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7月25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干部面对农户加强服务
临颍富民工程有声有色
本报记者李而亮
河南省临颍县委、县政府近年在实施以提高农村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为宗旨的“富民工程”中,碰到了一对矛盾,即“层层分解、村村落实”的传统工作方法与“农民愿种什么就种什么,什么赚钱干什么”的矛盾。临颍的政府部门在如何帮助、引导、服务上,找到了自己新的角色,从而把“富民工程”建设得有声有色。
激活每一个细胞
临颍确定实施“富民工程”的着眼点是激活农民家庭这个最基本的细胞,最大限度发挥农民发家致富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可是,全县20多万“细胞”,用什么手段激活它呢?
我们在临颍农村采访,看到村村一本“富民项目簿”,户户一张“富民卡”。富民卡上,填写着致富的项目、指标,还有户主和负责人的签名。负责人就是县、乡、村直接“包”农户的干部。
石桥乡党委书记暴中祥,回想起与群众一起填卡时的情形说:当时所有的干部每天都在农家里,与群众一起算帐,按照他们的条件、能力、习惯,帮助他们选定致富门路。有些项目咋说群众也不信,干部就领着他们出去看,请人来村教。杜庄村发展黄鳝养殖,乡村干部领着群众到湖北孝感市去学习参观,回来后有150多个农户立即订了养鳝鱼的致富卡,建起了池子。去年每户的纯收入都在2000元以上。
在激活细胞中,许多干部没少动脑筋。他们上跑市场、科技部门,下到农户,千方百计为群众寻找致富的“窍门”。台陈乡前扬的废旧汽车拆卖、繁城镇尼庄等5个村的旧皮鞋复新、三家店乡的棉布包装袋生产,都成了家家户户的致富项目,农民收入相当可观。
干部“包村进户”关键是包“活”。为此,县委、县政府制定了严格的考核奖惩制度。农户对干部这种“包村进户”很欢迎。他们说:多少年来,干部到农家不是催粮派款,就是念报学文件;而现在下来为我们操心致富,这样的干部咋来咋欢迎。
换一种“干预”办法
巨陵乡张村的农民张才,摆弄养鱼十年来,现在终于有了施展身手的机会。他根据县里制定的优惠政策,一家人苦战了两个冬春,在村里的荒地、废坑、荒滩上开出了40亩鱼塘,如今有一半已放上了鱼苗。
为啥群众本来会干的事情,这两年才把积极性调动起来呢?乡党委书记周其芳回答说:关键是靠了政策的激励。为了鼓励群众开垦荒地、荒水、荒滩,县里制定的优惠政策是:“经营权谁开归谁,承包期一定60年不变。”有了这样优惠的政策,你想农民咋不争着开荒?许多村开发的“三荒”地已占了耕地面积的1/3。
县长苏新华介绍说,农户与农户间差异很大,各有各的小算盘。如果小打小闹,遍地开花,就形不成产业优势。但制定了规划如何去执行?这在过去,主要靠行政干预,下任务指标。可现在不管用了。我们采取优惠政策,吸引一家一户的农民形成“合力”,产生规模效益。
临颍县每个乡都发挥自己的优势,都有相应的优惠政策。例如重点发展养猪的乡,制定政策是:凡养猪50头的农户,村里无偿提供场地,免一人的提留。养100头以上免全家提留;重点发展日光温室的乡,明文规定无偿提供土地、技术,低价提供材料。
临颍县的采用经济杠杆这一招,效果灵得很:短短两年,全县已形成特色产业群体优势的专业村60个,参与农户1.7万户,从事18类商品的专业化生产。这60个村,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920元,比全县平均水平高近200元。
催生一批“龙头”
如何解决农业生产与大市场接轨?临颍探索了一条催生“龙头”公司,带动农民走向市场的新路子。
杜曲乡前韩村农民赵少凯,前两年还只是一个搞木板加工的专业户,现在已经是临颍出口装饰板集团公司一个加工厂的厂长,今年加工木材的产值可达800万元。谈起这个巨变,赵少凯笑着说:这都是乡政府硬把我“拉扯”起来的。
乡里把眼睛盯在乡村里的能人、经纪人上,就帮他们把船做大,具体办法是把他们组织起来成立公司,乡里统一发执照、印制名片、用乡里的电话号码。主要任务是让他们联系材料、销路,带动广大农户参与加工。
听起来新鲜,杜曲乡恒源集团公司下属的公司里,全都是各“门道”的能人,乡政府只有一人参与管理,可经营却相当红火,带动了一片片产业。前韩村全村400个农户,赵少凯领办的加工厂,就带动了380个农户从事板材加工,赵自己现在全力跑材料,分发给农户,然后将农户加工好的板材外运销售。
靠这种形式“催生法”,光杜曲乡就形成了板材、柳编、竹器、卫生筷子、人力车铁圈以及养殖的多条产业链,从业农民达2.6万人,占了全乡人口的40%,去年农民人均收入达853元。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菜篮子”的繁荣和价格波动
农业部副部长张延喜编辑同志:
我是一个城市居民,每天都要吃农民生产的蔬菜和肉鱼蛋奶一类副食品。我觉得这些年我们的“菜篮子”里面丰富多了,但是,开销也大多了。我不明白,为什么蔬菜和副食品的价格总是波动?是农村里生产的东西少了呢?还是另有别的原因?              
