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9月8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文学作品)
专栏:新潮启示录

  天元之路
郭传火(回族)
在我们脚下旋转而生机盎然的地球上,既有绿篷遮日的林荫道和宽广明亮的高速公路,也有险峻曲折的羊肠小径和举步维艰的泥泞之路……生生不息的人类,正是由此跋涉而去寻找理想的所在的。
一个企业,也是如此。
当今,我国许多国有企业正处在转型期。它所面临的窘境是:一方面,渴求新的经营机制,而又无法适从新的经营机制;另一方面,陷入在旧体制的泥沼里举步维艰,呈现出一种无奈的迷茫……
但是,路在哪里?“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是鲁迅先生说过的。那么,也就是说,总得要有一个人,在没有脚印的处女地上走出第一步,才能让更多的人随后走出一条光明的坦途!安徽省淮北市天元纺织厂厂长左金山就是这样一个人。他运用自己独创的“多职多能高效工作法”,使濒临倒闭的天元厂,能够冲破资金赤字、原材料短缺、设备不配套等种种困难设置的围城,仅用一年半的时间,就为国家创利税323万元;并且,全厂不设一名专职供销人员,却能创销售收入4000万元,这简直是个奇迹。左金山的“多职多能高效工作法”,或许能为当今中国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提高经济效益铺设一条理想的希望之路……
    门神雅努斯的启示
现代系统原理表明,当一个社会子系统发生变化时,有两种可能的结果:或带动整个社会系统变革,向新的有序系统演进;或被旧的社会结构遏制变化,回到原来的社会系统中去,恢复旧的平衡态。显然,中国当今的态势是趋向前者。几经波折反复的社会改革的涓涓细流,终于汇成了一条势不可当的大河,正摧枯拉朽般地推动着中国历史的巨轮疾进。
1993年1月的淮北平原上空,依然飘浮着刺骨的寒流。天元纺织厂新上任的厂长左金山,面对简陋、冷寂的厂房,心里像打翻的五味瓶,不知是什么滋味:
生产设备和环境设施不配套,职工没有住宅楼,厂里既没有食堂,也没有澡堂。
原材料供应、生产销售几乎陷入一种瘫痪。
不过,让左金山最伤脑筋的,还是机构臃肿,人满为患,效率低下。工人上班跑岗、睡觉成了家常便饭,干部一杯茶、一张报纸看半天司空见惯。有的人手指头闲懒得太痒了,便互相比赛着砸车间的玻璃,最多时砸烂286块。因闲极无聊,一位男工仅为打赌逞能,对擦身而过的车间女主任莫名其妙地打了两耳光……
面对这样的现实,这位曾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上海纺织学院的高材生,不由蹙紧了眉头……
在大学读书时,喜欢泡图书馆的左金山曾读到这样一则故事:古罗马神话中,门神雅努斯的头前后各有一副面孔,他可以同时看到两个不同的方向。一面明察过去以记取历史的教训,一面展望未来予以美好的憧憬,唯独无暇顾及最有现实意义的现在。结果,雅努斯未能庇护一度繁荣强盛的罗马帝国,留下的只是断壁残垣。左金山想,人若无视现在,纵使对逝去的了如指掌,对未来洞若观火,那些求索又于现实和人生何益?
面对困境,左金山一直在思考,一定要直面现实,由此向历史和未来进行辉煌的接替。那好像是一场人生的接力赛。现实就摆在他的面前,他无法拒绝。
整整一个白天,门神雅努斯那巨大的两面头像,总是浮现在左金山的脑海里,挥也挥不去。晚上,雅努斯又和他下榻在一张床上,让他辗转反侧,无法入眠……
此刻,左金山就坐在我的对面,向我讲述了他的“多职多能高效工作法”:“从某种程度上说,我应该感谢门神雅努斯对我的启示,当然,我也应该感谢三资企业管理机制给我的参照机会。在我们天元,厂部只设置工劳科、财务科、经营科、办公室4个固定科室,其余科室职能由这4个科室兼管。比如工劳科长,他既兼保卫科长、企管科长又兼这3个科的办事员。”
“干部实行了多职多能,那么工人呢?”
