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10月24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
专栏:

  第三世界一些国家领导人要求
联合国应致力于促进发展
新华社联合国10月22日电出席联合国成立50周年特别纪念会议的一些第三世界国家领导人在会议开幕第一天的发言中指出,联合国应该为消除贫困、促进发展以及维护公正、和平与安全作出更大的努力。
安哥拉总统多斯桑托斯说,占全球2/3的人口处于越来越严重的贫穷之中,而财富却集中在为数不多的一些发达国家,这就构成了对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威胁。
约旦国王侯赛因说,世界上不少地区依然深受冲突、贫困和不发达之苦,现在是国际社会帮助它们解决这些困难的时候了。他还表示,中东地区各国人民加强合作对改善生活水平、巩固和平是必不可少的。
墨西哥总统塞迪略指出,经济差距悬殊、社会不平等和贫困都是危及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因素。他强调,国际和平与安全应该建立在公平与发展的基础之上。他呼吁,联合国应该争取为世界各族人民在国际经济的发展中获益作出更大的努力。
古巴国务委员会主席卡斯特罗的发言引人注目。他在第一天的发言中强烈谴责以美国为首的少数几个大国把“新的殖民主义政策”强加给联合国。他说,“我们需要一个没有残酷封锁的世界”。他称这种封锁为“杀害男女老幼的无声的原子弹”。卡斯特罗的讲话只有5分钟,但得到了与会者的热烈鼓掌和喝彩。


第7版(国际)
专栏:

  墨政府和农民武装的谈判取得进展
墨西哥政府和恰帕斯农民武装组织萨帕塔民族解放军关于“印第安人权利和文化”的谈判22日结束,双方就引起恰帕斯州武装冲突的原因等问题达成共识。


第7版(国际)
专栏:

  阿拉法特呼吁停止驱逐巴勒斯坦人
巴解组织执委会主席阿拉法特22日再次呼吁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停止驱逐利境内的巴勒斯坦人。据埃及中东通讯社报道,阿拉法特在向新闻界发表谈话时说,他对卡扎菲坚持驱逐巴勒斯坦人表示遗憾。


第7版(国际)
专栏:

  阿尔及利亚发生汽车爆炸事件
阿尔及利亚安全部门22日晚宣布,位于阿尔及尔西南300公里的埃利赞市中心当天中午发生一起汽车爆炸事件,造成8人死亡和82人受伤。


第7版(国际)
专栏:

  巴《新闻报》卡拉奇办公楼遭袭击
4名武装分子22日晚袭击了巴基斯坦《新闻报》在卡拉奇的办公楼。大楼受到一些破坏,但没有人员伤亡。


第7版(国际)
专栏:

  德国一军用飞机在葡坠毁
一架德国军用飞机22日在葡萄牙亚速尔群岛德尔加达角市机场附近坠毁,机上7名军人中两人死亡,其余5人下落不明。
(据新华社电)


第7版(国际)
专栏:

  徐福国际研讨会开幕
本报秦皇岛10月23日电记者吕岩松报道:旨在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增进中日友好的’95徐福国际学术研讨会今天在这里隆重开幕。
秦代方士徐福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杰出人物。据史料记载,2200多年前他率数千童男女和众多技术人材冲破重重险阻东渡日本,带去了中国文化和当时的农耕、金属制造技术,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先驱。
参加此次研讨会的中国、日本、韩国和香港、台湾地区的100多名专家学者,以及当地有关人士数百人出席了今天的开幕式。


第7版(国际)
专栏:

  叶利钦在联大发言指出
不应贬低联合国作用
新华社联合国10月22日电(记者范颂九、王子珍)俄罗斯总统叶利钦22日在联合国成立50周年特别纪念会议上发言,批评绕过联合国宪章和不按安理会意志行事的做法。
叶利钦说,目前有一种危险的倾向,就是贬低联合国的作用,绕过联合国宪章和不按安理会意志行事。他在谈到波黑问题时指出,“某个地区组织”撇开安理会的决定,动用大量兵力的做法是不能允许的。他明确表示,俄罗斯不会参加北约领导的波黑维和部队,只有当这支部队“置于联合国的严格授权之下”,俄罗斯才有可能参加。
叶利钦指出,联合国应该、也能够成为建立新型国际关系的主要工具,因为联合国在这方面具有所有必要的力量。他强调,为了完成这一使命,会员国必须向联合国提供必要的资源,包括财政上的支持。
他还说,冷战的结束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胜利,但恐怖主义、带有侵略性的民族主义以及犯罪和毒品问题正在威胁着每个人。
为期3天的联合国成立50周年特别纪念会议于22日开幕。在会议第一天发言的还有美国总统克林顿、日本首相村山富市、西班牙总统冈萨雷斯、墨西哥总统塞迪略、阿尔及利亚总统泽鲁阿勒等国家元首、政府首脑。


