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10月15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副刊)
专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诞生记
向延生
每一个中国人对自己的国歌都不会感到陌生——清晨当国旗在微风中徐徐升起,每次重大集会与典礼开始之际,体育健儿获得世界冠军站在领奖台上时……嘹亮雄壮的国歌声,便萦绕于人们的耳际。这首原名为《义勇军进行曲》的电影歌曲是怎样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呢?
征集词曲
1949年4月2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突破长江天险,迅速解放了南京、上海等城市,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议6月15日在北平隆重开幕。为了尽快完成各项有关工作,周恩来同志次日主持的筹备会常委会第一次会议上,决定在常委会领导下设立6个专门小组,同时开展工作。其中第六小组的任务,是负责研究草拟国旗、国徽、国歌、纪年、国都等方案。组长为马叙伦,副组长是叶剑英(不久增加沈雁冰主持日常工作),组员有张奚若、田汉、马寅初、郑振铎、郭沫若、翦伯赞、钱三强、蔡畅、李立三、张澜、陈嘉庚、欧阳予倩、廖承志共16人。由彭光涵担任小组秘书兼任会议记录。
国旗、国徽、国歌的征集启事(草案)经周恩来同志审批,7月10日送新政协常委会批准后,7月15日至26日在《人民日报》等报刊上连续刊登了八天,国内各地的报纸、香港以及海外华侨的报纸都纷纷转载。
征集启事刊出后,得到全国人民的热烈响应。投稿者来自工、农、商、学、兵各阶层以及学者、艺术家、高级干部(郭沫若的应征歌词稿《新华颂》,后来发表在同年10月1日的《人民日报》上);地域包括解放区(以北平、上海与东北地区为多),尚待解放的地区,以及海外。到8月20日为止,共收到国歌歌词632件,国歌词谱694首。为此,第六小组专门在北京饭店的413房间设置了选阅室,分类陈列各地寄来的应征稿件。小组成员和专家差不多天天来进行审阅和评选。
改变初衷
筹备会议期间,第六小组关于国歌的讨论中,大家认为应征稿虽然很多,可是都感到不理想,而短时间内要创作出理想的国歌词、谱是很困难的。于是大部分人倾向在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原为上海电通影片公司1935年拍摄的电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后在抗日救亡运动中广泛流传)为国歌。最早建议用此曲作为国歌的是周恩来同志。7月初审批“征集条例启事”时,他就说:我个人的意见最好就用《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不过你们大家可以讨论,再征求一下群众的意见。应征稿中果然也有很多人提出这样的建议。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后,筹备会议第六小组同日向会议主席团提交的关于国旗、国徽、国歌方案的报告中称:……经本组慎重研讨,认为此次征集之国歌稿件,足以应选者尚少,必须再行有计划地征集一次,非最近时期内可以完成。9月22日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决议,成立由各界人士共55人组成的第一届政协的国旗、国徽、国歌、首都、纪年审查委员会(召集人仍为马叙伦),继续办理有关事宜。
新政协的全体600余位代表,9月23日分成11个小组讨论国旗、国徽、国歌等方案。各个小组讨论得都非常认真、热烈,特别是关于国旗图案的选择。对于国歌主要还是前面的那些意见。
确定国歌
新中国成立在即,可是国旗、国歌等关系到开国典礼的一些重要事宜还久议不决,于是由毛泽东、周恩来出面,9月25日傍晚在中南海丰泽园宴请各民主党派及文化界人士。晚上8时就在毛泽东的住处——丰泽园的会议室,召开了一次协商国旗、国歌等问题的座谈会(毛泽东、周恩来审定工作人员拟定的出席者名单时,特意删去了几位共产党员,增加了一些党外与文化界人士)。当晚出席会议的有郭沫若、沈雁冰、黄炎培、陈嘉庚、张奚若、马叙伦、田汉、李立三、洪深、艾青、马寅初、柯仲平、梁思成、徐悲鸿、马思聪、吕骥、贺绿汀等人。由彭光涵担任会议记录。
关于国歌的讨论方面,马叙伦首先介绍以前议论的情况。他说:新政府就要成立,国歌目前一下还制不出来,是否可用《义勇军进行曲》暂代国歌。李立三说:这歌的曲子很好,但歌词中有“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不妥,最好词修改一下。张奚若、梁思成都说:这是历史的产物,为保持完整性,词曲都不要修改。徐悲鸿说:该进行曲只能暂代国歌。郭沫若说:我赞成暂用它当国歌,因为它不但中国人民会唱,而且外国人民也会唱。但是歌词修改一下好些。黄炎培说:我觉得词不改好些。田汉说:该曲是好的。我写的歌词在过去有它的历史意义,但现在应该让位给新的歌词。
周恩来说:要嘛就用旧的歌词,这样才能激励感情。修改了唱起来就不会有那种感情了。毛泽东说:改还是要改,但旧的还是要。我国人民经过艰苦斗争虽然全国快解放了,但还是受帝国主义的包围,不能忘记帝国主义对我国的压迫。我们要争取中国完全独立、解放,还要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所以还是保持原有歌词好。大家认为以《义勇军进行曲》做国歌最好,意见比较一致,我看就这样定下来吧!与会者热烈鼓掌,表示赞同。
9月27日第一届政协在中南海怀仁堂召开全体会议。在讨论《国旗、国歌、国都、纪年决议草案》时,沈雁冰代表审查委员会介绍了有关讨论情况。大会最后逐项表决通过了6项决议,其中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
经过了以上这些程序,历时数月的论争,田汉与聂耳的不朽历史名作《义勇军进行曲》,终于众望所归,被确定为新中国的国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第4版(副刊)
专栏:一周一评