“工人也不例外。厂民警,既负责工厂的安全保卫,又负责装卸货物并为一线工人送茶水;机修工既要进行设备维修,又要保养挡车和做好清洁工作;挡车工则实行全方位责任承包,不设检验工,出现质量问题,一追到底,促使工人达到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检查、自我考核。”
“那么,天元到底有多少员工呢?”我问。
“包括我在内,全厂只有17名管理干部和600名工人。可以自豪地对你说,像我们天元这样的生产规模,在其他国有企业,至少需要用1000名员工。”
这就是“多职多能高效工作法”。
实际上,这也是一种领导艺术。
我想,领导艺术,应该同音乐、绘画、戏剧、舞蹈等形式一样,也可以称得上是一种独特的艺术类别。所不同的是,艺术家创造的是一个优美动人的艺术品,企业家塑造的是一个光彩照人的现代企业形象。一个企业要唱出商品竞争的时代强音,描绘出生机勃勃的瑰丽画卷,就需要企业家倾注全部的心血和感情,运用其独特的艺术手段,依靠丰富的知识、经验、机智和创造力,以及高度纯熟精细的技巧来灵活多变地解决复杂多样的问题。
    风险是形影不离的伴侣
据说,一小时能飞行50公里的蝴蝶,按空气动力学的原理推断,是不可能的。但是,哥伦布进行环球航行时就发现,蝴蝶还能横渡大洋,从欧洲到美洲飞行几千公里。
这是因为它遇上了顺风。
左金山有幸在他的人生旅程中,乘上了中国改革开放这股顺风。否则,他纵有三头六臂,百般绝技,也无法使一个濒临倒闭的工厂起死回生。
大概,在当今中国的国有企业里,还没有哪一家工厂能像天元纺织厂这样,不设一名专职销售人员,却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把产品打入广州、厦门、上海等10个省市,以及美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
左金山上任时,正值纺织品市场严重滑坡而又强手如林的严峻局面。为了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闯开一条出路,左金山利用上级给予天元厂的优惠政策,拿出了一套灵活的营销方案:天元纺织厂每一位员工和社会各界人士均可以成为天元厂的兼职销售人员,即厂里每月下达产品价格,依货款回笼期限、数额比例提取销售费用,作为销售人员的全部报酬及旅差费。销售价格超过基数部分,全部奖给销售员个人。另外,凡是为天元厂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者,也给予一定的奖励。左金山的这种营销手段,无疑是对传统销售方式的挑战,也是对营销术一种大胆的探索和改革。
这种独特的营销方式,给社会各界人士带来极大的兴趣和机遇,先后有500余人到天元厂报名,愿为天元厂推销产品、提供信息。在我采访天元厂的时候,已有50人与该厂正式签订销售承包合同。而天元现在也掌握了一个涉及沿江、沿海、内陆及国外的百余个销售点、信息网点。显然,天元厂以销售收入4000万元的数字证明了左金山的营销手段的成功,且又丰富和发展了左金山的“多职多能高效工作法”。
在机声隆隆的车间,我目睹了“织女”们紧张有序地穿梭在织布机前。她们既是普通的劳动者,又是“多职多能高效工作法”的实践者。我走马观花了半天,也无法采访她们——那一双双纤细、飞快的巧手只寻找浑圆饱满的纱锭和洁白无瑕的布匹对话,我此刻多余得就像车间里的一团飞絮。
后来,我终于在工人免费享用中餐的空儿采访了几位青年工人。
且听一听几位青工朴实大方的坦言吧:
“我是干挡车的。虽然‘多职多能高效工作法’使我们的工作量增加了,责任也增大了,但是我们的收入也增多了……”
“说真的,过去大锅饭熬完八小时就行,现在想混可没地方了……”
“我是从其他厂慕名调来的,这当然也是冲着天元的工资高来的。但是,最主要的,我还是冲这儿的人事制度。在天元,调进调出自由,干部能上能下,每一个员工都享有同等晋升的机会,就看你有没有‘金刚钻’……”
“我是搞后勤工作的。说句老实话,以前从来没有危机感,自从‘多职多能高效工作法’实施后,我觉得连喘气都没空儿。不过,现在我感到更充实了……”
我在车间采访时,特意留心了一下窗户玻璃。这时的窗户,一扇扇洁净明亮,仿佛都换成了防弹玻璃,竟没有发现一块破损的。我想,从此再也没有闲极无聊的职工比赛着砸玻璃了。要知道,在左金山管理的工厂,砸工厂的玻璃,就是砸自己的饭碗!
