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9月23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要闻)
专栏: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5周年

  中国农业:45年坚实路
本报记者蒋亚平
△45年的中国农业尽管有过起伏,但是回首展望,她走过的是一条坚实、辉煌的路
△当代中国的农业在迅速增长的基础上,已经形成了一种稳定的综合生产能力
△中国农业实际上发生了一场静悄悄的“绿色革命”,已经迈进现代农业的门槛
△中国农业还有自己独特的贡献,即为中国的工业化发展提供了巨额剩余,这是中国农业的殊荣△面向未来,中国农业面临多种挑战
    一
回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45年间的农业发展,最引人注目、也是最为世公认的成就,就是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近25%的人口。支撑这一成就的基础,是在过去45年中中国农业及其主要农产品的历史性增长。
1949年,中国农业总产值为461亿元。到1993年,这一数字是9692.87亿元。尽管可比口径不一,但增长是显著的。
最大宗的农产品是粮食。1949年,全国粮食总产量是11318万吨;到1993年,达45644万吨,增长了3倍多。棉花的增长更为强劲。1993年达到376万吨,这一数字比1949年的44.4万吨增长了近8倍。同期的油料总产量则从256.4万吨,增长为1761万吨,45年增长了近6倍。几乎所有的农产品产量,都呈现这样一种增长。
农业部农业司副司长孙小平说,考虑到在过去45年中耕地减少、人口膨胀、工业对原材料需求激增、人们对提高生活水平欲望增强这样的种种背景,我国主要农产品的增长便具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
这一意义体现在我国人均农产品的占有量上。45年中,我国人口增了6亿多,耕地减少2000多万公顷,粮食却从1949年的人均208.9公斤,增长为1993年的385.1公斤;棉花和油料从1949年的0.8公斤和4.8公斤,增长为1992年的3.9公斤和14.2公斤。
这使中国农业在世界农业中的地位进一步增强。到1993年,中国的粮食和油料总产已居世界第一,棉花居世界第三。
中国主要农产品的增长,在1978年改革开放后,表现得尤为明显。比如粮食,在最近的15年中,连上3000亿公斤、4000亿公斤两个台阶。改革开放对于中国当代农业的发展,功不可没。
    二
主要农产品的历史性增长,反映了中国当代的农业生产水平所获得的显著进步。这是一个容易为人忽视的领域,但她往往从更基本的层面,反映了农业这一产业所发生的历史性变迁,并且牢固地支撑了上述的增长。近几年,尽管我国气候反常,市场发育不成熟,农产品价格屡有起伏,但是主要农产品的增长显示出了明显的持续性和稳定性,这表明我国的农业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稳定的综合生产能力。
这是比一年农产品增长多少意义更为重大的变化。人们一直试图对当代中国农业的这种变化作出更为准确、科学的总结。不同的专家有不同判断。但是,关于这样一点认识却是共同的,即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中国农业正在走出传统,迈进现代农业的门槛。
支撑这一判断的证据,不光是田野里轰鸣的拖拉机,乡间马路上驰骋的装满化肥的运输车,以及许多农田里雪一般的农膜。专家们对各生产要素在农业增长中贡献份额的研究,也都充分地证明了这点。由国务院和农业部联合进行和一项相关研究确定,包括化肥、灌溉、役畜、农膜、农药、农机、良种等物质投入,对种植业综合产出的贡献率共达93%。撇开役畜和传统的灌溉因素,主要依靠现代工业技术成果和农业科研成果形成的现代物质投入形成的贡献,要占总贡献率的70%—80%。
这个研究成果不是孤立的。中国农业科学院朱希刚教授等人和美国、荷兰专家进行的一项联合研究也表明,除开劳动力、体制改革所占的份额,化肥、机械、良种等现代农业投入的贡献份额,也在80%左右。
这就是说,当代中国每增产10公斤的农产品中,有七八公斤是中国农民靠农业技术进步创造的。对此,中国农业科学院黄佩民教授认为,我国农业在40多年中所取得的进步,相当于西方100多年来取得的进步。
中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在物质投入上,主要表现为化肥、农膜、良种、农药包括农机大规模地推广和使用上。1952年,全国化肥施用总量为7.8万吨,这一数字在1987年上升为1999.3万吨,在1993年为3151.6万吨。同期每亩平均施用化肥则分别为0.05公斤、13.9公斤和21.7公斤。
化肥的推广使用得益于工业化的进展。良种的推广则主要是科研的效力。以袁隆平为代表的中国专家研制的杂交水稻,使水稻产量每公顷提高750—1500公斤,高的达2250公斤。据农业部门统计,从1976年到1993年,累计推广1.5亿公顷,增产稻谷1000多亿公斤。目前,全国种植杂交水稻占总水稻面积的近50%。
类似的巨大进展还有杂交玉米,已占玉米种植总面积的95%,每公顷可增产1500—2250公斤。棉花和小麦的良种覆盖率也高达80%和77%。而在1949年,我国的良种覆盖率仅有0.6%。
化肥,良种,再加上农膜,农药和各种新式栽培技术的推广和运用,实际上意味着在过去的45年中,传统、古老的中国农业,已经发生了一场静悄悄的“绿色革命”。与一些国家相比,这革命是无言的、渐进的,但效果却是辉煌的、有力的。
现代的工业技术、物质投入和科研成果给当代中国农业带来的最大礼物,是农产品单位产量的大幅提高。45年中,中国的粮食单产由1949年1公顷1035公斤提高到1993年4131公斤,棉花由1公顷165公斤提高到750公斤,油菜籽由1公顷495公斤提高到1309公斤。
单产的提高提醒人们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即中国静悄悄的“绿色革命”,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探索,最终大都是在提高土地产出率上找到有力的立足点。这或许正是中国当代农业走向现代化的特色所在。
    三
中国农业在当代的增长和发展,离不开现代工业的支持和发展。45年前,当几千年来步履蹒跚的传统农业进入当代时,正好是中国大规模进行工业化建设的年代。这是当代中国农业的幸运。
但是,中国的现代工业之车,最初正是在农业的“哺育”下得以大规模启动并且隆隆运转的。中国农业科学院陈凡副教授强调,无论是从1949年开始的我国城市工业化进程,还是1978年后开始的我国乡村工业化进程,中国农业都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一般来说,农业对国家经济的贡献,表现为提供国民食品和工业原料两个方面。但是,中国农业还有另一种特殊的贡献,即为几无基础的中国工业提供了最初发展的原始积累。只有认识了这点,才能真正理解为什么在中国“农业是基础”始终是发展经济的“圣经”。
中国农业的这种特殊贡献,是通过工农产品价格上的“剪刀差”实现的。剪刀差是指人为地使工业品价格高于价值,农产品的价格低于价值。在相互交换中使农业的劳动剩余转到工业部门,从而加快工业的发展。
有关研究表明,按公认的标准折算,在1957年、1965年、1971年、1978年,农业通过“剪刀差”转给工业的积累就达1300多亿元,占同期国家财政收入的60%。
由于我国工业生产效益始终未能达到理想状态,所以在我国,不仅本应早就开始的工业对农业的“反哺”未能实现,农业对工业的“哺育”目前仍在继续。专家们估计,当前农业的这种贡献额每年仍达1000亿元以上。
中国当代的第二次工业化——乡村工业化,更是在农民、农业的肩头上站立起来的,兴办乡镇企业所需的资金、土地、劳动力,都是直接,甚至是全部源于农民所不多的农业剩余和从农业中转移的资源。中国农业对国家工业化的这种贡献,其量之大,其时之长,其面之广,在整个世界经济发展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这是当代中国农业的殊荣。
    四
在向现代化迈进的路途中,中国农业面临着许多严峻的挑战。尽管中国农业在土地产出率上站在了世界农业的前列,但在劳动生产率上的差距却是巨大的。
也许由于特殊的国情,中国农业同世界先进农业的这种差距将长期存在。但是,在世界经济日益一体化的大背景下,由此带来的问题和困扰却是现实的:农产品相对成本高昂,数亿农民得继续拥挤在有限的土地上。
目前关于关贸总协定的谈判使中国农业面临这一挑战变得更为迫切。事实上,目前我国一些主要农产品的市场价格,已经接近甚至高于国外农产品价格。用政府补贴的办法提高竞争力,不仅会给国家财政带来沉重的压力,也会在国际贸易中引起新的问题。
应当说,在汲取了充分的经验教训后,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技术选择和物质投入方式,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方向。但是,如何能够使这些有效、符合国情的技术和投入变得更为充裕和及时,则需要更多的努力。农用工业的薄弱,农用生产资料的短缺以及高昂的成本,农业科研力量不足,农业推广体系不力以及农业劳动力素质不高,都将影响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此外,现代农业投入对环境的污染和对农产品品质的影响,则是中国农业面临的更为重大、更为长期、成本更为高昂的挑战。中国农业任重道远!


