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9月23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书评)
专栏:

  修筑爱我中华的“文化长城”
周巍峙
弘扬民族文化,振兴民族精神,用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一直是近代中国文化界、思想界、史学界许多有识之士以及一些政治家们都在深入探索的课题。这是一个大题目,一个牵涉多学科、多门类、多层次的系统工程。
我国民族众多,历史悠久,文艺遗产丰富,不仅是东方艺术之林的一颗明珠,也是世界艺术殿堂的一块瑰宝。为了全面地、系统地记录和整理各地区、各民族的民间文艺资料,普查、搜集散落的有关文献、文物,吸收建国以来文艺史论的研究成果,自1979年起,由文化部会同国家民委和中国音协、剧协、舞协、民协及曲协等有关单位先后联合发起编纂十部民族民间文艺集成志书。这十部文艺集成志书是《中国民间歌曲集成》、《中国戏曲音乐集成》、《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中国曲艺音乐集成》、《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中国戏曲志》、《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歌谣集成》、《中国谚语集成》和《中国曲艺志》。这十部集成志书,为研究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提供了较全面系统且具有科学价值的历史文献资料,被国内外文化界人士称之为“文化长城”。
十部文艺集成志书按现行政区划立卷,每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编10卷,全国除台湾省暂缺外共编纂300卷,有些卷分上下册,估计全部约达450册。每册平均100万字,约计四亿五千万字,是建国后艺术科研史上的巨大工程,创世之作,已列入国家重点艺术科研项目。
几万文化干部、几百名学术专家共襄盛举,由国内文艺界名家钟敬文、吕骥、张庚、吴晓邦、孙慎、李凌、贾芝、马学良、罗扬和我分别担任主编,动员了全国各族文艺工作者和数百名文艺专家参加,全面地进行普查抢救和系统的整理编纂工作,不但在中国的历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上也没有过。这对我国新的历史时期的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大意义。
它是一套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文献资料系列丛书。这十部文艺集成志书,就是把前人创造出来的文化艺术结晶,用文字、曲谱、图谱、录音和录像等一切手段记录下来,整理出来,可以说是民族民间文艺的“百科全书”。它不仅为研究中国民族文化发展的历史、创作规律、美学特征提供了全面系统而又翔实可靠的资料,对建设社会主义新文艺有很大的借鉴作用,而且对我国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历史学等等研究都提供了大量有科学价值的历史资料。
这是增强民族自豪感,加强爱国主义意识的重大措施。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文艺作品,表现了我国各族人民勤劳、勇敢、智慧和高尚品德,对人民群众、特别是对广大青少年进行品德教育,对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和欣赏水平,提高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促进海峡两岸的文化认同与和平统一都将起到重要作用。
编纂这十大民族民间文艺集成志书,并不是仅仅为了把祖宗创造的文化珍品,传给后代子孙,而首先是为了运用,为现实服务。它有很多非常精彩的篇章,令人可以“诵之、歌之、绘之、舞之”。这几年不少省份就是通过对发掘的民间歌舞进行整理加工,不仅在国内演出,成为各个“艺术节”的突出节目,而且国外演出也受到热烈欢迎。
创造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艺,离不开我们民族民间文艺的优秀的传统。它既起到借鉴作用,又是一定的艺术基础和营养。10部文艺集成志书编纂的下限时间是到80年代,这里面不仅包括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文艺活动,也包括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些新情况。如何根据多年来文艺事业的经验,总结出合乎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指导我们的工作,这对贯彻社会主义文艺方针政策,繁荣创作,推进各项文艺工作,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我们的文化艺术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在世界上独树一帜,自成体系,是举世公认的。但是系统的研究工作却很差,还没建立起与我们丰富多彩的民族文艺本身相称的、完整性的文艺理论体系,还有不少空白学科。通过编纂十部文艺集成志书工作,在搜集、整理资料和编撰过程中,经过各个角度的研究工作可以培养出一批掌握了丰富资料,有实际经验,有一定理论水平和较高写作能力的研究民族民间文艺的理论骨干,这为建设一支宏大的文艺理论队伍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我国的文学艺术遗产丰富多彩,已引起世界各国人民的注意,他们非常希望了解、研究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遗产。通过舞台演出,可以向外国观众介绍一部分,但系统的、经过整理的丰富资料还不多。这十部文艺集成志书的出版,对增进世界人民对中国文艺的了解,促进中国和各国的文化交流,丰富世界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宝库也将作出重要贡献。
编纂十部民族民间文艺集成志书意义巨大,工作繁重。晋代大诗人陶渊明的著名诗句云:“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我们坚信经过我们的艰苦努力,建设“文化长城”这一宏伟而艰巨的历史使命肯定能完成,我们发扬民族文化、振兴民族精神的热切愿望肯定能实现!


