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9月7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远南”运动会专版)
专栏:爱在人间

  “远南”处处无障碍
本报记者任建民
“社会对残疾人的态度可能是残疾人参与社会和取得平等权益的最大障碍。”当我们从《关于残疾人的世界行动纲领》中摘下这句话的时候,我们更强烈地意识到,社会更可能是残疾人参与社会和取得平等权益的最大保障。在远南运动会上,我们看到了这种保障,看到了人们对残疾人无处不在的爱心。
    (一)
运动员村——远南饭店门前,铺着地毯的斜坡平台旁,停下一辆崭新的大客车。车门打开,一群年轻人手脚麻利地在平台与车门间搭上一块平板。刚从村里驶出的几辆轮椅被小心地推上平台,推入车内。然后,这些年轻人再用特制的木楔挡好车轮。坐在上面的运动员连身子都不用欠。搭上这辆标有北京客车总厂字样的特制大客车,记者随运动员来到了比赛场地——奥林匹克中心。下车同样有条不紊。在标志牌的指引下,来自澳大利亚、新西兰和香港的这些运动员把轮椅摇进了乒乓球馆。香港的何森德先生说:“在香港上下车我只能用假肢,在这里很好,坐轮椅行走,没有任何障碍。”
比赛、训练场馆内外的主席台、厕所、更衣室、淋浴……所有运动员可能去的地方,轮椅都畅通无阻。奥体中心基建处的贺宗玺工程师说,大到几米高的台阶,小到一个马路牙子,都改建成了坡道。
    (二)
踩到“圆点”,它提示:注意,上下坡;踩到“条条”,它提示:放心,请直行。盲人导向砖传递的不仅是行走的信息,更传递人与人之间的温情。
在运动员村,残疾人出入自如,其他人要想进入运动员村却要按规矩办。记者在办理入村手续的时候,看到一群姑娘手举进村卡跑了过来:“让我们过去吧,要迟到了!”安保人员面带笑容,显然是认识这些服务小姐,不过语气却不容商量:“不行!这是贵宾入口!你们应该绕到另一个入口去。”
一辆小汽车被挡在门外,司机探出头说:“这是孟加拉国大使。”证件验过,安保人员彬彬有礼:“大使先生,请!”车,不能进去,因为只有极少数有运动员村标志的车才能进去。
可能有些健全人感到不便,但正是这些障碍,保证了运动会毫无障碍地进行。
    (三)
远南饭店是我国首座符合国际标准的无障碍大厦。除了一切设施都为残疾人考虑外,澳门运动员朱权章感受最深的是:24小时都有东西吃,中西口味、清真餐厅,想吃什么就有什么!
一日三餐,每餐40多个品种,6天内不重样,还要考虑营养、热量,食品要无骨无刺,以方便取用。清真餐厅经理冯恩援说,这并不很难,最难的是要在服务人员和就餐者之间建立心理上的沟通。
来自印度的小艾瑞双臂都没有了,他吃饭时要席地而坐,餐厅专门为他买了一块带有动物图案的垫子。至于他是怎么吃饭的,谁也不知道,因为小艾瑞不想让人看他吃饭。
广西的范天勇也没有双臂,他让服务员把饭勺绑在残臂上。勺太小,换一把,还不行,再换一把……第4次换上的是从厨房找来的加长勺。范天勇大口大口地吃起来。
脑瘫运动员得喂食。一位香港运动员甚至只能借助“快译通”说出自己的意思。经理问职高学生谢晓鸥:“能帮助他们吗?”小谢说:“让我试试。”
喂一口饭,擦一下嘴,40分钟过去了,“快译通”上显示出:“小姐,希望您能坐下,我心里过意不去。”一顿饭喂了一个多小时,快译通上出现了三次“谢谢您!”“这也是他内心全部爱意的外现”,谢晓鸥这么想。
短短的几天,餐厅厚厚的留言簿上,已写满了一句句滚烫的话语。
刘文奇心潮难抑,第一次用双脚夹笔写下一行歪歪扭扭的字:“爱心在这里唤醒。”所罗门群岛的查理先生留下自己的信箱号,叮嘱道:“请给我写信,我会想念你们所有的人!”印度运动员的话也许更能代表运动员们的心声:“一个远离故乡的家。”
       ×   ×   ×
灯一盏一盏亮起来,暖暖的,不觉一丝秋的凉意。饭店广场上,欢乐的音乐响起来,不同服饰、不同肤色的人牵着手、扶着肩,戴着墨镜使劲跳着,坐着轮椅前后摇着,拄着拐杖使劲扭着……
此时此刻,我有一个强烈的愿望:但愿所有的残疾人,而不只是运动员;所有的时间,而不只是在运动会期间;在所有的地方,而不只是在远南饭店——生活中都没有人为的障碍。