当然,左金山如此这般大刀阔斧地改革,肯定触到了某些人的痛处。因此,左金山就时不时地听到一些软里带硬、话中有话、模棱两可的警告:“要不了半年,就让左金山关门滚蛋!”
我问左金山:“难道,你就不怕真的有人砸你的黑砖?”
“改革,哪能没有一点风险!再说,这明明是有利于生产呀!我要是怕,我也就不是左金山了……”
我很赞赏左金山这种勇气和魄力。其实,人类飞上太空,潜入粒子,风险是屡见不鲜的!凡成功地干出一番风光事业的仁人志士,哪个不冒风险?哪个不踩钢丝?风险,对每一个企业家来说,几乎就是形影不离的伴侣……
    尾声仅仅是开始
我曾浏览了左金山从技术员到车间主任、从科长到厂长期间所获得的纺织部、安徽省等有关单位颁发的诸多奖状和证书。我想,这里面一定浸透了左金山许多汗水和泪水。无论这汗水和泪水折射着什么样的性质和色彩,但那毕竟已经属于过去;同时,也已转化为左金山创立“多职多能高效工作法”的催化剂……
此刻,我猛然发觉,坐在我面前的刚近不惑之年的左金山,虽然外表魁梧、粗犷,但却是一个极其心细、内秀的企业家。比如市场上的信息,比如合同上的字句甚至标点符号,比如一天的文件、复电、约会、应酬等,均像电脑记忆晶片一样,巨细无遗地贮存在他的脑海中,有条不紊地加以处理。并且,让一堆堆的资料,屏幕似地在他眼前展现,在他脑中过滤、分析、估价——他要深思熟虑而后行,他要稳操胜券地搏斗。
他说:“其实,过去所取得的成绩,并不能说明是我左金山个人的凝聚力在起作用。我想,更大的磁场作用是天元厂的职工已经意识到自己是在与工厂共呼吸,共存亡……”
从不抽烟的左金山谈到兴奋处,只见他一口喝干了杯里的水。然后,按捺不住心头的喜悦告诉我:
“今年,我们准备筹建一个3万锭的棉纺厂。将来让我们天元及其下属企业,成为一个年产值1.2亿元、利税1000多万元的纺织联合体……”
我相信他的未来不是梦。
通过采访,我对左金山的成功秘诀进行了反复思考。我想,其实也没有什么秘诀,关键在于他超前了一步。
左金山将厚实的脊背靠向椅背,然后笑眯眯地说:“超前,这个词儿,它的概念,我说不准确,那是理论家的事儿。省委书记卢荣景和副书记方兆祥、王太华曾分别到我们天元来检查工作,也提到这个问题。其实,讲个大白话,我搞‘多职多能高效工作法’是超前了一步。不过,这也是因为众心所向,我们天元人都爱超前一步!”
超前一步。
这话说起来轻松,实践起来可不那么简单!没有最新信息的超常组合,没有敢冒风险的竞争精神,没有改革者的气魄与胆识,没有市委、集团领导的支持和宽松的政治气候、环境,别说超前一步,就是挪动半步也难呵!
我想,左金山一定也同意我的看法。 在我结束采访的那天,目送着那些每个季度产生的劳动竞赛优胜者,兴高采烈地登上厂里为他们提供的免费游杭州西湖的面包车时,我不由感慨万千——正是这些普普通通的“多职
多能高效工作法”的实践者,铺设了今天的天元之路,同时烘托出左金山这颗耀眼的明星。天元之路,一直通向梦的尽头……


第5版(文学作品)
专栏:

  来自空中温暖的手
——“楚天电台”记事
叶永烈
人们把从事多年广播工作的“老广播”,称之为“老广”。楚天电台的台长张立功,便是一位锐意改革的“老广”。我在采访时,他很感慨:“广播电台不改革,就没有希望!”
