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7月23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在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大会上的讲话
(1994年7月22日)
刘华清同志们:
在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67周年前夕,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民政部、总政治部隆重举行双拥模范城(县)命名大会,交流经验,表彰先进,这对于进一步做好双拥工作,增强军政军民团结,促进改革、发展、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向被命名的双拥模范城(县)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转业复员退伍军人和烈军属致以亲切的慰问!
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是我党我军我国人民的优良传统,是我们特有的政治优势。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军民患难与共,团结奋斗,赢得了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伟大胜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双拥工作在我国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中,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中,在维护祖国的安全、统一和社会稳定中,都发挥了重大作用。去年纪念延安双拥运动50周年大会以来,双拥工作又有了新的发展,取得了新的成绩。广大军民为实现党的基本路线,团结一致,坚定信念,奋发进取,保证了双拥工作正确的发展方向;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为双拥工作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着眼于制度化、经常化和社会化,不断制定和完善有关政策规定和办法,促进了双拥工作在基层的落实。这次命名大会,就是对这几年来双拥成果的一次检阅。来自全国各地、全军各部队的代表欢聚一堂,共叙鱼水之情,充分展现了我国军民同心同德、团结奋斗的精神风貌,表达了亿万军民励精图治、共创四化大业的坚定信念。
当前,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正处在关键时期。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是全党和全国工作的大局。做好双拥工作,进一步加强军政军民团结,对于服从和服务于这个大局,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江泽民同志强调指出,要“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拥政爱民、拥军优属活动,发展军政军民相互团结、相互支持的大好局面。”最近他又进一步指出,在新形势下,搞好军政军民团结尤为重要。我们要按照江泽民同志的要求,围绕大局,服务中心,坚持经常,注重落实,把双拥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更好地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要把保持社会稳定作为当前双拥工作的首要任务。保持社会稳定,是我们顺利进行改革开放,集中力量发展经济必不可少的条件。当今世界正处在复杂深刻的变动之中,国际形势总体上趋向缓和,但天下并不太平,一些国家和地区局势动荡,战火连绵,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我国的改革开放已进入到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攻坚阶段,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系列重大举措陆续出台,改革的规模和力度都是前所未有的。处在这样重要的时期,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保持社会稳定,更加需要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和衷共济。军政军民之间的坚强团结,是保持社会稳定的坚实基础和可靠保证。双拥工作要服从和服务于改革、发展、稳定这个大局,紧紧围绕保持社会稳定去开展工作。要引导广大军民认真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统一思想,坚定信念,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在共同的政治基础上,把广大军民凝聚起来,为共同的目标团结奋斗。要通过深入开展军民共建等活动,弘扬社会正气,树立文明新风,用健康向上的思想文化抵御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和影响,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场深刻的变革,涉及到各种利益格局和利益关系的调整,也必然会对军民关系产生重要影响。各级党政军领导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及时妥善地解决军民关系中出现的新问题,积极主动地做好团结工作。军地双方都要以党和国家的利益为重,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精心维护军政军民团结,使之不断巩固和发展,经得起任何风浪的考验。
