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9月16日人民日报 第9版

第9版(各地传真)
专栏:专题报道

  一个共产党员,以“党义”为名,连续6年给家有困难的老工人寄钱相助,新闻媒介报道了这件事。不想,又引来更多的“党义”。究竟谁是“党义”?最近,记者发现:
他——就是“党义”
本报记者汪波
6年前,长春机车厂老工人郭希有拿着一摞汇款单找厂党委书记:“帮我找找‘党义’吧,我要好好谢谢他。”
郭希有是1958年入厂的老工人,老伴患精神病有24个年头了,6个孩子都是残疾人。沉重的家庭负担使他过早衰老,但他30年来没旷过一天工、缺过一天勤,月月完成生产任务。一次会上,党委书记在表扬郭希有的时候,透露出他家生活困难的信息,一个有心人记住了这个信息,他就是“党义”。
1987年2月9日,郭希有收到了第一张30元的汇款单,落款处署名“党义”。这之后,每月都有一张以“党义”的名字寄出的20元的汇款单寄到郭希有的手中。
“‘党义’是谁?”
“也许是一个班组?”
“或许是某个集体?”
“看样子是一个人,这字迹同出一手啊?”
“党义,以共产党员的名义……”人们在传颂着,猜测着……
自1988年5月8日,“吉林日报”发表了《“党义”,你在哪里?》的报道后,《工人日报》、《人民铁道报》、中央电视台等十几家报刊、电台、电视台,为“党义”大做宣传。中共吉林省委、中共长春市委、铁道部政治部先后作出了开展学习“党义”活动的决定。
“党义”之举,出现在长春机车工厂,其影响犹如一股巨大的热流,涌出市界、省界。很快,新疆、浙江、湖南、天津等地汇来的现款、物品、信件送到了郭师傅手中。
浙江省上虞县永徐乡52岁的农民戚露源,看了关于“党义”的报道,给郭希有写信说:“你一个8口之家,竟有7个是残疾或病人,可你一直忘我工作,这真叫人敬佩。今寄去50元,钱虽少,可表寸心。”
7月31日,郭师傅又收到了天津署名“党助”的汇款单和一封简短的信:“得知郭师傅的家境及无数个‘党义’的热情帮助,深受感动,特寄去1400元,以表心意,并请接受我们天津无数个‘党义’的慰问”。
10月16日,新疆一名小学生又给郭师傅寄来了自己攒下的10元钱。
“党义”的价值,“党义”的精神在社会上产生了影响。“党义”越来越多,但最初署名“党义”的是谁呢?
最近,一个偶然的机会,记者了解到,早在6年前,长春机车厂党组织就明察暗访,核对笔迹,知道了“党义”就是本厂的优秀共产党员李本枫,为尊重李本枫的意愿,党组织同意他“隐姓埋名”。
几经探访,已退居二线的李本枫,终于同意出来亮相了。
8月18日,记者在厂区内见到了“党义”其人。
当我们谈起“党义”的话题时,李本枫用平静、朴实的语言讲述着:
我所以要用“党义”的名字帮助郭希有,一是因为我就是在党的关怀和教育下成长起来的。我的家也很困难,父亲是个老农民。是党把我这个农民的孩子培养成一名干部、共产党员的。今天我能在经济上给一位有困难的同志以一定的帮助,这也是党给的。没有党,我能做什么呢?二是因为郭希有感动了我,当时一切向钱看的社会风气很浓,而一位老工人却在家庭那么困难的情况下,努力地工作着,无怨无悔地干着,我被深深地感染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有责任和义务,帮助像郭师傅这样的困难职工。我这样做是很自然的,平常的,我不想让人知道我的名字,不图表扬和回报,只想以此能唤起一些人的良知。要感谢就感谢党吧,感谢一位共产党员吧。“党义”不是我李本枫,而是千万名共产党员的名字。我没想到,“党义”产生了那么大的社会反响。
今年59岁的李本枫,1959年入党。曾是工厂多年的优秀党员、文明职工,还是铁道部中车公司的优秀党员。他的家境并不富裕,家中没有沙发,没有录像机、录音机。可他又时常捐钱帮助别人。1992年,厂托儿所安装煤气缺少资金,他立刻捐出200元。1991年至1994年,他前后向长春市教育基金会捐款600元。1993年,他为与歹徒搏斗而负伤的杜军寄去200元,署名还是“党义”……
“党义”在这里,在千百万共产党员的队伍中。
(附图片)
题图摄影 滨 利、春年