确实,眼下广播电台正处于困惑、探索之中。如果说,电视是光彩四溢的“第一世界”,报纸、杂志是日子小康的“第二世界”,而“老广”们只能踯躅在困难重重的“第三世界”。
历史的车轮驶入80年代。电视飞入千千万万寻常百姓家。电视“有声有色”,一下子就把广播的听众夺去,变为电视的观众。
中国广播的出路在哪里?难道广播在中国已是穷途末路?
其实,广播仍有着电视所无法替代的长处:
广播报道远比电视迅速。广播报道是所有新闻传媒中最为快捷的;
电视塔的辐射范围只有80到100公里。中国有七八亿农民,内中有三四亿还看不到电视,却能收听到广播;
随着经济的发展,处于流动中的人口越来越多,而广播可以在行进中收听,电视则不行……
广播和电视,应是共同繁荣,绝不是发展一个,淘汰一个。广播求发展,首先在于自身的改革。
在改革大潮的有力推动下,1986年12月,在南国羊城,一座改革型的新电台诞生了——珠江经济广播电台。这座新电台,改沿袭多年来的录播为直播,使广播的面目为之一新,活力大为增强。
张立功是最早注意珠江台新动向的“老广”中的一个。他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颗中国广播改革的信号弹。
当时,张立功是湖北人民广播电台的中年记者,既有多年工作经验,又富有朝气。他决心迎着改革大潮,做一个弄潮儿。他在1988年4月6日,致函湖北广播电视厅党组,建议成立“长江经济广播电台”。他写道:“筹建时,要大胆改革,引进竞争机制,在全厅范围内公开招标,让有志于改革者参加投标,然后再从中择优选拔筹建者。如真能这样,我将参加投标!”
这个设想中的“长江经济广播电台”,也就是后来的楚天台。张立功为未来的新电台画像:
“‘楚天台’的形象,上当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喉舌、参谋,下做科学家、企业家、专业户的知音,扶正压邪的监督岗,经济新闻、各类信息的中心,最大的技术市场和文艺消费市场。”
张立功又挥毫画上了这么几笔:
“‘楚天台’的宣传模式:立体型、大众型、经济型。所谓立体型,就是电台有声,报刊有名,电视有影。立足湖北,胸怀全国,眼观世界。把本省宏观的先进的东西打到外省和首都,把省外的、国外的新思路、新技术、新经验引入湖北,为湖北做几件看得见、摸得着的事情。”
张立功的建议,受到了中共湖北省委书记关广富以及省委宣传部、省广播电视厅领导的支持。他起初被任命为楚天广播电台副台长,后来被任命为台长兼总编辑、党总支书记。这样,张立功这位闯将,得以把他设计的改革型电台蓝图付诸实践。
时光飞逝,转眼间这个新生的婴儿已经5周岁。今日的楚天台,收听率已跃居湖北之首。据有关部门对武汉地区能够收听到的6家电台进行收听情况抽样调查,在1993年,楚天台的收听率为49.85%,荣居榜首——她这一家电台的收听率,等于其余4家电台收听率的总和。
最高的收听率,是听众授予楚天台的一枚金光璀璨的大奖章。
而在楚天台收到的几十万封听众来信中,一封老红军的来信,最感人肺腑。
那是1990年4月间收到的。收到这封长长的来信时,老红军已经离世一个来月了。是他的孙子在整理遗物时,发现了老人这封写给楚天台众多为群众所喜爱的节目之一——“吉祥鸟”节目主持人的信,便遵从老人的遗愿,把信寄出。
原来,老人也是“吉祥鸟”节目老听众。他来信要求点播电影《闪闪的红星》中的插曲《映山红》。
电台点歌,并不新鲜,早在1947年,由胡玉民创办的北平“民生”电台和“华声”电台,就设立了电台点歌节目。如今,遍布于华夏大地的987家广播电台,也几乎家家都有点歌节目。楚天台的可贵,在于赋予这个老节目以新形式,来了个“旧瓶装新酒”。他们独运匠心,首创了“一首歌一个故事”。
