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9月3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周末)
专栏:乐海泛舟

  校园歌曲
绿草坪上飘来的歌
王碧莹
提起校园歌曲,在80年代初踏入青春门坎的人们,马上会想起《外婆的澎湖湾》、《乡间的小路》……而今天说起校园歌曲,大概就必须拿大地唱片公司、中录智慧音像发展有限公司、中国录音录像出版总社合作的《校园民谣》专辑作代表了。
今年4、5月间,一盘初看不怎么起眼的《校园民谣①》专辑悄悄上市了,这盘大地唱片公司的力作,收录了创作于前几年的校园歌曲11首。它们是真正意义上的校园歌曲:由大学生创作并演唱,以校园生活为背景,倾诉年轻人的心声,歌词优美,旋律简洁,具有清新质朴的意境。
《校园民谣①》收录的作品,尽管音乐水准及歌词意境不是首首俱佳,但每一首都是一个青春的故事,一段动人的回忆。专辑中收录较多也较有代表性的作者是高晓松(清华大学无线电系88级)、金立(北京工业大学建筑系86级)。高晓松的4首作品《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铺的兄弟》、《上班族》、《流浪歌手的情人》,全部由老狼(本名王洋,北京工业大学88级)演唱。词曲优美,加以深情悠远而又轻松自如的演唱,很快便传唱开来。专辑出版不足1个月,多首作品已打入京津等地的“歌曲排行榜”;老狼及“大地”的宣传企划人频频受邀参加北京各大学的校园歌曲演唱会、座谈会;在1994年北京高校应届毕业生联欢晚会上,一曲《同桌的你》受到的欢迎不亚于从大洋彼岸赶来的特邀主持人杨澜。一时间,在北京的大学校园里掀起了一个小小的“校园歌曲热”:常听到在宿舍楼道、食堂里有人在哼唱《同桌的你》,也有大胆的同学在教室里公开演唱自己仍甚为稚嫩的作品,学生中自组乐队蔚然成风……这一波一波的热浪渐渐辐射到了社会上,不时听到街上的音像商店在播放《校园民谣》;不时见到年龄和气质不属“校园里”的人在购买《校园民谣》专辑;老狼和《同桌的你》进了中央电视台的“十二演播室”;丁薇主唱和担任主角的《上班族》的MTV在北京电视台播放;恋人们坐在“麦当劳”里时,突然发现自己耳中的音乐是一首《同桌的你》。
由《校园民谣①》专辑的出版而带动的北京各高校的校园歌曲创作,也呈现了新的生机。在1994年“五四”前后的各大学文艺会演、“北京大学生艺术节”及“北京大学生校园歌曲会演”上,许多新人崭露头角。1994年5月12日在北京工业大学举行的“北京大学生校园歌曲会演”,共有8所院校、30余位歌手参演,基本上显示了北京校园歌曲创作和演出的整体实力。表现突出、较有实力的歌手及乐队有:北京广播学院的女生赵节,原北京工业大学学生管为及其“三人行”乐队,北京大学以许秋汉为首的演唱小组,清华大学“梦中草原”乐队,集作词、作曲、演唱、吉他伴奏于一身的北京工业大学外贸系贾南等。
也许是校园歌曲和歌手的实力已具,也许是《校园民谣①》成功发行近20万,使唱片公司也开始意识到,这些清新质朴的校园小调竟也有了其不容忽视的文化效应和商业价值。于是大地唱片公司又加紧制作已签约的《校园民谣》专辑之二了;于是,一部冠以“校园歌谣②”的音带也走进市场,引起了中录智慧音像发展有限公司的抗议,认为有“不正当竞争”之嫌,并诉诸法庭。
校园歌曲已经走出了自娱自乐、自我排遣、自生自灭的状态,开始赢得了更多的共鸣。在唱片公司的挖掘与包装、媒体的宣传推动下,优秀校园歌曲的传播无疑会更迅速也更广泛。但是,校园歌曲的未来究竟会如何呢?会有大量的校园歌曲纷纷问世吗?在大量校园歌曲中究竟有多少堪称佳作呢?如果校园歌曲继续保持其自然简洁、不重技巧的“原生状态”,其“流行”程度会不会依然有限呢?而如果丧失了校园歌曲一贯的纯朴、真挚,听上去是不是有点变味呢?例如高晓松的《上班族》,未免是以浪漫温情的眼光注视都市“上班族”男人,居然把平淡的生活唱出了几分诗意;而此曲MTV中丁薇那优雅而妩媚的造型,怎么看怎么不像个“上班族”男人能有的妻子的形象。校园歌手们,在为心灵而歌唱的可贵初衷与商业性包装的两难与尴尬中,将如何取舍及平衡呢?
当然,无论如何,校园歌曲给了我们一份清新自然。只要还有一代代莘莘学子,有一颗颗年轻的心灵,有一次又一次对青春往事的追忆,我们就会不断听到从绿草坪飘来的歌。


