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9月11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奥林匹克精神和人道主义精神的壮丽凯歌
第六届远南残疾人运动会闭幕
本报北京9月10日讯记者任建民报道:万里蓝天,白云格外高远,灿烂的阳光洒向大地,将中华民族园内的旗帜、鲜花、人群笼罩在一片祥和之中,第六届远东及南太平洋地区残疾人运动会闭幕式今天下午5时在这里举行。
“你们都是好汉,你们都是好汉……”远南运动会联合会名誉主席方心让博士领唱高歌,代表来自海外的运动员、官员表达对东道主的感谢。他动情地说,本届运动会汇集了42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名运动员,创造了历届远南运动会规模最大的纪录。北京市飘扬的不同颜色的旗帜,必将在残疾人运动史上留下光辉灿烂的一页。
本届运动会顾问、国家体委主任伍绍祖在欢送词中,赞扬运动员们在6天的比赛中“谱写了一曲撼人心魄的生命之歌,一曲奥林匹克精神与人道主义精神相映生辉的壮丽凯歌”。他说,相聚是短暂的,友谊是长存的。“愿1994年北京之秋,永远给您留下美好的回忆。”
“远南”会旗在乐曲声中徐徐降下,本届运动会组委会常务副主席张百发将会旗交给方心让,方心让把会旗递交到新当选的远南运动会联合会主席畑田和男手中,再由他移交给下届运动会东道主泰国的代表。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李铁映宣布:第六届远东及南太平洋地区残疾人运动会胜利闭幕!
参加闭幕式的还有本届运动会组委会顾问钱信忠、李其炎,组委会主席邓朴方等。
仪式结束后,各国运动员、官员和来宾以及志愿工作者进入中华民族园,在欢声笑语中倾诉惜别之情,相约1999年曼谷再见!


第1版(要闻)
专栏:

  携手同行,向着更美好的明天
——祝贺第六届远南残疾人运动会闭幕
本报评论员
昨天,第六届远南残疾人运动会胜利闭幕。在全体与会者的共同努力下,这届运动会办成了本地区规模最大、水平最高、气氛最热烈的一次残疾人体育运动的盛会,得到与会的各国朋友和国际残疾人体育界高度评价。
在本届远南运动会上,来自42个国家和地区的残疾人运动员奋力拚搏,共同创造了空前的佳绩,共打破或超过98项次残疾人运动世界纪录。在这里我们谨向取得优异成绩的各国运动员表示诚挚的祝贺!
作为东道主,我们高兴地看到,整个运动会,赛出了水平,赛出了风格,促进了交流,增进了友谊,所有运动员和教练员都为运动会的圆满成功作出了贡献。我们高兴地看到,中国残疾人运动员战胜了种种困难,表现出顽强的意志,不负众望、勇攀高峰,金牌总数和奖牌总数都位居第一,取得比赛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为祖国争了光。当赛场上国旗一次次升起,国歌一次次奏响时,我们也不禁一次次从心底发出欢呼——好样的,中国残疾人运动员!你们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为增进与海内外朋友的团结友谊作出了贡献。
运动员在场上激烈角逐,在场下情同手足。赛场内外,到处洋溢着友情和欢乐,到处传扬着令人感动的故事。用一位外国运动员的话说,北京是他们“远离祖国的家”。本届远南运动会自始至终充分体现了“平等·参与·友谊·进步”的宗旨,谱写了一曲壮美而和谐的奏鸣曲,从北京传向全中国,传向整个远南地区,并在世界许多地方得到广泛的回应。
体育运动,体现了人向自身能力和客观环境的挑战以及不断向更高目标的追求,是促进人类社会精神文明发展的重要活动。种种先天或后天的缺陷,给残疾人的行动造成难以克服的障碍,但却挡不住他们追求光明、参与竞争的壮志豪情。正是在目标与能力的巨大反差当中,残疾人体育运动展示了独特的魅力。在本届远南运动会上,残疾人运动员以超出常人的坚韧毅力,不屈服于命运,使生命迸发出耀眼的光华,极大地震撼了亿万人的心灵,同时也进一步唤起了他们对残疾人的关注。从这个意义上说,残疾人体育运动对人的激励作用远远超出了普通的体育运动。由本届运动会而掀起的一股强大的“远南冲击波”,正化作推动我国两个文明建设的独特的精神力量。
残疾人事业是一项高尚的事业,人道主义的事业。为了当好东道主,办好这届远南运动会,中国政府和北京市做出了巨大的努力,投入充足的人力、物力,全社会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创造并保持了安全、舒适、清洁、优美的城市环境,数万名青少年志愿者怀着极大的热忱为运动会提供义务服务。与此同时,全国人民和海外华人同胞也纷纷给予远南运动会积极的支持。这一切不仅保证了运动会的顺利进行,而且使残疾人运动员和各方来宾感受到家庭般的温馨。北京继第十一届亚运会之后,再次成功地举办远南运动会,向世界展现了中华民族博大的爱心与广阔的胸怀,显示了我国承办重大国际活动的能力,将对我国的残疾人运动和残疾人事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对国际残疾人运动和残疾人事业也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再见,北京“远南”!七个牵动着亿万颗心的日日夜夜,人们将永远记住你。圣火虽已熄灭,但它点燃的人们心灵的火焰却将永远火继薪传。