第7版(国际)
专栏:专论

  任重道远
——联合国50周年评议
本报记者许世铨何洪泽
50年前,联合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满天朝霞中诞生。它的第一声呼唤是:“我们联合国人民决心要保全后世以免再遭我们这一代人类两度身历的惨不堪言的战祸”。出于这一共同要求和崇高愿望,《联合国宪章》确立了构筑战后国际秩序的宗旨和原则:采取和平办法,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开展国际友好合作,实现共同发展;会员国主权平等,不得使用威胁和武力侵害任何国家的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汲取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总结了国际联盟失败经验,体现了公认的国际法原则,因而被广泛地接受为指导当代国际关系的准则。半个世纪以来,各国人民为维护和贯彻这些原则而进行了不懈的斗争,有力地推动了世界的进步和发展。
联合国成立时只有51个成员国,今天已经发展到185个国家,新成员大部分是在战后风起云涌的民族解放运动中,摆脱了殖民枷锁的亚非拉国家。联合国在非殖民化进程中功绩卓著。1960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非殖民化宣言,以及为贯彻宣言而成立的非殖民化特别委员会,是这一进程的重要里程碑,它们有力地支持和加速了殖民地的解放。联合国为消除南部非洲的种族隔离制度也做出了直接贡献。第一届联大讨论了这个问题,其后联合国一直支持南非人民反种族主义斗争,推动南非的民主改革,直至监督南非首次非种族大选,使南非重新回到国际大家庭。
在风云变幻的冷战岁月里,联合国为避免大规模战争爆发,在协助解决地区冲突,谋求裁减军备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联合国在历次中东战争、加勒比海导弹危机、南亚次大陆冲突、苏军入侵阿富汗等事件中,都在不同程度上做了有益于恢复和平的工作。其间,联合国开创了维和行动,为实现停火、消弥地区战乱作出了贡献,并为难民提供了大量的人道主义援助。冷战结束后,联合国维和任务骤然加重,但经过成员国的协同努力,在柬埔寨、莫桑比克、萨瓦尔多等地获得了成功。50年来,在联合国的参与下,通过谈判达成了172项和平解决地区冲突的协议。
联合国在促进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密切国际合作方面也做了多方努力。1960年联大通过了1515和1522两个决议,首次明确了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社发展为联合国的重要任务。从1961年开始,又接连制定了4个“发展十年”计划。1974年,联合国召开了第六届特别联大,以邓小平为团长的中国代表团参加了会议,并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要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为会议的成功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此外,联合国还制定了援助最不发达国家的计划,并推动了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本届联大的一个重要议题是讨论加利秘书长的《发展纲领》。虽然由于少数发达国家缺乏改变旧经济秩序的意愿,联合国的许多努力并未达到预期效果,但发展经济,特别是解决全人类共同面临的发展问题,在联合国的议事日程中日臻重要。近年来,联合国相继召开了里约环发大会、开罗世界人口大会、哥本哈根经社大会以及北京世界妇女大会,制定了面向新世纪的全球行动纲领。
然而,在冷战阴云的笼罩下,特别是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横行时,联合国也犯过错误、受过挫折,声名遭到损害。战后联合国在朝鲜半岛问题上所犯的错误,尤其是个别大国得以盗用联合国的旗号进行武装干涉,在联合国的历史上留下了不光彩的一页。冷战结束后,联合国在某些大国的影响下,曾一度出现重维和、轻发展的倾向。一些所谓“第二代维和行动”,轻率地引用宪章第七章,企图“强制和平”,偏离了维和行动的初衷。联合国在索马里遭受的失败和在波黑遇到的挫折,都是这种倾向带来的恶果。
回顾联合国取得的成就和深刻的教训,人们不难看出,问题的症结在于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是否得到认真全面贯彻。这也是联合国在跨入新的50年,走在新世纪征途上时,能否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发挥更积极作用的关键所在。
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的核心是主权国家之间平等,互不干涉内政。按此原则,国家不分大小、贫富、强弱,都应是国际社会的平等成员。各国的内部事务,应由各国人民自己作主;国际间的重大事务,应由各国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协商解决。遗憾的是,在今日联合国之中,人们仍可看到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以富压贫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表现。有人仍囿于冷战思维,企图将自己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强加于人。他们把所谓的“多党政治”、“自由选举”作为“援助”的条件,干涉别国内政。联合国要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就必须继续不懈地和这些过时观念和错误行为进行坚决斗争。
冷战后联合国在维和行动中所取得的成功和受到的挫折,已经使多数人提高了对新形势下维和行动的认识。归根结底,维和是为了帮助当事国消弥战乱、重建和平、恢复领土和主权完整。因此,维和行动必须严格遵循尊重成员国主权、不干涉其内政、和平解决争端、公正对待冲突各方、行事得到各方同意等基本原则。波黑战乱充分显示,冷战后爆发的“热点”问题情况更为错综复杂,只有推动冲突各方通过谈判和对话寻求解决办法,才能全面、持久地解决问题。企图通过制裁施压、动用武力,甚至以扩大战争来制止战争,到头来不但无助于冲突的解决,还会使其复杂化。还应当指出,当今世界并不太平,联合国要包揽地球上所有的乱子,既不现实,也不可能。联合国应根据会员国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承受度,量力而行。
发展问题仍是联合国今后长期面临的严峻挑战。联合国的实践表明,发展首先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尽管一些发展中国家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它们仍受到外部环境的制约、甚至损害。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有增无减,它们利用环境和社会条款等一些新的手法来保护自己的市场,限制发展中国家产品获得相对优势。在资金方面,发达国家许诺增加的资金不但至今没有兑现,原有的援助规模和数量也在减少,而附加条件却更为苛刻。在此情况下,联合国一方面有义务敦促发达国家兑现它们的承诺,另一方面应继续推进南南合作,进而使南北关系沿健康轨道发展。
世界正处于世纪之交、千年之交,联合国已进入“知天命”之年。尽管联合国内外对它半个世纪的功过有不同的评价,联合国亦需适应新形势,进行必要的适度改革并提高效率,但人们普遍接受的事实是,联合国作为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是任何其它国际组织所无法相比和取代的。联合国在当代面对的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中,都具有独特的影响和作用。展望联合国未来的历程,可以说是八千里路云和月,任重而道远。国际社会热望联合国在新的征途中,按照其宗旨和原则,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为促进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和影响。                   (本报联合国电)