第4版(“远南”运动会专版)
专栏:

  远南之风激动社会良知
32个地方观摩团座谈表示为残疾人办实事
本报北京9月6日讯新华社记者刘思扬、本报记者翟启运报道:本届远南运动会32个地方观摩团今天在京分别举行座谈会,畅谈远南运动会观感。他们认为,远南运动会充分体现了“平等、参与、友谊、进步”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对促进社会文明进步有重要意义。
第六届远南残疾人运动会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广州、大连组成观摩团于9月3日陆续抵京,观看开幕式和比赛。
盛大的开幕式和各项比赛给观摩团留下了深刻印象。安徽省副省长杨多良观看开幕式时心情非常激动。他在座谈会上说,大型文体表演《我们同行》非常精彩,非常感人,体现了残疾人和健全人同行的主题。残疾人是特殊困难的群体,也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我们应该与他们携手同行。
上海市副市长谢丽娟说,远南运动会的意义远远超过运动会本身,给人启迪。回到上海后,我们要为残疾人办更多的实事,大力抓好残疾人就业、康复等工作。广州市副市长郭向阳说,观摩这次运动会使我们对“爱心满京城”的气氛有了切身体验,北京市为筹备运动会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充分体现了北京人民的一片爱心。
与会同志表示,要抓住远南运动会这一契机,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人道主义精神,倡导扶残、助残的社会风气,为残疾人多办实事,促进残疾人事业进一步发展。
河南省副省长李志斌说,河南是人口大省,残疾人有500多万,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对实现“团结奋进、振兴河南”的战略目标有重要意义。天津市副市长宋平顺、山西省副省长刘泽民表示,在坚持每年为残疾人办10件好事的基础上,进一步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残疾人事业。广州市将于今年10月开通国内第一条“康复巴士”交通专线,为残疾人提供交通服务。这个市的负责人说,下一步要抓紧把广州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建成东南亚一流水平的康复中心。辽宁省常务副省长肖作福表示,会后要抓好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康复扶贫和基层残联工作,并全力以赴办好1996年第四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
中国残联主席、远南运动会组委会主席邓朴方今天看望了观摩团成员,对他们不辞辛苦来北京观摩运动会表示感谢。他说,残疾人的根在地方,残疾人工作的基础在基层,大量的工作要靠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方面去做。


第4版(“远南”运动会专版)
专栏:远南随笔

  强者之歌
晨星
做生活的强者,这几乎是每个人的心愿。那么,什么样的人才算得上生活的强者呢?这“强”字,应当具有怎样的内涵呢?
笔者参加远南运动会的报道,看残疾运动员比赛,同残疾运动员交谈,了解残疾运动员的生活经历,强烈地意识到:他们正是生活的强者!刚刚在远南运动会上夺得金牌的内蒙古姑娘边建欣,她从小学到中学,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参加残疾人运动会,多次夺取金牌。她身体虽然有残,但她的意志、毅力,自强不息的精神,为社会做贡献的愿望,创造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责任感,她在生活中表现出来的能力、技艺和智慧,处处为人们树起强者的形象!
张海迪,她不仅以甜美的歌喉让千百万人动情;以非凡的毅力,取得哲学硕士学位,又考取了文艺学博士研究生;如今,她又活跃在远南运动会的射击场上。她写小说,搞翻译,做演讲,参加音乐和体育比赛,在诸多领域显示出耀眼的光彩。作为一个高位截瘫残疾人,她要做出这些成绩,要在这么广阔的领域驰骋,需要付出多么艰辛的代价,需要一颗多么坚强的心!
像边建欣、张海迪这样坚强的人,成百成千。甚至可以说,残疾人——这是一个特殊的特别坚强的群体!在他们的身上,凝集了人类最高尚的品质——不屈不挠。他们高声吟唱的是——强者之歌。


第4版(“远南”运动会专版)
专栏:

  不减当年勇
——记韩国残疾人柔道选手安柳成
本报记者徐宝康
29岁的安柳成见到记者兴奋地说:“今天又是我的一个喜庆的日子,在柔道场上我已摸爬滚打十几个年头,今天夺得85公斤级金牌。来之不易,我要把这一喜讯告诉我的妻子和儿子,让他们与我同享欢乐。”
安柳成是个意志坚强而内向的人。他出生在忠清南道,自幼下肢致残。为克服先天不足,他决心闯出一条人生的道路。听说许多残疾人正是通过针灸疗法和体育锻炼恢复了人体机能。
于是安柳成选中了针灸一行,发誓要通过自己的医术治愈更多的残疾人。经过多年的学习,他不仅掌握了针灸疗法,而且逐步爱上了柔道。1981年他考入韩国柔道大学,一边行医为广大残疾人解除痛苦,一边刻苦拚搏进行柔道训练。
功夫不负自强人。1988年汉城残疾人奥运会上,他夺得世界冠军。1992年在西班牙举行的残疾人奥运会上,他又夺得柔道金牌。
在荣誉面前,安柳成并未止步。他认为,夺得世界柔道冠军固然光荣,但残疾人体育的宗旨不仅是增强体质,还在于激发残疾人自信和自强。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体力有所下降,但他的意志不减,为参加此次“远南”运动会,每次训练都累得满身是汗。他默默地激励自己,竭尽全力投入。
他夺得85公斤级柔道金牌,队友们深受鼓舞并欢喜地说:“真是老将不减当年勇啊!”
安柳成目前有一个美满的家庭,妻子也是一位残疾人,从事按摩保健工作。他有一个可爱的儿子,今年4岁。安柳成高兴地说,幸福的家庭是我的后盾。我的努力与成绩与他们是分不开的。


第4版(“远南”运动会专版)
专栏:

  畑田和男当选远南联合会主席
本报北京9月6日讯记者江正茂报道:远南运动会联合会今天召开代表大会,选举畑田和男(日本)为新任“远南”联合会主席,周一岳(香港)为副主席,麻生学(日本)为秘书长。
会议决定吸收北马里亚纳群岛和密克罗尼西亚加入联合会,至此,“远南”联合会已拥有40个成员国。
在今天的大会上,主办1998年远南运动会的曼谷代表也作了发言。


第4版(“远南”运动会专版)
专栏:花絮

花絮
  夫唱妇随
中央电视台记者阮伟正在田径场上把镜头对准100米比赛的选手。不远处,他的爱人、北京有线电视台节目主持人,则在采访跳远名将孙长亭。阮伟说:“平时,我们忙各自的工作,今天为了远南走到一起了。”(江正茂)
  拍地欢呼
坐式排球队员可以说是离地面最近的了,因此他们也许同地板有一种亲近感。一旦胜了一个球,6名队员就双手一块拍地板,就像在擂动战鼓。(郑红深)
  子助父威
今年6岁的小孙奥今天特别卖力气,对着正在比赛的父亲孙长亭高叫“爸爸加油!”他妈妈尚秀英笑着说:“儿子是1988年孙长亭去汉城参加残疾人奥运会那年生的,所以取名为孙奥。(江正茂)
  双喜临门
9月4日是“远南”开幕式,也是中国田径运动员杜铁旺16岁生日。一大早,服务员小姐们拥了进来,把一大束鲜花,送给杜铁旺。长这么大,还是头一回有人送鲜花给这个不幸失去双臂的少年。(魏芳)


第4版(“远南”运动会专版)
专栏:访谈录

  “我永远眷恋的事业”
——访国际残疾人奥委会主席罗伯特·斯蒂沃德先生
本报记者陈特安张勇
9月3日,在“远南”运动会开幕前一天,国际残疾人奥委会主席罗伯特·斯蒂沃德先生第12次来到了北京。
他按捺不住心头的喜悦,在记者面前侃侃而谈。近30年来,他抛家舍业为之奔走呼号的残疾人体育事业,终于在中国、在远南地区生根发芽,结出丰硕的果实。
“以前中国残疾人参加国际比赛的机会不多,成绩也不尽如人意,但是现在机会多了,群众体育普及了,省级、全国性的赛事从无到有,发展起来了,现在又承办了‘远南’运动会。这是很大的进步。”他为中国残疾人体育事业的发展感到由衷的高兴。
“中国无疑将在本届运动会上获得奖牌的丰收。但是奖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中国为四五百名残疾人运动员提供了一次参与国际比赛的机会。”他对中国高度重视本届“远南”运动会也大加赞赏。他说,迄今,世界只有汉城残奥会专门修建了残疾人运动员村,北京的“远南村”是第二座。
他很欣赏本届“远南”运动会的开幕式。他说:“这是我所见到过的最好的三个开幕式之一,可以与汉城、巴塞罗那残奥会相媲美。这次开幕式最让我感动的是志愿演员所倾注的爱心和豪情。”
斯蒂沃德先生是加拿大人,但他对“远南”地区有着深厚的感情,甚至超过欧美地区,对“远南”运动会更是情有独钟。他愿意看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运动员一起参赛,这样的运动会必将促进参与国之间以及运动员之间的友谊和理解,并带动不发达国家的残疾人事业。
斯蒂沃德先生认为体育是使残疾人康复的最好办法,“健全人热爱体育,殊不知,体育对于残疾人更有价值。我相信,残疾人运动员是奥林匹克精神的最好体现,是他们真正向世界展示了业余者的体育,是真正的‘参与’精神的写照。”
斯蒂沃德先生坚信,在世界残疾人事业的发展中,体育的作用不可忽视。他所领导的国际残疾人奥委会正沿着这条道路上下求索:建立一个全球性的残疾人体育权威组织;把残疾人体育融入健全人的体育;废除体育中的不平等和歧视,创造平等参与的机会;在不发达国家建工厂,开诊所,扶持那里的残疾人体育事业。
“服务于残疾人体育事业,没有经费,旅费都得自己掏腰包”,斯蒂沃德先生说,“但是我在心里,在精神上是富有的。残疾人事业是我永远眷恋的事业。残疾人运动员教给我许多东西,如何生活,如何抗争,如何忍受歧视,最重要的是他们让我懂得了,我们永远不能低估精神的伟力。”