要紧紧围绕发展社会生产力和提高部队战斗力做好工作。双拥工作历来是为党的中心任务服务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尽管其具体内容和形式不同,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部队战斗力,始终是这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邓小平同志深刻指出,发展才是硬道理。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是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必由之路,是社会主义制度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所在。我们在双拥工作中必须牢牢把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务于这个中心。与此同时,还必须看到,建设强大的人民军队和巩固的国防,是我们顺利进行改革和建设的坚强后盾,是国家政权巩固、经济发展的可靠保证。我们一定要居安思危,进一步固我长城。要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统筹兼顾,使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人民解放军在新的形势下,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自觉服从国家建设大局,在完成教育训练等各项任务的同时,积极支持和参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主动承担急难险重任务,开展扶贫帮困,奋勇抢险救灾,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再立新功。地方各级党委、政府,要坚持不懈地对人民群众进行国防教育,不断增强国防观念,在全社会形成关心爱护军队、支持军队建设的良好风尚。要一如既往地帮助部队解决战备、执勤、训练、施工等方面的实际困难,认真保护军事设施。要把军队转业干部和退伍战士的安置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落实好,妥善解决军官家属随迁、工作安排、子女入学等问题,并做好烈军属和伤残军人的优抚工作。通过军地双方的共同努力,使双拥工作在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部队战斗力的提高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要把双拥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坚持不懈地抓下去。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这是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革命战争时期是这样,和平建设时期也是这样。做好双拥工作,增强军政军民团结,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关系到人民军队的建设和发展。各级党政军领导要充分认识双拥工作的重大意义,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扎扎实实地抓下去。要着眼基层,注重实效,切实把重点放在工厂、街道、乡村、学校、连队等基层单位;要实行分类指导,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工作落实,打牢军政军民团结的基础。创建双拥模范城(县)活动,是我国军民的一个创造。几年来的实践证明,这一活动对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双拥工作整体水平,推动两个文明建设,都发挥了重大作用。要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质量,注重社会效益,长期开展下去。要认真研究、积极探索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双拥工作的政策制度、组织领导、工作方法和活动形式,使这项工作在实践中有所发展,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同志们,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已经发展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新的形势和任务对双拥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双拥工作应当更加有所作为,军民团结应当好上加好。让我们紧密地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继承和发扬军民一家、鱼水相依的优良传统,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