  探险的魅力
——有感于电视片《北极行》
华文
中央电视台播放的电视文艺专题片《北极行》记录了中国人首次到达北极点的探险历程。这是一次科学考察性的地理探险。探险会付出牺牲,探险要有献身精神。在当今时代,当每个个体的自身利益正以各种方式觉醒并得到社会承认的时候,北极探险就更需要一种忘我精神和崇高追求。
历史上,中国人也许不是一个善于探险的民族。但时代需要我们学会探险,需要我们暂时忘却一些眼前既得利益,为了一个崇高而遥远的目标去付出艰苦的努力和牺牲,而不要仅仅在物质、金钱以及一切世俗欲望上苟且蝇营。北极之行的参与者,给予探险一个现代意义上的诠释。
我们的时代,每个小有所长的人,都希望能成为照耀一块空间乃至一方角落的星;许多人出于不同的目的,也都试图在自己的心中支起一颗能够寄托的星。而在北极之行的队伍里,我们看到了有足够光和热的星。他们以自己的能量照耀着北极的茫茫冰原,让人们看到一种人生,那也是一个民族的蕴积已久的精神之光在闪烁。探索北极的老中青科学家们才是处于探险时代的中国人的榜样。电视文艺片《北极行》以其新颖的艺术形式让我们意兴盎然地看到了中国的科学之星,看到一代中国科学工作者的风骨。这给电视屏幕增添了分量,启示了一个方向:在科学与现代化的时代,大众传播的注目点应在哪里,那里有着怎样的深度和广度。
电视片导演以一种极为引人兴趣的形式来记录这次探险活动,以文艺化的色彩渲染一个真实的探险行动,这本身也是电视艺术的一次探险。


第4版(副刊)
专栏:

  专家聚会研讨傅庚辰作品
身为解放军艺术学院院长的傅庚辰少将,是一位卓有成就的作曲家,不久前举行的傅庚辰作品音乐会集中展示了他的一部分杰作,引起各界观众的称赞。中国音乐家协会、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解放军报文化生活部与本报文艺部近日在京又召开了一次“傅庚辰作品研讨会”,30余位专家、演员、领导详细分析了傅庚辰的作品,从生活体验到艺术内涵都做了探讨。
郁钧剑、佟铁鑫、周灵燕、李谷一、邓玉华、蔡洪、万山红等老中青三代演员,相继以切身演唱体会,评价了傅庚辰的作品。郁钧剑称之为上口、易记、质朴,具有长时间的生命力。佟铁鑫说这些佳作为众多演员提供了施展才华的机会。李谷一认为,傅庚辰每个时期都有名作,艺术生命之旺是少见的,而且有许多如《地道战》这样的群众性极强的歌曲。邓玉华说《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她在几千场演出中唱过,唱遍了大江南北。
音乐家孙慎总结傅庚辰作品的特点是强烈的时代气息、浓郁的民族风格、鲜明的群众性和进步性。时乐濛说历史歌曲在今天仍有感召力是因为反映了时代精神,傅庚辰的不少作品正是如此。王济夫称誉傅庚辰人生价值取向鲜明,创作方向明确。周荫昌认为傅庚辰的作品也为少年儿童提供了上乘的精神食粮,很多歌曲不但被选为教材,还广泛传唱于校园。音乐界老前辈、傅庚辰的革命文艺创作领路人吕骥,以86岁高龄参加讨论,希望傅庚辰今后继续写出更多的感人作品,就像过去那样,唱出人民的心声。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徐才厚、唐天标专门致信祝贺,并赞扬了傅庚辰的成就。解放军报总编辑于顺昌,总政办公厅、文化部,中宣部文艺局,解放军艺术学院的领导出席了会议。(文周)


第4版(副刊)
专栏:新影片

  刻意求新的《兰陵王》
近年来,中国电影业的一些有志之士和机构正试图以高投入的制作来使国产电影市场振作起来。今年面世的几部投资逾千万的国产电影与投资十数倍于己的进口大片在国内市场上似乎也有一拚。业内人士意识到,靠低投入、低风险从而也是低水平的电影是无法使中国电影走出低谷的。
由上海电影制片厂和万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摄制的《兰陵王》耗资200万美元,以国内的制作经费水准而言,可谓“巨制”。万科此前投资的《过年》、《找乐》等影片都算得上国内电影市场上的成功之作,但此番投拍《兰陵王》,除了耗资空前,其特殊之处还在于它的题材和所追求的审美旨趣都与以往的影片很不一样。《兰陵王》的故事发生在远古时代的母系社会,与现代社会的观众可谓“远到极致”;在电影语言的运用上,也试图超越国家、民族乃至语言的限制,以便于打入国际电影市场。但如此一来,是否也“超越了观众”却是难于把握的。但是可以肯定,《兰陵王》的导演、摄影、演员、编剧乃至美工、音响、配乐都网罗了国内外的一干精粹,其放映时的视听效果也是电影艺术独有的。(苏)
导演:胡雪桦,编剧:王培公、胡雪桦,摄影:顾长卫、侯咏,主要演员:洛伦佐·卡伦德、杨丽萍、王学圻、宁静。(附图片)
为报仇雪耻,兰陵求得神木,刻成面具。


第4版(副刊)
专栏:

  前进歌舞团又有力作
《雪花,雪花》
歌舞并茂
沈阳军区政治部前进歌舞团根据赵一曼等抗日英雄事迹创作的歌舞诗《雪花,雪花》,日前在京上演,获得佳评。
这部作品颇具探索性,力求在形式上有所创新,以一种新视角展现民族英雄的精神境界。我们看到,舞台上是歌舞和戏剧的综合方式,虚实相间,抒情重于写实,不但爱国主义的浩然正气凝聚于艺术表现中,而且东北风情洋溢,有的舞蹈场面格外精彩,歌词、音乐、舞美也有动人之笔。
歌舞方面的专家近日还要专门聚会讨论这部作品。《雪花,雪花》由张贵任总策划,门文元、王庆生、李广德编剧,王庆生和李广德导演,胡宏伟、马登弟等作词作曲。(文周)


