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10月11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宋健在谈到“社会发展科技计划”时强调
组织各界力量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本报北京10月10日讯我们如何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建设的关系?国务委员兼国家科委主任宋健日前在谈到全国社会发展科技计划时强调,要组织各界力量向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进军,使我国尽快发达富强和繁荣昌盛。
宋健说,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规定了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基本政策:保持社会稳定,推动社会进步,积极促进社会公正、安全、文明、健康发展。要求把社会发展放在重要战略地位。要努力控制人口增长、提高生活质量,扩大劳动就业,完善社会保障,加强环境保护。在“九五”期间,直到2010年前后,我国将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宋健指出,进入“九五”以后,为了实现两个转变的战略任务,科技界的首要任务是全面落实邓小平同志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为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为改善人民生活的质量,为使我国尽快实现小康而奋斗。90年代初,全国居民平均消费水平比80年代初增长了近4倍,消费结构、消费方式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们希望医生们能治各种疾病,医药界能开发和产生更多、更好的药物,环保界能提供无污染的生存环境,建筑界能提供舒适、方便、安全的住宅等等,所有这些都需要科技的支持。在“九五”期间我们必须下决心加强人口与健康、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环境保护与环保产业、商业流通与社会服务等社会发展方面的研究与开发工作。
宋健说,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后不久,中国政府就开始着手制定,并于1994年正式推出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这标志着中国开始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第一位的任务是发展。我们在当前以及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都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本世纪末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到下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战略目标。要想实现这一宏伟的战略目标,我国的经济必须以较高的速度发展,这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但是按照现在的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高污染的传统发展模式,不可能顺利地到达彼岸。我们必须以社会经济科技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为基本方针,在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前提下,实现资源的合理、综合利用,环境质量的不断改善。不但使我们这一代人能够从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宝贵财富中获取我们所需,也为我们的后代留下可持续利用的资源和生态环境。(王力陈传宏)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托起明天的太阳
——我国宏大的社会发展科技计划在行动
董庆九何黄彪
谁不希望有个健壮无疾的身体;
谁不愿意拥有舒适、方便、安全的住宅;
谁不追求洁净、明朗的生存空间。
现在,一项造福人类、功在明天的社会发展科技(SD)行动纲领已制定并执行。它从衣食住行、生老病亡,到生存环境,“SD”包揽了“新药开发、环境保护、小康住宅、海洋开发、资源再生、社会发展”等6大专项行动,从而为我们展示出一幅美好的画卷。
祝你平安健康
也许,下面这些数字显得比较枯燥,然而,它却闪烁着不可磨灭的功勋。
1994年与1970年相比,我国人口出生率由33.34‰下降到17.70‰,人口自然增长率由25.83‰下降到11.21‰。若按1970年的生育水平推算,25年来我国少增加3亿人口。与此同时,我国人口的死亡率从建国前的20‰下降到1970年的7.6‰,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从建国初期的35岁上升到90年代的69岁,1990年与建国初期相比,婴儿死亡率由200‰下降到34.8‰。
在这一系列的成就中,社会发展科技工作者付出了多少艰辛的劳动。
人们都知道,药物是保障人类生存与健康的重要武器,大家渴望医生能治各种疾病,医药界能开发生产更多、更好的新药。为此,3年前由国家科委、国家教委、国家计生委、卫生部、国家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财政部、中科院、解放军总后勤部等9部委联合成立的新药研究与开发协调领导小组,正式着手创新我国的药物开发和医药产业。
冬去春来,科学家们在崎岖的科学道路上跋涉;夏逝秋至,他们在茫茫的未知王国中探索。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邓蓉仙教授、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所屠呦呦教授等一批科学家,不顾年老体弱,经历了无数痛苦与失败,终于研制成功了“青蒿素类抗疟疾药物”,为控制中国疟疾病的流行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成果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科学家们还含辛茹苦,通过大量的调研、广泛收集已有较好研究基础的新药苗头,经过论证评选出30个候选药物作为重点立项,紧接着,经过艰苦努力,奋勇攀登,10个创新的药物,好似十朵艳丽的鲜花,绽开在祖国的医坛上,这里有抗肿瘤药物、有抗心脑血管药物,有抗感染药物。他们还将建成具有国际水准的5个新药筛选中心,5个新药性评价研究中心,5个临床试验研究中心。这样,“SD”中的新药开发行动将会像“保护神”一样,守护着人们的健康。
塑一方净土 栽一片荫凉
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非常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横在我们面前。一方面我国的人均自然资源量远远低于世界水平,另一方面高消耗、低效益的传统发展模式,导致大量的资源浪费和严重的环境污染。
面对这种严峻的形势,是束手无策,等待着大自然的惩罚?还是知难而进,改变人们的生存条件?对此,我们作出了响亮的回答:“用我们制订的环境保护和资源再生行动,塑造一方净土,栽出一片荫凉”!