  ——北京一读者
去年下半年和今年年初,一些大中城市的蔬菜等副食品供应比较紧张,价格上涨幅度较大,“菜篮子”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近几个月来,市场趋向平稳。由“菜篮子”的现状回顾副食品产销体制改革10多个年头的风风雨雨,从中可以悟出个道理:改革是发展“菜篮子”生产、丰富市场供应的原动力。
“菜篮子”一头连着城市千家万户居民的生活,一头关系到农村千家万户的致富奔小康。“菜篮子”产品少了多了、价格贵了贱了,一时一地说法不一。但是,有一点是共识,“菜篮子”越来越丰富了,市场越来越繁荣了,居民吃的比过去好多了。北方人长期靠土豆、白菜度冬春的状况已一去不复返。据统计,1978—1993年,全国人均占有的“菜篮子”主要产品产量:肉类由8.9公斤增加到32.3公斤,蛋类由2.1公斤增加到10公斤,奶类由1公斤增加到4.8公斤,水产品由4.8公斤增加到15.5公斤,蔬菜由96公斤增加到167公斤。
“菜篮子”生产的发展与市场活跃繁荣,首先得益于改革开放。1984年以前,国家对农产品长期实行统购统销或统购包销的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生产者、经营者都缺乏积极性,市场供应的品种单一,质量也较差。往往是淡季缺货断档,旺季积压腐烂。对多数品种不得不实行凭票证限量供应,城市居民不满意,而政府却每年要对购销环节支付大量补贴,财政负担越背越重。
从1985年起,武汉、广州、西安等城市率先打破延续30多年的统购包销体制,放开蔬菜、水产品的价格,实行多渠道流通和市场调节,使农产品购销体制改革迈出了开创性的一步。随后,其他大中城市竞相效仿,积极改革副食品产销体制,并从蔬菜、水产品逐步扩大到禽、蛋、牛奶、猪肉等所有副食品。
1988年开始在全国各大中城市组织实施“菜篮子工程”,各地采取有力措施,建设生产基地,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并着手进行市场体系建设,逐步形成开放的副食品大流通的新格局,使“菜篮子”的供求状况进一步改善。产量成倍增加、品种日益增多、质量显著提高。这一切充分表明在改革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中,“菜篮子工程”率先突破,并取得初步成功。
同时应当看到,“菜篮子”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在深化改革和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保持社会稳定是基础。而稳定市场、稳定物价是稳定社会的前提。去冬今春国内市场物价上涨幅度较大,已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突出矛盾。据统计,今年1—5月居民生活费用价格指数比去年同期上升22%。在居民生活费用中,“菜篮子”产品支出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据国家统计局测算,农产品价格线上涨一个百分点,居民生活费用价格将上升0.6个百分点。因此,进一步认真实施“菜篮子工程”,切实抓好“菜篮子”是抑制通货膨胀的重要环节,也是保障各项重大改革措施顺利实施,维护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的重要举措。
当前实施“菜篮子工程”中的一些突出问题是:菜田面积减少,投入不够;科技相对滞后,优质的、精细加工的副食品开发不足;购销渠道不够通畅,“买难卖难”交替出现;宏观调控不利,一些城市的蔬菜等副食品的供求和价格波动较大。从深层次看,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从生产、加工到销售尚未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运作机制和体系。
