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9月29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专版)
专栏:我与中国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5周年

  中国在我心中
泰国公主诗琳通
我一向热爱东方文化。早在朱拉隆功大学语言文学系读书时,我就学习了有关东方世界之语言、文化及历史。那时我还没学中文,只能从泰文、英文和法文书籍中了解一些有关中国的情况。大学毕业后至今,我一直跟着中国大使馆派来的教师学习中文。1981年,我有幸首访中国,参观了北京、西安、成都、昆明,观赏了中国的锦绣河山,还结交了不少友情日深的中国朋友。中国赠送的梅山猪种已在泰国土地上繁殖开来,这对于广大农民,尤其是荒僻贫瘠地区的百姓,是很有益的。
1990年,我再次访问了北京,还访问了西安、咸阳、兰州、嘉峪关、酒泉、敦煌、吐鲁番、乌鲁木齐、喀什等地,回国途中又路经广州。此次访问之路线亦即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这是古代一条连接东方世界与西方世界的交通大道。通过这条“丝绸之路”,东西方进行了文化、科学技术、哲学思想等方面的交流,其重要地位世代相沿。对我来说,第二次访问与第一次访问大有不同。我个人的年龄、见识都增长了。泰国和中国都正在飞速发展,两国都已具备了迈向国际先进水平的经济、社会、科技等发展基础。
1991、1992年我相继两次短暂访问中国,到过北京和天津。最近的一次重访是1994年初。除了北京,我还访问了中国东北辽宁省的沈阳市、吉林省的长春市和吉林市、黑龙江省的哈尔滨市和黑河市。
每次访问中国,我都开阔了眼界,获得不少有益的学识与经验,到处都受到无微不至的关照。寓居钓鱼台国宾馆,拜会了诸位和蔼可亲的中国领导人。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历史悠久的国家。为了永恒的纪念,同时为了让泰国读者更进一步了解中国,我把日记整理成中国游记出版发行。为了让中国朋友了解我对他们国家的看法和感想,已有人将这本书译成中文出版。其中《踏访龙的国土》是最受泰国读者欢迎的,本书泰文版的发行量为4.5万本,法政大学曾定为一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教材,我本人也曾为法政大学的学生们讲授过有关本书的内容。此外,在我任职的朱拉尊母告(五世皇)陆军军官学校里,我在课堂上也曾教过中国历史。
除了撰写中国游记之外,我还翻译了中国古代诗词,诸如唐、宋时代的诗词(我希望将来能够出版)。最近,我又翻译了中国著名作家王蒙的中篇小说《蝴蝶》,现已出版发行。
迄今我已五次访华,还曾两次很荣幸地接待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正式访问泰国。在接待李先念主席时还陪同他访问了清迈市。
明年,我们两国人民将满怀喜悦地迎接泰中建交20周年。这是重温两国人民友情、回顾大家为两国友好互惠关系所作贡献的喜庆日子,亦是展望未来、为增进睦邻友好多尽责任的大好时机。我认为,为了让中国人民更多更深地了解泰国人民、了解泰国的情况,同时,也为了让泰国人民更多更深地了解中国人民、了解中国的情况,使泰中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我们两国间更应进一步加强友好往来,进一步密切两国间的文化学术交流。
最后,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日益繁荣昌盛。(附图片)


第7版(国际专版)
专栏:

  中国的改革不可逆转
比中经贸委员会主席、比利时前驻华大使扬·罗兰斯·范洛克
中国由于经济腾飞而成为举世瞩目、人人关心的热门话题。翻开当今世界的报纸,几乎没有一家不在刊登有关中国的政治和经济新闻。就是在这种世人以既关心又同情、既有疑问又时有批评的目光注视下,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了建国45周年的纪念日。
正如人们所知,中国在这段历程中走过了漫长之路,然而正因如此,人们为中国今天的局面而格外兴奋。中国面前正展现出更加美好的前景。
我个人有幸目睹了中国近15年来的发展变化。1981年2月,我以外交部对外经济总司司长的身分率团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比利时、卢森堡和中国混委会会议。这是我首次实地接触中国,此前,我只是在日本担任外交官和出访亚洲时对中国有些间接的了解。
1981年,中国的对外开放已初露端倪,而到1984年底,当我作为比利时驻中国大使来到北京时,我则更有机会亲眼目睹了中国取得的飞速发展。在我任职的3年期间,中国蓬勃发展。至于我在北京任职期间所保留的回忆,我想印象深刻的还是邓小平在1985年4月接见马尔滕斯首相时所作的长篇谈话。谈话展示了这位伟人远见卓识的经济改革思想以及他对国家抱有的雄心壮志。
在我同中国、特别是中国外交部的交往中,中国对欧洲一体化的高度重视常常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当年欧洲的一体化是抵御美苏霸权的一种手段。而今,世界格局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现在欧洲更关心中国的成功。
在谈到那些年代时,请允许我提一下上海贝尔合资电话公司起步时的不平凡经历。这是人类不同伙伴之间从互不相识、互不了解到逐步建立起信任、进而成功合作的一个典范。
此外,我到中国内地所进行的无数次访问使我难以忘怀。尤其是敦煌以及那充满传奇色彩的“丝绸之路”,更使我流连忘返。
我退出外交舞台之后,成为比利时最大的工业联合会、比利时金属协会的对外关系总顾问,而后又出任比中经贸委员会主席,这就使我又有机会重返中国,到中国首都北京和内地大城市访问。我的所见所闻使我能够在归来后向比商界人士介绍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中国的改革已不可逆转,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正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对我个人来说,中国及其经久不衰的文化是永恒的,她对自身发展以及同外部世界的来往充满着希望。
   (姚立翻译整理)(附图片)