第7版(国际)
专栏:

  加利秘书长献词
本报联合国10月23日电联合国秘书长加利为10月24日联合国日发表献词,全文如下:
今天,联合国人民庆祝人类历史上这个唯一真正全球性组织成立50周年。
在岁月的长河中,50年只是短暂的一瞬。但历史上没有其他的组织聚集过这么多的政治实体。没有其他的组织经历过这么多的风浪而屹立不动。没有其他的组织像联合国这样为前途奠下如此坚实的基础。
自联合国诞生出维持和平的概念,对自古以来寻求和平解决的努力作出了不朽的贡献。在联合国听到了最穷的人们骄傲而清楚的呼声。在这里,艰巨的发展问题受到最积极的注视。在联合国,世界上新兴的国家取得了应有的地位,成为会员国。在这里,主权和国家地位结合起来,成为逐渐出现的国际社会的基石。
联合国人民正处于世界局势的转折点。在这个周年纪念日,我们纪念——并且切切实实地评价——联合国50年的历程。在这个纪念日,我们也有责任仔细考虑这个世界组织在未来的50年应走的道路。
和平是个迫切的问题。但是,发展的事业却是持久成功的必要条件。它需要我们看得比和平更远,在经济、环境、社会正义和民主化等方面认清形势并采取行动。
让我们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更重要的是,让我们以我们的各种成就为基础而再接再厉,因为过去有过许多成就:有些成就出现在太复杂或太平凡而未引起广泛注意的情况;有些成就出现于缓慢而辛勤地争取进展,但这种进展必须经过很长的时间才看得出来;有些成就出现于促进和平、发展和民主的重大行动,但这些行动却没有得到应得的承认。
我们取得的进展越来越大。联合国担任全球共同努力的协调中心。它是为了替所有人民服务而成立的世界组织。它是一部机器,我们可以把它变成为实现人类最崇高理想所必需的一个有效工具。
布特罗斯·布特罗斯·加利(附图片)
联合国成立50周年特别纪念会议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开幕
新华社记者谢云安摄