第1版(要闻)
专栏:

  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在京命名
一百三十六个市(区)县荣膺称号
江泽民等会见会议代表并讲话
本报北京7月22日讯新华社记者罗玉文、本报记者陈维伟报道: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大会今天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在会前会见出席大会的代表时说,在新的形势下,只要全国军民紧密团结在一起,就一定能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好。
江泽民说,在建军67周年即将到来之际,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向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全体官兵、民兵预备役部队、转业复员退伍军人、军队离退休干部、革命伤残军人及烈军属致以亲切的慰问,向被命名的双拥模范城(县)表示热烈祝贺。
江泽民指出,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是我们国家和军队的优良传统,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特别是在关键时刻,广大解放军指战员为了群众的利益,冲锋在前,不怕困难,勇于牺牲,受到人民群众的赞扬。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一定要把这一优良传统发扬光大。
李鹏、乔石、李瑞环、朱镕基、刘华清、胡锦涛、温家宝、布赫、罗干、杨汝岱、阿沛·阿旺晋美等参加了会见。
中央军委委员、总政治部主任于永波主持大会。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讲话。他说,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是我党我军我国人民的优良传统,是我们特有的政治优势。当前,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正处在关键时期。我们要按照江泽民同志的要求,围绕大局,服务中心,坚持经常,注重落实,把双拥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更好地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国务委员、国务院秘书长、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罗干在会上作了《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双拥工作,努力为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政治环境》的报告。他说,纪念延安双拥运动50周年大会以来,各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军政军民相互支持、相互团结的大好局面,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加强部队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双拥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要服从服务于全党工作的大局,维护全党工作的大局。要以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凝聚军心民心,增强广大军民在共同政治基础上的坚强团结;要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和提高部队战斗力作为根本任务,加强军地在各个方面的相互支持与合作;要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军民矛盾和纠纷,进一步密切军政军民关系;狠抓基层,讲求实效,把双拥工作的各项任务真正落到实处。要积极探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做好双拥工作的新路子,注重建设,提高质量,广泛深入地开展创建双拥模范城(县)活动。罗干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和党政军领导要把双拥工作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战略任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各部门、各行业要各司其责,密切配合;广大军民要增强双拥意识,积极参与。全社会都要动员起来,形成良好的双拥风气。
民政部部长、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多吉才让宣读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关于授予136个市(区)县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县)的决定。决定指出,近几年来,各地、各部队广泛开展创建双拥模范城(县)活动,涌现出一大批具有时代特色、适应形势要求的典型,为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相互团结、相互支持的大好局面,发挥了榜样和示范作用。
