同拥抱并认真地把握它。我们应当自信但不盲目乐观,虚心向他人学习而不被境外某些势力所惑,我们要清醒,把每一步都迈得坚实。过去这样做了,我们在天安门广场告别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今后仍这样做,我们就将迎来二十一世纪文明古国的再度辉煌。


第4版(要闻)
专栏:

  将军夫人与松树林
郭晓涓
北戴河海滨碧浪金滩,绿树掩映,风景如画。北戴河天津工人疗养院坐落在她的怀抱。
在疗养院的一个山坡地上,生长着一片郁郁葱葱的松树林。一位老大姐长年累月地在这片松树林中耕耘,她就是已故原工程兵副司令员唐哲明将军的夫人、北戴河天津工人疗养院离休干部张剑峰同志。
这位衣着朴素、精神矍铄的老大姐,1927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全国解放后,调到天津市总工会工作,1958年起担任北戴河天津工人疗养院党支部书记兼副院长。
1985年冬季,张剑峰老大姐离休了。她思忖着:“今后工作不那么忙碌了,我该为党、为人民做点什么有益的事情?”
一个晴朗的早晨,太阳升上蔚蓝的天空。疗养院内虎皮松下,孩子们在捡食松籽。手拿笤帚清扫院子的张大姐见到这情景,心里一亮:“院里还有许多空闲的山坡地,若用这虎皮松树籽种植一片树林多好啊!”于是,在寒冷的冬季,人们经常看到张大姐在虎皮松树下捡松籽,宝贝似地收藏好。
春天来了,冻结的土壤松解复苏。张大姐拿起锄头开始了她的营造绿色的行动。
张大姐把荒地上的石头一块一块地搬走,把旧的树根一锄头一锄头地刨掉,把垃圾一筐筐地运到别处。她从凌晨干到黄昏,饿了,吃点随身带来的干粮;累了,席地而坐稍事休息;渴了,喝口白开水;手划破了,贴块橡皮膏。她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和毅力,硬是开垦出4亩多山坡地。
汗珠摔成八瓣,滋润着颗颗虎皮松种子,它们发芽了,扎根了,出土了。张大姐像哺育孩子般精心照料着松树苗。娇嫩的松树苗怕烈日暴晒,张大姐便从瓷器店捡来破瓷片,为幼苗遮阳。坡地不耐旱,张大姐三天两头拎水浇树苗。草疯了似地往起窜,张大姐一遍遍地拔草护苗。松树苗好像为张大姐的真情所感动,争着往高长。
创业是艰苦的,但张大姐苦中自有乐趣。张大姐总爱蹲在她的苗圃里,欣赏株株松树苗。
有的人见她整日劳作,不解地问:“你整天这么忙碌图个啥?”
张大姐说:“人总不能光闲着,这青枝绿叶,谁不喜欢呀!”
她很清贫,这位将军夫人至今仍住在一间陋室之内。
她又很富有,十余个春秋,着手建起大大小小11片树林,共6亩多地,仅成材的就有3000多棵树。
去年,秦皇岛市绿化委员会要建绿化带,张大姐听说后,派人送去了200棵松树苗。绿委会要给钱,她说啥也不要。
有人提议,为张大姐的松树林竖碑。张大姐坚决不同意。她说,只要荒坡地上长满了树,就啥都有了。
是啊,这挺拔青翠的松树林,不正是一座丰碑——一位老共产党员用无私奉献精神树起的丰碑吗?
(附图片)
压题照片:张剑峰细心照料小松树。罗大伟摄


第4版(要闻)
专栏:

  李岚清会见香港客人
新华社北京10月23日电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今天上午在这里会见了香港雇主联合会主席、全国政协委员、港事顾问胡法光及由他率领的香港雇主联合会访京团一行18人。
李岚清说,保持香港的繁荣与稳定对香港、对内地的经济发展都有益处,这是中国政府的责任。尽管后过渡期内香港问题出现了一些波折,但大的潮流是不可逆转的。他相信,香港一定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李岚清还就香港问题回答了客人们的提问。
胡法光表示,他将为香港的平稳过渡多作贡献。
今天下午,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统战部部长王兆国也会见了胡法光一行。


第4版(要闻)
专栏:

  宋克达同志逝世
新华社沈阳10月9日电沈阳军区原政治委员宋克达同志因病于9月17日在沈阳逝世,享年68岁。
宋克达同志是江苏盐城人,1944年参加新四军,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他历任文化教员、宣传队分队长,参加了阜宁、淮安战役。解放战争时期,他历任政治指导员等职,先后参加了四平保卫战、三下江南作战和辽沈、平津、渡江、衡宝、广西等战役。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担任股长,政治教导员,师干事,副处长,科长,团政治委员,师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军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沈阳军区副政治委员等职。他是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十四届中央委员。1988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宋克达同志发扬战争年代的革命精神,呕心沥血,忘我工作。在“文化大革命”中,他坚定地参加揭批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斗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他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一致。他认真贯彻党中央、中央军委指示,为我军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
宋克达同志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中,勤奋学习,顾全大局,不谋私利,作风民主,团结同志,廉洁奉公,保持了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和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
宋克达同志病重期间,江泽民、刘华清、张震及其他军委领导曾到医院探望。(附图片)