第7版(国际)
专栏:连载纪念联合国成立50周年

  在宪章的旗帜下
李铁城
四、联合国的维和行动
自1948年以来,联合国采取了一系列维和行动,以缓和国际冲突,防止敌对行动重新发生。宪章的第六章规定和平解决争端,第七章规定以强制措施维持或恢复国际和平。实践表明,第六章规定的程序往往不被理会和重视,第七章的强制措施在冷战时期又很少有执行的可能。于是,维和行动在两者的边缘之中应运而生。哈马舍尔德在秘书长任内时曾形象地称之为是宪章的“第六点五章”。
在维和行动的历史上,以下两次行动具有开创的意义:
第一次,停战监督组织是联合国的第一次维和行动。1948年5月15日,阿以双方爆发了第一次中东战争。22日,安理会要求各方立即停火。29日,安理会要求再停火4周,并责成联合国调解专员已建立的由美、比、法三国驻耶路撒冷领事组成的停战委员会负责监督停火和保护耶路撒冷城。办法是从这三国以及瑞典、挪威等国陆续调来军事观察员协助监督停火。6月,建立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当时军事观察员人数很少,仅从事停战监督,影响有限。但有几点创新:(1)他们是联合国工作人员,只佩带显示联合国身份的袖章;(2)停战监督组织把派出公正客观、不偏向争端任何一方的军事观察员确立为一项目标,观察员只报告他们所见到的客观事实;(3)他们不佩带武器。首次维和行动摸索出的这些准则,对其后的维和行动富有启发意义。
第二次,1956年联合国向中东派出的第一支紧急部队,是维和历史上从派军事观察团到派遣维和部队的第一次变化。当年10月29日,第二次中东战争爆发。埃及政府向安理会控诉英法以三国的侵略。但由于英法使用否决权,使安理会难以通过任何实质性决议。形势迫使大会于11月1日至10日召开了首届紧急特别会议,通过了要求停火和英法以三国从埃及立即撤军等多项决议。根据加拿大外长皮尔逊的建议,会议还决定建立一支联合国紧急部队,确保和监督停止敌对行动,把敌对双方隔开。当时的秘书长哈马舍尔德积极支持皮尔逊的倡议,并按照大会决议迅速组成一支有6000人参加的紧急部队开赴中东,行使维和行动的职能。在建立维和部队时,哈马舍尔德曾提出如下原则:(1)维和行动是联合国宪章中规定的临时办法,并不妨碍有关当事国之权利、要求或立场;(2)维和行动只有征得有关各方的一致同意才能实施;(3)维和部队只有在自卫时方可使用武力。这三点后来被概括为中立的原则、同意的原则和自卫的原则,并称为哈马舍尔德三原则。事实证明,它不仅对后来的维和行动行之有效,并且具有指导意义。
从1948年到1978年,联合国先后组织了13次维和行动,除刚果行动曾一度动武并引起争议之外,其他维和行动对缓和与阻断冲突都有着程度不一的成效。1978年后,维和行动陷入萧条时期。进入1988年,维和行动进入新的活跃时期。1988年9月,联合国维和部队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被认为是“和平的士兵”。从1988年到1994年底,联合国新部署了21项维和行动,其数量、规模、经费和承担的任务都是空前的,被称之为“第二代维和行动”。
但是维和行动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其中突出的两点是:一、在一些维和项目中不必要和过多地使用宪章第七章,混淆了维持和平与以武力建立和平的界限。二、抛开了传统维和行动中一些行之有效的原则。
索马里、波黑问题上就有沉重的教训。索马里的事例表明,一次不成功的维和行动反倒会诱发更大的不和。对在前南地区的维和行动,1994年9月加利说:“以军事手段强迫任何一方接受的解决办法最多只可能暂时抑制敌对行动,最后仍会把国际社会拖进更混乱的局面。”安理会在审议《和平纲领》补编后发表的声明中也强调,在解决冲突时应继续把重点放在使用和平手段而非使用武力上。
此外,维和行动还面临增加决策透明度、防止少数大国对维和的控制和操纵以及维和人力、物力不足和经费短缺等老大难问题,这些都是不容忽视的。
近半个世纪以来,在宪章的旗帜下,联合国派出了35支以上的维和部队和观察团在世界各地协助解决冲突。至今还有16支维和部队在执行使命。虽然“第二代维和行动”出现一些问题,但只要努力排除强权政治的干扰,严格遵循宪章的宗旨和原则,认真吸取那些行之有效的维和经验,它仍然不失为一项缓和冲突的重要手段。
                     (全文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