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7月28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点水成金

  改革抗旱经费使用办法
河北抗旱服务站力量大
本报讯河北省每年都将半数以上的抗旱经费作为专项资金,用于建设县级抗旱服务站,大力发展社会化抗旱服务,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在连续大旱的几年中,各服务站遵循“保本微利,有偿服务”的原则,积极开展抗旱浇地等各项服务活动,为农业丰收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河北省抗旱服务组织的建设,是与改革抗旱经费使用办法同步进行的。作为农业大省,河北省的水资源严重贫乏。中央和省每年都拿出相当多的资金支持河北开展抗旱斗争,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经费层层下拨,延误时日;使用分散,一次消耗,难以形成长期抗旱能力。为扭转这种被动局面,1991年8月,省政府决定改革抗旱资金使用办法,建立以县为龙头的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此后,省里每年都将半数以上的抗旱经费作为专项资金,相对集中地安排,用于抗旱服务组织建设。到今年6月,省共投资3560万元,建立县级抗旱服务站151个。各市地县也在资金、人员、场地上积极配合,全力支持。目前,全省各抗旱服务站共拥有各类抗旱设备8900多台套,固定资产3800多万元,在站人员2100多人,其中近400人是从机关分流出来的。
从几年来抗旱服务组织的建设和活动实践看,由于相对集中地使用资金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固定资产,建立了机构,固定了人员,就使服务站具备了灵活高效的服务能力。例如今年邯郸县张策后村因变压器和电线被盗,有井不能浇地,1200亩小麦无力返青,干部群众心急如焚。县抗旱服务站了解情况后,立即调动7台发电机、17台水泵进村服务,使全部麦田普浇三水,夏收亩产达300公斤。迁西县东河南察村有500亩山地苹果园,原计划建一处扬水站,需投资3.5万元,服务站出动一台高扬程泵,10天将果园全部浇完,只收费800元。村委主任说:“建个扬水站一年也就用两三次,我们把建站的钱存入银行,拿利息请服务站每年浇两次水还用不完,有了县抗旱服务站,我们就不建扬水站了。”自此,这个村与服务站签订了长期定时浇树服务合同。
服务站坚持“抗旱为主,兼营其他”的经营方针,在搞好抗旱服务的同时,利用设备、技术、人才优势,积极开展多项经营,努力增加自身经济效益,以此弥补抗旱服务中的微利甚至亏损,保证服务站的日常开支。去年,全省服务站多种经营收入达1394万元,相当抗旱服务收入的1.8倍。涞水县服务站去年浇地4.6万亩,浇果树1.3万株,共收费2.4万元,扣除折旧费和部分开支,所剩无几,但这个站多种经营收入达60多万元,盈利6.9万元。(程春荣)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编后

鸡多蛋多
 挣钱不易,花钱也难,因为要把钱花的是地方,一个钱投进去能产生两个甚至几个钱的效益,这里面大有学问。河北省每年将半数以上的抗旱经费作为专项资金,用于建设抗旱服务站的经验,就是一条可供借鉴的花钱经验。
这里好有一比:拿同样的钱,一种花法是全部买成鸡蛋吃掉,另一种花法是部分买鸡蛋,部分买母鸡。花钱的方法不同,效果大不一样。后一种花钱法不搞“一次消耗”,既照顾了眼前,更兼顾了长远。母鸡多了,下的鸡蛋自然就多,比拿钱买蛋吃更方便,更省钱。用这样的方法经营管理我们的水利企业,何愁后劲不足!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让水更值钱
——开栏致读者
水利行业怎样加大改革力度,加快水利经济发展?水利系统今年正深入开展“经营管理效益年”活动,决心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基础产业脆弱、实力不强的局面。为配合这次活动,本报经济部和水利部一起,开辟《点水成金》专栏,专门介绍水利系统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要求,加强经营管理,发展水利经济的新经验。
