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9月8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远南”运动会专版)
专栏:

  挡不住的霍克
本报记者张勇
9月7日上午11点45分,英东游泳馆。参加男子B1级100米自由泳比赛的7名盲人运动员被领上了跳台。信号一响,运动员们应声钻入碧波。而第六泳道的孟加拉国运动员马吉布尔·霍克慢了半拍。他高高跃起,落入水中。
他显得不像别的运动员那样训练有素,入水和划水的动作都不标准,但是矫健有力。他猛烈地挥动臂膀,奋力拍打水浪,以至于没有听到裁判员的哨声——有人抢跳,比赛暂停。裁判吹着哨子追赶他,他听不到;用“召回线”拦在他前面的水面上,他费力地翻了过去,仿佛没有什么能拦得住他。这时,整个游泳馆都在注视着他。人们在为这位身材矮小、皮肤黝黑的小伙子担心。孟加拉国代表团团长阿里在池边急得直摇头:“他太拚命,太投入了。”
他一次又一次地翻过“召回线”,游完50米,狠狠地撞在池壁上,一翻身,又开始往回游。直到一位工作人员跳下水池,才拦住了他。欢呼声和掌声在观众席上响成一片。此时,他已经游了70米。
阿里团长对记者说:“真不幸。他游得不好,但是他是一个好运动员,我为他骄傲。霍克今年19岁,还在上中学。他是在农村的池塘里学游泳的。一个月以前才开始接受游泳训练。如果他受到良好的训练,他会成为一个好运动员的。因为他有一往无前的超人勇气。”
比赛重新开始。霍克又一次高高地跃起,落入水池,动作迟缓了,但是依然顽强。当他游到50米时,前面的运动员已经接近终点。只剩下他一个人了,观众再次向他报以鼓励的掌声。还有最后10米,他已精疲力竭,只能抓住浮标往前挪,一把两把三把……终于到达终点,用了3分11秒04。
一位观众说:“我从未看过如此令人震撼的比赛,残疾人运动员的顽强拚搏精神,真正展现了体育的魅力,比健全人的体育有过之而无不及。”


第4版(“远南”运动会专版)
专栏:

  大漠男儿败亦雄
——记蒙古男子盲人门球队
本报记者于青
盲人门球男子组7个代表队中,蒙古队实力明显略逊一筹,曾以0∶24分别输给中国和澳大利亚,开赛3天5战5负,总共进球只有6个。
蒙古队的阵容与众不同,队员加领队、教练共4人,而其他队有6名队员;上场3名队员两人不带护肘,肘部和手上裹着白纱布;他们用的眼罩是海绵加黑布,与那些用高级滑雪镜作眼罩的队没法比。
蒙古队输了球不气馁,阵容差不自卑,场场比赛一丝不苟,全力以赴,他们赢得了观众的心。场内最热烈的掌声,都是响在蒙古队进球之后。记者采访了这支唯一没有胜绩的男子盲人门球队。领队名叫帕布图尔,今年35岁,自幼喜爱体育运动,尤其爱好跑步、游泳、排球、国际象棋,现任蒙古盲人协会会长。除3名队员外,他既当领队,又兼教练,还是队员。蒙古的盲人门球队,就是他用双眼加在一起才0.01的视力看了国外球队练习后带出来的。国内练球凑不够双方所需6人,只能领队为一方,3名队员为另一方。遇到这样正规的比赛,他们能不珍视?
帕布图尔说:“虽然难以战胜对手,但是决不能输给自己,我们代表着蒙古3000多盲人。听出来了,观众的掌声在鼓励我们,谢谢中国观众。”
第一轮比赛今天结束,蒙古队还有一场比赛,而且是最后一场比赛。他们不能进入第二轮比赛,但他们有志气、有骨气、有士气的精神风貌,会留在中国观众心里。


第4版(“远南”运动会专版)
专栏:

  他来自新喀里多尼亚
——记残疾人运动员斯蒂夫
本报记者任建民
一条腿立在起跳台旁,一只手撑起整个上身,斯蒂夫爬到起跳台上。一声哨响,斯蒂夫冲进水中,比其他4位选手稍慢了半拍。他在水中用仅有的左臂和左腿使劲地划水,努力不使自己落后。
他是倒数第二个游完100米的距离的,总算是前4名,他获得了第二天的决赛资格。
“我已获得了50米自由泳的铜牌”,斯蒂夫语气中充满了自豪,“昨晚我打电话告诉家里人,他们都很高兴,特别是两个孩子的奶奶”。斯蒂夫的儿子5岁,女儿3岁。他是政府大楼里的导向员,帮助那些第一次来办事的人寻找该去的办公室。“我已拿到了驾驶证,每天开车去上班”,他显然为自己感到骄傲。
6年前,斯蒂夫在车祸中失去了右腿和右臂。仅仅三个月以前,他报名参加本届运动会后才开始学游泳。“一学我就喜欢上了游泳,在水里的感觉很不错”,他说。
“他很聪明,也很坚强”,教练说,这使斯蒂夫能成为新喀里多尼亚参加游泳比赛的唯一运动员。
黑色的“板寸”头,棕色的皮肤,方方正正的脸庞,斯蒂夫算得上很英俊。他生活的群岛上有16万人,法国人占40%。斯蒂夫也讲法语,只是略带“乡音”。他以前只去过澳大利亚,这次来中国最大的遗憾就是没结交很多新朋友,因为运动员中会说法语的太少。