第1版(要闻)
专栏:

  西—兰—乌光缆干线开通
贯穿陕西甘肃宁夏新疆四省区39个城市,全长3130公里
本报北京9月10日讯新华社记者陈芸、本报记者莫新元报道:国家“八五”重点建设项目西安—兰州—乌鲁木齐光缆干线今天正式开通。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国务委员、国家科委主任宋健,国务委员、国务院秘书长罗干,中央军委委员、总参谋长张万年上将和邮电部部长吴基传,在北京通过新建成的光缆干线分别与主会场乌鲁木齐,分会场西安、兰州的省区政府领导和兰州军区领导通了电话。
西兰乌光缆干线全长3130公里,总投资7.9亿元。它贯穿陕西、甘肃、宁夏、新疆四省区的39个城市,东接郑(州)西(安)、西(安)成(都)和(北)京太(原)西(安)光缆,中接(北)京呼(和浩特)银(川)兰(州)和兰州—西宁光缆,西接乌(鲁木齐)伊(宁)光缆,是亚欧光缆大陆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西北地区的信息神经中枢。西兰乌光缆是国内第一条全程采用30芯光纤缆的大容量数字通信干线,投产运营后,将向社会提供容量大、质量好、可靠性高的新的通信传输手段,可以满足长途电话、数据通信、图像通信以及计算机通信等各种业务的需要。
邹家华在开通仪式上说,继开通南沿海光缆和(北)京(武)汉广(州)光缆干线以后,今天又开通了西兰乌光缆干线,这是我国通信建设史上又一件大喜事,对促进西北地区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还有很重要的战略意义。邹家华代表国务院向沿线各级地方政府、人民群众、邮电职工及参加工程建设的解放军指战员表示崇高的敬意和亲切的问候。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铁木尔·达瓦买提在新疆出席了开通仪式。


第1版(要闻)
专栏: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5周年

黑龙江得意之作
东北内河运输枢纽哈尔滨港
近年来,黑龙江省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内引外联,促进经济的全面发展。目前,哈尔滨港已建成为东北内河最大的水陆换装枢纽和开放口岸。
哈尔滨港装卸设奋齐全,库场面积44万平方米,直立码头1533延长米,设有13个千吨级泊位,年吞吐量430万吨,日通过能力在2万吨以上。自备的6条铁路专用线可与京哈、京广等铁路干线相接;经松花江—黑龙江水道,可与俄罗斯远东港口相通。 陈水昌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邓小平大型图片展览在京开幕
近400幅珍贵图片突出地表现了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
本报北京9月10日讯邓小平大型图片展览今天在北京中国革命博物馆开幕。
展览由文化部、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中国革命博物馆举办。展览分六个部分:“在革命战争年代”、“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为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生活情趣”、“小平,您好”,共展出珍贵图片近400幅。这些图片记录了邓小平同志在民主革命时期南征北战、屡建奇勋,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辅国安邦、大展雄才的经历,突出地表现了邓小平同志作为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辟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的丰功伟绩,生动地展示了邓小平同志在中国和国际政治舞台上作为一代伟人的气魄和风采,以及各族人民对小平同志的真诚爱戴。
出席开幕式的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央宣传部部长丁关根,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丙乾,国务委员罗干,全国政协副主席万国权,以及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北京市、上海市、广东省的负责同志。中宣部副部长、文化部部长刘忠德在开幕式上致辞。
展览的大部分图片曾在广东、上海两地巡回展出,受到广大干部和群众的热烈欢迎。今天上午,参加开幕式的1000多名观众怀着对小平同志的崇敬之情,兴致勃勃地观看了展览。(附图片)
9月10日,邓小平大型图片展览在北京中国革命博物馆开幕,观众怀着崇敬的心情兴致勃勃地参观展览。 唐京伟摄(新华社稿)


第1版(要闻)
专栏:

