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9月2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体育)
专栏:

  英雄交响曲
——写在第六届“远南”残疾人运动会开幕之前
本报记者陈昭
罗曼·罗兰曾经生动地用笔描绘出贝多芬第三交响曲(英雄)的音符中所深含的意境:“这是一幅庞大的壁画,在这里,英雄的战场扩展到宇宙的边界。而在这神话般的战斗中,被砍碎的巨人像洪水前的大蜥蜴那样重又长出肩膀;意志的主题重又投入烈火中冶炼,在铁砧上锤打,它裂成碎片,伸张着,扩展着……命运的呼喊微弱地透出那晃动的紫色雾幔。英雄在号角声中从死亡的深渊站起……这是生命的复活……胜利将由它来完成。”
在贝多芬交响曲的全部作品中,都贯穿了英雄主义这样一个崇高的主题:“通过苦难——走向欢乐,通过斗争——走向胜利”。当远南运动会向我们愈趋接近的时刻,我们分明听到了英雄交响曲那磅礴、激越的旋律,它就如滚滚而来的惊雷,在我们胸中激起了巨大的共鸣……
   远南——净化我们每一个人的灵魂
这是人类中一个特殊的群体。
当历史的车轮碾过愚昧无知的泥泞;当文明的双翅插上我们这个时代的臂膀;当他们也和我们一样站在神圣的奥林匹克殿堂前,我们每一个人突然感悟到了许多,许多……
或许我们就曾经是精神上的盲者,看不见在社会的一角中那一株株顽强的小草冲破干硬的土地,在风雨中摇曳着弱小但不屈的身躯;或许我们就曾经是生命漫漫长途上的跛足者,那些在命运铁砧上被锤打敲击过千百次、身躯残缺的我们的兄弟姐妹却昂首走在我们前方。
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说,残疾人运动会是唤起人类良知的运动会。这决不等同于一般的体育竞技比赛,在这样一个赛场上,你会感受到生命竟能燃烧出如此强烈的光芒。
4年前的今日,第11届亚运会的圣火曾点燃起11亿中国人民胸中的爱国主义情感;
一年前的今日,我们整个民族在申办2000年奥运会的搏击中经受了一次精神上的洗礼;
今天,当第六届远南运动会即将在北京拉开大幕的时候,又会给我们国家和人民带来什么呢?
天空中,飘洒着细雨,爱的雨丝润物细无声般地浸透我们的心灵。
当改革开放的浪潮自80年代初席卷中国大地的时候,伴随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涌入洞开的国门的还有形形色色思潮。在急剧的社会变革中,面对五光十色的世界,令人迷惘。
观念的更新并不等于摒弃我们古老的文明,纷乱的生活十字路口前令许多青年人举步维艰。社会学家、理论家、教育家们为此奔走呼号,一项浩繁的精神文明工程大厦的建设比之经济建设更为艰巨。
谁也没有料到,一群曾为人歧视,一度被社会所遗弃却依靠自己的力量登上世界冠军领奖台的残疾人运动员,他们艰难的人生道路和自强不息的精神,使如此众多的男女老少受到了心灵上强烈的震撼与冲击。
在远南运动会前夕,北京市组织了近60场残疾人运动员的报告会,报告演出团所到之处听众无不为之动容,台上台下热泪盈眶,场场掌声经久不息。
中国人民大学的一位大学生说:“说心里话,在社会变革的时期,青年人思想呈多元化,在‘上山下海’的争论中发展自己个性的大学校园里,很少看得到这样激动人心的场面。”一位学生家长说:“现在的孩子,一般的说教是不容易打动他们的。这次,孩子听了报告那种激动,那种认真,他对残疾人运动员的信服和尊敬令我震惊。”
其实,这些曾经在社会底层挣扎、奋斗的人们并没有旁征博引、洋洋洒洒地去阐述什么理想和道德,他们只不过娓娓述说了自己生活道路上所经历的风风雨雨,坎坎坷坷。然而,许许多多健全人在肢体残缺的他们面前,映照出自己心灵上的残缺。