改革中的问题要靠继续深化改革来解决,而不能回到统购包销老路上去。“菜篮子”产品的价格随供求和季节变化而出现一定幅度内的波动是正常的,也是必要的。改革农产品购销体制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物价上涨,关键是要充分考虑到城乡居民的承受能力,把握改革的力度,完善配套措施,加强宏观调控,避免价格过大幅度波动,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盘锦农业综合开发传捷报
六年开荒十五万多亩,增产粮食三亿多公斤
本报讯7月15日,辽宁省盘锦市大洼三角洲的4万亩开荒田全种上庄稼。至此,该市已开荒15.4万亩,改造中低产田49.6万亩,累计增产粮食3.6亿多公斤,占全市粮食增产总量的60%以上。
盘锦是我国最大的农垦区之一。1989年1月,市委、市政府确定了变国家开发为全方位开发的战略,打响了农业综合开发总体战。市里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建立起国家、集体、个人、联合体等多方投资机制,把国家投资作为启动资金,广泛发动群众投资、投劳。6年来,地方政府筹资6047万元,群众集资6738.1万元,群众投劳692万个工日。
在农业开发方式上,盘锦市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变单一开荒种地为田水林路综合治理,增强了农业发展的后劲。同时,大搞致富于民的“五色工程”:以优质高效水稻为主的绿色工程,以养殖鱼虾蟹为主的蓝色工程,以蔬菜保护地为重点的白色工程,以饲养黄牛为主的黄色工程和以栽植红富士苹果为主的红色工程。(张永杰郭春华)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一手抓粮油一手抓收入
当阳商品粮基地钱粮双增
据新华社武汉7月23日电(通讯员王先进)国家商品粮基地湖北省当阳市,今年上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去年同期净增240.1元。
市委、市政府在带领群众稳步发展农业的过程中,一方面狠抓粮油生产不放松,一方面引导干部群众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帮助农民发展庭院经济。全市农村涌现出64个各具特色的多种经营专业村。同时,他们在资金、科技等方面调动农民开发荒山荒水荒滩的积极性。半年时间,农村经济总收入3.5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1%,其中猪、禽、鱼、菜、果等多种经营收入的份额占42.3%。
“大农业”的发展,不仅丰富了农民的“钱袋子”,还为以加工业为主体的乡镇企业提供了可靠原料,带动了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还从效益上“反哺”粮油生产,为增加投入、实行规模经营、安排剩余劳力就业创造了条件。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经济随笔

  谷不贱
农也忧
潘承凡
提高粮棉收购价,最大的受益者自然是种粮种棉的农民。现在的问题是,农民一方面欢呼雀跃,生产的劲头倍增,另一方面,还有几分忧心忡忡。农民在担心,价格不断看涨的农用物资会冲抵了粮棉提价带来的好处。
农民的担心确有几分道理,一段时期来,农用物资的上涨一直没有停过。这种势头若不遏制,国家本想给农民的实惠,就会给农用物资的涨价吞没。农用物资涨价,货源紧张是其客观原因,而人为的中间倒手,则使本来紧缺的农用物资更见紧张。于是,有人呼吁重新关闭已经放开经营的农用物资大门。另外也有人认为,既然已经放开,就可以听之任之。现在看来,这两个极端都走不通。民间农用物资经营者的崛起毕竟促进了流通,但让某些人随便倒手确实也不行。有些地方,到农民手里的化肥中间竟然倒了“七手”,每倒一手,不啻于往农民头上多压了一块石头。这么倒来倒去,农民怎能不被压趴下?
