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7月25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集万民之力
兴千秋大业
——陕西旬邑县发展教育事业调查
在前不久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陕西省旬邑县作为全国仅有的两个县级单位之一参加。这个县为什么能享此殊荣呢?国家教委主任朱开轩同志的一段话作了回答。他视察该县农村教育活动之后说:“全国县一级领导班子,如果都能像旬邑一样重视教育,我们的农村基础教育就大有希望了。”

旬邑县是个仅有24万人口的山区贫困县。1984年统计,全县文盲、半文盲占人口总数的38%,人均受教育年限仅为2.1年;小学和初高中文化程度的人在人口中分别占35%和19%;每万人中仅有大学生0.12人;农林牧副各业技术人员仅占农村人口的万分之七。粗放管理,广种薄收,严重地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全县人均国民收入23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仅有170元。全县中小学的危漏房占40%左右,小学几乎全是低矮、潮湿的窑洞,教师工资也保证不了。
经济和教育落后的严峻事实,使县领导清楚地看到,劳动者素质低下,技术人才奇缺,造成生产力低下,这是山区落后的根源。山区经济落后,又影响到教育发展。必须重新认识、估计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把着眼点和注意力集中到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科技进步上来。县委、县政府确定把发展教育事业当作振兴旬邑的千秋大业,下决心优先发展。他们作出决定,各级党政一把手划片定点包干负责,要求各级领导深入乡镇和学校调查研究,帮助当地群众解决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深入课堂听课,和学校领导、教师一起研究教改,提高教学质量。现在,这个县的县、乡(镇)、村都逐级制定了领导抓教育工作责任制和实施细则,教育工作已纳入党政总体目标管理和工作计划,作为各级领导干部工作实绩考核内容和晋升依据,每年检查评比,奖惩制度化。县委书记余主民、县长梁凤民每年都深入到全县17个乡镇调查研究,每年深入课堂听课都在10次以上。在县委、县政府长期的重视和倡导下,这个县已形成了良好的办学风尚。

发展教育最需要的是钱,而旬邑县最拿不出的也是钱。旬邑县的财政自给能力十分薄弱。1984年,县财政收入只占到国民收入的5.3%,而教育支出,相当于财政支出的一半。
钱少是事实,钱往哪里花却大有讲究;花到哪里最值,最有效益,这中间大有学问。这也正是需要领导者做出抉择的地方,也是考验领导者是否称职、是否成熟、是否有远见的关键。既然确定了教育是千秋大业,在投资上、用钱上就马虎不得。为此,旬邑县采取如下措施:
一是确保政府教育经费投入到位。县委、县政府明文规定:“宁可缓建或少上其它建设项目,绝不挤占教育经费。”旬邑县对教育经费实行年初预算一次到位,不留缺口。近年来,县财政新增财力的20%用于教育,教育事业费支出占到县财政支出的35%以上。此外,县、乡(镇)还有一定的教育专项投入,且逐年增长。明确规定,任何时候,保证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的战略决心不能变;县乡村三级把落实教育投入作为主要责任的工作要求不能变;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原则不能变。这年夏季,全县连续三次遭受暴风雨冰雹的袭击,农作物严重受害,财政状况十分困难。县委、县政府果断决定,取消已筹备半年多的“旬邑首届苹果艺术节”,而全县教育经费如数拨付,初中校舍建设补助100万元按时到位。此外,他们还从老区建设专款中划拨6%,烤烟税收中划拨1.5%用于教育。1993年旬邑新增财力的65%用于发展教育事业。
二是实行公用经费和人员经费分离体制。在县财政用于人员部分日益增长,公用部分比重在相当时期难以增大的情况下,旬邑县将教师工资列入县财政工资预算专项,专款专用。公用经费列入教育经费专项,通过县财政拨款和农村教育费附加予以保证。如今,这项工作已经制度化,形成一种良好的有效的机制。
三是强化教育氛围,鼓励群众捐资助学。县委、县政府结合当地实际,向群众宣传“发展经济必须发展教育,振兴旬邑必须振兴教育”的道理,使“集万民之力,兴千秋之业,造百代之福,立永世之功”的决策深入人心。从1984年至1993年,这个仅有24万人口的山区县,群众为教育捐资即达1300多万元。在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1993年全县14所初中都建起了宽敞明亮、风格各异的教学楼,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使中学面貌大为改观。

