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7月27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理论·学术)
专栏:学术动态

  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价值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价值观”理论研讨会综述
陈志尚
由北京大学人学研究中心等单位联合发起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价值观”理论研讨会不久前在深圳举行。到会的有来自全国的50余位专家、教授。会议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为指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密切结合当前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践经验,对在新形势下出现的人们价值观念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各抒己见,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学者们在发言中指出,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价值观是人们社会存在的反映,它集中体现了价值主体的需要和利益。在我国,社会主义价值观占主导地位。这就是说,广大干部和群众都以建设社会主义为价值理想,以是否有利于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作为处理和评价各种社会事件和人的行为的价值尺度,以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作贡献,即为人民服务作为人生追求的价值取向。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两句话是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真理,同时也是体现全国人民根本利益的最高价值判断。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他还一再强调,在整个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必须始终注意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是从理论和实践、历史观和价值观的统一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标准的全面的、正确的阐明。
会议分析了我国人民价值观念的现状。学者们一致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人民生活普遍改善,大多数群众摆脱了贫困,开始从温饱奔向小康,广大人民增强了对社会主义的信念,这是主流。但同时,也必须正视,一些人对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发生了动摇、怀疑甚至否定。有的学者在发言中指出,在现实中确实存在着一些不利于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存在和发展的消极因素。这是由于:一是已往社会主义实践的失误损害了社会主义的形象,二是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新的问题。诸如:一手硬、一手软,忽视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导致一度资产阶级自由化泛滥,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蔓延;由于转制时期如何处理好计划和市场的关系经验不足,宏观调控一度滞后等各种原因,一些地方和部门产生了官僚主义、以权谋私、贪污受贿、违法乱纪等腐败现象;一些地方和部门没有认真贯彻按劳分配,平均主义、脑体倒挂等分配不公现象长期得不到解决;一部分物质生产和精神文化生产存在着不顾质量,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等等。这一切不仅严重损害了国家、集体利益,也损害了很多个人利益,引起群众的不满。
有的学者则指出,多种经济成分和多种分配方式的存在,社会各方面利益的调整、重组,说到底,人们物质经济关系的变化,是价值观念分化,多种价值观念长期存在的客观基础。
学者们认为,市场经济是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结合是中国人民的自觉选择和伟大创造。随着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相应地,人们的价值观念已经并将继续发生变化。从历史发展的观点来看这是一种进步。
学者们也指出,我们应当清醒认识到,我国是一个封建社会历史很长的国家,封建主义和其他剥削阶级影响将长期存在,总要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出来。我们实行对外开放,借鉴和利用世界各国包括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一切现代文明成果,资本主义腐朽的东西也会趁机钻进来。我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经历一个艰难的新旧体制转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制度和机制的不健全、不完善,工作中存在一些漏洞和薄弱环节,也会给腐朽现象滋生以可乘之机。这些年来,我们有些地方、有些单位,由于思想政治工作抓得不紧,出现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出现了投机、诈骗等消极现象。这一切是同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相矛盾的,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阻力。因此,我们在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的建设方面承担着双重任务,既要促进观念更新,又要反对观念复旧和倒退。在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在社会精神文明中的主导地位的同时,应最大限度地抑止各种落后的价值观念的蔓延和消极影响。
怎样认识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念,是这次研讨会的一个热点,争论的焦点是如何处理个人和社会的关系。学者们认为,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一项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价值观中处理个人和社会的关系的基本原则,应该坚持。它以人民群众为本位,主张人民的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社会应关心每个成员的个人利益,做到国家、集体、个人利益的正确结合;当个人同国家、集体在利益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应当服从国家和集体利益;当各个群体的眼前的局部的利益同整个社会即国家的长远的整体的利益发生矛盾时,前者应服从后者。
一些学者指出,针对已往在宣传和实行集体主义原则时,片面强调集体,忽视个人利益和个人价值的“左”的错误,今后确实应注意全面地正确地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是如何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关系,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决不排斥个人,恰恰相反,它要求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每个社会成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国家、集体应该充分重视和关心个人利益,为每个人发展自己的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创造条件。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很多个人直接或间接成为市场的主体,因而也有利于通过市场竞争的方式来发挥个人的主体性,实现个人的价值。但我们实行的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的市场经济,因而要兼顾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在强调个人价值时,要注意防止另一种片面性,即夸大个人,把个人利益放在首位,把社会价值归结为个人价值,模糊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的界限。如果完全以个人为出发点、中心和目的,同个人主义又有什么区别呢?
学者们认为,我国社会的价值导向只能是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不同于已往社会的一个特点在于它是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选择和创造的。因此,主观指导的正确与否对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具有决定意义。对于在我们这样一个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大国建设社会主义尤其如此。价值观属于指导思想中的核心部分,直接构成人们行为的动机。因此,在当前改革、开放、转变体制的新形势下,更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树立社会主义价值观,形成强大的思想优势,这是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的需要,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是反腐倡廉转变社会风气的需要,是培养一代“四有”社会主义新人的需要。


第5版(理论·学术)
专栏:

  世界市场经济一体化和模式多元化
邹东涛
世界各国的实践证明,现代市场经济是最具效率和活力的经济运行载体,它既包含了刺激微观活力的成功实践,也包含了完善市场规则和宏观调控的成功实践。现代市场经济的灵活有效性、公平竞争性和法规有序性等特征,决定了它对于各种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所具有的普遍的适应性,既可以吸纳伊斯兰文化,也可以吸纳基督文化;既可以兼容欧美文明,也可以兼容东亚华夏文明。
时至今日,除极个别国家之外,世界各国和地区都纷纷走上了市场经济的道路,可以说,全世界已经出现了市场经济体制一体化的大趋势和总潮流。但由于各国的政治制度、社会意识形态等方面的不同,市场经济体制必然存在着明显的不同。即使政治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相同或相近,由于历史、文化、地域的不同,也会形成各方面的差异。这就是说,世界市场经济一体化趋势与市场经济模式多元化趋势是并存的。
从不同的角度考察,可以对当代世界各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作不同的分类。譬如从市场经济的发展程度来看,存在着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和不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首先包括西欧、北美诸国和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其次有亚洲“四小龙”、南美诸国等后发达国家和地区。不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发展中的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指原先就基本上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但这种体制极不成熟和极不完善,如南亚的印度、巴基斯坦等国,非洲诸国;另一种是转轨型的市场经济体制,即指原先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经过经济体制改革转向市场经济体制,这包括中国、东欧及独联体诸国、越南、蒙古、古巴等国。
不同类型的不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其国内经济、政治、社会、文化、意识形态,存在着诸多方面的差异,但作为“不成熟”这一总的情况,则存在着以下共同特点:一是市场机制的培育和作用不成熟;二是市场体系的发育不成熟;三是市场的法制秩序不成熟;四是市场竞争不成熟;五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产权制度不成熟。这些不成熟的条件抑制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发展,归根结底阻碍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各个不成熟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都在为促使自己的市场经济体制从不成熟走向成熟而不断努力。
即便是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其模式也并非完全一致,同样也存在着种种差异。一些国外学者把当代世界上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分为三种不同的模式:
第一种是盎格鲁撒克逊模式。这种模式最接近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自由竞争理论,也是现代“新自由主义”的坚定推崇者和实施者。美国和英国是这种模式的代表,而美国的自由竞争程度更高些。这种模式在两个方面显示出极端的功能和状态:一方面,它是培养尖子和社会创造力的冠军;另一方面,它在社会政策方面又显得低效。一方面,它对于发掘人的潜能具有极大的动力;另一方面,它对于“人”,又显得十分冷漠。
第二种是莱茵模式。这种模式在对待市场机制问题上与盎格鲁撒克逊模式是一致的,并同属于“新自由主义”。但它同时又兼容“奥尔多理念经济模型”,强调“有条不紊的秩序”。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是这种模式的突出代表。其基本特征是自由竞争加社会政策。一方面,不削弱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另一方面,又推行从疾病、失业、养老到住宅保障一整套社会政策。这种模式已被欧洲大陆多数国家和人民所接受。
第三种是公司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模式。这种模式也主张充分自由的竞争,但同时又总是处在政府和大公司的“专制结构”指挥之下。一方面,市场竞争是充分的、市场机制是完善的;另一方面,政府的力量又是十分强大的,政府通过计划、产业政策、发展战略,并通过各种手段,强有力地引导着市场机制的运作方向。
同时,这种模式又特别注重“人际的交流”和“人的感情”培养。日本是这方面的代表,而在过去一个时期中,在强调政治权力的集中统一方面,亚洲“四小龙”以及亚太其他国家和地区,又更胜于日本。这种情况在亚洲,特别是东亚、东南亚具有普遍性而区别于欧美,故世界上又往往把这种模式叫作“亚洲模式”或“东方模式”。
市场经济一体化,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市场经济模式的多样化,则是历史发展的辩证法。
世界上各式各样的市场经济模式,对于中国这个市场经济体制的后发育国家来说,都具有借鉴意义。但无论是哪种模式,都不能成为送货上门的进口模式,都不能像现成衣服一样拿来就穿,都必须经过我们自己的“肠胃”消化吸收,改造成为我们自己可行、可用的东西。


第5版(理论·学术)
专栏:

  《经济运行与调控》简评
张明龙著的《经济运行与调控》一书,最近已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计划与市场结合模式的著作。该书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拓宽了学术研究的思路和视野。如提出了计划与市场“水乳交融”结合模式:计划机制与市场机制通过各自内部融合和相互之间融合,形成一个不分你我、不可分割、浑然一体的融合制约机制,并由这种融合机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发挥综合调节作用。
作者还运用系统论、控制论、动态经济分析和周期波动理论,作为各章节具体内容的微观分析手段,建立起多层面的分析框架,突出了理论模式的直观性和实体性效果,提高了研究成果的规范性和学术性水平。同时,作者把分析的基点矗立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针对我国目前经济活动存在的问题,特别是针对如何发展公有制经济,引导、规范非公有制经济,优化经济结构,推进收入分配领域改革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切合实际、易于操作的对策性措施。(宋涛)


第5版(理论·学术)
专栏:

  《社会保障辞典》出版
由张海鹰主编的《社会保障辞典》已由经济管理出版社出版。该辞典系统介绍了国内外社会保障的理论、政策、知识,反映了社会保障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对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研究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具有积极意义。其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保险、医疗卫生保健等范畴的理论和政策。(徐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