远南巡回报告团走向工厂、农村、学校、机关、军营甚至监狱,他们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故事帮助无数的人们走出自己人生的误区。当许多人走出会场,或在荧屏前听完那催人泪下、感人肺腑的报告时,突然觉得,曾经为锱铢计较的自我,曾经抱怨社会不公而消沉、玩世不恭的自我,是那般无聊与渺小。
大千世界,英雄就在芸芸众生之中;滚滚红尘,同样可以锤炼出不同凡响的人格。正在奔向小康理想的中国人不仅仅要摘取丰硕的物质之果,同时也要让精神之花开放得更加美丽。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受海外影响,在当代青年中悄然形成一个新的群体——“追星族”。“星”是以他们的艺术魅力吸引了青年人,然而,它并不能减弱青年一代对英雄人格的追求。保尔·柯察金曾影响了我们整整一代人,他告诉人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动人故事。今天,远南运动会《英雄交响曲》的第一乐章在我们国土上所产生的共鸣,所引发的人们对价值、理想、道德等等的重新咀嚼与审视,说明了真善美有何等巨大的感召力。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在评价历史人物时曾说过这样一段耐人寻味的话:19世纪最伟大的两个人是拿破仑和海伦·凯勒,拿破仑曾企图用物质力量征服世界,他失败了;海伦·凯勒则用精神力量来征服世界,她成功了。
有意思的是在马克·吐温之前百年德国伟大作曲家贝多芬所创作的《英雄交响曲》,本来是献给拿破仑的,后来他在扉页上愤怒地擦掉了字迹。
那么,今天让我们把它献给像海伦·凯勒那样的我们的残疾人兄弟姐妹吧!因为他们,在征服世界的同时也征服了我们的灵魂。
   扼住命运的咽喉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妄想使我屈服,这绝对办不到。——生活是多么美好,让我再活上千百次吧!”(贝多芬)这些都是真实的故事,它们把麻木的心灵唤醒,使冷漠的感情复苏。这些肢体残缺、在无尽的黑暗中摸索了很久的残疾人运动员,他们不仅仅用汗水、甚至用血水把一个大写的“人”字写上天空。他们所付出的,比一个健全运动员付出的多了千百倍,他们将人类生命的潜能发挥到了极致。
孙长亭,原来是一个专业足球运动员,在老山前线失去了一条腿。当他参加汉城奥运会时,由于训练量过大,伤腿肿得比假肢还要粗。为了完成4×400米,他硬是将腿跑木,由两个大夫含着泪把他粗肿的伤腿塞进假肢里去完成比赛。
黄文涛,上海的盲人选手。在一次跳远训练时,踏板上伸出一根铁钉,可是他看不见,一脚踏了上去,铁钉穿过跑鞋,从脚掌穿出脚面,他一下子昏倒在地。
举重选手贾维乐家里十分贫困,父母又都没有工作,他的收入实在无法满足高强度训练所需要的营养。他的教练帮他钉了个木箱子,陪他上街去擦皮鞋。街头上人们围观着这个残疾擦鞋匠,这一刻,贾维乐欲哭无泪,真想面对蓝天大声呼喊。谁会想到,就是他,在今年4月的世界轮椅举重锦标赛上连破两项世界纪录呢?!
另一位残疾人运动员,也是因家庭生活困难,在业余训练中,他吃不起别的,只好吃面条,一顿吃下两斤多。
…………
手中的笔是如此沉重,我不知道该如何倾泻自己的感情。当国旗升起,国歌奏响的时候,我们只想说:我们的好兄弟,我们的好姐妹,你们才是生活中真正的强者。
每一个残疾人运动员,在他们开始自己运动生涯之前,都有过一段苦难的经历。乒乓球选手沈继良一生下来就没有双手,父亲视其为不祥的怪物,要弃之门外,是姥姥拚命夺回了这个刚刚来到世界上大声哭喊的婴儿,流着泪说:“孩子来世不易,就当猫狗养着吧!”