教师是办学的关键。不抓教师队伍建设,“千秋大业”就必定落空。在改善办学条件的同时,旬邑县把尊师落实在行动上,积极设法提高教师待遇,改善教师生活、工作和学习的条件。近年来,县上实行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教师扎根山区执教。县上拨出几十万元建设教师住宅小区;不惜高薪,向省内外招聘高中教师;对骨干教师实行“倾斜政策”,由县财政列出专款奖励,解决家属户口和安排子女就业。县上先后为165户教师家属和212名子女解决了户口和安排了就业。1989年以来,对马栏等3个边远山区乡的教师每人浮动一级工资。近年来,全县教师不但没有出现弃教改行、下“海”经商现象,以前离开教师队伍的几名教师也相继重返学校,在外从教的本县教师也纷纷请调回本县任教。在旬邑县,不存在拖欠教师工资的事,不存在教师流失现象,1992年该县招收10名高三级代课教师,报名应招者达65人。教师已成为该县为人羡慕的职业。
民办教师是该县教师队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占教师总数的46.6%。县委、县政府领导时刻记着他们,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认真解决他们的问题。在业务上鼓励民办教师自修或进修,不断提高业务素质。目前,全县已有315名民办教师考进师范学校和教师进修学校,710名评定了专业技术职称,全县民办教师岗位合格率由1984年的68.5%提高到83%。
为了提高教育质量,旬邑县把培养师资、提高全县教师的整体水平作为基础的基础,常抓不懈,竭尽全力。自1989年以来,县财政每年列支10万元作为教师培训专款,交教育局管理和使用。同时制订了有关教师业务学习、函授考试、购买业务资料等费用报销的规定和奖励办法。为了给教师在职学习创造条件,他们为全县17个乡镇建起了业务进修放像点,又开办了县教育电视台。目前,全县中小学参加各类业务进修的教师700多名,占在职教师的30%以上,其中脱产进修的131名。现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都显著提高。

10年来,旬邑县委、县政府采取得力的措施,增加教育投入,重视师资建设,强化全民教育意识,使全县的教育10年迈出三大步:1985年,全县250所中小学告别了窑洞;1991年,全县普及了六年义务教育;1993年,全县实现了初中校舍楼房化,建起了教育电视台,教育迈上了一个新台阶。这一年,全县有128名学生考入大专院校,20名学生进入全国重点大学,在该县历史上树起了里程碑;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竞赛,该县学生分别获一、二、三等奖;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有了很大发展,青壮年70%以上的人经过农技校培训,非文盲率达到90%以上。
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为旬邑县经济发展注入了巨大活力。县长梁凤民高兴地说,他们正进入教育促进经济飞跃,经济支持教育发展的良性循环的轨道。这些年教育的发展,人才的成长,给这个山区县带来了光辉的希望。(李海涛郭群星)


第1版(要闻)
专栏:

  在大局下行动
——全军高级干部学习《邓选》三卷轮训班侧记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景抒展新华社记者贾永
作为一支人民的军队,当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确定之后,如何选择自己的历史方位?
早在1984年,邓小平同志就高瞻远瞩地要求全军:在国家建设的大局下面行动。
“八一”前夕,来自全军各大单位的83名将军汇集国防大学,联系实际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探讨如何用全党工作大局来统一官兵思想,指导部队全面建设。