过去,我国对环保这门学科是陌生的,经过几年的摸索,现在已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比较完整的环保科技体系,共有各类环保研究单位390个,科研及管理人员2.1万余人。在99所高等学校设置了环境专业,在校生达1100人。我国已有一大批环境科学的博士生、博士后工作在科技和经济领域里,从事着环保的研究和管理工作。
在生态保护、环境治理和环保产业的发展方面,一批科技成果也相继涌现。水污染防治、固体废弃物处理、酸雨研究、气象、海洋与地震预测预报、全球环境研究,各具特色,各显神通,为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持。
在生态建设方面,经过千千万万科技工作者和广大劳动人员与天斗,与地斗,与大自然斗,终于,一条巨大的绿色“长龙”,气势磅礴,蜿蜒起伏于漠野戈壁、荒山秃岭之间,其面积达到406.9万平方公里,占我国国土面积的42.4%,成为生态保护的“世界之最”,它以其博大的身躯,挡住了大风狂沙的肆意入侵!资源勘探和海洋开发又何尝不值得人们赞叹。经过两个五年的连续科技攻关,为能源、地下矿藏的勘探提供了技术支持,在新疆获科研预测储量黄金510吨;在东南地区获科研储量铜近1600万吨。在“八五”期间,还完成了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的调查,完成了海洋功能区划;500多个海洋科技研究获得重大成果奖励。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这样一个美好的目标:让我国人民生存的环境变得更美好。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
1000多年前的伟大诗人杜甫,曾带着与人民深厚的感情写下了“安得广厦千万间”的著名诗句,这足见住房在人民的生活中占居着何等重要的位置。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人民对住房的要求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已不再满足于住房栖风避雨、起居休眠这些简单的功能,更期望着功能齐全、设备良好、环境优美、设备配套的新型住宅。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参与“SD”计划的决策者和科学家们,又把眼光投向这个人民关注的重大问题上,经过大量的调研,慎密的研究,随之,一个“小康住宅行动”诞生了。
小康住宅行动,不同于“国家安居工程计划”和“城市住宅小区试点计划”。安居计划解决住宅“有无”问题,城市试点计划只注重在现有条件下的规划设计,而这个行动则着眼于未来,面向21世纪,将按照2000年至2015年我国国民经济预期发展水平,通过增加住宅建设科技含量提高住宅质量。
在江苏省无锡市,新建的“世纪村”里一幢幢漂亮的楼房拔地而起。这里绿树成荫,环境优雅,空气清新,交通四通八达,好似一个大花园。小区面积虽然宏大,达到26万平方米,但它每一个细节均根据小康住房标准而精心规划、精心建造。据说,在“小康住宅行动”中,到2000年,我国将建设60个左右,总面积达1000万平方米。
“SD”计划是宏伟的、壮丽的,同时也是复杂的、艰巨的。
我们热切希望每一个从事社会发展的科技工作者,每一个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团结一致,奋勇开拓,伸出自己辛勤的双手,用创造性的劳动去实现这个宏伟的计划,去托起这个灿烂的明天……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开创社会发展科技工作新局面
国家科委副主任邓楠
今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全国科技大会,决定在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要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并全面部署了我国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工作,这既表明中央对科技工作的高度重视,也对科技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任务。
为了落实中央提出的加速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科教兴国”的战略部署,我们必须找准社会发展科技工作的位置,既要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而努力,又要为在我国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作贡献,将社会发展科技工作再向前推进一大步。
《中国21世纪议程》是一面旗帜,一年多来,在国内外已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九五”期间,科技工作要为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支持,“社会发展科技计划”在一定的程度上可看作是《中国21世纪议程》科技行动计划。此外,还要做好三件事:一是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中国21世纪议程的项目纳入各级国民经济计划,并逐步建立起良好的管理和运行机制,使各级政府及全社会都来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物质条件;二是推动部门和地方21世纪议程的制定,进一步从面上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三是加强国家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包括逐步建立配套的可持续发展指标、政策与法律体系,建立可持续发展信息与决策支持系统。特别是要采用教育、宣传、培训等一切有效的手段和措施提高领导干部、管理人员和全民的可持续发展意识。
围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集中力量攻克一批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科技问题,提高社会发展科技的总体水平。为了提高经济质量,根据社会发展科技工作的特点,重点抓好如下几项技术工作:一是清洁生产技术。通过对环境审计和全程治理技术的研究开发,初步建立起我国清洁生产的规范,并开发、推广一批环境无害适用技术;二是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技术,节能、节材、节水、节地、降耗等对我国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要开发一批软硬结合的技术,切实提高我国的资源利用水平;三是要加强社会发展领域的基础性工作,利用计算机、遥感、GPS、GIS等现代信息手段,逐步建立我国环境、资源、海洋及灾害等信息系统;四是要利用“后发优势”跨越某些技术阶段,直接采取高新技术手段,研究开发一批新一代产品和装备,加快解决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问题。
为了提高社会发展科技工作的总体水平,还必须加快社会发展领域研究院所的体制改革。这些研究单位很多属于公益型的,改革的难度很大,必须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实行统一规划,分类指导,争取在“九五”期间取得较大的进展。