刘文华,曾获得奥运会游泳金牌的来自贵州的一个青年。在他1岁零4个月的时候,火车碾掉了他的双腿,从此,两只小板凳就成了他的腿和脚。10岁时,他就在两只小板凳的伴随下,开始了流浪儿的生涯。他的足迹遍及两广,两湖甚至山西、山东。人家卖东西,就叫他像个标本似地坐在摊前,以博路人同情买其货。小小年纪,他就尝尽了人生的苦涩、风霜与凌辱。
…………
在为参加汉城奥运会归来而庆功的那个夜晚,邓朴方同志在人民大会堂动情地对中国残疾人体育代表团说:“同志们,我们不会忘记大家的。每个同志都有一部奋斗史,都有一部心酸史,今天晚上可以敞开谈,谁要想哭也可以放开哭。虽然我们几经挫折,但我相信,经过我们的努力,能使梦变成现实。”朴方的话使这些平日流血不流泪的人们,再也无法关紧封闭已久的感情闸门,泪水滚滚而下。
残疾运动员中不少人还因社会上某些人不公正的对待,还产生过轻生的念头。是体育运动使这些自卑、怯懦的人们站立起来,并且走向世界,为祖国赢得了尊严与荣誉。
残疾人运动员不像专业运动员有良好的训练设备和条件,有经验丰富的教练指导,有国家投入的大量资金。他们中不少人没有一个正当的职业,不少家庭节衣缩食供其营养。还有的个体户残疾人选手,关掉了自己的商店,损失上万元毅然加入到远南集训的行列中。
他们为了什么呢?他们也许仅仅是想证明自己和健全人一样同等分量的生命价值;他们也许只想告诉世界,给我一次机会,我也要对祖国做出奉献。
远南运动会不像奥运会、世界杯足球赛那样充满了野性、竞争的刺激及美的魅力。然而,它同样给人以另一种暴风骤雨般撼人心魄的力量。当那些摇着轮椅冲向终点,当那些用胳膊夹着乒乓球拍,当那些在声音的引导下高高跳跃起的残疾人选手在赛场上奋力拚搏的时候,你也许会对生命有新的发现,对人生道路的选择有新的启迪。我们不仅仅是去欣赏,而是去感悟、去体验、去思索……
人的一生都会经历许多风雨,遇到许多坎坷。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事业上,当排天巨浪扑向身躯的时候,当电闪雷鸣压在头顶的时候,让我们——扼住命运的咽喉。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一条令人心酸的崎岖小道,一段充满血泪搏击的历史,一道涌动着爱的浪花的江河——这就是残疾人运动员走过的道路。
在每一个残疾人运动员成功的身后,都有一个催人泪下的“爱”的故事。来自福建农村的盲姑娘郑培峰,曾在巴塞罗那伤残人奥运会上六破世界纪录。她在家里训练铁饼时,没有场地只好在泥泞的农田里。由于她看不见,一甩就是30多米,是她妈妈陪着她练,一次又一次地帮她拣回来,用布擦掉铁饼上的泥巴,送到女儿手里。郑培峰一天至少投掷上百次,她的母亲就要在泥泞的田里深一脚浅一脚地走上十几里。每次听到母亲喘息的声音,女儿心里就一阵阵发酸。唯有用好成绩来报答母亲的爱。
举重队的教练李伟朴在爱人难产时,还泡在训练房里,他没有尽到为人父、人夫的责任。然而他对自己的队员心细如发,除了指导训练,他还要为队员按摩。当他听说一个队员家里生活困难时,这个自己家境并不好的汉子掏出100元钱,寄给了那个队员家里。那个运动员哽咽着说:“我决不辜负李老师的一片爱心。”
参加远南硬地滚球集训的4名脑瘫运动员,从小遭家庭遗弃,是社会主义的大家庭收养了这4个孤儿,他们因此都姓“国”。社会主义祖国抚育他们长大,今天又让他们穿上运动服,走向国际大赛的赛场。
1991年9月,当第六届远南运动会将在北京举行的消息发布后,神州大地上掀起为远南运动会奉献一片爱心的热潮。来自全国各地包括港澳台同胞的捐款捐物送往北京。远南运动会开幕前夕,首都组织了一支3万人的青年志愿服务大军,他们当中许多人来自北京的高校,同学们说:“让世界充满爱,就先从自己做起吧!”这些佩带统一蓝色标牌的青年志愿者,服务于运动员村、机场、赛场。一位刚刚进村的盲人选手说:“虽然看不到,但并不觉得黑暗,他们为我们引路,再不怕在陌生的环境里磕着碰着了。”
我们的生活,多么需要这种爱的温暖,我们的世界,多么需要这种爱的真情。如果在我们社会中,都能像这样去互相理解,互相扶持,每个人都无私地奉献出爱心,那么,人世间将充满一片光明。
据统计,我们国家有5000多万残疾人,平均每5个家庭中就有一人,全世界有近5亿残疾人。由于历史和经济的因素,我们的残疾人事业刚刚起步,199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残疾人保障法》,用法的形式去确定了残疾人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权利。
残疾人由于生理上的缺陷很容易引起社会上不公正的对待,他们的心理也更加敏感,他们不仅仅需要人们掬一捧同情的泪水,他们更需要爱的阳光。即使以铁汉子著称的孙长亭,也在他自己写的一首歌中唱道:“请给我力量,请给我爱。”
奈斯比特在《大趋势》一书中写道“我们周围的高技术越多,就越需要人的情感。”
远南运动会将使全世界看到,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精神之花在神州大地开放得是何等绚丽多彩;
远南运动会将让我国人民听到一首自强不息的《英雄交响曲》;
让我们把爱的种子播洒在自己心田里,让我们轻轻地对残疾人兄弟姐妹说:“手拉着手,我们同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