第8版(周末)
专栏:

  邢良坤的陶艺世界
张家湍
一走进邢良坤的陶艺陈列室,我就被一种一时难以说清的感觉所包围了。这像是走进了一个陶艺的“罐头”里,满目的陶艺品令人眼花缭乱,玉润珠辉,千巧百奇,五光十色。
先说那形质各异的茶碗,似乎感到这满室陶瓷正在吐着焰光,简直就是邢良坤的化身。碗上各有着不同而又俱臻奇妙的花纹,有的显得粗拙,有的显得精巧,有的状若剥蚀,有的形似皴裂,各极其妙。彩釉也都泛着光泽,个个茶碗都璀璨夺目,那种晶莹润泽,像琼浆流溢,雪珠抛洒。但这些仍不过是直观得来的印象,是外在的新奇,仅以此来评价这些艺术品,那就太不够了。
这些于高温烧炼经过变化而生成的茶碗,其质之新,乃是邢良坤对陶瓷工艺的开拓、创造和贡献。邢良坤创造的“立体开片”、“网釉”以及“红天目”,在陶艺历史上是前无古人的。为此,他的这三项发明和手制的“吊球”、“转心瓶”同时获得5项发明专利。邢良坤将天然而入于人为,在古已有之的开片之上,突发奇想,挂上彩釉,打破了历史上浅釉出深色开片的局限,创造出在深色器上开白色且呈立体感的多层开片,获得一种全新效果。那天目釉最早出现于宋代,在暗深色的器皿上,高温煅烧后出现各种不同形状的斑点,闪烁耀眼,晕彩变幻,这就是滴油天目和星盏天目。但红天目,在历史上却从没有人烧制成功过,现在却由邢良坤烧成了。出新、出奇是邢良坤的脾气,依样画葫芦不合他的性格。得知乾隆时有活心瓶,他就异想天开要玩出个奇迹:搞“转心瓶”,做“吊球”!这两种陶艺奇就奇在它打破了制陶的常规,用多层转心瓶和多层吊球层层堆塑组合而成。他做陶艺没有图纸,按他的习惯,“不用图纸的图纸才是最好的图纸”,因为这样更可以凭着灵感的指引,在干的过程中随机应变,尽情创造。就这样,邢良坤把本来无望的事硬是搞成了。做出的转心瓶十多层叠在一个轴心上。有人不解地研究它:可能中间有根轴?但中间转动起来却是空的。
邢良坤没念几天书,当过农民、工人,做过木工、钳工、电工、维修工,也干过个体户。他爱陶艺是从收藏日本陶瓷品引起的。一个偶然机会,日本陶瓷吸引了这个从苦境里长大又挚爱艺术的邢良坤,使他由喜爱到酷爱,一头钻进收藏日本陶瓷的天地里,耗尽了全部资产。经过十年的风风雨雨,他收集到2000余件日本陶瓷,其中有许多是日本古今的陶瓷名家,如乾山、青目木米、古清水、山本光泽署名的不同名窑不同风格不同技艺的珍品,连日本朋友看了都瞠目结舌。他还曾一次捐献给国家1300余件日本陶艺品。
“不以规矩非其病,不受束缚乃其性”。邢良坤的陶艺生涯只能算刚刚开始,更新、更奇、更野、更怪的作品还在孕育中。以他那不羁的天性和善于突发奇想的才情,会更加大有作为的。(附图片)
(左图是邢良坤和他的陶艺品)


第8版(周末)
专栏:

  袁晨野又创佳绩
在芬兰获国际声乐比赛第一名
刚刚在柴科夫斯基声乐比赛中夺魁的歌唱家袁晨野,最近又在赫尔辛基举行的第三届芬兰米丽娅姆海伦国际声乐比赛中获男子组第一名。在两个世界最著名的声乐大赛里连续荣登榜首,实属罕见,这证明袁晨野拥有雄厚的实力。
8月14日至26日举办的这次比赛共有43个国家的256名选手报名,从中选出20个国家的52位歌唱家参赛,3轮角逐中每人都要表演12首不同风格的作品。决赛在新建成的芬兰国家歌剧院进行,由国家交响乐团伴奏,总统亲临观看。男子组之冠的荣耀,中国选手是首次获得,梁宁过去曾名列女子组第一。
袁晨野的杰出成就使中国在国际声乐界的名声更为显赫,但袁晨野的生活依然十分困难,住房无着,薪水微薄,级别甚低。据说有关部门正在设法解决。他于8月12日又将应邀赴意大利做巡回演出。
(元也)