今年,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已对我国各项经济建设产生深远影响。各行各业都在开拓前进,加速发展。作为国民经济基础产业的水利,在这重大转折关头,能否跟上形势,抓住机遇,尽快发展和增强行业实力,至关重要。长期以来,水利产业结构不合理,生产经营型产业发展缓慢,一方面难以满足经济建设需要,另一方面造成水利产业薄弱,水利自身的发展也受到制约。当前,水利部门尚未完全摆脱传统计划经济下形成的旧机制,“等、靠、要”状况依然严重,缺乏生机和活力。因此,必须强化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建立起自我维持、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
俗话说,点石成金。水的价值并不比石头低,水资源十分宝贵。事在人为,通过大家的努力,应当也可以做到“点”水成金。
本专栏的题目告诉我们,流向市场的水,一定要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目标,切实抓好经营管理。例如,要严格项目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转换投资机制,有偿滚动使用各项专项资金;要以水电为主体,积极开展多种经营;要发展横向联合,兴办生产型经济实体等等。我们希望来稿以消息为主,千字为限,题目要小,着眼于介绍某一点具体经验。
欢迎大家踊跃来稿,来稿请寄人民日报经济部(邮编100733),信封上请注明“点水成金”。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水利和林业两部门合作抓水土保持
宽甸山青水碧生态好
本报讯辽宁宽甸满族自治县把改善全县的生态条件作为小流域治理的基础性工作抓,采取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配套,水利和林业部门协调作战,走出一条小流域治理的新路。10年间,大面积治理沟壑200余条,森林覆盖率达到66.5%,“山青青、水碧碧”成了这里的真实写照。
这个县地处长白山余脉,是辽宁省的降水中心。全县千米以上高峰16座,大小河流540多条。由于山的坡度大,土层薄,水土流失问题一直很难解决。1979年和1982年两次较大洪水,给人民的财产和生命带来重大损失,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吸取这一教训,这个县改变了小流域治理单纯靠工程措施和小面积治理的传统作法。中朝界河鸭绿江上的水丰水库库区,是这个县小流域治理的中心部位,几年来,水利部门在小流域区内修筑谷坊,栽植防护林。在小流域的外围,林业部门组织开展大规模的植树造林。鸭绿江上游的下露河镇马架子村,是小流域治理的重点,5000多亩山峦沟壑由于开荒种地造成严重水土流失。开始治理后,通过停耕还林、大造薪炭林和落叶松,闸沟修谷坊101道,山下修筑泄洪渠道,近6年从未发过洪水。10年间,全县累计造林在70万亩以上,对40个小流域进行了全面的、持续的治理。
过度砍柴、放养柞蚕是引起山峦沙化,造成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全部封闭又会给群众生活、收入带来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经过反复实践,大面积推广用刺槐作防护林树种的经验,群众称赞它是“长得快,砍不败”,既保持了水土,又解决了烧柴,全县很快发展到15万多亩。蚕场砂化是水土流失的关键问题,全县有柞蚕场110万亩,县政府决定改造和停蚕育柞还林21万亩。为了使农民增加收入,大力推广栽桑养蚕,发展果树生产,全县已栽桑1.5万亩,建成百里万亩野果带和以板栗为主的干果基地,去年果树收入超过2000万元,形成支柱产业。(刘福仁李凤清)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分灶不分家
汝鸣
1988年初的一天,安徽太和县赵庙乡一座普通农舍里,一位年过半百的老汉正按当地风俗召集3个已婚的儿子研究分家。一向热闹的家庭会一时陷入沉默。