过去我们老说,谷贱伤农。现在谷子不贱了,伤农者变成上涨的农用物资。所以说,目前农民种田积极性高低,与其说取决于粮棉收购价格,倒不如说取决于农用物资的销售价格。正是基于这个新的形势,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多次强调解决农资价格上涨过猛的问题。
如何抑制农用物资涨价,当然不能简单地采用限价一类的行政办法,但这并不是说政府部门无所作为。江苏省政府拿出5亿元人民币注入开工不足的小化肥厂,全省约有103个化肥厂正在加速开工以解决化肥紧缺状况。辽宁省在棉花种植上一方面推广棉花超薄膜覆盖,一方面统一组织货源,统一投放市场,结果拉动全省地膜市场价格下滑。像这一类的好办法肯定还会有一些。这说明,切莫以为实行了市场经济,政府部门再干预市场就有悖改革的方向,问题在于如何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正确地加强宏观调控,抑制价格过高上涨。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短讯

  胶南市粮田面积有增无减
本报讯山东省胶南市坚持“开源与节流”并举,建立健全保护土地规章制度,制止乱占滥用耕地,确保粮田有增无减,全市连续五年粮田面积稳定在七十四万亩,去年净增一千多亩。
胶南市本着优先保护稳产高产粮田的原则,建立了市、乡镇、村三级粮田保护网。总面积达六十三万亩。(逄锦伟宋学春)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短讯

  松滋生猪产销步入良性循环
本报讯湖北省松滋县把养猪业作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来抓,并以此为龙头,带动农村种养加各业发展,刺激农村流通市场,使生猪产销步入良性循环。
全县七十五万农民围绕一个“猪”字大做文章,种的、养的、贩运和加工的各得其所,各得其利。据不完全统计,已创产值五十亿元,农民人均增收一百二十元。(陈冰)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重振风帆好远航
晏乐安杨欣波
进入1994年,改革开放浪潮奔涌。湖北省云梦县道桥镇不失时机地把握机遇,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战略,重振风帆,破浪远航。到6月底止,全镇工业实现产值1.21亿元,利润1100万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68.3%和167%,均创历史最高水平。
70年代末,刚刚起步的道桥乡镇企业,遵循计划经济的模式,上了一批或土或小的项目。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项目适应不了市场变化,发展缓慢,到去年,全镇乡镇企业产值在孝感市居第19位,发展速度排第20位。今年初,镇党委一班人在制定农村奔小康方案时,决定把发展乡镇企业作为振兴农村经济的一场硬仗来打。明确提出:在国家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许可的范围内,乡镇企业适宜干什么就干什么,社会需要什么就干什么,什么赚钱干什么。
思想束缚一旦冲破,发展门路一下开阔了,18个村纷纷重理工作思路,调整发展战略。新河村利用河滩草坡发展养殖业,带动了全镇畜禽业的大发展。共星村建优质水产品基地,振兴了全镇的水产养殖业。胜东村自筹资金兴办轧钢厂,促进了村办工业的遍地开花……
原先具有“船小好调头”特点的一些企业,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开放领域的逐步拓宽,势单力薄的“小船”抵御风险能力差的弱势日益显露出来。去年,该镇共有6家镇办企业亏损,有的甚至濒临倒闭。严峻的现实、沉重的教训,使道桥镇的决策者们清醒起来。
他们走了两步棋:一、着力引导一批具有较好基础的企业上规模、上水平、上档次,变“小舟”为大船。今年,他们采取银行贷、财政拿、股份制改造等办法组织资金230多万元,使全镇产值达500万元的企业由过去的3个增加到8个,企业的生产能力提高2倍多。二、挂靠城市工业“大船”,鼓励、支持乡镇企业与城市大工业攀亲结缘。目前,全镇有60%的企业与城市工业集团联姻。
对于那些因陋就简、土打土闹的“庄户作坊”,道桥镇委、镇政府下决心让它们“鸟枪换炮”,向依靠科技进步,开发“高精尖”产品方向发展。全镇广泛开展了“三引三借”活动,即引进人才,借脑生财;引进技术,借梯上楼;引进项目,借水行舟。目前,全镇有90%的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实行联合,引进、招聘各类工程技术人员20多人,引进先进科研成果41项。科技和人才为实现超常规、跳跃式发展插上了翅膀。今年以来,全镇企业共开发技术含量高的产品40多项。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乡村干部一席谈

  给我们一个宽松的环境
我认为,乡长的一些苦处,究其原因,就是没有一个良好、宽松的工作环境。
乡长的很多时间都花在应付上级领导上。再加上许多条条块块,“衙门”多、“菩萨”多,整天应付不完。一旦对口领导安排、指导、检查工作之后,你不能说不慰劳慰劳,时间一长,就形成了“惯例”。今天你来,明天他来,上面千条线,对你一根针,乡里经济不宽裕,还有搞不完的达标升级和要不完的钱,乡长也真有点招架不了。