第9版(各地传真)
专栏:公仆谈心录

  开辟富裕之源
——访云南富源县县长吴安立
本报记者任维东
位于云南省东部的富源县,虽然县名动听,但长期与贫困为伍,外界对富源的印象仅限于一个“穷”字。如果有人告诉你,富源县拥有江南最大的无烟煤田,你一定会吓一跳,有多少人了解富源呢?
在建于50年代、已被鉴定为危房的简陋办公室里,吴安立用几个“最”倾诉了他的衷肠。
最犯愁的:老百姓的吃饭问题,全县还有20多万人没解决温饱。
最得民心的事:解决了一大批人的饮水问题。由于石灰岩的缘故,全县原有20多万人吃水困难。后所乡双乐村一年有半年缺水,要到5公里以外的地方背水。原来任县长的现任县委书记刘寿荣同志亲自从外地请来能工巧匠,由县里出钱在缺水村修储存雨水用的小水窖,做示范,一家一户地推广。花了4年时间建成了2万个小水窖,解决了10万人的吃水难。老百姓太感动了,有的在水窖上写对联感谢党和政府,有的把第一茬成熟的苹果藏在箱子里,要留给县长吃,还有的把背水用的土陶坛子收好作为传家宝教育子孙。
最富有的:是有丰富的矿藏资源,已发现21种,主要是煤。位于老厂乡的无烟煤田(即富南煤田),已探明储量38亿多吨,远景储量93亿多吨,为我国江南第一大无烟煤田。
最主要的龙头产业:煤炭。1993年产煤在200万吨以上,实现煤炭工业总产值1.4亿元。作为全国重点产煤县,现有大小煤矿105个,今后还要大力发挥煤炭优势,形成煤炭生产采、选、洗、炼一条龙,并以此带动煤电、煤化、煤建、煤冶等相关产业,形成煤炭产业链。
最主要的发展思路:解放思想,把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
最大的苦衷:自己的时间不能由自己安排,无论是在办公室还是回到家里,经常有人“跟踪”。不过,既然人民需要,组织信任,就一定要干好。
最希望的是:我们这里记者来得太少了,你们来我们很高兴,富源县太需要宣传了。希望通过新闻媒介,提高我们县的知名度,吸引国内外的客商来投资搞开发,帮助富源脱贫致富,使之成为名符其实的富裕之源。(附图片)
吴安立,44岁,属虎,在农村长大,大专文化,当过镇长、副县长。