第8版(周末)
专栏:经典唱片

  本期介绍维瓦尔第的《四季》
时光流转总多情
耿纯
安东尼奥·维瓦尔第出生于音乐世家,是意大利著名的作曲家、小提琴家。他1678年生于威尼斯,1741年卒于维也纳,从1705年出版第一部三重奏鸣曲时起,一生共创作歌剧、协奏曲等各类的作品500余部。
小提琴协奏曲《四季》是维瓦尔第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全曲共分“春”、“夏”、“秋”、“冬”4个部分,每个季节又包含有3段音乐作品。作者本人以小诗为每段作序,概括、诠释作品的内容。
“春”的第一曲明快、华丽,带给人一种春天盎然的勃勃生机。第二曲甜美、祥和,描绘出典型的田园景色。“春”的第三曲的原型是一首意大利“西西里舞曲”,欢快、愉悦的情绪尽情挥洒,令人心驰神往。春的旋律描绘的是一种初始、更新的喜悦,是对美好的一种向往。“夏”季的旋律,描绘出炎热与热烈的气氛。乐曲既有蜂蝇乱舞的躁动,又有雷声隆隆的暴风雨。“秋”是一年中金色的收获季节。乐曲表现出人们在丰收之后的喜悦与猎人秋后戎装出征的情景。“冬”季是寒冷的,但乐曲描绘出农家壁炉旁的融融暖意,寓意着“春天将至”这样一个美好的寄托。
在《四季》的音乐软件中,以马连纳指挥圣马田乐团演奏、英国argo公司出版的CD片最为著名。片号是414486—2。该片的录音清晰通透,甜润而又秀气。由于录音地点离路边较近,在乐曲的第一、第二段中录入了轻微的脚步声和汽车声。如果你使用的音响器材性能良好,还能用这张CD片考验一下你的音响器材对微小信号的表现力。
由阿卡尔多使用四把“斯特拉蒂瓦利”名琴分别表现四个季节,荷兰飞利浦公司录制出版的CD片也颇著名。片号是:422065—2。
还有由斯特恩、帕尔曼、祖克曼、明茨4位小提琴大师每人演奏一季的CD唱片,亦属珍贵的版本。由DGG唱片公司出版。


第8版(周末)
专栏:走进一个朝代

  明蜡像宫巡礼
付和
古老的北京城又添新景观,北京十三陵明皇蜡像宫正式开放,接待中外游客。 随着潮水般的人流,我们走进了这座艺术宫殿,一幅长长的历史画卷展现在眼前。
苍茫的天空、湛蓝的湖水,布满了战争烟尘。猎猎战旗,艘艘战船,将士浴血奋战,号角声、呐喊声、厮杀声不绝于耳。这是公元1663年8月间,时年36岁的朱元璋在统一天下过程中与劲敌陈友谅激战于鄱阳湖时的壮观场景。这就是明皇蜡像宫26个场景的一景。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造型,使人难以相信这是蜡像艺术品。
起源于西方属于雕塑类的蜡像艺术仅有百余年的历史,改革开放后才真正传入我国。世界上最著名的蜡像馆当属英国伦敦的皇家蜡像博物馆。近些年来,这门艺术在世界迅速勃起,加拿大、德国、法国、埃及等都纷纷兴建了大型蜡像馆。新加坡修建的以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为主要内容的蜡像馆,可谓是亚洲第一家蜡像馆。随着蜡像艺术的传入,我国西安、成都也兴建了蜡像馆。但是,规模之大、蜡像之多,当属北京十三陵明蜡像宫。曾考察过世界蜡像精品的我国著名学者于光远、季羡林以及哥伦比亚大学教授、东亚研究所所长黎安友等专家参观后,对此热情赞扬。
这里的蜡像工艺是有关专家经过多年潜心研究和试验的最新成果,在原料上他们采用了硅胶及多种化学原料与石蜡合成,使其富有弹性。皮纹、毛皮制作采用科学配方,达到了毫发毕现的工艺水平。人物造型大都是工艺师深入民间,根据所挑选的模特,严格依据人体骨骼尺寸,运用仿生学技术,按照1∶1的比例制作的。
走进蜡像宫的深处,我们发现,这里的整体设计独具匠心。设计者根据尊重历史、“以史为鉴”、“以人为镜”和“古为今用”的指导思想,以明代的重大史实为题材,截取了26个历史横断面,通过374尊情态逼真、风采照人的蜡像艺术形象,加之情景交融的场景和现代声光、影视的渲染,将明代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社会、民俗,形象地展示在人们面前。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挥斥方遒的朱元璋、金戈铁马的明成祖;在这里,你可以看到郑和七下西洋,戚继光连破倭寇;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海瑞罢官、东林奇案,还有东西厂内幕。从这个意义上讲,明皇蜡像宫是一座艺术化的明史博物馆。