第4版(“远南”运动会专版)
专栏:

  “远南”运动会赛程过半
中澳日韩等国选手均有上乘表演
本报北京9月7日讯记者江正茂报道:第六届远南运动会赛程过半,各国残疾人选手积极参赛,顽强的作风和优异的成绩给观众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在今天的田径比赛中,中国选手共夺得40枚金牌、33枚银牌、22枚铜牌,有7人改写世界纪录。在游泳比赛中,中国运动员摘取22金、19银和13铜的好成绩,并有2人超过2项世界纪录。举重比赛中,中国队今天夺2金,河北姑娘胡淑华一人四超世界纪录,给今天的赛场添了一份光彩。韩国选手在射箭比赛中显示了他们雄厚的实力。第一轮比赛的6枚金牌,他们就夺走了4枚。射击比赛中,新西兰、日本和澳大利亚选手都有精彩表演,各自夺得一枚金牌。羽毛球赛今天在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开拍,来自10个国家和地区的46名选手,按残疾情况分为三个等级进行男女单打和双打比赛。硬地滚球的比赛今天已经结束。经过争夺,金牌最后为韩国队夺得。篮球、排球比赛进行得紧张激烈,队员们在场上的拚搏精神,赢得了观众热烈的掌声。


第4版(“远南”运动会专版)
专栏:

  远南组委会再得捐赠
本报讯新加坡FUN集团公司曾向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捐赠500万元人民币,设立(FUN)文明进步奖励基金。近日他们又向“远南”组委会捐赠了30万元人民币的服装,表达对残疾人运动员的关心。
公司董事长陈星洲表示,还将给残疾人更多的帮助。(远宣)


第4版(“远南”运动会专版)
专栏:

  第六届“远南”运动会奖牌榜
截至9月7日
国家/地区 金牌 银牌铜牌
中国   16713495
澳大利亚  33 2119
新西兰   28 16 9
韩国    22 13 2
日本    18 1415
新喀里多尼亚 10 7 2
香港      6 9 9
澳门      5 2 1
新加坡     4 10 8
泰国      4 1 4
缅甸      3  5 9
中国台北    3  4 6
马来西亚    2  910
斐济      2  1 2
印度      1  2 0
  瓦利斯和富图纳 1  0 1
文莱      0  2 1
  巴布亚新几内亚 0  1 2
斯里兰卡    0  1 0
汤加      0  1 0
蒙古      0  1 0
印度尼西亚   0  0 7
哈萨克斯坦   0  0 1
菲律宾     0  0 1
西萨摩亚    0  0 1


第4版(“远南”运动会专版)
专栏:

  “远南村”情深如酒“村里人”陶然忘忧
本报记者黄振中
“远南村”是友谊村,42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团和2000多名运动员和代表团官员在这里编织友谊彩带。
    理发师巧剪“字母头”
为运动员服务的美容美发厅连日来已给中外运动员理了许多漂亮的头型,受到称赞。9月5日,8名澳大利亚马拉松轮椅运动员来理发,提出理“字母头”,在头上显示出代表他们国籍的3个字母,同时还要显出个人的参赛号码。这可是个难活,他们还从未理过这样的头。几个理发师傅一合计,觉得一定要理好。理发师先在鬓角处剪出参赛号码;然后在头上细心地剪出3个字母,接着又染成各自喜欢的颜色。澳大利亚选手理完头高兴极了,连连道谢。
    村长替团长过生日
“远南”村村长沙万泉,得知9月5日是新加坡团长和基里巴斯团长的生日。于是早早备好两个大蛋糕,为他们过生日,许多团长也到会祝贺。沙村长说了一番热情洋溢的话后,将蛋糕切开送到两位团长和其他来祝贺的贵宾面前,大家激动不已,同声唱起生日快乐歌。
新加坡代表团团长说:“离开新加坡时,夫人为不能给我过生日而难过,没想到在‘远南’村,村长给我过了一个令人难忘的生日,我要把你们的真挚情意和友谊带回去。”
    特殊服务
一天傍晚,中餐厅来了一位坐着电动轮椅的外国脑瘫运动员。20岁的服务员黑金影将他送到一张餐桌前。当黑金影发现其用餐困难时,就热情地为他喂饭。黑金影把肉块、蘑菇、黄瓜等切成指甲盖般大的小块,一勺一勺地慢慢送进他的嘴里。对方是个重残人,嘴颤动得厉害,黑金影耐心地喂了几十分钟。最后又拿来西瓜,切成小块,将籽挑出来,喂给他吃。这位脑瘫运动员吃完后,拍拍肚子说:“饱了”,笑得那么甜。