第4版(副刊)
专栏:艺与人

  书画先于歌唱的
胡松华
完颜·铎关弼
早在欣读松华发表于1987年《人民日报》的《书歌同源之我见》及以后在各报发表的《书、画、歌同根于气》、《书画歌剑四功一体》等文章之前,我和许多朋友已知松华画艺书艺先于歌艺。
松华在就读洋学堂之前,遵父训苦读了四年私塾。他写字从“描红”直到逐渐临“颜”、“柳”诸帖。
松华的父亲东封先生是位嗜书画如命的中医。有时为画完一张未成之画能气走一半病人,所以家境难到小康,但望子成龙心胜,从松华六七岁时便延请了中西两位画师。中画师乃山水、花鸟、人物兼善的赵梦朱先生,西画师兼英语教员乃松华之义父毓远先生。中西画艺幼功的双练,使松华的书画作品从小学(北京香饵胡同小学)到中学(北京第五中学),多次参加了当时的大小展赛。为松华打下坚实书画功底。大人们很少当面夸奖松华,一次松华在高小暑假中画好一张融中西两风于一体的龙松,题名似是“双松并茂”之类。赵梦朱先生高兴地补画了几笔远峰,而毓远先生则以狼毫笔在画底写了一首英文诗,意味隽然,至今难忘。还有一次,松华画完一张双马图,上空闪电大作,要提笔点题时赵先生进屋了,看画后高兴地说:“你写一题,我写一题,而后正式完题。于是师徒二人,同桌异角,各书一纸条上。松华题为“马嘶雷鸣”,赵先生题为“雷鸣马嘶”。赵先生严肃地说:因雷鸣才引马嘶,故“雷鸣马嘶”才更准确而生动啊!
松华的字,自幼小读私塾开始,其父严训的书法六字真诀是“沉气、凝神、入境”。但后来他的歌声远胜于书画之名,为人们所激赏。


第4版(副刊)
专栏:

  集体育艺术于一体
“太极之舟”将上演
十月二十日,在第二届世界太极修炼大会开幕式上,我国的武术高手和艺术家们将推出一台歌舞文体专场节目“太极之舟”,中央电视台通过卫星进行现场直播。第二届世界太极修炼大会,是我国政府为了实现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二○○○年人人享有保健”的目标,促进“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而举办的。旨在弘扬传统文化,向世界推广中华养生科技。五十多个国家的太极好手参加盛会。
“太极之舟”分“阴阳初判化三清”、“八荒飞龙传千年”、“慈航共渡新纪元”三个乐章,运用体育、文艺等多种艺术手段。尾声中推出彩车“太极之舟”,昂立船头的是轩辕黄帝,压阵船舵的是老子,莲座上高坐东方智慧女神,三百六十位太极拳运动员以太极表演推动“太极之舟”缓缓前进。
在《太极之舟》中,人们将欣赏到孙、吴两派太极拳掌门人八十二岁的孙剑云和七十八岁王培生的太极拳表演,以及受太极文化影响的京剧、魔术、剑器、舞蹈等精彩节目。日本凤仙功舞蹈团表演把中华传统气功与古典舞韵巧妙结合的凤仙功舞。
这届大会是由中国武术协会、中国老龄问题委员会、炎黄权全高科技实业开发有限公司等单位主办的。(茶儿)