第8版(周末)
专栏:

  史提芬和香港芭蕾舞团
香港有个芭蕾舞团,而且是个出色的芭蕾舞团。当香港芭蕾舞团去兰州参加中国艺术节并在北京世纪剧院公演了舞剧《仲夏夜之梦》后,许多人才有了这样的印象。
《仲夏夜之梦》是莎士比亚的名作。艺术总监布斯·史提芬先生以新的结构和自己独特的风格编排成了一部芭蕾舞剧。据他说,是专为香港芭蕾舞团而作。几条线索交织一体的故事能编成舞剧并不容易,但史提芬做到了,还做得干净、简洁、明白,又不失舞蹈的美感。这部作品的高难度动作不多,因而给独舞演员闪光的机会也很少,却有一种“群星璀璨”的感觉,满台主角,人人都具不可替代的位置。注重情绪的渲染与烘托,以情绪来显示人物的思想变化和环境的动荡,而情绪又赖漂亮的舞蹈体现出来,这是史提芬用力甚重之处。在第二幕《森林》中,对几对恋人之间纠葛的刻画使我们清楚地看到了史提芬的这一功力。舞剧的缺陷是通篇起伏不足,略嫌平淡。
今年四十五岁的史提芬出生于美国的北卡罗莱纳州,曾就读于巴伦钦芭蕾舞学校,在世界许多著名舞团担任过主要演员,后又致力于编舞。一九九一年,他出任香港芭蕾舞团的艺术总监,编导了《良辰美景》、《文明的抉择》、《花好月圆》等几部作品。他正在为这家舞团创造出一种自己的风格。
香港芭蕾舞团的成员来自世界各地,可谓“国际大家庭”。在《仲夏夜之梦》中,演女皇的藤冈绫子、饰公爵的魏任河森、演比克的赵明、饰凯密亚的落合惠利子、演赖山达的苏汉华、饰底米迪斯的金三鹏、演神仙皇的王泳、演仙后的菲安娜·博雅,尤值一提。他们技巧不凡,表演细腻,分寸把握得当,擅长刻画人物的情绪波动。全团的群体形象也比较齐整,人人都很投入,舞美设计也见水平。
在北京,他们还将上演《溜冰者》、《魅幻领域》、《有谁在乎》三个小型节目,想来也不会令人失望。(文同)(附图片)
上图为《仲夏夜之梦》,左起为苏汉华、落合惠利子、金三鹏、黎秀婷。金三鹏是天津人,在天津歌舞剧院时十分出色,曾在中国、日本的舞蹈比赛中名列前茅。
右图是赵明,在《溜冰者》中演主角。他曾在全国舞蹈比赛中获一等奖,编有《囚歌》等名作,是著名舞蹈家。


第8版(周末)
专栏:

  深圳少儿艺术团——
 特区的希望之花
谭嗣英
16位小演员,身着绿色裙衣,舞之蹈之,显示了蓬勃的生机!深圳市少儿艺术团最近第一次向北京的观众展现了自己的风采。
少儿艺术团的小演员们,来自深圳特区的中、小学和幼儿园,最大的13岁,最小的才5岁。在根据西班牙舞蹈改编的《小小斗牛士》中,“小斗牛士”们一个个精神抖擞,劲头十足,实在令人忍俊不禁!再看那交通指挥台上的小小警察,胖乎乎的小手认真地做着各种手势,指挥着来往车辆,一招一式是那么规矩。艺术团的节目,题材、形式、体裁,都展示了他们视野较开阔,主题挖掘较深,立意较新颖的特点,适合少儿的欣赏水平和理解力,受到孩子们的喜爱并为他们所接受。例如《临时爸爸》,用浅显易懂的表现手法,说明了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就是当今社会普遍只养一个孩子,而父母望子成材,采取填鸭式的教育方法,窒息了孩子的灵性,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舞蹈颇具特区色彩,有鲜明的教育性。
深圳是个只有十几年市龄的新兴城市,然而对待少儿艺术工作却始终紧抓不懈,至今已举行了三届少儿艺术花会,创作了一批比较优秀的少儿节目,培养了许多素质较好的小演员。