第4版(“远南”运动会专版)
专栏:

  第六届“远南”运动会奖牌榜
国家/地区金牌银牌铜牌
中国    987656
澳大利亚  1912 9
韩国    14 6 1
新西兰   13 8 5
日本    10 8 7
泰国     4 0 4
香港     3 5 7
新喀里多尼亚 3 2 2
新加坡    2 6 5
中国台北   2 4 5
缅甸     2 3 5
澳门     2 2 0
马来西亚   1 6 7
斐济     1 1 0
文莱     0 1 1
巴布亚新几内亚0 1 0
汤加     0 1 0
印度     0 1 0
印度尼西亚  0 0 4
蒙古     0 0 1
哈萨克斯坦  0 0 1
瓦利斯和富图纳0 0 1
                  (截至9月6日)


第4版(“远南”运动会专版)
专栏:

  国氏兄妹的“大哥”
本报记者孔晓宁李德金
一辆特制大客车,载着硬地滚球队4名队员及工作人员,朝比赛场馆疾驶。车一动,队长国献伟便头冲窗外,嘴里“啊……呀……”地嚷了起来。教练黄伟坚俯下身子,和他小声嘀咕了几句,他渐渐平静下来了。
“他说,他坐这车害怕。”黄教练在记者耳边解释道。
脑瘫,一种可怕的病魔,此刻就依附在全姓“国”的这4兄妹身上。他们中3人属于最严重的“C1”级,10个手指像鹰爪般扭曲着,全身肌肉早已萎缩。入队前,他们连穿衣、上厕所也不能自理。
听说要把他们训练成参加远南运动会的选手,一些知情人直摇头。
24岁的黄伟坚担起了教练的重担。没过多久,队员们场里场外都喊他“大哥”,尽管论年龄个个队员都比他大。“大哥”是临时“借”来帮帮忙的。他走后的那天晚上,队员们这个哭鼻子,那个大声嚷嚷。结果,“大哥”又应召而回。
妻子刚生下儿子,黄伟坚便来到训练基地。有几天,想亲人想急了,晚间,队员们躺下了,他乘车急奔100多公里,夜12时到家,看熟睡的儿子一眼。天一亮,便又回到训练场。
4兄妹要上北京参加“远南”运动会了,他们还全没有正式的姓名。小黄和大伙儿一合计:都姓“国”吧。4兄妹都是福利院从大街上捡回来,全靠国家养大;现在,不是又一起加入了“国家队”吗?
不到半年,弱不禁风的4兄妹,人均体重增加了10来公斤。他们不仅可以把球扔出几十米,有的竟然可以自己推着轮椅走了。


第4版(“远南”运动会专版)
专栏:

  人到中年如日中天
——记中国坐式女排队员
本报记者郑红深
“太紧张了!太紧张了!”
当中国坐式女排首次出战就以3∶2力克训练比她们久的蒙古队时,中国女队教练张妙凤一个劲地对记者这样说。
的确,这些女队员过去只是普普通通的工人或家庭主妇。由于残疾,平时连家门都尽量少出。
为了办好远南运动会,今年4月,上级决定由上海组建一支坐式女排队,那时离比赛仅4个多月了。
这4个月中,她们除了要忍受异常艰苦的大运动量训练,而且还要承受巨大的心理负担和沉重的家庭拖累。要知道,她们中除了9号队长截肢前曾打过手球外,其他人连球都没怎么摸过;要知道,她们平均年龄34岁,大部分已是孩子的妈妈……
但她们成功了。这些平凡女子成了中国坐式女排的开创者。这些从未离开过家的残疾妇女,今天在远南运动场上欢呼流泪,靠着一只腿站起来跳啊蹦啊,抱成了一团,竟像是10多岁的小姑娘。


第4版(“远南”运动会专版)
专栏:

9月6日,中国坐式女排3∶2险胜蒙古队。图为蒙古选手在进攻。 本报记者 李舸摄


第4版(“远南”运动会专版)
专栏:

雄鹰软着陆本报记者 徐烨摄


第4版(“远南”运动会专版)
专栏:

你追我赶本报记者王忠家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