第4版(“远南”运动会专版)
专栏:

  英雄真本色仗剑击厄运
本报记者王欣
银白色的击剑台上,两只轮椅相向而放,坐在轮椅上的张超英和汪娟正在进行赛前训练。剑与剑撞击着不时发出清脆的声响。这是我国第一支轮椅击剑队,只有3个月的队龄,5名队员全部来自北京。他们将参加男子重剑、佩剑、花剑和女子重剑、花剑项目的比赛。
21岁的齐凯丽是北京科技大学的学生。去年初,一次突然的事故造成了她高位截瘫。她的腰部装着钢板和支撑架,每动一下都会带来不可名状的痛苦,但她坚持着,从没有畏缩过,哪怕是生病发高烧。
张超英是队里年龄最大的队员。集训时,母亲瘫痪在床,上小学的孩子正面临考试,他既要参加训练又要抽空照顾老人和孩子。难不难?张超英说:“为了能给咱中国人争光,为了能实现人生的价值,要难就难我自己吧。”
满脸稚气的汪娟,刚刚过了19岁的生日,训练起来有男孩子般的勇猛。看着她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的伤痕,问她“苦不苦”。刚刚还挂着泪珠的脸上闪过一丝羞涩,但却坚决地回答:“不怕!还想戴奖牌呢。”
64岁的李俊生教练动情地说:“我们这些队员练的相当刻苦。因为集训时间短,经常一天要练七八个小时。为了一个基本动作,要成百次上千次地反复练,胳膊练肿了,手上磨出了血泡……运动员们却感动地说:教练轮流为我们当活靶子,每天要挨我们刺上近千次!”
“艰苦训练100天,誓把奖牌挂胸前”——这是教练给队员们提出的口号,也是运动员们的心声。


第4版(“远南”运动会专版)
专栏:

  夫妻互勉双夺金
北京的肢残运动员沈继良和王冬人是夫妇俩。住在香山的妻子王冬人六日在射击场夺得金牌,当晚给住在远南饭店的丈夫打电话,并鼓励丈夫。沈继良是乒乓球选手,七日上午夺得TT7级金牌后,马上给射击场的妻子挂电话报喜。(郑红深)


第4版(“远南”运动会专版)
专栏:

  中国队的“洋教练”
日本轮椅网球选手斋田悟司技高一筹,其对手纷纷败阵。场上是对手,场下却是朋友。中国男队员与斋田互相切磋、探讨发球抽球救球的技艺,十分投机。意犹未尽,斋田又应中国男队员的邀请,进行了一场“加赛”。(吴兢)


第4版(“远南”运动会专版)
专栏:

  轮椅上的健全人
新喀里多尼亚队的二十九名运动员们同担任联络员的北京外语学院法语系学生袁芳成了好朋友。奔波了一天的袁芳不经意地说想休息一会儿,让·巴蒂斯就立刻让出自己的轮椅,请袁芳坐,而他则笑着给新奇地坐在轮椅上的袁芳拍照。(魏芳)


第4版(“远南”运动会专版)
专栏:

  让棋是为作贡献
四名韩国残疾人运动员忙里偷闲,来到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一楼工艺品柜台,看见一副做工精细的立体中国象棋。一位运动员用英语说,他对中国象棋略知一二。两名售货员小姐就用英语教他们下棋,还与他们四人对弈了一局。最后四名韩国运动员获胜。小姐说,是我们让他们赢的,为“远南”作贡献了。(张勇)


第4版(“远南”运动会专版)
专栏:访谈录

  国小敢唱大风歌
——访新加坡残疾人体育代表团团长王炳森
本报记者陈特安张勇
新加坡残疾人体育代表团规模不大也不小,共有54人,其中运动员41人。“但是,新加坡只有270万人口,如果按人口比例计算,我们就可能是较大的一个团了。”团长王炳森先生对新加坡高度重视、积极参与“远南”运动会深感自豪,在记者面前,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王先生介绍说,新加坡国小团不小,是因为我们坚持重在参与、促进康复的宗旨。新加坡注重为残疾人创造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和环境,残疾人的体育活动开展得较为普及,几乎各种残疾人都参加体育运动。新加坡每年都要举办一次残疾人运动会,两天田径比赛,一天游泳比赛。王先生认为,这种体育运动不仅改善着他们的身体素质,而且改善着他们的精神和心理素质,促进了康复,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生命。王先生强调,体育运动正是帮助残疾人自尊、自信、自立的一个重要手段。正是因为有雄厚的群众基础,小国新加坡在第五届“远南”运动会上取得了金牌总数第六的好成绩。
“当然,参加比赛总是希望取得好成绩。这一次我们要力争比上届有进步,争取总成绩跃进到第四位或第五。”王先生双手握拳,往前一推,兴奋地说。新加坡运动员已经进行了一年多的强化集训。他列举了一些很有实力的选手,如参加400米项目比赛的蓝文祯和游泳项目的邱美美,她们都是夺标的好手。
王先生和中国的残疾人事业组织打交道已经不止一次了。他说:“在亚洲,残疾人越来越被社会注重,而中国在这方面提高得更快,进步得更快,尤其是在‘亚太地区残疾人十年’运动中走在了前头。”