第8版(周末)
专栏:

  李尚清举办音乐会
▲来自福建的音乐家李尚清,于9月4日晚在北京音乐厅举办作品音乐会,由文化部、中国音协、中央电视台参与主办,中国广播民族乐团演奏。
李尚清今年42岁,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艺术系,现在是福建莆田市文化局副局长。他曾创作了许多音乐作品,像民乐合奏曲《祖庙盛会》、《秀屿行》、《乡韵》、《春游》等,在各种评比中获奖。此次作品音乐会后,还召开“李尚清作品研讨会”,专门探讨他的音乐贡献。
(吴静)


第8版(周末)
专栏:

  北京有个森那美古典歌剧之夜
▲应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的邀请,由美国歌唱家组成的艺术家歌剧团在马来西亚森那美公司支持下,最近在北京音乐厅举行了古典歌剧音乐会,这是他们第三次来京演出。此次的节目有《军中女郎》、《命运的力量》、《西西里晚祷》、《浮士德》等的选曲,由中央乐团伴奏,贾姆保罗·布拉卡里为指挥。
(江临)


第8版(周末)
专栏:新影片

  《炎帝传奇》
我们都是炎黄子孙,然而炎黄的时代又是个什么样子呢?由香港嘉辉电影有限公司和湖南潇湘电影厂联合推出的《炎帝传奇》,向我们叙说了炎帝的故事。
这部远古传奇史诗片,经2年多的拍摄与制作,主要外景地选在了湖南绥宁的原始森林和内蒙古的锡林格勒盟的大草原。自1993年6月至11月,剧组150余人度过夏秋冬三季,饱尝山洪、塌方、泥石流的威胁和种种植物、动物的侵害,终于完成此片。在这部影片中,我们将看到中华民族祖先的原始风采,看到氏族社会的生活景象,看到炎部和黄部之争,看到史书记载的有名的炎黄大战蚩尤。
此片由李劲松执导,田少军主演。
(白羽)(附图片)


第8版(周末)
专栏:

  郭爽指挥“爱乐女”
女指挥郭爽,1966年出生于北京的一个音乐家庭。1985年,她考入中央音乐学院指挥、钢琴两个专业,师从郑小瑛、徐新、杨鸿年、谢华珍、吴迎,1989年入柏林艺术大学继续深造。在柏林求学期间,她作为出类拔萃的学生,经常与一些乐团合作,或弹钢琴或执棒,受到很好的评价,并在法国钢琴比赛、德国阿尔登堡国际青年歌剧指挥大师班、罗马尼亚尼古拉斯库指挥大赛中获奖。今年初,郭爽以优异的成绩,同时结束了两个专业的学业。
8月30日晚,郭爽在北京音乐厅指挥中央乐团爱乐女室内乐团,演奏了巴赫、柴科夫斯基等大师的作品。
(吕正)


第8版(周末)
专栏:

老元奇遇记(二十七)
拉拉队员 徐鹏飞


第8版(周末)
专栏:

“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选评征文启事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实践中,文艺工作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为了更好地肩负起“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崇高历史使命,为了使广大群众更积极地关注、参与由中宣部组织实施的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使入选作品以其思想和艺术的魅力,真正深入人心,不断满足不同层次的读者、观众的欣赏和审美需求,从而产生更加持久广泛的社会效益,同时,也为了更好地总结“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在创作上的成败得失,进一步推动文艺繁荣,由中宣部文艺局、人民日报文艺部联合主办,中原奇安特鞋业有限公司协办,举行1993年度“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选评“奇安特杯”有奖征文活动。
1.时间:1994年9月1日至11月1日。
2.内容:对1993年度“五个一工程”入选的优秀戏剧、电影、电视剧(片)(名单见本报1994年7月9日第四版)进行综合评论,或对某一类题材、某一个侧面、某一重点作品进行评论。字数在2000字以内。
我们真诚地希望广大读者观众,特别是来自生产第一线的各界朋友们拿起笔来,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感,参加征文活动。我们欢迎文风生动活泼,见解独到新颖,文字凝练流畅的评论文章。在广泛征稿的基础上,选择优秀篇目在本报文艺版陆续刊出,并由两家主办单位的有关负责同志组成评委会,从中评出一、二、三等奖各若干篇,获奖征文篇目在本报公布,并向作者颁发获奖证书和奖金。
来稿请寄:北京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文艺部,邮编:100733,并在信封上注明“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选评征文字样。
中宣部文艺局
人民日报文艺部
中原奇安特鞋业有限公司
1994年8月31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