全国双拥模范城(县)的代表在会上发了言。
出席命名大会的还有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和北京市、北京军区的负责同志。(附图片)
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江泽民、李鹏、乔石、李瑞环、朱镕基、刘华清、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会见出席命名大会的代表。新华社记者吴森辉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搞好双拥服务大局
本报评论员
在喜迎“八一”建军节前夕,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和民政部、总政治部在北京隆重召开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大会。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江泽民等领导同志会见与会代表并讲了话。这次会议对于在全国更好地开展双拥工作,将发挥积极的作用。江泽民同志指出,在新的形势下,只要全国军民紧密团结在一起,就一定能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好。这为进一步做好新时期的双拥工作指明了方向。
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是我党我军我国人民的优良传统,是我们特有的政治优势。无论是在“一切为了前线”的战争年代,还是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和平时期,通过开展双拥工作把广大军民团结起来,有力地推动了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当前,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处在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是全党和全国工作的大局。面对历史赋予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更加需要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做好双拥工作,加强军政军民团结,就能够激发广大军民的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排除各种干扰,创造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就能够凝聚军心民心,发挥军地优势,战胜一切困难,形成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力量。
坚持不懈地做好双拥工作,必须面对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既为双拥工作展示了广阔的发展前景,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又带来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这就要求军地双方都要认真调查研究,积极探索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双拥工作的政策制度、组织领导、工作方法和活动形式,使这项工作制度化、经常化、社会化。双拥工作要坚持以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为指导,牢牢把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为发展社会生产力服务;要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为提高部队战斗力服务。要通过深入开展军民共建等活动,弘扬正气,树立新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军民团结的基础在基层。我们要坚持把双拥工作的重点放在基层,把主要精力用在抓落实上。要坚持从平时抓起,从解决基层的实际问题抓起,使双拥工作进工厂、进乡村、进街道、进学校、进连队,切实打牢军政军民团结的基础。近几年来,各地开展的创建双拥模范城(县)活动,是新时期双拥工作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我国军民的一个创造。实践证明,这一活动对于密切军民关系,推动两个文明建设,提高双拥工作的整体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要认真总结和推广这次命名的双拥模范城(县)的经验,使这一活动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把创建的过程变成双拥工作不断发展、不断提高的过程,使双拥模范城(县)真正发挥榜样作用。
“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让我们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军政、军民更紧密地团结起来,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做出新贡献!


第1版(要闻)
专栏:

  工商银行存款突破1万亿元