第8版(书评)
专栏:

藏书票赵志方作


第8版(书评)
专栏:

《世界小说传世之作100篇》(谢泉铭、徐如麒主编)由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封面设计:何礼蔚


第8版(书评)
专栏:

  创造研究新境界
刘永明
如何全面、科学评价毛泽东文艺思想及其在中国文学艺术中的地位、对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重大贡献和对社会主义文艺的巨大影响等问题,始终是一些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者常年研究的方向。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与中国文学艺术》(作者杨柄、余飘、涂武生、严昭柱)既显示了文艺工作者在这方面努力的结果,又取得了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的新成就。
本书注重了毛泽东人格、文品和理论品格的相联研究,并根据这种联系来巧妙安排著述体例。在具体内容编排上,本书针对毛泽东的文艺思想既有精邃的理论形态,又有丰富具体的创作、批评实践形态这个特征,所以在文章的结构安排上,做到以前者为重心,正面、重点阐述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理论形态,并且用了大半篇幅;同时又做到结合了创作实际和具体艺术批评,这种结构处理是富有创造性的。
全书以《讲话》为核心,广泛地联系了毛泽东的其他理论著作,用以探讨各个问题,既突出其理论基础又有清新的网络联系。全书论述的中心在《讲话》,同时作者也准确地把一些主要的问题提示出来加以分析,以求重中有重。首要的一个问题就是文艺的功利性问题。进入新时期以来,在许多人看来,艺术是超功利的,而不是为了某一个目的而存在,即使那是一个非常崇高的目的。鉴于此,本书的作者运用毛泽东的文学和美学的战略学原则来回答。在毛泽东的战略学角度看来,要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完成民族解放和民族振兴的使命,文学就必须担负着特别繁重的思想启蒙和精神振奋的任务。所以在新民主主义时期,文艺必须有明确的目的和功利,才能团结民众。鲁迅也同样看到了这一点,这是伟人们的远见共识。但它的前提是为了最广大的人民大众,这也就不流于狭隘和闭塞了。因而说具体分析当时历史条件下的时代背景和理论背景是很重要的。作者正是以此为基础,坚持以事实说话,求得符合历史实际和科学精神。
在维护毛泽东文艺思想基本原则的同时,作者也运用这些基本原则,积极评价当前文艺思潮及文艺创作中的一些事实,以求深层地联系现实。如对西方后现代主义艺术及新写实小说的零度情感论等热点问题进行探讨。
同时,全书在研究史料的收集方面也作了许多努力。如介绍毛泽东文艺思想和作品在欧、亚、非、美等国际上的流传和影响情况,在资料获得方面是可贵的,使全书又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书中逐一并附有毛泽东的许多书法和诗词作品,图文并茂,生动有神。
   (《毛泽东与中国文学艺术》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第8版(书评)
专栏:

  伟人业绩的颂歌
——读裘之倬的《总设计师》
廖盖隆
裘之倬的《总设计师》一书,从1992年12月问世以来,连续印刷发行了两版三次,共5.1万册。最近在“百书育英才”读书活动中,被读者投票推荐在前列,说明受到广大读者欢迎。这不仅因为它是一本邓小平政治传记,而且因为它是一本写得比较好、比较成功的,内容翔实、资料丰富、叙述生动的邓小平政治传记。《总设计师》这本书,是作者20年来广泛搜集档案和其他第一手资料,走访众多有关的见证人,口问手记,锲而不舍地辛勤工作的结果,又是经过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的几位专家学者仔细校核后,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
邓小平是在中国共产党全党和中国全体人民中享有崇高威望,并在全世界享有巨大声誉的当代伟人。他将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之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的总设计师,作为世界上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的健康道路的开辟者而载入史册。
从1922年算起,他已经为共产主义事业和中国的独立、统一和社会主义的建设、改革事业奋斗了70多年。他虽然从1989年9月起退休了,但他仍然是我们的建设和改革事业的总设计师,他集中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智慧而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仍然是指引我们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旗帜。
《总设计师》著者裘之倬出于对邓小平的深厚感情和对他的卓越贡献的感激、敬佩之情,对邓小平的历史地位是给予了很高评价的,他指出了邓小平同毛泽东一样,是一个历史巨人。《总设计师》一书中《壮志凌云,功勋卓著》部分提供的丰富的事实材料和生动的分析描绘,确实足以充分说明,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邓小平是建立了巨大功勋的。遵义会议后,在1935年4月,为了加强中央红军主力部队的工作,根据毛泽东的提议,邓小平被调任红一军团政治部宣传部长。中央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后,他先后升任红一军团政治部副主任、主任,从而参加了红一军团的领导。他亲身参与了以毛泽东为集体代表的坚持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的正确方向的一大批中国共产党人对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的探索,从而对毛泽东思想的逐步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显示了他独立地领导一个重要地区的革命工作和领导革命武装斗争的卓越才能。
《总设计师》一书中的抗日战争(即《敌后抗战费运筹》)和解放战争(即《在解放战争的日日夜夜》)两个部分,资料丰富、内容充实,充分反映了邓小平作为一个重要战略区的主要领导人的卓越的政治和军事的领导才能和他同刘伯承以及陈毅在一起所建立的巨大历史功绩,因而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之一。这是这本书写得最成功的两个部分。篇幅也占了170页,完全可以作为两个独立的篇章。
中国人民将在哪些方面对人类作出较大贡献呢?就是在邓小平所说的当代世界两个最大的战略性问题上,即在和平与发展问题上作出较大贡献。中国国民经济已经持续快速增长了15年(当然,快速增长也是波浪式的),而且还要长期持续快速增长。在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问题上,正如前引邓小平的话所说的,中国的贡献就在于:“这不但是给占世界人口3/4的第三世界走出了一条路,更重要的是向人类表明,社会主义是必由之路,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我认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的重大意义,就在于此。
(《总设计师》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


第8版(书评)
专栏:大地书讯

  大地书讯
△关仁山著《关仁山小说选》已由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
△吴文科著《“说唱”义证》已由中国文学出版社出版。
△傅修延著《讲故事的奥秘——文学叙述论》已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
△黄力之著《信仰与超越——卢卡契文艺美学思想论稿》已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
△冰凌著幽默小说集《嘻嘻哈哈》已由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
△潘国彦的《白丁侃书》已由重庆出版社出版。
△晓剑的社会商战系列小说《海南风流》、《海南教父》已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吴秀明的长篇小说研究专著《文学中的历史世界》已由吉林教育出版社出版。
△洪水平著长篇小说《温州城下》已由鹭江出版社出版。
△袁济喜著《赋》一书已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资华筠的散文集《华筠散文》已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


第8版(书评)
专栏:

  品味“老字号”
何申
这几年搬过三次家,书籍也随之做些清理,但始终未舍得让《驰名京华的老字号》下架。这本书是北京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会编辑的。刚到手时未觉得怎样,但越看下来越觉其中很有些内容,就像那些“老字号”一样,表面朴朴实实,功夫都在内里。
书名已经很明白地道出其中的内容,读罢这本书,我们就会对诸如同仁堂、瑞蚨祥、内联升、全聚德、便宜坊、东来顺、都一处、稻香春、月盛斋、六必居、王致和、荣宝斋、王麻子等老字号的历史及其成名的独到之处有了更深的了解,并且能大致地归纳出几条道理来,这些道理对如今从事商业服务业的人又是极有益处的。
最令人敬佩的是这些老字号实实在在地把商品质量放在经营过程中最重要的位置上。我想那个时候不会有如今这样的卫生检疫部门吧,顾客的自我保护意识也没有今天强,可那些老字号却无一例外地严把质量关,从一开始就力保“货真”,然后才有“价实”。如介绍鹤年堂的饮片剂,均选用地道的一级药材精制而成,金银花采购于河南省,花嫩,不开朵,尖硬;制作中半夏经用清水、石灰、矾、甘草、生姜等七道工序炮制,需49天方能完成……试想这样做出的药若是对上症能不管用吗!当今做假药的人看看人家,倘若还有良知,真该悬崖勒马重新做人,还有靠包装和回扣推销药品的厂家,也该有所觉悟,不然就愧对了医药前辈。
在讲求质量的同时,这些老字号又十分注意服务。他们根据顾客的需求,不断变化服务方式,只要对生意有利,就不辞辛苦。如“烤肉季”的上门服务,就很有特色,“预备一辆小手车,拉着炙子、肉片、调料、木柴,再跟去两个徒弟帮助去烤。”
这本书又不是只写如何制作这些食品等等,而是融老字号创业的历史、人物、事件为一体,因此具有很强的可读性;作者多为亲身经历,写得又很真实。现在一些文学影视作品中有关这些行业的描写,有的还远不如这本书里写的细致,这里的一些情节,展开来就是很好的故事。
这本书不宜“一口气”读完,我觉得最好是一篇篇一段段去品味。老字号是一种创造,也是一种经验。学习借鉴老字号的成功之处,对今天搞经营的人是很重要的。各行业的内容虽然不同,但经营思想必有正确与否之分。杜绝“宰”客歪风,让人民群众真正赞誉起各个商店、饭店来,这应说是读这本书所得到的收益吧。
     (《驰名京华的老字号》由文史资料出版社出版)