三个兄弟中,老大叫张彦,高中毕业后参军,文化最高,且在部队搞过多年后勤,走南闯北,见多识广,颇有经济头脑。退伍7年间,他带领两个弟弟经销薄荷油积累156万元。按理说分家对于他是求之不得的。张彦却有自己的想法:由于缺乏深加工能力,被称为“薄荷王国”的太和县却无法掌握这种油的命运,薄荷生产时有波动。当张彦第一次到淮南日化厂出售薄荷油时,他就想到要积累资金,将来建一座薄荷脑厂,开发家乡的薄荷资源。如今,手头有了156万元,基本具备了建厂的条件;一旦分家,人力、资金分散,建厂开发的大业势必成为泡影。
“家里人多了,吃饭不方便,我建议分灶不分家,联合建一座薄荷脑厂。”当张彦一席话打破家庭会上的沉默时,父亲和两个弟弟都会心地笑了。
从当年11月,薄荷脑厂办起来了。三个兄弟按自己的能耐在厂里任职,按月领取工资和奖金。每月一次家庭主要成员会,通报厂里的经营情况,听取家庭成员的意见和建议。张彦事事出以公心,两个弟弟打心眼里佩服。6年来,三个兄弟拧成一股绳,3副肩膀同挑一副重担。小小的薄荷脑厂发展成了固定资产1600万元、年创利税800多万元的太岛集团公司。张彦由此琢磨出一点办企业的门道:分灶,有点像大包干,落实了责任制,大家才好各司其职;不分家,即集中力量,人力、物力、财力都集中起来才好办大事。
1990年夏,在太岛集团的住宅区,又建起一座120平方米的漂亮住宅。这住宅与张彦两个弟弟的住宅一模一样。不久,当时担任厂生产科长的张其昌接到通知:“这座房子归你了。”张其昌不禁心头一热。
来自河南信阳的转业军人张其昌,1988年应聘来厂工作后,先后担任生产科长、制药分厂厂长,工作十分出色。指挥生产的薄荷脑素油质量一直领先国内,在“七五”全国星火计划成果博览会上还荣获金奖。他带领一个攻关组7个月研制出新产品“中华薄荷王”醒脑神,已获国家专利,刚投产一次就出口100万支。
张彦深知,承担这项前途无量的开发大业,绝非他三个兄弟的力量所能胜任的。6年来,他就是这样用一颗赤诚的心量才录用八方贤才。他规定,每年企业从纯利中提取22%奖励有功人员。凡有中级职称的科技人员与厂长享受同等待遇,高级职称的则超过厂长工资的50%。短短6年间,太岛集团招集了中级以上职称的科技人员86名,创建起我国第一家卓有成效的薄荷研究所。
6年来,张彦带领太岛集团积极和大专院校、科研单位“攀亲联姻”,采取“太岛”出题目,科研单位负责研制,成功后由“太岛”购买专利;或者由“太岛”出题目和科研经费,与科研部门共同研制,成功后由“太岛”再适当支付报酬等办法,进行合作,先后联合开发出医药、食品、保健、日化、香料等5大系列的几十个产品。不久前,他们生产的“中华薄荷王”浴液、空气清新剂,又被选定为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唯一指定专用浴液和空气清新剂。
“联合就是力量。”张彦就是靠着“联合”这两个字一步步推进着他的开发大业。他和兄弟不分家,他和同事不分家,他和朋友也不分家,公司上下一个心眼忙开发。低潮时只卖到不足20元1公斤的薄荷油,近年来已提高到较为稳定的每公斤50元左右。原来只有十几万亩薄荷种植面积的太和县,近年来已扩大到20多万亩,加上系列开发后的数倍增值,太和县这个全国最大的薄荷出口基地的资源优势,已迅速转化为商品优势。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乡情实话

  种粮大户如是说
浙江黄岩市横街镇种粮专业户潘忠来,承包种粮已有13个年头,累计承包面积1012.5亩,到1993年实现粮食总产57.2万公斤,卖给国家38.22万公斤,占总产66.8%,经济总收入47.24万元,净收入14.22万元,平均年收入万元以上。今年他承包粮田202亩,成为全市种粮第一户。在机耕路上,我们边走边谈。
“现在撂田的人很多,你承包粮田却越来越多,这是为什么?”
“从我自身条件来说,种田内行,干别的外行;从客观条件来说,政府对种粮很重视,有关部门很支持。比如,今年信用社对我已发放贷款7.9万元,资金活了,一切都好办,我很安心种田。”他平心静气地答道。
“那么你觉得还有什么困难吗?”
“我觉得承包田太分散,机械不好操作,管理困难,效益低。今年承包的郑际实验场土地条件比较好,而且平整成片,适合机械耕种,生产成本低好多。比如春小麦72亩,用收割机只花5天时间,费用1000元,若人工收割打麦需要6500元,相差很大。所以,我希望有关部门帮助解决承包田过于分散的问题”。
“那么,你今年预计能有多少收入?”