第9版(各地传真)
专栏:热点新闻

  初读社会这本书
——记南昌大学学生暑期社会实践
本报记者余清楚
又是一年暑期去。对于南昌大学的大学生来说,刚刚初读了那本深奥奇妙的无字书——社会,又重新捧起油墨飘香的课本,在工厂、农村、公司、餐馆中生活的场景还历历在目,他们忽然发觉,收获的不仅仅是口袋里的钱,一身的汗。
据介绍,今年暑假,全校参加社会实践的学生达7800余人,超过在校学生的85%以上。全校共组织社会实践团队106个,转让科技成果18项,形成颇有见地的论文和调查报告120多篇。南昌大学党委书记周绍森说得明明白白:“开门办学,社会实践,是我们大学的优良传统,只要同学们肯深入,肯吃苦,回报肯定是丰厚的。”
    读懂社会比读懂书本更难
数学系学生肖文明,过去对社会几乎充耳不闻,“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自己却很无奈”。今年暑假,他报名参加了老区“希望工程”考察队,方知“事非经过不知难”。他说:“我原来对‘希望工程’的意义不甚了解,甚至认为还有些小题大做。这次我在井冈山参观了一些小学,看到墙壁裂了缝,墙角挂满了蜘蛛网,书桌板凳又破又旧。老区的孩子在那样的环境下读书,令人心焦。”他坦言相告,这次社会实践,缩短了“自我”与“外面世界”的距离,获益匪浅。
谭山丽和王颖是两位刚入大学门的“娇子”。以前,听人说起酒家歌厅的服务小姐,颇有些不屑一顾。今年暑假,系里安排她俩和班上20多人勤工俭学,在南昌一家大酒店“端盘子”。开始,她很不习惯,一定要把校徽扣在胸前,极力想证明点什么。经过一段时间后,心里便坦然了。原先说话生硬,态度冷淡,动作迟缓,后来应付自如。王颖深有体会地说:“以前我们对服务员看不起,在自己‘尝过梨子的滋味’后,深感服务员端盘子,也是崇高伟大的。”全班20多名同学几乎众口一词:“这次打工,对我们端正人生态度,选择社会职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南昌大学团委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次参加暑假社会实践的大学生变化有四:由被动需要变为主动参与,由要我做变为我要做,社会实践面由窄变宽,参加人数由寡变众。
    自讨苦吃,是为了证明自我
1993年以来,南昌大学推进教学改革,实施学生“三制”(即学分制、淘汰制、滚动竞争制)改革方案,优胜劣汰,无疑对大学生产生强烈的冲击波。在充满竞争的市场经济时代,许多同学非常珍惜暑期的两个月,把这段“黄金时刻”作为磨练自己、证明自己才干的大好机遇。
中文系92级学生曾志伍,背上行囊,搭上班车,赶至广东东莞,推销自己。他自己写了一份推荐信,上面写着:“愿用自己工作的努力,换取您满意的微笑。”不幸的是,他按照墙上的招聘广告,连找3家公司,均被拒之门外。要么专业不对口,要么外语水平低,有的老板还嘲笑这帮乳臭未干的学生是“还没有下锅的饺子”。
自讨苦吃,乃他所愿。小曾锲而不舍,终于在一家信息公司找到了活。写文件,贴信封,寄包裹,尽管是区区小事,他还是凭着自己的努力,赢得了老板的信任。“要让社会承认自己,并不容易。要下海,得先在岸上好好学习,拥有真才实学,才会被社会接纳。”他感叹地说。
    勤工俭学,自立自强
杨淑玲,是个文静而又渴望上进的装潢美术班自费生。她来自农村,家境拮据。在江西特种钢厂,她画图纸、写美术字,每月挣300多元。她真诚地说:“我深知家中困境,不能太依靠父母,自己挣钱养自己,苦些累些,但值。”
“我搞社会实践,就是为了挣点钱买书,交朋友,添衣服,什么也不图。我想90年代的大学生不再是依赖父母,依赖社会的一代。”一位同学如是说。
食品学院91级学生徐济红、刘夏忠都来自农村。暑假期间,正值“双抢”大忙季节,他们和家人一道,收割、插秧、打谷。“家里要卖了稻谷才有钱支持我读书,我在家里‘打工’,既体验了父母种田的艰辛,又为家里减轻了劳力负担,更了解了农村的现实状况。”徐济红说出了自己的心得。
初读社会这本书,“开卷”有益,许多大学生在“受教育,学知识,长才干”的同时,经风雨,见世面,提高自立能力,培养竞争精神和艰苦奋斗精神,这些都是课堂上如何用功也难以掌握的真才实学。
(附图片)


第9版(各地传真)
专栏:

  甘草风波何时了
本报记者黄翊明
在全国闻名的毛乌素大沙漠边缘,有一个盐池县,从南到北除了沙漠就是戈壁荒原。夏季,那淡红泛紫、蝶状的甘草花漫山遍野,不但固沙,还给盐池人民带来大笔副业收入。
甘草,是我国的特产之一。早在2000多年前,《神农本草经》就将甘草列为药之上乘。现在,甘草不仅药用,还在化工、食品方面广泛应用。被称为宁夏“五宝”中的“黄宝”。
前些年,十年九旱的盐池县农民,每年有计划、按季节、有选择地在210万亩野甘草地里挖甘草,附近同心县以及远离盐池县的海原等县农民,也浩浩荡荡,开着手扶拖拉机来“开采”。据介绍,去年就有上万外县农民到盐池县来挖甘草。这些人挖甘草,不管甘草粗细该不该挖,也不管草原植被是否被破坏,更不管是否挖甘草的季节、其药用价值如何,像挖土豆似的,一块地、一块地翻个遍,挖10公斤甘草(粗的一根可能超过0.5公斤)就得破坏一亩草场,而恢复这亩草场,得5至10年。1993年,盐池县的100多万亩草场被破坏,今年上半年,又破坏50来万亩草场,令人痛心。
3月初,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颁布了《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草资源保护管理办法》。随后,盐池县也发布了《关于禁止外地群众来我县境内采挖甘草有关问题的通知》;同时,为保护草场,保护畜牧业的发展,盐池县还禁止本县农民挖甘草。致富心切的农民急了,盐池“甘草风波”愈演愈烈。单纯的禁止实难奏效,究其原因,复杂多样。
宁夏山区八个县几乎年年干旱,去年至今更是大旱之年,为了生计,大多数县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抓发菜、挖甘草。这是一条顺手就来钱的“好门路”,有的县的干部,还把这作为让农民脱贫致富的一条经验。有人对盐池县的干部说:盐池县的甘草多着哩,资源你们不开发我们来开发。
价格的刺激是另一个重要原因。在盐池县,过去一公斤鲜甘草,收购价是两三毛钱,现在是三元多钱,一个劳动力一天能收入几十元。甘草作为国家管理的二类药材,过去都统一收购,现在谁都可以收购,导致滥挖甘草之风越刮越烈。在宁夏盐池天然资源挖尽之后,还有向外省(区)“进军”之势!
令人欣慰的是,宁夏有关部门的专家,从10年前开始在盐池县进行的人工栽培甘草试验终获成功,现在在盐池县已经培育近万亩。盐池县惠安堡乡一位农民,去年育甘草5亩,今春收入达7000多元。宁夏银川地区和陶乐等县市,现在出现了种甘草热。不仅如此,人工种植甘草的技术,还在陕西、甘肃、内蒙古等省(区)推广,而且经济效益尚好,亩产收入在千元上下。
曲曲折折之后,盐池县乃至宁夏农民终于找到一条既保护资源又能致富的路。


第9版(各地传真)
专栏:

  重现西安半坡村
本报记者孟西安撰文/摄影
历史总是属于昨天,然而在这里,一切尽在眼前。
距今六千七百年的西安半坡母系氏族村“复活”了。
这个氏族村是由香港新勇(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与西安半坡博物馆合作投资复原修建的,占地约三万三千平方米。
进入半坡博物馆仿古大门,拾阶而上,来到遗址大厅右侧,一尊土黄色的巨大母体雕塑跃入眼帘。博物馆负责人王志俊介绍说,母体代表母系氏族社会,黄色代表黄河流域文化,昭示着半坡氏族村是黄河流域典型的母系氏族社会的一个群落。
徐徐前行,只见身披兽衣、赤身光脚、手持石制武器的半坡村民,正吆喝着、欢呼着。“峡谷”里瀑布飞泻,清澈碧绿的“浐河”岸边,先民们正钓鱼、叉鱼……使人领略到平静的原始渔猎生活。
“浐河”左岸为半坡复原村,有十七间按照史前房屋遗迹复原建造的草房,分别作为石器、骨器、渔猎工具、彩绘、陶器及装饰品等不同的作坊。村舍间,半坡先民们正在制作生产工具和陶器。远处是丛林,野生动物的骚动声声入耳。总面积二百六十多平方米的“中心大房子”是以考古发掘资料为依据,采用“源于历史、高于历史”的手法修建而成的,房子的北面有一尊巨大的半坡束腰尖底瓶和由各种彩陶堆砌而成的“陶山”。山脚下,十多名半坡男女正用陶埙吹奏着优美动人的乐曲。陕西省文物局局长王文清介绍说,这陶埙是根据半坡考古发掘中获得的原始陶哨仿制加工而成,这是人类最早的乐器之一。
夜幕降临,氏族村该是沉睡的时候了,然而氏族村庆典广场上,篝火在灯光的辉映下熠熠夺目,百名半坡男女在古乐的伴奏下,翩翩起舞,游客们也按捺不住,纷纷加入欢舞行列,体验着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和多姿多彩的文化底蕴……(附图片)
“陶山”脚下,古乐悠扬