  江泽民主席密特朗总统会谈
就双边关系和国际问题交换了意见
 密特朗总统设国宴款待江泽民主席
本报巴黎9月9日电记者张亮、张祝基、郑园园报道: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今天下午在爱丽舍宫与法国总统密特朗举行了会谈,这是两位国家元首近年来的首次会谈。见面时,江主席与密特朗总统热情握手、互致问候。随后,两位元首就双边关系和国际问题交换了意见。
江主席指出,中法两国都是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国家。两国的社会制度、历史和文化传统不同,但双方的共同点是主要的。中法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对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都负有重要的责任。中法都愿意看到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都珍视自己的独立和主权,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他说,中法经济上有很强的互补性,中国经济已进入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新阶段,预计从现在起到本世纪末,经济年平均增长率将保持在8%—9%的速度。中国经济优先发展的领域是农业、交通、能源、通讯和基础设施等,法国在上述领域拥有优势,中法经贸合作的潜力很大。
江主席强调,本世纪所剩下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把什么样的中法关系带入下一个世纪,是中法双方特别是两国领导人共同关心的问题。中国方面愿意同法国一道,共同努力,使两国关系持续、稳定地向前发展。为此,中法双方要从面向21世纪的高度,从长远的战略观点出发,处理好两国关系,排除可能出现的干扰,以利于两国关系健康地向前发展。
密特朗总统说,中国经济发展迅速,正在走上富裕的道路,国际地位越来越重要,我们对此感到高兴。中国的发展归功于中国领导人,也归功于中国人民的努力。他表示,法国愿意发展同中国在各个领域的合作。在谈及台湾问题时,密特朗总统重申,法国将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
两位领导人还就国际形势交换了意见。江主席说,世界仍处在深刻的变动之中。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总的来说趋向缓和,但天下并不太平,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国际竞争激烈,一些发展中国家更加贫困,南北矛盾突出。在上述情况下,中法两国加强合作,有利于国际关系中的和平与稳定因素的增加。
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钱其琛和中国驻法国大使蔡方柏参加了会谈。法方参加会谈的有外交部长朱佩、法国驻华大使白乐尚等。
本报巴黎9月9日电记者张亮、张祝基报道:法国总统密特朗今晚在爱丽舍宫举行盛大国宴,欢迎江泽民主席及其一行。
当地时间20点30分,江泽民主席及夫人王冶坪乘车进入宫院。在宫门台阶上迎候的密特朗总统同江泽民主席及夫人热烈握手,互致问候。密特朗陪同江泽民及夫人步入宴会厅,全场起立。宾主双方200多人济济一堂,气氛友好热烈。密特朗首先致祝酒词。他对江泽民来访表示热烈欢迎,祝访问成功,祝法中关系不断发展。(详见第六版)
江泽民主席致答词。他指出,中法建交已30年了。30年来,我们两国总的来说在政治、经济、科技等各个领域都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合作。令人高兴的是,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法关系在经历了一段曲折后现在已经得到恢复,重新走上继续发展的道路。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我们深感两国保持良好合作关系的重要。(详见第六版)
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钱其琛、特别助理曾庆红、国家计委主任陈锦华、外经贸部部长吴仪、国家原子能机构主任蒋心雄等出席了宴会。法国方面参加宴会的有总理巴拉迪尔、参院议长莫诺里、国民议会议长塞甘、外交部部长朱佩等。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岚清到北京部分学校看望教师向教师们致以节日问候
本报北京九月十日讯新华社记者尹鸿祝、本报记者李宏伟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今天来到北京市部分小学、中学、职业学校和高等院校,看望教师并进行座谈,他高度赞扬我国广大教师辛勤耕耘,无私奉献,教书育人,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人才所作的贡献。他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广大教师致以节日的问候。
在海淀区实验小学、花园村二小和花园村中学,李岚清参观了学校的教室、实验室,和优秀教师代表亲切交谈,合影留念。他说,教育关系到国家的繁荣昌盛、民族的振兴。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要依靠科学技术,关键也是教育。而办好教育的关键是教师。希望全国广大教师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为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各级政府要切切实实为教师办实事,努力提高教师的待遇,把尊师重教落到实处。
在海淀区旅游服务职业高中,李岚清高兴地参观了模拟餐厅和客房,观看了学生们的服务技能训练。他对教师们说,职业教育是适合我国国情,为国家培养大量适用人才的有效途径。他希望职业教育系统的广大教师加倍努力,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有技能的实用人才。以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北京邮电大学,李岚清参观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学生实验课。在电信开发研究所,他了解学校邮电科技发展和教育情况后,祝愿教师们取得更大成绩。他还登门看望了年逾七十的博士生导师周炯槃,同这位老教授就加强基础理论研究进行交谈。他对周教授在邮电科技研究方面作出的贡献表示谢意。
李岚清最后来到首都师范大学,与这所大学和北京邮电大学的教师代表进行座谈,并听取两校负责同志关于教育改革的介绍。他说,师范院校是培养教师的摇篮。要办好师范教育。我国是人口大国,必须重点搞好基础教育,而从事基础教育的人才需要师范院校来培养。当前一个紧迫任务就是要大力培养合格的师资和教育行政管理人才。李岚清说,要逐步缩小重点和非重点中小学之间的差距,特别是要努力提高非重点学校的教育质量,其中重要问题还是要加强这类学校的师资力量。他说,要认真把基础教育办成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