本报北京7月22日讯记者施明慎报道:中国工商银行各项存款突破1万亿元大关。到7月10日,已达10270亿元;累计今年以来新增存款1470亿元,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
上万亿元存款中,企业存款3400亿元,居民储蓄存款6074亿元。
存款的大幅度增加,表明国家宏观调控取得积极成效,经济金融形势稳定。
到7月10日,工商银行各项贷款11127亿元,其中,工业流动资金贷款7000亿元,商业流动资金贷款2700多亿元,技术改造贷款1600亿元,支持了国民经济发展。


第1版(要闻)
专栏:

  京九铁路“难中之难”取得突破性进展
吉赣定段按期铺轨
本报讯七月二十日,江西古城吉安万人空巷。人们一大早就涌向京九铁路吉安赣江特大桥工地,喜迎铺架列车开进革命老区。十时整,铁道部部长韩杼滨下达铺轨命令,力大无比的铺轨机伸出巨臂:京九铁路吉安—赣州—定南段正式开始铺架,五千里大动脉的“南大门”敞开了。
被称为京九线“难中之难”的吉安—赣州—定南段长三百四十六公里,是全线开工最晚、工期最紧、任务最艰巨的一段,有土石方六千二百三十一万立方米;隧道九十一座,总延长三十三点八公里,占全线隧道总量的百分之六十一点二;桥梁一百七十座,总延长三十四点一公里;涵洞一千二百六十八座。国家要求三年铺通,一年配套。这么大的工程量,要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这在我国铁路建设史上是少有的。
自去年四月开工以来,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所属七个工程局的三万多名职工,顶酷暑、战洪水、斗顽石,科学组织,精心施工,只用短短十四个月的时间,全段已完成线下工程量的百分之七十以上,路基成型一百多公里,有四十座大中桥、特大桥主体工程竣工,隧道已有六十四座贯通,涵洞已完成设计总量的百分之九十六点五,离铺轨起点最近的全线控制工期的咽喉工程——吉安赣江特大桥已提前十六天竣工,为全段按期铺轨打下了基础。预计吉赣定段将于明年底铺通,与从南向北铺轨的京九铁路广东段在粤赣边界接轨。(王立武华明芳)


第1版(要闻)
专栏:

  传播现代文明的使者
——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在西藏
本报记者刘伟新华社记者谭道博刘永华
7月的雪域高原,喜雨涨了溪河,绿了山谷。从藏北草原到藏南山地,从藏东到后藏田畴,我们追寻着历史迈进的脚步,深深感到,一代又一代高原军人与各族劳动者一起,用他们的智慧血汗直至生命,托起了雪域高原现代文明的太阳。
生产方式——从游牧到定牧,从刀耕火种到现代农牧业
美丽的拉萨河在蜇蚌寺前扭头向南,留下了大片河滩。千百年来,这里只有石砂遍地的满目苍凉。
1952年2月,进藏部队官兵在“进军西藏,不吃地方”的崇高口号下,打响了开荒种粮的战斗。
已经78岁的老战士何进喜,回忆当年,依然掩不住激动和豪迈。这些突击队员们以万夫不当之勇,20天垦荒1000多亩,当年就收获粮食10多万公斤和大量蔬菜。第二年,军区机关扩大垦殖面积,又试种成功了黄瓜、番茄、辣椒、茄子、四季豆、花菜等几十样蔬菜……没见过这些蔬菜的藏族同胞,蜂拥而来,不光看不光摸,许多人还要种子回去试种。
1954年,驻藏部队又在日喀则、昌都、波密、丁青等地垦荒4万多亩,植树15万多棵,兴修水渠110条,把现代农业的火种播向了各个角落。
西藏和平解放43周年的日子里,拉萨四周的群山仍无半点青色。然而当我们随何老走进他退休的藏式小院,竟看到满地都是嫩绿的菠菜。老人说,就这个季节,这样的菜在拉萨就没人爱吃了。
如此巨变,令人怎能忘记为了这变化而奉献甚至献身的人们。
——当年进藏部队的“筑路英雄”张福林在修筑川藏公路的一次施工中英勇献身,他的遗物只有一本日记和一包千里迢迢从川中腹地背着进藏的菜种。他的弟弟张福力接过烈士的枪,从班长到昌都军分区政委,在山南、在藏东,他走到哪里就把粮菜种到哪里,更把不断发展的现代农牧业知识宣传介绍给那里的藏族群众;
——武装部长叶栋梁,30多年深入僜人部落,把他们世代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引导到现代种植,使偏远的山谷也人均收粮500多公斤;
——驻藏北草原官兵,一茬接一茬地致力于定牧和围栏放牧及草场改造等现代牧业生产方式的推广宣传。世代“逐水草而居”的藏北牧民兄弟,如今建起了一片片围栏,夏牧冬饲,牲畜的死亡率大大降低,几十万亩草场开始步入优化进化的良性循环;
——农副产品加工增值,如今在解放军的带动帮助下,也越来越成为包括偏远农牧民在内的广泛实践。1987年前,巴青县拉西乡196户人家160户欠债。武装部扶贫队在这里从办店办作坊起步,组织农牧民收购加工羊牛毛皮。1991年,147户贫困户脱贫,全乡拥有87台汽车、拖拉机,人均收入由原来的不足百元猛增到近800元。藏北草原各个武装部群起仿效,9个人武部一下子就建起了107个扶贫点,数万藏民一举甩掉了贫困帽子。
80年代以来,高原军人发起了更大规模的支援西藏发展现代农牧业的战略攻势。他们一次把已经实现水利化的30万亩高产耕地及9个重点农场和16个毛纺厂、皮革厂等中型企业无偿移交给地方政府和藏族群众,使之成为西藏今日现代农牧业和加工工业的骨干,官兵们则投入更为艰苦的“第二次创业”。
1991年严冬,“一江两河”开发工程需要在拉萨东郊开挖一条“中干渠”,改善拉萨的生态环境,灌溉6万亩良田和万亩草场。西藏军区从领导到士兵停止休假,全力以赴,每天出动6000人,承担了最艰巨的1.2公里冰封河段的挖掘任务。官兵们炸开坚冰站到泥水里奋战,在1992年元旦率先完工。为拉萨河谷农业开发区立了头功。如今,这片土地粮丰草茂。
1994年6月,高耸的珠穆朗玛峰依然在雪裹云封中。记者从她脚下穿过,正逢边防某团官兵为这个西藏海拔最高的农业开发区昼夜奋战。从前,宽阔的谷坝绵延几十里,却只有点点沼泽和水草供牧人们季节性地放养牛羊,农牧民依旧在山背后的褶缝中过着贫穷的生活。在上级的支持下,军民一起努力,沿着20多公里山腰开渠引来珠穆朗玛峰滚滚雪水,一下子规划垦区30多万亩,今年就播种青稞4000多亩。绿油油的青苗不仅振奋了当地干部群众,连久居深山的贫寒农牧人,也举家迁来谷坝,加入开发区建设。