所谓“一首歌一个故事”,就是在点歌时,讲述点歌者的一个故事。譬如,为母亲祝寿,就讲述母亲的一个动人的故事。由于听众们都熟悉楚天台的特点,在来信或来电点播时,都准备了一个故事。这样,变传统的“我播你听”的单向交流,为双向、多向交流,大大提高了听众的参与意识。
老红军常听楚天台,知道楚天台的点歌“模式”,就在信中讲述了自己为什么要点播《映山红》:
原来,在第五次反“围剿”的时候,他在枪林弹雨中受伤,被部队安置在赣南山村一位老乡家养伤。老乡的女儿精心地照料他,竟爱上了他。他们结婚后,生了一个女儿,取名“盼红”,“盼望红军”之意。1937年,抗日的烽火骤然燃起,他奉命随部队北上抗日,挥泪告别了妻女。
此后,音讯杳然。但是,他无时无刻不怀念着那远方的妻女。
直至红旗跃过长江,他有机会来到赣南寻访,方知妻女早在1946年便被国民党军队以“共匪家属”残害!他举目四望,唯见漫山遍野开满了映山红……
愈入晚年,思念愈切。他常常独坐小院,面向赣南,黯然神伤。他常叮嘱孙子在大学毕业后,去赣南那座小县城工作,而孙子不解其意。直至老人西去,孙子看了老人那封点播《映山红》的信,这才恍然大悟。
“吉祥鸟”主持人珠泪盈睫,向听众们讲述了老红军的故事,然后播出了《映山红》。
这回“一首歌一个故事”,极大地震撼着听众们的心。几天之内,“吉祥鸟”主持人就收到了600多封来信,倾诉着对于老红军的无限怀念。老红军的孙子听了节目,抑制不住感情的闸门,嚎啕大哭起来。他决心实现爷爷的遗愿,前往赣南那座小县城,为改变那里的落后面貌尽自己的心力。他的父母和新婚的妻子原本舍不得他去那里,受“一首歌一个故事”的感召,也对他的行动表示支持……
我在向“吉祥鸟”主持人采访《映山红》的故事时,不由得注意起这位主持人本身。她叫刘虹。随着“吉祥鸟”之声飞入千家万户,她已是武汉家喻户晓的人物。她娇小伶俐,又口齿快捷,颇像一只可爱的小鸟。
我问刘虹怎么会成为“吉祥鸟”的主持人?她说,是通过楚天台公开招聘进来的。
楚天台新台新办,在人事制度上大刀阔斧实行改革,改任命制为聘任制。张立功在最初的设计蓝图上,就已清楚表明:
“楚天台人员的培训目标:事业心强,一专多能,采、编、播、控、开车、经营、公关样样皆通。静若处子,动若狡兔,闻风而动,雷厉风行,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本着这样的用人目标,楚天台向社会公开招考节目主持人。当时,刘虹是武汉音乐学院学生,再过两年就可以拿到鲜红的大学本科文凭。她从小就幻想成为收音机里的“小人儿”。毕竟出身于文艺世家,毕竟精熟于“豆芽菜”,刘虹过五关斩六将,力压群芳,被录取了。
张立功善于用人,把刘虹这颗“音乐棋子”安在“吉祥鸟”节目里作为主持人,是最恰当不过了。
刘虹不仅熟悉各种歌曲,而且自己也能演唱。在“吉祥鸟”节目开播之际,刘虹对着话筒,唱了一曲《采槟榔》,给听众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刘虹成了很不错的节目主持人,她收到的听众来信多达18万封。
面对千千万万的热心听众,楚天台深感任重道远。为了不断给听众以新鲜感,他们还先后开设了“消费者之声”、“交通信息”、“楚天夜话”、“台长电话”等20多个节目。特别是每逢星期日下午6点,到了“台长电话”节目播出时间,台长接听听众热线电话,听取听众意见,并当场作出答复。“台长电话”节目的设立,也是楚天台迈出的改革新步子。
楚天台还在不断深化改革。楚天之路又一次表明,中国广播事业只要坚决实行改革,即便在“劲敌”电视强大的冲击波面前,前景仍将是无比辉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