第8版(书评)
专栏:书味斋

  伏跗室记
肖复兴
伏跗室在宁波一条叫做孝贤街的小巷里。市声喧嚣,毫不费力将伏跗室吞没。我想,在冯孟颛先生最初买下这座院子做藏书楼的时候,不会是这般样子。夜雨敲窗或冷月当空时,白雪红炉,绿茗紫烟,青卷黄灯,清静读书的情景,怎么容忍得下这般的嘈杂如热浪频频袭击?
伏跗室,取文选《鲁灵光殿赋》中“狡兔跧跗于伏跗侧”之句,意为伏处乡里不求显达而致力于学。伏跗室主冯孟颛先生,一生淡泊名利,远避宦海和商场,倾家产万金唯致力买书藏书读书,以书为友,如影相伴,乐此不疲。伏跗室藏有10万余卷书籍,其中有400种善本,以宋刻本《名臣碑傅琬琰之传》、元刻本《春秋属辞》、明刻本《山谷刀笔》最为贵。
我来伏跗室,正是三伏天,太阳很好,辣得烫人,是晒书的好时候。伏跗室文管所穿着背心的所长,和美术学院刚分来不久光着膀子的大学生,全部人马三个人,都在楼上晒书。我走上摇摇欲坠的楼板上,迎面扑来的是尘土和霉味,夹杂着樟脑味。所谓书香,其实是这些味道的混合之后发酵的结果,很像宁波腌冬瓜历经盐水的浸泡方才入味出味一样。想想当年冯孟颛先生在这里读书理书,书林掇英,笔底钩沉,得失寸心,学问甘苦,坐拥书城的滋味,其实是十分枯燥、单调、寂寞的。
1937年3月,冯先生就是在这伏跗室里开始整理天一阁的书目。一年前,他曾登上天一阁,整理了天一阁的全部藏书,甚至连不成册的散页都记录在案,有稽可查。他单枪匹马,日复一日,做着繁重寂寞的事情。伏跗室,因此重载在身而厚重而灯火常明而赋予生命。冯先生的一支笔一卷书一盏灯,便和自己的一颗心一起跳动。偏偏这一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侮寇窥鄞,警报日闻”,战火危及到自家门口,他老先生依然抱着他的书他的笔不放,硬是在伏跗室的院中芭蕉树下挖了一个不大的防空洞,敌机轰炸时,躲在洞中,坚持作他的学问,人称他“伏处威城,校勘斯目。”历春秋三载,终于编成《鄞范氏天一阁书目内编》共10卷。
说冯孟颛先生生死皆可抛,唯有读书高,恐怕一点不为过。只是这样的人,在现在看来,实在有些愚傻,会越发少见。在一些人看来,那一页页发黄的古书,毕竟不是一张张钱票子,能派上什么用场?物欲的膨胀,知识的贬值,文化的沙化,书籍的庸俗化,让有些人不要未来不要过去,只要眼前鼻子尖底下可怜的一点点。这些人除了能从兜里掏出种种舶来的名牌口红、香水、口香糖、乃至腰果、开心果、爆米花……再有就是大把大把的钱票子,就是掏不出来多少知识和学问,尤其是掏不出来在苦难在寂寞中读书作出的学问。苦难被我们轻易地抛弃,寂寞更是一道搁馊了的隔夜菜;自然,书便不如钻戒、脚链和牛仔服值钱,而成为包装食品或上厕所用的纸;自然,藏书更是一种华而不实的装饰,书架宁可摆满酒瓶、化妆瓶、灭蚊药瓶,也不会摆上几本有价值有用处的书。
冯孟颛先生逝世之后,将伏跗室和10万余卷藏书全部捐献给了国家。年久失修的伏跗室,和越发古旧的藏书,虽然藏着一颗老人的心,藏着一段历史,对只注重实际实惠实用的现代人来说,伏跗室已经人老珠黄般,难得受到青睐。伏跗室里那些书,他们可能看不懂,但对于他们的意义并不是看懂而是看到它们的存在,从而懂得珍惜并让自己的后代看懂。他们可以骑着摩托、打着的士,从它的身旁擦肩而过,却来不及走进去或根本不屑一顾。虽然,它的门票每张才三角钱。伏跗室文管所的所长摇摇头告诉我:一天也就来两三个人参观。买根雪糕还要一元钱,只要三角钱的伏跗室,没人要看一看。我知道舍近求远到普陀的人每天有成千上万。人,就是这样,擦肩而过,失之交臂,便失去永远。