“收成好坏很难预测。现在家中存麦1.25万公斤,可收1.5万元,上半年出售生猪134头,净收入也有一万三四;存栏猪还有40多头。养猪积肥每亩可节省成本4元,一年也能省下八九千;今年估计产粮13万公斤,粮食提价,比去年可多得3万余元,另外收取发包户贴农金2万余元,估计净收入8—9万元之间,要比上年好”。(戴荷友)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荥阳乡镇企业优质产品多
景德镇乡镇企业利税翻番
本报讯河南省荥阳市依靠科学技术推进乡镇企业快速发展。近几年来,该市乡镇企业已生产出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产品18项,填补国家、省内空白的产品33项,获部优、省优的产品达88项。
荥阳市注重发挥紧邻省会郑州的优势,狠抓乡镇企业的科技开发工作。他们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国有大型企业,与乡镇企业开展以技术协作为重点的横向联合,积极引进人才、技术。在大力兴建技术起点高企业的同时,市里以政策、贷款等政策,鼓励技术起点较低的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采用先进的适用技术开发新产品,使全市乡镇企业的科技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乡”字号高精尖产品频频问世。郑州少林汽车厂研制开发生产的SCG320型客车,荣获全国新产品金奖。崔庙机电设备制造厂先后研制开发出9个系列的电子产品,被国家列入“火炬计划”。峡窝、高山等乡的一些蝶阀厂,用新技术开发生产的各种型号蝶阀,广泛用于首钢、宝钢、亚运村、大亚湾核电站等国家重点项目工程上,部分产品还出口国外。
目前,荥阳已有10多个颇具规模的乡镇民办研究所,每年都有200多个新产品问世。近几年来,该市共创科技成果和大的技术革新项目160多项,有34项获国家专利,42项获省、市科技进步奖。
 (李而亮蔡进宝)
本报讯江西省景德镇市狠抓机制灵活、适应性强、转轨速度快、包袱较轻的农村乡镇企业发展,使乡镇企业具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实力和发展后劲。
依托国有大中型企业,依托城市辐射,发展与城市大工业配套的企业,实行利益共享,城乡互补,共同发展,是景德镇市近年来乡镇企业得以快速高效发展的一个鲜明特点。市有关主管部门牵线搭桥当“红娘”,国有企业以发展乡镇企业为己任,农村乡镇企业主动“攀亲”,使得全市城乡工业企业已结成100个帮带对子,从资金、科技、人才、信息及产品扩散等多方面来帮助乡镇企业的发展。到目前为止,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的“以大带小”,新增和发展与城市国有工业相配套的乡镇企业94家,乡镇企业总产值达9000万元,实现利税总额1877万元。全市乡镇企业生产的20大类产品行销国内20多个省市,今年1—6月出口交货值达982万元。
景德镇市针对乡镇企业的弱点,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发展农村股份合作制企业步伐。自去年以来,全市共创办股份合作制企业3000多家。这个市从今年开始,还建立了市级乡镇企业发展基金,重点用于以名、特、优产品为龙头的集团型企业、产品出口创汇的外向型企业、发展高、精、深加工企业等。今年1月—6月,全市乡镇企业实现利税总额较去年同期增长104.7%。
  (曾桂保冯叶)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来信

  成灾的小口井
随着地下水位的降低,我们这一带农村使用的压水井压水越来越难。为了解决用水难题,一些比较富裕的农民就投资打小口井(指直径为33—42厘米的深井),这样用水就方便多了。紧接着,农村便出现了打小口井热。农户用上了自来水,这是生活水平提高的标志,也是农村用水的必然趋势。
然而,一家一户“自给”的自来水弊端不少:一、开支巨大。打一眼小口井,用料至少得花800元。一个2000来口人的中型村子,各家打井总投资额加起来就高达40—50万元。二、浪费能源,花钱吃不上干净水。因为一家一户生活用水少,空气和水面接触,抽水间隔时间一长,水就发黑变臭,只有把大量臭水抽出来后才能饮用。这样,浪费电能不说,本来匮乏的地下水资源也被白白浪费,今后用水会更加困难。
笔者认为,如果有关部门出面负责,采取群众集资的办法,购买地下水管和无塔供水设备,一个600来户的村子花上10来万元,户户就能用上自来水,不但卫生、方便,而且还可以节约资金30—40万元。农民盼望有关领导尽早出面,引导农民集资建公用供水设施,少花钱、多办事,节约水源,福荫子孙。