乡政府唯一的收入是财政,农民处于刚解决温饱状态,有些乡镇企业又不太景气,财政收入支撑全乡开支已经很难,还要完成那么多的任务,没有办法,只好从农民那里“挤”。向农民要钱,不可能不听闲话,甚至还有人骂娘,导致干群关系紧张,乡长也越当越难。
解决这些问题,一是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廉政勤政,二是实事求是。我们夏邑县已开始着手解决这些问题了。县委、县政府领导很少在下面吃饭,同时要求各局委及对口单位不得在乡镇乱吃乱喝,并压缩了一些不必要的达标升级活动。这样做,给乡长们也减轻了一定的负担,如再制订一些过硬措施,把作风的转变制度化,效果会更好些。
作为乡长,接触最多的还是农民群众。这几年,不能不说干群关系有些紧张,老百姓有怨气就对准乡长放。解决这个问题,我看关键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多听农民的意见,认真及时地解决农民的问题。比如可以建立农民议事日制度,农民有啥意见,有啥难题,都可以在议事日谈,每次议事都有县、乡人大代表主持,并向农民通报上次所议事项的办理情况。这样,农民有了提意见的渠道,就会防止矛盾积压、激化,促进干部工作作风的转变和工作效率的提高。农民高兴了,农村经济发展了,乡长自然也就好当多了。
河南省夏邑县何营乡乡长 焦绍忠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农业部:要求抓好夏季有机肥料积造
决定评选千家最佳乡镇企业
本报讯农业部最近发出通知,要求各地抓好夏季有机肥料积造工作。
通知指出:有机肥料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农业资源,积造和增施有机肥料是增加农业投入的重要内容。各地要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因势利导,搞好有机肥料积造工作。一是发动群众割青草沤肥;二要结合爱国卫生运动,动员群众清扫垃圾,勤起勤垫牲畜棚圈,修复和完善积造肥基础设施的建设;三是大力推广秸秆还田,充分利用麦秸和稻草的还田;四是组织城肥下乡;五是南方省区要抢前抓早,做好秋冬种绿肥的准备工作。(农言)
本报讯农业部决定今年开展评选1000家“全国最佳经济效益乡镇企业”活动。这次参评企业的基本标准是,销售收入3000万元以上、利税总额300万元以上。通过评选活动,对全国乡镇企业现有经济实力、产业结构、经济效益及其整体素质进行一次全面、客观、科学、公正的评价,从而引导乡镇企业真正转移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纪才)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博士徐真祥到老区办厂
本报讯博士徐真祥与其助手硕士研究生李秦新,从沿海地区来到革命老区——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区硖石村办厂兴业,创办了萍乡市超达高技术陶瓷公司,15天开发出新产品,60天占领全国市场的60%,并很快打入国际市场,创造了老区里的“特区”速度。
同为31岁的徐真祥和李秦新,在大学学的都是陶瓷专业,原在邻省一家中外合资企业任职。去年,他们毅然放弃沿海地区的高薪和优越的生活条件,应聘来到瓷土资源丰富的革命老区萍乡山村落户,并投资200万元,研制开发科技含量高的陶瓷工业新产品。不到一年的时间,该厂开发出两大类20多个规格品种。其中高性能瓷球,用于特种陶瓷、高级耐火材料等精细化工行业,新产品一问世就被评为省1993年新产品一等奖。另一种拳头产品氧化锆板,达到了美、日同类产品的质量标准,填补了国内空白。美、德、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客商纷纷来电或上门订货。(汤之光)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全椒大力抓好生态农业建设
本报讯安徽省全椒县从本地实际出发,认真抓好生态农业建设,去年被首批列入全国50个生态农业建设试点县之一。
该县首先进行合理规划,先取得经验,然后在面上推广。仅从1992年至1994年春,全县就完成成片造林1.9万亩,其中荒山造林1.08万亩,成为全省首批消灭荒山县之一。全县农村建成省柴灶75631口,占总农户的92.5%。(姚大金王世珩张继军)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江苏省句容县5000多农户的油菜田因施用了“油菜王”等农药,后茬作物水稻出现了烂根、枯黄、萎缩死亡等症状。到7月12日为止,全县秧苗受害面积已达1万亩。这位农民站在自家将会绝收的秧田里,心急如焚。张方华何宪政摄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近年来,地处太行老区的山西省平顺县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和扶持农民大胆走出山门闯市场,推销产品增收入。这位初涉商海的老农高兴地说:“全靠党的扶贫政策好,我们富裕起来了,哪会忘记报答国家!”
龙红斌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