第4版(要闻)
专栏:

  李鹏会见沙特协商会议主席
新华社北京10月24日电(记者杨国钧)国务院总理李鹏今天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沙特阿拉伯协商会议主席穆罕默德·本·杰比尔时说,中国政府十分重视发展与包括沙特在内的海湾和中东国家的关系。
李鹏对杰比尔的来访表示欢迎。他说,中沙建交以来,两国在各方面的关系发展顺利,经贸合作也不断扩大。
李鹏说,沙特是海湾地区有影响的国家,在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政府对此表示赞赏。
李鹏指出,中沙两国虽然社会制度不同,但一贯相互尊重,这是中沙两国关系不断发展的基础。他希望双方继续作出努力,使两国关系长期稳定地发展下去。
李鹏重申了中国政府支持阿拉伯、巴勒斯坦人民正义事业的一贯立场。他说,中国愿意看到在中东实现持久的和平,使该地区各国人民得以安居乐业。
杰比尔说,沙特王国政府十分赞赏中国在中东和海湾问题上的正义立场,中国是阿拉伯各国人民的真诚朋友。他表示相信,沙中两国业已存在的友好和信任关系将不断发展。


第4版(要闻)
专栏:

  胡锦涛赴土乌罗三国访问
新华社北京10月24日电应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罗马尼亚三国政府的邀请,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胡锦涛一行今天上午离京,前往上述三国进行正式友好访问。
随同出访的有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戴秉国和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科扬。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中联部部长李淑铮和三国驻华使节等到机场送行。


第4版(要闻)
专栏:现场短新闻征文

  找耳机
阎喜君
10月2日,中国国际航空公司CA1201航班即将落地,一位80岁的老先生忽然焦急不安,原来他的耳机不见了。这是一位韩国旅客。他的陪同翻译匆忙赶到后厨房告诉乘务员,说老先生的耳机非常珍贵,现在丢了,十分不便。老人说他记得把耳机放在用完的食盒里了。
当时机上执勤的是乘务二分部晋文虎乘务组。他们一听此事二话没说,放下手里的活儿,开始翻找用过的食盒。当时离落地不到十分钟了,200多个用过的食盒装在一个大塑料袋里,5个乘务员把它们一个个翻出来,埋头苦找。新穿的衬衣沾上了污物,脸上溅上了污水,没有人去管它,大家只有一个心愿,希望奇迹出现。落地前一分钟,他们还在找。他们都是站在厨房里落的地。大垃圾袋被掏空了,还是没有,乘务员的脸上挂着疲惫,带着失望和歉意看着那位翻译。翻译说:“没关系,你们已经尽全力了,太麻烦你们了,我代老先生谢谢你们。”
“老先生会不会记错了,放在别地儿了,要不再到他的座位上找找?”一个乘务员提议。于是大家来到座位上找,前面口袋里和座椅、座垫下面都翻过了,还是没有。老人过意不去了,说找不到算了。他要跟乘务员握手表示感谢,无意中另一只手伸进口袋,发现了那只耳机,惊喜之余,连连向乘务员道歉。乘务员这才松了一口气,打趣说:“那耳机是被我们感动了,自动回到您老的口袋里了。”大家满心欢喜地把老人送下飞机。


第4版(要闻)
专栏:

  埃塞俄比亚总理将访华
新华社北京10月24日电外交部发言人沈国放今天下午在记者招待会上宣布:应李鹏总理邀请,埃塞俄比亚联邦民主共和国总理梅莱斯·泽纳维将于10月29日至11月3日对中国进行正式友好访问。


第4版(要闻)
专栏:

  李岚清将出访非洲六国
新华社北京10月24日电外交部发言人沈国放今天下午在记者招待会上宣布:应马里、几内亚、塞内加尔、加蓬、喀麦隆和科特迪瓦政府的邀请,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将于10月29日至11月16日对上述六国进行正式友好访问。


第4版(要闻)
专栏:

  张万年迟浩田分别会见巴基斯坦客人
新华社北京10月24日电(记者张荣典)中央军委副主席张万年上将今天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巴基斯坦参谋长联席委员会主席法鲁克·菲罗兹·汗上将一行。 张万年说,中国和巴基斯坦是患难与共的友好邻邦,在国际事务中一贯互相支持和帮助,两国友谊经受了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两国领导人的频繁互访推动了两国全方位合作关系的不断发展。他表示相信,法鲁克主席的来访将进一步促进两国、两军业已存在的友好合作关系的发展。
法鲁克说,巴中两国老一辈领导人为两国关系的不断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础,我们要继续保持和发展这种关系。法鲁克表示希望进一步扩大和加强两军之间的交流。
法鲁克还强调指出,巴基斯坦坚决支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张万年对巴基斯坦坚持“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立场表示赞赏。
今天晚上,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会见并设宴款待法鲁克上将一行。宾主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谈。
巴基斯坦客人是应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傅全有上将邀请访华于10月22日抵京的。昨天上午,傅全有举行仪式欢迎法鲁克并同他进行了会谈。晚上,傅全有设宴欢迎巴基斯坦客人。