第2版(要闻)
专栏:

  总政部署贯彻落实《纲要》
要求全军高度重视抓好爱国主义教育
据新华社北京9月22日电解放军总政治部日前对贯彻中共中央印发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作出部署,要求全军各级党委和政治机关要高度重视,紧密结合部队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总政治部的通知说,中共中央最近印发了中央宣传部拟定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要求在全国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这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邓小平同志关于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思想,为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采取的一项重大措施。全军部队要坚决贯彻执行,认真做好这项工作。
通知说,《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深刻阐述了新形势下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意义,明确了教育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重点对象以及一系列具体措施,是我们搞好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依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贯彻《实施纲要》,进一步抓好这项基础性工程,是帮助广大官兵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健康成长的需要;是加强部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增强部队凝聚力、提高战斗力,胜利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各项任务的需要。各级党委和政治机关要切实把爱国主义教育摆到部队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位置,坚持不懈地抓下去。
通知指出,全军贯彻《实施纲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必须以邓小平同志的科学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突出改革开放的时代特点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引导官兵把热爱祖国同热爱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人民军队结合起来,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革命军人。教育要从军队的实际出发,紧密联系我军的根本职能、各部队担负的任务和官兵的思想实际。要组织广大官兵着重学习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了解祖国的壮丽山河,了解我国各族人民对人类文明的卓越贡献;学习中国历史特别是近现代史,了解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反抗腐朽统治的英勇斗争精神,尤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前仆后继、浴血奋斗的崇高精神和光辉业绩;学习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了解我军的性质、宗旨和在党的领导下成长壮大、不断取得胜利的光辉战斗历程;学习党的基本路线,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和现代化建设宏伟前景;学习国防知识,明确军人担负的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神圣使命。通过学习教育,帮助官兵增强对伟大祖国的深厚感情,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进一步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更好地发扬献身国防、爱军习武、乐于奉献、艰苦奋斗的精神,为建设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建功立业。教育必须区别不同对象,分类组织实施。努力做到经常化、制度化。
通知要求各部队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本教材和设施的建设,拓宽教育渠道。使广大官兵从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中,学习爱国主义的传统和知识,受到爱国主义精神的激励和感染。军队新闻出版、文化工作应当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重要任务。部队艺术团体和文艺创作部门要积极组织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文学艺术、影视作品的创作和演出。


第2版(要闻)
专栏:

乡镇企业欣欣向荣
(摄于鄂、粤等地)
本报记者蒋铎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