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10月24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体育)
专栏:

  城运会田径赛开门见喜
各超一项亚洲纪录和全国纪录
本报南京10月23日电记者许立群报道:第三届城运会田径比赛首日开赛便传来喜讯:孙彩云超女子撑杆跳高亚洲纪录、董江民超男子10000米全国纪录。今天的田径赛场共决出4枚金牌。
在共有8人参加的女子撑杆跳高决赛中,曾多次打破该项世界纪录的深圳代表队的孙彩云一枝独秀,以4米18的成绩超过了该项4米11的亚洲纪录。该项原亚洲纪录保持者合肥队的蔡维燕以4米12的成绩获得银牌,广州队的彭晓铭名列第三,成绩为3米90。
男子10000米决赛,强手如林。兰州队的董江民一鸣惊人,以28分10秒08的佳绩夺魁。并超过该项28分24秒85的原全国纪录。济南市的曹昌海以28分23秒11位居第二,大连队孙日鹏名列第三,成绩为28分28秒35。
大连队丛长青夺得男子链球冠军,成绩为67米42,海口市刘福祥、重庆市何军位列二、三名,成绩分别为64米90、64米。
女子铁饼冠军为海口市包东英,成绩是62米62,烟台市栾芝莉、乌鲁木齐市畅新红以61米96、60米10分居二、三位。
田坛名将王军霞今天也登场亮相,以16分37秒79的成绩位居女子5000米预赛第一位。
本届城运会田径比赛共设42个项目(不含男女马拉松赛),42个代表队的510名男女选手将登场角逐,是本次运动会规模最大、人数最多的比赛项目。


第8版(体育)
专栏:

  “要为男儿争口气”
——记男子万米冠军董江民
本报记者许立群
天灰蒙蒙的,飘洒的雨丝更添了几分凉意。不过,对长跑选手来说,这种氛围恰到好处。
起先,男子10000米决赛并没引起人们的注意。观众的目光都聚焦在女子撑杆跳高的场地上。
“13号依然领先。”直到播音员一次又一次地提示,人们才注意到跑道上一个个头不高、肤色黝黑的小伙子好像有使不完的劲儿,一个又一个地将对手远远抛在身后。在人们的预测中,10000米冠军可能是亚运会冠军孙日鹏,也可能是北京国际马拉松赛新科状元孟宪辉,也可能是全国冠军夏丰远。
“13号,兰州队董江民”,这是一匹名不见经传的黑马。 28分10秒08,董江民率先冲过终点,他毫不掩饰内心的喜悦,向叫好的观众们频频挥手致意。
“我今天就是奔着破纪录来的。”董江民一开口便显示了北方汉子的豪爽和直率。1986年,云南名将张国伟创造了28分24秒85的全国纪录。谁曾想,在众多项目日新月异的时候,男子10000米的全国纪录竟安睡了9年,令跑道上的男儿们羞愧汗颜。
22岁的董江民5年前开始长跑训练。1992年,他的10000米成绩是31分20秒,一年之后他跃进到28分47秒,从那时起,他就定下了破纪录的决心。
1994年他在教练杨建雄的指导下,更加刻苦地训练,每天的训练量高达30公里以上。为了在城运会上夺得佳绩,他放弃了今年的全国锦标赛等大型比赛,养精蓄锐,以待一搏。今天他终于如愿以偿。
“这几年女子中长跑进步很快,创造了世界纪录,可我们男子项目却还未冲出亚洲,我不甘心,就要争口气。当然,现在离亚洲纪录还有不小的差距,但是只要不懈地努力,就能看到希望。”董江民动情地说。
              (本报南京10月23日电)


第8版(体育)
专栏:城运随笔

  在成功的背后
本报记者缪鲁
今天开始的第三届城运会跳水比赛上,尽管登场者大都名不见经传,可他们却接二连三地表演世界级的高难度动作,争相向人们展示中国在这项运动中的强大实力。
中国的跳水运动,以千把来人的基座却托起已逾十年的辉煌,堪称奇迹。在谈到这一奇迹由来时,担任本届城运会跳水竞委会副主任的李大正将其概括为八个字:“举国体制,综合因素”。他说,由于自1987年以来,中国跳水界持之以恒地进行了三大工程建设,一是建立了四级集训网,实现了理论与实践、高精尖与基本功、培训运动员与教练员的紧密结合;二是先后成立了13所跳水学校,疏通了选拔人才的中间环节,提高了成才率,降低了淘汰率;三是持续举办公开赛,扩大了交流。再加上金牌教练徐益明点石成金的独到的训练方法,终于形成了现有的优势。
正如他所说,正是由于上上下下的不懈努力,中国跳水人才的成长过程才犹如矿藏的勘探、开采、精加工,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和规模经营的能力。
不过,这一体系也和中国目前的一些工业生产一样,虽有成功的一面,也有亟待调整“产业政策”的一面。
由于国家体委统一的奖励规定同跳水运动的具体特点有出入,担负勘探和开采重任的基层教练的付出同收入不可避免地存在差距。在赛场正巧碰到谭良德,这位当运动员时常常运气欠佳的昔日明星转而执教后,也因此而又遇坎坷。在过去的一年中,他付出的辛劳绝不少于当年,可全年的奖金只有区区的300多元,以致在记者问及时竟羞于启齿。
素有忧患教练之称的徐益明,许多忧虑实际上也由此而出,可是对此,他却无法靠自己的力量去排解。可见,若要长保中国跳水运动的优势,我们在看到成功的同时,还要不忘它所提出的新课题。


第8版(体育)
专栏:

  “城运热”的启示
本报记者刘小明
全国各地到南京采访城运会的记者,一踏上石头城的土地,便感受着“城运热”的气氛。
为什么江苏人民能动员起社会各行各业的群众全力以赴高标准地办好城运会呢?花费如此大的气力,值得吗?听听当地领导和群众的体会和见解,对人有所启示。
中共江苏省委副书记顾浩说:办城运会,我们就是要把文章做大,使它不仅成为体育战线的一件大事,同时也是加快江苏省改革开放步伐、促进两个文明建设的大事。
南京市领导王武龙说,事实证明,通过举市一致迎城运,振奋了全市人民的精神。10万多名青年参加了志愿者服务队;全市服务行业普遍开展了文明礼貌、优质服务活动;市容市貌和市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这是最大和最重要的收获。利用举办城运会的机会,南京还加快了城市建设,新建改造拓宽20多条道路,还有市中心的鼓楼隧道工程等。
南京出租汽车司机汤爱国说,城运会在南京办,他是得益者,一是马路变宽变干净,交通秩序好了,车子好开;二是南京人的言谈举止变得更加文明,生意好做。
扬州市副市长王工亮说,这几年扬州经济快速发展,但体育事业进展不快,许多体育设施还是几十年前的老模样,对此群众有意见。通过办城运会举重赛,我们抓住机遇,使扬州体育场馆旧貌变新颜,并且没要国家的投资。实践证明,体育竞赛是一笔很大的无形资产,使用好这笔无形资产,能产生很大的经济效益。
江苏省体委主任孔庆鹏说,如果光靠体育战线的同志就比赛办比赛,这次城运会必然困难重重。通过拓宽思路,我们做体育工作的同志学会了上靠领导、下靠群众的工作方法。有了上下的重视和支持,自己再苦再累也干着带劲,一定能把事情办好。
确实,江苏办城运会像北京办亚运会、上海办东亚运、天津办世乒赛一样,相同的模式,同样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体育是事关全民的事业,也是一个窗口行业。社会主义中国体育最大的特色是可以具有举国、举省、举市体制的优势,得到政府、社会各界和人民的大力支持。当今世界像我国这样办城运会乃至全运会,重视体育人才培养的国家还不多,中国的体育工作者、运动健儿应当身在福中知福,努力拚搏,多为祖国和人民争光。
              (本报南京10月23日电)


第8版(体育)
专栏:

  东洋证券杯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
聂卫平马晓春刘小光闯入八强
本报北京10月23日讯记者李长云从中国棋院获悉:聂卫平九段、马晓春九段和刘小光九段今天在韩国汉城举行的第七届东洋证券杯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第2轮比赛中,分别战胜韩国棋手林宣根八段、日本棋手柳时薰和淡路修三九段,闯入前8名。而俞斌九段则中盘负于韩国著名九段棋手曹薰铉,被淘汰出局。
其他4盘棋的结果是:日本片冈聪九段执黑中盘胜韩国刘昌赫六段,日本赵治勋九段执白一目半胜依田纪基九段,日本小林觉九段执白七目半胜林海峰九段,韩国李昌镐七段执白中盘胜日本山城宏九段。
聂卫平此役针对林宣根大局观较差的弱点,避实就虚,不与对手纠缠,注重整盘棋的效果,自始至终占有优势,以七目半轻松取胜。马晓春与柳时薰一役,马晓春展示了其飘逸轻灵的棋风,以一目半取胜。刘小光与淡路修三两人都属力战型棋手,双方数次激战,刘小光经过顽强拚杀,最终以半目险胜。
第三轮比赛11月23日在汉城进行。对阵形势是:聂卫平对赵治勋,马晓春对小林觉,刘小光对李昌镐,曹薰铉对片冈聪。


第8版(体育)
专栏:

  中国足协处罚违纪球员
本报北京10月23日讯中国足球协会今天就北京电车足球俱乐部队运动员金荣鑫违反比赛纪律一事作出处理决定。
决定指出,10月22日,在武汉市新华路体育场进行的全国足球乙级联赛决赛第二阶段北京电车俱乐部队与中国前卫队比赛中,北京电车队部分运动员不服从裁判员正常判罚,围攻裁判,其中5号运动员金荣鑫竟然对裁判施以暴力,严重违反了全国足球比赛纪律规定,在赛区造成了恶劣影响。在事件过程中,北京电车队的领队和教练员做了积极的工作。
中国足协纪律委员会决定:停止金荣鑫一年参加足球比赛资格;处以金荣鑫个人罚款5000元,处以北京电车俱乐部罚款3000元。


第8版(体育)
专栏:

  北京韩一杯北京国际元老网球赛结束
本报讯1995年韩一杯北京国际元老网球友好邀请赛于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先农坛网球馆举行。参加此次邀请赛的有来自澳大利亚、荷兰、俄罗斯、日本、印尼、新加坡、香港及北京等国家和地区的140余名运动员。这次比赛是由北京市网球协会、北京元老网球运动协会、北京市国际体育交流中心举办的,得到了韩国韩一新素材株式会社的支持。(范峥)


第8版(体育)
专栏:

10月23日,深圳选手孙彩云以4米18的优异成绩超过亚洲和全国纪录并夺得金牌。
新华社记者 徐 澎摄


第8版(体育)
专栏:

为推动全民健身和体育运动的展开,在城运会开幕后的第二天,国家机关队和省级队进行了一场篮、排球友谊比赛。这是国家体委副主任袁伟民(右)在篮球比赛上篮时的瞬间。
本报记者 李石营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