第4版(要闻)
专栏:

  云南武定县发生六点五级地震
二十八人罹难六十九人受伤
专家认为该县再次发生大地震可能性极小
据新华社北京10月24日电据我国地震台网测定,10月24日6时46分(北京时间),在云南省武定县境内(震中位于北纬25.9度,东经102.2度)发生6.5级地震。
据初步了解,云南省武定县部分房屋倒塌,震中区通讯中断;云南昆明、楚雄、下关及四川攀枝花、会理、西昌等地强烈有感。
新华社昆明10月24日电(记者杨跃萍、王林)记者从武定县县委获悉,据对6个乡镇初步调查,今晨发生在武定县境内的6.5级地震至今已造成28人死亡,69人受伤。
新华社昆明10月24日电(记者王林、杨跃萍)云南省地震专家今天上午对云南武定县境内今晨发生的强烈地震会商后认为,此次地震属主震—余震型,估计再次发生大震的可能性极小,发生双震的可能性也小。
今日清晨6时46分左右,云南武定县境内发生6.5级地震,全县13个乡镇遭受不同程度损失。距武定县城100余公里的昆明市区也有强烈震感。
专家指出,近期内在震区附近区域存在发生5级左右强余震的可能。但对昆明市区不会造成破坏性影响,市民可保持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据了解,云南省地震局已派专家赶赴地震现场,监测评估震情震害。中共武定县委县政府领导也奔赴现场,组织救灾。


第4版(要闻)
专栏:

  王兆国会见台湾和香港客人
据新华社北京10月24日电(记者范丽青)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国台办主任王兆国今天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前来北京出席“促进海峡两岸与香港地区经贸合作研讨会”的台、港与会者。
今天开幕的研讨会旨在进一步加强海峡两岸与香港地区商会间的联系及相互间的经贸合作。台湾工商企业联合会理事长许胜发、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会长梁钦荣率领台、港工商企业界人士共43人与会,并在研讨会上重点探讨了两岸与香港地区工商界进行农业合作与参与中西部地区开发的课题。
王兆国对台、港客人前来出席会议表示欢迎。他说,面临21世纪的世界经济发展,海峡两岸与香港地区的经济合作,不仅对民族经济发展有利,对台、港经济的发展也是十分有利的。海峡两岸与香港工商界的朋友们能够在一起为促进两岸与香港地区的经济合作进行探讨,通过研讨进一步了解各自的优势,对各方如何发挥优势,进行合作十分有意义。他表示,农业合作前景良好,希望台、港工商界人士经过研讨和考察,能够取得实际成果。
王兆国在讲话中强调,海峡两岸的经济往来与合作不应受政治分歧的影响和干扰,我们不论在任何时候,都会依法保护台商的合法权益,衷心希望台商在各地的企业兴旺发达。
台湾工商企业联合会理事长许胜发表示,中华民族如何迎接21世纪,在世界民族之林立于不败之地是我们面临的共同课题。海峡两岸与香港地区必须通力合作,发展经济,合则两利,分则两败,只要发挥各自优势、相辅相成,中国的经济就能得到大发展。
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会长梁钦荣也表示,在中国制定“九五规划”、港台面临经济结构转型的时期,研讨如何促进两岸与香港的经济合作问题是必要的。香港要保持优势与特色,需要与两岸企业界加强合作,这次研讨会选择了经贸合作、农业合作、参与中西部开发的课题,大家越谈越有兴趣,希望这样的研讨会继续下去。
全国工商联主席经叔平、国台办常务副主任陈云林参加了会见。


第4版(要闻)
专栏:

  中央台《新闻纵横》节目受到听众欢迎
本报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纵横》节目开播一周年之际,中央台近日召开“新闻评论性节目座谈会”,研讨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舆论引导,提高宣传艺术,进一步办好新闻评论性节目。
中宣部副部长徐光春表示祝贺,希望这个节目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广电部副部长同向荣在座谈会上讲了话。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纵横》节目自1994年10月1日开播以来,由于特点鲜明,引起了广大听众的强烈兴趣。一年来,《新闻纵横》节目旗帜鲜明地歌颂真善美,抨击假丑恶,把握适度,在引导舆论、释疑解惑、化解矛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今年4月被评为“首都主要新闻单位名专栏、名节目”之一。
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解放军报等单位的领导同志出席座谈会。


第4版(要闻)
专栏:

地处陕西渭北旱塬的澄城县郭家庄的果农正在收获苹果。该县今年10万亩苹果喜获丰收,总产达1.5亿公斤,创历史最高水平。    新华社记者 陶 明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