第4版(“远南”运动会专版)
专栏:远南随笔

  生命之树常青
晨星
观看远南运动会,一股旺盛强大的生命激流,猛烈地冲击着观众的心。运动员们能以残疾之躯,越过一点九○米的横竿;能以残疾之躯,在水中游出一般健全人也难以达到的成绩;盲人能在跑道上迅跑……无论是田径场,还是游泳池,无论是射击、射箭,还是篮球、排球、网球,残疾人在各个运动项目中都表现出惊人的才能。他们超越缺陷,充分展示了生命的潜能。从他们的身上,可以看出人的信念、意志所产生的力量。他们树立了身处困境,通过顽强拚搏,创造辉煌的榜样。他们热爱生活,珍惜生活、追求生活,向生命最佳境界攀登的炽热感情和强烈愿望,就像燃烧的火焰。奔腾的江河,是那样热烈,那样富有活力,使每个健康人都为之感动。他们向世人昭示:生命之树常青。他们向世人证明,向世人宣告: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在人类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文明的进程中,残疾人同样可以作出自己的贡献。在人类创造的辉煌事业中,也有残疾人的光和热。
残疾人事业是我们伟大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部分,残疾人体育是体育事业的一部分。我们同在蓝天下,我们携手同行。在创造美好未来的奋斗中,愿我们伸出友爱之手,更多地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让生命之树更加郁郁葱葱!


第4版(“远南”运动会专版)
专栏:自强者之歌

  女儿有泪岂轻弹高风亮节重于金
本报记者郑红深
6日,中国女子乒乓球队夺得了全部三个级别的团体冠军,队员们胸前挂上了光闪闪的金牌。然而,宗敏却什么都没有得到。
据女队教练王蓉介绍,中国女队本来准备参加四个级别的团体赛,但因报名参加的队不够,其中一个级别被取消了。
宗敏默默地服从了队里的安排,让其他队员上场了。如果她上场,甚至“搭车”也能获得金牌。
宗敏生下来就缺少一支胳膊,被父母遗弃而进了孤儿院。
在孤儿院里,她就爱上了乒乓球,很快孤儿院的女孩子已没有她的对手。1987年在唐山第二届全国残运会她得了第6名,1992年第三届残运会就取得了TT10级亚军。她多想再进一步,夺一枚金牌啊。
为参加远南运动会,27岁已是孩子母亲的宗敏从上海来到河北进行了6个月的艰苦训练。
提起这件事,文静秀气的宗敏立刻两眼泪水汪汪,沉默了许久许久。后来她说,离开上海时,丈夫让她放心去比赛,好好打就是了。接着又是长久的沉默。
宗敏的沉默让人看到了她那善良、闪光、金子般的心。


第4版(“远南”运动会专版)
专栏:

  远南运动会好新闻评选首次颁奖
本报讯第六届远南运动会景晓棠杯好新闻评选,9月7日在北京举行首次颁奖会。
人民日报记者黄振中、新华社记者李贺普、中国体育报记者袁钟祥、北京日报记者吴东、解放军报记者范江怀,这五位在远南运动会前期的新闻宣传中成绩突出的新闻工作者,在会上受到表彰和奖励。
此外,南方日报等十家参加远南运动会报道的各地日报记者在会上也受到表扬。
这次好新闻评选是由全国日报体育新闻学会主办的,得到了浙江宁波企业家景晓棠的赞助。
人民日报副总编辑李仁臣、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理事长郭建模和景晓棠先生在会上向获奖者颁奖。


第4版(“远南”运动会专版)
专栏:

双臂残缺的中国选手夏凯在男子100米自由泳S6级决赛中。
本报记者李舸摄


第4版(“远南”运动会专版)
专栏:

田径男子200米A6A8级比赛,中国选手唐超获第一名。
本报记者王忠家摄


第4版(“远南”运动会专版)
专栏:

男子盲人门球预赛,澳大利亚队2∶1胜中国队。图为澳大利亚队员飞身截球。
本报记者王霞光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