建立西藏交通能源基础——变牛马驮路为柏油大道,从酥油点灯到工业电能
雪山四合,使平均海拔4000米的高原与外界形成重重阻隔。
能源紧缺,西藏人民千百年来只能用酥油点灯,烧牛羊粪取暖。
这样的交通能源条件,怎能发展现代工业?
高耸入云的二郎山前,两年前又重新聚拢起人民军队交通建设兵团。日夜挥汗的战士们告诉记者,他们的任务是再次打通二郎山,在它的虎腹熊背里劈一条安全畅通的隧道,让川藏公路大运量高质量的重新联接。这将是我国最长的公路隧道。到那时,西藏的大发展就有了最近的大通道。
在中尼公路4985公里处,武警交通总队二支队李逢春副队长正带领官兵在海拔4250米的公路上浇灌沥青。烈日下,沥青的油烟发散着热浪和臭气,路面上焦热得人连眼都难睁开,可他们每天都要这样苦干12小时。
李副支队长摘下他的墨镜,红肿着双眼检查路面,连一个疵点也不放过。这位家在甘肃的老工程兵说,他们支队已经在西藏的运输线上奋斗了15年。然而西藏要发展,要对外开放,交通运输依然滞后。他和他的兵们已经横下一条心,就是吃尽高原雪域所有的苦,也要让西藏早日踏上现代交通的快车道。他自豪地告诉记者,二支队已经在中尼公路拉萨至日喀则段建起了全藏唯一的一段全优公路。
把牛马驮路变成通途,高原军人在西藏建设了200多条总计1.74万公里的公路网,占西藏现有公路的81%。
在昌都,人民空军的工程部队刚扩建完成拉萨贡嘎机场,又挥师这里,承担起世界最高海拔机场——邦达机场的建设。10月1日,藏东高原将迎接它千百年来第一架飞到这里的现代客机。
最令西藏军区卫星地球站官兵兴奋的是,他们70年代首先在高原投入使用的现代通信设施,如今像母鸡生蛋,已经在全藏的61个地市县遍地结网。除阿里之外,各地的电话现在都可直拨国内外。
而1960年由驻藏部队建成的纳金水电站,在它建成发电的第一个夜晚,就把比酥油灯明亮百倍的电能,输接给建成1000多年的布达拉宫和世代用油灯照明的拉萨市民。接着,高原军人在各地建起了140多座电站,哪里有驻军的水电站,那里的藏族民居就同时亮起了电灯……
与正在建设中的羊卓雍湖水电站相比,这些又已经飞快地成了历史。
1985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拨巨款兴建“羊湖”电站。年轻的武警水电三总队官兵以崇高的责任感承担了这个极为艰巨的任务。
官兵们踏平积雪,开上了海拔4500米的“生命禁区”。工棚尚未搭好,英勇的指战员们就把风钻和铁镐指向了甘巴拉山。在共计近6年的施工期里,官兵们年年12月下山,第二年冰封雪裹的2月又上山再战。5800米长的引水隧洞内,氧气常年仅有内地标准的50%,再加上炮烟土石,一批又一批的官兵几乎人人都在工地上休克过。然而一批批的官兵总是倒下去又站起来再干。5年多时间里,共计开挖回填了120多万立方米土石,战胜了20多处共计近千米的无数次塌方。6月间,记者盘旋而上甘巴拉山,从引水洞口进入主洞和各个支洞,深洞里连打火机也因缺氧点不着火。可是官兵们不舍昼夜,就在这样的环境里三班连轴浇注。
在已经全线贯通的十几里隧洞的尽头,直径2.5米的一节节高压铸钢管,正在被焊接架托成一条巨龙沿800米长的斜坡直下雅鲁藏布江边的电站机房。通往拉萨的11万伏高压输电线路,也已经越山架塔,跨江飞渡。工程可望于明年9月通水发电。届时,强大的电流不仅将以大于拉萨电网现在供电能力近3倍的数量,一举改变拉萨缺电的局面,还将输送给山南电网,从而在拉萨和山南间联线成网,形成西藏历史上第一个真正的能源电网,一批现代工业企业将凭借电能投入生产。
传播现代文明——科学带来社会昌明,文教提高人的素质
进藏大军运输队老战士窦新民,在他30多年后病逝雪原弥留之际,最感欣慰的一件事,就是由他开始,转变了藏族牧民千百年来牲畜不需要看病的落后观念。
1951年春,进藏大军征用的万头牦牛突然遇到了可怕的牛瘟。一天,两天,直到一个月,眼看着牦牛一头头死去,牧民们仍然只相信转动经筒,围着寺庙求神免灾。一位叫益西卓玛的阿妈,赶着她仅有的6头牛支援自己的解放者,在这里求神7天,牛竟死了一半。益西阿妈守着她的牦牛痛不欲生……
看到这情景,窦新民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和责任,他弯下双膝给阿妈跪倒,提出了给牛治病的请求。给牛注射了血清,第二天阿妈的病牛就能站起来吃草。藏族同胞们闻讯而来,窦新民他们才总算打开了一个进入现代科学的突破口。
1952年,进藏部队首长决定,选派120名最优秀的医务工作者就地转业,创办起雪域高原上的第一批医院和卫生机构。接着,西藏驻军差不多每年都要输送一批医务工作者给地方。他们中,有的担任了自治区卫生厅的领导,有的直至退休都一直守护在藏族病人的床边。
与此同时,高原部队从总医院到连队的军医卫生员,一直免费为藏族群众看病治病,送医送药。他们的足迹遍及西藏每一个角落,据一项统计,西藏自治区200多万藏族同胞,每人平均由部队医生免费看过10次病以上。
“西藏人民的人均寿命由解放初期的36岁增长到今天的64岁,健康状况明显改善,这里包含着解放军的巨大心血。”自治区负责医疗卫生工作的副主席、部队培养的第一代医务工作者卓嘎说出了一个持续40多年的事实。
在西藏高原采访的日子里,我们耳闻目睹的大量事实说明,高原军人传播现代文明的努力今天依然锲而不舍。
位于雅鲁藏布江上游的马泉河激流汹涌。夏天,雪水和山洪把河面扩展到几百米。冬天,坚冰下藏着漩流,坚冰之上堆满积雪,坑人的陷阱阻碍着在两岸间奔忙的学生。某部边防二连从驻守那天起,就专门编出一个渡河班,日夜在河边摆渡。一年365天,不论多早多晚,风雪多大,冰水多寒,只要学生过河,战士们需砸冰就砸冰,需推船就下水,总是笑嘻嘻地满足孩子们的要求。风高月黑的深夜,记者留宿只有4个战士的潮湿寒冷的小屋,问他们这些年一共摆渡了多少学生。来自云南玉溪的副班长方家怀真诚地说,我们的确算不清这个数字了。但是有一条,没有教育就没有文化,没有文化这里的人民就富裕不起来。“我们从内地来这里当兵,不就是要让当地人民尽快富裕起来吗?!”