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地提出了全党工作着重点的转移:党和国家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将军们不会忘记,面对新的历史转折,邓小平以战略家特有的远见和气魄,果断地把国防和军队建设置于国家建设的整体之中,系统地提出了新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指出发展经济是国家建设的大局,国防和军队建设要服从于服务于这个大局。他同时要求全军不但要照顾这个大局,紧密配合这个大局,而且要在大局下行动。
成守亮、彭钢、张金昌等来自总部机关的将军深有体会地说,重要的还在于小平同志的一系列论断,为确立新时期军队建设目标和选择军队发展途径提供了指导原则和基本依据,使我军能够迅速调整发展战略和工作重点,在国家建设总体大局下摆正了位置。这就是,走富国强兵之路,通过提高综合国力实现国防现代化;勤俭建军,艰苦创业,把有限的军费真正用在提高战斗力上;支持国家建设,培养既能打仗又能建设的两用人才,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中巩固发展军政军民之间的新型关系。
事实上,新时期我军建设的一系列重大决策无不突出了“在大局下行动”这一根本指导原则。
——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实现战略性转变,从临战状态转向和平时期的建设轨道;
——军队员额裁减100万,铁道兵、基建工程兵通过改工直接加入到经济建设主战场。全军先后培养的800多万军地两用人才成为国家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部分国防工业军转民,3万多项军工技术进入民用领域;
——部分军事设施对外开放,数百座机场、码头以及上千座仓库开始军民合用;
从引滦入津到引大入秦,从大亚湾核电站到浦东开发,新时期国家许多重点工程,都有我军官兵洒下的汗水……15年来,全军部队在完成战备训练和戍边卫国任务的同时,支援地方建设投入劳动日就达4亿多个,出动机械车辆2365多万台次,参加9万多个经济建设和公益建设事业项目,其中省以上的重点工程近千项,参加抢险救灾22万多次。
联系这一切,将军们指出,小平同志关于大局问题的一系列思想不仅具有长远的历史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进入90年代,我国改革步入攻坚阶段。党中央适时提出了“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全党和全国工作大局。江泽民同志指出:“我军在维护全党全国工作大局中具有重要作用,我们高级干部一定要关心这个大局,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维护这个大局。”
作为改革的坚定支持者和积极参与者,将军们对如何服从于服务于这一大局,有着深刻的认识。
广州军区政治部主任雷鸣球、海南军区政委周传统结合我国最大经济特区建省5年的发展之路谈了改革与稳定的关系。他们指出,海南经济有较快的发展,很重要的原因是有国家的改革开放的好政策,并且有一个和平稳定的好环境。海南军民大力开展共创双拥模范城(县)活动,有力地促进了特区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作为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区,新疆近几年的发展同样引人注目。维吾尔族将军肉孜·吾守尔说,如同当年新疆第一次大规模开发时人民解放军发挥的重要作用一样,今天驻疆部队又成了新疆第二次大规模开发的生力军。坚如磐石的军民团结和民族团结不仅为新疆的沿边开放奠定了基础,而且为天山南北的民族经济腾飞插上了翅膀。新疆4000多公里边防线处处呈现祥和、兴旺、发达新景象。
将军们谈到,一支强大的军队,一个巩固的国防,始终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坚强后盾,是国家政权巩固、社会稳定、人民安宁的可靠保障。在现有条件下,立足发挥主观能动性,把部队建设得坚强有力,不仅是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而且是在“大局下行动”的重要内容。
将军们列举的事实表明,15年来,我军依靠科技进步,用有限的军费改善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水平有了长足发展;军事训练进入历史最好时期,朝精兵、高效、合成的目标迈出前进步伐;干部培训实现院校化、专业化,人的素质明显提高;严明纪律、依法治军、正规化建设得到全面加强。