第8版(书评)
专栏:

  只有人物足垂不朽
王新伟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说:“世事万千,都转眼即逝,……只有人物足垂不朽。”不但小说,中国人写史也是以人物为核心,这就是中国历史记传体。古书中之人物,不但个个栩栩如生,而且形象各异,趣味横生。
中国古书浩如烟海,人物汗牛充栋,难以计数。为了使大家进一步了解并把握古书中人物形象,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庄克华主编的《古书人物辞典》。此书的编撰集数十位多年从事古典文学研究的同志群体力量,查阅了一千多种古籍,历时五个春秋而完成。因此此书具有一定的学术性和系统性,对从事古典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此辞典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我国古典文学作品里的人物形象。上迄先秦,下至晚清。此书认为古代神话传说,是文学的源头,因此此书把《山海经》、《淮南子》中的人物都襄列于内,但就此书收集人物辞条比例而言,则唐宋后人物居多。同时此书认为先秦诸子散文,如《庄子》、《列子》中寓言故事中人物;东汉以前的史传文学,如《左传》、《战国策》中人物;魏晋南朝之“志怪”、“志人”小说中的人物等,都反映了我国唐朝以前文学人物的各种特点,因此对其中人物都有选择地收录于其中,但是对《世说新语》这种对后世文学有较大影响的作品,则较全面地收录。
总之,此书共收古代诗词、文赋、小说、戏曲、神话等人物计四千余位。不论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不论是重要的还是次要的,不论是悲剧的还是喜剧的,“每个人物都是一定意义上的主角”(老舍)。他们同时在作品中涌现,交相辉映,都不乏是新颖独特、别开生面的艺术形象。在我国古代文学人物画廊里,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因此都储藏在此《辞典》里,从而使此《辞典》既全面,又丰富生动,是我国第一部古书文学性人物大辞典。
       (《古书人物辞典》由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


第8版(书评)
专栏:

  追寻文学百年的踪迹
王岳川
在一天的教学或写作之余,我总喜欢随手翻翻书桌旁新到的书刊。这一方面可以松弛一下身心,另一方面往往会激发新的写作冲动。然而,这几天,我却搁笔不写而为一部书所吸引,这部书就是乔默主编的《中国二十世纪文学研究论著提要》。
我常想,中国学者一个世纪的艰难跋涉,究竟产生了怎样的学术思想和文化成果?学者们在向西方学习和对话中,是否已由“开窗”(将西方学术译介到中国)到“开门”(将中国学术介绍到西方并与之对话)?读了这部书,我获得了相当的信心。事实上,在新旧世纪的转折点上,回首20世纪近百年的学术史,可以看到,一代代学者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反思着中国文化的困境和出路。无论是激进主义还是保守主义,无论是意识话语的“西化派”,还是回归传统的“新儒家”,都将中国学术文化重建和价值重估作为自己的立足之本。
文学研究领域也是这样。一代代学者殚思竭虑对文学流派、思潮、理论范畴、作家、作品、文学史加以研究,为20世纪文学研究留下了一串清晰的脚印。如何将一个世纪的文学研究的重要成果加以归类而为当代学术研究提供一份“指南”和“备忘录”?如何把数以万计的学者的研究成果展示出来而不湮没于历史的雾障之中?这确实是一个难题。乔默主编的《中国二十世纪文学研究论著提要》,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难题。在这部200多万字的大型资料性工具书中,编者精心挑选出千余部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著作加以钩玄提要,对其版本、作者、重要学术观点、主要内容做客观简约的提要,力求呈现出中国文学、文艺理论和美学、外国文学、民间文学和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方方面面,显示了这个世纪的文学研究重要成果和总体水平。
总体上看,这部书具有较高的学术眼光,收录严谨、客观、公允。同时,该书收录的论著相当广泛,除了传统的学科以外,还注意收录了西方文艺美学、东方文艺美学、比较美学和诗学、民间文学、少数民族文学方面的论著,并适当收入一些跨学科的文学边缘书籍,如文学与哲学、文学与宗教、文学与巫术、文学与民俗等方面的具有代表性的著作,可以使人看到新方法对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的影响。
 (《中国二十世纪文学研究论著提要》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