高原军人的这一信念是那样的坚强。前年,驻藏东的某部发现当地还有23个牧民子弟因交通不便无法入学,立即召开党委会,挤出两间营房作教室,腾出营具作课桌,开办起一所“鱼水小学”。为了这23个孩子,部队精选出几个文化程度较高的藏、汉族战士作教师,甚至特批他们超期服役。接着,又派出专人多次到地方教育部门联系,直到小学被纳入正式编制。现在,这所小学仍然破例地留办在营区里。
也是在这个部队里,官兵们最初看到群众的庄稼遭了病虫害,只知道围着田头转经驱虫,就自己掏钱买来农药,亲手给他们喷撒示范。接着,又给群众送去果树苗和其它作物种子,手把手地教他们种田,使这里历史上第一次有了苹果园和玉米及水稻。部队当初栽植的苹果园无偿交给地方群众后,因老化和修剪不科学产量下降。去年春,官兵们又牺牲节假日,刨去老树,栽上新种苗。还请来果乡战士家长,教当地藏族果农嫁接和剪枝。当地政府领导感动地说:“送佛也只是到西天,解放军却要把农业科学传播到永远。”
以奉献和牺牲维护稳定发展、安居乐业
“只有跑遍边防线,才能体会到西藏安宁的重要;只有走进偏远的牧区村落,才能感受到西藏稳定的艰巨。”现任西藏军区政委胡永柱少将对我们这样感慨的时候,他的肺炎正迫使他不得不在手上穿着输液的针管。医生说,政委就是带着这样严重的呼吸器官疾病,两度走上高寒缺氧的藏北高原。
但这只是高原官兵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几十年的岁月里,每个西藏军人都要从缺氧开始,来体验自己的奉献和牺牲。
1984年1月,当时的军区司令员张贵荣这样牺牲在边防线上。
1986年6月,正当盛年的边防团长高明诚也这样倒在了西藏边防深山中。
更多年轻的基层干部和士兵,在几十年和平的戍守生活中,永远地留在了雪域高原。
然而,为了西藏的稳定安宁,为了西藏人民的繁荣富足,一代又一代的高原军人仍然自愿选择奉献和牺牲。
还有数以万计的高原官兵长年忍受着个人和家庭生活等困难。因为守边任务艰巨,从士兵到将军经常难以正常地休假探亲;因为高寒缺氧和交通不便,军人的父母妻子难以正常地来做“来队家属”;因为山高路远,一些年轻的军官无法正常地恋爱成家,一些干部战士即使成了家,不是没有住房就是孩子难以正常入托上学;更多的官兵不能为妻子儿女和父母双亲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在这同时,高原军人们早把这一切当成了自己正常生活的一部分。
一位边防战士以诗歌表达了高原军人的心声:“山插入九天/夜/可真够寒/银河停止了流动/星星冻圆了大眼/守卫界碑的边防兵/把艰苦当作伙伴/靠着界桩,背倚祖国/思考着雪域高原的明天。”
明天是什么?明天还是雪域高原的发展腾飞,明天还是藏族人民的繁荣幸福。(附图片)
西藏群众慰问解放军战士。(新华社供稿)


返回顶部