第9版(各地传真)
专栏:记者见闻录

  主席家乡车雷锋故乡人
本报记者吴兴华
今年4月25日晚8点多,北京站站台上,一位轮椅上的老大娘用颤抖的手拉着2次列车车长虞衡清,激动得说不出话来。老人已91岁,在乘坐88次车时,在岳阳站与家人走散。岳阳站说明情况后,虞衡清等连轮椅将老人抬上卧铺车厢,扶上铺位。一路上,列车员给老人送水送饭,搀扶老人上厕所。车到北京,两位列车长又请北京站的同志转送。临别,老人噙着泪花说:“好人啊!你们真是好人!”
这是旅客与1/2次列车的列车员千百个感人镜头中的一个。由长沙铁路总公司长沙客运段长京车队担负营运的长沙——北京的1/2次列车,营运里程1589公里,途经五省、市。多年来,这次列车的290多名职工全心全意为旅客服务,1982至1993年,先后11次被铁道部评为“红旗列车”。今年,他们开展塑造“主席家乡车,雷锋故乡人”形象活动,收到良好效果。
    让爱的春光溢满车厢
为了给旅客提供一个优美、舒适、温馨的旅行环境,1/2次列车的列车员响亮地提出:“宁可多流千滴汗,不给旅客一时难。”
夏天的长沙,气温常常高达三十八九摄氏度,列车员们仍然坚持进行出车前的清扫准备。烈日下,停放在车库内的车厢温度常常在50多度,闷热得透不过气来,列车员们翻上爬下,累得满头大汗,衣服全粘在身上。为了旅客的舒适,他们不放过窗户、茶几、座位、行李架上一丁点污垢、灰尘。
行车中,有时茶炉出毛病,有时车站供不上水,要保证旅客开水供应,并非易事。7月29日,2次列车从信阳开往郑州的途中,因冷水上得不足,硬座车厢的开水供应断档。为了保证开水供应,列车员来回不停地从卧铺车厢的茶炉一壶一壶将开水提过来,一提就是几个小时。
为了方便旅客,各车班在5号车厢设立了服务点,为旅客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在7号车厢设立医药点,免费为旅客提供一些常用药品;在9号车厢设立旅游咨询服务点,回答旅客提出的有关问题;开展团体餐、新婚餐、病号餐、回民餐和来料加工等一条龙服务。
汗水,换来了旅客满意的笑容,赢得了旅客的声声赞扬。今年1月到7月,全车队获得旅客表扬56063件。
    抵制金钱的诱惑
铁路运能与运量矛盾突出,一些旅客没有买到票想乘车走,硬座旅客千方百计想睡上卧铺,有的人便悄悄给车长、列车员塞钱。1/2次列车的列车员,对确有特殊情况的,同意上车补票,并按登记次序安排卧铺,对送礼行贿行为则给予批评教育。7月29日,在北京站,从40次车上下来的一位旅客急急忙忙找到1次车长谷秋萍,说家里来了电报,要赶回湖南益阳,一边说,一边往车长口袋里塞上200元。车长立即把钱掏出来,严肃地说:“你有困难,我们帮你解决。给我塞钱是不对的!”说得这位旅客连连点头称“是”。
7月23日,1次车即将从北京站发车,3个军人扶着一个眼睛受伤的解放军战士找到车长何建民说:这个战士训练受伤,要送郑州治疗。何建民马上说:“请上车!”将他们安排在卧铺下铺。列车员又是送水,又问要不要吃东西,几位军人十分感动。
    精神文明的传播者
1/2次列车拾金不昧,蔚然成风。7月23日,湖南省建设银行一位同志就餐时,将内有现金1万元的皮包遗忘在餐车上。餐车服务员王小玲打扫卫生时拾到这个包,立即交给餐车主任。失主认领后,拿出50元作感谢费,小王说:“这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不用谢。”
今年,车队拾金不昧金额累计3.8万多元。
1/2次列车的列车员说:“列车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列车员不仅要当好服务员,更要当精神文明的宣传员。”他们用自己出色的工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添砖加瓦。
春节乘1次车,有喜气洋洋的联欢会;7月1日,在车上可以听到党的光辉战斗历程的介绍,看到党员旅客争着为旅客送水倒茶,擦桌拖地的情景。每逢节、假日或纪念日,列车员们便在车上组织旅客开展相应的活动,用生动、活泼的形式,传播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
“为人民服务是永无止境的。”1/2次车列车员正在向为人民服务的新的高峰攀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