第4版(副刊)
专栏:海外艺苑

  传奇乐团曼陀瓦尼
丁宁
保罗·莫里埃、詹姆斯·拉斯特和曼陀瓦尼,他们的音乐一直受到我国听众的喜爱,从70年代末期开始至今几乎经常出现在广播、电视中。而在今年,对这些精彩音乐心仪已久的乐迷们才得以有机会亲眼欣赏到高水平的乐团现场表演——应中国光大旅游总公司、光大旅游文化发展公司与中国文化艺术总公司的邀请,他们中间的曼陀瓦尼乐团将于10月17日、18日来京,在首都体育馆为音乐爱好者们演出两台音乐会。
保罗·莫里埃擅长键盘乐,音乐中抒情的流行元素较多;詹姆斯·拉斯特则以轻快而具节奏感的民间风味音乐见长;而曼陀瓦尼音乐中甜美如丝绸般滑顺的弦乐演奏,对古典浪漫乐风的发展开拓,则无疑是其音乐中最抢耳的地方。而这一音乐特色则显然与乐团的创始人曼陀瓦尼本身就是一位弦乐演奏名家有很大关系。
这位极富传奇色彩的轻音乐大师AnnunzioPaoloMantovani在17岁时便已经是享誉整个英国的小提琴演奏家了。1955年,为了让许多晦涩难懂的交响乐作品变得容易为人接受,曼陀瓦尼组建了自己的乐团,尝试用平易近人、流畅通俗的风格来演绎古典音乐作品,其独特新颖的演奏法立即轰动一时,被称为“首开现代轻音乐之风”,并为曼陀瓦尼乐团捧到了第一张金唱片奖。从那以后,这支神奇的乐团获奖的历史就从没有中断过,曼陀瓦尼带着乐手们到欧美亚洲各国巡回演出,每到一处即引起巨大的轰动,一次又一次打破了由自己创下的票房纪录,他们的一张张唱片畅销世界。
这个倔强的意大利人在整个轻音乐界都被商业化的庸俗倾向所左右的70年代中期也丝毫没有向金钱低头,他顶住了唱片公司的不断压力,始终忠于自己的信仰,而时间证明了他是对的,曼陀瓦尼乐团赢得了多数的乐迷。时至今日,这个乐团在世界范围的辉煌地位难以言表:与世界上许多国家订有每年一度的巡回演出合同,唱片以平均每年180万张的速度狂销,至今已有近7000万张累积销量。
曼陀瓦民乐团的曲目一大半由曼陀瓦尼本人创作,其余改编自世界名曲、各地民间音乐等。早期是浪漫柔情的维也纳式的古典风格,赏心悦耳又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像曼陀瓦尼抒发自己对祖国意大利热爱之情的大作《意大利幻想曲》,中间天衣无缝地穿插入多首意大利名歌,如《我的太阳》、《缆车》的曲调,亲切中透出一腔自豪。后来,曼陀瓦尼将各种新音乐素材都引进至音乐中来,曲风涵盖流行、爵士、乡村等音乐,丰富多彩,形成了这支乐团兼有古典的圆润和现代的激情的独特风格。这期间产生了无数风靡世界的经典曲目,如电影《超人》的配乐、《鸳鸯茶》、《耳语》、《刺激》、《墨西哥草帽舞》……甚至至今经常被用于许多广告的配乐上。
曼陀瓦尼1975年退休,几年后去世,但“曼陀瓦尼”这个名字作为传统流传了下来,还有了唱片、演出公司,而更有一班世界一流的音乐家将乐团的事业完整地继承。到中国来演出,是每一个曼陀瓦尼成员最大的心愿,为此,他们还专门准备了《在银色的月光下》等中国民歌曲目。相信这会是一场极成功的演出,不仅因为曼陀瓦尼是世界上优秀的轻音乐团,也因为美妙的音乐是这个宇宙间共通的语言。