河南许昌县将官池乡高霞刘晓伟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莱州粮食集团跨国经营
本报讯山东省莱州市粮食集团总公司跨国搞经营,全公司今年上半年共出口粮油1.1万吨,实现出口贸易额达1300万元,为全市10多万农户增加收入200万元。
1991年粮食价格全面放开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这个公司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他们在与国家经贸部门、几大省市进出口部门建立长期业务关系的基础上,又与边远自治区进出口公司达成联合经营粮油出口业务合同,并与国外一些大公司合作搞跨国贸易。今年上半年,公司在捕捉到国际市场花生价格信息后,从10多处乡镇组织出口花生米900多吨。(孙玉成)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涿州实施“两万工程”
本报讯今年以来,河北省涿州市坚持“服务京津,发展涿州”的方针,发挥毗邻京津的地理优势,瞄准京津市场,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实施“两万工程”,即种植万亩大棚菜,饲养万头肉牛,引导农民进市场。
为鼓励农民种菜、养牛,涿州市实行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对种菜、养牛农户实行资金倾斜,提供贷款;对种菜户3年免收“三提五统”款、农业税和土地承包费;对打机井、修地下防渗渠实行财政补贴,有些乡镇对种菜、养牛户免收水电费。
市里涉农部门围绕“两万工程”积极开展服务。市农行为此筹措贷款2500万元。农业、畜牧部门统一繁育和购进良种;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各乡镇农技站人员走村串户,到田间地头具体指导,已发放技术资料7500份。
目前,涿州市干部群众对实施“两万工程”热情高涨。范连邓村农民范立东,在种好普通棚菜基础上,麦收后又投资3200元,新建一高效节能日光温室。地处偏远的东城坊镇,牛存栏已发展到1100多头。预计今年内,涿州市将向京津市场提供淡季蔬菜2750万公斤,牛肉100万公斤。(周彭生)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北海农行支持菜篮子工程
本报讯广西北海农行积极配合各级政府部门,采取有效措施支持“菜篮子”工程建设,取得显著效果。
1990年至今,共发放副食品基地建设贷款1.65亿元,支持185个单位建设副食品生产基地。其中支持建设千头良种猪场1个、鱼塘5万亩,以上项目1993年实现产值3.4亿元,利润2100万元,大大缓解了北海市“菜篮子”供求矛盾。(黄宏强伍宗伟)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新疆人保公司为农分忧
本报讯新疆人保公司致力于建立农村保障体系,为农业丰收保驾护航。截至7月18日已处理农险赔案1132件,支付赔款1288.6万元。
今年新疆气象异常,自春播开始南北疆同时发生较为集中的大型风灾、冻灾和雹灾,受灾面积达35.8万亩,棉花、小麦、甜菜等农作物都不同程度地遭受了损失。人保新疆各级公司及时查勘定损,迅速将赔款送到农民手中,为受灾作物复播、补种及时提供了资金保障。因为有了保险,各县政府和有关部门动员农民扩大了棉花、甜瓜等经济作物的播种面积。
人保新疆分公司除了重视灾后补损外,还加强防灾防损措施。今年上半年,投入防灾费用254万余元,并购置8门崭新的防雹高炮投入防雹网络,以防止冰雹灾害。(梁佐光)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陕西省劳动模范柳致前(左一),一九九二年八月在绥德县城郊黄家沟村建起西北地区第一家珍禽养殖场。饲养的美国七彩山鸡、德国绿头野鸭、法国珍珠鸡等品种已销往上海、青岛等城市,为陕北老区开创了一条别致的致富门路。张少生摄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湖北省监利县福田寺镇聘请湖南农业大学教授为养鹅技术顾问,推广在幼鹅投放前注射血清疫苗,使幼鹅成活率由去年的60%提高到今年的90%以上,鹅农减少损失50多万元。图为该镇兽医在孵化基地对幼鹅注射疫苗。邱波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