回顾改革开放15年国家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辉煌实践,重温小平同志关于大局问题的一系列论断,将军们更加意识到自己所肩负的使命: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战略意图,首先通过高级干部去贯彻落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大局上来,需要高级干部率先垂范。
廖锡龙、姜洪泉、杨怀庆、曹惠臣、刘永治等将军表示,现在中央大政方针已定,军委工作指导明确,作为高级干部,首要的是学习小平同志善于从全局着眼观察和解决问题的革命风格,提高统揽全局的能力,自觉把本单位、本部门的工作摆到全党全国大局和军委的统一部署之中,带头服从大局,在大局下行动。
随着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的相继出台,广泛触及到人们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如何教育部队自觉服从国家大局,是摆在将军们面前的重要任务。对此,肖怀枢、史水洲、朱京等将军认为,要用强大精神支柱凝聚军心,教育官兵坚定对改革的信心,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中央军委的重大决策上来;引导官兵正确对待利益关系调整,为改革大业乐于奉献牺牲。粟前明、姚科贵、张国佐将军提出,要充分利用军民共建这一阵地,同驻地人民一起学习改革政策、讲发展成就、话稳定之重要,使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更加深入人心。
将军们一致认识到,改革是千百万人的事业,动员方方面面力量投身现代化建设的攻坚战,必须有统一的思想、统一的意志和统一的步调。我军近年来现代化建设之所以取得新的长足进展,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时刻服从党对军队绝对领导,自觉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坚决听从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指挥。基于此,将军们表示,面对全党工作大局,要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决策、命令、指示,保证政令、军令的畅通。
6月8日,江泽民在与国防大学的将军学员们座谈时,勉励高级干部要成为听从指挥、严守纪律、严格执行规章制度的模范。今天,从将军学员的发言中,我们听到了铿锵有力的回声:在大局下行动,首先从我们做起。


第1版(要闻)
专栏:

  学习林州好经验
本报评论员
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座谈会昨天在河南林州市闭幕。这次会议对于进一步加强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和保证我国广大农村的改革、发展与稳定,推动农村社会全面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各地要积极贯彻这次会议的精神,努力落实会议提出的各项任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农民的精神面貌也在不断更新。农村科技文化建设有了很大发展;创建文明村、文明单位、文明户的活动蓬勃兴起;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已经成为广大农民的热烈追求;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许许多多的新鲜事物正在农村中涌现出来。当然,由于小农经济思想和旧体制的长期影响,由于农村中教育还不够普及,一些农村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还存在某些突出的问题,例如:治安秩序较差,不正之风比较严重,封建迷信、制造贩卖假冒伪劣商品等行为还有一定的市场,等等。这些现象,败坏了社会风气,妨碍着农村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也为广大农民群众所不满。我们要急农民之所急,想农民之所想,依靠并组织广大农民,大力加强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为广大农村尽早实现奔小康的第二步战略目标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在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中,河南省林州市创造了很多好的经验,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之路。林州这个典型之所以不断焕发出时代的光彩,关键在于林州人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紧紧跟上了改革开放的步伐。他们较早地冲破内陆意识,走出太行山,在国内外市场上施展才华,使广大农民在市场经济这所实践大学中不断地换脑筋、长才干。二是紧紧围绕着奔小康的目标,发扬艰苦创业精神。以修建红旗渠闻名全国的林州人几十年来一直保持和发扬了艰苦奋斗的精神。在新形势下,林州市党组织紧紧扣住摆脱贫困、奔向小康这个主题,把艰苦创业同满足农民利益紧密相联,通过艰苦创业,甩掉了贫困帽子,走上致富之路。这就实实在在地把农民团结住了,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始终坚持两手抓。林州市党政领导多年来一直狠抓精神文明建设不放松,他们通过思想教育、实践引导等多种途径不断巩固创业意识,更新创业内容,使林州人始终保持了那么一股向上的劲头和进步的锐气。四是领导有力、党员带头。这是林州精神发扬光大的可靠保证。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基层党组织特别是农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关键。林州市在这一点上做得好,令人瞩目。 农村是我国的大头。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因地制宜,切实有效地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于落实全党和全国工作的大局,具有重大的意义。林州市和其它一些先进地区的经验值得借鉴。我国农村地域辽阔,情况差别较大。各地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探索新的思路,总结新的经验。只要各级党组织和政府特别是县乡两级党政领导真正把这项工作重视起来,加强领导和研究,制订规划,狠抓落实,严格考核,就一定能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第1版(要闻)
专栏:

  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座谈会提出
积极引导农民进市场奔小康
本报林州7月24日电记者郑宏范报道: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座谈会7月21日至24日在红旗渠的故乡河南省林州市召开。
此次会议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召开,是一次专门研究新时期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交流近年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经验,研究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思路,提出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保证和促进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会上,中宣部副部长刘云山、国务院副秘书长刘济民讲了话。
会议认为,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党的农村工作一项十分重要的战略任务,它是维护全党工作大局,实现战略目标的需要,是保持农村和全国稳定的重要保证。当前,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时期,我们要通过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思想教育,把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引导到认真贯彻落实十四大和中央两次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上来,为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村社会的稳定,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会议强调,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紧紧围绕发展市场经济、引导农民奔小康进行。引导农民奔小康,既是90年代党在农村工作的总目标,又是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坚定不移地为经济建设服务,为改革开放服务,为奔小康服务,这个思想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农民进市场、奔小康,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头等大事和长期的战略任务。同时,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还要注意引导农民掌握文化科技知识和市场经济知识。当前要突出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抓好文化教育,搞好扫盲;二是要抓好市场经济知识的宣传教育;三是要抓好科技普及工作,为农村发展培养大批有用人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还要注意引导农民树立文明新风。
会议指出,加快农民奔小康步伐,需要大力弘扬新时期创业精神。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最根本的还是要抓好精神建设。现在,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创业时期,非常需要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一贯倡导的艰苦创业精神,非常需要江泽民同志提出的64字创业精神,要用这种精神来鼓舞人、塑造人、教育人,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快奔小康的步伐。与会同志认为,林州精神是江泽民倡导的新时期创业精神的生动体现,林州的经验具有普遍意义,其作法不仅给中西部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而且对沿海发达地区也有重要启示。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宣传部、政府办公厅和京津沪农工委、新疆建设兵团的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


第1版(要闻)
专栏:

  完善设施强化管理优质服务
庐山旅游开新篇
本报南昌7月24日电记者余清楚报道:今夏以来,庐山旅游又掀高潮,游客人数成倍增长,旅游环境明显改善。人们初识庐山真面目:景点增加了,设施现代化了,服务质量提高了,庐山更美了。
庐山自然景观险奇秀美,人文景观积淀丰厚,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称,每年接待中外游客200万人次。
近年来,庐山不断加速园林景点及公共设施建设。先后开发了三叠泉、五老峰、石门涧、犁头尖等以自然景观为主的新景区,完善了“庐山会议会址”等一批游览参观点。今年7月1日,毛泽东诗碑园已建成向游人开放,我国第一座高架电力游览车从五老峰直达三叠泉的线路已开通。南、北山高等级登山公路的改造已完成,绿化、美化、香化、净化庐山的“四化”工程也正在实施。
庐山管理局局长姚洪瑞介绍说,近年来他们筹资上亿元完善旅游接待设施,增强服务功能。目前,庐山饭店、招待所、疗养院等接待机构达到148家,接待床位2万余张,舞厅、卡拉OK厅上百个,全天候服务的旅游车辆500余辆。国内外直拨电话已扩充到4000门。近年新开展的攀崖、探险、滑翔、自行车登山、地质考察等专项旅游,深受中外游客欢迎。
今年以来,庐山管理局实施“环境质量优化年”活动,从管理和服务入手,改善庐山的旅游软环境。让天下游客高兴而来,满意而去。


第1版(要闻)
专栏:

  治理软环境增加新景点
青岛又添新魅力
本报青岛7月24日电记者宋学春报道:山东省青岛市大力创造优美环境,吸引大批国内外游客涌入青岛。
旅游景点不断增加。青岛市围绕着“一线六区八个度假村”这一重要环节,全市旅游资源开发建设遍地开花。崂山顶上集惊险、刺激、趣味于一体的娱乐设施——滑道投入使用;青岛国际啤酒城、国际美食娱乐城、石老人海水浴场等项目的一期工程,都将在7月底之前为游客开放;地下狩猎探险乐园即将完成;大泽山500余处刻石、立碑已描绘整理完毕,地下游乐项目“时空隧道”开业不到2个月已接待游客4万多人次,太平山索道也开始吸引游客从空中领略青岛的秀美,榉林公园游乐中心的电视观光塔正在一天天长高……新增加旅游景点,使美丽的海滨旅游城市——青岛,不断增加新的魅力。配合旅游旺季举办“海之情节”和“国际啤酒节”,更是融文化、体育、经贸、旅游、娱乐为一体。
治理软环境,树立好形象。为了让青岛旅游业健康发展,青岛市委、市政府一面抓“做文明市民”活动,一面抓重点治理。青岛市专为游客设立了不少投诉电话,市长公开电话24小时值班,市政府的有关领导带头“明访”、“暗查”旅游车、景点、线路、票价,建章立制,发现问题,立即解决并让新闻媒介曝光。


第1版(要闻)
专栏:

  苏北运河再现黄金水道
年通航能力六千多万吨
本报讯记者刘建林报道:京杭大运河苏北段经过多年整治,强化管理,加之现代科学技术的注入,这条流淌了几千年的古运河再现生机,年通航能力从解放初期的九十多万吨增加到六千多万吨;特别是近几年来,货运量以每年五百万吨的速度递增,货运能力已超过一条复线铁路。京杭运河苏北段已成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
京杭运河苏北段,北起徐州蔺家坝,西至扬州六圩口,全长四百零四点五公里,水位落差达三十一米。解放前该段航道只能通行三十吨以下的木船,航道条件极差。解放后,国家投入八亿多元,分两次进行了大规模的整治,航道条件大为改善,百分之七十达到国家二级航道标准,部分为三级航道。一九八八年成立的京杭大运河苏北航务管理处依法行政、强化管理,增强科技投入,对所辖船闸进行技术改造,将已往的经验式管理向科学化、自动化管理过渡。几十年来一直沿用的人工手写过闸登记方法,随着条形码技术的推广而成为历史。微机自动化管理系统在施桥、邵伯船闸的开发应用,又将运河管理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大大减少了过去凭经验管理造成的失误,步入了信息制度化、形式标准化、传递规范化、内容系统化的良性循环。据专家测算,实行自动化管理后,按每道船闸多约二条船,每次过闸时间减少七分钟计算,每年就可以多流通物资约七百五十吨。据了解,近五年来苏北航管处用于技术改造的资金已达二千多万元。
目前,京杭大运河苏北段已成除长江以外最好的国内内河航道,二千吨级单船畅通无阻,作为国家级主航道,为江苏乃至华东地区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发挥着巨大作用。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我硫酸钾新工艺达到国际水平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开展对硫酸钾新工艺的研究,在利用硫酸盐型盐湖资源、用盐田光卤石和天然无水芒硝转化法制取硫酸钾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开创性的工作,其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据新华社)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全国特价商品交易会八月举行
由河北省人民政府、国内贸易部举办的首届全国特价商品物资调节交易会将于八月二十日在河北省深州市举行。本届交易会会期三天,将推动我国近几年来的积压产品和闲置物资的销售,帮助社会企业搞活资金。(许正中)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五万吨涂布白板纸生产线投产
山东华众纸业有限公司投资二点六亿元人民币兴建的五万吨涂布白板纸生产线,七月十五日正式投产,生产出了第一批合格的涂布白板纸。这家公司是山东省枣庄市薛城造纸总厂和香港合众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包装纸张进出口总公司合资兴建的。(赵邦正)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沧州建成万吨彩色钢板生产线
河北省沧州市物资工贸集团金鑫钢制品有限公司引进一条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彩色涂层钢板轧型生产线,并形成了年产万吨的生产能力。彩色涂层钢板是一种高技术复合材料,兼有钢板和有机材料两者的优点。
(史文)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摄影比赛

近年来,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大力改善旅游环境,兴建基础设施。图为新近建成的“江南一绝”石门涧高山峡谷钢索斜拉桥。
本报记者谢国明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