第4版(副刊)
专栏:假日游赏指南

  中华文明的缩影
——参观故宫“新三馆”记
袁晞
9月末,故宫迁址改陈的青铜馆、陶瓷馆和绘画馆(工作人员称之为“新三馆”)经精心装修布展在故宫博物院建院70周年前夕全部开馆了,正以新的面貌迎接游人。我在参观的人流中步入展厅,走过一个个展柜,看着一件件展品,从古拙凝重的商代青铜器到优美精致的宋代陶瓷,再到画风多样的宋元绘画……仿佛正经历着中华民族文明的历程。
踏进乾清宫东庑的青铜馆,一墙饕餮纹的铜板壁扑面,一下子把参观者的目光带入了久远的青铜时代。从公元前二千年左右青铜器产生,到战国晚期冶铁技术成熟使之退出历史舞台,青铜时代连绵了十多个世纪。青铜器以其雄伟奇崛的造型、古朴多姿的纹饰、内涵丰富的铭文称奇于世。青铜馆的展品以青铜艺术鼎盛时期的商代青铜器为主,下经西周、春秋、战国,并延至秦汉。故宫老青铜馆展品按年代排列,新馆改以展品的器型、用途等政治文化内涵分陈,以更好地展示青铜时代的成就。礼器中商代的兽面纹大引人注目,那规整庄重的造型和简洁疏朗的纹饰体现出青铜饕餮的崇高美。酒器中商至秦各代的觚、爵、尊、壶品种齐全,其中1958年在河南新郑出土的春秋时期的莲鹤方壶,盖顶莲瓣中企立着一只欲飞的仙鹤,壶身攀附着龙虎,气势升腾,具有不同于殷商的艺术趣味和理想,是社会大变革时代的产物,采桑宴乐攻战纹铜壶则是时代特色鲜明的战国青铜器。展品中还有西周的士父钟、汉代的铜鼓等乐器,战国的素剑、宽刃剑等兵器。人类的早期文明在青铜馆里可见一斑。
乾清宫西庑的陶瓷馆又是另一番景象。一壁仿影青瓷浮雕透着玲珑、淡雅,很合陶瓷艺术的氛围。新石器时代彩陶盆和清代珐琅彩雉鸡牡丹纹碗的两大幅彩图意在告诉人们:这里的展品覆盖了新石器时代以下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延续不断8000年。全馆373件展品中有216件是国家一级文物,在馆中可尽览故宫陶瓷珍藏。按历史分期陈列的展品从约公元前6000年磁山文化的小陶盂开始,接着是大纹口的白陶、龙山的黑陶……我国从东汉始有瓷器,展出的三国吴永安三年的青釉谷仓釉质好、有纪年,是早期瓷器中的稀世珍宝。西晋的青釉羊、青釉印花骑兽器造型独特;北朝的黄釉绿彩莲瓣纹罐,河南李云墓出土,是唐三彩的前身;唐三彩文官俑、灯台是唐代瓷艺的精品。宋朝是我国陶瓷艺术最斑斓的时代,清宫旧存也最多,展馆中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各有一展柜。汝窑瓷人称“鸭蛋壳青”,有“如雨过天晴般的淡蓝色”;官窑瓷釉质凝厚,釉色以粉青为代表;哥窑瓷釉色多米黄、灰绿,通体布满碎裂开片;钧窑瓷色彩丰富,打破了单色釉的局面,天青、月白、玫瑰紫等颜色交相映辉,绚丽之极;定窑以白瓷著名,印花精细。宋代的展品还有民间耀州窑的刻花瓶等。元代瓷器以景德镇为主,展品中青花、蓝釉、红釉、白釉各成一趣。成化年间的红釉盘、弘治年间的黄釉罐、正德年间的孔雀绿釉盘、万历年间的紫釉碗都是明代瓷器中的上品。清雍正年代制成的珐琅彩雉鸡牡丹纹碗是一件故宫珍藏,1948年曾被装箱准备运往台湾,后因取出拍照漏收才得以留存北京。陶瓷馆显示出中国陶瓷多姿多彩,源远流长。
设在保和殿西庑的绘画馆早几个月完工,已举办过两个展览。为院庆举办的“晋唐宋元法书名画展”于9月30日开展,展品不仅有名画,还有此期的法书精品。法书中最珍贵的当数西晋陆机的草书《平复帖》和东晋王珣的行草《伯远帖》,《平复帖》是现今存世的最早的名人墨迹,《伯远帖》是清乾隆帝所藏《三希堂法帖》中唯一公认的真迹。绘画作品中有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图中人物山水神形兼备;有隋朝展子虔的《游春图》,画面取俯瞰式构图,有“远近山川,咫尺千里”效果;还有唐代韩滉的《五牛图》,是花鸟畜兽题材作品中的佳作;《韩熙载夜宴图》(五代·顾闳中)和《清明上河图》(宋·张择端)两副长卷则是反映时代社会生活的作品中最有成就的;“元四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的作品也在其中。可以说展出的作品大多是代表时代风格的传世之作,是中国美术史上一些灿烂的篇章。在“新三馆”流连,在故宫徜徉,可以感悟到我们民族文明的辉煌。走出展馆,秋日的阳光正洒向万间宫阙,映照出金色的光芒。


第4版(副刊)
专栏:

  峨影乐团举行交响音乐会
活跃于我国西南地区的峨眉电影制片厂乐团在来京参加世界电影百年纪念活动之际,于十月十三日在北京音乐厅推出了一台“峨眉之夜”交响音乐会。由唐青石执棒,曾受业于梅纽因门下的张廉担任小提琴独奏,演奏门德尔松的《仲夏夜之梦》序曲、格拉祖诺夫的《小提琴协奏曲》、海顿的《104号交响曲》和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九交响曲》。(蒋文)


第4版(副刊)
专栏:

近些年,全国有许多中小城市建起了新的火车站,其中有的建筑追求艺术化,风格独具,为城市增添了情调。上图为吉林省松原市的火车站。 郑 玮摄


第4版(副刊)
专栏:

龙马精神
胡松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