第7版(国际专版)
专栏:

  和平与你们同在
埃及全国最高新闻委员会秘书长助理阿卜杜·哈米德·哈姆鲁什
中国是人类的文明古国之一,她拥有悠久的历史。略懂历史的人都知道,中国和埃及有着相似的文明,中国大地上的长城和埃及尼罗河畔的金字塔,都是世界上的奇迹。
当我写这篇文章时,脑海里思绪万千,它将我带回到1956年我和中国人民一起度过的那些日子。那年9月,我前往中国,与友好的中国人民相处了一段时间,以便将中国人民建设新生活的情景告诉埃及人民,同时尽力将埃及人民的经验介绍给中国人民。这时,纳赛尔总统已宣布苏伊士运河国有化,收回了这条连结东西方、埃及人民用血泪和双手挖出的运河主权。
离开罗前,中国驻埃及首任大使陈家康对我说:“你所承担的任务,就是记录中国人民的生活和实践,这既是对中国驻埃及大使馆工作的完善,也是对埃及驻北京大使馆工作的补充。在中国任何地方,你都能找到兄弟和朋友。”
到达中国后的最初几天,适逢中国举行一系列庆祝革命胜利7周年的活动。所到之处,人们笑容可掬,诚挚友善,我确实没有陌生的感觉。中国政府完全支持埃及的事业,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发表讲话或接受记者采访,表示声援埃及人民。1956年10月,侵略埃及的战争爆发了……每一个中国人都觉得对埃及的侵略,也就是对他们的侵略。在我的一生中,我从未见过如此宏大和令人钦佩的行动:中国的报纸登载了大量照片和宣传画,以表明中国人民的坚定立场。机关和住宅楼门前挂满了各种横幅和标语。埃及驻中国大使哈桑·拉吉布从早到晚,一直站在使馆的阳台上,向成千上万参加声援埃及人民的游行群众致意。
支持埃及的步骤接踵而至:中国政府正式宣布向埃及提供物质援助;中埃友协诞生了,周恩来总理和埃及驻华使馆官员出席了中埃友协历史性的成立大会;中国的所有报纸,特别是人民日报还刊登了我写的几篇文章。
在中国,我见到了充满灵感的诗人郭沫若。在苏伊士运河国有化后,他在诗中写道:埃及,我向你欢呼!你决不是孤立无助的,全世界的进步力量都在关怀着你。当时,郭沫若是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主席,此外还担任许多重要职务。郭沫若邀请我登上天安门城楼发表演讲。那一天,天安门广场聚集了50多万群众,他们挥舞着埃及国旗,高举着标语,表达他们对埃及的感情。
我对这一事件的记忆永不会消失。在这次集会上,我用阿拉伯语发表了演讲,如今,演讲的每一个单词还镌刻在脑海里。当时我感到义愤填膺,和数十万集会者心心相印。我以“为了你们去争取和平;实现和平要靠你们;和平是属于你们的”作为演讲的结尾。这几句话,至今还在我的心中激荡。我希望埃中人民的友好关系不断加强,坚信穆巴拉克总统和中国领导人将推动这种关系,使之不断巩固。我对此充满信心。
现在,全世界都在注视着中国人民如何用独特的方式和实践建设新生活,我认为,中国的经验是有益的,值得人们学习、研究。在中国国庆到来之际,我谨向伟大的中国人民致敬!向中国朋友和中国兄弟致意!我要再次重复我在天安门城楼上讲的那句话:“为了你们去争取和平;实现和平要靠你们;和平是属于你们的!”
(刘水明译)(附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