大力推动社会发展相关产业,培育新的经济生长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措施之一是调整产业结构,社会发展科技要为推动第三产业的大发展作贡献。医药、环保、资源综合利用、商业流通与住宅产业等都将在“九五”期间得到大的发展。
要克服我国科技与经济相脱离的弊端,按照技术创新的思路,在研究开发、成果转化和形成产业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上,尽可能地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
社会发展所涉及的领域,很多都是我国的薄弱环节,我们要改变那种将社会发展当成是纯粹公益型、福利型事业的观念,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用科技引导和支持新的经济生长点。
我们应充分利用改革开放的大好时机,加强在社会发展科技工作的国际合作。要利用可能的条件深入地掌握国外相关科技与经济发展的动向,并通过科技合作,扩大经济交往。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我国推出社会发展科技计划
包括“社会发展科技计划纲要”、“若干优先项目”和“新药开发、环境保护、小康住宅、海洋开发、资源再生、社会发展”六大行动
本报北京10月10日讯一项旨在以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与自身素质为中心,改善人的生存发展环境,调整人与自然之间关系,促进社会事业等相关产业的科技进步,推动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发展科技计划”日前由国家科委正式推出并开始实施,它将对我国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对人民走向小康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这是个以指导性为主的科技发展计划。它包括3个层次的内容:一是“社会发展科技计划纲要”,二是若干优先项目,三是新药开发、环境保护、小康住宅、海洋开发、资源再生、社会发展6大行动。它从横向上与“攻关”、“863”、“攀登”等其他国家重大科技计划相衔接,力图从软、硬科学两方面入手,避免重复、突出重点,加强集成与综合,集中力量真正做成几件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作用的大事:
——围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实施“1035”医药技术创新工程和小康型城乡住宅科技产业工程,并加强人口控制与健康以及防灾、减灾等方面的科技工作;
——围绕清洁生产和清洁能源体系的建立,重点开发水资源和水处理、烟气脱硫、资源循环与再生利用等3大技术;
——围绕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资源方面的问题,重点加强矿产勘查、海洋资源和西部地区开发等方面的科技工作;
——围绕建立地球科学数据共享体系,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以及国家可持续发展网络的建设与全球环境和国际公约履约等问题,加强社会发展科技领域的基础性工作。
 编后
 社会发展科技计划的推出,不仅是我国科技界的一件大事,而且描绘出了我国人民面向21世纪,奔向小康的美好蓝图。
人口、环境、资源是世界上一个重大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展事业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计划生育、环境保护被列为基本国策;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从“七五”起开始统一制定和实施,广大人民的生活质量有了显著提高。然而,由于我国基础差、底子薄,因此,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对我国发展的压力越来越大。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合理开发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才能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实施社会发展科技计划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希望各级党委、政府加强领导,具体落实,认真执行这项计划。同时也希望各部门、各地方之间加强合作、共同支持,把这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宏伟计划付之实施,让全国人民奔向幸福的康庄大道。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我海岸带资源调查完成
本报讯我国科技工作者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已完成了全国海岸带和滩涂、全国海岛资源的综合调查及南沙群岛和其邻近海域的综合考察。特别是海洋环境数值预报、海洋信息自动查询系统和海洋资料浮标技术等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以及海洋石油钻探、海港工程、海水增养殖、深潜技术等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孙洪)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新疆发现重要矿带
本报讯我国科技人员利用先进的勘探技术和方法,在新疆发现和圈定了四十一条重要矿带,提供了五十八处普查评价基地,其中新发现找矿靶区一百八十一处,获得科研预测储量黄金五百一十吨、铜镍四百二十九万吨、铅锌七百二十六万吨,已形成大型开发基地八处。这为我国开发新疆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冯晓佳)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中期数值天气预报系统投入使用
本报讯目前,我国已建立了中期数值天气预报系统和台风暴雨业务数值预报系统,成为国际上少数能制作中期数值天气预报的国家之一,预报时效从原来的二至三天延长到五至七天。这些数值预报系统为一九九一年江淮特大暴雨、一九九四年八月的十七号台风作出了准确预报。
(周虹)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社会安全保障科技成果显著
本报讯一项重大危险源评价与宏观控制技术研究不久前取得成果。为控制我国易燃、易爆、有毒及危险建筑等频发事故的重大危险源提供了科学方法和手段,有效降低了重大事故的发生率。其中尤为突出的是无损检测技术研究取得突破性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徐俊)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国家科委领导和海洋科学家参观山东长岛水产科技园。
  柯 委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